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投資理財方式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4W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還可以進行投資理財。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網際網路投資理財方式,希望大家喜歡。

網際網路投資理財方式

一、網際網路傳銷

我們都知道傳銷是騙人的,不過這裡要說的是打著網際網路金融旗號的傳銷方式。

目前網際網路上不斷湧現出各種“新型投資產品”,名字模式花樣繁多,但本質卻都一樣——“龐氏騙局”。以MMM平臺為例,早在今年1月份,央行、銀監會、工信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曾多次釋出公告,提示MMM平臺風險,稱其運作模式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特徵,提醒投資者警惕其風險。

但還是有很多人義無反顧的往裡砸錢。與其說這些人是被騙,不如說他們是抱著投機的心理想撈一筆,但直到血本無歸之前恐怕難以收手。

其實要分辨這種國際網際網路金融傳銷騙局很簡單,只要查一下其公司,瞭解一下相關資訊和運作模式。如果在我國境內找不到平臺的註冊備案資訊,千萬記得遠離。

二、線下財富平臺

自去年以來,大大集團、鑫琦資產、金鹿財行、中晉資產,涉及資金動輒十億甚至百億級的大案頻頻轟動全國。

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號稱是線上平臺,實則幹著線下非法集資的活兒。資訊不透明,是造成這類平臺涉案金額巨大的重要原因。無論是公司資訊、資金運作方式還是資金去向幾乎全不透明。直到拖至案發,騙取的資金已經積累到一個極其龐大的數額,涉及投資者往往多達數十萬,對社會信用的.破壞力度也更大。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業務員口中所謂的“高額收益”終歸是不靠譜的,他賺的是佣金,投資者賠進去的可是本金。

三、銀行理財——“飛單

銀行理財的優點是安全,不過也存在兩個“大坑”,其中以“飛單”最坑。

有時銀行的理財經理會利用客戶對自己的信任,將客戶的錢投資到第三方而非所在的銀行。老實講,只要不東窗事發,這類飛單多數時候也沒什麼問題,客戶不會受到實質性損失(不過違反相關規定和詐騙的情況肯定是沒跑)。但一旦用錢的第三方機構出現了問題,本金很可能拿不回來了。即使鬧到銀行,這也屬於“員工的個人行為”,銀行不會對投資者賠償。

四、銀行理財——“打著存款名義的理財”

除了自身的存款和理財業務,銀行也會跟第三方機構合作,銷售第三方產品。不過很多人並不信任這些產品,比如保險。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業務量,銷售人員(可能是銀行大堂經理或是第三方機構的銷售人員)會打著存款的幌子“忽悠”投資者,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難辨真假的老人。這裡的主要風險在於這些投資者無法完全瞭解其中的真實風險。

以保險為例,雖然目前其收益率比存款高出不少,但代價是流動性極低,如果急需用錢就需要退保,可能造成損失。

其實只要是正規的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但投資者切記先搞清楚,究竟想投資什麼,才能避免超出自己預期的潛在損失。

五、高息P2P平臺

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P2P理財同樣如此。據統計,目前各類平臺的收益率兩級分化比較嚴重,低的只有4%左右,高得竟達到20%甚至更高。不過已有不少收益率極高的平臺出現問題。

根據“網貸之家”預測,2016年網貸行業的綜合收益率約為10%-11%,如果過高,則意味著企業相應的融資成本高。而實際情況是,目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不樂觀,下行壓力大,很少有企業能夠承擔如此之高的融資成本。畢竟,負擔這麼高的借貸利率對企業來說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提醒投資者,損失利息是小,要是連本金都一去不返,就悲劇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