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設計方案[通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8.12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設計方案[通用]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經歷以米、釐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1米到底有多長,並會估計物體的長度。

2、體會米的含義,知道釐米、米之間的關係。

3、在活動中體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新鉛筆、米尺、數學課本、文具盒、1米多長的繩子

 一、創設情境

1、師生利用課前共同準備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測量小組中各物品的長度。

2、指導學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繩子的長度。

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會隨機比較、選擇用哪些測量工具比較合適。(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測量課桌的長度。

二、體驗探究

1、認識米,、知道1米有多長。

2、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

3、學生在觀察、交流過程中認識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

歸納:100釐米=1米 1米=100釐米 1m=100cm

4、讓學生聯絡身邊的事物,找出幾種長度是1米的物品。

 三、實踐應用

1、1米大約等於幾枝鉛筆的長度?

2、學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較大的物體的長度(或高度)。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成測量活動。

3、出示書中5頁練習題。

4、課外小作業:讓學生回家測量家中物體的長度。

讓學生自己操作既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為後面的測量做好鋪墊,培養學生髮散思維。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通過動手操作親自感知,從實踐中總結出“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做單位”。

對1米多長的繩子的測量以及1米20釐米的書寫既是對用米做單位的再次體驗,又為後面的練習做好了鋪墊。

讓學生以一把米尺為準,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

這種徒手做動作既使學生感興趣,樂於參與的活動,又是讓學生再次體驗,從而建立1米有多長的空間觀念。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美術(嶺南版)第十二冊第10-11頁。

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

2、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色彩重複的構成方法,並運用對比色或同類 色搭配作色彩的重複設計。

教學重點:瞭解重複的變化規律,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掌握對比色和同類色配色 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重複的變化規律,設計有新意。

教具準備:CAI 課件、電腦。

學具準備:電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複現象:地球繞太陽公轉動畫、鳥飛翔和豹奔跑的動畫。

師生談話: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複現象,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課件演示生活中的重複現象(圖片)。

師生談話:這些重複現象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加美好。

3、課件演示藝術中重複的運用。

①指導欣賞一段動聽的`音樂(民族管絃樂曲《瑤族舞曲》)。

師生談話:音樂中重複的應用也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②美術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在美術中重複的應用也很多,並能創造出很美的視覺效果。我們在五年級的時候學過《有趣的重複》,那是一種“形”的重複。

課件出示一些“形”的重複作品,指導學生欣賞。問:這些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

請幾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形”的重複的製作步驟: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排列骨式;③確定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用課件演示重複構成的製作過程。)

引出課題:如果我們將這些重複構成作品塗上顏色(課件演示),就成為“色彩的重複”作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重複”(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色彩的重複”的設計和製作方法

(1)課件出示數幅“色彩的重複”作品,學生欣賞,想:“色彩的重複”是怎樣做成的?

(2)請一位學生說說“色彩的重複”的製作步驟。(教師在黑板演示: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一個排列骨式;③確定一種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⑤塗上顏色。)

(3)教師示範時重點講解“色彩的重複”的製作過程中較難掌握的地方:①基本形要設計得簡潔;②骨式圖的繪製要規整;③怎樣將基本形不走樣地畫到排列骨式中?(用硬紙片做一個基本形模子)④色彩的搭配(用對比色或同類色搭配)。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選用對比色或同類色的搭配方法,設計一件色彩的重複作品。

要求:1、擷取的基本形要飽滿,外形簡潔,基本形排列要有規律。

2、格子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

3、不超過四種顏色。製作精緻,畫面整潔。

四、課堂小結。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1、認識“找、生”等12個生字,會寫“生、裡、果”3個字。認識2個偏旁“夕”“母”。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朗讀感悟。知道花生結果的特點。

2、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

教學準備:

1、花生實物、電腦多媒體課件、視訊展示臺、

2、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樹上、地裡植物開花結果的情形。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趣味揭題

(出示花生實物)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學習“生”字)

花生是一種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們愛吃,連小松鼠也愛吃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6課——《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看多媒體動畫,教師範讀全文。

2、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3、學習生字

(1)(電腦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經認識了螢幕上的

哪些字?(指名說說)

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讓學生回憶識字方法)

(2)小老師教讀生字後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讀準“找、種、生”。

(3)學習新偏旁“夕”和“母”

(4)小組合作記字形,指名說“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4、鞏固字詞

(1)同桌互助,認讀課後練習中的'詞語

(2)在“識字迷宮”裡認讀生字(課件演示)

(3)遊戲:開火車找朋友

三、寫字指導:“生、裡、果”

1、教師範寫生字,學生注意觀察,找準關鍵筆畫。

2、學生互相交流,怎樣寫好這三個字?

3、學生臨寫後互評,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感知漢字的整體美。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開火車讀詞卡。

2、聽寫生字。

二、整體感知,朗讀感悟

1、結合插圖自由地讀全文,標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第一幅圖的內容?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第二幅圖的內容?(1-2自然段寫了圖1的內容,3-5段寫了圖2的內容)

3、學習1-2自然段

(1)自讀1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些什麼?

(2)看圖,你覺得花生的花怎麼樣?書上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鮮豔)

理解“鮮豔”就是顏色明亮好看。

(3)思維拓展:還有哪些東西很鮮豔?(五星紅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貝殼等)

(4)讀好句子:“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豔。”

(5)小松鼠看見花生的花,它是怎樣問鼴鼠的呢?

(分角色讀好鼴鼠和小松鼠的對話。)

點撥:“這是什麼花呀?”要突出問話的語氣。“花生可好吃

啦!”要突出感嘆的語氣,讀出兒童的童真童趣。

4、學習3-5自然段

(1)引讀3、4段:小松鼠聽了鼴鼠的話,它是怎麼做的呢?

(學生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裡去,看看結花生了沒有?)

結果怎麼樣?(學生讀:“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

(2)朗讀指導:小松鼠沒看見花生,心裡覺得怎樣?(很奇怪,也很失望)誰能用這樣的語氣再讀讀這句話?(指名再讀:“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沒看見一個花生。”)

(3)引導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時你有什麼問題?

(電腦出示:“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讀出疑問語氣。)

點撥:這句話是小松鼠自己說給自己聽的,這叫“自言自語”。

(4)小組合作討論這個問題。(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花生的果實是結在地裡的。)

(5)思維拓展:通過課前預習,你還知道我們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是長在土裡的?(藕、土豆、山芋、蘿蔔、地瓜、番薯)

(對答得正確的學生獎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實踐活動

續編故事《花生找到了》

1、討論:小松鼠後來找到花生沒有?它是怎樣找到的?

(去問鼴鼠、自己上網查資料、請土地公公出來幫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後會怎樣呢?

(和鼴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來留著冬天吃等等)

3、點撥:講故事不但要講清楚事情的經過結果,還要講清楚小松鼠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

4、自由準備後在小組內先講。

5、指名上臺講給大家聽。

6、集體評價(普通話是否正確、語言是否流利、故事內容是否合理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