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6W

一、 教學目標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

1.知識與技能:(1)瞭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2)初步認識物質結構學習中的模型方法;(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

瞭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運用。

3.情感與價值觀:

結合歷史上幾位科學家的卓越貢獻 ,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重點 :原子的構成。

難點 :知道原子的結構,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課堂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二、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學生活動】

溫顧舊知 ,寫出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畫出水分子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的示意圖。

【情景引人】

螢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動畫,學生觀察 、分析並討論:

1.什麼叫原子?

2.化學反應的實質是什麼?

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物質的過程,那麼不同的原子(如氫原子和氧原子)有什麼差異呢?

上述問題的答案要從原子的內部去尋找,這就涉及一個新的問題 ,需要我們去探索。

(通過交流討論,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思考並探究新的科學奧妙的興趣 ,很自然地進入新的課題)

(二)進入新課題

教師提問】

原子能否再分?請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結構”為題提出你的假設。

【學生交流】

1.原子像葡萄,葡萄汁是原子核外的??

2.原子像一個乒乓球。

3.原子像一個實心球。

【啟迪思維】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分為原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情景引入】

播放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原子彈是通過原子裂變釋放出巨大能量而製造出來的。如果原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能裂變嗎?

【學生交流】

1.原子裂變說明原子內部有複雜的結構??

2.原子裡面有哪些微粒呢?

(通過巨集觀的科學例項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科學,這一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符新課程標準)

【創設情景】

追溯歷史,回答問題。1803年 ,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他認為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發現電子。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進行了如下實驗。 播放動畫:a粒子轟擊金箔。

結合聯想與啟示,你能試著對上述實驗現象解釋嗎?

(瞭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交流討論】

1.在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 a粒子散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2.下列對原子結構認識錯誤的是( ).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帶正電

C.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問 D-原子是實心球體

(結合歷史資料創設情景 ,質疑問難 ,不僅引導學生突破知識難點,而且還對學生進行了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拓展思維】

按現在你對分子、原子的認識,你認為道爾頓提出的近代原子學說有哪些不確切的地方?舉例說明。

【學生交流】

1.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是錯誤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2.構成物質的粒子除了原子還有分子、離子。

3.“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不正確,如湯姆生髮現電子??

【提出問題】

原子內部有哪些粒子?

【講解】

11897年,在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髮現電子 以後,人們開始揭開了原子內部的祕密。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核,說明小小的原子內部結構複雜。經過2O世紀整整一個世紀的努力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很多種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至今仍在探索中。

【創設情景】

螢幕演示原子的構成動畫(2份動畫)。

【學生交流】

原子很小,看不見,摸不著;我的手上有無數個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裡原子核外的空間很大;電子繞核做高速運動??

【師生歸納】

1、原子的構成

2、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指導閱讀

請同學們看書 70頁第一段 ,想象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記憶並畫出知識要點。

【啟迪思維】

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那麼原子顯不顯電性呢?由原子構成的分子顯電性嗎?為什 麼?

【教師引導】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 7O頁表 4—1,通這個表格,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討論】

1.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

2.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很小,但 比電子大很多,即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中子不帶電,所以原子核的電性由質子決定,因此原子核帶正電,數目跟質子相等。

【教師啟發】

繼續觀察 70頁表 4~2,分別對 比橫與豎行,你能獲得哪些資訊?

【螢幕出示】

課本 70頁原子的構成表(表略),教設問引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