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5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15篇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1

一學期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本人能夠努力工作,認真學習,從多方面進行計算機教學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穫的喜悅,也有不足與遺憾,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面:

1、備課 開學初,根據學校要求,認真寫好教學計劃,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學習好《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2、上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尤其本學科主要課程都要上機完成,因此每節課前都要認真做好上機備課,檢查機器狀態,有無“不可用機器”。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使學生能做出有創新、有創意的作品。通過一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掌握技巧,使他們有成就感,學生上了每一節課都有收穫。在學生完成上機任務時,在各臺計算機前巡視,注意對後進生進行手把手的輔導,課後及時找出不足。

二、個人學習:

對於課程改革環境下的教師,光有一桶水是不夠的,教師必須擁有自來水。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機會認真學習,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虛心、主動地向其他資訊科技教師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豐富教學手段,抓住學校安排外出聽課的機會,不恥下問,及時消化,吸取別人的好的教學方法,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三、教師資訊科技培訓:

對教師進行了光碟播放教室的使用、遠端接受室接受資源的培訓、課件製作的培訓、電子白板的使用、班班通、校園網路以及學校主機的使用等相關技能的培訓,編制電腦使用注意事項,全面提高了我校教師的資訊素養,使教師能夠順利地使用遠端教育裝置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但到目前,我校還有部分教師對培訓的認識沒有到位,對培訓重視不夠,不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培訓,這也是我們在培訓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除以上工作外,還完成了各級各部門領導分配的各種臨時任務。

四、其他方面:

本學期,我還分管計算機教室、列印室等功能室的管理工作。全校計算機裝置及電子裝置的維修維護工作,學校現有計算機100多臺,包括學生機房、教室、多媒體教室、教師備課間、領導辦公室等,同時還要負責全鎮十三所教學點電子裝置的維修工作等。因學校有些電子裝置購置較早,配置不是很合理,加之使用者水平所限,出現的問題情況較多,但我們仍克服種種困難,保證了裝置的.正常工作。保證各種活動的順利開展,讓教師、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因此我盡職盡責,保持各功能室有一個清新、衛生的環境,保證各功能室各種機器的正常使用,無故障產生。同時,還在主任及教導處的領導下,積極完成文印工作。

五、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

3、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定嚴格約束自己。

4、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我們還有許多不足,該做的工作還有很多,該學習、充電的內容更多,轉眼,忙碌的一個學期又過去了,新的學年也即將開始,我們也思考很多,現代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所以要終身學習,而資訊科技的更新速度更快,我們需要天天學習,面對新的設施、新的裝置,我們能順利地駕馭嗎,能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嗎,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觀念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嗎?總結過去,展望未來,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2

一、校內外學習,全面深入理解整合

1、加強理論學習,以“建構”理論指導實踐

通過學習,英語組教師逐步明確了,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物件;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知識工具。而資訊科技,資訊資源,資訊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正是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知識,網路的自我構建。

2、用《課程標準》論證課題

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地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適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理論,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生了解中外文化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使他們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為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已任,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啟發思維,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發揮指導作用;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學會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這些目的要求與建構主義理論不謀而合。資訊科技豐富的資源又為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學習化社會所需要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心理,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熱愛和私揚祖國文化等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通過學習與論證,英語組教師明確了課改的目的與方向,課題研究體現了《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能更好地促進《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達到了《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目的與要求。

3、網頁培訓,加強整合的程序。

教師是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關鍵因素。教師設計控制課程教學的流程是整個教學的主導力量,而實施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前提是為教師提供一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匯入模式,使教師體會到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優點,避免深奧的計算機技術嚇走他們。因此,為實施“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課題的研究學校分期分批組織全校教師進行網頁製作及其它電腦操作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了教師們的資訊素養。教師們學會了使用計算機通過Internet蒐集資訊、處理資訊、應用資訊的能力,提高了教師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和製作簡單適用教學課件及網頁的能力以及運用整合搜尋,親的教學方法的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師素質,教研能力和教學水平。

二、整合從理論出發與活動相結合

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科學的整合,就是要鼓勵各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資訊科技手段,把資訊科技作為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情感鼓勵工具和資訊資源,改革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實踐思考和綜合運用的能力,最終達到利用資訊科技改善學習的目的同時將傳統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轉變為自主性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即優化課堂教學。

整合理念下的英語教學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改進,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的發展。

1、點面結合,發揮公開課的示範作用

我校每學期都舉行教學公開課活動,英語組都要推出兩節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公開示範課。開課教師精心設計,認真準備的公開課,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其他教師提高觀摩、評議,也對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和理解,繼而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進行嘗試、探索,從而起到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效果。

2、運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1)、網路環境下,個體探究與團體互動

傳統的英語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通過教師的講授進行資訊的單向傳遞,即學生是被動學習,但隨著教育科技的發展,這種傳統的單向式灌輸地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時代的挑戰,這種教學方式為主導的傳統課堂讓學習英語變得非常困難,教師很難在常規活動中充分關注學生個體的語言習得,也無法給學生提供自由、廣泛的團體互動,而且這樣的傳統教學很難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語言環境和語言輸入,也很難給學生充分機會以鍛鍊語言輸出。

通過網路課件上“個體探究,團體互動”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狀態,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多種功能,激發學生興趣,保證學生始終保持主體探究狀態。

例如:教師利用學生閱讀網頁,答題過關的競賽形式(答案是下一道題的入關卡的密碼),讓學生個體在網頁探索中進行自主學習,以此提供學生大量的語言輸入並幫助構建成完善學生心理內部的語言系統,這一過程柔和了多種語言知識,如同義詞、詞綴、單詞的內涵,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多種閱讀能力,學生無閱讀網頁和課本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運用了速讀,細讀,跳讀,查讀的技巧。

另外,整個人機互動的過程也是學生無意識學習英語的過程。在課堂上,論壇討論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舞臺,讓學生自由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分離各自的見解,最後以小組為單位,成員協作,組長負責總結本組的論壇內容,即突出了個性化水平,又培養了協作精神,更突出英語學科特色,充分展示了師生互動,人機互動、生生互動的優勢,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網路環境下的資源共享

網路是一下聲、像、圖、文並茂的新天地,它的五大資訊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學資源遠遠大於任何教師任何教材,根據英語新教材的特點,以及我校英語現狀,我樣建立了資源庫,有教師的課件備課資料及科研論文,有為學生設定的聽力訓練、詞彙記憶語法講解、練習、閱讀、寫作等專案,這些內容由易到難編排,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興趣挑選合適的內容在校園網上學習,多渠道地給學生提供聽覺和視覺,增加了學生的語言輸入。同時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提高了他們的英語學習自信心。有了資源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給學生布置與其水平相當的網上作業,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輔導,打破以往作業“一刀切”的做法,真正讓所有學生感到學有所獲。

3、研究性學習與網路優化課堂教學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只是眾多教學媒體的一種所截資訊非常有限,而利用資訊科技與研究性學習可充分有效地將教材中的知識啟用,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自主學習。

教師把學生研究性學習中的課外實踐成果製作成網路課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規律、計算機水平和英語學科水平的差異,將學生分為異質學習小組,採取自主、合作、探究、互動的教學模式,輔助以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網路英語與分層教學相結合。

當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與此相關的是掌握學習的目標,每進行一個教學內容,均有明確的可操作性的目標。它將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輔導、同伴幫助、個人自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充分使用教學評價,保證教學始終以評定作為衡量的標準,較好地解決了統一教學與學生個別差異性的矛盾。

鑑於學生個體差異,如果仍然採取同一教材、同一教學目標、同一教學手段、同一教學評價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勢必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培養,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我校英語組利用網路的優勢,建起了學生英語學習資源庫,內容包括:詞彙、語法、文化、報刊、英語廣播、與教材配套的課文講解和練習、單元檢測等,形式多樣,由易到難,適合不同層次、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或者是閱讀,或者是聽力訓練等進行個人自學。教師在佈置課外作業的時候,也可以有的放矢,也可以進行個別輔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教給不同水平層次的知識,必然要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如果再以一張試卷或是統一的操作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的話,不能有效反應出學生實際掌握的.水平。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網路,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基準,這是利用網路進行分層教學的個重要的方面。

這樣,既培養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素質都有所提高;同時開發了學生的潛能,發展個性特長,也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整合從實踐出發與反思結合

我校組織了資訊科技與英語學科整合的教學活動,全組教師根據我校的英語現大辯論,以素質教育和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的能力為目的,根據外語學習規律,積極創新,利用資訊科技,通過PPt課件,網路課件,力求從英語教學的目的、觀念、內容、策略、手段、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教學過程中,採用啟發、發展、研究、討論等開放性的教學方法,創設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多向、多層次的師生互動和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的論文、案例成果。

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也帶來了極好的效果。

1、利用資訊科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了探究和創新意識。將學生社會實踐的成果展示在網頁上,當學生髮現自己找的材料、照片展示在同學們面前的時候,情緒十分高漲,為更好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奠定了基礎。通過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走出課堂,走近生活,提高了實踐能力和思考生活的能力。同時,學生能利用區域網對大量資訊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增加了探究和創新意識,學會了科學的學習方法,發展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利用資訊科技進行研究性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密度和廣度,真正實現了實踐與理論的統一,從而保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了個性化學習和協作學習。

3、利用資訊科技的優勢,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融展示式、操練式、主動參與式、探究式與互動式教學模式於一體,融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資訊科技於課程整合中,學生自行選擇研究課題,自行制定研究計劃和方案自願組合,運用多種手段收集、分析並綜合運用資訊,共同完成探究過程;學生自行組織環保話題英語演講比賽,並製作環保宣傳海報、標語。通過系列實踐活動,是學生真正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走進網路,同時保證了英語課的特色。

4、多媒體環境為英語教學創設了語言教學環境。

語言環境在語言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正如著名應用語言學家S、P、Corde,所指出的,“我們實際上不能給學生教會一門語言,我們只能為他們創設一個適合於外語學習的環境。”只有在多媒體這樣一個環境中,學生的外語知識、外語運用能力以及自主外語學習能力才會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從語言上,為學生提供足夠量的、多渠道的、有意義的及可理解性的言語輸入,為學生提供接觸大量真實語言的機會,讓學生能感受到美麗、鮮活、生動的語言材料。與此同時,這種環境還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有意義的語言交際機會,組織互動、合作的語言教學活動。同時語言學習是多重感官協同作用的結果,所以要從多種渠道給學生提供聽覺和視覺上的語言刺激。從心理上,為學生創造一個人性化的語言學習環境。讓語言學習成為學生一段愉快的體驗。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語言學習活動,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體驗自己成功的喜悅,並有機會展現自己,欣賞自己的學習成就,提高他們的語言學習自信心。這個條件的關鍵在於能夠提供一種友好、合作的群體學習氣氛。

但是,對於許多隻習慣於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外語教師來說,不管其語言水平、教學水平有多高,要創設這樣一個理想化的語言教學環境,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在傳統教學技術條件下,教師發揮語言實踐能力和語言教學能力的空間是十分有限的。

5、多媒體網路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環境。

通過課中多媒體網路,教學資訊不僅以豐富的文字形式,還以超文字的形式表達傳遞給學生,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閱讀方式。教學課件成為教學內容的核心,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學雙邊的參與度,而且更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觸發了教學雙方的創造思維氣氛。英語教師可以利用網路的超文字特性將不僅是文字,而且還包括圖形、動畫、影象、聲音、視訊等其他媒體資訊結成一體。超文字特性與網路特性的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巨大的資訊是學生探究學習、發展其創新能力的源泉。學生可以“身臨其境”獲得“親身的經歷、感受”,這就不僅把知識教學與動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而且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會學習,面向未來的能力,懂得創新,充分發揮其潛能。

本節課的課題是創造發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發明物,讓學生通過對已熟悉的發明物進行想象,分析它們給人們生活中帶來的不方便,然後加以改進而變得實用、方便,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學生來說,創新更多的是指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已掌握知識的分析、重組、聯想、猜測等思維過程所產生的自己從未有過的想法、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求異思維和非常規想象等。本節課訓練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而且最後的設計發明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該部分對學生的要求提到了一個高的層面如何扮演一個發明者的角色,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栩栩如生的傳達給別人並讓人們對它感興趣,同時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3

本學期在學校的安排排下,結合我校計算機的硬體實際情況開展了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工作。學期臨近結束,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思想政治

能夠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通過報紙、雜誌、書籍積極學習政治理論;遵紀守法,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愛崗敬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積極主動認真的學習專業知識,工作態度端正,認真負責。

二、教學工作

在教學工作方面、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了八年級(1)、(2)、(3)、(4)資訊科技的教學工作,一學期來,認真、踏實、誠懇地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以學生利益為出發點,讓學生在本學期的學習中能學有所得,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巧。一學期來,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三、關注學生的動手實踐根據本書的教學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應更多去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中對此我十分重視,在講完每個案例留一定時間給學生自主操作,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給予指導,有時也可將

某一學生作品做展示,加以評講。同時每節課結束前預留一定時間讓學生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任務,真正鍛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做好期末考查工作

期末了,為了檢查一學期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我認真出了一份考卷,並對學生進行測評,並做認真的評改,評卷的結果還算讓人滿意,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了本學期所學的知識,當然也存在個別學生不重視,成績不夠理想,針對這些學生,我想在下學期期初安排一次補考,這樣也能引起這部分學生的重視。與此同時,對於試卷所出現的同類問題有必要在下學期做認真評講。

總而言之,本學期過地很充實,盡職盡責地完成學校賦予的教學任務,也意識的一點,認真充實的過好每一天,每一年才不會在即將老去的時候而悔恨曾經的虛度年華。

資訊科技是一門不斷髮展的學科,展望學校的發展和學科的發展,我覺得還有許多知識要學,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4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一個學年過去了,我也順利地完成本學年的教學任務。三年級資訊科技的教學任務歸為以下幾點:

1、資訊科技初步:瞭解計算機各部件的應用,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2、作業系統簡單介紹。文字輸入。

3、用計算機畫畫。

4、網路的簡單應用。

在教學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做到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當堂點評學生作業,對每個完成作業的同學隨堂點評.使學生能更好的.學好知識,使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

在新的學期裡,我將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5

《資訊科技學科德育工作總結》適用於資訊科技學科德育的工作總結,計算機技術會對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有學生因迷戀於計算機遊戲、網路,缺乏與同學的交往,以至於發展為嚴重的心理障礙;也有學生不惜放棄學業,為尋找網路中虛擬的愛情與友情而離家出走。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不要沉迷戀於虛幻的網路世界,加強與同學的交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和資訊社會的飛速發展,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資訊科技很多消極的影響,如在網際網路上傳播暴力、色情內容,散佈資訊垃圾,惡意侵犯他人隱私,充當“黑客”等等。如何培養未來資訊社會的合格公民,使他們能夠在資訊的汪洋大海中正確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道德,是我們資訊科技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滲透德育教育,增強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現將本學年德育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培養學生愛護機房裝置、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

好習慣終身受益。學生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我們應該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上機操作過程中,教育學生要愛護計算機裝置,強調正確規範的操作,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 要使他們知道這樣做是能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保護計算機內資料的安全。

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在課堂示範教學和上機指導過程中,應有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這樣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再次,注意常規與有意識訓練相結合。在上機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培養愛護機器裝置、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當作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職責。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使用計算機道德。

我們必須在計算機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使用道德。例如在講解計算機病毒時,讓他們知道病毒的危害,認識到設計、製造、傳播計算機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同時,要培養學生自覺守法的意識,不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鼓勵學生自覺使用正版軟體、反對盜版軟體。

此外,對學生進行網路道德教育。讓他們認識到“黑客”行徑是不道德的,是犯罪。教育學生不要成為網路的破壞者。另外,還要教育學生網上活動也要遵守人際交往準則,用語文明禮貌、不講髒話。

三、培養學生與人共處的協作精神和理性的用網意識。

計算機技術會對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有學生因迷戀於計算機遊戲、網路,缺乏與同學的交往,以至於發展為嚴重的心理障礙;也有學生不惜放棄學業,為尋找網路中虛擬的愛情與友情而離家出走……。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不要沉迷戀於虛幻的網路世界,加強與同學的交往。

四、鼓勵學生從小樹立做跨世紀人才的志向。

通過介紹計算機發展史,使學生明白我國計算機產業(簡稱:IT業)發展還很薄弱,通過舉例讓學生看到差距,產生危機感,明確責任,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鼓勵學生從小立志為國爭光,長大後為我國的計算機產業作出貢獻。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6

資訊時代的到來不僅迅速地改變著人們的傳統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而且為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學校教育越來越走向網路化、虛擬化、國際化和個性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資訊科技在各個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將越來越普遍,應用資訊科技的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新主流。英語學科屬於文科中較難的一門學科,其學科的特點導致在教學中對現代資訊科技手段的依賴性更強、更迫切。

那麼,如何將英語學科與現代資訊科技相結合呢?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切入呢?本人結合自身在英語教學中應用資訊科技的體會,談一談現代資訊科技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資訊科技服務於課堂教學

資訊科技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可重複性、接受面廣、生動形象等優勢。資訊科技的介入可以彌補教材的不足,打破時間和空間對教材的限制,使課程資源的整理使用變得更有條理。

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英語課堂教學,能夠使口語,文字與聲像結合,生動形象地展示認知物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教師不易講清楚的問題,得以講清表明,利於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最大程度發揮資訊科技與英語學科整合的優勢。

1、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習動機。

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對其認知過程會產生重要影響,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和積極的情感時,就會從內心迸發出嚮往和求知的強烈慾望,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因此,選用恰當的資訊科技手段輔助於教學,可以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的表達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起學生的情感及學習興趣,達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教學效果。

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模組二第四單元的主題就是cyberspace(網路空間)。如果運用傳統的一支粉、筆塊黑板的教學方式,本單元的很多內容將無法呈現,學生也會感到紙上談兵,無聊之極。這就使得資訊科技的運用成為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本單元第四課virtual tourism(虛擬旅遊)的教學中,教師可先向學生展示一些圖片,帶領學生欣賞奧克蘭的優美風景,進而問學生“你們想不想到這裡去旅遊?”學生的回答肯定是“想去”。接著向學生展示一張世界地圖,讓學生了解到紐西蘭離中國有多遠,問學生“如果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和金錢,怎麼才能去這裡呢?”由此引出本課話題“讓我們一起到奧克蘭.紐西蘭去虛擬旅行吧”。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已經得到充分的調動,課堂教學效果便不言而喻。再如,在學習本書第五單元第一課performance(表演)時,教師可先播放一段阿蘭尼斯的演唱會片段,進而讓學生用英語做出評價,這樣學生就自然而然的學習了關於演出的一些詞彙。第一課的閱讀文章“阿蘭尼斯—名副其實的歌唱家”也會讓學生充滿興趣的讀下去。

2、創設情景,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以及必要的學習資料(文字資料、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或internet上的資訊等)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它提倡課堂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過程。

新課標北師大版英語教材所選話題很多與生活聯絡緊密。所以採用情景教學法比較適合,常會收到意外的良好效果。教師可運用適當的演播方式以及創設資訊圖的方法,再配以其他的活動,使學生產生臨其境的感覺,主動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第十單元第二課the right price的主要內容與討價還價有關。教師可以展示商品圖片和參考句型,讓學生充當賣方和買方的角色分組練習用英語討價還價,進而總結討價技巧。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教學效率也得到極大的提高。

3、形象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資訊科技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形象直觀,引人入勝。在課文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設計出各種圖表,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同時,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畫面來呈現語法知識,結合語言環境進行大量操練,有助於學生理解語法結構,輕鬆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學生在學習現在完成進行時與現在完成時的區別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形象的圖片以及動畫,兩種語法的區別便一目瞭然。

在課堂教學最後的總結環節,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再現性,把本節課內容像放電影一樣,重現在學生眼前。教師隨著畫面的變換,強調其重點、難點,使學生對重點、難點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另外,還可通過設定新情境,讓學生即興編演,在編演中再次體現本課的.重點、難點。在北師大版英語教材第十單元第三課your money的教學中,教師可在課文閱讀結束後,向學生按順序展示五元錢、黃河水土流失、一棵樹和一片綠洲的圖片,引導學生複述課文,重溫重點詞彙和短語。總之,資訊科技在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強化注意力、激勵自主學習、增強掌握知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資訊科技應用於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第二課堂是整個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英語第二課堂活動與課堂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絡,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也增加課堂上語言實踐的廣度與密度的有效途徑。資訊科技的特點之一是資源極其豐富,在網際網路上學生可以接觸到各式各樣、方方面面的資訊,為學生的學習打開了便利之門,開闢了一條學習的新路。資訊科技應用於第二課堂活動更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1、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

《論語》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自願應用是令他們掌握英語這門語言的最佳途徑。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如英語影視欣賞、英語詩歌欣賞、英語美文欣賞,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語言美,從而對英語學習保持持久的興趣。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英語唱歌或演講比賽、在網路查詢英語習語、進行人機英語會話,拓展、運用課堂所得,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經常進行英語交際,學生就能學得較好,學習興趣也就得以保持。

2、構建學生個性化的資訊、資源庫

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收集、積累素材,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分類齊全的、便於查詢和應用的資訊庫,如生詞庫、語法庫、錯題庫、作文素材庫等。各種資訊庫的建立不僅有利於學生形成系統的網狀知識結構,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以及練習,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課業負擔。

例如,每次做過習題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錯題輸入電腦,進行細化分類,儲存在自己的錯題庫中。每隔一段時間對錯題進行練習,將已經掌握的錯題排除,未掌握的錯題繼續儲存,迴圈往復直至錯題全部掌握。作文素材庫則是要求學生將所學的英語句型、短語、和詞彙分別歸類到不同的作文素材專案下,便於每次寫作時查詢信心。隨著學生知識的不斷增長,素材庫也會不斷的擴大,學生寫作時也自然更得心應手。

3、為語言學習提供實踐機會

英語學習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儘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英語及英語運用,對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bbs、電子郵件、英語專欄聊天室、qq、blog、線上答疑等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重要機會。教師可指導學生結交國際筆友,傳送電子郵件,讓學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學生還可以互相用英語qq聊天,相互切磋、討論、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並提高英語會話能力。

傳統教和學的關係是傳授知識和獲取知識,也就是說“我喧你記”,使我們的教學方法具有凝固化的趨勢,使學生陷入被動地學英語的狀態中,無形中也扼殺了學生的興趣。資訊科技的運用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活潑、感染力強,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持久記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置身於以英語為母語的環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

如何做到最優化整合和利用資訊科技為英語學科教學服務,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應轉變觀念,擺脫固有的思維定勢,不斷探索新知識和新理論,讓我們的思想在資訊科技環境下得到更大範圍的拓展和張揚!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7

學期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本人能夠努力工作,認真學習,從多方面進行計算機教學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穫的喜悅,也有不足與遺憾,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面

1、備課

開學初,根據學校要求,認真寫好教學計劃,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學習好《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製作課件,準備各種直觀教學軟體,蒐集製作各知識點優秀案例展示給學生。

2、上課

二、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8

本學期在學校的領導下,並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了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工作。學期臨近結束,回顧一學期以來的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結合實際,開展好常規教學。

1、開學初,便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並嚴格按教學計劃進行上課。在教學過程中,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都進行了認真的教學分析,並寫成教案上課。收到較好的效果。

2、在教學中,我經常研究學生的思想發展變化,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我們從光碟上或到其它學校去找了一些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小遊戲,把這些遊戲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後給學生玩,讓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興趣,並有助於學生智力發展。經本期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規定的資訊科技知識和達到了規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還從遊戲中學到了許多其它的知識。資訊科技課已經成了學生十分喜歡的課程之一。

3、在教學之餘,我們還努力搞好我們的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裡,學生既能玩得高興,又能學到許多平時在資訊科技課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有的學生學會製作一份簡單的小報,有的學生學會了用計算機網路來解決一些其它學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二、加強教學教研,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教學的成敗取決於教師,教師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本學期,在教學之餘,加強了對業務的鑽研。在本學期,縣局舉行了中國小優秀課件製作活動,我校幾名教師都參加了這次活動,上報的作品不管是質量上還是數量上均居首位,受到了好評,得到了校領導的認可。

三、充分發揮優勢,提高學校辦學的資訊化發展的水平。

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應走在學校資訊科技發展的前沿,除了搞好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外,我們還擔負著許多其它的任務。學校其它學科公開課的.課件製作,學校乃至全鎮的機房和各室的計算機的維護和維修基本上都由我來完成。資訊科技是一門不斷髮展的學科,展望學校的發展和學科的發展,我覺得還有許多知識要學,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9

學期工作即將結束,為了以更好的姿態展望20xx年,現將一學期教研組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績做如下總結:

一、教育科研方面

積極參加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認真組織好教研組內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藉助QQ群網路平臺與兄弟學校教師積極探討教育教學上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繼續深入探索新課改、網路環境下的國中資訊科技教學方式。利用兩週一次的組內集體備課,進一步鞏固《國中資訊科技課堂生本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的研究成果。圍繞課題的研究,在極推進七年級年級資訊科技導學案教學的全面開展,不斷提高全體學生網路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課堂的效率。組內老師深入學習新教材,積極探討教法,在片內定期開展“同課異構”、“同課同構”課堂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分享和借鑑片各兄弟優秀教師的經驗和做法。

二、專業提升方面

在積極鑽研和探討教育教學的同時,組內成員不忘加強自身專業技能的學習,並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學科競賽。曹秋芸老師參加省資訊科技奧賽培訓。顧建豐老師《網路改變生活》參加了一師一優課的評比。

三、其它方面

在注重課堂效率的同時,還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開展資訊科技奧賽(程式設計)的培訓,組織好機器人苗子的培訓。組員除了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外,還一如既往地及時高效地做好機房、教室、老師電腦的日常維護工作,保證學校網路秩序、課堂秩序及老師辦公的正常進行。本學期,更新了學校的vod點播平臺,展開了智慧校園的工程。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10

我園建園於1993年,坐落在北京南城方莊小區,20xx年分園在西羅園小區成立。作為北京市一級一類幼兒園、豐臺區示範園,建園伊始我們根據園所所處小區周邊環境、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我園確立了自從“八五”以來跟隨國家級、市區級課題研究所積澱的經驗和優勢以及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明確了把資訊科技作為探索幼兒園教育改革的一條途徑和幼兒園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廣泛應用於教育實踐。多年來相繼開展了“資訊科技與美勞遊戲的整合”、“資訊科技與科學活動的整合”、“資訊科技與區域遊戲的整合”的實踐研究。在實踐中我們通過創設資訊科技化的互動環境,讓幼兒最大限度地使用資訊科技裝置,使資訊科技逐步成為兒童得力的認知工具;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促進我園發展有效手段。通過資訊科技與課程相整合的研究,探討資訊科技如何服務於幼兒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等領域課程。利用資訊科技教育手段,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幼兒保持卓有成效的高效率的學習和體驗,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素質,養成探索、求新、獨立、求實的個性品質,為他們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更新觀念,加強硬體和教師現代資訊素養建設,使資訊科技與幼兒園課程整合走入更為廣闊的天地。

裝置和觀念更新一起抓,硬體和軟體建設同時上,是推進資訊科技與幼兒園課程整合之兩翼。因地制宜建設低成本高效益的現代資訊科技教學環境是開展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前提。

從最早的幻燈機、投影儀到386電腦,一直到現在的網路化資訊科技的建設,我園始終堅持將資金重點投入到資訊化建設上,到目前我園每班擁有2—4臺電腦,每班配備有數碼相機攝像頭,行動硬碟等外接裝置,併為教師的教學工作配備了大量的軟體裝置,班內教師和幼兒使用的計算機實現了聯網和上網,我園建設了自己的內網,其功能定位是服務於教師和幼兒,教育教學資源庫通過內網實現了教案論文交流,教育教學課件、軟體資料共享,教學管理網路化。教師可以利用內網下載課件,進行教學,同時實現資源的共享,教學設施的網路化,使得學習資源可相互檢索,共同利用,使學習資源的使用超越地域的限制。針對孩子的特點和需求設計了可以供他們使用的內網,在教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可以上網找自己喜歡的動畫片、圖片等資料,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綠色網路空間。同時我們進行了外部網站的建設,其功能定位於一是幼兒園的視窗門戶,同時也是家園互動的交流平臺,幼兒園定期釋出幼兒園的熱點新聞,家長可以上網察看有關資訊,網站實現了幼兒園活動的延時的視訊呈現,家長論壇和班級博克的建立,給家長、教師、幼兒園搭建了一個互動的教育平臺,我園在20xx年建立的分園後還建立了分園與主園間的遠端監控和網路對話。例如在“新年”主題活動中,主園和分園的孩子們通過網路視訊對話,討論怎樣設計、製作新年賀卡,並通過網路第一時間內欣賞到對方的作品,兩園的幼兒共渡新年。

我們注重教師觀念的先導作用,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大膽探索和改革教學模式,讓大家瞭解資訊科技不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為此,我們努力培養一支掌握現代化技術,具備現代化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使教師認識到學會駕馭資訊科技,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超越是自我成長的需要,從1994年進行dos的培訓到目前全園教師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相關軟體進行教學活動,這些都來自於教師對資訊科技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我們著重考查教師收集、分析、處理、運用資訊的能力,要求教師能充分利用網路收集有關提高教育質量的資源。要求全園的教師能熟練使用、操作計算機,能掌握word 、powerpoint、excel、flash等一系列操作方法。我園每學期開展一次課件製作比賽,使教師課件製作能力逐年提高,要求教師每學年至少撰寫一篇與資訊科技教育有關的論文、每月撰寫一篇與計算機資訊科技相關的案例、教學筆記等,並通過教師之間相互觀摩、互相介紹各自經驗、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了教師的操作水平和資訊理論素養。

二、貫徹《綱要》精神,探索資訊科技與幼兒園課程整合,形成園本課程。

從資訊科技與幼兒園課程整合入手,創新教學結構,實現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的根本變革,正是當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創新教育的理想切入點。

(一)教育觀念的創新。

通過幾年的研究,我們引導廣大教師不斷在教學中樹立了四個方面的觀念。

即:以孩子為主體,倡導開放式的教學觀念;

尊重孩子個體差異,樹立教育民主化的觀念;

充分相信孩子創造潛能,培養孩子創新思維的觀念;

全面理解素質教育內涵,確立現代人才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

教師觀念的更新,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育理念,為創新教育的開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教育方法的創新。

1、創設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資訊科技化環境。

我們本著有利於幼兒欣賞、有利於幼兒獲得更多的資訊、有利於幼兒與家長的互動和參與、有利於遊戲的原則,例如在公共環境創設中以美勞作品為載體培養幼兒的審美,以資訊科技為手段豐富幼兒的資訊量,幼兒在欣賞我國傳統的藤藝、紙藝、雕刻等傳統手工藝的美的同時,通過資訊科技裝置讓家長、幼兒瞭解了很多手工藝品的製作工藝與發展和有趣故事。例如,液晶電視滾動播放錄影資料和幼兒生活片斷資料,攝像頭記錄幼兒活動的影像,mp3播放器和cd機為家長和幼兒提供更為豐富的視聽資料,使幼兒和家長獲得了大量的相關資訊,與環境產生更為有效的互動。

由於幼兒年齡不同,為孩子們創設的計算機環境也是不同的,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講,引發幼兒參與興趣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們創設了富有童趣的計算機環境,讓孩子不但樂於操作計算機,更加樂於來到這裡遊戲,同時從多角度提高了幼兒參與遊戲的水平。比如在牆飾環境中設計生動、有趣的卡通或動物形象,吸引幼兒自己取放光碟,並把取放光碟的方法規則通過圖片物化在牆飾環境中,促進幼兒與環境產生有效的互動。對於中大班的孩子來講他們的認知水平不斷加強,單獨的進行計算機活動,很多時候不能夠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把計算機活動與其它活動相整合,已達到通過計算機活動輔助幼兒學習程序的目的。

2、設定軟體目錄

為了培養幼兒做事有條理性,結合計算機活動涉及光碟軟體數量、種類很多的問題,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商討了要設定計算機區的軟體目錄,孩子們結合自己的需要設計軟體目錄的形式,並按軟體的不同形式進行分類,比如分為:益智類、影像類、音樂類、遊戲類等,各班的孩子都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更加方便自己的計算機遊戲活動,同時在軟體分類後,孩子們結合自己不同的喜好,向大家推薦自己喜歡的軟體內容,在這個活動中,也吸引了家長的參與,孩子們和家長一起選擇、推薦軟體,大大豐富了軟體資源。為了保證軟體目錄的有序,孩子們定期檢查光碟是否方對了地點,在遊戲時也關注著軟體的完好性。

3、建立計算機遊戲規則

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計算機操作習慣保護幼兒健康,老師和孩子們還共同總結了一些計算機活動區的規則,例如計算機遊戲要輪流,孩子們製作計數器,利用計數器幫助自己排隊,這樣既不影響孩子進行其他活動,又在計算機旁站上了位置。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在計算機活動區教師和孩子們共同設立了此方面的提示。每隔30分鐘要讓孩子離開計算機以保證不要讓孩子的眼睛過度疲勞,利用定時器規定上機操作時間。另外還有其它計算機遊戲的規則,比如:上機前洗手、不要離電腦太近、使用滑鼠的方法、安全提示等。教師和孩子們共同討論,理解每條規則的意義,把規則用圖畫表示並貼在計算機旁邊比較顯眼的地方。將教育目標物化在環境中。

4、計算機外部裝置的使用

在與計算機進行互動時也少不了外部裝置的參與,比如數碼相機和攝像頭,孩子可以利用數碼相機記錄下自己的'作品並儲存到班級資料庫中,這一系列的工序都是有孩子自行完成,另外孩子們可以利用攝像頭記錄自己的作品、記錄自己的舞姿,利用計算機資訊科技裝置將過去的表演進行再現,啟發幼兒的原有經驗。計算機、數碼網路產品的投入為幼兒主動學習提供了互動的平臺,幼兒在學習中可以上網查資訊;可以在幼兒園的資料庫中找資料;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用數碼相機、攝像頭記錄下來;可以通過遠端監控與分園的小朋友對話交流,資訊科技產品成為幼兒、教師和家長學習、交流、互動的好朋友。使計算機區域與幼兒各個遊戲區域很好的整合。這些都是傳統的教育手段不可比擬的。孩子們還可以利用印表機把虛擬的作品變為現實,當孩子們拿到自己的計算機作品時,他們的快樂是不可言表的。

(三)教學模式的創新。

資訊科技對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要求對教師的角色(講授者——指導者)、幼兒的地位(接受者——主體)、媒體的作用(演示工具——認識工具)以及教學過程(傳統的邏輯分析講授過程——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行變革,從而構建一種適應現代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如何把資訊科技從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轉變為學習的方式,發揮資訊科技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等方面的優勢,建構在網路環境下自主學習的方式,是我園進行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標。對於2-6歲的學齡前的幼兒來說環境的隱性教育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而幼兒園中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與環境產生互動又是孩子們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園從20xx年開始,開放地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教學手段,從“黑板演示”到計算機(網路)、(cai課件),教學手段質的飛躍給資訊時代的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力圖通過資訊科技,為幼兒全面素質的發展、潛能開發和健全個性的發展提供寬廣的教育空間和多樣化的教育渠道;讓幼兒學會獲得、利用、綜合和創造資訊,形成資訊化社會環境下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為創設自主的學習條件,便於幼兒個別化學習,使每個幼兒獲得相應的發展,從而使教學模式從傳統的單向式和填鴨式的教學,走向多向互動式和主動探究式的教學。就拿大班的主題活動–《我的成長》來說,瞭解自己是如何來的,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問題,教師讓幼兒拿來照片和家長拍攝孩子成長的dv,讓孩子看看自己身體成長的過程,同時利用班級中有一位教師懷孕的契機,開展了“我在媽媽肚子裡什麼樣”的主題調查工作,並將孩子們從網上收集的相關資料展示在環境,在教師帶領下孩子們用數碼相機和dv錄下懷孕教師一天的生活,幼兒瞭解了懷孕的媽媽不容易,從中引發了孩子們紛紛表示要幫助媽媽、老師做什麼,教師抓住這個契機,讓孩子們體驗懷孕的辛苦,孩子們將氣球、枕頭、雞蛋、放在自己的衣服中,要帶著自己的氣球寶寶、枕頭寶寶和雞蛋寶寶進行一日的活動,讓孩子真實地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讓孩子們把愛昇華到愛家人到愛並尊重周圍的人。

三、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促進及教師的成長。

教師職業的內在魅力,首先在於它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這應該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教師充分調動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研究,去思考,去創造;也應該是一種能體驗成長歡樂——孩子的成長和自己的成長——的工作。但是,傳統教育的功能定位,使教師的工作降低了它的挑戰性和創造性,失去了它原本應該具有的魅力,也使得教師的生命價值難以在教育過程中充分實現。資訊科技與整個教學過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加強,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習的指導者,這就更需要教師不斷地充實自己。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的目的是讓教師具有資訊的收集和處理能力,通過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以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性,發展創新精神。如通過網路幫助學習、掌握某種軟體的應用方法,或者通過e-mail電子郵件對其進行跨越時空的學習指導,或者通過分組交流等以達到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優化。計算機為教師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實現協作式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支援環境。

資訊科技環境為教師的反思型研究提供了更為有效地支援。例如,教師很好的利用資訊科技裝置和數碼裝置,觀察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適時地播放再現使遊戲講評時不再是枯燥的而是生動形象的,教師利用數碼相機記錄孩子的成長,並利用多種軟體製作成孩子的電子成長檔案,並呈現給家長,使家長看到了孩子們有趣的成長故事。老師們都說,數碼相機已經成為我們觀察記錄幼兒的另一支筆,而且是一隻魔法筆。資訊科技的有效支援使教師學會觀察,學會思考逐步從經驗型教師轉化成為反思型教師。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11

本學期在學校的領導下,並結合我校計算機的硬體實際情況開展了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工作。學期臨近結束,回顧一學期以來的工作,現總結一、結合計算機的硬體實際,開展好常規教學。

1、開學初,便結合我校的計算機硬體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並嚴格按教學計劃進行上課。在教學過程中,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都進行了認真的教學分析,思考在現有計算機軟硬體的實際情況下如何實施教學,並寫成教案上課。收到較好的效果。

2、在教學中,我經常研究學生的思想發展變化,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我們從光碟上或到其它學校去找了一些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小遊戲,把這些遊戲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後給學生玩,讓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興趣,並有助於學生智力發展。經本期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規定的資訊科技知識和達到了規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還從遊戲中學到了許多其它的知識。資訊科技課已經成了學生十分喜歡的課程之一。

3、在教學之餘,我們還努力搞好我們的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裡,學生既能玩得高興,又能學到許多平時在資訊科技課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有的學生學會製作小動畫,有的學生學會了用計算機來解決一些其它學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4、輔導學生參加了縣、鎮資訊科技應用比賽和國小生電腦作品製作活動,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與往年相比不管是參賽作品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在鎮裡的評比中獲得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4名的好成績,作品全部送縣參評。

5、加強教學教研,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教學的成敗取決於教師,教師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本學期,在教學之餘,加強了對業務的鑽研。在本學期,縣局舉行了中國小優秀課件製作活動,學校配合縣局的工作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課件製作活動,我校幾名教師都參加了這次活動,上報的作品不管是質量上還是數量上均居全鎮首位,受到了學校領導的好評,得到了中心校領導的認可。

6、配合學校工作,做好資訊科技過關工作本學期,縣局繼續舉行對全縣教師的資訊科技過關工作,我們學校有多名教師報名參加了考試。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配合學校工作,對報名參加考試的教師進行了輔導,幫助多名教師順利通過過關考核。

7、充分發揮的優勢,提高學校辦學的資訊化發展的水平。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應走在學校資訊科技發展的前沿,除了搞好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外,我們還擔負著許多其它的任務。學校其它學科公開課的課件製作,全由電腦室來承擔,本學期幫助其他教師製作了課件6個,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另外還有學校的一部分資料和考試試卷的列印,學校機房和各室的計算機的維護和維修基本上都由我來完成。資訊科技是一門不斷髮展的學科,展望學校的發展和學科的發展,我覺得還有許多知識要學,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12

當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正在轟轟烈烈地改變著世界的一切,使幾百年、幾千年來逐漸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嚴重的挑戰。面對史無前例的資訊科技革命,傳統教育制度的深刻變革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一、資訊時代教育的內涵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教育將從內容、形式、方法和組織等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這種變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許多中間過程。人們開始是將計算機看作一種獨特的物件,和物理、化學一樣,專門開設一門計算機課程;然後是要求計算機能輔助學校的傳統教學,作教學演示或個別化教學;再後是要求進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課程改革,這種課程明顯有別於以書本、粉筆和黑板以及幻燈、投影、電視和錄影等傳統教學媒體為基礎的課程;最後是要求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形式甚至連學校結構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這一演進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計算機與教育的整合程度越來越深,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

在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開展資訊教育、培養學習者的資訊意識和資訊能力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資訊教育:廣義地說資訊教育是為了培養社會成員的“資訊處理能力”而開展的教育活動。狹義地講,資訊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資訊處理能力”的教育活動。“資訊處理能力”是指學習者在資訊化社會活動中有選擇地利用資訊工具(手段),有效地獲取資訊、運用資訊、創新資訊的基本能力。資訊教育的內容包括資訊科技、資訊運用、資訊倫理等。

資訊教育的開展有利於學習者主動學習的實現,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不僅是教學的組織者,也是學習資訊的傳播者,而學習者只能被動地作為信宿接受學習資訊。通過資訊教育的開展,學習者可以利用資訊工具(手段)主動地獲得相關的學習資訊,使學習者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所以有利於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資訊時代對教育的要求

(一)普及高水平、連續性的基礎教育

因為人們主要從事資訊知識工作,這種工作的知識密集度高,要求人們具有較淵博的基礎知識。因此,必須普及高水平、連續性的基礎教育。

1.有計劃有步驟地輪訓全體教師

中國小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對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具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具有資訊科技環境下進行教學和科研的能力。為此,在積極配備、充實資訊科技教育所需裝置及配套軟體的同時,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輪訓全體教師,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訓體系。在培訓內容方面,不僅包括資訊科技本身,更應注重資訊科技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以改變資訊科技培訓與應用相分離的狀況,消除資訊科技難以深入課堂、深入學科的現象。

2.在中國小開設資訊理論與資訊科技基礎課

“中國小是實現教育資訊化的基礎,計算機教育是教育資訊化實現的根本”。教育資訊化工程應切實重視在中國小教師與學生中普及資訊意識、資訊基礎理論,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以及利用計算機進自主學習、探討的能力。目前,為了適應資訊化時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質,培養資訊人才,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和我國的、香港都紛紛將計算機為主的資訊科學列為幼兒園、國小、中學的主要課程。我國也明文規定:從20xx年起在中國小開設資訊科技必修課和實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的時間在中國小普及資訊科技教育。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中國小已經開設了資訊科技必修課。

回顧20xx-20xx學年的,本人能夠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新課標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以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實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根據實際制定各項計劃,備好課,寫好教案,並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上課的形式和內容,難易結合,使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學得愉快、學得好。下面就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對這半個學期的工作進行總結:

一、培養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

《資訊科技》不同於一般的學科,而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要以講為輔,以練為主,以用為目的,使學生在練習中、實踐中或“玩”中學會如何使用電腦,改變過去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呆板教學方法,利用《資訊科技》課程自身的特點提高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開學時,學生大多數剛接觸電腦,對電腦有著一種神祕感,對學習電腦也有著一種極大的興趣感,作為教師要怎樣才能將學生的這種興趣繼續保持下去呢?我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先問學生什麼是電腦,電腦有什麼作用,然後根據書本講了許多有關電腦方面的科學知識,讓他們感到電腦原來是這樣一回事,使他們對電腦有了一定的認識,打破了不敢碰電腦的神祕感。接著講解了電腦的作用,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

二、遊戲入門,學習指法。

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對於最基礎的學習內容——學習指法。這個內容的學習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吃蘋果”“打地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在這種情況下,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就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在教學滑鼠的使用時,有些學生不敢握滑鼠,或是操作不靈活,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採取的是遊戲結合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滑鼠的操作有一定的瞭解,然後安排一些拖箱子(訓練拖動)、紙牌(單擊、雙擊)和掃雷等遊戲,通過遊戲,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式掌握得好快。

三、小組互助、協作學習。

由於學生在學習資訊科技課程方面存在著各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對計算機有著深厚的興趣,他們對計算機知識瞭解的很多,有的家庭有條件從小接受計算機教育,在操作技能方面水平很高,可以說是"小專家",而有的學生在校外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在本學年只是第一次接觸,在這方面是一片空白,於是,在開始的時候,我將每一個班按每列分成了若干個小組,每組有6個人,每組都有一個小組長,在教學的時候,同學們之間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幫助,監督檢查。水平相當的能一起探索、實踐,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得到基礎好的、學習興趣深厚學生的幫助,這樣發揮了優秀學生"小老師"的作用,激勵其更加努力。這樣教學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例如在學習時,老師佈置好一個任務,通過小組學習,使這個任務是由學生進行解決的,而不是教師將方法直接講給他們。

通過實踐證明,小組學習不僅使學生順利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發展。

三、開展競技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本學年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養成學習的習慣,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方法,能夠正確掌握指法的擊鍵方法。因為指法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又是枯燥的,所以有必要開展一些活動以維持學生學習的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比賽的方法進行,每過一個階段進行一次比賽活動,由每小組先進行,然後由組內評出最好的,再由評出的進行互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使用枯燥無味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活動,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個個都想爭著做個打字高手,從而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另外,本學期在校內開展了“打字小能手”比賽,通過比賽,提高了學生的競技水平。

經過本學期的學習,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但也有不足之處,學生的指法準確率有待進一步的提高,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大膽嘗試,勇於創新,在教學方面不斷改進,吸取好的教學方法,維我所用,才能讓他們在有限的電腦課裡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13

本學期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團結同志,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對所教學科具有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和計算機專業知識,教學效果較好。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方面成績顯著,受到師生普遍好評。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樂於接受各項臨時性工作,一直滿工作量工作。

在教學方面,承擔七、八年級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能獨立掌握教學大綱、教學方法,熟知教材的重難點及處理方法。課前認真備課,課上以學生為本實施分層次教學,強調個性化輔導,效果較好。課下充分利用學生課餘時間,抓基礎、重落實。每學期在學校範圍開設一節公開課。

在學生教育方面,繼續擔任20xx級1班班主任工作。樹立班集體和學生的正氣,從紀律、衛生、學習、集體活動等各方面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習慣養成。每天早來晚走,課間進班找學生談話,為班級建設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在承擔教學工作同時,繼續擔任資訊科技學科教研組長、電教組長,電教管理員、網路管理員。積極組織組內學科教師進行集體教研及備課,做好學期初工作計劃安排及學期末工作總結,取得較好效果。負責學校電教裝置、計算機及網路的日常維護。對學校各類電教裝置進行認真整理與維護,保證正常教育教學的`需要。在維護教師電腦工作中,總是不計時間、不計得失,千方百計進行維修,為教師工作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在維護學校網路工作中,克服機器多、人手少的困難,在網路安全、防控病毒等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盡最大努力保障學校網路的暢通,為教育教學工作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14

一、加快資訊科技環境建設,完善資訊化服務支援系統

為了更好的配合子課題的實施,學校加大了硬體投入。為每個教室配置了彩電,幻燈機。新建了一個多媒體教室,配置了投影儀,視訊展示臺和多媒體電腦。開發教育資訊網,實現資源共建共享。裝備視訊裝置,增強資訊數字化能力。後期在上級領導的支援下,學校投入50萬元新建了兩個網路教室,更換了114臺嶄新的品牌電腦,子課題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學校重視,建立評估機制,加強巨集觀管理

該課題已經納入學校教育科研的計劃中。從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管理、應用及資訊資源建設等方面都納入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全面考核。

1、規定全體教師每期聽資訊科技課不得少於10節;

2、每期教師運用資訊科技上課不得少於35節,開展全校性的重點課例研究。

3、教師每期自制課件1至3節;

4、教師有關使用資訊科技的情況納入每月月評估和期末評估,校級公開課必須使用資訊科技,事實證明,對進一步推動課程整合實驗研究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三、加強技術培訓,提升教師資訊科技素養

學校成立子課題組後,重點對實驗教師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培訓工作。在基於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變化,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幫助者、促進者、啟發者、指導者。教師是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關鍵因素。因此學校都把教師培訓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學校都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對實驗教師進行計算機操作和課件製作等培訓。同時派出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計算機技術培訓,許多實驗學校多次聘請專家到校講課、做專題報告。

1、學校無條件保證主研教師參加總課題組的各種培訓,如“西部行”課題講座,大型的課題組研討活動等;

2、學校科研室組織主研教師定期學習,研究活動有內容記錄

3、利用學校已有條件培養教師自制課件的能力;要求教師每期自制課件1-3件。

4、送培教師參加了區上,市上“專題型站建立培訓”和“因特爾未來教師”的培訓,以及各種研培活動。

5、組織教師新課標學習的同時,專題研究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四、工作成績

1.全面提高了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

近四年來的實驗研究,實驗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學能力、課題的實驗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計算機這一現代化工具的應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使教師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實驗教師都能自覺地運用現代教學模式,積極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並配以先進的教學方法,多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以提高。通過一年來的實驗研究,許多骨幹教師都能獨立地完成制定計劃、有序實驗以及實驗報告的撰寫等,且水平較高。逐步有“經驗型”向“科研型”教師轉變。

四年來的實驗,更新了廣大實驗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即現代化教育必須將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是大勢所趨,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強大生命力,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接班人。

2.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經過近四年的實驗,實驗科目的教學成績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先進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留給了學生充分自由學習的時間去鑽研新問題,參加感興趣的活動,促進了特長生的發展,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4.科研教師的論文和課件,取得了各級各內的各種獎項。

五、存在的問題和啟示

1、個別教師的認識還沒有真正到位。

個別教師認為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就是製作課件,然後用課件去上課。他們的思想水準還仍停留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初級階段,遠遠沒有達到該實驗課題的真正意圖:體現計算機的工具性。課程整合的軟體應該工具型、資料型的軟體加平臺,即通過應用現成的以平臺為基礎的教學工具軟體實現課程整合的目的。因此,教師要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提高對該課題認識水平。

2、關於軟體問題

自己開發軟體有幾個缺陷。開發這樣的軟體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因此會花費老師大量的精力。花費大量時間開發的軟體由於受到教師自己教學習慣、教學思想的限制,比較難以推廣。這樣勢必造成重複開發的問題。

3、可以增大學生在課題實驗中的參與度。

讓部分學生參與制作課件,課件的目的就是呈現資源、呈現問題,將課堂教學由講述為主變為以討論為主。

4、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由學校向家庭、社會延伸。

現在學生家庭購買電腦的越來越多,多開發研製一些互動性較強的人機對話形式的課件,學校建立家校區域網,開設網上課堂,使學生在家裡就可以主動學習,自主發展。

當前,資訊化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推進器、發展的制高點,雖然課題的研究結束了,但是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通過已經形成的機制,創新的工作方法,加大我校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力度,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

資訊科技學科的工作總結15

本學期我擔任東青國小三到六年級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工作,並擔任學校計算機教室管理員一職,負責機房電腦的維護,保證機房電腦正常執行服務於學生上好每節資訊科技課。工作中,忠於職守,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圓滿完成學校交付的任務。

一、重塑教育觀念創造性進行教育教學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發現《國小資訊科技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為此,我不斷更新教學理論理念,深入研究新的課標,從而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了更深的瞭解,本學期我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育教學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為主體實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創造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不斷提高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資訊科技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課後認真寫反思,記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為主體,提倡自主性學習,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這樣的探索實驗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

二、提高自身素質在學習中教學在教學中學習

當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飛快,計算機應用技術更新換代日新月異,教學中要做到與時俱進。要不斷地接受新知,更新理念,把資訊科技方面的新理論,新技術及時傳遞給學生,不能侷限在教材範圍內。要做到與時俱進,就要堅持不間斷的學習。通過電視、報紙、刊物、網路等多元化渠道,時時豐富自己知識,時更新自己的理念。在持續的學習中,完成教學。同時也在教學中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學相長。在堅持自學的

同時,還虛心向同仁請教,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業務學習、教研活動,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了自身素質,保證更出色地勝任國小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工作。

三、認真紮實工作腳踏實地完成常規教學

課前認真準備,備好每一節課。蒐集教材內容相關的最新知識,最新資訊,充分準備素材、課件。具體分析每一個學生,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根據學生情況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 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提供儘可能多的上機時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經過努力,出色地完成了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以後的工作中,要揚長避短,推陳出新,再創新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