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八下第四單元設計的內容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4W

單元說明

人教版《語文》八下第四單元設計的內容

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雲南的歌會》出自現代作家沈從文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場面的民歌演唱。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裡行間洋溢著對自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端午的鴨蛋》十分典型地體現了汪曾祺散文“小敘事”的特點,文章信筆寫來,從容閒適;文筆自然生動,語言平實有味。所寫內容雖然簡單,但作者灌注深情於文章,寫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於在平實的生活中發現詩意的美,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大特點。《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彷彿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春酒》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故鄉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如詩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詩般語言描繪出這一切:兒童聖潔的心靈,美好的生活情趣。《俗世奇人》塑造了兩位有著獨特技藝、獨特性格的民間高人的形象。從一個小角度切入,一人僅寫一事,卻寫得形神兼備,三筆就能夠勾畫人物的神韻。語言幽默奇崛,瀰漫著濃濃的津腔津味。

本單元的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從文章出發,以語言教學為立足點,在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提供示範並引導學生揣摩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句子,要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還要加強朗讀教學,使學生深入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2、教學範圍可以適當擴大。教師要藉助音像資料適當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與體驗。3、注意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利用當地民風民俗,使語文課鮮活、有趣。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由談“個人演唱會”牽出全文,為學習本文作比照物件,以更準確鮮明的理解雲南歌會的形式、內容、手法等特點。

教學目標:讀課文,瞭解三種場合下的雲南歌會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語:相信同學們都喜歡聽歌吧 。近幾年來,各種個人演唱會風起雲湧。你最喜歡誰的演唱會? 能把當時的場面描述一下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情緒,活躍氣氛。)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及時評價。

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歌會——雲南的歌會,我們一起欣賞一下。二、學生讀書,整體感知全文。

1、積累字詞 迤西yí 熹微xī 鳳噦huì 當行háng 出色 規矩

2、讀了全文,你從中獲得了哪些資訊?(學生可能說得五花八門,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出三種不同場合下的民歌演唱會。)

三、深入理解

1、進一步讀課文,看看三種場合下的演唱會在內容、.寫作手法上有何特點,與個人演唱會有何不同?(學生讀書、思考)

2、小組合作、交流

3、班內交流、.總結:A、三種場合下的演唱會,內容上有的側重於比賽性質 ,有的側重於自由漫歌,有的側重於流傳性質 ;手法上有的側重於描繪人物,有的側重於描寫環境,有的側重於場面描寫。B、個人演唱會中的歌者只有一人,是既定的;而云南歌會中的歌者 有多個,可自由參加。C、個人演唱會演唱的歌曲是早已.計劃、準備好的;而云南歌會的歌唱內容是即興而作、隨意而發。D、個人演唱會的舞臺是固定的,顯得嚴肅又輝煌;而云南歌會沒有特意搭設的舞臺,它 多疑鄉村山野為舞臺,自然靈動。

4、教師評價學生的觀點,然後引導學生.總結出雲南歌會的特點 :自然、淳樸、自由、氣勢壯觀。

5、回讀課文 ,進一步領會雲南歌會的特點,體味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四、作業 蒐集你學過或聽過的'幾首雲南民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賞析、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

2、體味文中蘊含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1、我們已經瞭解雲南歌會這種民風民俗 ,你喜歡它嗎?作者把對它的喜愛都融進了優美的字裡行間。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找出這些詞句,並賞析、品味(運用圈點批註的形式)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可以補充“山路漫歌”中環境描寫對人物心情的襯托作用)

4、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體味文中蘊含的喜愛之情,並摘抄、積累優美的句段

二、複述

選擇文中你喜歡的一種雲南歌會場面,口頭複述 (一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二是訓練口頭表達力)

三、展出蒐集的雲南民歌,看一看屬於哪種歌會形式,動情的唱一唱。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本課時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作者感情,梳理文章思路,培養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2、理解文意,理解作者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同學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能不能介紹一下我們這兒在這一天有什麼風俗?(激趣)

二、整體感知:1、朗讀課文。標畫積累詞句。(門楣 粽子 門檻 莧菜 車胤 莫明其妙 曾經滄海難為水)

2、集體交流閱讀感受;梳理文章思路。(端午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三、重點研讀:1、細讀課文,對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圈點批註、質疑。(思考提示)

A、 哪些句子或段落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B、文中詳寫了哪幾種風俗?目的是什麼?

C、題目是“端午的鴨蛋”為什麼寫到了種種風俗?

2、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收穫。

四、推薦作業:思考課後練習第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品味文章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

2、領會文章主旨,學會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表達思想。

教學過程:一、朗讀訓練:師生共同朗讀全文。(本文的語言魅力主要靠反覆朗讀才能體會得出。有些語段還應指導學生用恰當的語氣、語調來讀,體會文章情趣。)

二、語言賞析:1、結合課後練習第二題及自己在文中標畫的語句,歸納文章語言特點。

例:A、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B、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C、端午的鴨蛋,新醃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鹹味,白嘴吃也可以。D、咬一口油就冒出了。

2、交流歸納:本文口語色彩濃厚,平淡而有蘊味,不乏風趣。古漢語的點綴又增添了典雅之美。

3、積累本文具有特色的語言。(抄寫或背誦)

三、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濃濃的故鄉情結。

四、拓展延伸:回想一下我們這兒具有地方特色的風俗,在日記上介紹一下。

《吆喝》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本文教學中宜引導學生課內外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教學時先由生活現象或教學媒體示範,使學生對吆喝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感性認識。在自讀中理清文章思路,領會作者情感,品味語言。學習課文之後適當開展一些活動,加深對文章的認識和興趣。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積累重點字詞。

2、理解課文,體會作者對往事的懷念。

3、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動幽默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大家在家或集市上認真聽過叫賣聲嗎?試著吆喝一下,當你聽到這些聲音時有什麼感受?羅曼羅蘭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其實,叫賣聲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種街頭文化。(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 自讀課文

(1)積累字詞:(會讀、會寫、會用)

囿yòu 鈸bó 招徠lái 鐵鉉xuàn 餑餑bōbo 秫秸稈shú jiē

隨機應變 合轍押韻 油嘴滑舌

(2)讀完課文,結合自己以前聽到的吆喝聲,談談自己有什麼新的想法?(可以多角度,

重點談好自己的真切感受)

三、研讀課文

1、 速讀課文,針對文章結構、主題、語言等方面進行圈點批註、質疑提問。(本文文字淺顯,內容易懂。故以學生自讀為主)

2、 小組合作討論,理解主題:

主問題:(1)你認為作者介紹五花八門的吆喝聲時,是否很雜亂,他按什麼順序介紹的?

(2)介紹各種吆喝聲的過程中流露了作者什麼情感?(怎樣表現的?)

(3)你覺得本文語言方面有什麼特點?舉例談談。

提示:(1)從時間方面介紹,然後介紹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瞭解。

(2)對往事一種美好回憶,引人體味生活中濃郁的情趣。

(3)運用北京口語來寫,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舉例略)

3、 選讀課文,領會作者的感情:選擇富有蘊味的句段運用恰當的語調、語速表情朗讀。

四、拓展延伸:

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著時代發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魅力,應注意搶救,把家鄉的吆喝或類似吆喝的文化遺產記錄下來,仿照本文,寫出自己的體會。

五、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