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文化(通用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15K

中國的歷史文化1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4月22日下午。名校華南理工大學內雲集一大批“老外”,有的拿剪刀、有的系紅繩結,熱鬧非常。原來,由廣州市天河區文聯、華南理工大學國際處、天河區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策劃的廣州“國際學者中國民間藝術工作坊”第一次開張活動。這是專為外國專家、教師、訪問學者、留學生等學習、交流中國民間藝術而設立的,在廣東乃至全國還是首創。

中國的歷史文化(通用13篇)

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觀眾們對現場展示的中國剪紙、中國結、中式宮燈表示驚歎不已,義工們、學生們、下課的'老師也三三五五跑來。天河區文聯主席李少玲、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朱敏、華南理工大學國際處處長王慶年等出席工作坊並講話。他們對工作坊開展的活動給予很高評價,對活動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寄予很大希望。

講堂上授課的是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葉潤生,16歲開始剪紙藝術生涯的葉大師已七旬高齡。他穿著傳統服裝,拿出精鋼打就的剪刀、彩紙,講完中國剪紙歷史講製作,一邊示範,“唰唰”幾下,就把一幅“雙喜”彩邊和一隻和平鴿剪出來了。聽著老人通俗的講解,“老外”們紛紛嘖嘖驚歎。

工作坊還有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潘劍明講授中國傳統民間“喜喜”(雙喜)對聯及典故。乞巧民俗專家陳志斌、葉靜講解示範傳統中國結編制:吉祥結、盤長結、同心結、團綿結……。“老外”聽得有味,學得認真。美國老專家比爾說,自己家裡就有一箇中國結,自己動手更深認識了這神奇的東方文化。外教哈維夫婦分別法語和英語,他們到過中國不少地方,體驗民間藝術,漢語都說得更流利了。一位英格蘭小夥子家裡是開印刷廠的,父親是插圖專家,在中國他了跑遍西安、敦煌、北京,到處搜尋中國傳統藝術,一聽說工作坊開張,特地開心地跑來了。

現場專家介紹,光是歷史文化名城廣州就擁有獨特豐富的優秀傳統民間藝術,目前列為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專案已有數以百計,工作坊將依託特有的專家學者優勢,舉行不定期活動,努力讓豐富多彩的中國民間藝術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中國的歷史文化2

在日本的京都這樣一個充滿了古韻的城市裡生活和學習,日本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浸染是無法抗拒的。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中國留學生來說,相似的文化背景就更加具有吸引力。

日本當地媒體報道了兩位中國留學生穿和服遊京都的體驗活動。這兩名中國留學生分別是玲玲和惠蘭兩位妙齡女留學生穿行京都,修茶道、穿和服,體驗了京都城市中透射出的濃厚的歷史與文化。

日本人飲茶的習慣是在平安時代(794~1192年)由遣唐使從中國帶入日本的,並隨著鎌倉時代(1185~1333年)由中國傳入日本的禪宗一起成為日本人修身養性的要素而被廣泛傳播。和服,在日本又被稱為吳服,其縫製方法及基本樣式則是在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的.吳國傳入日本的,故而得名。

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很多內容都是來自中國的。而當代的京都則完好地儲存了記述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傳統。隨著日本向中國富裕階層開放旅遊市場後,來到京都的中國遊客彷彿實在這座擁有濃厚歷史文化氣息的古城中體味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文化。

當玲玲和惠蘭兩人穿上和服的那一瞬間,兩人的臉上被華麗的和服映襯得更將美麗

中國的歷史文化3

一、孔子

他沒有什麼萬卷鉅著,萬餘字的語錄是他一生思想的濃縮;他沒有什麼驚天事蹟,極平凡的言行卻給後人樹立了萬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統,寰球世界也必將因他而和諧;華夏文明因他而燦爛,未來明天也必將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他,一個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道塵封的門,陽光從那錯開的門縫間擠出來,於是門外面鋪滿黃金;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了一把堅韌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銘心!於是,子子孫孫有了一條光明的大道。

二、屈原

靜靜汨羅,守護著他的靈魂;皇皇離騷訴說著他的忠貞。在那個視人民如草芥的動盪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淚詮釋了什麼是心存百姓;在那個朝秦暮楚的戰亂時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麼是愛國精神。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的心,與日月爭輝。

他用他的一腔熱血,譜寫了一曲長久流傳的讚歌。一介書生的他,雖然沒有回天之力,可他以他的精神感染了無數中國人。堅持真理,熱愛祖國,在世人眼中,就是屈原的代名詞。

“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為了這一信仰,他受到讒言的中傷,由一個三閭大夫淪為被放逐的落魄詩人,但是靈魂的高尚足以震懾那些卑鄙的政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詩人的志向,更是一位愛國人士矢志不渝的人生信約。不願做亡國奴的他,懷著一腔愛國熱情和憤恨抱石沉入了汨羅江。作為一個詩人他是不用死的,作為一個心懷祖國的政治家,但當他知道國家滅亡的時候,他又不得不死。屈原,帶走了自己的肉體,留給人們一個永不泯滅的高尚靈魂。

當黎明還黝黑時,他就觸著光亮而長吟。上下求索,踽踽獨行。他使一條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個站立的靈魂得到了不朽的詮釋

他用他的一身熱血,譜寫了一曲長久流傳的讚歌。一介書生的他,雖然沒有回天之力,可他以他的精神感染了無數中國人。堅持真理,熱愛祖國,在世人眼中,就是屈原的代名詞。

三、司馬遷

廢寢忘食,他用赤誠之心完成了無韻之離騷;含垢忍辱,他用頑強之志鑄就了史家之絕唱。一部《史記》,講述著一個史學家應有的良知;一部《史記》,見證了一個史學對歷史的忠貞;一部史記,記載的不僅僅是歷史,更是我們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

他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恥辱,卻還能鎮定日若,因為他的心中有一個不滅的信念,他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為實現自己的諾言而拼搏。男兒大丈夫,說到就要做到。是他記錄下了中國三千年的歷史,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誰,能忘卻自己的榮辱,彈響“史家”之千古絕唱?誰,能幽愁發憤,引出無韻之《離騷》?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內心之苦、世人之諷,他以山的剛毅正直書寫了兩千年的滄海桑田。他的堅韌撼動歷史,彪炳史冊;他的剛正直上霄漢,照耀塵寰!

四、王昭君

大漠的沙石曾聆聽過她對國家不捨的琴音;塞北的寒風曾見證過她對民族和諧的期盼。她僅僅是一個女子,一個柔弱的女子,卻在國家危難之際甘願犧牲自己。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女性最偉大的光芒。這光芒,讓所有的男兒汗顏,讓堂堂的東漢愧色。

你海棠般嬌羞的容顏,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風骨,你柳絮般飄飛的沉思,你桃花般紅消香斷的淚痕,都在這廣漠中消隱。你的聰慧,痴迷著漢賦唐詩的韻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著歲月無痕的憂傷,怎能不形銷骨立;你的清高,拒絕著蠅營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離去,為了那永世的安寧,你的名字載入史冊,也記載下人們對你永恆的記憶。

五、諸葛亮

他,六出祈山,只為國家能早日統一;他,七擒孟獲,只為民族能和諧共處。中軍帳裡,他實踐著一個讀書人所應有的理想;五丈原前,他完成了一段無愧生命的艱辛歷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他一生的寫照。

不出門便能洞悉天下大事,一雙慧眼穿透時空,將天下大事分析地絲毫不差。他沒有神力,他只是一介書生,但他胸懷天下,將復興大漢江山視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儘管他的巨集圖偉業沒有得到實現,但他已無疑是智慧的化身,一代忠臣良相的楷模。

一顆忠心,兩朝元老,三顧茅廬而三分天下,五丈原頭,八卦陣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獲。赤膽忠心,足智多謀,助他人之霸業,成自己之威名。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六、李白

有人說,他是一個酒鬼,終日與酒共眠;有人說,他是一個俠客,執劍行走千嶽;有人說,他是一個詩人,驚天地泣鬼神;有人說,他是一個仙人,被貶謫過人間。其實,他已不是他。他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巨集大豪放的不朽精神;他成了一座豐碑,一座永遠聳立不倒的豐碑。

他自由,豪爽,不受名利與富貴的羈絆,他逍遙自在,四處行走,彷彿世間的種種紛爭與摩擦都和他無關,他只關心他的朋友,他的詩,他的酒。他就是他,獨一無二的詩仙。

一星升起,他燦爛的是整個盛唐星空。他飄逸,欲上青天攬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輩豈是蓬蒿人!他用酒滌盪自己的秉性,用詩放牧自己的靈魂!

七、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只這一句,就讓無數後人享用一生。他把苦難研成墨,他把貶謫當成筆,揮豪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曠達的詞章。他讓我們領悟到:面對生活坎坷所應有的樂觀態度,面對人生浮沉所應有的強勁風度。

他的文學成就舉世無雙,他的人生卻充滿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與磨難也沒有將他打倒,他始終笑對生活中的無奈,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他開宋詞豪放派的先河,影響了後世的詞。蘇軾的貢獻是無窮的,是偉大的!

你站在中國文壇的黃金馬車上翹首遠瞻,你立在宦海沉浮的風口浪尖上躑躅向前。你年少成名,初露鋒芒,文驚四座,中年坎坷,遠謫異地,可正是在你官途暗淡之際,卻真正喚醒了你人生璀璨的群星,面對灰暗肅殺的寒冬,你從容的輕揮蘭手,抽出了早春第一枝新綠。謫仙的揮毫灑脫與詩聖的鏗鏘有力,在天地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熔鑄成你不屈的豁達魂靈。那夜空中熠熠閃光的銀河是對你最佳的溢美之詞,這大地上奔騰豪邁的長江是對你無上的禮讚之章,這一切的繁華與辛酸,都匯聚成為五千年一個詞壇巨人的名字——蘇軾。

八、辛棄疾

他是一把倚天巨劍,被歷史的烈焰燒紅過,被人世的無情錘打過,力量與霸氣因此得到完美地結合,劍指過處莫不俯首稱臣;他又是一枝修長飽滿的墨筆,筆尖下可以流淌出風格迥異的詩句,豪放灑脫可如滔天巨浪勢不可擋,清新雋永如妙齡少女婀娜多姿。

他隨時間的長河大起大落:輝煌時立馬橫刀指點江山,失落時如牆角之花般寂寥。他完美地將文韜與武略集於一身,令後世無數文人墨客與將士自慚形穢。皇帝可以冷遇他,朝廷可以冷遇他,人民也可以忽視他,但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可以冷遇那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他要用萬丈豪情點燃熊熊大火,燒退來犯的賊寇,燒燬那紙醉金迷的繁榮,用心靈無限的光芒照亮世間黑暗的角落。

他――辛棄疾,一位俠之大者,一位傲立於天地間的民族英雄!

九、李清照

縱觀古今,唯有你是真正氤氳在水墨之間的婉約女子,柔情似水,盈盈一掬。但是,你那看似淺淺的豪氣也在柔弱中發酵壯大,令世人更增一分敬仰。

一位女子名垂青史,本已不易,再看這位女子的一生,又是那樣的不易,生活的打擊,愛人的逝去,從此,一副重擔放在了這位女子的肩上,她也曾嘆息,也曾無奈,然而她沒有逃避,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面對著一切。巾幗不讓鬚眉,外表柔弱的她在精神上永遠都是強者!

她是婉約派的代表,卻有著豪放的闊大胸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她是一個女子,卻有著男子一樣的報國熱情:“至今思項雨,不肯過江東。”面對丈夫的逝去,面對家園被蹂躪,她和所有的女子一樣哀婉而悲痛。但不同的是,她把個人的小悲情融入到國家的大悲情之中。她因此也更加動人。

十、文天祥

他感動蒼天,連地名都來幫忙,讓他的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他感動世人不只因為他對故國故土故民的無限依戀,還因為他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矢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利的不識時務,以及視死如歸的浩然氣概。一個忠臣孤子的泣血殘紅,譜寫成一首人間絕響的正氣歌。

國家危亡時,他毅然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他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他的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鬥精神是人民的楷模。他的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寫照。

十一、岳飛

他戎馬一生,126仗全勝的戰績使他無愧於“常勝將軍”這個稱號,“精忠報國”的信念已經深深地長在了他的心中,他只有國家,他做的每一件事都無愧於國家。他的名字將被永遠地載入史冊,留存於歷史的長河中。

十二、曹雪芹

為了一個夢,他忍飢挨寒,孜孜不倦;為了一個夢,他嘔心瀝血,筆耕不輟。一部《紅樓夢》,凝結了一個文人的辛酸血淚;一部《紅樓夢》,映現了一個時代的風雨滄桑。“增刪五次,披閱十載”的他,創造了文學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

正是他用一部小說為世人描繪一個民族最細膩動人的至美情感,並發展成了一門不朽的學問——紅學。

十三、蘇武

19年的孤獨,凝聚成一腔熱血,拋灑在大漢的土地上。面對敵人的誘惑和折磨,他寧死不屈。寧願自己一個人獨守一片山河,也決不背那叛國的千古罵名!他,不會舞刀弄劍,不會殺敵立功,可他依然是大漢朝的英雄!

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雲霄深處;弄一支禿筆,矮紙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塗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擎一支旌節,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望,奔走於茫茫大漠;扶一陣駝鈴,他闊別長安的歌舞昇平,遊蕩於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樑,駕起橫亙天山,溝通中原的飛虹。

哀嘆,當漢使謀反事敗;正氣,當蘇武拒絕折節叛敵;驚詫,當單于面對這個寧死不屈,不為富貴所動的鐵血男兒;執著,蘇武舉起羊鞭,選擇作高山雪蓮那執著而聖潔的守望。

朔風凜冽,他與冷月做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茄幽怨,他與孤冢為伍,悵望大漠飛雪,將“榮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一乾二淨。地窖冰冷,他將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嚥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銘記祖國,精忠報國。冰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餚美酒,錚錚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禿禿的旌節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于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我明白了,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在享受與堅忍之間,那行於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用執著與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貴,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忘卻,便是它的最好歸宿;忠心,才是歷史的永恆;銘記,才是它的精神家園。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

蘇武,一個普通的老臣,卻用他的赤膽忠心萌生出一種偉大的愛國情;牧羊,一件平凡的差事,卻以它的堅持不懈見證了一種震撼;旌節,一隻輕飄的信物,卻以它的頑強不屈昇華了一顆崇高的生命樹。

在茫茫的草原之上,一個背影攜著正義從地平線上緩緩出現,漸近,漸近……大片大片的雪花打在他的臉上,像刀砍過的一樣,留下了一道道疤痕,記載了那些苦難的日子,詮釋了精忠報國的最高定義。

他仍站在那裡,心中含著微笑,望著如海的蒼山,如血的殘陽,嚮往著天堂。因為他堅信: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舊的凝冰都會嘩嘩的解凍,那時他會再聽見長安明朗的呼喚,看見家人燦爛的微笑,儘管那是招搖的夢;因為他堅信:一切美好都訣不會消失,會永遠存在,它們只是像冰一樣凝結,總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因為他堅信:漢匈和睦是天的意願,是一首不老的詩,只要他堅守那方土地,堅守那顆玲瓏的心。

風吹雪打,他的心勝似閒庭信步;仰天長嘯,他的淚劃過歷史的臉龐……

十四、霍去病

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侯,他已經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他過早地承擔了本不屬於他的責任,一個孩子應該具有的天真與頑皮,卻變成了他的成熟與責任。“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他的豪言壯語激勵著每一位保家衛國的軍人的心。儘管他只在人間度過了20多個春秋,但是歷史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曾經改變了大漢朝命運的常勝將軍。

十五、李冰

滔滔江邊手握長錘,明明已逝千年,卻仍指揮滔滔江水。都江堰不坍,精魂永在。他就是李冰,使成都成為天府之國,水旱從人,不知饑饉,他是都江堰的神話,他是人民心中的神。

一個可以與長城相媲美的神話,利國利民兩千年;一個青城山下的郡守,功高萬事傳頌。服務百姓,貼近蒼生,照亮天府之國。他是華夏民族的驕傲,大哉,李冰!)

十六、杜甫

他自己穿單衣,睡茅屋,卻還關懷天下的寒士,他用他最低沉的聲音,喊出了最有力量的呼喚。他用他的筆記錄了唐朝由盛到衰的歷史,他的每一個字都影響著後代,成為無價的文化瑰寶。

十七、曹操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瀾,是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亦是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驛站;敗,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窮且堅,不墜青雲的傲岸,不“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倔強;榮,江山依舊,風采猶然,恰滄海巫山,熟視歲月之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煙雲;辱,胯下韓信,雪底蒼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暫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肯因噎廢食。榮辱成敗,盡顯英雄本色。

十八、陶淵明

他來了,帶來了一陣陣菊香,帶來了與自然相合的闊達心境。面對官闕,他選擇了江湖,選擇了自然的那份恬適。他追求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有著“阡陌交通,落英繽紛”的理想;他綻放了壓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豐碑永遠樹立在田園郊野之上。

十九、王勃

生命,對他太吝嗇了!他卻仍在身後留了累累秋實。他沒有被時間謀殺,反而跨越了生命,永遠燦爛於文學歷史的天空。

二十、武則天

一朵深宮玫瑰卻偏偏如此鏗鏘,一雙嬌弱的肩膀卻擔起天下的希望!三從四德禁錮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繹著屬於你的繁華。

她對我們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那樣簡單,在男權至上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裡,她的經歷本身就是一種震撼。

二十一、李時珍

還是一介農夫時,已有指出醫書典籍中錯誤的膽識,看到病痛中的村民時,已萌生了編著一部醫書的念頭。懷揣著那份執著,走進大山經風歷雨,身試百種藥草,成就醫學鉅著。

二十二、老子

老子是中國歷史上最了不起的哲人,而且他的以“無為”為核心的哲學思想已傳播到了這個星球上的各個角落,老子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二十三、莊子

九萬里的情懷盪漾於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歸於自然,終成南華真經。曳尾塗中,逍遙一遊於塵世,哲學的巔峰便已鑄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鴿子的溫柔寬仁。躊躇滿志卻又似是而非,螳臂當車卻又遊刃有餘。有誰看不出他滿紙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淚呢?對於這種充滿血淚的怪誕與孤傲,我們怎能不肅然起敬。

二十四、孫武

《孫子兵法》的著作者,他是整個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軍事思想家。他的軍事思想、軍事法則幾乎指導了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的所有戰爭。

二十五、林則徐

沒有任何的一位中國人有他的那樣的眼光和勇氣,他的事蹟,成了這個民族最動聽的英雄傳說,林大人,是所有炎黃子孫的共同記憶。

二十六、俞伯牙、鍾子期

一揮手,一撥琴,一段旋律;一高山,一流水,一段傳奇。他們艱難地跋涉於七根琴絃,他們用緊扣的十指敲開了心靈之門,他們的生命也由此產生了共振。即使遠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間,但在他們人生原始的畫卷裡都巍峨著山,清澈著水,飛舞著知己的音韻。

二十七、鄭板橋

看看那挺拔的竹子吧,“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正是他的寫照。那以時間為間距的節,是他的冥想。一支畫筆畫出竹的氣韻,擎著一方永不塌陷的寫意天空。竹子在他的筆下更顯得精彩,他對竹子的冥想造就了美的舞臺。

中國的歷史文化4

我的家鄉黃岩有一處地方叫九峰公園,那裡青山綠水環繞,有小鳥高聲鳴唱,還有孩子的歡笑聲。在這麼美麗、歡樂的公園裡有一座“鎮園之塔”,這座“鎮園之塔”是我們黃岩人民的“掌上明珠”,也是我們的驕傲。

這座“鎮園之塔”就是瑞隆感應塔,它可出名了!每天都會有遊客願意從千里之外不辭辛苦來到這裡看它,它為什麼會這麼出名呢?答案就是——歷史悠久。它是中國的傳統建築,這座寶塔於963年由德韶師傅建成,到現在已經有1058年的歷史了,這座寶塔真可以說是“老古董”了。塔一共有七層,由下往上逐漸變小。塔上還雕刻著許多精美的圖案花紋,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塔上已經佈滿了苔蘚,塔最頂層的尖尖兒還有一個寶葫蘆。由此我們可以想到當年德韶師傅建它時是多麼得用心。

就是因為它如此美麗,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還專門給它立了塊碑,因此它彷彿有點驕傲,請來了許多保鏢。蔥綠健壯的大樹環繞在它的周圍。這時,它好像在說:“哼,我可是有身份的.人,一定有很多粉絲想來和我合影,但是為了不讓他們太瘋狂,我還是做點防護措施好,畢竟我這麼美麗,難免有人動心!”

這是多麼美麗的塔啊!它經歷了千年風霜,竟然還能儲存的這麼完整。這是多麼古老啊!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這座寶塔,不僅是我們黃岩人民的驕傲,也是所有浙江人的驕傲!

中國的歷史文化5

我國古代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遺產,如四川峨眉山、樂山大佛、浙江雁蕩山、普陀山、杭州西湖、廣西桂林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祖國的風光,也是我國古代人民為我們留下的傑作和一些自然景觀。

故宮博物院

故宮是清明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故宮的一些代表性建築群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前三者又被稱為“三大殿”而後三者又被稱為“後三宮”。這六個建築中最值得一談的當選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而且太和殿也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裡收朝賀。這也是太和殿最值得一談的`一點。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了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我想當時一定很熱鬧,很好玩。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通過查閱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因此,誰如果要鑑賞,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設計者和工匠們一致要求: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所以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注意細節和微小的事物,沒有任何不完美的地方,呈現在人眼前的永遠是完美無瑕。

我國還有更多的好風光,如安徽黃山、九華山、江西廬山、陝西華山、雲南石林、山東泰山、河南開封、嵩山少林寺。雖然這些是自然景象,但是不容我們破壞。而是需要我們保護,讓華夏兒女都能看到如此的美景。

所以我們要熱愛祖國也更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允許其他國家侵略我們中國,也不允許中國兒女損壞這些美好的景象。

中國的歷史文化6

我們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愛國詩情

我愛祖國古老的歷史文化。祖國的歷史就像璀璨的宇宙一樣,群星燦爛,萬年不息,光照史冊。祖國的唐詩宋詞,各有千秋,體現了中國的歷史是多麼巨集偉﹑悠久。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 ?;每一位詩人,每一個稱呼都是中國文明的歷史。他們留下了一篇篇充滿愛國激情的`詩歌。

你可曾記得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辛棄疾雄心壯志,發揚豪放之情;無數的詩人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

先進發明

你們可見過我國的四大發明。火藥是古代煉丹家發明、創造的,唐朝末年,火藥泛用於軍事方面;指南針,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它促進了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還由阿拉伯人傳入了歐洲;這四大發明讓中華文明更進一步,讓中華人民更加方便、 快捷了。這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是祖國的驕傲,是世界的驕傲!

振興祖國

這些一成為過去的往事了,而現在我們要振興祖國。我們要抓緊和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培養高尚的情操;學習豐富的知識;創造美好的生活!每一個青少年都要確立一個遠大的理想,為此而去奮鬥、努力。建設祖國,讓祖國變成一個文明之國。就讓我們為振興中華做準備吧!

歷史的變遷,清楚的讓我們看見一個沸騰上升的祖國;朝著美好未來前進的祖國。祖國,你永遠在我們心中,讓我們大聲的喊響你,中國,響亮的名字;讓世界震撼的名字 !

中國的歷史文化7

論中國歷史文化對法律監督的影響

【摘 要】從近年現象和職務犯罪滋長的勢頭來看,綜合治理職權,加強法律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經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從建立法治國家的長遠目標來看,法律監督更是一個必須加強的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制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等待著人們去探討和解決。

【關鍵詞】監督;御史;禮;王權至上

一、中國古代監督制度的產生、發展

早在西周時期,中國的官制上就已經有了御史之稱。御史當時是在皇帝左右掌管文書檔案和記事的工作,同時還兼有監督官吏執法的職責。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均設定並賦予其監察職責,如《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執法在旁,

御史在後。”雖然那個時期的御史監察制度不具備現代監督的基本特徵,但在當時封建社會“諸法合體”、審判權和公訴權不分的情況下,卻已經包含了現代法律監督制度的因素。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立御史大夫為副丞相,其主要職責是“典正法度”,即負責監察百官和司法工作,同時,還掌管圖書檔案。這時,御史大夫地位列於“三公”之中,處於國家中樞地位。但是,此時的御史大夫還不是完全的監察官,而是對內實行監察權,對外實行行政管理權的兼任官,即行政官兼任最高監察官。

到了兩漢時期,國家逐步制定了一些有關監督的法規,最主要的有《監御史九條》、《刺史詔六條》。由這兩個法規來看,兩漢的監察法規主要是監督官吏在司法審判中違法瀆職的行為。而此時,國家的言諫制度也得以發展,這就初步形成了御史制度和言諫制度相互配合的封建監察制度格局。

隋唐時期,尤其是唐代,中國已經形成組織完善、分工清楚、職責明確的監察機構和諫官組織。其監察機構格局為,中央設御史臺為最高監察機關,下設臺院、殿院和查院分別掌管彈劾中央百官、糾察違禮之事及監察地方官吏等監察事宜。其諫官組織在唐代稱為御史臺,專職監察彈劾行為。

到了宋朝時期,監察制度較之唐代有了新的發展,一是其言諫機關由過去的對君主的過失行為進行勸諫擴大到對大臣的違法失職行為進行諫正,使封建言諫制度發展到了高峰期;二是御史臺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對違法失職的官吏不僅可以監察糾舉,而且有權偵訓,增加了司法職能。同時還實現了“臺諫合一”制度,強化監察機關對權力的監控職能。明清兩代改御史臺為監察院,其基本監察制度相對前朝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只是在組織設定及實施方面更加嚴密。

二、監督制度存在的意義

儒家學者認為,社會各階層人等,按照禮的要求各守其位、各安其分,天下之治即可實現。因此,對於作為社會和諧安定的一種輔助機制的監察必然會以“禮”為標準來實施監督。故我國古代御史監察的主要物件有:無禮失敬行為;侵害百姓行為;恃強霸朝行為;行為;洩密枉法行為;違法司法行為。正是從監察的主要物件――人們的行為是否合乎“禮”的要求――出發,我國古代監察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王權至上”為核心,並以“禮”為約束的監督理論。而縱觀我國古代監察制度,無論是對哪一個階級群體進行監察,還是對哪一種行為進行監察,它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緩和階級之間以及階級內部之間的矛盾,從而確保封建王朝的統治屹立不動。

首先,封建社會都是實行專制統治,那時的君主把握著立法、司法、行政等國家的最高權力。在這種統治制度中,皇帝一人處於最高層,其下是層層官僚機構及其官吏,最下層才是廣大勞動群眾,皇帝是萬萬人之上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在治理國家時,需要各級官僚機構及其官吏忠實地貫徹自己的意圖,盡力為自己效勞,這就決定了御史監察的必要性。因為上文提及的六種監察物件都會有損於統治者的形象,以至於最終危機封建專制統治。然而,由皇帝一人對數量龐大的官吏進行監督是很難的,因此就需要一個專門的國家機構代替皇帝來行使監督權,而御史臺及其相關部門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機構。特別是在一個朝代的特殊時刻,御史通過肅清貪官汙吏、懲戒違法行為、追究侵害百姓權益的行為等等來確立封建統治階級的良好形象,穩固社會秩序,最終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專制統治。

其次,在任何一個階級社會都必然存在著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在階級矛盾比較尖銳時,皇帝為了緩和這種矛盾必然會要求御史採取一定的行動,對官吏進行監察以削弱官吏對百姓的剝削和壓迫。早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我國的統治者就已經意識到了百姓與統治階級之間的關係。因此,他們認為要安撫百姓,必定要從統治者自身抓起,也就是說,必須約束統治階級的一些“非法”行為。這就必然導致皇帝建立御史監察機制來實現這一目的。同時,在統治階級內部也同樣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他們相互之間為了爭權奪利而相互對立。當一方的權力極度膨脹時,就必然會產生恃強霸朝等違反禮法的行為。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皇帝必然需要御史對官吏進行監察,並根據監察結果隨時對權力分配的'格局進行調整。

三、監督制度存在的弊端

當然,從我國的御史監察制度來看,由於它受到王權與禮的約束,它也就當然的會 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御史為了在朝廷中生存並獲得權力,他們必然要依附於權貴(或是皇帝,或是當朝重臣)。因此,他們的監察行為也必然要受制於他所依附的權貴。皇帝討厭的官吏如稍有犯規則深究其則,甚至株連九族,而皇帝欣賞的官吏即使犯下彌天大罪也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監督者們對直接侵害最高統治者利益的職務犯罪從嚴追究,而對於侵害百姓利益的職務犯罪則聽之任之或者從輕發落。第二,御史在行使監察權時,為了不得罪權貴,必然會明哲保身,從而導致其監察行為的不徹底性。他們的監察行為只針對階級地位低、官職小的官吏,與他們利益及關係疏遠的官吏,而很少甚至從不會針對階級地位高、官職大的官吏,與他們利益及關係密切的官吏。

 四、歷史文化對我國現今監督制度的影響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與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逐步引入了西方國家那種以權力制約權力的監督模式。在這一過程中,許多人認為我們已經把“禮”約束權力的監督模式所拋棄,但是它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國的法律監督制度。 (一)歷史文化對我國現今監督制度的消極影響

1.行使法律監督權的機構的設定受到“王權至上”的影響。法律監督權是為了保證國家權力在合法的軌道上正常執行,是為了保障法律在正常的範圍內統一正確地被實施。這是一種超然的、完全獨立的國家權力。因此,作為行使這種國家權力的國家機關也就必須出於一種超然的、完全獨立的地位。

198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我國檢察機關的性質給予了明確的定位。該法第12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此後,雖然我國憲法又多次修訂,但對於檢察機關的這一清楚明確的定性和定位卻沒有再作任何改變。但是在實際中,行政機關對於檢察院干預甚至侵犯卻是顯而易見的。正如司法界人們早已認識到的,行政機關掌握著監察機關人、財、物的配備、調撥權,沒有物質保障的法律監督是難以對立行使的。

從歷史上考慮,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我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一直強調“王權至上”。御史的權力來源於王權、服務於王權、受制於王權。並且他們的升遷、獎勵、俸祿,甚至生死完全取決於王權所有者的決定。因此,他們沒有獨立的監督權,也就不能更好的發揮法律監督在社會中的作用。

2.對於“政治權威”的監督受到“王權至上”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影響。從理論上說,現代政治學已經論證,監督指向實際上與權力指向相一致,任何一個健全的民主社會,其監督指向都應當是自上而下、平行制約和自下而上的有機統一、平行配置,不能輕畸重或強弱過分懸殊。但是,從我國現階段的法律監督的實踐來看,我國的法律監督只有上級對下級的監督,而沒有下級對上級的監督以及平級之間的相互制約。而這種狀況形成監督在失衡的條件下執行,從而加大了“政治權威”的權力(當然,這裡的“政治權威”也包括法律監督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例如:人大對於司法機關有監督權,但是,我國《監督法》卻沒有規定司法機關對人大的監督權。這樣就會導致對人大監督的空白,從而使得人大及其成員的行為違法成為可能。

而造成這樣的一種形式的原因有兩種:第一,我國自古以來的“王權至上”對其的影響。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尊君”是儒家為了維護統治者的封建專制統治,而對人民的一種思想控制手段。他們強調:人民必須忠君報國。在這種長期的思想控制下,人民在內心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服從於“政治權威”的思想,他們在一般情況下,不會作出違背“政治權威”命令的行為或侵害“政治權威”利益的行為。而在現代社會中,人民內心仍然存在著這種服從的思想。第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其的影響。自古以來,儒家認為人心本善,“既然人心本善,則庶民可教化,明君賢相亦可返身自求,故修身便成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邏輯起點。”而古代的官吏除世襲外,一般均採用舉薦賢能的制度來選拔。通過這種程式而成為官吏之人也均被認為是“德行道藝”全面合格的人。因此,在百姓眼中,他們不會有違法行為之可能。既然沒有違法行為,就更談不上對其進行監督。

3.法律監督在立法上的規定受到“性善論”的影響。我國現階段的法律在規定監督許可權時,出現條文不明確、操作性差、任意擴大或縮小許可權範圍等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規定過於籠統。例如,行政訴訟法全篇共有75個條文,但關於法律監督的規定只有2條,且都只是“有權對……實行法律監督”、“有權按……提出訴訟”等極為原則性、概括性的表述,至於這些權的具體內容、操作程式、效力如何,難以從字面上獲得明確的解釋,又沒有立法解釋對此進行明確的規定,導致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統一協調。(2)監督出現空白。例如對勞動教養的監督方面,依法律規定,目前勞動教養委員會是政府的下設機構,以政府名義對勞教案件進行審批,檢察機關無權直接實施監督。而在實踐中,勞動教養委員會與公安機關的勞教承辦部門是“一套人馬,兩個牌子”。檢察機關無權勞動教養委員會的審批行為,實際上也使勞動教養案件成為了監督的“空白帶”。

出現這種現象,主要還是受到我國傳統中“人心本善”的思想影響。正因為人心本善,官吏則不需要外在的約束條件,只需要內在自律就可以正確且正當地行使監督權,特別是那些通過“德行道藝”全面考核地官吏,更能在行使監督權時自動受到“禮”的約束。因此,對於這些監督者在行使監督權時就沒有必要設定外在條件的約束。

(二)歷史文化對我國現今監督制度的積極影響

1.在國家工作人員的道德修養方面,儒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儒家強調的人倫道德,自人類擺脫野蠻、邁向未來以來,它在人類社會的生活中就一直髮揮著巨大的精神、行為制約,這集中表現在儒家推崇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方面。在這個“八字方方針”的指導下,在人們內心中逐漸形成一種觀點:不管是何人,誰在思想及行為上被判了這些道德規範,不僅其本人會感到內心譴責,更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就會受到社會的唾棄,就會生無立足之處,死無葬身之地。這種觀點經歷了幾千年,仍然影響著我國現今的人民群眾及領導幹部,促使他們不斷的用“八字方針”提醒自己、約束自己,使自己的道德修養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並且儘可能的不去做任何違法行為。相對地,對違法行為地法律監督也就相應地減少。

2.在政令貫徹實施方面,“王權至上”與“禮”發揮著它地積極作用。由於上文提及的,在人們心中的一種服從於“政治權威”的思想。當國家決策者們制定了一個政策、命令時,人們必然會絕對的對其進行貫徹實施,使政令暢通無阻,並且能夠徹底發揮政令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賀志姣.現代法律文化建設與傳統倫理文[J].中國文化研究,20xx(2).

[2] 李文傑.談談法律監督[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2).

[3] 陳奇星等.行政監督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4] 王立民.法律思想與法律制度[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xx.

中國的歷史文化8

在群星璀璨的區域文化中,河洛文化無疑是其中一個耀眼的明星。與三晉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相比,河洛文化有何特點?又如何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形成與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對本報記者的提問進行了一一解答。

區域文化中的“核心區域”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作為一種區域文化,河洛文化的範圍涵蓋哪些地方?我們應該如何界定河洛文化在中華歷史文化中的位置?劉慶柱:河洛文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區域文化之一,學術界一般認為河洛地區以今洛陽為中心,地理範圍包括今豫西、晉南一帶。河洛文化不是一般的中國古代區域文化,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區域文化中的“核心區域”文化,屬於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所謂“核心區域”文化,就是影響整個國家的文化;所謂“根文化”,就是國家的文化之“根”。在河洛地區南部山區一帶,近年來發現了多處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存,這些舊石器時代的重大考古發現被評為當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豫西地區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廟底溝型別,是中國古代文明形成之前,在當今中國地理範圍之內考古學文化影響最大、最深遠的史前區域文化。廟底溝文化(即廟底溝型別)孕育出河南龍山文化,繼之又在廟底溝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基礎上產生了夏文化及中國古代歷史文獻記載的第一個王朝——夏。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河洛地區考古發現的王城崗城址、新砦城址、二里頭遺址、鄭州商城遺址、偃師商城遺址被學術界認為是夏商王朝的都城遺址。古代都城是古代國家的政治統治中心、軍事指揮中心、經濟管理中心、文化禮儀活動中心,是古代國家歷史的縮影,古代都城所在地是古代國家的“中心”地區,上述夏商王朝的古代都城遺址充分證實了其所在地河洛地區是夏商(早期)王朝的中心地區。從河南龍山文化時代的夏王朝早期都城遺址——王城崗城址、新砦城址,到夏代晚期的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說明夏文化源於河南龍山文化,而從河南龍山文化發展到夏文化的主要歷史平臺就在河洛地區。如果說廟底溝文化在河洛地區孕育了“華夏文化”,那麼“華夏文化”的形成與早期發展,則在河洛地區夏商都城遺址得到考古發現的科學佐證。從“三代”的“華夏文化”,到漢唐時代“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河洛地區在中國歷史上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漢武帝時期,伴隨著函谷關從靈寶東移至新安,促進了漢唐時代河洛地區與關中地區的“一體化”,使“漢唐兩京”成為“漢唐盛世”的“中心”。漢唐時代河洛地區的古代都城、帝王陵墓、禮制建築與宗教遺存等許多重要考古發現,使我們清晰地看到河洛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形成與發展中的歷史核心作用。

“三城制”始於北魏洛陽城

《中國社會科學報》:我國曆史上的很多都城誕生在河洛地區,您如何看待河洛文化對我國古代都城建制的影響?劉慶柱:從中國古都發展史看,河洛地區考古發現的二里頭宮城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奠定了此後三千多年中國古代社會歷代王朝都城佈局形制的基本文化基因,如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的都城以宮城為核心的佈局,宮城之中“宮殿”與“宗廟”的二元格局,宮廟政治性建築的“一門三道”與“一門四塾”規制。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是中國古代都城宮城中最早的“擇中而立”的典型,它們確立的正規化一直為中國古代歷代王朝都城之宮城所延續。作為從王國時代到帝國時代國家歷史物化載體的中國古代都城,河洛地區的東漢雒陽城從漢長安城“宮城”與“亞宮城”並存發展為“雙宮城”至“單宮城”,都城從西漢時代的“坐西朝東”改為“坐北朝南”。與古代都城變化相對應的是“若都邑”的帝王“陵墓”,從西漢帝陵的“坐西朝東”改為東漢帝陵的“坐北朝南”。帝陵陵園結構由西漢帝陵陵園的帝陵與皇后陵的“同塋不同穴”、二者各置一個陵園,變為東漢帝陵的帝后“同穴”。東漢都城與帝陵的上述規制變化影響深遠,為東漢以後歷代王朝所基本繼承。

夏商周時代的“華夏文化”,至秦漢時代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帝國的建立,中華民族文化形成。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河洛地區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們集中反映在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時從“長城地帶”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徙都洛陽,開創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大發展的政治、文化格局,從華夏文化發展而來的中華民族文化在河洛地區被北魏王朝認同,河洛文化也成為多民族形成的“國族”——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鮮卑人統治的北魏王朝徙都河洛地區,無疑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意義。孝文帝營建的北魏洛陽城,由宮城、內城和郭城組成,北魏洛陽城“三城制”取代魏晉洛陽城、兩漢都城與先秦都城的“雙城制”,從古代國家層面完成了從王國時代到帝國時代的根本性轉變(作為帝國時代的兩漢都城與魏晉洛陽城的“雙城制”和帝國時代的“時間差”,應該是“物質文化”與“政治文化”發展中的相對“滯後性”決定的),併為此後隋大興城、唐長安城、宋開封城、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所承襲。

“有容乃大”的河洛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如何看待河洛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動?劉慶柱:宗教在人類歷史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漢代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國,成為有容乃大的中華民族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河洛文化的“有容乃大”,在佛教文化的“漢化”與“漢式佛教”的形成方面,有著世界性歷史意義。中國的第一個佛教寺院白馬寺,就建在東漢雒陽城。永寧寺作為國家大寺,營建於北魏洛陽城宮城正門之外、都城中軸線的銅駝街。河洛地區是漢式佛教形成與發展的“聖地”。開鑿於北魏王朝、興盛於大唐王朝的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中唯一開鑿的國家級佛教石窟,是漢式佛教的“國家工程”。正因為佛教於東漢時代在河洛地區“生根”,在北魏洛陽城時期發展,使佛教融入中華民族文化。此外,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漢代國家確立的儒家思想、儒家學說地位,在河洛地區的中心東漢雒陽城遺址得到見證。洛陽考古發掘的漢魏洛陽城的太學遺址、辟雍遺址、明堂遺址,以及太學遺址出土的儒家經典“熹平石經”,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級別最高的古代中國主導思想意識的物化載體。與此同時,許慎的《說文解字》就完成於河洛地區。

中國的歷史文化9

最初從新浪網上讀到許倬雲先生的《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介紹,便深深服膺於許倬雲先生傾注在這本傳統文化普及讀物中的學識。找了好幾家書店,終於在卓越網上找到了這本書。兩個多月,終於讀完了許倬雲的《萬古江河》,同時聯想到費正清的《中國,傳統與變遷》和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三本書均從大處著眼,二三十萬言就將數千年中國的發展演變,朝代更迭鮮活而又連貫的展現出來,但這兩本書主要談中國有這樣歷史演變的原因,《萬古江河》以“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為題旨,以長江黃河比喻中國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以江河流域的擴大比喻文化的進展,從孕育中國文化的地理空間談起,到中國文化的多元發展與分合,然後細述中國文化在不斷的衝突與融合中,一步步擴大進入世界體系的歷程。視野和思路之開闊,超越了常見的斷代手法,也擺脫了文化上的本位主義,正如江河一樣寬廣。

《萬古江河》以中國文化的黎明、中國的中國、東亞的中國、亞洲多元體系的中國、進入世界體系的中國等諸多章節統領中國歷史,超越了歷來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的框架劃分,更為重要的是他把“文化”概念提升到了文明的高度,是用歷史的腳註來闡述“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於是我們看到“普世國家體制”,這是從秦始皇開始,這只是“中國的中國”,包含有“家國天下體制”、精耕農業文明、市場網路與文官組織等諸多的中國文明特色。等到了唐朝之後的東亞的中國,中國成為亞洲的`核心文化,影響四鄰,並奠定了後世中國的生活方式。

《萬古江河》近27萬言,涉及的內容極為豐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文學藝術、經濟社會的演變、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的交流互動等,字裡行間既有高空鳥瞰式的巨集觀洞見,又有具體日常生活的細微描寫。更重要的是,本書不但擺脫了中國文化本位主義,也著重於庶民觀點及大區域文化的比較研究,每每以全球文化的高視點,來詮釋多元、複雜的中國文化發展歷程。

語言的平實如話通俗易懂,是此書一大特色,所謂“真佛只說家常話”。在圖書編輯的推薦語和作者的前言中都曾寫道:這是寫給當代中國人的歷史讀本。行文中無一處直接引用歷史文獻,皆明白如話,偶爾也會看到作者筆鋒一轉處的幽默。在寫到孔子時代的蔬果栽培時,作者列舉了當時食用植物的種類,寫道:“此中野生作物,種類頗多,大致均為主食的補充,不是主要植物。但是農業栽培食糧不足時,採集的食物可能佔了相當比率。首陽山上的采薇人,不是隻有伯夷叔齊!”當時看到這段,不由掩卷大笑。

讀書是什麼?可能在每個人的眼裡有著不同的看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將讀書推向神祕,“百無一用是書生”將讀書引向庸俗。其實讀書本身就是一種普通的生活,就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是一個歷史教師,歷史學是我們的專業,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亞夫說:“歷史有效教學的原動力不在教育學和心理學,而在歷史學。以往凡是把歷史講得不熟不透的教師,都是因為學科功底不好的緣故。”要提高自身歷史專業知識,必須要沉下心來閱讀,必須閱讀歷史方面的書籍。讀像《萬古江河》這樣的好書就如品茶,一遍不是最好,三遍最好——一遍時力求把重點或者引起興趣的內容標下,二遍時認真理解這些標下的內容,三遍時就要寫寫,這時還得反覆看看。

博覽群書、厚積薄發,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的交流與意志的滌盪。讀書會讓我們的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平庸與浮躁,從而讓我們的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的教師人生更加絢麗。

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讀書,但是,讀書卻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國的歷史文化10

今年暑假,媽媽帶我西安遊玩,早就聽說那裡那裡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那裡能感受中國的歷史文化之夢,我迫不及待待要去那裡領略燦爛的歷史文化之夢。

我們坐上快速的高鐵,兩個小時就到西安了。剛下火車,一座巨集偉的城牆映入眼簾!這座城牆足有幾十米高,是有一塊塊兒灰色的大磚頭緊密的砌在一起的,在城牆頂端還有一道道牆垛,聽媽媽說這是以前打仗時用來防衛的,城牆隔一段還有一個高大的建築,這就是城樓,每座城樓都有黃色的琉璃瓦做房頂,看上去金碧輝煌!我們登上城樓,西安的建築盡收眼底。我用小手撫摸著厚厚的牆磚,古人真是偉大呀!

接下來,我們來到西安的`半坡村遺址,半坡村是西安最古老的村落,如今已經有六千年的歷史了。我們來到半坡村博物館,一進門就看到上萬平方米的房屋遺址,半坡村是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的房屋座落,墓穴的安葬都是以當時女性為主的。可別是從這裡出土的魚身人面盆,已經幾千年了,無論顏色,還是紋路仍然清晰可見,聰明的半坡人創造了奇蹟!

西安的兵馬俑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兵馬俑是秦始皇為自己設定的殉葬品,那裡的兵馬俑千姿百態,雖然兵馬俑數量多,但是沒有哪兩個是一模一樣的。其中有兵俑,馬俑,車俑。兵馬俑鄒遊19120萬平方米,其中一號坑最大,有14260萬平方米,有約6000個兵馬俑,一號坑以將軍俑,文官俑和兵俑為主。二號坑是一彩俑為主,據說現在還沒有發覺技術,怕發覺的時候一下失去顏色!可見古代人的技術也可稱為奇蹟了!我們不斷的為中國古代人們的智慧所歎服!

媽媽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令人讚歎的,他懷揣著中國曆代炎黃子孫的夢想,中國會追尋著這個夢想不斷的騰飛!”雖然我對媽媽的話還不是太懂,但是我覺得我們中國可遊的山山水水,可瞭解的文化博大精深,可驕傲的文明發展也是層出不窮的。我們中國會繼續追尋著富強文明的夢想繼續前進的!

中國的歷史文化11

眾所周知,位於方山山脈一隅的九峰公園中,有一座名塔一一瑞隆感應塔。這座塔矗立於九峰公園的僻靜處,四周是連綿起伏的山,與蒼翠蔥鬱的高大松柏。

瑞隆感應塔有七層,每層直徑自下而上逐漸縮小,是全國磚塔之中的代表。塔身原為白色,但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朝代的變遷,亦或是清晨金色的陽光過於耀眼,塔身已不是純白色,陽光射過樹葉,留下斑駁的.影子,已分不清那是樹葉的倒影還是歷史的痕跡。塔身為柱形。那灰黑色的飛簷上,磚瓦鱗次櫛比,久經風雨沖刷,甚至長了短短的雜草。飛簷直衝天際,遮擋住了刺眼的陽光,撒下一片蔭涼。塔頂端立著一個葫蘆形的塔剎,為這蒼老的磚塔增添了一分可愛。

想想,從瑞隆感應塔建造開始,至今,已有一千零五十八年了。瑞隆感應塔建於公元963年,它見證了唐朝的繁華一世,看見過宋朝的分裂,知道明、清的腐敗,經歷過混亂的民國,最終到了強大的新中國。這座塔,它屹立在歷史中萬古不倒,它見到了歷史中未曾入冊的事、物,它是歷史的遺產,也是中國人民的寶物!

這孤獨的塔啊,一直以來,瑞隆感應塔安靜地站在大山中,默默地聽著各處的事蹟。它對於我們而言,不僅是一處景點,更是一個久經歷史的“人”!

師評:今天的作文難寫,李老師就等著你這篇!豐富的閱讀量,一流的語感寫出了瑞隆感應塔歷史的滄桑感。

中國的歷史文化12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辭 》、《孔雀東南飛》

17、史學雙璧:史記 資治通鑑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淩濛初)

19、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三代:夏 、商 、周

23、《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24、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三教:儒、 釋、 道

27、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8、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巨集道 、袁中道

29、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嶽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30、歲寒三友:鬆 、竹、 梅

31、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2、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3、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4、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 、中國畫

35、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馮夢龍)

36、儒家經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7、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38、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39、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0、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41、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2、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 戰國策

43、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4、 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5、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46、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7、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48、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樑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49、第一部日記體遊記:明代的徐巨集祖的《徐霞客遊記》

50、 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51、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52、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53、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54、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聖陶

55、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遊記》

56、 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 墨

57、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聖和亞聖。

58、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後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59、“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60、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農;五帝:黃帝 、顓瑣、 帝嚳 、堯 、舜

61、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釋;九流:儒家 道家 陰陽 法 名 墨 縱橫 雜 農

62、三山五嶽: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五嶽:東嶽泰山 南嶽衡山 西嶽華山 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

63、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64、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6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66、樂府雙璧:《木蘭詞》、《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6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8、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

69、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鑑》

70、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71、《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72、經典四書:《大學》、《中庸》、《孟子》、《 論語》

73、戰國四君:齊國的孟嘗君 趙國的平原君 楚國的春申君 魏國的信陵君

74、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75、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

76、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7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

78、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79、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

80、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阮?、應?、劉楨

81、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安陽

82、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83、中國十大古典悲劇:《竇娥冤》、《趙氏孤兒》、《精忠旗》 、《清忠譜》 、《桃花扇》、《漢宮秋》、《琵琶記》、《嬌紅記》、《長生殿》、《雷峰塔》

84、中國十大古典喜戲:《救風塵》、《玉簪記》、《西廂記》、《看錢奴》、《牆頭馬上》、《李逵負荊》、《幽閣記》、《中山狼》、《風箏誤》

85、十惡不赦中的十惡指:謀反、 謀大逆 、謀叛 、惡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不睦 、不義、 內亂

86、 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華山

87、中國四大發明:指南針、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藥

88、戲曲四行當:生 、旦、淨、 醜

89、 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 》、《西遊記》、《 紅樓夢》

90、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李寶嘉)、《 二年目睹之怪現狀》(吳研人)、《 老殘遊記》(劉鄂)、《 孽海花》(曾樸)

91、 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 孟姜女尋夫、 梁山伯與祝英臺 、白蛇與許仙

92、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魚) 、王昭君(落雁)、貂禪(閉月) 、楊玉環(羞花)

93、蘇門四學士:黃庭堅 、秦觀 、曾補之 、張來

94、宋中興四詩人:陸游、 楊萬里 、範大成、 尤袤

95、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96、南朝三謝:謝靈運 謝惠連 謝眺

97、三瘦詞人指:李清照

98、魯迅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

99、我國古代有四個大城市稱四京:東京-汴梁 西京-長安 南京-金陵 北京-順天

100、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荊釵記》 《白兔記》 《拜月亭》 《殺狗記》

中國的歷史文化13

要說我們黃岩的驕傲,瑞隆感應塔必有一席之地。方山山脈有幾大高峰,其中就有“大名人”——九峰。九峰一隅有個九峰公園。公園中,就有那位“千年老人”了。

遠看,這瑞隆感應塔處於碧綠松柏之中,真是“萬綠之中一束白”了。相比之下,這座35。2米的高塔與這片只有五六米之高的松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啊!近看,瑞隆感應塔是七層八面仿樓閣磚塔,塔身高度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塔身花紋錯雜。塔剎呈葫蘆形,塔剎的漆可以算是完全脫落了。塔簷、青苔也是在此“久住”下來了。

瑞隆感應塔,歷經了北宋的繁華和南宋的腐敗,經歷了元朝的強大,見證了清朝的興衰,經受了民國的淒涼與戰火。可它卻始終渾然不動,矗立在九峰之下。

這塔的`建設者是德韶大師,他來到黃岩九峰時曾說過“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他先後建造了九峰寺與瑞隆感應塔,他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建造出這千年古塔,給我們黃岩百姓留下這一寶貴財富。從此,瑞隆感應塔,成為了黃岩一帶佛教的象徵。

這座1058歲高齡的“老人”成為了我們黃岩的驕傲,保護著我們黃岩這方水土的平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