資訊科技能力對供應鏈採購績效的影響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4W

摘要:以學術界理論研究結果和企業實踐為基礎,結合資源基礎理論和交易成本理論,論文將企業採購績效劃分為採購成本績效、採購時間績效和採購質量績效三個維度,研究了資訊科技能力與企業採購績效之間的影響關係。通過分析,本研究認為資訊科技能力對企業採購的成本績效和時間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對採購質量績效的影響不顯著,研究的結論對企業瞭解資訊科技能力構建的重要價值,及其對企業採購績效的影響機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資訊科技能力對供應鏈採購績效的影響論文

關鍵詞:供應鏈;資訊科技能力;採購績效

近年來,採購與供應鏈管理越來越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在製造業或者服務業,採購的價值都在企業發展壯大的歷程中逐漸凸顯。尤其對大型企業來說,採購具有規模大、數量多、金額高和型別雜等特點,倘若缺乏系統高效的採購管理,無疑會給企業帶來許多額外的成本和負擔。如何提高企業的採購管理水平,提升採購績效,也因此成為企業家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如電子商務和ERP系統的迅速普及和深入,在極大地降低了企業間的交易成本、擴大市場範圍的同時,也對企業的採購全流程產生著重要影響。以資源基礎觀(BRV)為理論基礎的研究認為,企業通過加強自身的資訊科技能力,能使組織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目前我國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已不是是否進行採購管理,而是如何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思維下的資訊科技提高採購管理水平,提升企業採購績效。但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對於採購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大都從供應鏈的巨集觀視角(如供應鏈整合等)切入,缺乏從企業內部能力構建角度進行的探討。在我國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業態和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企業資訊科技能力對採購績效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1文獻綜述

1.1供應鏈

美國供應鏈協會(SupplyChainCouncil)定義供應鏈為“涵蓋了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客戶的客戶,自生產至製成品交貨的各種工作努力。這些努力可以用計劃、原材料、製造、交貨和退回等五個基本過程來表述”。Swaminathan和Tayur認為,供應鏈是設計產品和服務,採購原材料並轉變為半成品和成品,最終送達消費者所涉及的實體的集合。2001年,我國發布實施的《物流術語》國家標準(GB/T18354—2001)給出了供應鏈的定義,即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更新換代或服務提供給最終客戶的上游或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路結構。通過梳理以往文獻,本文認可白少布對供應鏈的定義,即,供應鏈是在相互關聯的部門或業務夥伴之問所發生的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服務流,覆蓋從產品(或服務)設計、原材料採購、製造加工、組裝、分銷直到支付給終端使用者的全過程的功能鏈、知識鏈和增值鏈。

1.2採購績效

採購績效作為供應鏈績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關注。科學地評價企業採購績效,可以從量化的角度對採購活動全流程進行控制和持續改進,及時發現和應對採購活動的風險,有利於維持企業生產運營的穩定和發展。眾多學者就如何全面評價企業採購績效做了深入的研究。馮建梅等將採購績效劃分為財務維度、顧客維度、內部業務流程維度和學習與成長維度。基於以往文獻,本文認為可以從採購成本績效、採購時間績效、採購質量績效三個方面衡量企業的採購績效。其中,採購成本績效主要反映貨物成本、訂貨成本、庫存水平等;採購時間成本主要反映訂貨提前期、按時交貨率等;採購質量績效主要反映產品質量可靠性、產品質量滿意度等。

1.3資訊科技能力

資訊科技(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資訊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包括感測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在企業中,資訊科技主要以資訊系統的形態出現,包括電子商務系統、ERP、MRP等等。國內學者董超將資訊科技能力屬性歸納為資訊科技基礎投資、專有技術、資訊科技技能和資訊科技管理技能,認為只有資訊科技管理技能才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通過梳理以上文獻,本文認為企業的資訊科技能力以ERP系統和電子商務系統等為載體,是資訊科技系統能力和資訊科技服務能力的綜合體現。

2資訊科技力對供應鏈採購績效的影響

供應鏈是從客戶的客戶到供應商的供應商,供應鏈管理則是對貫穿其中的產品流、資訊流和資金流的整合管理,以最大化客戶價值,最小化供應鏈成本,實現多贏和持續的發展。供應鏈設計的根本任務,就是對供應鏈上的產品流、資訊流和資金流進行優化。作為供應鏈的神經系統,資訊流支配產品流和資金流的運作。英特爾公司自2005年起的供應鏈轉型,也是針對企業資訊傳輸與管理上的缺陷,從IT系統的再造開始的。增強企業的資訊科技能力,正是從“三流”之中的資訊流角度著手,優化供應鏈資訊傳輸速率和穩定性,擴大資訊分享的範圍,並帶動產品流和資金流的運轉,最終實現供應鏈採購績效的優化。

2.1資訊科技能力對採購時間績效的影響

採購時間績效主要反映在補貨提前期、按時交貨率等指標上。補貨提前期,是指採購商發出補貨請求後至貨物補充到位所經歷的時間長度;按時交貨率,是指採購的貨物在規定的時間,以規定的數量配送至規定的地點的概率。補貨提前期越小,按時交貨率越高,則採購的效果和效率就越理想。相比於傳統的人工操作,IT技術的應用降低了資訊處理和傳遞成本,並減小傳遞時的失真,加快了採購商與供應商之間資訊互動的速率與有效性,有利於交易雙方資訊的共享。通過共享需求預測、生產能力、庫存水平等關鍵資訊,供應商可以提前配置生產線的生產能力,採購方則可以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VMI),一定程度上消除交易雙方可能存在的資訊不對稱,減小“牛鞭效應”,實現供應鏈推式生產(根據預測生產)和拉式生產(根據訂單生產)的結合,縮短了補貨提前期、避免了由於需求波動造成的供應商產能過剩或不足,實現供應鏈整體優化。同時,資訊科技領域智慧硬體的快速發展,使RFID、EDI等裝置普遍應用於物流配送與倉儲管理的實踐中。無論通過第三方物流(3PL)或供應商自建物流進行配送,採供雙方均可實時監控貨物的當前狀態和配送過程,獲取關鍵資料。通過調整配送計劃,優化運輸路徑等方式,對物流配送的質量進行持續改進、提高貨物配送準確率。綜上所述,論文認為企業的資訊科技能力對供應鏈採購時間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2.2資訊科技能力對採購成本績效的影響

採購成本績效主要反映在貨物成本、交易成本(訂貨成本)和庫存成本等指標上。採購方購買貨物的價格主要由生產成本、運輸費用和供應商利潤組成。資訊科技應用可以通過控制供應鏈的複雜度來降低採購成本。通過增強企業的資訊科技能力:(1)為採購商與供應商之間搭建便捷的資訊共享平臺,提高資訊共享水平,供應商可以把(成本)資訊及早反饋給設計部門、營銷部門和客戶,形成良性的閉環系統,從前端控制產品和訂單的複雜度,以降低成本;(2)採購商可將供應商整合入企業的ERP系統,實現電子化的供應商分類、評估、選擇、管理和整合功能,完善供應商管理體系,為取得采購的規模效益和年度降本打下基礎。較強的資訊科技能力還能有效控制庫存成本。企業庫存主要分為三類:週轉庫存、安全庫存和多餘庫存。通過以IT技術為載體的資訊共享,可以提高需求預測準確率,減小資訊不對稱引發的“牛鞭效應”的影響,從本質上降低各類庫存水平,解除庫存對資金的長期佔用,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控制庫存成本及提升企業運營的靈活性。綜上所述,論文認為企業的資訊科技能力對供應鏈採購成本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2.3資訊科技能力對採購質量績效的影響

採購質量績效主要反映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產品質量滿意度。以製造業為例,典型的質量指標包括百萬次品率(PPM)等。事實上,同一指標的標準會因行業差異而有所調整。例如在小批量行業(如飛機制造業),供應商的PPM=3000就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在大批量加工行業,PPM=3000的供應商則幾乎屬於被淘汰的邊緣。此外,在供應鏈的不同節點發生產品質量問題,所造成的後果也大不相同。因此,採購部門需要從源頭上確保所採購貨品的品質,控制質量風險。作為採購商,主要通過對供應商的評估和選擇來影響採購質量績效。通過評估,一般可將供應商分為戰略供應商、優選供應商、資格未定供應商和淘汰供應商四類,針對不同的供應商,採取相應的採購策略,從採購源頭上杜絕不合格供應商的供貨,以此保證採購質量績效。在整個流程中,資訊系統(供應商管理系統)主要起後臺支撐作用,提供相關資訊的檢視、處理和整合功能。綜上所述,論文認為企業的資訊科技能力對供應鏈採購質量績效的影響不顯著。

3.總結

本文結合文獻研究方法和實踐經驗,考慮交易成本理論和資源基礎觀,探討了企業資訊科技能力對供應鏈採購績效的影響。在供應鏈採購績效細分為採購時間績效、採購成本績效和採購質量績效三個維度的基礎上,論文通過分析認為,資訊科技能力對採購時間績效和採購成本績效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但對採購質量績效的影響不顯著。根據上述結論,企業應重視自身資訊科技能力建設,充分應用網際網路思維,加強資訊化水平,利用資訊科技優勢實現充分的資訊共享,以提高採購的時間績效和成本績效。對於採購質量,採購商則應建立系統的供應商評估和選擇體系,結合持續的生產過程監督和採購後評價管理,從源頭上消除產品質量風險。

參考文獻

[1]朱昌磊.考慮風險的中小企業供應鏈管理[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

[2]鄒輝霞.供應鏈物流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白少布.面向供應鏈管理的庫存控制理論與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

[4]馮建海,陳丹.基於平衡計分卡的企業採購績效評價[J].財會月刊,2011,9:26-28.

[5]周駟華,萬國華.資訊科技能力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基於資訊整合的視角[J].系統管理學報,2016,25(01):90-101.

[6]董超,黃麗華,項保華.基於企業資源的視角:IT與持續競爭優勢[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11):36-39.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