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看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看雪》教學設計集錦15篇

《看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並能規範書寫。

2、認識“櫥、盼”這2個生字。

3、觀察畫面,看清圖意,使同學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4、指導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並規範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指導同學學會難字:灣商堆仗銀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臺灣省嗎?你們對這個地方有哪些瞭解?(結合課前找的資料請你給大家介紹介紹,如:圖片、媒體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關書籍等)

2、教師出示中國地圖,讓同學指一指臺灣省的位置。

3、揭示學習內容: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學習新課,板書課題《看雪》,全班齊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同學自身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藉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開啟課後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假如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藉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學習完畢,同桌相互評議學習情況

3、教師檢查同學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同學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灣商堆仗銀講毯景潔店省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和時提醒。(最好讓同學發現問題,培養聽的能力)

2)看投影,讀詞語:

臺灣省商店潔白驚奇

情景打雪仗銀裝堆雪人

先讓同學自身練習讀,再指名讀:

3結合同學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商:先寫點、橫、點、撇,再寫同字框,最後寫裡面的兩區域性,裡面是“八字頭和口”不是“古”字,要寫緊湊。

灣:左右結構,部首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彎”,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堆:左右結構,運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憶:熟字“難”去掉又字旁換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邊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是個“丈”,筆順是:橫、撇、捺。

潔: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兩個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讓同學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提醒其他同學注意)

4)理解詞意:(結合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同學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同學自身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後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同學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讀完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請你談一談。

(臺灣小朋友只見過櫥窗裡用棉花作的雪,沒有親眼看到過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身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小朋友們想去北京看看雪的願望。)

四、練習:

1、指導同學進行書寫:

1)讓同學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而後描寫。

2)教師讓同學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2、讀一讀生字能進行一字組多詞的練習

店:商店、店長、店鋪、店規、飯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緻、景象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安排作業:

1、謄寫生字詞。

2、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看雪》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

2、 積累文言詞彙。

3、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教學重點】

雪後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註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學媒體】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有人說,沒有見過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讀了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夠了。你看,這些雪後西湖圖片(出示PPT),雪後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讓我們隨張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賞別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讀課文

1、推薦讀。(讀準字音)

2、聽錄音跟讀。(讀出節奏)

3、自由朗讀。(讀懂文意)

三、整體感知

請概述作者看雪的經過。

四、研讀課文

問:“痴”為何意?

“痴”在中國藝術中,常被用來指創作中最動人,最不可解,執著而又專注,到了渾然忘我的那種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獨行的個性。

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讓你讀出“痴”。

1、“痴”於行:

是日更定,

獨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穿插是、更、焉等詞教學)

追問:從張岱的.這些痴舉中,你覺得張岱有著怎樣的情趣?

張岱痴於行(與眾不同 不隨流俗)

過渡:前往湖心亭時,張岱看到了什麼樣的景?

2、“痴”於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齊讀,疏通,再齊讀 (穿插一、白、芥、粒等詞的理解)

講: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張岱筆下的景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從中你讀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小組合作交流)

明確:

(朦朧、寂靜、空曠、遼遠、闊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遠等感覺;讀出作者孤獨落寞之感。)

比較讀: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資料介入:(在春夏則熱鬧之至,秋冬則冷落矣;在花朝則喧鬨之至,月夕則星散矣;在晴明則萍聚之至,雨雪則寂寥矣。— 張岱《西湖夢尋》)

體驗讀: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當堂背誦寫景句,並抽查落實。

小結:本段文字寫景,卻又不止於寫景,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蒼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張岱既痴迷,又備感孤寂落寞。(學生再朗讀體味)

張岱痴於景(孤寂落寞 思考人生)

五、總結

經過這堂課學習,我們理解了作者的痴。他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更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趣。

六、你的積累有多少

(白、一、更、是等一詞多義)

(俱絕惟長堤一痕一芥大喜及下船客此等)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外閱讀張岱《不二齋》,體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看雪》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4.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學習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學習難點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簡介作者:張岱(1597—1679),字(),又字(),號(),浙江山陰人。明末清初()。明朝滅亡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隱居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主要作品有()和()。書中緬懷昔日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獨樹一幟。

2、掌握體裁:小品是一種寓有抒情意味和諷刺性的短小(),也是隨筆、雜感等雜文的別稱。形式比較活潑,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從時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本文是(),同時也是一篇()。

3、讀準注音:

崇禎更定拏毳衣霧凇沆碭一芥氈更有喃喃

4、解釋實詞:

絕拏毳衣霧凇沆碭一白惟一芥

焉得更強飲大白客此及

二、合作探究

1、歸納記敘要素

A時間:B地點:

C人物:D事件:

2、找出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

3、“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中哪個字寫得最傳神,簡要說明理由。(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幅畫面嗎?)

4、“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古人寫文惜墨如金,此處卻連用三個“與”字,是否拖沓重複?

5、把“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改成“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6、問:文中“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麼特點?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手法?

7、大雪三日後,天寒地凍之時,作者為何深夜獨行去西湖看雪?反映他什麼志趣與追求?

8、本文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後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況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了,這是不是矛盾?

9、飲酒之前不問姓氏,之後才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卻不寫名字,不留地址,這樣寫有何深意?

三、拓展延伸

在古代文人中為張岱覓知音,至少舉兩個例子。

四、佈置作業

1、課後選一處鍾情的景緻,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文字,注意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2、飽含深情的誦讀全文。

3、收集並積累關於“西湖”及“冬雪”的詩詞句。

《看雪》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掌握文章基本內容,熟讀課文。初步瞭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2、掃除語言障礙,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3、通過想象,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雪後奇景的賞析

2、描寫手法——白描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而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同學們能不能找出幾句描寫西湖的詩句呢?(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然而我們發現詩文多描寫西湖春的嬌,夏的豔,對秋冬的蕭瑟與悽清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卻與眾不同,描寫了西湖美麗的雪景。今天就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張岱及其書

張岱,明末清初文學家。字宗子,號陶庵,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

《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三、解題

湖心亭:位於杭州西湖之中,據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後於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四、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明確朗讀節奏

更定 gēng 拏 ná 毳衣 cuì 霧凇沆碭 hàngdàng 一芥 jiè

鋪氈 zhān 更有此人 gèng 喃喃 nán

五、整體把握課文

1、重點字詞釋義:

人鳥聲俱絕:消失

是日:是,這。

更定: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從晚上八點算起。定,完了,結束。更定,大約是凌晨六點的時候。

餘拏一小舟:撐,劃。

擁毳衣爐火:毳,鳥獸的細毛。毳衣,毛皮衣。

霧凇沆碭: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冰花一片瀰漫。

上下一白:全,都。(比較這裡的“一”和“湖心亭一點”的“一”的區別。)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還。

強飲三大白:強飲,痛飲。白,酒杯。 為何“強飲”?——“酒逢知己千杯少”。說明他把那兩個人當朋友了。 大白,大酒杯。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判斷動詞。 客,客居,名詞用作動詞。

莫說相公痴:痴迷。

2、學生藉助註釋疏通文意,整體翻譯課文。

3、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最能體現作者形象的詞語

②寫景的句子

六、品讀賞析

1、看雪的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更定時分),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冷到什麼程度呢?(湖中人鳥聲俱絕)。

2、作者的“痴”表現在哪裡?(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情況下,在“更定”時分,劃一條小船,“獨往湖心亭看雪”。)

3、 “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是否矛盾?(在作者看來,芸芸眾生不可為伍,比如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4、這個時候,別人都在幹嘛?作者為什麼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說明了他怎樣的志趣?他到底要賞什麼?(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反映他擁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5、作者看到了怎麼樣的雪景?品味寫景的句子。(翻譯,並介紹白描)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以聽覺寫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嚴

②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例:馬致遠《秋思》

③寫景的順序:從整體到區域性。在整體描寫部分,又採用了由上到下的順序。在區域性描寫部分,又採用了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的順序。

④寫景的角度:實寫與虛寫交融。(虛寫舟、人,作者是站在整個大自然的角度來看待自身,可見作者與自然完全融為一體)

⑤“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中的量詞,表現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從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與自然完全融為一體,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諧與統一。在這一刻,作者完全忘卻了人世間的喧囂和煩惱,作者的心靈得到了寧靜和解脫。

⑥“天與雲、與山、與水”中的“與”為什麼不去掉?(把天空、雲層、湖水之間渾茫莫辨的壯闊雪景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6、“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歎雖發於二客之口,其實也是在寫作者的心聲。

7、遇客後“強飲三大白”,為何?(偶遇知音的欣喜,心熱)

8、問姓名答地點是何道理?為何不及姓名?(都是客居他鄉,勾起思鄉之情。寄託自己對故國的思念)

9、為什麼說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鋪氈對坐,準備久待;煮酒賞雪;見到“相公”甚為歡喜,拉著一起喝酒;更重要的是他們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時近年關。)

七、拓展延伸:試著用白描手法描寫校園景色

八、作業

1、三對照翻譯課文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環境:湖中人鳥聲俱絕

景:全景——廣漠(大) 冷 孤獨

特寫——渺小(小)

人:爐旺酒沸 熱 巧遇知己(喜悅)

《看雪》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體會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2.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情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和閒情雅趣。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課型:賞讀課

教學方法:

讀讀,說說,議議。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出哪些?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隨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賞雪景並體會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作者簡介: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

代表作:《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

1.教師範讀或播放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注音:崇禎(chóng zhēn)更(gēng)定毳(cuì)衣霧凇(sōng)沆(hàng)碭(dàng)氈(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

2.學生讀課文,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

(2)教師提示下列詞語,學生試譯,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

是日更定:是,這。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從晚上八算起。定,開始。

餘挐一小舟:撐,劃。

擁毳衣爐火:毳,鳥獸的細毛。毳衣,毛皮衣。

霧凇沆碭: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冰花一片瀰漫。

上下一白:全白。(比較這裡的“一”和“湖心亭一點”的“一”的區別。)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痕:指斑跡,跡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還。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動詞用。

及下船:等到。

(3)試譯下列文句,突破難點

A、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B、擁毳衣爐火

C、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D、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有兩三粒而已。

E、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F、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學生齊讀課文,加深理解。

(5)請同學試譯課文,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舉手提問或同學討論;如無太多疑問,則請同學試譯段落(可直譯,可意譯),其他同學評價。

四、整體感知文意

1、本文寫誰做什麼?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你能根據課文大意來評價一下嗎?

(張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個“痴人”。)

2、你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個“痴人”?

(學生討論並明確課文所寫“痴人”的“痴行,痴景,痴情”。)

痴行:大雪獨行

痴景(奇景)(白描):上下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樂醉情自然

3、“痴”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內心世界?

(“痴人”就是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醉情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

五、合作探究:

1、說說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麼特色?

(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簡練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體會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補: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線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文中的白描能夠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徵,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數筆,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3、白描的例子: (抽象、概括)

A、《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B、 “他留著濃黑的鬍鬚,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的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髮……”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4、渲染的例子:(形象,具體)

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裡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賓士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裡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風……《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六、比較閱讀: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賞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寫作手法上的不同?

(在描寫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

2、二文表達感情上的不同?

(在表達的情感上,《湖》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結束課文:

《紅樓夢》中有詩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卻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作者用“痴筆”敘“痴事”,繪“痴景”,抒“痴情”,融敘述、描寫、抒情於一爐,藉以表達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與眾不同的閒情雅趣。

八、佈置作業:

1、背誦和默寫課文。

2、利用白描手法寫人或物片段。

3、收集有關“西湖”“冬雪”的詩歌。(附有關詩詞)

板書:湖心亭看雪

痴行:大雪獨行

上下一白

痴景(奇景):一痕、一點、

一芥、兩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樂

痴人就是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醉情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

白描:抽象、概括

渲染:形象,具體

有感於西湖的詩

1、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陽裡白沙堤。

2、【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 【宋】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4、 【宋】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有關詠雪的詩

1、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熃,謝道蘊《詠雪聯句》

2、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唐,李白,《行路難》

3、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7、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唐,杜甫《絕句》

8、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梅花》

《看雪》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看雪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學習並積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語句;

3、練習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

4、懂得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臺灣人民都盼望團聚。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師:同學們,冬天你們最盼望什麼?

(估計學生會說盼望下雪,如果學生所說不合教師意圖,教師可以從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發學生對雪的回憶,並用多媒體出示瑞雪圖,激發學生對雪的喜愛之情。)

師:下雪了,多好玩!你們是怎樣玩的?(學生回答)

二、板書課題、讀題

1、教師用楷書在田字格中書寫課題――“看雪”,並指導學生看清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整體佈局。

2、學生讀題,之後仿照老師在田字格習字本上書寫課題――看雪。(寫好後同桌比一比誰寫得好。)

三、激興初讀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學生回答預設:誰看雪?在哪兒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

師:帶著你的問題閱讀課文,比一比誰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入初讀課文階段,此時教師巡迴獲取學生閱讀資訊。]

師:讀了課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嗎?

[想知道的內容提示:1、誰看雪?(臺灣的小朋友看雪)2、在哪裡看雪?(在商店的櫥窗裡看雪)3、看到了怎樣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櫥窗裡用潔白棉花做成的雪)]

師:課文除了講這些,還講了什麼嗎?請讀讀第三段以後的內容,想想這些是講什麼?

(生讀課文,問答提示:講老師告訴他們,童年在故鄉北京看過並玩過真的雪)

師:真聰明!看來讀書是要仔細一些才好喲。當他們聽到老師地北京看過並玩過真的雪,他們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生答:什麼時候到北京來看雪呀?)

師:在課文的哪兒講了這個意思?

(生找到課文的第十段)

四、練讀課文

師:比一比誰能把課文讀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錯字、不破句、不指讀。

(生練讀,教師巡迴指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的字音、斷句)

師:我們來互相比著讀,互相幫助糾正讀錯的地方,好嗎?我先讀第一、二段,請你們幫我指出錯誤。

(教師朗讀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現一些學生能夠發現並能幫助糾正的錯誤。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難看到雪的”讀成“是難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裡看到了美麗的雪景”讀成“孩子們在商店的窗子裡看到了雪”。)

(生評價略)

師:請每個學生輪讀一自然段,注意:儘量少被別人發現錯誤。

(每生輪讀一段,老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具體指導,薄弱之處教師範讀並讓學生跟讀)

五、練習對話

師:聰明的孩子們,你們數數這篇課文有多少個“說”字,這是為什麼?

(生答略)

師:請你們先到課文中找出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分別用波浪線和橫線划起來。

(生劃,教師巡視,發現都沒把第九段劃上,引導學生回讀上文“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學生悟出這也是老師說的話)

師:先同桌之間練習練習,每人做一次老師,當一回學生。(生練讀)

師:練得很認真。下面我當老師,你們做臺灣小朋友,開始對話。(略)

(對話練習中要著重進行問句和感嘆句語氣的指導。比如:

(1)“您//看見過/真的雪嗎?”的“嗎”宜用上揚的調值“35”;

(2)“您/是在哪兒見過的?”的“的”宜用平調“33”;

(3)“北京//離這兒/很遠吧?”的“吧”宜用高平調“55”。)

六、作業

1、幫助老師把課文題目“長胖些”;

[此題意在鞏固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鍛鍊學生從文章中提起主要資訊的能力。答題提示:(誰)(在哪裡)看到了(怎樣的)雪?臺灣小朋友在商店的櫥窗裡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們的老師童年時候在家鄉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據回答板書如下:

臺灣小朋友棉花做成的

老師童年在北京看真的雪

他們想到北京真的

2、你想讓臺灣小朋友到我們這來看真的雪嗎?那我們應該怎樣對臺灣小朋友說呢?

(先從課文最後一句話“北京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引導,再讓同桌互相扮演臺灣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練習北京小朋友邀請臺灣小朋友到北京來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學生:邀請時要介紹清楚下雪時的情景和玩雪時的快樂,可以憑藉課文第九段內容和第二幅插圖引導學生說清楚這些)

(播放靜態的課本第一幅插圖,配上兒歌《友誼的歌兒傳四方》去掉原唱處理成輕清音樂,學生進入情境練習“邀請”,邀請內容略)

師:聽了你們真誠的邀請,我相信臺灣小朋友肯定高興極了!在這,我為你們真誠的友誼鼓掌!(下課)

【第二課時】

一、匯入。

師:從上節課同學們向臺灣小朋友發出的邀請中,我知道了大家是多麼盼望臺灣小朋友早日到北京來看雪玩雪,孩子們,你們太可愛了,你們這些美好的心願真的會讓臺灣小朋友感動的。我有個建議,想把你們這美好的心願告訴臺灣小朋友,你們說好不好?

二、拓展活讀。

師:用什麼辦法告訴臺灣小朋友,祖國大陸的小朋友歡迎他們來看雪玩雪呢?

師:我現在是一位臺屬,我的女兒在臺灣,你又怎樣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師:我現在就是新浪網,你怎樣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看雪》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作者張岱對故國往事的懷戀,以淺淺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可以窺知一二。全文筆調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實則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或是因了遊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寫出了作者超凡脫欲的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

2、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文言詞彙的掌握積累,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2、領悟文章所運用的白描手法和對比映襯手法,領會兩種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情感的把握及作者的品性風格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於西湖的.詩句,我們耳濡目染的詩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等。寫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遊西湖的喜悅,六月西湖荷花的豔麗。(展示圖片)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見,擁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見不同的西湖。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2、簡介作者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教師補充:明亡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二)誦讀課文,疏通文意。

一)師範讀,生聽讀;生自讀;生齊讀。

崇禎(chóngzhēn)更(gēng)定毳(cuì)衣

霧凇(sōng)沆(hàng)碭(dàng)

氈(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

二)同桌合作,疏通文意

(1)重點字詞解釋

1、湖中人鳥聲俱絕絕:消失。

2、是日更定是:這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撐船。

4、用毳衣爐火毳cuì衣:用毛皮製成的衣服。毳,細毛。

5、霧鬆sōng沆hàng碭dànɡ:寒氣瀰漫,白茫茫一片。霧淞,霧氣和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雲氣,淞是從湖面蒸發上升的水氣。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長堤一痕惟:只。

8、芥jiè:小草。引申為細微的事物。這裡指船。

9、鋪氈對坐坐:相對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裡。更:還。

11、餘強飲三大白而彆強: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客:客居。

13、及下船及:等到。

14、喃喃nán:小聲地不斷念叨。

(2)通假字

挐一小船挐:通:“橈”撐船。

(3)一詞多義。

1:①上下一白全②長堤一痕數目,最小的正整數,大寫是“壹”

2、①更定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②更有痴似相公者還

3、①是日更定這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斷或解釋

4、①絕消失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

(4)古今異義。

1、餘住西湖古:我。今:剩餘,多餘。

2、餘挐一小船古:撐、劃。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調

3、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古:酒杯。今:顏色、光亮、沒有效果、無報償

4、是日更定古:這,代詞。今:用於判斷,或與“非”相對

(5)詞類活用

1、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2、與餘舟一芥像小草一樣微小

三)檢查合作效果,重點字詞講解(穿插文化知識,“毳”字的會意構造,“更”字的計時文化,“白”的酒杯文化)。

(三)品悟作者之“痴”。

師問: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所言相公之痴“痴”在哪裡?文章是怎樣來表現“痴”的?

學生先自行思考,再交流討論,後全班交流。

明確:“痴”表現在痴人、痴景、痴心,“痴”在寄情山水,“痴”在超凡脫俗‘“痴”在閒情雅緻,“痴”在清高孤傲。文章通過環境渲染、人物映襯、性情之舉來凸顯“痴”,構思精巧,渾然天成。

穿插介紹“崇禎五年”的紀年方法,講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四)感受文人之“痴”。

明亡後,張岱不再做官。他寓居杭州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看雪”,此乃性情之舉。王徽之“雪夜訪戴”亦為性情之舉。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像他們這樣的性情文人有很多,他們有著一種特立獨行的個性,不隨流俗,所以在官場上,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受到排擠,遭到訕謗,不被人理解。他們只有通過親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呼吸一口乾淨的空氣,寄情於闊大寧靜、清寒靈動的山水,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心智的獨一。“孤高情懷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陳子昂登臺長吟,杜甫登高作嘯,陶淵明採菊東籬,柳宗元寒江獨釣,劉禹錫陋室言志,體現了文人的一種氣質,一種風度——鍾情山水、超凡脫俗、閒情雅緻、清高孤傲。這就是文人的“痴”也。

(五)結語。

以曹雪芹《紅樓夢》中寫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結束課文。

(六)作業。

1、背誦《湖心亭看雪》,並蒐集描寫西湖的詩文,至少五首。

2、文人的氣質雖相似,但詩文中所採用的描寫手法、所寄寓的感情卻不盡相同。比較閱讀《江雪》和《湖心亭看雪》,體會兩文的不同。

《看雪》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積累詞語。

2、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3、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重點:

體會文中意境。

難點:

文中數量詞使用的特色。

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積累有關雪的詩句。

詩中雪

1、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5、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二、出示課題

先出示教學目標(略)

然後瞭解作者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出身仕宦世家,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再走進湖心亭

位於杭州西湖之中,據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後於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三、整體感知課文

(一)、藉助註釋或工具書自主疏通字詞

注音

岱崇禎更定毳衣爐火

霧凇沆碭一芥鋪氈

(二)、讀課文,疏通字詞,瞭解文章大意

1讀的.要求2學生齊讀3師指名朗讀

重點字詞解釋:

1、湖中人鳥聲俱絕()

2、是日更定()

3、餘拿一小船()

4、擁毳衣爐火()

5、霧凇沆碭()

6、惟長堤一痕()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8、強飲三大白而別()

重要句子

1、是金陵人,客此。

2、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研讀賞析課文

(一)看雪景:

找出描寫雪景的語句,並說說它的描寫順序,(上到下、遠到近、整體到區域性、總到分)突出了什麼特點?

(清新、淡雅、悠遠、脫俗)

(二)、品雪情

從全文看錶現出作者什麼情感?(超凡脫俗、孤芳自賞)

五、探究課文

1、對“一白”、“一痕”、“一點”、“一芥”、中的幾個“一”,你是如何理解的?

2、如何理解文中“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和“更痴”?

六、小結(板書)

環境:

湖中人鳥聲俱絕

看雪

寒夜獨舟

全景——廣漠

(大)

情景對比

(小)

特寫——渺小

(冷)

孤獨

爐旺酒沸

拉餘同飲

(熱)

七、拓展延伸作業:你心中的雪景是什麼樣的呢?

請用你手中的筆描繪出你心中的雪景。

《看雪》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常識,學習概括課文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作者的情懷。

2、過程、方法:在“疏通文字——熟讀文章——理解內容——想象風景——體味情味”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歸納提煉本文“不敘常事、不繪常景、不抒常情”的寫作特點,並嘗試以它為標準來評價作文,或進行寫作實踐。

3、情感、態度:能體會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及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能感受作者古人“天人合一、渾然忘我”的賞景境界、並能深切領會古士子的故國情懷。

教學方法:

讀出悟,議中思

教學過程:

一、憶詩詞,匯入學習

憶一憶寫西湖的詩詞,學習本文

二、讀文字,理解學習

(一)初讀,瞭解常識與文意

(二)再讀,讀出故事,感受景緻。

1:看雪的事情。本文究竟寫了怎樣一件“往事”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然後用古文把它們連貫地表達出來,看誰寫得最完整,最連貫。

看雪的時間新奇

看雪的地點新奇

看雪的'過程新奇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讀)請問後一句是實寫嗎?請問作者在哪裡才能看到這樣的景緻?

(三)深讀,討論交流,分析人物,領會情緒情感、精神氣質,學習在文章中巧妙運用旁人形象。

文中哪一個字最能形容“湖心亭看雪”中的張岱?

“痴”。

感傷的,雖遇知音,但轉眼東西。(“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張岱為什麼要以舟子和他說的這段話收束全文呢?

你認為張岱當時聽到舟子這番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在舟子這個旁人看來,也知張岱遇見了知音,可在張岱聽來不會喜反而悲,產生的應是雖遇知音,但轉眼東西的孤獨、落寞和惆悵之感。起到的是振起全篇的作用。

綜上所讀,可見《湖心亭看雪》表現出的是一個孤獨落寞,清高拔俗的明朝士子在普通的一個冬日雪天經歷的一番並不普通的心路歷程。這可以說是本文的第三大特徵,我們可以概括為“不抒常情”。

三、思內涵,悟出人生

作者的“痴”好不好?我們如何對待?

四、固成果,佈置作業

課後思考題與文科愛好者

  仁壽縣滿井鎮初級中學校XXX

  20xx年9月22日

《看雪》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德育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註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作者及背景簡介;學生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導學生把握“白描”這一描寫手段,賞析作者的語言風格;分析作品寫景、敘事、抒情三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色,在寫作中學習借鑑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冬季中最溫暖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多媒體顯示“西湖雪景”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設定背景音樂,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教師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霧凇(sōnɡ)沆碭(hànɡdànɡ)一芥(jiè)

2、學生讀課文,參照註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⑴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質疑。

⑵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⑶教師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一小船(撐、劃)此(動詞,客居)

⑷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四、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一位同學翻譯,學生明確:湖上瀰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想像畫面。教師可顯示課本中的配套插圖,幫助學生再現形象。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體味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什麼是白描呢?

多媒體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

教師講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4、師生共同回顧本單元的寫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

學生明確:《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峽》中三峽春冬秋景的描繪、《答謝中書書》對四季常景和一日變景的描繪、《記承天寺夜遊》中對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寫、《觀潮》中四幅畫面的描寫等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5、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於寫人的範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多媒體顯示:

“一個凸顴骨,薄嘴脣,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

──魯迅《故鄉》中的楊二嫂

“他留著濃黑的鬍鬚,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髮……”

──唐弢《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兩位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說說自己的同桌,其餘同學評點。

6、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總結作者的語言特色。

學生明確:簡練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五、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背課文。

2、提問:作為一篇遊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係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開頭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中間交代了遊蹤“到亭上”“及下船”,並且記敘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敘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歷三天大雪後,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看似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悅。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這正透露出作者遊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脫俗,卓然獨立。

3、學生齊背課文。

六、課堂練習

提問: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學生共同回憶《江雪》,背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

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課堂小結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緻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寫景、敘事、抒情水乳交融,渾化無跡;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嘆。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備的小品文,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八、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活動設計

1、學習運用白描手法,寫一個人或敘一件事,力求簡潔、傳神。

2、學習運用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相融的寫法寫一篇文章,不少於500字。

3、寫一段文字描寫雪景,可以運用白描、渲染、烘托等手法中的一種或幾種。

二、關於舉辦讀書交流會的設想

課外蒐集描寫西湖的詩文,瞭解有關西湖的文化,召開一次以“文人眼中的西湖”為主題的讀書交流會,開闊學生的視野。

三、關於組織一次詩文朗誦比賽的設想

四、六單元第一次將文言文合編,背誦量極大,為促進學生背誦,可以組織一次詩文背誦比賽,以五、六單元學過的13篇詩文為抽查物件,學生抽籤選題,比賽背誦

五、開放探究

閱讀張岱《西湖七月半》,瞭解感受明末杭州一帶士庶僧俗七月十五之夜賞月遊湖的風俗,理解文章精到而簡潔的議論,細緻生動的描述。

西湖七月半

張岱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還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閒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嗚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淨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裡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遊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伕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皁隸喝道去。轎伕叫船上,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共飲。此時月色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huǐ)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抗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茶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裡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提示:本文寫西湖七月半看月的風俗,它很鮮明地表現了作者鄙視那些達官貴人豪富無賴和追求風雅生活的思想感情。作者用高度概括的文筆把成千上萬的遊客歸納為五類逐一評品。第一類是達官顯貴,第二類是名娃閨秀,第三類是名妓閒僧,第四類是一些市井無賴、浪蕩公子,第五類是一些鄙棄世俗、厭惡繁華的高潔之士。這五類人歸納起來只有兩類:真心賞月之人和借賞月之名追歡尋笑或沽名釣譽之徒。作者將前者引為同類,對後者加以嘲諷鄙棄。第二段寫遊湖的熱鬧情景,以傳神之筆極寫一時之盛。第三段寫真正懂得看月和領略湖光山色的,只有作者和一些風雅之士,西湖七月半的湖山之美也到此刻才顯露出來:“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面。”寥寥幾筆,就把山川風物描繪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關鍵語句翻譯如下:

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譯文:因此二更以前,人聲和音樂聲,像沸騰,像搖撼,像發夢魘,像囈語,鬧得別的什麼都聽不見,不好講話,人們變得像聾子,如啞巴。大船小船一齊靠岸,別的什麼都看不見,只見篙打著篙,船撞著船,肩摩肩,面看面罷了。

此時月色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面。

譯文:這時月亮像新磨的鏡子,山也重新整妝,湖也重新洗面,山水都重新顯出明淨潔白的顏色。

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裡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譯文:月色蒼涼,東方將曉,客才散去。我們把船放開,酣睡在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撲人,清靜的夢境使人感到非常恬適。

《看雪》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並能規範書寫。

2.認識“櫥、盼”這2個生字。

3.觀察畫面,看清圖意,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並規範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會難字:灣商堆仗銀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臺灣省嗎?你們對這個地方有哪些瞭解?(結合課前找的資料請你給大家介紹介紹,如:圖片、媒體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關書籍等)

2.教師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指一指臺灣省的位置。

3.揭示學習內容: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學習新課,板書課題《看雪》,全班齊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藉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開啟課後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藉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學習完畢,同桌相互評議學習情況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商:先寫點、橫、點、撇,再寫同字框,最後寫裡面的兩部分,裡面是“八字頭和口”不是“古”字,要寫緊湊。

灣:左右結構,部首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彎”,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堆:左右結構,運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憶:熟字“難”去掉又字旁換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邊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是個“丈”,筆順是:橫、撇、捺。

潔: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兩個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提醒其他同學注意)

4)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後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讀完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請你談一談。

(臺灣小朋友只見過櫥窗裡用棉花作的雪,沒有親眼看到過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看雪的願望。)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而後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2.讀一讀生字能進行一字組多詞的練習

店:商店、店長、店鋪、店規、飯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緻、景象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看雪》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瞭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雪後奇景的賞析。

2、描寫手法──白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程式】

一、匯入

1、課前多媒體迴圈播放西湖雪景。

2、匯入語。

冬季,最浪漫的無疑是下雪,最美麗的無疑是銀妝素裹的雪世界,讓我們隨張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紹湖心亭與作者

1、湖心亭:位於西湖中,據說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閣,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環水,花柳相映,綠水盈盈環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2、張岱:學生齊讀註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⑴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於明王朝滅亡之後,表現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⑵作者的家鄉是哪裡?──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客居異地。

⑶“明亡後不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教師補充:明亡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與多音字的朗讀:

崇禎(chóng zhēn)毳(cuì)衣霧凇(sōng)

沆(hàng)碭(dàng)鋪氈(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強(qiǎng)飲

2、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疏通文句,可同桌間討論交流,然後圈畫出還不解的文句,進行質疑問難。(同學們對課文的字句還有不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3、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知識儲存)

⑴一字多義:

①餘拿一小舟:撐,劃;上下一白:全白。

②是日更定:是,這; 是金陵人:是,判斷動詞。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焉得更有此人:更,還。

⑵詞類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詞作動詞。

4、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師評價學生誦讀情況。讀古文要正確流暢,還要有韻味。

5、請一同學用現代漢語講述本文主要內容。

四、品讀賞析

1、提問: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個字概括呢?(“痴”)

2、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痴”

⑴“是日更定”──說明時間之早。

⑵“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說明這是冬季最冷的時候,而且大雪連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麼聲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靜,沒什麼好看的,按理說,應是躲在家裡,圍著火爐取暖,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的“痴”。

追問:“湖中人鳥聲俱絕”從哪種感覺來寫?(聽覺)“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寫出了大雪後西湖空曠、肅殺、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不敢作聲,連空氣彷彿也凍結了。突出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效果。)

⑶“獨往湖心亭看雪”──說明張岱是獨自一人挑在這麼冷的天,這麼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見他的“痴”,表現他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的情趣。

追問: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麼說是“獨往”呢?(去湖心亭賞雪只他一個人,舟子只是送他去,並不上湖心亭)──他為什麼不拉舟子一塊看呢?這樣也好有個伴,不會獨自一人。(他認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會理解他來湖心亭看雪的心情,從文章最後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觀念。)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3、尋找“痴似相公者”。

⑴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嗎?(有,湖心亭上比他早來的兩個金陵人懂。)

⑵作者是怎麼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

①老師發現一處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後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作者寫錯了,真是不高明。你怎麼看待這個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問;可實際上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內容,“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的遊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必記名字。而突出“金陵”這個籍貫,因為我們知道“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後,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強調“金陵人”“客”,他鄉遇知音,暗示這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②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的?(“崇禎五年十二月”,紀年的方法多種,如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等,當時已是清朝,他偏偏選用明朝的年號來紀年,就說明他身在清朝卻還念念不忘明朝。)

⑶作者與兩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①驚喜、愉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歎發之於二客,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悅、驚喜,反寫二客,足見作者構思之巧,韻味無窮。(亭中人因意外驚喜才“拉餘同飲”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連飲三大杯,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由此我們可以聯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之情了。

②惆悵、感傷。知己難覓,難求。為此古人曾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經意之間,卻遇到了,但緊接著卻又是無奈的分別並且難有後會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悵!

4、品美景:

⑴在“崇禎十二月”“大雪三日後”的“更定”時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痴迷人”,那麼,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們的“痴”嗎?(值得)

⑵找出描寫雪景的語句,讀一讀。“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⑶討論: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但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請你結合朗讀體會,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

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雲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於“大”字。

後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由大到小,由遠到近,不僅表現了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緩緩行進,展現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師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脫俗的閒情雅緻。(學生再朗讀體味)。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對話,敘事、寫景、抒情融於一爐。淡淡寫來,情致深長,洋溢著濃郁的詩意。

⑷“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語言生動形象、華麗優美嗎?(不,相反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這種寫作方法就稱之謂白描)

補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展示圖畫)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⑸那怎麼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們可曾聽過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詩。 “白描”就是“淡妝”,有時“淡妝”比“濃抹”更見風韻。

⑹遷移訓練,判斷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妝”(白描),並說說白描的作用。如:

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白描)

評述: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對九個景物進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遊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它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思鄉思家的情緒就很自然地從心底瀰漫開來。抬頭望望遠處漫漫古道,聽聽耳邊呼嘯秋風,看看跨下長途跋涉的瘦馬,啥感覺?只能斷腸!僅28字就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這就是白描。

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④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評述:朱自清僅用“攀”、“縮”、“微傾”這三個極凝練的動詞逼真形象地寫出父親攀爬月臺時的努力,真實地再現父親的背影,我們的眼前似乎就出現了那令人終生難忘的感人背影,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將永遠定格在讀者心中。沒有一處過多的形容、修飾、陪襯之類的語言,只是白描,只是寫實,乍讀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訥,細細品味,卻情真意濃,蘊藏著一股深情。這就是白描的力量。

⑤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周密《觀潮》)

五、鞏固與拓展

1、背誦課文;

2、比較本文與《江雪》一文的異同?(從寫法、表達感情兩方面)

──前者屬白描,西湖奇景與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後者屬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前者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後者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

3、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校園的清晨》,可寫人,可繪景,可敘事。

〖板書〗

作者超凡脫俗清高孤傲(清高自賞)

淡淡愁緒思戀故國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看雪》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張岱把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全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後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湖、山、遊人,共同構成了一種畫面感極強的藝術境界。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瞭解作家作品,正確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熟讀課文,自主疏通文意。

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悟大自然的美,培養審美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四幅西湖風光圖片)你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麼地方的風光嗎?

是西湖。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很好,看來大家積累了不少古詩文,善於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大法寶呢)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二)瞭解作者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麼瞭解到張岱的?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他的小品文可謂名副其實,長的不過千把字,短的僅一二百字,筆墨精煉,風神綽約,洋溢著詩的'意趣。以雋永見長,寥寥幾筆,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無捉襟見肘之窘。他擅長寫景和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文筆清新活潑,趣味盎然。他繼公安三袁(袁巨集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後,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於境,意趣深遠,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較高的“殿軍”。他一生著作頗豐,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這節課我們就賞讀《湖心亭看雪》。

二、檢查預習

(一)、生字讀音

更(gēng)定擁毳(cuì)衣崇禎(zhēn)霧凇(sōng)

沆碭(hàng)(dàng)餘舟一芥(jiè)鋪氈(zhān)對坐

餘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

(二)、重點字詞解釋

1、湖中人鳥聲俱絕絕:消失。

2、是日更定是:這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撐船。

4、用毳衣爐火毳ì衣:用毛皮製成的衣服。毳,細毛。

5、霧鬆沆碭:寒氣瀰漫,白茫茫一片。霧淞,霧氣和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雲氣,淞是從湖面蒸發上升的水氣。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長堤一痕惟:只。

8、芥:小草。引申為細微的事物。這裡指船。

9、鋪氈對坐坐:相對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裡。更:還。

(三)、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著一條小船,穿著細毛的皮衣,守在火爐邊,獨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點撥:重點理解“拿”“毳衣”等詞語八年級語文上冊《湖心亭看雪》知識點總結教案

(2)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寒氣瀰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與雲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點撥:重點理解“霧凇”“沆碭”“一白”等詞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還會有這樣的人!

點撥:重點理解“焉得”“更”等詞語。

三、理清結構

(一)文章結構,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交代了遊西湖的時間以及環境。

第二段,主要描繪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隨意揮灑幾筆,就點出了雪景神采。

第三段,寫亭中游人煮酒賞雪,邀“餘”同飲的情景。

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四、理解探究

1、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採用明朝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答:作者仍舊使用明代的紀年,說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抒發其懷念故國的深情。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麼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想一想這句中“絕”字的妙在何處?

答:①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這句話寫出了大雪過後一片寂靜,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噤聲,連空氣也彷彿凍結了。)②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③一個“絕”字,從聽覺入手,描繪了一幅人鳥受凍,悄然無聲,不敢外出的寒冬靜默圖。寫出了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

3、凌晨時分,正是寒氣倍增之時,作者卻“獨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樣的生活志趣?

答:能表現出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

4、“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麼表達作用?

答: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表現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

5、“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看”字改成“賞”字好不好?為什麼?

不好,魯迅先生曾把白描手法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不買弄”,“看”改成“賞”就有些做作了。

6、“天與雲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麼景象?

答:顯示了天空、雲層,山巒湖水混濛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

7、“與雲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詞對錶達中心有何作用?

答:副詞、數量詞的使用,於微觀中顯出巨集觀,把鋪天蓋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寫出了視覺的移動,使人感嘆人在天地間,不過是滄海一粟。

8、文中的量詞用得極妙,請舉一例賞析。

.如“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中的“粒”,如果改成“個”就表現不出西湖之大和上下一白的景象。

9、作者寫雪景,為什麼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

答:側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層次清楚地描繪了一幅天地茫茫,渾然難辨,人融於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畫,情趣盎然。

10、“強飲三大白而別”“拉餘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出人物什麼感情?

答:一個“強”字表現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一個“拉”表現客人的喜悅心情。

11、作者寫賞雪,卻寫到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多餘嗎?為什麼?

答:不多餘。這是闢出另一境界,讓人有一種喜逢知己的感覺。屬側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2、文中在敘寫湖心亭奇遇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答:運用了神態、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了作者喜悅之情,特別是“強飲”表現了作者豪邁的心情。

13、文章題目是《湖心亭看雪》,為何要寫遇人喝酒的情景呢?作者寫此內容有何作用?

答:(1)這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安排,在作者心中,湖中的雪景固然令人陶醉,令人回憶,但畫面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的思想情懷更令人難忘。(2)這樣寫既突出了雪景,又突出了情真,令人栩栩如生。

14、作者引用舟子的話有什麼用意?作者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

答: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痴”字的讚賞,作者的確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同時這種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緒。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穫頗大,印象極深。②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側面烘托。

15、哪些動詞表現作者的“痴”?“痴”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麼心情?

答:①拿、擁、往、看②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③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16文中是怎樣描寫在湖心亭所見的雪景的?試加以分析。

答:運用白描手法,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徵,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和神。

17、說說本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麼特色。

答案: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簡練自然,不事雕琢。

18、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體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答案:文中的白描能夠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徵,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19、結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答:以記敘開頭,以議論結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

五、遷移拓展、談啟示、感想、道理題

1、古往今來詠雪的古詩文極多,請寫出幾聯。

①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

②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③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

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⑤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

2、西湖美景受到眾多文人雅士的喜愛,請寫出幾句寫西湖的詩詞佳句。

①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

②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白居易

③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楊萬里

④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

《看雪》教學設計14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文,劃出生字。收集臺灣風景名勝的資料。

2、準備:北國雪景風光及音樂片段。

3、生字詞卡片,文朗讀錄音帶,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第一時

一、複習匯入

1、大家還記得“識字3”裡講臺灣島的三字經嗎?誰願意背給大家聽一聽?

2、談話:

是啊,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的一部分,臺灣人民本來就和我們是一家人。可是由於各種原因,直到今天,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臺灣人民還很難和祖國大陸的親人團聚。今天,我們學了《看雪》這篇文,就會更真切地體會到臺灣人民遠離祖國媽媽的心情。

二、初讀文,學習生字

1、自讀文,劃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內自查:注意讀準翹舌音“省、櫥、指、仗”和前鼻音“毯、銀”。

3、出示“我會讀”:

臺灣省商店櫥窗指了指接著

講故事鋪著雪毯銀裝打雪仗

學生自由讀、齊讀、指名讀。

4、藉助遊戲,鞏固識字:

⑴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⑵自編短文鞏固識字:

在省城長途汽車站的對面,有一家新開張的金店。金店的櫥窗裡擺放著一閃閃發光的金銀首飾樣品。金店地面上鋪著紅色的地毯。媽媽看到玻璃櫃裡的一條銀色的項鍊,便指著這條項鍊,問營業員多少錢。營業員拿出這條項鍊說:“8000元,不講價。”媽媽接過項鍊,覺得挺不錯,就買下了。

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以上環節,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不斷地復現所學的詞語,讓學生快快樂樂地認識生字,為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看雪景,讀文

1、出示中國地圖,請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北京和臺灣的位置。讀文,想象文描寫的情景。

2、欣賞北國雪景風光音樂片。

3、自由暢談:欣賞了北國冬日雪景,你想說些什麼?

4、假設你就是臺灣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麼帶著對北京雪景的嚮往,再讀文。

利用地圖和多媒體,聯絡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讓學生觀看北國冬日的雪景,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深地體會臺灣小朋友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

四、指導寫字

1、教師在田字格里範寫“奇”。請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寫時應注意什麼。這時教師再邊寫邊提示筆順。學生在書上描一遍,臨一遍,在本子上寫兩個字。

2、範寫“指”字,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瞭解字形特點,再描紅、臨寫。

3、其餘生字請學生自己觀察、書寫。

五、拓展活動

蒐集臺灣的有關資料,準備舉行“臺灣知識交流會”。

外學習是內學習的延伸。鼓勵學生下收集有關臺灣的資料或圖片,既培養學生收集、處理、運用資訊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對臺灣的瞭解。

第二時

一、複習檢查

1、朗讀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出示“我會讀”中的生字,進一步鞏固。

二、朗讀感悟

1、自讀文,提出自己認為最有意思或最有價值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解決,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2、選擇同學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引導大家讀書、思考、討論。教師也可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如,文最後一句話,老師為什麼要“深情”地說?老師心裡在想什麼?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增強自信心。

3、教師朗讀文,提示學生注意朗讀中表達的感情。

4、自由讀: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小組的夥伴聽。

5、展示讀:把自己喜歡的片段讀給大家聽,說說喜歡的原因。

6、分小組讀,引導學生體會文的意思。教師在各小組巡視,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臺灣的孩子們對到北京看雪的嚮往。

7、分角色朗讀第3~11自然段,著重指導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體會出“孩子們爭著問”的急切心情和老師對故鄉懷念的感情。

8、配樂朗讀。

閱讀教學應有層次性、目的性。採用靈活多樣的手段,層層推進,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喜歡讀書、樂於讀書。在輕鬆愉快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完成後“我會連”的練習

四、拓展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蒐集的關於臺灣的資料,貼在教室的牆壁上,學生在教室中自由閱讀,進一步加深對臺灣的瞭解。

2、給臺灣的小朋友寫一封簡短的邀請信,邀請他們到我們的學校來做客。

《看雪》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2.揣摩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感受作者描寫雪景的手法。

3.賞析雪後西湖的奇景和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

1. 賞析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2. 走進作者孤傲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一、匯入 (識字)

1. 猜謎:雨餘山色渾如睡——打一字

2. 說文解字:雪

由甲骨文的“雪”字說起。

(1)天空中飄落的白色結晶體,多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雪花。雪山。

(2)洗去,除去:報仇雪恨。為國雪恥。平反昭雪。

(3)擦拭:“晏子獨笑於旁,公雪涕而顧晏子”。

3. 猜題:湖心亭看雪

問:①猜猜課文會寫什麼內容?

② 請用自己的語言描寫一下雪景。

設計說明:

以“雪”字作為本堂課的突破口,在猜謎和識甲骨文的遊戲活動中,追根溯源,瞭解“雪”字的含義,為學生進一步掌握並理解課文的內涵和理解作者的內心情懷,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做鋪墊。

二、雪中景(學習課文第一段)

1. 請找出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

2.古文裡的標點符號都是後人加的,老師把下面句子的標點符號重新修訂了一下,你覺得好嗎?為什麼?

明確:形容整個天地都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渾然一體。

3.下面文段是老師修改過的寫雪景的句子,你覺得原文好,還是老師改的好?為什麼?

教師版:霧凇沆碭,天、雲、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葉、舟中人兩三個而已。

明確:形容整個天地都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渾然一體。本句量詞使用的特點,讓人覺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緩緩前進,空間正在不斷地位移,這樣既創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朦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過渺如一粟。

設計說明:

本環節通過斷句、改詞、文段比較等教學活動的進行,讓學生在比較分析中發現、鑑賞並感悟作者寫景的高妙手法。

4.比較下面兩個文段,思考:這兩個文段在寫作手法有什麼區別?哪個更簡潔?

A.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B.田野空闊,雪好似掃盡了地面上的一切多餘的東西。丘壟、渠壩、溝沿、高聳的樹枝……所有帶稜角的地方,都變得異常光潔而圓潤,並且長著如天鵝絨般的茸毛,彷彿晴空下的雪原不是寒冷的,而是溫暖的,總使我不由得想把自己的臉頰貼在上面。

展示兩幅國畫,一幅白描,一幅工筆。

設計說明:

通過文字和圖畫的鑑賞比較,瞭解白描手法的特點。

5.問題設計小組對抗賽:

比賽規則:

A.每個小組針對課文設計一些問題,其他小組回答。把小組設計的問題寫在橫線上。

問題設計點:重點字詞、難句翻譯、記敘文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描寫景物及其特點等。

B.問題設計好的,給加分。對抗小組回答正確的給加分。

問題一:

問題二:

問題三:

問題四:

設計說明:

小組對抗賽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問題設計,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理解重點句子。在一問一答的對抗賽中,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雪中事(學習課文第二段)

1. 讀文章第二段,翻譯糾錯:(搶答)

下面翻譯,有的是錯譯,有的是漏譯,共三處,請找出來。

到了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個人鋪著氈席,對坐在那兒,一個小僕人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高興地說:“湖中有這樣賞雪的痴情人!”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這裡做客。等我下了船,船伕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痴,還有像你一樣痴的人啊!”

① ② ③

設計說明:

此活動,打破讓學生直接翻譯課文活動的沉悶和枯燥,讓學生在找錯中明確重點字詞的含義。這三個錯誤,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點。

2.闖關題:

規則:闖關一道題,得幣一次。

1、 作者寫作本文,似乎漏洞百出,本文是他晚年寫《陶庵夢憶》,當時明朝已亡,紀年卻仍用“崇禎”。文章開頭交代“獨”往湖心亭看雪,可文中卻出現了幾個人,是作者寫錯了嗎?為什麼?

2、共賞奇景品雅趣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在觀賞這樣的奇景的時候,作者產生了怎樣的情呢?請你把文中能表現作者感情的詞語找出來並加以分析。

明確:“獨”、“喜”和“痴”。(也允許學生說其他的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在夜深人靜、寒氣倍增的時刻,作者寧可披著皮袍、帶著爐火也要一人獨往,不願看見人,也不願被人看見,這在常人的眼中當然是一種痴舉,但這個“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憤和孤傲的情懷啊!叵料此時此刻卻有兩人鋪氈對坐,“喜”字寫出了作者的驚喜,但作者並不說自己大喜,反寫二客“見餘大喜”,實為作者自己的心聲。作者在這裡表現的是一種“孤高自賞”、“落寞孤傲”的情懷。

3.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作者情感的`變化,合理設計全文誦讀,並展示。

設計說明:

兩個闖關題,有一定的難度,課堂在這裡已經進入最難的地方,屬於難點突破。所以名之為闖關。意圖讓學生在貌似錯誤的文字中去探究作者的內心世界。讓學生養成質疑書本,並認真研讀書本的學習習慣。最後在誦讀的過程,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的天人合一,隨性的孤傲情懷。

四、雪中意(整體研讀課文)

活動:冥想

冥想語:雪花、潔白、融化……

雪落在冬天的西湖上,落在遠處的白堤上,落在湖心亭上,落在張岱的衣服上,落在他的心靈上……大地一片蒼茫,這潔白的雪花掩蓋了春夏的斑斕,還世界一片白茫茫真乾淨……

思考:根據剛剛的冥想和雪的特徵,你能賦予雪一些思想文化意義嗎?

設計說明:

本環節在輕音樂的伴奏下,教師通過緩慢的冥想語,調動學生的想象與聯想思維,通過由感性到理性的思考,理解雪在中國文化中的內涵。

五、作業

1.背誦全文。

2.摘錄描寫雪景的優美段落和詩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