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文化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4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漢服文化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漢服文化作文
  漢服文化作文1

復我泱泱華夏,著我漢家衣裳。華夏五千年來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而在這一歷史長河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文化——漢服文化。

從“黃帝垂裳而天下治”始至明代,漢服一直在人類衣飾發展史上散發著最璀璨的光芒。直到明末清初,滿清鐵騎入侵中原。滿清統治著為了打擊漢人的文化自豪心,摧毀漢人的氣節與骨氣,頒佈了“剃髮易服”令。從此,漢人的記憶裡有了對民族服裝的缺失感。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千年的傳統民族服飾,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服裝。在幾千年的時間裡,漢民族憑著自己的智慧,創造出看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而今,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西裝、T恤、牛仔褲已成為時尚,漢服已被大多數人遺忘。

漢服,它有著飄逸的衣袂,嚴格的形制。漢服主要分為:曲裾、襦裙、?群等服飾;主要特徵是:衣領有交領,圓領,對襟直領,衣襟為右衽,隱結繫帶。而漢服袖圓以應“天圓”,衣領交疊成矩形以應“地方”,背部中縫直至腳踝以應人道正直。天圓地方,灑脫飄逸構成漢服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氣質。因此,我國自古被稱為“衣冠上國”。

有人說,漢服拘謹,呆板,等級森嚴。可漢服發展到現在,已沒有階級的區分,只有具體功用之別。漢服嚴密而完善的服裝類別:禮服、常服、便服基本上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自從普通工人王樂天穿漢服上街,這一行為標誌著漢服正式進入大眾視線,掀起了一股復興漢服的熱潮。而今,當有人穿著漢服走在街上,陌生感撲面而來:“和服”“漢服”“演戲的”等聲不絕於耳。各種“復古,作秀,穿越”等帽子滿天飛。

是否,你也曾傻傻地問過:“爸爸,我們漢族的民族服飾是什麼?”爸爸則會不知所措:“呃……也許是中山裝,旗袍之類的吧!”是否,你也曾用床單,媽媽的衣服披在身上,裝扮著童年……

在全球化現象日益顯著的今天,文化傳播是不可缺少的。我們要認識到,民族服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兩者缺一不可。中國之所以又稱為“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左傳正義·定公十年》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中國素來就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詞。

通過漢服,以漢服為鑰匙打開了漢文化之門。通過重新繼承,學習漢文化,重建我們中華五千年來的精神面貌。正所謂,始於衣冠,達於博遠。希望更多的人通過漢服了解到傳統文化,弘揚漢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內涵。

復我泱泱華夏,興我禮儀之邦。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實現漢服的復興。嘿,看,漢服正向我們款款而來,你最準備好了嗎?

  漢服文化作文2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年輕的小孩開始關注起了漢服文化。

起先只是看到網上商店有售賣這一類服飾,後來看到有一些地方開展成人禮活動的時候也是著漢服的方式。

不過,這些終歸還有些遙遠,所以稍有動靜就成了一則小新聞。

但是最近在生活中,我也看到了不少年輕人穿漢服出行。

如果是小朋友穿漢服,大家覺得可愛,且小朋友衣著型別多,大家也見怪不怪了。但如果是一個十七八歲的男孩,女孩穿漢服在街上走,還是很容易吸引別人的目光。

如果是在商場中,人們會以為是哪個商家搞活動請的模特穿這造型造勢,就像很多人偶一樣,也有攝影館搞活動,也是如何。

只是有所不同的是,如果是商場活動,那會根據衣服再做髮型,然後上妝,而我之前見過的一個大男孩,就是普通素人模樣,只是服裝換成漢服而已。

還有今天在車站見著一個年輕女孩,簡單公主頭綁一藍色絲帶,搭一車藍色飄逸漢服長裙,腳上是一雙簡單粉花布鞋,她戴著一副眼鏡,手推一旅行箱,在車站的座椅間穿梭。

無疑,她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我看著她坦蕩蕩的背影,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一種文化普及,也許再過幾年,我們身邊會越來越多人穿這樣的服飾,而大家也都習以為常!

  漢服文化作文3

最近,某校的幾個女生嚴格遵循古代禮儀,全天都身著漢服的行為引發大眾褒貶各異、觀點不一的評價。

誠然,漢服是漢族文化的傳統服飾,代表著濃縮的漢族文化,我們確實應該肯定與保留。而且,幾位女生遵循古代禮儀,身著漢服,可能完全是出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踐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號召更多人傳承傳統文化,這樣的初衷自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樣的“漢服現象”在網路輿論極度膨脹的時代,極有可能被某些人冠以“炒作”之嫌,那麼,原本美好的初衷就會被“反轉”成另一極端。並且,漢服衣領衣襟相連,左右交叉,袖子寬大,身著漢服,在日常生活中定是行動不便的.,沒有實用性,與我們現代生活方式的便捷要求相矛盾。那麼,當傳統事物與當今的生活方式相沖突時,我們是否還應當在生活中踐行著它呢?

在我看來,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切實的當下,一切的傳統文化在傳承時,都應以“與當今時代相契合”作為選擇的標準,更確切地說,應該是選擇融入日常生活的標準。

叔本華有言:“現在,是生命唯一確切的存在。”從此言之,人們的選擇確實應該以當下需求為標準。假若,人們硬要將傳統的但與當下不相合的事物強加進生活中,那麼,人們終會因身處當下而疲於平衡不合時宜的傳統,而放棄傳統事物,這樣可能會造成的後果便是:人們對原本美好的事物心生疲倦,從此,遺棄了它。這顯然不是對待傳統事物的最好方式,只會讓原本煥發瑰麗的光彩的傳統,蒙上厚重的時代塵埃,光芒盡失。

傳統需要傳承,但傳承要有方法,只有以理智的思考與審慎的態度來選取與傳承傳統事物,才是對待傳統最好的態度。凡事預則立,在傳承文化時,我們都應在事先懷以明辨審時之思,在恰當選取後,方能將傳統事物與當下契合。

但是,與當下需求不相宜的傳統事物,我們並不是要將其淡忘,遺棄於時代洪流之中,對於這些傳統,我們也不必刻意將其融入現實生活,相反,我們可以一顆敬畏珍重之心將其悉心封存,成為心中神往的瑰寶。正如那華美的漢服,就應靜列在櫥窗中,受到當今人們的讚歎!

傳承應有法,其法即明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