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讀《文化苦旅》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4W

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文化苦旅》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讀《文化苦旅》有感

泯一口淡淡的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畫面在腦海中若隱若現,夾帶著一絲心痛的感覺。這就是我讀完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後的第一感覺。

這是餘秋雨的一本出名的散文集,全文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之人的人格構成。這是一本關於歷史的回憶著作,一本關於中國的命運書籍

隨著餘秋雨的筆觸,我仿似瀏覽了祖國的半邊江山。我回到過去,回到那一個人關於這些文人建築的年代,目睹了歷史的滄桑,人性的淪陷。心,似一把錘子般沉重,可卻又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徘徊在那些刺疼了我的心的字行間中。從第一篇散文《道士塔》開始,我的心情便是沉重的。

敦煌的文化是敗落在一個貪財如命的道士手中。正如餘秋雨所言,他是敦煌的千古罪人,他為了得到那一丁點的錢,便把我國的文物以低價交易給外國人。那是精華呀!多少年來祖上留下來的寶貝,這些東西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智慧,隱藏了多少不堪或輝煌的過去,然而,卻幾乎被他買給外國人了。在外國的博物館裡看到了祖國幾千年前的文化結晶,心裡的那種痛無法言喻。那一個個刺眼的數字,就像是一把把鋒利的尖刀,刺在我的身上,我想起了頤和園,想起了巴黎博物館裡的金瓶,想起了北京博物館。但這個博物館相比巴黎博物館的和其他國家的博物館而言,似乎成了一種警惕物。為何他國的博物館會擁有這麼多我國的重要文物?這在說明我們還需努力,努力寶庫我們的文化結晶。

《風雨天一閣》也是講述了文化之路的不看遭遇。天一閣,本是一座藏書樓,它的創始人是範鋇,這座樓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直到民國初期,有人便開始偷書,把這些寶貴的書賣到上海的各書店,就這樣,天一閣裡的書一大部分都流散了,只是一部悲劇,範鋇想都不會想到他苦苦收藏的2名作書最終換成了一堆書賊吃剩的棗核。悲哀啊!這些古文對今日的我們而言是多麼的重要,然而卻經不起時光的沖刷與歷史的滄桑鉅變,一個個開始走向沉淪。外流的文化書籍雖一部分被官員收藏於“涵芬樓”,但眾所周知,它最終竟全部被焚燬於日本侵略軍的炸彈之下。我仿乎看到了一個民族正在烈火中焚燒,而我們卻無能為力。

這些不曾被眾人揭露的歷史瘡疤,然而在餘秋雨的遊覽過程中被一一隱現在字裡行間裡,一而再,再而三的述說著歷史文化的歷程,這歷程夾著苦澀與執著,故此書名為《文化苦旅》。

是的,這是一趟艱辛的遊覽,因為每一步的前進都在哭述著文化的遺失與歷史的不堪。仿似回到了那一年日,我們都站在時空的邊緣,目睹著這一些遭遇的發生,而卻無能為力。心苦啊!痛啊!

363頁下來,發現心已沉重到不能再沉的地步,我痛恨那些道士塔的王圓道士,我痛恨拿去用天一塔偷書賣的薜繼渭,我痛恨那炸燬了“涵芬樓”的日本侵略者。然而,我更痛恨的是那些當時掌朝為官的無能官員。

文化之路的艱辛與文化之發展的路上的遭遇,無疑是我們心口上的一條血淋淋的傷口,雖已被塵埃覆蓋,卻還能隱現出那血跡斑斑的表面。

文化將會延伸到哪裡?我們無從所知。

但文化的歷程發源之哪裡,我們卻可以一一尋找。

走進文化,走進餘秋雨的《文化苦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