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6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

【課型】

閱讀課。

【教具】

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熟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掌握文中生字生詞。

⑵ 學習多角度思考課文。

2、能力目標:

⑴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語言美。

⑵ 理解、體會課文揭示的人生哲理。

3、情感目標: 引領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鬥志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2、難點: 確立角度進行閱讀。

【採取措施】

反覆朗讀,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恰當的問題引領學生思考,並討論分析解決。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同學們,在生活中,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是怎麼做的?(同學暢談,老師一一給以評價)。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曾經遇到了一個對於他來說是天大的困難,在他看來他是無論如何也克服不了這個困難的,可是,結果怎麼樣呢?他不但克服了困難,而且從中獲得了一筆終身受益的精神財富。這個故事就是我們要學的第一課:《走一步,再走一步》(板書課題)。這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時寫的一篇文章。請同學們讀一下課文前的提示語。(學生讀,教師趁勢引導)“提示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陷入險境的?又是怎麼脫險的呢?時隔五十多年,65歲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次經歷呢?“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請同學們聽錄音,要求:

⑴ 注意停頓、語速。

⑵ 在文中標示出生疏的字、詞。

2、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教師著重檢查如下內容:

板書:

lín xún xuàn chuò

生字:嶙 峋 眩目 啜泣

生詞:訓誡 聳立 迂迴 凝視 啜泣 納罕

瘦骨嶙峋 心驚肉跳 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準備複述文章中的故事情節。默讀時請同學們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投影顯示:

1、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

2、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3、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4、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4、請兩名同學複述課文,要求其餘同學仔細聽,記錄複述的優劣,準備進行評價。

複述完畢,請同學進行評價交流,引導複述的.同學根據複述的得失,想一想今後的默讀應該怎樣改進,總結一下經驗。

5、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語調、語速。

6、現在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我們讀課文之前的一系列疑問。

摘要板書:

課文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陷入險境的?又是怎麼脫險的呢?時隔五十多年,65歲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次經歷呢?“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學生很容易回答出前四個問題,最後一問學生很難回答出,教師就勢引領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三、深入研讀課文

1、課文主旨探究:

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⑴ 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⑵ 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⑶ 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⑷ 為什麼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小組討論分析,小組代表在班上交流,老師因勢利導給以明示。

本文蘊含的哲理是: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的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2、多角度閱讀。

⑴ 學習方法指導: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還可以多角度的閱讀,這樣讀就不至於老是往一個方面去想,能讀得有創意,能提高閱讀質量。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可以著眼於某一人物,也可以著眼於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舉個例子說,評論傑克什麼地方做得對,什麼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個角度,這樣的角度課文中很多。

⑵ 請同學們小組討論確立角度,提出問題。

教師巡迴瞭解情況,並適時啟發:著眼於人可確立哪些角度?著眼於情節可確立哪些角度?確立了某一角度,能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提出的問題給你帶來了什麼收穫?

⑶ 小組代表交流,教師根據交流情況進行矯正補充,特別注意強調著眼於父親這一人物進行閱讀,我們可以獲益很大。

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以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難面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請寫一個片段。

寫完以後,指名班上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五、小結本節內容,佈置作業

請同學總結一下,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生回答,師給以評價並總結。

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完成課後練習二。目的是鞏固本課基礎知識。

2、抄寫文章中自己喜歡的語段,並進行評析。目的在於擴大積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

【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lín xún xuàn chuò

嶙 峋 眩目 啜泣

脫險經歷:冒險 → 脫險

蘊含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的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多角度閱讀:人物 故事情節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品味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從“脫險”經歷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1、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感知文意。

2、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體味人生哲理,聯絡實際,加深認識。

【教學難點】

1、領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

2、學習多角度探究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培養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歌曲《愛拼才會贏》匯入。

同學們,正如歌曲所啟示我們的,人生的路途總是從坎坎坷坷中走過來的,“試一試就能行,拼一拼就會贏”是應對一切艱難險阻的積極有為的心態。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從自己童年時一次“脫險”的人生體驗中,獲得了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他講述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中,去獲取豐富的教益。

二、作者簡介(參看註解)

三、朗讀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故事情節。要求:在閱讀過程中,既要特別留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重要資訊,又要把握閱讀速度,大致在5分鐘內完成。

就故事情節要素組織學生搶答,以鞏固識記。

(1)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2)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提到名字的是哪兩個?

(4)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5)事情的結果怎樣?“我”怎樣脫險的?

2、課文“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故事情節分作“冒險”和“脫險”兩部分,指名學生分別敘述兩部分的內容。

複述提示:要抓住記敘的六要素來複述,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複述要求:不能照著課文讀,要用自己的話來說,儘量做到尊重原文,繪聲繪色。

3、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工具書和註解解決。

◎學法指導:

○1要養成讀書勤動筆的習慣。

○2讀書方法:圈、點、勾、畫、評、注

4、教師範讀課文片斷。

5、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6、作者在這次“脫險”中得到了什麼感悟?請在文中劃出來。(此即為全文的主旨句)

四、討論交流:讀完後,你有什麼感想?

五、齊讀課文最後一段,背誦。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進一步預習“脫險”部分,思考:○1我的.信心是怎樣變化的?○2你同意文中父親的做法嗎?為什麼?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所記敘的事件,初步領悟了的主旨,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研讀最精彩的部分,再進一步領會主旨。

二、重點研讀“脫險”部分。

1、集體有感情地朗讀。

2、思考、討論、交流下列問題:

○1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的語句,想想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

(提示:第16自然段“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烘托我恐懼的心理,為下文寫“脫險”作鋪墊。)

○2父親為什麼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提示:不要小看這“一小步”,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父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我從嘗試中獲得成功,獲得信心,變得勇敢起來。我們在困難面前要敢於挑戰,敢於嘗試,才能克服困難。)

○3“我”心理是怎樣變化的?劃出有關語句。

(提示:“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成功後的喜悅)

○4文章分析到這裡,誰能說說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提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小步一小步地解決,困難就不大了。)

三、拓展探究。

1、你同意文中的父親的做法嗎?為什麼?

(學生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關鍵在於言之有理,一般傾向於同意父親的做法。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來,陷入絕望、恐懼,父親並沒有用梯子上去救護,而是鼓勵、指導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獲取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2、如果當時來的不是父親,而是母親,試想像一下,她會怎樣做?為什麼?

3、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傑利值得“我”稱之為“最要好的朋友”?

4、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當時你是怎樣對待的?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四、課堂小結:

“我”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獲得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由此可見,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做人也好,學習也罷,如果像作者那樣,不斷思考,因事推理,你的思想將會閃現理性美的光芒,你也將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生。

五、佈置作業:在心理描寫上值得我們借鑑的,尤其是“脫險”部分,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結合在一起,把作者的心理變化刻畫得非常精彩,請同學們寫一段心理描寫的話,例如發試卷前的心理,來學校報到前的心理等,寫在隨筆本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複述故事,瞭解記敘文的有關知識,並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2.學會多種閱讀方式,感知文章內容與主旨,並從中獲取有益的人生啟示。

3.展開多角度閱讀,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的能力。

學習重點:目標1、2

學習難點:目標3

學習安排:兩課時

學習指導:本文是篇敘議結合的文章,宜從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局等方面去把握文章的故事,並結合議論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文章提倡多角度閱讀,同學們可以從父親、“我”、“傑利”等角度去想一想他們的做法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讀一讀,寫一寫,掌握下列詞語。

(1)查字典,給下列加點的字註上音,並把整個詞語讀幾遍。

迂( )回 啜( )泣 納罕( )

瘦骨嶙峋( )( ) 頭暈目眩( )

(2)用楷書把下列的詞語工整,規範的寫一遍,力求美觀。

訓誡 聳立 迂迴 凝視 納罕

瘦骨嶙峋 心驚肉跳 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

(3)結合文下注釋或查字典,弄清上述詞語的意思,並至少選擇其中五個來造句或寫段話。

2.認真閱讀課文,嘗試著用自己的話把“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敘述出來。要求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正確無誤。同時想一想,作者想通過這次經歷告訴我們什麼呢?

二:學習·研討

1.匯入。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情節。

(1)默讀要求:提高速度、把握要點、五分鐘左右完成。

(2)複述要抓住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要求表述連貫。

(3)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敘述的內容。

3.朗讀訓練,進一步感知文章內容。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4.探究文章主旨。

(1)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標題“走一走,再走一走”是什麼意思?

(2)當“我”畏懼、不敢下崖的時候,父親鼓勵“我”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為什麼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3)作者在這次難忘的經歷後,有什麼深刻的感悟?這當中有什麼生活哲理?

5.多角度閱讀。

提示: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主旨外,還可以多角度閱讀,這樣讀就不至於往一個方向去想,能讀的有創意,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如何確立角度呢?可以著眼於某一人物,也可以著眼於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請從父親、“我”、“傑利”、“四個孩子”,某一情節,某一句話等方面各擺出一個問題,思考併合作解答。

示例:

①.石架約七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的多、簡單的多,父親為什麼不這樣做?

②.在父親的.指導、鼓勵下,“我”終於成功的脫離了“險境”,這給你什麼啟發呢?

③.請結合文章內容評價一下“傑利”和其他“四個孩子”。

④.為什麼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的要死呢?

⑤.末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我要到達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⑥.賞讀課文:

選擇文中最喜歡、最欣賞的一段或幾處文字,多讀幾遍,想一想,悟一悟。

三.鞏固·練習

1.檢查“讀一讀,寫一寫”的內容。

2.在下列的情境中,你將如何做呢?請大膽的說出來。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3.讀一讀自讀課本《翻過那座山》的第二課《詩兩首》,想一想作者的人生感悟對你有什麼啟發?還可以選擇詩中的一些經典句記一記。

4.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請寫一個片段或一篇短文,要敘議結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默讀,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2)領會“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培養勇於克服戰勝困難的品格。

(3)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

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過程與方法:

(1)教師組織、參與、點撥;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生活的思考、感悟,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教學重點:

(1)領悟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並體會其作用。

(2)複述故事情節,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由《蝸牛》之歌引入,帶著同學們一起走進莫頓亨特,去體驗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蝸牛歷程,去分享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智慧。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結合閱讀提示及課後讀一讀,寫一寫,默讀全文,圈點勾畫相關的字詞語句。

2.結合文章進行字詞教學,並根據重要字詞複述文章。

三、析“啜泣”

(一)“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1.“我”啜泣的.原因?

明確:這是“我”在爬懸崖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害怕、恐懼

2. 閱讀第7-15節,思考:

(1) 找出“我”爬懸崖的動詞及表現“我”害怕和恐懼的短語並加以體會。

(2) 這是一個怎樣的險境?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介紹“我”眼中的險境。從中說明

“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二)“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後,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1.“我”啜泣的原因?

2.閱讀第16-22節,思考:

(1)在父親到來之後,“我”的心理有沒有發生變化?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來回答。

(2)“我”什麼動作讓“我”有了信心?找出原文語句。

3.“我”從一個“膽小鬼”蛻變為一個“勇敢者”,這一華麗轉身的祕訣是什麼?

四、悟經歷

“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讓我們一起分享“我”的成功經驗,讀原句。

1. 為什麼“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

2. 假如我們把“下懸崖之路”比作我們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那麼大的苦難,我們應該如何戰勝?

3. “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主”意味著什麼?

4. 再讀原句,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句話的普遍含義。

五、寫經歷

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教訓?

六、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毫無信心(被困懸崖)

走一步

有了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爬下懸崖)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由事推理的記敘方法。

2、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詳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3、與《在山的那邊》進行比較閱讀。

4、聯絡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1、掌握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的特點及作用。

2、文章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由事推理的寫法。

【教學目標】

多角度閱讀,多方面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和生活哲理。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通過朗讀、複述把握課文情節,設疑探討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課前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援。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勝困難,是由於小時候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生過一件什麼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後,勇於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二、檢查預習

1、集體朗讀課文,給段落標上記號,並把文章分成起因、經過、結果、啟示四個部分。

2、就故事情節要素組織學生搶答,以鞏固識記:

⑴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提示:費城。

⑵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提示:七月裡一個悶熱的日子。

⑶ 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

提示:5個。

⑷ 有名字的是哪兩個?

提示:內德、傑利。

⑸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提示:約20米;約7米。

3、複述(簡潔地複述課文的主要情節,也就是作者在童年的這一段經歷)。

4、記敘順序:順敘、倒敘還是插敘?

提示:順敘。

5、文章結構(提問)。

板書:

起因──別出花樣,去爬懸崖(1~6段)

經過──中途被棄,進退兩難(7~15段)

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16~22段)

啟示──走一步,再走一步(23段)

6、字詞學習:

⑴ 給加粗的.字注音:

聳立 啜泣 納罕 頭暈目眩

垂直 崩土 蓬亂 狹小 胸腔

⑵ 按拼音填空:

xuán yá jiè qiào bì guàn

( ) 訓( ) ( ) ( )木

lín xún lǚ

瘦骨( ) ( )次

⑶ 多音字注音:

悶熱( ) 動彈( ) 顫動( ) 日暈( )

煩悶( ) 彈子游戲( ) 顫抖( ) 暈倒( )

折斷( )

折本( )

折跟頭( )

⑷ 結合語境解釋詞義:

聳立:高起,直立。

迂迴:曲折、繞遠。

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嶙峋:形容人瘦削。

三、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提示:聯絡結尾的議論來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提示:“你只要是想著你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是可以闖過來的。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提示: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步戰勝了小論南,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4、為什麼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提示: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6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整體素質還算可以,學習習慣還行,但還需加強朗讀、閱讀、寫作訓練。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解決生字詞,流利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

要素與素養:掌握記敘文六要素,複述故事,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孩子的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能力與發展:在多角度和有創意的閱讀中,學會拓展思維,提高閱讀質量。理解和體驗故事,感悟和思考人生道理。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複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1、在細節描寫中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思想感情。2、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悟出人生的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速讀,把握記述文六要素,訓練學生準確地複述課文的能力。

2、學習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方法。

3、聯絡生活實際,聯絡自身生活體驗,感悟生活哲理。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瞭解記敘文的六要素,複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會碰到許多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剛,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為挺努力,卻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別人搞好關係,人家卻不理你等等,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在困難面前,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老子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莊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今天我們就學習這樣一篇文章,告訴我們如何去做。

二、檢查預習

字音悶熱(mēn)玩彈子游戲(dàn)不能動彈(tán)全身顫抖(chàn) 著眼(zhuó)

卜卜亂跳(bobo)連攀帶扒(bā) 啜泣(chuò)瘦骨嶙峋(línxún)

常用詞語訓誡迂迴凝視啜泣嶙峋心驚肉跳頭暈目眩小心翼翼

三、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四、默讀課文,複述大意

1、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閱讀方法――默讀。默讀就是要求帶著一定目的,不出聲、非常快速地閱讀。它是我們今後學習中用到的主要讀書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書,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裡小聲叨唸;因為“出聲”就影響閱讀速度,“手指”同樣影響眼睛的掃視速度。

回憶故事要點:

(1)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其他的還有哪些人?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2)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3) 故事發生在什麼地點?

(4) 故事發生的起因是什麼?

(5) 故事發生的過程是怎樣的?

(6) 故事的結果又是怎樣的?

2、我們現在根據歸納的要點: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複述這個故事,注意複述時在事情的經過部分要詳細一些。

五、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玩遊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麼?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為什麼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鍊“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5、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後者有複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六、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兩個“啜泣”與奧運會劉翔、王義夫等運動員獲得冠軍後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實現知識轉化、延伸。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運用本文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學習表現人物複雜心理變化過程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讀寫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本文所說的人生哲理,並能用這種哲理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學習文中對人物心理描寫的方法,尤其是表現人物複雜心理變化過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

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蘇軾也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告訴我們經典的書籍要反覆朗讀,多次的品味後,你才能感悟其中的意蘊。今天我們就對一篇學過的文章進行文字細讀,從另一個視角品析課文,看看你能否有更多的收穫。這節課我和大家共同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板書課題、畫圖)

我們先來對這篇文章進行整體的回顧。

二、成果展示快樂分享

1、要點概括:

①你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的情節嗎?

評議討論:一個膽小的男孩攀爬懸崖陷入艱險,最終在父親的鼓勵下安然脫險。

②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3)、文章的哪一段表明作者這樣的意圖?(23段)

全班齊讀第23段,

(4)、這段中,作者認為戰勝困難的態度和方法是什麼?

(提示:抓文字的關鍵詞提煉概括。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可作示範)

參考:第一句:不要畏怯卻步,要冷靜

“走了這一步後再走下一步”:分解目標,循序漸進

“直到我要到的地方為止”:堅持不懈

2、小結主旨:

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危險困難,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終將贏得最終的勝利。

師:紙上得來終覺淺。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這節語文課我就給大家設計了幾道關卡,需要大家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精神去闖關,大家能闖過去嗎?大家有信心,那我們就比一比,看誰的步子走得最穩,走得最好,學得最踏實。我們共同朗讀學習目標——(齊讀)

三、明確目標

在閱讀過程中學習、運用本文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及表現人物複雜心理變化過程的方法。

四、探究寫法

首先探究第一個問題。

師:這篇課文的故事和道理都很淺顯,可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卻值得我們仔細揣摩和學習。尤其是為了體現“我”膽小的特點,作者用了大量篇幅表現人物爬懸崖時的“緊張”、“害怕”、 “絕望”的心理,

1、請大家瀏覽課文爬懸崖部分,課文8到15段,勾畫能體現這些心理的語句。(板書心情)(點名回答)

師:緊張”、“害怕”、“絕望”是抽象的詞,我們平日作文的時候也是隻能用這樣簡單的詞語去表述我們的心情。可是文中作者卻將它表現得具體可感。

2、用了哪些方法來體現人物的這些心理的?下面我們把同學們找到的句子進行一下歸納。

合作總結概括。

參考:A直接描寫心理語言表現人物的心理。

B或運用修辭(誇張),或運用幻覺表現人物的心理。

C藉助人物描寫的方法:語言、神態、動作,通過外在的表現體現人物心理。

D自然環境的側面烘托。

3、走一步

師:沒想到,描寫一種心情有這麼多的描寫方法,下面,我們就嘗試著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練筆,相信大家一定能寫出更精彩的語句。

老師給大家一個情境:

每天語文課前都有三分鐘的活動——講成語故事,今天輪到了我,我很緊張。

將“我很緊張”改寫成兩三句話或者一小段話,運用到以上的一種或幾種方法。回到投影方法。點名朗讀,學生點評。

(投影展示,師生共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人物一種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可是有時人的心情是隨著外界的觸動而發生變化,當我們要呈現人物複雜心理的時候又該怎麼做呢?我們再回到課文中,看看膽小的我走過了一段怎樣的心路歷程變得勇敢起來的。

4、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16——22段,勾畫表現“我”心理變化的詞、句,並思考“我”產生變化的原因。

5、看到這個表格,你發現當我們要描寫人物複雜的心理變化時,應當注意些什麼?

參考:A、有人物細緻的心理變化過程;B、有變化的支撐點

6、再走一步

師:剛才同學們挑戰了自己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就大膽地邁開我們的第二步。同學們接著剛才的片段進行續寫,情景是自己最終克服緊張、膽怯的'心理,獲得成功的過程。同學們可以先在心中擬出一個類似的表格,再運用先前學到的方法,使心理活動更生動,更細膩。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漂亮的開頭,相信大家的續寫也一定精彩。

寫完後,小組交流意見,根據大家的意見修改完善,進行小組推薦。並說說推薦的理由。

五、總結拓展反饋提升

1、小結:我們知道,世界上最難琢磨的就是人心,,它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它不是靜止的,而是瞬息萬變的。這就更需要我們用心去捕捉,去體驗,去感悟,希望在今後的寫作中,同學們能用到今天學到的方法去呈現人物豐富的、有層次的內心世界。

這節課我欣賞到了同學們敢於挑戰的勇氣,紮紮實實的學習作風,洋洋灑灑的文采,能言善辯的口才,大家不愧是七年級年組最優秀的班級。和大家共同學習的這節課我非常開心,祝大家學習進步,期末取得優異的成績。

2、作業:寫一個體現心理變化的片段。(提示:期盼——失落——喜悅)

要求:要有詳細的變化過程,能綜合運用今天學到的幾種方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掌握眩、嶙峋、迂迴等生字詞。

2、能力訓練: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終於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著應付的心理。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複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援。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二、邁開腳步,走近課文

(一)勇闖詞語關

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圈點標註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讀完後,先兩人一組自行解決字詞疑難點,無法解決的再提交全班集體解決。

出示重點詞語,找學生讀並糾錯

(二)速讀課文

掌握了重點詞語,我們再向前走一步請同學們在3分鐘內快速讀完全文,閱讀時留意並圈點出有關環境、人物及情節的語句為下面的“闖關”做好準備!看誰做得又快又好!開始!

生速讀課文。

1、看誰搶得快

(讀課文,整體感知,默讀完全後同學們自由發言,根據投影中的顯示以及對全文的第一次感覺或總體印象,用這樣一種形式來填充)

1、在____(時間)在____身上發生了____事。

2、在____(地點)在____身上發生了____事。

3、在____(環境)下在____身上發生了____事。

師:同學們,可以從三點中選擇任意的一項表達自己的看法。

生:七月裡一個悶熱的日子,五個小男孩爬懸崖。

師:五個小孩課本中都提到了誰?

生:“我”、內德、傑利。

師:真棒,對於課文的把握十分到位。

生:在懸崖邊我不敢往下爬。

師:結果呢?

生:在父親的幫助下我脫離了險境。

師:父親是怎樣幫助我的?

生:父親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一小步,你就能辦得到。

師:父親對我的鼓勵不是一句就能達到效果了,我希望同學們能用具體的語言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大螢幕投影複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

學生複述(略)

2、我要來幫忙

同學們的闖關又快又順利,可現在有一個同學卻遇到了麻煩

下面是一位同學為本文取的小標題,可是他忘記把具體段落標上了哪位同學能來幫幫他呢?

決心爬崖( )

陷入險境( )

脫離險境( )

脫險有感( )

三、質疑激趣,再走一步

師:咱們同學還真是和這位同學英雄所見略同啊!可是,有人認為前6自然段佔篇幅太多,建議大刀闊斧地砍去,將其提煉成“費城7月的一天,我和我的`5個小夥伴一起決定爬懸崖”然後就進入第二部分,大家看可以嗎?

(不可以。原文開頭的巧妙和功效是修改後的“一句話”所不具備的,理由有二:首先是“呼應內容,作好鋪墊”比如,“悶熱”的天氣要素的交代,不光是引發後面爬懸崖情節的要素之一——天氣的異常,讓人更加煩躁,也預兆著其後事態的發展其次是“引發懸念,激發興趣”比如,身體方面自小的孱弱及母親訓誡的內容交代,會引起讀者關於作者遭遇內容的慾望和好奇心一系列的問題,會如同“鉤子”一樣,將讀者閱讀的慾念牽引向後續的閱讀)

四、仔細思考,走近人物

師:原來這前6段有著這麼重要的作用啊!下面我們再向前走一步,結合7至15段,完成下列問題

1、用一句話概述“我”的遭遇,再嘗試用一個字來概括文中“險境”的特點

2、用“‘我’是一個 的小男孩,因為”的句式來談談自己對人物的認識

參考:

1、“我”的遭遇是“我”在懸崖上一個狹小的岩石架上進退兩難,陷入困境

這個“困難”的特點是:“陡”“高” “險”

2、“我”是一個“身體瘦弱,性格軟弱”的小男孩,因為第8段 第11段 第14段

師:這樣一個身體瘦弱,性格軟弱的8歲的孩子,卻陷入這樣一個有著“陡”“高”“險”特徵的“險境”,但結果卻出乎意料,他最後成功脫離了險境,這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來與文中的“我”一起,重溫這段經歷及此後的感悟吧!

五、深入思考,走進中心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第16至23段,小組合作來說說閱讀的收穫、感悟

1、“我”爬下懸崖時心理經歷過幾個變化過程?圈畫出表現心理變化的詞句。

2、讀完作者的感受,課題如何理解?我受到的啟發是()。

參考:

1、最初:毫無信心

“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

“這似乎是能辦到的”

隨後:信心大增

“我”能辦到

最後:激動啜泣

結合原文第21段、第22段、第23段

2、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談

從心態角度上來說,意味著面對困難,從容不迫,鎮定自若的良好心態。

從方法的角度來說,只有把大目標分解成如同一步一步的小步驟,才可能完成。

從意志力角度來說,展現了意志的堅定,乃實現人生目標的必要因素之一。

從人生境界來說,感受到一個樸實而又極致的道理:非凡的成就,往往也是由平凡的點滴積累而成的。

六、品讀“父親”

師:我們一步一步走到這裡,當我們為主人公的表現而感動不已時,是不是忽略了一個人呢?其實,指導“我”走出困境並收穫成長的“父親”形象,也有著讓我們感動的地方。

請大家帶著自己對“父親”形象的思考,仔細品讀文中描寫父親的語句,依照下面的示例,為文中的父親寫一則頒獎詞。

示例:高淑珍頒獎詞

你用粗糙的手,支起課桌;你用寬闊的背,擋住風雨;有了愛小院裡的孩子一天天茁壯起來,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樸,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生長成參天大樹。

學生寫完後展示

七、小結

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定會到達理想的彼岸。

八、拓展閱讀,小練筆。

1、閱讀吳強《走一步,再走一步》

2、請同學們寫一段心理描寫的話,例如發試卷前的心理,來學校報到前的心理等,寫在日記本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能條理清楚地複述課文。

3.把握“我”脫險時的心理變化。

4.理解作者從“脫險”經歷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1.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能條理清楚地複述課文。

2.把握“我”脫險時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從“脫險”經歷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孤膽英雄》視訊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播放《孤膽英雄》視訊。

二、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三、作者簡介

莫頓·亨特,美國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他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學家。代表作有:《痛擊》《心理學的故事》等。

四、字詞積累

訓誡、聳立、迂迴、凝視、啜泣、納罕、

瘦骨嶙峋、高不可攀、頭暈目眩、小心翼翼

五、整體感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以小見大、從切身體驗的小事中挖掘深刻的生活哲理的寫法。

2、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多角度的閱讀文章及正確使用工具書閱讀的方法,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

3、感受我終於能夠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步的克服困難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2、教學難點:

從小事中挖掘深刻的生活哲哲理寫法,即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我是如何由膽小怕事到能夠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轉化過程,從而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時間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從小到大,我們經歷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些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忘了,尤其是到了老師這個年齡。但是有些事情,不管過去多長時間,卻永遠也忘不了。同學們,你們遇到過令你難忘的事嗎?(引導學生談)這些事情之所以難忘,是因為他深深地影響了你。儘管有些事情可能給你帶來過辛酸和痛苦,但同時也許給你帶來過啟發與深思,有些甚至會成為你一生都享用不完的寶貴財富。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讀後體會作者是如何從一件難忘的小事中感悟到人生哲理的。

二、默讀課文,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藉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2、試用兩到三句話概括文中的故事。

(提示:第一小題小組合作,將疑難字詞分頭查閱,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第二題先獨立思考,然後將思考結果與小組交流,共同完善。兩個問題都學要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

檢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情況:

1、字詞方面還有疑難嗎?老師考考大家:

(出示幻燈片)

2、讀讀寫寫用用:

訓誡 陡峭 嶙峋 啜泣 著眼 納罕 凝視

小心翼翼 頭暈目眩

3、解釋:

訓誡 嶙峋 納罕 啜泣 小心翼翼

4、提問第二個問題。

明確:文章寫了我童年時父親幫我脫險的一件事。

教師進一步啟發:能說說我是怎樣脫險的嗎?

明確: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步走下懸崖的。是啊,對困難、對問題都需要一點點去解決。今天,老師就把這篇文章交給大家,請大家一點點去解決你認為應該解決的疑難,去理解你認為應該理解的道理。

三、速讀課文

要求(幻燈片):

用你敏銳的眼光去發現:

1、發現自己不能解決的疑難。

2、發現精彩的字詞句段。

3、發現你認為有爭議、值得探究的問題。

(留出足夠的時間供學生去發現)

(提示:把你的發現先與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如果屬於疑難問題,可以與小組的同學合作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再提出來,全班同學一起解決。)

四、指導學生將自己或小組的的發現與全班同學共享

明確:學生可以自由談,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現重點引導解決以下問題:

(學生如果發現不了,教師可以以發現者的身份提出重點問題)

1、如果學生髮現了用得好的字詞句段,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本文心理描寫的精妙,如: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裡鼕鼕的直跳、心驚肉跳、嚇得幾乎暈倒、啜泣、恐懼、納罕等語句寫出了我爬上懸崖時的恐懼與害怕,開頭第一段中的至今感覺到寫出了這件事給我的印象之深、影響之大。指導學生重點朗讀心理描寫的段落,體會我當時的心情,並記下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2、如果有的學生髮現我的小朋友的做法值得爭議,教師可以設定問題:假如你是那群小朋友中的一個,你會怎樣做?以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品質。

3、如果有的學生對父親的做法產生異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父親幫我脫險那一段,理解父親是如何進一步讓我增強了克服困難的信心的,從而認識到正是由於父親的正確引導,才使得我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4、疑難問題,學生可能提出對最後一段或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教師可以順勢引導:

八歲時遇到的一個小小的困難,從而改變了作者的一生,你能談一談對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嗎?指導朗讀最後一段。

明確: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對待困難只要不畏懼,一點點克服,持之以恆,我們一定會是一個強者。

五、大家談體會

脫險的經歷,影響了作者的一生,今天我們讀這篇文章,同樣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讀,你讀了以後,有何感想?用簡練的一句話概括出來。

(提示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文章。)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談感想,小組長歸納彙總,並有代表性的感悟寫到黑板上。)

(齊讀,進一步感受。)

六、歸納小結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正是由於我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苦難與波折,我們才一步步快速長大起來,老師贈給大家一句話:用心去感受生活,你一定會得到生活豐厚的回報。

七、推薦作業

1、一篇作品:課後閱讀《盼望》,注意與本文比較著讀,也許大家會有更多的收穫。

2、一個活動: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你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出來,班裡出一期專欄。

【設計思路】

1、匯入:

由學生生活中的切身經歷入手匯入課文,目的在引起學生的共鳴。

2、整體感知:

掃除字詞障礙,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目的有二:一是培養學生學會正確的使用工具書,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疑難:二是從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鍛鍊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學會從文章中抓取主幹,概括要點。

3、發現探究: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把課本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與合作學習去發現文章的.疑點,挖掘文章的亮點,探究文章的異點。本環節中教師的思維要緊跟著學生的思維走,但要適時調控,不是事先做好套子,讓學生網教師設計的套子裡鑽,教師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與合作者。

4、成果共享:

在學生自己學習與探究的基礎上,把學習的結果與大家共享,交流體會,交流問題,共談收穫。收穫可以從不同角度談,目的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賞析文章,感悟道理。

5、拓展學習:

該環節的設計主要目的是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與技巧,幫助學生確立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

【反思】

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淺顯的故事,對七年級學生來講,讀懂並不難,但讀到什麼程度卻不能一概而論,因為無論是從知識水平,還是從生活閱歷講,學生有各自的差異,正是由於這個考慮,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想放手把文章交給學生,讓學生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度去學習、去感悟,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真正 讀懂文章。

就這節課的設計來看,有幾個問題還值得探討:

1、學習這篇文章之前,沒有提前佈置學生預習,因此,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則顯得有點雜亂無章。

2、這節課設計有兩個優點:一是我爬上懸崖時的心理描寫,對這個點的處理,使教師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我當時的驚恐、緊張、害怕;二是父親幫我脫險時的語言描寫,原計劃是分角色朗讀,但由於時間沒有把握得恰到好處,只好佈置學生可下降對話編成課本短劇。

3、和學生共同學了了這篇文章以後,也許學生對怎樣去閱讀類似的文章把握了一定的技巧,但總感舉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有散、亂之感,平平淡淡,缺乏高潮。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①正確地朗讀課文。

②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③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④聯絡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學重點

①複述故事情節。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三、課前準備

朗誦帶

第一課時

四、教學內容

學習字詞,複述課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學設計

1、匯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了,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為學習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學後,卻發現自己和別人差距挺大,不會學習;你想和同學們搞好關係,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課文中這個孩子的脫險經歷中尋求啟示吧;

2、學習字詞

①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②字詞訓練。

3、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①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並思考問題。

[要求]朗讀時姿勢端正,雙手拿書,聲音洪亮,讀音準確,停頓合理,較恰當地表達語氣。

其他學生邊聽讀邊思考,在書上標記。

a、課文主要記敘了什麼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c、“我”為什麼“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又為什麼跟著夥伴們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e、後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後“我”有什麼感覺?

②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組,幫助學生掌握記敘要素,理清故事情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書,不要脫離課本,要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

在理清以上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複述課文

4、教師可提要求:

①跳讀課文,抓住以上討論要點。

②重點細節,尤其是脫險部分,儘量用課文原句。

③口齒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可以找兩位學生複述,其他同學聽後評析複述情節。以上環節主要為了幫助學生熟悉本文故事情節,尤其是細節描寫,為下一步探究性閱讀、多角度閱讀打基礎。

5、討論: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爭議的地方,可課後思考,留待下節課繼續探究。

齊讀課文最後一段,背誦

6、佈置作業

①寫生字。

②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二、教學設計

1、探究性品味“脫險”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敘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麼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讀脫險部分。

②組織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問題組。

a、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想想有什麼作用。

b、父親為什麼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麼啟示?

c、“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d、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麼還說“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e、結合文章最後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應幫助學生扣住文章主題討論理解這些問題。

指導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

①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這個環節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②討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於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③繼續組織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當時你是怎麼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討論這個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後;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据……

2、總結全文

①讓學生再談學習本文之後的體會。

②教師小結: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③背誦(或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3、佈置作業

閱讀《迷途笛音》,簡單寫寫自己的心理感受。

4、教學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和掌握“訓練”“嶙峋”“納罕”“啜泣“灰心喪氣”等詞語的意義與用法。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體味散文特點。

3、抓住文章標題,以此為線索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領會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課文掌握記敘文六要素。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複述把握課文情節,設疑探討文章主旨。

一、故事匯入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不難做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援。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勝困難,是由於小時候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生過一件什麼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後,勇於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的積累)

訓誡()聳立()

迂迴()嶙峋()

凝視()啜泣()

頭暈目眩()小心翼翼()

三、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課文,給段落標上記號,並把文章分成起因、經過、結果、啟示四個部分。

2、就故事情節要素組織學生搶答,以鞏固識記。

(1)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費城。

(2)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七月裡一個悶熱的日子。

(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5個。

(4)有名字的是哪兩個?——內德、傑利。

(5)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約20米;約7米。

3、複述:簡潔地複述課文的主要情節,也就是作者在童年的這一段經歷。

要求:用三分鐘的時間瀏覽課文,複述課文,提出明確要求:

⑴ 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⑵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⑶ 儘量用自己的話。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文章講述了一件感人的事:五十七年前的一個夏日,“我”和五個小男孩在一起玩耍。禁不住同伴們的激將,“我”和他們一起去爬一座二十來米高的懸崖。但爬到離崖頂還有三分之二路程的岩石架時,體弱多病的“我”再也不敢向上攀登了。五個小男孩爬上崖頂後沿著一條迂迴的小路下山回了家,而“我”卻困在石架上沒法下來。直到天黑,父親在“我”的好友傑利的陪伴下匆匆趕來。父親用手電光照著“我”,鼓勵“我”一步一步往下走。經過自己的努力,原本膽小的“我”終於爬下了懸崖。【費城七月的一個悶熱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懸崖,我在懸崖邊上不去下不來,最後在爸爸的引導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了懸崖,並且得到了寶貴的人生啟示。】

【要旨: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擁有自信,向著預定的目標走下去,終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動作和心理描寫的內容並體味其哲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由事推理的記敘方法。

2、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詳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3、聯絡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掌握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的特點及作用。

教學難點:

1、多角度閱讀,就文章的人物、情節、寫作手法等提出自己有創意的解讀角度。

2、多方面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和生活哲理。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敘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麼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全班朗讀脫險部分】

二、區域性品味,問題分析。

1、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想想有什麼作用。

夜色降臨更進一步地烘托內心“我”內心的恐懼與緊張,也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1)渲染氣氛。

(2)烘托人物心情。

(3)推動情節發展。

(4)間接表現人物性格、思想情感

2、分析心理活動描寫。

第二部分:當“我”被棄於懸崖,我是一種怎樣的心理?找出描寫作者處於險境中的心理狀態的詞句:

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裡鼕鼕直跳,心驚肉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這裡有委屈、羞辱、迷惘、後悔,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3、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於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

【“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要分別讀出父親平靜的寬慰的、“我”驚恐的和敘述者從容的不同語調來。(學生朗讀,教師評點)要求學生概括出爬下懸崖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

最初:毫無信心(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這似乎能辦得到。)

隨後:信心大增(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後: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

整個變化過程有層次而令人信服。

板書:

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下懸崖

毫無信心————萌發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三、探究主旨,回味標題,研究“為什麼這樣寫”

1、結合文章最後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寶貴啟示:把艱難的歷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

2、以小見大、由事推理的寫法。

在生活中要善於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個什麼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就成為一筆精神財富。比如滴水石穿告訴我們堅持的力量,春去秋來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善於感悟,寫作文,也有東西可寫,在不起眼的題材上也能寫出好文章。

板書:

小懸崖:不著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巨大的成就感

大人生:不害怕困難——積小勝漸成大勝——取得成功

3、指導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

(1)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2)傑利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

傑利:如果我是傑利,我會感到左右為難,一邊是最要好的朋友,一邊是更多的朋友。四個孩子一定不會讓傑利幫“我”,而傑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這幾個玩耍的朋友。所以傑利雖然“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這也說明傑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為這麼點懸崖,“我”總會下來的。再說,他一時也幫不了“我”。天越來越黑了,見“我”沒回來,傑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訴了“我”父親,尋求大人幫助,把“我”從危險的邊緣救了回來。傑利雖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四個孩子:我感覺四個孩子的人品有問題。當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諷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險的石架上,這也是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他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簡直可惡至極。

(3)把“我”的父親和母親進行對比,兩者的教育方法有何不同?

父親角度:這是一位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不像別的父親,爬上石架把兒子抱下來,而是讓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這是為鍛鍊孩子的勇氣和毅力。如果他對孩子百依百順,那只是讓他更加嬌氣,一生一世都軟弱無能。有句話說:“打是親,罵是愛”,只有在磨練下才能成好鋼,沒有磨練的只是土塊、鏽鐵。所以這位父親是對孩子負責的真正愛孩子的父親。

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親。父親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實力抱孩子下來,但他不這樣做,而是引導孩子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實,父親這樣做是想給孩子一份經驗,一次鍛鍊,一個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難的勇氣。這是父愛的一種多麼明智的體現,是真正的父愛。他在父親的眼裡,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為,父親知道,溫室裡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同樣,被溺愛的孩子是經不起考驗的。感受父親博大精深的愛,感受父親睿智的教育方式:一開始父親沒有責備兒子不聽話,而是用拉家常的方式對孩子說晚飯做好了,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飯,讓孩子緊張恐懼的心得到放鬆,壓力得到緩解(父親真是一位高明的心理輔導師),然後安慰“我”,“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還不斷鼓勵“我”,給與信心和勇氣:“你能辦得到的”,“好”,“很好”。就因為“父親”指點有方,給“我”信心和勇氣,終於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經歷!

母親角度:慈母多敗兒。這位母親一直告誡我不要冒險。在母親的庇護下,“我”變得非常懦弱。如果傑利通知的是母親的話,可能她會聲嘶力竭地叫我別動,嚇得臉色蒼白,神經兮兮的叫了一大幫人來。之後母親可能不允許我跨出家門半步,不准我與傑利玩。從此,世上多了一個廢物,少了一個作家。

小結:哪一位父親不愛自己的子女。這位“狠心”的用心良苦的父親以獨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瓊漿,熔鑄了“我”直立的腰桿。他給孩子的不只是一個健康的軀體,還給了孩子一個自信的靈魂。這對孩子的一生無疑是最寶貴的財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在感受偉大母愛的同時,也要多理解這份嚴厲的深沉的父愛。

4、課後的研討題目: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你會怎麼做?

培養學生患難與共的愛心,激勵勇敢精神。

總結: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四、佈置作業:

1、背誦最後一段。蒐集名言警句。

2、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你會怎麼做?改寫第三部分內容。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品味詞句。

2、角色複述,體驗探究。

3、聯絡生活,感悟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複述課文內容,體味人生的哲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字詞,複述課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人 ,尋求共鳴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我們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佈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麼,面對困難,我們該怎麼辦,是放棄呢還是迎上去?如果是你,你又是怎樣做的? 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並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後,能從中感悟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啟迪。

二、快速默讀,初步感知

1、教師默讀指導:朗讀時姿勢端正,雙手拿書,聲音洪亮,讀音準確,停頓合理,較恰當地表達語氣。

(要讓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時每分鐘不少於500字。默讀完課文,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檢查默讀效果:

⑴ 課文主要記敘了什麼事情?

(可以概括回答)

⑵ 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⑶ “我”為什麼“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又為什麼跟著夥伴們去爬山了呢?

⑷ “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⑸ “走”的結果如何?

三、重點精讀,合作探究

全班有感情朗讀脫險部分。

組織學生深入思考、分組討論,質疑問難。 重點在於心理感受。

教師可提供下列問題:

1、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想想有什麼作用。

2、父親為什麼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麼啟示?

3、“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4、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麼還說“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5

一、 教學理念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那麼,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對文字的獨特體驗,發揮文字的薰陶感染作用。

傳統的閱讀教學忽視文字的中心作用,教師站在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壇上破解文字,把“學習知識從生活中孤立出來作為直接追求的主體”(杜威語),封殺了學生無限的閱讀體驗的生成,這無異於戴者鐐銬跳舞。而文字是閱讀教學的中心,它是作者的代言人,不是任何第三者。作品----讀者就是它最本質的表現。以文字危重心的閱讀教學就能讓學生從傳統的“我--他”關係走進“我--你”的對話關係,使閱讀成為主體與主體的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使學生找到“關係中的自我”,尋求個人生存的意義,促使生命反思意識的產生。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的是莫頓·亨特童年的生活經歷,很容易激發剛進入國中十二三歲孩子的共鳴,引發其童年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倍感親切。為此,改變閱讀方式——讓學生迅速進入文字,由閱讀的間接體驗變為直接體驗。進入特殊的情境氛圍,深入文字,獲得人生感悟。

二、教學方法

美讀感染法: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語感觸及文字,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切己體察法: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直接走進“我—你”的對話關係,深入文字進行體驗。

拓展延伸法:立足於對文字的體驗,延伸到對生活的感悟。

三、教學目標

1、感情的誦讀課文,把握文章內涵;

2、浸潤在文章中,獲得情感體驗;

3、形成人生感悟:樹立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激勵勇敢精神。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課文內容,獲得情感體驗。

難點:從自我體驗角度領悟文章所蘊涵的生活哲理。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

有兩隻猩猩,被關在兩個房間裡,其中一個房間放滿了食物,而猩猩想吃到食物就必須經過一扇有電的門到另一個房間去,每次被電觸一下才能拿到食物。其中有一直猩猩被觸了兩三次後就再也不去了,最後死了,而另一隻猩猩則始終堅持到底,經過多次觸電反而適應了,它活得很好。

請大家就這個故事學生各抒己見。

在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只要鼓起信心和勇氣,嘗試著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將不一樣。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小時侯也遇到了困難(教師板書山),我們一起來經歷一番。

二、創境初讀,觸控文字

請同學們以第一人稱進行角色轉換,把文章中的“我”當成自己去經歷一番,帶著問題“介紹自己的經歷”自由朗讀課文。

三、研讀探究,感悟文字

學生自由選擇體驗的專題,有餘力的可以多項選擇,還可以離開座位選擇探究的夥伴,一起走進我的內心世界。

體驗專題1:

a、你陷入怎樣的險境?

B、你當時是怎樣想的?找出描寫“我”爬懸崖過程中心理狀態的詞語進行體驗。

體驗專題2

a、你是如何脫險的?

B、找出刻畫“我”心理活動的`詞語揣摩心理變化。

四、體驗交流,深化主題

體驗專題1

出示一幅陡峭懸崖的畫面,設定一個情境:請學生閉上眼睛,捂上耳朵。我們一起來到一座陡峭的懸崖下面,可是再也爬不上去,也爬不下來。這是太陽已經落山,四周一片漆黑,耳邊響起了呼呼的風聲……再談談你此刻孤身一人在懸崖上的感受,心裡怎麼想,將怎麼辦?

學生有了體會,很容易找到爬山過程中我心理變化的詞語,體會出恐懼緊張的心理。這時,我用課件出示爬山過程中心理變化的詞語。

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頭暈目眩,啜泣

心驚肉跳,嚇得幾乎暈倒 恐懼 緊張

心鼕鼕直跳

全身顫抖,冷汗直冒

我多想有人幫助,可是我的朋友(朗讀訓練“你想呆在那裡,就呆著好了。”),就連好朋友傑利都離開了。請大家就傑利“撇下我”這一舉動談談自己的看法:你覺得傑利夠朋友嗎?假如你是傑利你會怎麼做?

體驗專題2

1、指導朗讀第14—22自然段,自由讀,抽學生個別讀。揣摩我爬下懸崖過程中的心理,教師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

毫無信心 灰色

有了信心 淡紅色

信心大增 紅色

巨大的成就感 深紅色

2、延伸討論——父子情深

假如我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做法你會選哪一種?

父親的指點哪一步最關鍵,說說理由。齊聲朗讀第22自然段,展開討論,允許爭鋒相對。

五、連結課外,超越文字

理解“著眼於最初的那一步”,讓學生說一些名言警句,並用課件出示: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學會了組詞、造句,才能寫出完整的文章。知識的高塔需要一點一滴的慢慢積累”等。鼓勵學生課後繼續收集,寫進人生格言檔案袋。

其實,我們可以把懸崖看成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一些似乎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同學們聯絡生活說說你碰到過的困難,你是怎麼想,怎麼做的?現在回過頭想想自己當時做得好不好?

有了這筆人生的財富,相信大家的人生會倍加精彩,亨特後來成了一位孤膽英雄,一起來看看。出示課文背景資料《英雄的啟示》。

一位只度過十九個短暫春秋的殘疾少年吳強有著更深的理解,出示詩歌《走一步,再走一步》請同學們大聲有感情的朗讀。

六、總結練習,提高素養

進入國中站在人生的新起點上,我們只要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就能做出新的成績。祝願大家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並取得成功的總結語,給學生更大的信心。

延伸作業:寫寫自己以前的成功或失敗的經歷,並與大家一起探討。

附: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毫無信心

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巨大的成就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