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四年級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讓學生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資訊並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這部分內容可以用5課時進行教學。

第1課時: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

2、使學生初步瞭解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資料,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體驗解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現資訊並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重點繪製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一、情境匯入:

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有多少人嗎?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據統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發現哪些資訊?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資訊怎麼辦?在學習複式統計表時是怎麼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併的3、展示學生繪製的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4、討論交流:

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

5、全班彙報交流。

分析:

三、鞏固新知

1、完成95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第101頁3、4

課後反思

四年級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2

設計說明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的知識,初步體驗了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這節課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統計資料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數據。

1、教學中,把“統計”這一數學知識還原到了學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學生在溫馨愉悅的氣氛中,進入學習狀態,匯入新課。

2、在探究新知時,激發學生統計的興趣,使學生在繪製條形統計圖時格子不夠的認知困境中,自覺地進行探索、交流,最終把認知指向“1格表示2個數據”這一新知的前沿。

3、學生在現實的數學情境中參與教學活動,進行數學探索、交流,開展數學操作,主動構建起“以一當二”的數學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兩種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卡片

教學過程

⊙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看一看老師這裡的三樣早餐都是什麼。

生:牛奶,豆漿,粥。

師:同學們喜歡這三樣早餐嗎?

生:喜歡。

師:那老師就將這三樣早餐獎勵給這節課表現好的三個組。現在我們看一看四(1)班的同學們最喜歡的早餐是什麼?

設計意圖:愛吃是國小生的天性,用學生喜歡的早餐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始至終都主動參與學習,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96頁統計表。

2、學生觀察統計表,說一說得到的資料。

生1:最喜歡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歡的早餐是豆漿的有12人。

生3:最喜歡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3、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兩種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卡片,選擇一種把統計表中的資料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

4、學生在組內彙報各自繪製的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

5、各組彙報並展示各自的條形統計圖。(課件出示教材96頁的兩個條形統計圖)

6、學生觀察兩個條形統計圖並說出區別。

(全班交流)

預設生1:左邊這個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數據。

生2:右邊這個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數據。

7、思考:觀察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認為用哪個表示這裡的資料比較合適,為什麼?

(學生思考,並在全班交流)

教師總結:有時由於資料偏大,在畫條形統計圖時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個數據。

8、同學們根據條形統計圖能得到哪些資訊?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提出問題並解答。

9、思考:如果最喜歡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麼在右圖中怎麼表示?

學生組內討論,各組彙報。

引導學生明確可以用半格表示1人。

設計意圖

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活動為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學生在活動中對比兩個統計圖的區別,發現“以一當一”的侷限性,總結出“以一當二”的統計圖。

四年級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3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基礎上,使他們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領悟數學的魅力,感受數學的樂趣,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要處理好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本節課通過將較大的資料繪製成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到用1格代表5個數據的條形統計圖存在的意義。

1、使學生經歷動態資料的統計過程。

通過統計一個路口幾種機動車通過的數量,使數學貼進生活,讓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明白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使學生知道學習統計的必要性,並能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

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預測20分鐘後開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種車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的資料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感受學習統計的必要性,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卡片

教學過程

激趣匯入

課件出示一段時間內一個路口車輛過往的情境,讓學生自主記錄各種車的數量。

(學生自主記錄,並彙報記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不僅是引入新課,更是激發矛盾,學生在沒有分工合作的情況下,獨自去記錄各種車的數量,表現出手足無措,因為記住了這種車又記不住另一種車,於是學生自己提出遇到的困難。這時,順勢引導學生思考: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同時記錄各種車的數量?學生經過思考,得出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98頁上面的統計表。

(1)學生觀察統計表,說說有幾種車。

(2)學生分組討論是否可以把這個統計表用“1格代表2個數據”的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

(3)各組獨立繪製條形統計圖。

(4)說說在繪製過程中遇到了什麼難題。

(用1格代表2輛車,要畫很多個格,太麻煩了)

(5)討論:如何解決上面遇到的難題。

(6)小組彙報。

生1:可以用1格代表3輛車。

生2:可以用1格代表4輛車。

生3:可以用1格代表5輛車。

……

(7)教師引導學生用1格代表5輛車繪製條形統計圖。

(學生在教材上完成條形統計圖,並在組內展示作品)

(8)全班交流,課件展示各組的代表作品。

2、分析資料,合理預測。

(1)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思考:

①什麼情況下用1格代表5個數據比較合適?

②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兩種車相差多少輛?

③猜一猜,20分鐘後,這個路口開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種車?為什麼?最不可能開來的是哪種車?為什麼?

(2)各組學生討論上面的問題,教師巡視。

(3)各組彙報,全班交流。

3、知識拓展

課件出示教材98頁下面的統計表,學生觀察,思考:每格代表幾個資料合適?為什麼?

(學生討論後彙報)

四年級數學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條形統計圖》是人教版新課改中四年級上冊的內容。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體驗了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統計圖表表示統計的結果,能夠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經歷了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並初步建立了統計觀念。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並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這樣就把資料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讓學生完成兩個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並引導學生把兩個統計圖合二為一,然後介紹這就是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通過提問:“它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引起學生的討論和交流,一方面讓學生從更高更寬的角度認識新的統計圖和統計量,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絡和區別,進一步建立統計觀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怎樣根據新的統計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教材處理: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實際情況出發設定問題情境,打破原有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重新思考,自主構建

新的知識結構。在此過程中,本課以主題情境為主線,有意識的根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在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具體地說,本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層的內涵。

通過例題,我認為,本課的教材編排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然而,對於農村的四年級學生而言,城鄉的人口發展問題畢竟是個“遙遠”的情境。所以,我從調查學生體育活動的愛好為素材。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及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複式統計表,單式條形統計圖等知識。另外,學生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對出現進行比較,如男生和女生、城鄉和鄉村、工業和農業等,在此基礎上,我以學生熟悉的事為學習的素材,通過主題情境問題的提出,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平衡。

(三)、注重知識呈現的完整性,思維過程的靈活性,思維方法的多樣性。

本課的設計從調查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完整的經歷了資料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而不是直接出示資料,最後環節通過統計學本節課的表現結果,再一次參與統計,深切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及統計活動的現實意義。教學過程中以主題問題情境為中心,展開討論,自主探究,允許靈活的不同的處理方法,從不同中找相同點,從比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運用到實際中,體現了學習活動的完整性、靈活性、多樣性。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進一步感受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教學重點: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根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 教學難點:怎樣描述統計圖中的多個專案及圖例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過程:一 課前談話,分散教學難點

二 創設情境,呈現資料素材

1、談話,說說各位學生自己喜歡的運動專案。

2、你還會其他形式描述以上的統計結果嗎?

三 設定問題情境,探索解決方法1、討論,怎樣將上表繪製成統計圖 合作完成兩張統計圖

分析:從這張統計圖上能看出什麼?感知複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

2、打破平衡,促進思考(1)提出疑問(2)討論解決辦法

怎麼合併?兩個直條放在一起,你怎麼知道哪個是表示男生,哪個是表示女生?

(3)學習圖例,介紹圖例的重要(4)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

3、作品展示,體驗成功

4、揭示課題

四 、分析資料

1、分析上圖,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2、比較兩種統計圖3、小結

五、 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分析“城鄉四年級同學喜歡的運動專案統計圖”

(1)哪兒表示城市學生的情況,哪兒表示農村學生?你是怎麼知道的?

(2)根據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3)分析條形統計圖,你能得到哪些資訊?(4)看到這個統計結果,你有什麼想法?

2、課堂表現情況統計(1)對本節課的表現作自我評價(2)小組統計(收集資料)

全班彙總(整理)

(3)繪製統計圖(描述)(4)分析

六 、小結評價1、這節課你學得開心嗎? 有什麼收穫?

2、評價 鼓勵

教學反思:設計這堂課時我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匯入,讓學生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兩張單式統計圖,讓學生感知複式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通過中心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展開討論,嘗試解決問題;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能力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會了很多關於統計的知識,教學前我翻閱了第一學段所有有關統計的教學內容,找準學生知識的起點放手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自主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學生能做好的事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們要做的,是引導他,是以欣賞的眼光去評價他、鼓勵他。

二、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較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