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模式》的讀後感1000字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1W

《文化模式》是《菊與刀》的作者、美國著名人類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寫於1934年。該書也可以說是20世紀西方有關文化問題討論中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已被譯成14種文字,有著廣泛影響。果勒認為,可以“以此書出版的年代,作為國民性的科學研究誕生之年”。瑪格麗特·米德在1958年的新序中提出,此書是“20世紀第二季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文化模式”這一概念,有各種不同的用途和意思。不同的文化人類學家對文化模式的理解也不同。本尼迪克特認為,文化模式是相對於個體行為來說的。她認為,人類行為的方式有多種多樣的可能,這種可能是無窮的。但是一個部族、一種文化在這樣的無窮的可能性裡,只能選擇其中的一些,而這種選擇有自身的社會價值趨向。選擇的行為方式,包括對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至在經濟、政治、社會交往等領域的各種規矩、習俗,並通過形式化的方式,演成風俗、禮儀,從而結臺成一個部落或部族的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的讀後感1000字

從泰勒的“文化是個複雜的集合體(complex whole)”到馬林諾夫斯基的“文化是功能的”(有馬林諾夫斯基《文化論》、雷蒙德《文化型別》等著作),然後又有以露絲·本尼迪克特(其著作《文化模式》)為代表的民族心裡學派的“文化模式”概念,他們都從不同的角度對文化做出瞭解釋。功能學派對文化的解釋主要考慮了歷史的和地理的因素,而露絲·本尼迪克特主要從歷史和心理學的因素來考察文化。-

文化模式是社會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的課題之一。分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兩類。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國傢俱有的獨特的文化體系。各民族或國家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即文化模式的'不同,這是對“文化模式”一個簡單的定義。書中對三種典型文化中的習俗描寫詳實和引人入勝,出生、成年、婚姻、經濟、死亡……品味和將文字視覺化的過程是對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Common Sense巨大的顛覆。而真正開始瞭解一個文化其價值和邏輯的核心時,這裡面所描寫的典型整體式文化又完全自成一體,顯得道理自然。

書裡探討習俗對於個人的習量,每個自出生起就被習俗給習俗著。民族之間的差別不在生物結構上的差別,而在於文化的差別。人類的可塑性是指人可以創造文化,又要接受文化的改造。我們要生活在自己創造的文化當中,這裡就有一個“人性迴歸”及其可能性的問題。這個人類社會和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當我們厭倦了自己所創造的社會時,我們是否能夠迴歸到那個已給我們破壞的自然去呢?那個曾經的自然已經破壞了或改變了,又或者當我們重新回到自然時,我們已經不能適應自然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