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7W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練習使用修飾語,正確搭配形容詞與名詞;

2、積累表示數量多的詞語;

3、學會分辨疑問句和反問句,能用反問句表達自己的心情和看法;

4、練習使用擬人手法寫句子。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學生學唱郊遊歌曲。)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郊遊嗎?今天我們一起到一個神祕的地方去郊遊,你們看――(出示課題:語文天地。學生齊讀。)

2、“語文天地”是個神奇的世界,那兒藏著數不盡的知識珍寶,等著我們去採擷呢。讓我們一起坐上火車出發吧!(伴隨《火車開了》樂曲)

二、寫一寫表示數量多的詞語。

1、“採集林”車站到了。這一站我們將採集些什麼呢?同學們請看。

2、(出示“許多”、“不計其數”兩個詞。)誰能讀讀這兩個詞?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麼共同點嗎?(都是表示數量多的詞。)

3、對了,這一站我們一起採集表示數量多的詞語。(出示題目:寫一寫表示數量多的詞語。)請同學們將自己採集到的表示數量多的詞語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小組派一名同學將採集成果記錄下來,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到的智慧之花最多。(小組合作學習)

4、(“採集成果大比拼”,檢查小組學習情況。採用競賽搶答形式,教師將學生回答通過電腦打字投影出來,全班認讀。獎勵。)

5、在採集林中,我們採集了許多表示數量多的詞語,有些小組還得到了智慧之花,沒有得到花兒的小組也別洩氣,下一站還有機會。讓我們坐上火車繼續往前走吧!(伴隨《火車開了》樂曲)

三、練習使用修飾語。

1、“心語林”車站到了。這一站我們一起來說說話吧。說什麼呢?同學們請看。

2、出示練習題,看誰填得多:

快樂的()鮮豔的()美麗的()簡單的()

(1)你能把這些詞語填充完整嗎?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

(2)(檢查練習情況:運用競賽搶答的形式,以四人小組“開火車”每人把自己所填的答案念出來。)

(3)(注意強調填名詞,避免出現“快樂的跳”之類錯誤。)

3、同學們真了不起,說出了這麼多優美的詞語。你們能從這些詞語中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說一句話嗎?(學生選詞造句。)

4、同學們說得真精彩,相信下面的站點也會更精彩,讓我們出發吧!(伴隨《火車開了》樂曲)

四、學習分辨疑問句和反問句。

1、“智慧林”車站到了,看這個站名,你想說什麼?(生說)對了,這一站要考考哪個小朋友最聰明、反應最快。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2、出示練習題:想一想,哪一句話不用回答?

可我連一個窮人都不認識,你認識嗎?

這是不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窮人就該老是穿舊的東西呢?

(1)自己讀一讀這三句話,看看哪一句不用回答?為什麼?(第三句不用回答,它的意思是強調窮人不該老是穿舊的東西。)

(2)用不同的語氣讀這三句話。(一、二句用疑問的語氣,第三句用強調的語氣。)

3、出示三個句子,學生搶答,說說哪個句子不用回答:

這單元的知識你都掌握了嗎?

難道我們不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嗎?

小明為什麼能當上“三好學生”?

4、每個同學自己創作兩個問句,一個需要回答,一個不需要回答,然後上臺考考大家。

5、同學們的創作真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順利通過下一站。(伴隨《火車開了》樂曲)

五、練習擬人的說法。

1、“創作林”車站到了,語文是豐富多彩的,只要發揮想像力,就能創作出優美、生動的.語言。

2、(課件出示小鳥的動畫)你們看,誰來了?(小鳥)小鳥在做什麼呢?(小鳥在跳舞、小鳥在歌唱、小鳥在前面帶路……)

3、(出示課文中的例句:小鳥在前面帶路。)小鳥在做什麼呢?(小鳥在前面飛的樣子像人在帶路,作者用了擬人手法,把小鳥當成人來寫。)

4、同學們的想像力真豐富,瞧,連花兒也――(出示課文例句:花兒向我們點頭。)

5、花兒為什麼點頭呢?(花兒被風吹動,樣子像人在點頭,這也是用了擬人手法,使句子更生動。)

6、(教師用“―”和“~~~~”分別畫出“小鳥”、“花兒”和“帶路、點頭”,提問:)運用擬人手法時要注意什麼呢?(事物的動作要和人的動作有相同之處。)

7、出示句子:小樹_____。太陽_____。

讓學生說說“小樹”、“太陽”在什麼情況下和人很相像?

8、學生獨立思考後可與小組同學交流。

9、現在,就請同學們也來噹噹小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用擬人手法創作出生動的句子。

10、(學生上臺交流自己的創作,集體評價,頒發智慧花。)

11、寫作文時用上擬人手法將使文章更能吸引讀者。

六、總結:

這堂課,我們一起暢遊了“語文天地”,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還採摘了智慧花,收穫真不少。這次郊遊你們快樂嗎?學習語文是快樂的事,讓我們一起快快樂樂學語文。(伴隨《火車開了》的樂曲離開教室。)

〖教學後記〗

這是第十三單元“快樂的生活”中的單元綜合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創造性地重組教材,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掌握語言規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僅就教學“如何使用擬人手法”這一知識點談一點體會。

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學寫擬人句,關於擬人手法的使用,在本單元的主體課文《快樂的節日》中早已接觸過,學生並不陌生,語文天地中安排這一練習旨在進一步指導學生寫好擬人句。我先讓學生讀課文中的例句“小鳥在前面帶路”、“花兒向我們點頭”,然後提問學生:“小鳥會帶路、花兒會點頭嗎?”從而引出作者採用了擬人的寫法,接著讓學生模仿例句進行創作“小樹”、“太陽”。可是在反饋的過程中,我發現多數同學對擬人句的概念較為模糊,有的同學寫道“太陽把熱盡情地灑向大地”,立即有學生反駁:“這不是擬人句,太陽本來就會把熱灑向大地。”類似的情況層出不窮,本應閃現創新火花的環節卻一下子成了辯論會,擬人句的創作自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了。課後,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反思,究其根源就在於沒有讓學生從例句中找出事物和人之間的共同點,如:小鳥在天上飛和人帶路、花兒被風吹和人點頭之間都存在相似的地方,學生由於知識經驗缺乏、思維方式單一、思維定式束縛,就出現思維滯澀的現象。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必須按照知識――能力――創造這樣一個順序進行,還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國小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應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縱向探究,就是啟發他們在學習中或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或沿著原先的思維方向進一步探求,深入事物的發展變化。這樣做,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讓他們的思維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向縱深發展。結合本環節的練習,可設計為先讓學生說說小樹、太陽在什麼情況下和人的哪些方面相似,教師將學生的回答一一列出作為創作參照,學生有了具體的感知,思維流暢性增加,在此基礎上組織語言,將句子寫生動,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1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瞭解碧螺春的傳說和採摘、製作過程,瞭解有關茶文化的資訊。

4.瞭解茶鄉人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感受茶鄉人生活的美好。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茶鄉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5.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緻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背誦,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學難點:

感受品茶的意境,理解“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裡,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講傳說,揭示課題。

2.簡介茶文化:茶作為一種飲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我們來看一個小資料。(課件出示: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指名讀一讀。

問:看了這個資料,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一下茶嗎?(久負盛名板書)

師:茶是久負盛名的飲品,其中的碧螺春更是久負盛名。是什麼原因使它久負盛名呢?自由讀讀課文最後一段,用文中的句子解釋一下。(學生回答: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概括地說就是“色、香、味、形”(板書)

小結:開頭一個“久負盛名”,結尾一個“色香味形”極其精煉而準確地概括出了碧螺春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概括主要內容。

師:寫文章,不但要有概括的介紹,還要有具體的描寫。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度邊思考,文中詳細描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試著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學生讀,師巡視)

2學生歸納,教師相機板書:傳說採焙品

3文化植入。

製茶又叫焙茶(板書)。讀一遍這個詞。希望大家能記住“焙茶”這個詞。因為它比製茶更形象。焙的意思是用微火烘烤,我們就知道了製茶的時候要用小火慢慢烘製。焙制碧螺春茶全過程大概為40分鐘左右。

4體會文章結構方式。

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連線這四個方面的關鍵語句,勾畫下來,體會一下它們的作用。(學生勾畫,指名回答,提示:把找到的句子按順序讀一讀)課件出示,說說這些句子有什麼作用。

小結:開頭的概括,結尾的總結,加上中間的過渡,作者將碧螺春的知識完美的串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晰又渾然一體,這種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三.品讀課文,感悟寫法。

1.體會過渡句的特點。

過渡句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那它到底怎樣承上,又怎樣啟下呢?自由讀讀這幾句話,同桌討論一下,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討論,引導發現這些句子裡都有概括性的詞語,如繁忙、新奇、陶醉等)

2.體會具體描寫與過渡句之間的聯絡。

過渡句中用繁忙新奇來概括焙茶的特點了,那文章是不是詳細描寫了這兩個特點呢?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五自然段,其他人邊聽邊體會。

問:你聽出了繁忙和新奇嗎?結合文中詞句談一談。

(1)抓住“忽而揉,忽而搓……”一句體會焙茶的繁忙。

(2)抓住“揉、搓、捺、抓、捻、拌、捏”等詞體會作者觀察細緻,用詞準確的特點。體會新奇。

師小結:這樣簡單的幾個字,就讓那些普通的茶葉變成了一條上下翻飛的青龍,難怪給人新奇的感覺呢。這份新奇,既來自茶手高超的技術,又來自作者準確生動的描寫。

3過渡語:大家看,透過這一句話,既驗證了之前我們對文章寫法的猜測,又讓我們看到了茶手高超的'技術,還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神奇。所以說,好文章是要品的。同樣好茶也是要品的,不但要用感官來品,更要用心來品。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語言文字去品嚐清香的碧螺春。

默讀文章第8自然段,用心體會,看看從中你品出了什麼?

同桌輕聲交流一下。教師巡視指導。(播放背景音樂)

四全班交流,昇華情感。

1、結合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體會品茶的意境:

(1)、環境優雅。

(2)、色香味形都很美。

(3)、朋友間的情誼。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語言形式的作用。

師:景與茶,人與茶,情與茶,交融在一起,難怪會有陶醉般的心境了。我們再來誦讀這些文字,感受品茶的妙趣。我讀黑色字,你們讀紅色的句子(使用四字詞語的那幾句話),注意觀察體會,這些句子在語言形式上有什麼特點,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用了許多四字詞語,很整齊,讀起來很順口,富有音樂的美感,也富於詩的韻味,將色、香、味、形描寫得很形象,讓人感覺很美。

師:文與茶交融在一起了,這也是一種陶醉,讓我們帶著這份陶醉的心境,再來品一盞清香的碧螺春。(齊讀“茶葉如青螺入水……回味無窮”一段)

五課堂總結

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餘,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課件出示,學生齊讀)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裡,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下節課,我們再次走進碧螺春,去感受江南明媚的春光。

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一、談話匯入

1.回顧並揭題: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寫詩》和《雨點兒》四篇課文,好學的你,相信都有了自己的收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繼續學習。讓我們一起走進——語文園地六。

設計意圖

以談話的方式匯入,簡單回顧本單元課文,以小老師帶讀課題的方式,讓待優生參與課堂,全班跟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促進識字。

2.激趣:這節課,我們的學習夥伴是聰聰,他有話對大家講呢!哪位同學來讀一讀聰聰的話?

指名讀:“小朋友,今天我們要一起到語文樂園大闖關呢!在闖關的過程中,認真傾聽、積極發言的同學能積累到豐富的語文知識哦!”

3.介紹:我們的語文樂園一共有三大關:第一關字詞句運用;第二關展示臺;第三關日積月累。讓我們跟著聰聰一起出發吧。

設計意圖

本課教學巧妙地調整了環節的順序,以聰聰從早到晚的遊玩見聞為明線,以“字詞句運用”、“展示臺”和“日積月累”的學習為暗線,教師積極、主動創造一種學習情景,致力於把學生被動的“學”變成主動式的“體驗”。指名讀聰聰的話,既激發了學生的學期熱情,又能推動學生的識字。

二、字詞句運用

(一)讀一讀,背一背

1.聰聰帶著我們去語文樂園玩,可是,他迷路了,“我只知道要去東邊的果園,小朋友,你願意幫助我嗎?”

2.你們真是樂於助人的孩子。老師這裡有個小錦囊,可以幫助我們怎樣辨別方向哦。出示兒歌。

設計意圖

及時肯定孩子們的樂於助人的品質,滲透人文教育。

3.小老師帶讀——全班齊讀——師生對讀。

4.同學們,現在你們都學會這些方位詞了嗎?

齊讀:前後左右東南西北

5.挑戰背誦(全班)。

設計意圖

在多種方式的朗讀中,讓學生熟悉兒歌,理解兒歌內容,最後嘗試(挖空)背誦。

(二)連一連

1.終於,聰聰帶著我們來到果園了。樹上結了好多蘋果啊!現在,我們要幫果農把蘋果送回果籃裡呢!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助果農來分一分嗎?(投影語文書90頁)

2.(教師在黑板上貼出“蘋果”和“籃子”)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說一說該怎麼分。

設計意圖

把知識點的落實,變為有趣的遊戲。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規律,並解決問題。

3.請大家翻開書90頁,完成練習。

4.請學生上臺分一分。

5.除了果園裡的生字,在我們第六單元裡也有很多這樣的生字,請同學們把字卡拿出來。口令:小小字卡手中拿,邊讀邊擺我最棒。會讀的擺上面,不會讀的擺下面。

設計意圖

利用書中資源及十張生本字卡(“黑寫空傘公到朋短給以”),先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教師隨機滲透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的知識點。

6.你發現還有哪些生字寶寶是上下結構或者是左右結構的呢?請舉起你的小手指告訴我。請學生上臺展示。強調:為了讓更多的人有展示的機會,每個人只能帶兩張字卡上臺,並且不能跟前面的重複了。運作要求:黑,上下結構。全班跟讀。

7.老師準備一些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的蘋果形字卡。老師這裡還有蘋果,勤勞的小朋友,你們還願意幫助果農分一分嗎?開火車分“蘋果”。運作要求:影,左右結構。全班跟讀。把“蘋果”放進籃子裡。

設計意圖

掌握了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馬上做練習鞏固,再通過生本字卡遊戲鞏固。有效學習,及時反饋。

8.學得認真有獎勵,唱方向歌。

兒歌歌詞如下: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設計意圖

及時鼓勵學生,並通過兒歌、簡單的舞蹈動作鞏固方向詞。

三、展示臺:生活識字樂趣多

過渡:運動完真是一身輕鬆,趕緊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們要準備出發,去下一個景點玩啦!“坐如——鍾”。

設計意圖

生活識字樂趣多,調動學生生活體驗,把課堂盤“活”。選取部分學生作品,讓他們當小老師帶讀,讓學生體會識字帶來的快樂,再以點帶面,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全班識字。

1.小朋友們,現在聰聰帶我們來到了樂學鎮,鎮上有好多建築物呢,誰會讀?指名讀。

2.在我們大廣州也有好多這樣漂亮的建築物,上面有好多招牌呢!看,老師這裡就有你們收集到的招牌。看,這個是XX幫我們收集的,請他來帶大家讀一讀。指名讀。

(梓恬同學:廣東廣播電視臺;希瑤同學:廣東省地震局;左磊同學:華陽國小華成校區)

3.老師只選取部分同學的作品,我們很多同學都在生活中找了招牌呢!因此,聰聰給我們每個人都下了一個祕密任務,善於傾聽的小朋友一定能完成。釋出小組學習任務單,四人小組交流、彙報。

任務單:

(1)每人拿著準備好的圖片,介紹自己在路上所認識的字,時間2分鐘。

(2)發言的同學大聲說,請大家認真聽。

4.學得認真有獎勵,出示識字兒歌:招牌廣告隨處有,處處藏著字寶寶。生活識字樂趣多,找找記記勤動腦。

設計意圖

鼓勵孩子進一步在生活中識字。

四、日積月累

1.不知不覺到了晚上了,聰聰抬頭一看,哇,多美的月亮啊!在唐,詩人李白看著這皎潔的月光,寫了一首詩來讚美它,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讓孩子更好地體會詩情。

2.老師想邀請三位同學(每人讀一行)和我一起讀。

設計意圖

師生共讀,能注意對孩子朗讀節奏和語氣的指導。

3.指名讀一讀。

4.好學的小朋友們,你還會背哪些古詩呢?

設計意圖

詩歌由課內拓展到課外,課堂容量大。

五、閱讀識字收穫大

1.學得認真有獎勵,出示《誰會飛》,佈置作業,回家和大人一起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

讓家長參與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親子共讀。

六、總結回顧

1.請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穫。

2.總結:這節課我們跟著聰聰一起暢遊了語文樂園,我們玩了遊戲,還積累到了很多語文知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樣,只要大家留心觀察,就會學到很多知識。處處留心皆學問,希望我們都能做個有心人,在生活中學語文,在閱讀中學語文。

3.作業:(1)和大人一起讀《誰會飛》。(2)背誦《古朗月行》。

設計意圖

課堂的最後,幫助孩子更好吸收、歸納課堂知識,簡單的回顧,讓孩子在腦海中加深學習的印象。

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需要教師語言的點撥。

板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運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鞏固識字,積累詞語。

2、辨認六組形近字,並正確書寫。

3、瞭解“嗎、呢、吧”的用法,練習用他們說疑問句,發展語言。

4、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兒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養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辨認六組形近字,並正確書寫,瞭解“嗎、呢、吧”的用法,練習用他們說疑問句,發展語言。

【教學準備】

蘋果貼樹,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鞏固識字,積累詞語。辨認六組形近字,並正確書寫。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玩遊戲?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到語文田地去玩幾個有趣的遊戲。

二、遊戲一:摘蘋果(我會認)

1、出示蘋果樹貼圖,樹上貼有三種蘋果:紅蘋果、黃蘋果、青蘋果,三種蘋果背面分別貼著帶有言字旁、單人旁、口字旁的字,共22個。

激趣:多漂亮的一棵蘋果樹!誰能準確地叫出蘋果背面的字朋友的名字,摘到的蘋果就送給他。蘋果背面的字朋友就藏在語文園地五的“我會認”中。小朋友們趕快讀一讀、記一記,等一會兒比比哪個小組摘的蘋果多。

2、學生自由練讀、識記,(忘了可以查查生字表)

3、四人小組互讀,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

4、做遊戲。

在蘋果樹的一側貼出分別寫著言字旁、單人旁、口字旁的三個大蘋果貼圖,(紅、黃、青三種顏色)介紹遊戲規則:摘下一個蘋果後,先領大家準確地叫出背面的字朋友的名字,然後把字卡揭下來,貼到相應的大蘋果後面,讀準了,貼對了,就能得到這個蘋果。

做遊戲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互相正音。

5、歸類識記:

找出三組字各自的字形特點。

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6、變序抽檢。

教師變序抽取三組生字卡,學生開火車認讀。

7、擴充套件訓練:這棵樹還會長出哪些蘋果?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帶有這三個偏旁的字,鼓勵在生活中識字。

三、遊戲二:吃水果(我會讀)

1、大螢幕出示縱向排列的草莓、葡萄、橘子、西瓜、香蕉等五種水果圖案,五種圖案中隱含著12個詞語的五種不同排列方式,滑鼠點選一個圖案,該圖案後面即出示一組詞語。

介紹遊戲方法:想吃哪種水果,就要又快又準確地讀出水果後面的詞語,都讀對就能得到一張水果貼圖。

2、同桌練讀,小組練讀。

3、做遊戲,教師適時正音。(指名選讀,小組選讀,男女生分別選讀)

四、遊戲三:幫字朋友找“兄弟”(比比寫寫)

1、出示12張生字卡,指名讀、開火車讀。

2、遊戲:在這12個字中,有六對兄弟,小朋友能不能找出它們?

請6名學生分別上臺找一找,把找到的擺在一起。

四人小組討論:為什麼說它們是“兄弟”?它們哪兒長得像,還有哪兒長得不像?

全班交流。

3、擴充套件訓練:在你認識的字朋友中,還有這樣的“兄弟”嗎?

4、書寫指導

教師用黑板上的田字格示範書寫“馬、鳥、四、兩”。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要求書寫正確,把字寫勻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解“嗎、呢、吧”的'用法,練習用他們說疑問句,發展語言。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兒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養語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玩了三個有趣的遊戲,把這些字朋友、詞朋友記得更牢了。來,跟它們再打打招呼。(變序抽取“我會認”、“我會讀”、“比比寫寫”的字卡、詞語卡,學生開火車讀)

這節課,我們再一起到語文園地參加兩項比賽。

二、讀句說句比賽(讀讀說說)

1、指導讀句子。

出示三句話,教師範讀。

指名讀。

2、找找這三句話的共同點。

讀了這三句話,你發現了什麼?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讀讀、問問。

3、說句子比賽。

小組合作,用“嗎、呢、吧”分別說句子。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比賽方法:各組選擇三個句子參賽,每個組員都要有說的機會,由小組長自主安排,可以一人說一句,也可以兩人一起說一句。

評議,選出本項比賽的冠軍小組。(用得準確,說出問句的語氣)

說得不理想的學生再試一次。

三、朗讀比賽(我會讀)

1、教師範讀《天上的小白羊》,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

2、交流感受:聽著老師朗讀,你好像看見了什麼?

3、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圈出不會讀、讀不好的字相和沒學過的字。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難,互幫互學。

5、指導朗讀。

各組提出自己小組還沒有解決的困難,請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幫忙。

教師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準“站、躺、涼、肥、才”五個字及多音字“著”,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像,讀出與白雲交談的語氣。

6、朗讀比賽:

小組合作練習朗讀。

第一輪比賽:各組派一名代表參加。

第二輪比賽:小組集體參加。

評選朗讀比賽的個人冠軍和小組冠軍。

7、擴充套件訓練。

討論: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成群的小白羊,有時又像什麼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和平時的觀察,試著改編這首兒歌,如:《天上的小白兔》、《天上的大白鵝》……

全班交流。

語文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裡行間處處洋溢著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體現出作者清雅脫俗的審美情趣。課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先寫山雨悄然而至,描繪了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接著突出描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後通過對鳥兒啼囀、雨珠滴落的聲響描繪,突出了雨後山林的幽靜,餘韻無窮。

文章首尾呼應,主要著筆于山雨帶來的音韻美和色彩美,主次分明,摹聲狀物細緻入微。課文語言生動形象,作者善於通過視覺和聽覺所及,發揮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聯想,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寄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這篇課文為第一單元的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感受大自然為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教學本篇課文要讓學生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並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品味優美語言,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有聲有色的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及大自然的喜愛,同時感受語言的優美。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資源

配樂朱自清《春》片段

 設計思想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讓學生在讀中想象如詩如畫的山林雨景,欣賞優美抒情的語言,歸納其中蘊涵的情感,並通過朗讀來展示學習的體會,朗讀的形式要多樣:競賽讀、個人讀、男女分讀、分組讀……教師可恰當地滲透朗讀技巧,如急緩輕重、抑揚頓挫。通過反覆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象,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畫面)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著濛濛的細雨……

師生背誦描寫雨的詩句。

師:咱們今天又將跟著作者趙麗巨集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韻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優美的圖片和詩句的吟誦開始一篇充滿韻味的課文的學習,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生自由讀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把這場山雨介紹給我們的?

2、指名三名同學分別讀第1至4自然段,第5至7自然段,第8至10自然段,即雨來、雨中、雨後的相關段落。教師相機正音。理解“啼囀”的意思。

3、指名說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寫這場山雨的。揭示出請剛剛三位同學讀書的用意。

4、指名說說閱讀的初步感受。

師:這樣一幅有聲有色的山雨圖就是作者細緻觀察、用心傾聽的收穫。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為下文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字裡行間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並在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

2、體會情感,感悟寫法

(1)感悟山雨的音韻美。

①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a、這裡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b、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裡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後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著體會朗讀。

②雨聲裡,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a、請一組學生讀,其餘的孩子邊聽邊感受。

師:在你們讀的時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著我現在就是一滴雨,我任自己的身體在岩石上、樹葉上、綠草上彈奏著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稍停)孩子們,閉上眼睛,和姜老師一起來幻想吧!

b、師配樂範讀,生邊聽邊想象。

C、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畫面。

師:多麼奇妙的想象,多麼貼切的比喻呀!作者把自己對山雨的熱愛融進了字裡行間。

d、生帶著感受齊讀。

(2)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師:大自然琴技高超,讓我們聆聽到了一篇無與倫比的山雨樂章。自然還是位美術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它所描繪的山林色彩。

a、(課件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讀。

b、學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顏色,對哪種顏色印象最深。

師:正像你們說的一樣,陽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斕,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綠。

c、師引讀本段。

【設計意圖】邊讀邊想象畫面,一方面交給學生入情入境朗讀課文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悟到作者恰當的比喻和奇妙的想象,從而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山雨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1、學生齊讀全文。(配樂)

2、師:雨後的丁冬聲給山林留下餘韻,而你們的朗讀在老師的心中也留下了餘韻。如果你就是這圖畫中的一個孩子,看到了如此美麗的景色,聽到如此動聽的聲音,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或者,你想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這是教師設計的一個想象拓展訓練,既檢驗了學生學習的效果,也為後面的語文實踐打下基礎。

3、(課件出示《賞雨》及朱自清《春》相關語段),學生自由讀,指名說感受。

五、佈置作業,積累運用

1、學生寫寫自己眼中的雨,試著運用聯想和想象表達獨特感受。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摘抄優美句段。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的設計踐行“大語文觀”的理念,使學生從課內閱讀走向課外閱讀,為學生蓄積文化底蘊,奠定綜合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將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趁熱打鐵,不失良機。

板書設計

山雨

雨來

雨中音韻美用心傾聽喜愛

色彩美細緻觀察

雨後

課堂反饋

本課教學中,教師主要抓住了“讀”和“悟”兩方面,力求在閱讀和想象感悟中引領學生進入一個詩意的雨天。在重點賞讀階段,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邊讀邊想象畫面,描述畫面的過程亦是感悟寫法、體會情感的過程,此時再去讀讀感觸最深的部分,一定是美輪美奐。課文孩子們富有韻味的朗讀,使課堂充滿活力。教師還引導學生對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摘錄優美的句段,讓學生感受文章語言文字的魅力,豐富積累。

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過程】

一、以詩引題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那麼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請大家開啟課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

二、學生初讀詞

1、要求:

⑴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

⑵讀後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好自由讀《長相思》,開始。

2、教師指導學生讀通詞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

3、學生反覆讀,邊讀教師邊指導停頓。

三、初讀後想象

1、讓學生說說詞給自己什麼印象?

2、要求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裡行間去

四、悟詞意

1、分組合作學習,結合註釋體會詞意。

2、教師提兩個關鍵的問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⑴作者的“身”在那裡?

⑵作者的“心”在那裡?

3、學生再談體會。

4、練習有感情朗讀,讀出作者“身”與“心”分離的感受。

五、想象畫面

1、教師放音樂指一學生讀,學生想象畫面。

2、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3、練習朗讀。

4、寫片段: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裡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

5、再讀。

六、課堂延伸

1、出示“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2、創設情景,感情昇華。

【教學反思】

《長相思》是校長揚州之行的一大發現,某次偶然的機會向本人推薦,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決定一試。在此之前我從未曾想象到,一首簡簡單單的詞,能上得如此之豐滿,如此之渾厚,如此之動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斷的起承轉合的節奏變遷中詠唱著那一份情感,讓激越的思緒不斷飛揚,不斷擴散。

讀是這節課的元神,是這節課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詩詞教學依託載體是讀,所以我對讀的訓練是足夠的,並都儘量做到每一次讀都解決一個問題。從讀準字音到理解詞意的讀,從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繫故園的讀,從領悟故園夢美到征程心碎的讀,一個“讀”字裡,把作者納蘭性德思鄉的情切、思鄉的無奈、思想的痛楚表現得一覽無餘。

當然,比起王菘舟老師的用他詩般的語言循序漸進地浮載起“長相思”的意境,本人“功力”尚淺,不能相提並論,實在見笑。

語文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鄉愁作為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鄉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因為他抒寫的不是一般遊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於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 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進,生動形象地抒發了鄉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巧,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

2. 通過比較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鑑賞能力,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慾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 聽一聽: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導語:同學們,你們從剛才的音樂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鄉愁)是的',遊子思鄉、故土難忘,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由於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與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對大陸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兩岸和平的渴望日趨強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作——《鄉愁》。(板書課題、作者,多媒體顯示全詩)

二 、 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⒈ 教師示範朗讀。 (多媒體配樂)

⒉ 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⒊ 學生試讀課文。

⒋師生點評指導。

板書: 母子別 新婚別 生死別 故園別

⒌ 把握詩歌主題。

⑴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愁的詩,與一般鄉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麼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⑵補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⒍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較鑑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較、品評。(多媒體顯示)

設疑:⑴鄉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余光中是怎樣將鄉愁形象地展現出來,使你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運用了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

⑵鄉愁怎麼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老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⒊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通過創設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創設意象就是藉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託於 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變得具體可感了,並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⒋美讀: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根據以 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具體的事物來抒寫鄉愁。

①情境:中秋月圓之夜,作為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學生自創。

2.學生思考、創作、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佈置作業。

1. 背誦這首詩。

2. 仿寫詩歌。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母子別 郵票

新婚別 船票

生死別 墳墓

故園別 海峽

語文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我的發現:

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瞭解童話故事的特點,激發學生創作童話的興趣。

2、日積月累:

積累詩中優美的詩句,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為學生創作童話提供參考。

3、展示臺:

交流閱讀本單元課文和綜合性學習的收穫,提升對童話的認識。

【課前準備】

1、課件(童話片段)、音樂。

2、課前有關童話的資料。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一、激趣匯入

1、《神筆馬良》、《哈利波特》、《指環王》的片段。

2、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都是些什麼電影嗎?

3、是的,這些精彩的電影都是根據童話故事改編而成的。其實,童話故事一直陪伴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童話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絢麗多姿吧。

二、八面來風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很多關於童話的資料,現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嗎?

2、交流。

3、老師也從網上下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我的發現

1、師:這麼多美妙的童話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的色彩。其實呀,童話故事的編寫是有一定規律的,小林和小東就發現了一些,我們來看看吧。

2、男女生分讀書上的“我的發現”。

3、說說小林和小東經過本組童話故事的學習後發現了什麼?

4、回顧讀過的童話書,看看你們發現了什麼?

5、全班交流。

第二課時

日積月累 展示臺

一、日積月累

幻想、誇張、擬人湊成了可愛的童話故事,讀起它,心也會隨它飛揚。正如在詩中漫步一般!你聽──

1、配樂朗誦《雨中的樹林》。

2、喜歡這首。

3、用心、用情的朗讀。

4、指名朗讀──點評──再讀。

5、教師小結:

童話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樹林》所說,童話是小精靈,童話市滾動的雨珠,是串串項鍊,是青蛙擊鼓跳舞,是又軟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漿果,是會變魔術的雨點兒。讓我們再一次用情的朗讀這首詩,用多彩新奇的童話用駐人間。

6、感情朗讀。

7、教師總結:

同學們,希望你們以後能以想象為船,誇張為槳,擬人為帆,讓你們的“童話號”駛向幸福的彼岸。

二、展示臺

1、過渡:

這單元的學習即將結束,先請同學們看看教材中幾位同學的學習成果展示。相信同學們的收穫一定比他們更多,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組展示學習成果。

3、組織參觀學習成果展。

4、評價,然後把評價情況裝入“成長記錄袋”。

三、課後作業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寫童話、演童話、辦童話牆報、讀童話、合作編寫童話──精心準備,走進下節課的“大看臺”。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 習作

〖學習目標〗

1、在親身經歷中,感受童話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習童話的興趣。

2、在寫童話、講童話、演童話過程中,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課前準備好自編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話及童話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樂。

〖教學過程〗

一、引言

濃濃的童話情讓我們經歷了一段段美好時光,重新拾起它,你會覺得它是那麼美好。這節課讓我們在寫童話的.、講童話、演童話的過程中,再一次盡情體驗童話給我們的快樂吧!

二、走進“大看臺”

過渡:上節課老師讓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編童話、寫童話、講童話、演童話,走進今天的“大看臺”,同學們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想一試身手。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開始吧!

三、學生準備

1、一進“大看臺”:

⑴ 讀自編故事,忠實的聽眾發表建議。要求:

通順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⑵ 講童話,悉心的聽眾品評哪個最好。要求:

大膽、大方、大聲;抓住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講述。聽眾要認真聽,評價要說出理由。

⑶ 演童話,熱情的觀眾談談觀後感。要求:

有合作意識,表演大方,抓住童話的主要情節。

⑷ 總結經驗,聽取建議,再次準備,教師指導。

2、二近大看臺:

⑴ 創設情景:

同學們,“童話大看臺”現在開始了,請你用最熱烈的掌聲請出第一位表演者。

⑵ 有感情的讀自編故事。

⑶ 用情的講童話故事。

⑷ 出色的演童話故事。

3、交流收穫。

四、學生作文

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默讀課文,會寫垂、越、彩、蜘蛛等12個生字。

2、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物是怎樣變化的,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雷雨前、中、後的景象變化特徵。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PPT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匯入新課

(一)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8課。學生齊讀課題。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一起復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課件出示會認的生字,學生讀字,組詞。

(二)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生字這個攔路虎看來已經被我們的小朋友消滅了。在這節課中你想學會哪些新知識呢?

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小朋友提出的問題走進18課,感受作者筆下的雷雨吧!請小朋友們把書開啟。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小朋友知道作者都寫了雷雨哪幾個時期的景象?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板書。

2、下面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讀讀課文,想一想老師請幾個小朋友來讀課文最合適呢?為什麼?

學生自由說:可以找三個同學,按照雷雨前、中、後每個人讀一部分;可以找8個同學來讀,每個人讀一個自然段。

教師抓住學生提出按照雷雨前中後的順序的讀法,引導學生讀文。要求學生讀正確流利。

指名讀文。讀後彙報。

3、過渡:小朋友想不想欣賞雷雨這三個不同時期的景色呢?下面就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去看看吧。

三、分段讀議,朗讀感悟

(一)學習雷雨前。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讀一讀雷雨前的這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雷雨前都寫了哪些景象呢?

小組同學討論後,學生自由說說,教師相機板書(烏雲蟬大風樹枝蜘蛛樹葉)

教師引讀課文,通過適當範讀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並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練習朗讀,逐句彙報讀,再整體讀1—3自然段。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和學生一起欣賞範讀。

(二)學習雷雨中。過渡:雷雨前的天氣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黑沉沉的烏雲像巨石一樣壓下來,狂風席捲大地,閃電雷聲也不甘示弱,趕緊湊熱鬧,雨馬上就要下下來了。和老師一起看一看雷雨中作者又寫了哪些景象?準備好筆,在樹上圈一圈,畫一畫。

以同桌為單位,讀一讀,說一說。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板書。(雨下起來了—雨越下越大—雨聲也小了)師:雷雨是變化的,來的快,去的也快,那小朋友們應該怎樣把雷雨的漸變過程讀出來呢?

學生討論,交流,彙報。

教師指導朗讀,學生彙報讀,齊讀。

(三)學習雷雨後。

過渡:萬物經過大雨的洗禮,一切都變得那麼清新,那雨後的景象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

7、8自然段,看看作者在雨後都寫了哪些景象?

學生討論,交流,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太陽彩虹蟬蜘蛛池塘青蛙)

師:萬物經過大雨的洗刷,一切都變得那麼清新。花兒開了,小鳥、小青蛙歡快的`唱著歌,這個時候你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去讀課文呢?(高興、喜悅)

師: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讀讀

7、8自然段,看誰能讀出雷雨後那美麗的景緻。

生練讀,教師指名讀。

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配樂朗讀。

師:剛才的同學配樂朗讀讀的很美,那全班同學想不想試一試呢?教師播放音樂和畫面,學生隨樂齊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把書翻到82頁,書上有12個要求大家會寫的生字,看一看這些生字你認為哪個比較難寫,老師給大家做指導?

學生提出認為難寫的字,老師利用課件進行集中指導垂、越、蜘蛛、彩。

五、課外延伸

課文有兩幅插圖,第一幅是雷雨中,第二幅是雷雨後,只有雷雨前沒有插圖,;老師希望同學們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用靈巧的雙手給我們雷雨前的景象也配上一幅插圖。

六、課後總結

1、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總結匯報

2、師:生活中除了有下雨這種天氣現象之外,還有下雪,下霧,下冰雹等天氣現象,那同學們都應該認真觀察,在以後的作文中也可以像作者一樣寫的精彩!

語文教學設計10

一、巧設懸念匯入新課

出示圖片,看到幾個兒子?揭題:三個兒子

二、初讀感知

1、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生字新詞,並想辦法認識它,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②再讀故事,邊讀邊想,老爺爺為什麼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2、檢查識字狀況

3、生字會認了,這些句子會讀嗎?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紅,這些句子也是課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但是他。

4、讀下面的句子,練說“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句式。

5、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三、朗讀交流,發現閱讀樂趣

反饋: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交流:(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但是他。”)

(指名生讀)

採訪剛才讀的同學。

四、寫字

1、請學生說說哪個字書寫時要注意。

2、示範寫“胳膊,晃盪,停”幾個字。

3、指生上來板書,指出優缺點。

4、學生書寫。

聽課評析

本課教學中,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教師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這一點十分不錯。

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並品味作品的藝術特色。

板書:

體會詩人情感,品味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品味作品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背誦《蜀道難》。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誦讀:唐詩的美是讀出來的,誦讀的過程就是一種審美的過程。學習《蜀道難》我們就從誦讀開始。

1、個別誦讀,由三位同學來完成整首詩的誦讀;範讀,調動學生的探知慾,激發學習熱情;齊讀,感受詩人奔放的情感。

誦讀第一段:

《蜀道難》

李 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更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誦讀第二段: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更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誦讀第三段: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更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2、示範誦讀:

《蜀道難》

李 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讀出一種爆發式的激情,如平地一聲驚雷。奠定雄放的基調)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讀出對歷史的沉思。)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讀出悲壯,人類改造自然的艱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讀出磅礴的氣勢。)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而況人乎!)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一聲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未登程先問歸期,寫盡旅愁。)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荒涼悽清的環境,無限的哀怨與愁苦,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語調為之一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該句有前後鉤連之效,強調蜀道不可輕易前往。)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讀出對自然美的讚歎!)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讀出一種疑惑和擔憂。)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雄關漫道。)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憂慮國事。)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四字短句,跳蕩有力,讀出一種驚恐的情緒。)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令人驚懼。)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殷殷勸戒。)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一唱三嘆,興味無窮!)

3、學生齊讀,感受李白詩歌的語言魅力和強烈、充沛、起伏動盪的感情。

4、自由誦讀,背誦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可將相關注釋抄寫到課文的相應空白之處。有不懂的地方,請隨時向老師提出來。(在此期間設計默寫板塊。)

5、可能不理解的詞語:

開:開創、建立。

何:多麼。

星宿:我國古代指星座。

分野: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

或:倘若。

匪:同“非”。

6、檢查背誦情況:

採用默寫的形式。全文共23句,第一段找5個同學,一人一句;第二段找8個同學,一人一句;第三段找9個同學,一人一句。將黑板兩邊分出三塊供默寫。其他同學在下面檢查,看有沒有寫錯的地方,包括標點符號。

7、齊讀默寫內容,讀出吐納山川的氣概。

二、體會詩人的感情

1、這首詩竭力描繪蜀道的艱難險惡,是不是讓我們覺得很低沉啊?

不是,作者對蜀道山川的描繪,寄託了自己豪邁的氣魄,有一股積極向上的激情,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崇高雄偉的美。

2、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啊?有什麼特點?

主要是一種奔放的感情,是對奇險壯麗山川的讚歎還有與友人的惜別之情,暗含對國事的憂慮。

三、作者賴以抒發感情的語言具有怎樣的藝術特色

1、寫蜀道的艱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寫蜀地歷史: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寫山的高峻: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寫急流瀑布: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寫人的驚恐:使人聽此凋朱顏。

以上寫山寫水寫情寫事的句子,都運用了新奇大膽的誇張,誇張的作用是什麼呢?

使山水形象鮮明、突出、生動。

板書:

藝術誇張──鮮明、突出、生動

2、藝術的誇張常常和奇特的'想象結合在一起,請大家找一找詩中屬於想象的內容。(想象是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蠶叢開國,五丁開山,六龍回日,捫參歷井(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地摸摸它們,這真是奇特的想象啊!),黃鶴難飛,猿猱愁度,連峰接天,詩人的想象在無限的時空馳騁,奇特而又豐富。想象使這首詩神奇而又浪漫。好象有一種飛翔的感覺。

板書:

奇特想象──神奇浪漫

3、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的語言形式方面的特點:

大家看,在這首詩中,詩句字數相同嗎?如果不同,有何不同?

全詩的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八字、九字。

這是一種什麼特點?

自由活潑,靈活多變。

板書:

語言多變

李白為什麼使用這種靈活多變的語言呢?

為了表現情感的起伏變化。

板書:

表現情感

比如詩的前半部分多用長句,誇張地表現出了對高山險川的讚歎;氣勢奔放暢達。後半部分多用四字短句,跳蕩有力,突出了人對劍閣險惡環境的驚恐。

讓我們再齊讀一遍李白的這首詩,用心來感受這首詩帶給我們的崇高美。

【板書設計】

藝術誇張──鮮明、突出、生動

奇特想象──神奇、浪漫

語言多變──表現情感起伏

【課後記】

這堂課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用了三個關鍵詞:誦讀、體會、品味。難度上注意到了先易後難。考慮到背誦的難度。在默寫這一環節上,我採用了人人動手的措施。全詩共23句。我讓學生自由上臺,一人一句地默寫,下邊的同學還可以及時更正。這樣來調動全班同學的注意力。這一環節用的時間相對過長,以至沒有做到鈴響音落。體會情感較為簡單用的時間較少,分析藝術特色的時候,因為是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所以比較順利。

語文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春酒》文字生動、情感溫馨的美文。作者通過日常生活,訴說自己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適合八年級學生閱讀,有利於引領學生感受親情,珍愛童年,懂得尊敬長輩,培養良好的人生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積累“炮製、挑剔、薏仁”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反覆誦讀,體會情感。

2.品味文章清新質樸的語言和極富情趣的細節描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親情,珍愛童年,學會尊敬長輩,豐富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感受文中的親情之美。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之美和細節之美

一、匯入

1.同學們,有一位作家這樣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是誰,對故鄉,對親朋,對童年如此眷戀,是臺灣女作家琦君。

2.請看螢幕,看這位已經年邁而不失優雅、充滿書香味的老人。(學生滿含敬意,齊讀作者簡介。)

3.其實她的作品和她的名字、和她這個人一樣美麗,讓我們欣賞三個片段:

a.《桂花雨》(童年的快樂)

b.《長溝流月去無聲》(思鄉的惆悵)

c.《髻》(母女情深)

學生齊讀,教師提問:

(1)這三段文字最能讓我們產生共鳴,體味童年快樂的是哪一段?

(2)琦君把飄落的桂花比作雨,多麼奇特的想象,南宋志南和尚不也有詩句把話比作雨嗎?是哪兩句詩?(“沾衣欲失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4.此刻,多情的作家又為我們斟滿了一杯香甜的春酒,就讓我們從中品味出母愛的真、人情的善、民風的美。

二、學習課文

1.交流初讀的感受,共享發現的快樂:這篇文章歷來被人們喜愛,已被眾多的學者、文學愛好者研究透了,同學們通過預習,也一定有不少收穫。今天,我更希望同學們說說自己獨特的研究和發現,讓我們共同享受發現的快樂。

2.深入文字與人物對話:同學們在初步的探究中,不僅品嚐到了語言的美,春酒的美,更感受到了人之美,是的,“人”才是故事中的最佳佈景。(板書)帶著發現的欣喜,帶著思考的快樂,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深處,走進人物的靈魂深處。(文中有哪些人?寫人的段落中,你最喜歡哪一段?推薦同學朗讀)

板書

“我”:活潑、天真母愛的真

人物母親:勤儉、善良、寬容折射→人情的善

眾鄉鄰:淳樸、熱情民風的美

(設問:眾多的人物中,你最關注的是誰,他具有怎樣的個性?)

【分析總結】:母親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她真誠的愛著她的女兒和鄉鄰,她的勤儉、善良、寬容,感染著大家,並在這個古老的鄉村氤氳成那美好的民風。

3.(設問:此時,這濃濃的鄉情,淳樸的民風,這真情的母愛,一定會在你的心裡掀起漣漪,你能用一個詞形容他們的生活嗎?你的生活是這樣嗎?不能擁有這樣的生活,你內心的感受怎樣?)

【點評】:在欣喜和失落之中,流露的是現代人在文明程序中對傳統習俗的珍愛,對至愛親情的渴望,一言難盡。我們還會拷問自己:我們丟失了什麼?丟失的還可以找回來嗎?我們有這遺憾,琦君有嗎?在哪裡可以讀出她的遺憾與感傷。(齊讀課文末尾一段)她還說過:“故鄉,我們哪一天回去?家鄉味,我們哪一天再嘗呢?”

三、語言運用,共寫小詩

1.故事終會遠去,感情終會沉澱,然而我們意猶未盡,你甜香的酒滴,那憨憨的`小花貓,那亮晶晶的煤氣燈,都會成為溫馨的回憶……我們做點什麼?回饋琦君。說聲謝謝,可以,讀讀文章,也不錯。不,我們還是來寫一首詩,寫一首小詩,送給琦君,送給我們自己。該怎麼寫呢?螢幕打出余光中《鄉愁》,並配以要求:

(1)仿照《鄉愁》的格式;

(2)用琦君的口吻(“我”)

(3)選用文中的意象,如:甜香的春酒、晶亮的汽燈、憨憨的小花貓、母親的微笑……

(4)擬寫一節。

2.學生配樂擬寫、配樂齊誦《三月的回憶》。

四、總結

結緣琦君,品味《春酒》,它帶給我們永恆的精神享受。願這一切像這風中的蘆葦,永遠在我們的心田搖曳。

附琦君作品目錄

《煙愁》

《七月的哀傷》

《下雨天,真好》

《桂花雨》

語文教學設計13

第一節 詩歌的形象的鑑賞

詩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詩歌的形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瞭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人思想感情。

一、鑑賞詩歌的意象

抒情詩往往是藉助客觀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現詩人的主觀的感情。客觀事物形象,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詩人情感顯現的載體。

1.抓景物特點,探知詩人的感情。

“詩言歌詠,見景生情”,詩人的寫景作為後一兩句的情感抒發的基礎。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詩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靜夜思》前兩句是寫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寫了深秋靜夜的寒意蕭瑟。後兩句則直接抒發了思念故鄉的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分析]

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聯,初秋傍晚,山雨初霽,空氣清新,景色美妙。頷聯,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如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淨的自然美。頸聯,竹林裡傳來一陣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笑逐著回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詩人極力渲染一幅純潔美好的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汙濁官場的厭惡。詩人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美。詩人選擇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蓮動”等積極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詩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觀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創設的生活圖景,主要是由景物構成。“意境”就是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在意境的創設上,畫面或雄渾壯麗,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幽清明淨,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鬱孤愁,如“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或和諧靜謐,如“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或開闊蒼涼,如“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或高遠遼闊,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意境常見的表達程式有兩兩相對的四組概念:

巨集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朦朧

繁複——繁麗、熱烈、高亢、繁華、淳樸、喧鬧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常把要抒發的情感寄寓於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即人們常說的融情於景,借景抒情。

臺城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分析]

南京古城陰雨連綿,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為一場舊夢,如今只聽到淒涼的鳥鳴。古城的柳樹不管它誰興誰亡,依然枝繁葉茂,如綠煙籠罩長堤。開頭描寫陰雨、江草、鳥鳴,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氣氛,後兩句寓情於景,於常見的景物中寄寓了無限的惆悵,抒發了盛衰興亡的感慨。

3.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義

古代詩詞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義之下,還可以挖掘到其深層含義,這正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從字面是看是寫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實質是寫心情的輕鬆和愉悅。

謁金門

(唐·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分析]

詞一開頭,作者就用生花妙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把特定環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鏡頭推到讀者的面前。但它的妙處不僅僅在寫景,而在於它以融情於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靜的內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來。春風攪動了池水,也攪亂了思婦的內心。她,一位富貴人家的少婦,因為丈夫遠出,遲遲未歸,心中的掛念自不必說。隨著光陰的流逝,季節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6來到她身旁。春風乍起,春色迷人,這一切怎能叫她無動於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緒呢!這種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與情如膠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織成一幅完整而鮮明的畫面。

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及文體特徵。

3.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明確作者通過現身說法,以自己年輕時代的求學經歷啟發馬生,以達到勸學的目的。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複述課文,掌握作者求學的主要經歷,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2.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心求學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有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教學重點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本文作者執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2.把握寓理於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學習形象說理的技巧。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學態度。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五單元前面幾篇課文裡,我們學習了幾種古代不同體裁的文章,如吳均的書信體山水小品文——《與朱元思書》、陶淵明的自傳體文章——《五柳先生傳》、韓愈的議論性文章——《馬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體裁為贈序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

二、作者簡介

宋濂,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現漸江義烏人)。他年少時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徵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後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朱無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稱讚他為: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集》。

三、題目解說

1.關於東陽:浙江東陽縣。與作者算是同鄉(同一個省)。

2.關於馬生,馬君則。“生”是長輩對晚輩的稱呼。馬君則是作者同鄉人,在京城太學裡讀書。作者到京城後,他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過作者,並寫了長篇書信作為見面禮,文筆十分暢達。作者和他探討學問,他語氣平和而且神色謙遜。還對作者說他小時候用心學習非常勤奮,這真是個好學的青年。現在他將要回家探望他的親人,作者因此講了自己求學的艱辛來勉勵他。

3.關於“序”。這是一種文體,並非“序言”。序分為書序和贈序。

書序:相當於前言後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

贈序:始於唐朝,唐宋以來,文人在送別時,常常以詩文相贈,有人把這些詩文集中起來,再作一篇序,就稱之為贈序。後來,儘管沒有什麼詩文,只寫一篇送別贈言的文章,也叫贈序,內容多是勸勉、譽揚之詞。

本文就是一篇贈序。

四、背景介紹

洪武十一年(1378年),作者告老還鄉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義烏)到應天(現江蘇南京)去朝見朱元璋時,同鄉晚輩馬生拜見自己後所寫。

五、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課文朗讀

六、再讀課文,抓住重點字詞意思,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七、作業設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2.合捨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

3.媵人持湯沃灌。灌通盥,盥洗,洗手。

(二)寫出下列加點字的古今含義。

1.餘因得遍觀群書。餘:古義:我。今義:多出的,剩下的。

2.錄畢,走送之。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3.媵人持湯沃灌。湯:古義:熱水。今義: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液。

4.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假: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三)解釋下列點字詞的意思。

1.無從致書以觀。致:得到。

2.弗之怠。怠:放鬆,鬆懈。

3.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碩:大。

4.俟其欣悅。俟:等待。

5.縕袍敝衣。縕:舊絮。

6.禮愈至。至:周到。

7.腰白玉之環。腰:名作動,腰佩。

8.媵人持湯沃灌。湯:熱水。

9.嘗趨百里外。嘗:曾經。

10.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卒:最終。

1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假:借。

12.餘因得遍觀群書。得:能夠。

13.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益:更加。

(四)解釋虛詞“以”字的不同用法:

1.以衾擁覆(介詞,“用”)

2.以是人多以書假餘?(介詞,“把”,“拿”)

3.家貧無以致書以觀(連詞,表目的,“來”)

4.以中有足樂者(表原因,“因為”)

5.補充:生以鄉人子謁餘(憑藉)

第二課時

一、熟讀課文,探究下列問題。

1.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本文講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讀書求學的經歷)

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種經歷:艱辛、艱難。

2.作者求學的主要方式是什麼?

假借和筆錄。

3.從作者借書、抄書、還書這些敘述中,你認為我們該學習他哪些品質或者方法?

參考意見:1、勤奮好學,不怕吃苦;2、持之以恆;3、誠實守信;4、抄書的讀書方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4.課文第二段主要從哪些方面寫拜師求學的艱辛?

衣——食——住——行四個方面。

5.本文在內容上突出使用了什麼手法?並舉例說明這樣寫的好處。

參考意見:對比。如:老師的嚴厲與自己的謙遜形成對比,用富家子弟的的穿著與自己的貧困形成對比,求學的艱辛與自己的執著形成對比。突出學問、成就必須來自於勤奮刻苦的努力。

6.第二段的景物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

極力渲染求學的艱辛。

7.作者遠道求師,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一言”,你如何看待這種從師的方式?

參考意見:這是一種尊師的表現,但最好能師生平等互動,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知識。

二、總結

同學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朱熹也說得好:業精於勤荒於嬉。趁青春年少,努力學習吧!

三、作業設計

創設情境對話。

A、“我”是宋濂——當“我”少時刻苦求學時,“我”認真地說:……

當“我”老來功成名就時,“我”感慨地說:……

B、“我”是老師——當“我”悉心教育宋濂時,“我”嚴厲地說:……

當“我”聽聞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說:……

C、“我”是同學——當“我”看到宋濂苦讀時,“我”譏諷地說:……

當“我”聽說宋濂做官後,“我”後悔地說:……

語文教學設計15

一、學習“我的發現”

1、板書:我的發現。

(學生讀一讀)

2、觀察圖畫,引導發現:

圖上畫的是什麼?這些事物之間有什麼聯絡?

根據提示,學生想象。請你把夥伴泡泡裡的話補充完整(我發現燕子的尾巴像剪刀)。還能換一種說法嗎?

(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聯絡經驗,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事物之間非常相似?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

(如眉毛像彎彎的月牙兒,河水像一面鏡子等)

二、完成“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⑴讀:讀讀下面的字詞,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組成的新字)

⑵記:你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⑶說:給每組的兩個字分別組詞,然後再用喜歡的詞語說一句或幾句話。

2、讀讀背背:

⑴教師示範對聯的讀法,學生感悟吟誦的語氣。

(注意讀的節奏稍慢,上聯和下聯節奏要相同,以顯示其對應關係。上聯一般要吟誦得低緩一些,下聯一般要吟誦得高而平。如,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

學生模仿讀、對讀、齊讀、想象讀。

⑵指導背誦。

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背誦對聯。

⑶展示。

學生互相交流課外蒐集的描寫春天的詩句。

3、我會說:

⑴指導說說:

讀讀橫紅後面的詞語,說說橫線上應該填上什麼。

⑵教師要啟發學生說出不同的詞語,只要搭配準確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一些這樣的短語,讀讀寫寫。

在組內說自己填的內容,其他同學評評。

三、展示臺

1、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可以是蒐集描寫春天的詞句;是展示有關春天內容的書法作品;還可以唱唱有關春天的歌曲,創編讚美春天的舞蹈,畫一幅春天的圖畫。

2、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內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學習的收穫。

3、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評價,評選“最佳創意”獎和“最佳期才藝”獎。

四、教學效果測評

1、個別指導,進一步保證每個學生知識積累落實。

2、“開火車”認讀詞語。

3、小組裡抽背春聯。

(點評、表揚)

五、拓展性學習

展示自己蒐集的春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