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該如何適當用資訊科技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W

運用資訊科技教學的策略

數學教學中該如何適當用資訊科技

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國小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國小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覆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匯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注重學法指導,變“授魚”為“授漁”

在教學中,我們老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現成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這些理論是如何獲得的。應該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論。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們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開啟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師要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例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

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嚐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沉盡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並說明為什麼。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臺階。

資訊科技與國中數學教學整合的實踐思路

1.激發學生對國中數學的.學習興趣

人機互動是資訊科技的顯著特點,因此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互動性,通過創設和模擬各種教學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探究和交流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

例如,在講授國中數學“圖形的相似”有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首先應用資訊科技,運用課件展示幾組生活中圖形相似的例子和幾組容易被誤認為相似的例子,讓學生在正式學習課程內容之前根據直覺判斷並說出結論,教師再公佈正確答案並進入教學內容的詳細講解,使學生真正知道自己應根據怎樣的數學原理來判斷圖形是否相似。這樣以實際案例促進學生互動並引出教學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並使他們知道自己先前的判斷存在哪些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會樂於積極探究數學問題,課堂教學也能事半功倍。

2.幫助學生多角度理解國中數學知識點

應用資訊科技,可以獲得教學所需的各種資訊資源,並且資訊資源的載體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訊等。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主要是以粉筆、黑板、教材等作為教學工具,雖然大部分知識點經過教師的耐心講解後學生都能領會,但對於某些較為複雜或抽象的知識點,如果不能為學生提供多角度的直觀感受,學生在理解上就會有一定的困難。若將資訊科技與國中數學相結合,使教師可以應用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從多個角度對知識點進行全面講解,並與相關知識聯絡,則有利於學生快速理解、融會貫通,並且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講授國中數學中“統計圖”有關知識點時,如果應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師需要從具體題目給出的幾十個具體資料中找出最大值與最小值,並對資料分組,逐個找出每組對應的資料,再逐個計算頻率,根據頻率用粉筆繪出頻率分佈表、畫出頻率分佈直方圖,整個過程費時費力。若應用Excel軟體,將資料輸入其中並執行軟體的相應功能,則可輕鬆得到各種資料的排序、頻數和柱狀圖,這樣有效節約了資料分組和板書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在經過多次例題教學後,學生便可以準確理解和熟練掌握這一知識點。

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有機整合

計算機的發展並進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使人們對數學本身及其數學教學方法的認識有了根本的轉變。傳統的數學教學只是一種形式體系,強調證明、邏輯、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繹推理方式,而隨著計算機提供的輔助教學手段和方式,數學實驗的重要性及其表現形式體現得更加具體生動,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提供的資料、影象或動態的演示,進行更多的觀察、探索和模擬,可以產生直覺,進而做出猜測,再通過檢驗假設,證明自己的猜想。教育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人們獲取知識,單靠聽覺只能記憶約1/6,單靠視覺,只能記憶約1/4,而同時使用視聽兩種感覺,則能記憶約2/3。

現代資訊科技運用,集中發揮了傳統電教器材幻燈投影、錄音機和錄影電視等的優勢,圖、文、聲、像、影並茂。由於有形象生動的畫面,並伴隨悅耳動聽的音樂,言簡意賅的解說,現代資訊科技運用有利於良好教學情境的設定,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發揮動靜結合優勢,及時反饋,更好地創設合作探究機會,給學生印象中比較枯燥的數學課增添無窮魅力,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快樂”學習,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確保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

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與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

資訊科技進入數學課堂就是數學教師走進教育技術、發現和挖掘計算機在數學教學的潛力的過程,資訊科技進入數學教育必須考慮數學教育的學科特點,滿足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計算機是資訊處理的有效工具,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軟體平臺上把計算機的數學技術、按鈕技術、視窗選單技術等多種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要求結合並用於教學的過程。

科學把握課改核心,轉變數學學習方式

《數學課程標準》所體現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實現,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在教學中科學地把握、有效地實施。

1.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角色轉換。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建立“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數學、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數學、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的學生觀,建立“數學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資訊,建立模式,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數學不僅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探索客觀世界的規律,也為人們交流資訊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潔的手段”的數學觀,提倡合作交流的課堂氣氛的數學教學觀念。

2.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的學習環境。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課程標準》就如何實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提出了建議:一是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認識到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三是應認識到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