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從中西文化差異和英漢習語翻譯

來源:果殼範文吧 2W

摘要:同一句話,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反映有時是不同的,甚至會截然相反。究其原因是說話雙方沒有真正瞭解對方的文化,因此,完全有必要對中西文化差異進行研究。習語是各國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國的風俗習慣,他作為語言的精華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資訊,充分反映出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因此,本文從最能體現中西文化差異的習語著手,論述習語在下述各方面中所反應的中西文化差異,即地理環境,經濟生活,風俗習慣,心理文化的差異探討英漢習語漢譯及翻譯

淺析從中西文化差異和英漢習語翻譯

關鍵詞:習語 文化差異 翻譯

引言

語言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作為語言精華的習語,他們具有強烈的文化特徵,是語言的核心與精華,是語言放映社會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什麼叫文化?根據《辭海》的解釋,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是複雜體,它包括了實物、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餘社會上習得的能力和習慣。”英漢兩種語言歷史悠久,其中包含著大量的習語,它們或幽默、含蓄,或典雅、嚴肅,不僅形象生動,妙趣橫生,而且言簡意賅,給人一種美得享受。然而由於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民族歷史以及地理環境的差別,英漢習語承載著各自的民族文化資訊和文化特色,它們與其文化傳統緊密相連,融為一體。

1 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

1.1 生存環境的差異 由於中西方地理環境的迥異,英語和漢語存在著許多反映其地理環境特點的習語。由於英國獨特的'地理環境(英國是個島國),其漁業和航海業在英國經濟生活中佔有具足輕重的地位。由此,在英語的習語中就大量出現了與航海和捕魚有關的習語,如: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比喻“處在陌生的環境中不自在”;burn one’s boats.比喻“破釜沉舟,自斷退路”;all at sea.表示“不知所措”的意思。而中國的地理環境與其相差甚大,中國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國家。所以在漢語的習語中與農產品相關的居多。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斬草除根”、“瓜熟蒂落”等等。

1.2 宗教信仰的文化差異 宗教在各國民族的發展中禮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人信仰的是佛教,而西方人信仰的是基督教。因此,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習語在中西方習語中也各不相同。在英美國家,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在習語中也能體現出來,如:Go to hell.“下地獄去。”也有: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地幫助自助的人。”在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一些來自佛教或與佛教有關的習語隨著漢語的出現隨之出現,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借花獻佛;臨時抱佛腳;五體投地;閒時不燒香;回頭是岸;頂禮膜拜......

1.3 習俗差異 英漢係數差異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一些動物在中西方家庭的地位天壤之別。最典型的莫過於狗。狗在中國人眼中(傳統的中國人)是一種卑微的動物,這一點在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就體現的淋漓盡致,如:痛打落水狗;狗急跳牆;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狐朋狗友;狗腿子等。而在西方國家,狗被當做家庭的一員,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這一點在英語言語中也能得到證實,如:lucky dog(幸運兒);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出頭之日)等。因此,想要準確的理解一個句子,必須要掌握其文化習俗。

1.4 歷史典故 中國與英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而習語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來源於此。如英語中“castle in the air”(空中

樓閣)源於神話傳說;“cross the Rubicon”(孤注一擲)源於羅馬歷史故事;“hang by a thread”(千鈞一髮)源於希臘故事。而漢語中大多熟悉與主要源於我國的寓言故事,經傳典籍和神話傳說,”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出自神話傳說,”破釜沉舟“源自《史記,項羽本紀》。這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古代文化精髓。

2 英漢習語的翻譯

“翻譯是把一種個語言或語言變體的內容變為另一種語言或語言變體的內容的過程和結果。”大部分的細雨都帶有濃厚的文化色彩,只有個別的習語的意思一目瞭然,可以理解為它的字面意思,而大部分在我們翻譯時都要考慮到各自的文化差異,因此翻譯時必須根據其各自的文化特點進行相應的改變,使其能夠被彼此理解和接受。

2.1 直譯法 有些習語英漢語上基本一致(基本對應並不是說完全對等),我們可以採用直譯的方式,以保持原文的特點。如:

①Love money as one love one’s life.愛財如命。

②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

③Abide by the law and behave oneself.安分守己。

2.2 意譯法 有些習語的表達含有本國特有的歷史典故或文化背景,若直譯,則可能牽強,也可能不被中國讀者所理解。因此我們會採用意譯,例如:

①When 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l play.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②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2.3 代換法 由於中廣西文化傳統、社會結構、審美情趣、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不同,有些英語習語所承載的寓意無法在漢語中找到相對應的詞來體現。此時就要改換喻體,用讀者較熟悉的物體,從而產生共鳴。如:

①Goose flesh.雞皮疙瘩。

②Like a duck to water.如魚得水。

③Like a cat on hot bricks.熱鍋上的螞蟻。

結語

美國當代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Eugene Nida)認為:“翻譯即意譯(Translating means translating the meaning)。”翻譯中人們還要譯的是資訊,而且原文的譯文只能是最貼切的對等。本文初步對中西文化的差異對習語翻譯的影響做了講解,意欲拋磚引玉,為翻譯的發展貢獻一點綿薄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