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8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2、在對學生的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珍視自己的生命,學會對生命負責,正確地面對人生的磨難。

學習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設計:

課文匯入:

講述故事《人梯》匯入新課,同學們,這對父母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將生的希望留給自己的孩子,這的確體現了母父愛的偉大,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感受到當人們面臨死亡的`侵襲的時候那種對於生的渴望。讓我們對生命的偉大再一次肅然起敬起來。今天,讓我們來學習一篇名為《生命生命》的文章,來感悟一下作者對生命的另一番感悟。

整體感知:

1、藉助註釋和詞典,讀一讀,寫一寫

騷擾小憩茁壯糟蹋庸碌辜負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肅然起敬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點名讀和齊讀相結合。

1、從把握各段主題詞入手,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事例思考思想感情

飛蛾:生之慾望意義震驚

香瓜子:生命力價值肅然起敬

心跳:生命真實、奮鬥震撼

探討研究:

1、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為什麼前兩個事例舉的都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2、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2、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說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3、三點思考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拓展延伸:

請你列舉生活中熱愛生命的例子。

你喜歡聞文字中的哪些文字?請你找出來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課後記:應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意,看看三個事例分別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這樣學生才能比較細緻的研究課文。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一文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這篇文章作者杏林子通過生活中極為普通的三個事例"飛蛾奮力掙扎逃生"、"小苗頑強地從牆縫裡鑽出來"、"傾聽自己的心跳聲"引發出對生命的深刻思考,闡釋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並在文章結尾直抒胸臆"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要讓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表達了自己

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小中見大,平中悟理,字裡行間都飽含著作者對生命的沉思,對生命的渴望,是本冊教材中培養學生通過朗讀能力、抓住關鍵詞句來品味語言的意識和能力的重要課文,目的是繼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來體會"讀書要聯絡上下文、時代背景、生活經驗來仔細思考含義較深刻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學習圍繞主題進行資料蒐集、觀察、實踐探究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自己的探究結果、體驗和感受的能力,為本單元習作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慾望、衝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

1、情景體驗,轉換角色,理解生命的堅強。

2、讀中感悟,思中感悟,體會生命的可貴。

3、在生活實踐中談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生命的真實存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充分閱讀文字,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

2、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培養學生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通過反覆誦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並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關愛生命。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程改革與主題構建的宗旨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情感態度與正確價值觀的導向。尤其生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不但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更要充分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建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真正讓學生體會生命的內涵和意蘊,並能聯絡生活實際,獲得對人生獨有的情感體驗和有益啟示,展現教學預設和動態生成的和諧課堂。並以此調動學生對整體感知單元教材的興趣,培養學生從總體上感知、把握單元學習內容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單元學習主題進行探究的慾望。

【教學過程】

一、靜心感受,匯入新課

1、我們用30秒的時間用自己的方式來感受一下自己生命的存在。

是的,活著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2、直接揭題,板書課題,讀題。

3、視訊創設情境,感受鮮活的生命。

⑴奔跑的駿馬,發芽的豆苗。綻開的花朵。

⑵除了這些,生命還是什麼?

4、正因為有了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這豐富的世界。那麼在臺灣女作家杏林子的眼裡,生命又是什麼呢?

設計意圖:本設計著眼與對文字含蘊的充分挖掘,以"生命是什麼?"這個問題為學習中心和重組學習內容的主線,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維。使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形成"未有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要求把課文讀通順,想一想:文中的哪幾件事情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反饋:

文中哪幾件事情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要求學生概括成四字標題)

隨機板書: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

【設計意圖】本環節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讀通、讀順全文;然後再經歷"學生與文字初步的對話",通過對全文事件的連結,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以"文中哪幾件事情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為切入點,根據交流情況進行板書,提綱挈領,凸現教學目標,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

三、精讀課文,感受生命

1、這是三件極其細小、極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卻通過這三件小事向我們傳遞了她對生命的感悟。你是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義?請劃出相關語句。並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覆品讀,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這叫批註,是閱讀過程中的一種學習方法。

2、交流討論、體味語言文字,教師於交流中指導學生朗讀。(根據學生需要,隨機出示學習內容)

為什麼這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會給作者強烈的震憾?(源於她對生命的熱愛)

(第二自然段)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⑴創設情境,轉換角色

飛蛾呀,飛蛾,只要我稍一用力你就會死掉,你明白嗎?

飛蛾呀,飛蛾,你為什麼要極力地掙扎?

創設情境和學生對話,讓學生體驗到飛蛾求生慾望的強烈。用小飛蛾的口吻講述面臨險境時的心理活動。

教師小結:小飛蛾的"掙扎"是在生命面臨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

⑵換詞比較:

"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麼?

(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如果是跳動說明已經逃掉,而且是很容易就逃掉,就表現不出求生慾望的強烈。躍動表達心情急切。掙扎的很不容易,總之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慾望"。)

⑶"強烈"的是?"鮮明"的是?"震驚"的又是?

因而作者接連用了三個"!"來表現對飛蛾強烈求生慾望的驚歎,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學生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⑷指導朗讀:

讀出對生命的強烈渴望之情。

⑸語言概括:

這是一隻_的飛蛾,我感受到生命因_精彩。

(第三自然段)

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裡,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⑴抓重點詞語感悟:(這是一顆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種子,通過哪些詞語體會到它的頑強)

學生討論發言。(尊重學生的體驗)

重點引導"竟然"、"竟"。

(2)教師小結:"竟然"包含著意想不到的一種敬佩的情感。(因為那是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惡劣環境啊);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還能茁壯成長,那頑強的生命力讓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使作者對它肅然起敬,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⑶帶上你的感受讀讀這段:

指導朗讀:讀出對生命的深深敬佩之情。

⑷研讀概括:

這是一棵_的小瓜苗,我感受到生命因_精彩。

(第四自然段)

⑴剛才我們都通過各種方式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存在,為什麼一次小小的心跳也能給作者深深的震撼?這個詞和前面的"震驚"一樣嗎?

補充作者的相關資料,集體交流。

杏林子:本名劉俠,自12歲起,患"類風溼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國小畢業後便因病輟學。

⑵現在你們對這個"震撼"有了新的體會了嗎?

作者承受著病痛的折磨,這種折磨是常人難以想象。作者很有可能會感到活著是一種負擔,還不如死去,但是當作者發現小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時,當她看到一顆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泥土的磚縫中茁壯生長時,當她親耳聽到自己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聲時,作者陷入深深思考。

(出示)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齊讀句子。

⑶"我必須對自己負責",杏林子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讓我再次走進她的生命歷程去看看吧!

出示補充材料:(杏林子的主要成就)

【設計意圖】按照課程標準,學生應在教師引導下進入情景體驗,在讀中揣摩、感悟、體會語言所承載的知識、情感、文化、思維,從而表現出對語言本體的學習,而不應拘泥於教材對材料展現的邏輯順序,以及結果分析展開教學過程。因此,以這一材料為載體,以"讀-品、讀-思、讀-悟"為基本學習活動程式,並擬定了一個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隨時調整的框架,讓學生通過不同角度感悟和表達生命的意蘊,使學習程式螺旋式重現、上升,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並促使其語文素養(朗讀水平、讀書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理解真諦,品味生命。

(出示課文最後一段)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自己讀讀這一段話,你能結合杏林子的生平來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嗎?

⑴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⑵生命是短暫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我們卻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創造無限的生命價值,使生命穿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重點難點】

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9課《生命生命》。(板書課題)

出示杏林子對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指名學生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為什麼說生命是一樁奇蹟)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細細地品讀課文。

【本課我以杏林子對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匯入新課,在師生交流對名言的理解和感悟中,以質疑的形式提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即“為什麼說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也是本課的教學主線。】

二、研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回憶課文是由哪些事例來感悟生命的?

2.再讀三個事例,看看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生命是樁奇蹟?劃下來。

3.交流:

(1)感受“飛蛾求生”:

關鍵句:“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說說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詞感受到的?

想想飛蛾此時心裡在想什麼?

一隻飛蛾平均能活9天,為了這短短的9天,它在拼命掙扎著,無論怎樣危險,無論是否成功,它都沒有放棄。伸出手,想象你的手中就有一隻極力鼓動雙翅的飛蛾,體會它強烈的求生慾望,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句子。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何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真諦,唯有“讀”是最好的方法。我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抓住關鍵詞句來品味,體會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從而讀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一切的讀都是為了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

(2)體會“瓜苗生長”:

關鍵句:“那小小的種子裡,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讀句子,說說在你心中這是一粒怎樣的瓜子?從哪兒體會到的?

讀句子,讓大家感受到這是一樁奇蹟。

(3)感悟“傾聽心跳”:

關鍵句1:“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

讀句子,思考:為什麼作者說心跳給了她極大的震撼?

閉上眼睛,靜聽自己的心跳。(播放錄音:心跳聲)說說聽了這鮮活的心跳,你有什麼感受?

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句話。

關鍵句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麼意思?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糟蹋生命的現象?

怎樣才算好好地使用生命呢?

【在讀書過程中我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如聽心跳聲,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和對生命的獨特感受,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字。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如何好好地使用生命,把體驗內化為行動。】

4.杏林子是怎樣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的呢?我們來認識認識她。

(出示杏林子照片)從照片看,你覺得杏林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出示杏林子資料)聽老師介紹杏林子的生平,說說看杏林子創造出怎樣的生命奇蹟?

【新課標主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活用課程資源尤為重要。本節課我整合了課內外教學資源,在適當的地方加以運用。如:為學生激情講述了杏林子的`生平主要事蹟,為深化文字,體會“生命是奇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說說你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

6.你還知道哪些人也讓自己有限的生命創造出了無限的價值?

三、再悟課題

1.再來看課題,你發現課題有什麼特點?去掉一個行嗎?為什麼?

2.指導讀課題。

【引導學生把整節課的收穫和感受濃縮到課題這四個字中,通過朗讀課題展示出來。學生理解不同,因此讀得語氣語調也不同,但都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情真意切才是最珍貴的。】

四、拓展

作者領悟到生命是飛蛾求生的掙扎,生命是瓜苗從磚縫中冒出的勇氣,在你的眼中,生命還是什麼呢?開啟你的記憶,把五彩的生活放進來,以“生命是什麼”為主題寫一首小詩。

【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學生對文字有了深入、個性化的解讀,我為學生提供了昇華文字的空間,引導學生把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寫成一首小詩,儘管語言稚嫩,卻意味深長。

讀書是學生對文字的吸收,對經驗的構建,而寫作則是學生對文字的解讀,是學習的收穫。以說名言開始學習活動,以寫小詩結束學習活動,整個教學在詩一樣的意境中進行。】

五、板書

生命生命

飛蛾求生

奇蹟瓜苗生長珍惜光彩有力

傾聽心跳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4

【教材說明】

《生命生命》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下冊。

【學情分析】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即將進入青少年時期,漸漸地會開始思索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應該怎樣塑造自己,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的問題,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對生命的認識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現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這一層面,因此,有關生命的話題學生是渴望瞭解的,進行生命的思考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需要。具體到對《生命生命》一文的閱讀來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文中三個生命個體所展現的生命精神內涵,學生在體會時會因對作者的不瞭解,對生命話題的認識較粗淺而產生學習困難。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生詞,會背誦課文。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感受對生命的熱愛之情、讚歎之情和珍惜之情,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對生命的熱愛之情、讚歎之情、珍惜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包括杏林子相關資料及文中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一、走進生命話題,匯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生命生命》,這節課讓我們同臺灣作家杏林子一起繼續探討關於生命的話題。

(師板書課題,生讀)

二、感悟生命形態

1、品讀第二自然段,感悟小飛蛾的生命形態:

⑴匯入:

第一個走入我們視野的是一隻飛蛾。(生讀第二自然段。)

⑵思考:

這是一隻怎樣的飛蛾?找出印證自己觀點的語句,談談你的體會。(生讀,思考,全班交流,練習朗讀重點。學生思考的結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惡的,可憐的,頑強的,了不起的`等,師可相機引導生思考討論:作者重點想表現的是哪一方面?)

⑶現場採訪:

熱愛寫作的作者捉住飛蛾我們很容易理解,放了飛蛾我們也能理解,但為什麼會忍不住放了它呢?假如你是作者,能否接受我的採訪,為大家解開謎團?(師採訪生,結合學生的發言,相機評價,可適時引導學生再讀但放了它!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2、品讀第三自然段,感悟香瓜子的生命形態:

⑴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⑵彙報讀,生互評。

⑶學生再讀。思考交流:你認為自己從香瓜子的生命故事中收穫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是還可以相機組織生再讀引人深思的句子。)

3、小結:

這些文字哪裡只是在講述小飛蛾、香瓜子的故事,這分明是一曲麴生命的讚歌呀!

三、尋找生命意識

1、瞭解作者的故事,體驗自我生命的存在:

⑴師深情講述杏林子的生命故事:

(出示杏林子相關圖片和資料)

簡介杏林子:

她的文字曾感動和鼓舞了無數人,她十二歲時突然患上了至今人類都無法徹底醫治的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從此,鑽心的疼痛與她伴隨,直到她六十一歲離開人世,她只上過國小,在關節壞後,她依然坐在輪椅上,膝上架著小木板,創作了數百萬字的作品,這篇文章就是從她那蒼白的扭曲的手指間一個字一個字地流淌出來的。

⑵帶著感受讀杏林子的內心獨白:

(讀第四自然段)(出示句子:這就是我的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組織學生反覆讀這句話(師可以相機引讀,如:咚、咚、咚聽著那強有力的心跳,杏林子對自己說聽著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杏林子對自己說,等)

⑶體驗生命的存在。這就是杏林子的生命,單單屬於杏林子的。你的生命,單單屬於你的生命呢?(組織生靜靜感受生命脈搏的跳動後自由談感受,並練習朗讀這句話)

2、品讀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⑴ (繼續出示句子我可以對自己負責。)師引讀:杏林子接著寫到:我可以,也可以,如果你是杏林子你會怎樣好好的使用它?又有可能怎樣的糟蹋它?(生在此可能會思維受阻,師可以相機補充介紹一些杏林子的生活細節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⑵結合學生髮言小結。

⑶ (引讀一切對自己負責。)這句話中出現了兩個自己,它們的意思一樣嗎?你是怎樣理解的?(生談自己的見解,師相機引導朗讀)

四、探索生命意義

1、(出示課文末一段),生自由讀。

2、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用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讀著這句話,你想到了誰?(生思考,全班交流,師相機總結提煉出無限的價值的含義)

3、小結,指導朗讀。

五、留下生命思考

1、全文小結:

杏林子已經用自己光彩有力的生命歷程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也將做出屬於自己的回答,也許我們要用上一生的時間。

2、品讀文題:

讓我們在對課題的朗讀聲中結束這一課吧!(引導學生用多種讀法讀課題。)

【板書設計】

生命生命

飛蛾

價值?香瓜子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作必要的語言積累,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本文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語言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故確立第一個教學目標。

“生命”這個話題相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還很抽象,故作者刪繁就簡,從具體、細小的生命入手,便於學生認識。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珍愛生命。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對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評價,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故確立目標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由具體現象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驗作者的生命意識,我們應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裝置。

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放像機、錄影帶(森林大火的場面)、投影儀、投影片。

[設計思路]

1.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有審美活動,因此,本文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2.“生命”是個深奧的話題,要讓七年級學生真正理解它會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中具體生命現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過“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語言,深入課文內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懷,或許可領悟生命的可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畫面,教師講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個蟻穴被大火團團圍住,裡面成千上萬的螞蟻為了活命,緊緊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蟻球,滾向火海,隨著劈哩啪啦的聲音,外層的螞蟻紛紛死去,蟻球也越來越小,但它們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滾動,直到變成一個小球,但終於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邊親眼目睹,你會想些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螞蟻,你會選擇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為了生命的延續,螞蟻不惜代價,世間萬物為了不辜負上蒼賦予的生命,都在頑強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觸控著自己的心跳,走進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貴。

(有聲有色的畫面,導語的設計,渲染了氛圍,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激起學生的熱情,觸動了他們對生命開始思索的情懷,進而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實施以下的教學環節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朗讀課本,讀時以適合本課的輕音樂相配。同時要求大家思考:

1、請用一個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對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最有啟迪或感觸?

(音樂是最好的催化劑,在它的薰陶下,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這也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情感的一條有效的途徑。用簡潔的比喻句概括,可培養學生提煉、概括語言的能力。)

三、賞讀課文,感悟生命:

1、師:同學們,剛才在朗讀後,大家談了自己對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麼作者有沒有在文章中告訴我們她對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他們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文章的最後兩節,並指名學生示範朗讀,然後齊讀。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誦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因此,朗讀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他們讀中感悟。學生有了心得,朗讀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摯。)

2、作者的這些對生命的感悟是由什麼引發的?具體在哪些語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在文章的1、2、3節。學生體會朗讀時的感情、語調,然後分角色男女生朗讀1-3節。

(七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分角色朗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外,讓學生體會作者由小事引發深刻思考的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3、小組討論: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它們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麼不同?從作者對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麼新的感悟呢?

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巡迴指導:三個事例內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淺;學生談感悟時應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學生合作研討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在這師生的互動中,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產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訓練了口語的表達能力,本文的教學難點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課標明確了語文具有人文性,教師應適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成他們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可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

4、如果時間允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自己還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練習,加深感悟:

學完文章,我們感覺到,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生命現象,用心靈去體驗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渴望,我們就會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的想法是什麼?

仿照作者這篇文章的結構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請你就生活中見到的其他類似的生命現象,寫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寫現象,再寫感悟,字數100字左右。

(“學以致用”,這道寫作訓練題,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從中得到新的體會與認識,達到一堂課的目的:學生學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五、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車,經歷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聲了,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穫嗎?

學生回答,歸結板書

同學們說得很好,只要我們能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頑強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們一定能見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資料連結]

杏林子,本名劉俠,女作家,12歲時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但她忍著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作業設計意圖]

課外閱讀田彩虹的《生命的問句》,這是一篇與課文的思想主題相近的文章,讓學生閱讀訓練,拓展延伸課堂的內容,有利於新課教學目標的鞏固。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6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同時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教學目標】

1、教學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前準備】

音樂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在輕緩而哀傷的音樂聲中出示面色蒼白的小錢無奈地躺在病床上的掛圖。

2、教師描述:

這是一個發生在杭州的真實故事。剛滿18歲的年輕人──小錢,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奪走他的生命。(停頓)

3、教師繼續描述:

所幸的是小錢得救了,是誰在這緊要關頭挽救了小錢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自學生字詞

1、各自輕聲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拼讀一下,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詞:

讀準生字詞:

移植 涓涓流出 餘震 血脈 彼岸

突如其來 襲擊 空曠 暫停 間隔 凋零

讀準其他詞語:

患病 骨髓 甜絲絲 紅潤 幾經輾轉 步履匆匆 綻放

3、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時正音。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分組討論:

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彙報。

(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想想課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揭示課題

二、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杭州的小錢靜靜地躺在了病床上,最先讓你感受到他內心不平靜的是哪一句話?

板書:

小錢

1、他才18歲,就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你從這句話體會到什麼?你們瞭解白血病嗎?誰來說說?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麼?文中指什麼?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還沒來得及開放,就要凋謝了。能告訴我,現在你的面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個小錢?

(痛苦,絕望,悲痛。)

⑶ 說話:

此時,小錢會想些什麼呢?你呢?

板書:

骨髓

2、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⑴ 輾轉是什麼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會到什麼地方找?

⑶ 通過這個“輾轉”你可以想象什麼?

師:是呀,多麼累啊!誰能帶著這種累的感覺把這句話讀一讀?

⑷ “這樣的人”指的是怎樣的人?(板書:臺灣青年)找到這樣的容易嗎?為什麼?

小結並過渡:同學們,在同一時刻,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樣來挽救小錢的生命呢?當我讀到這一節時,格外感動。相信你們也一樣,讓我們接著學習課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麼感動了我們。

⑴ 學生自由朗讀。

⑵分組交流。

⑶ 小組代表彙報,聲情並茂地朗讀: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骨髓。

此時的臺灣怎樣呢?是啊,面對餘震,本來大家應該想到什麼,可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過渡:當針頭從肌膚裡脫落時,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樣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他們為什麼能如此鎮靜地面對這一切?結果呢?

③ 骨髓抽取後,李博士又是怎麼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濟醫院──花蓮機場──臺北機場──香港機場──上海機場──杭州機場──杭州醫院(提示:由於政治和歷史原因,當時大陸和臺灣沒有直接通航)

作為當時已是60多歲的李博士來說,十幾個小時的奔波,已是 非常疲勞,可他顧不上休息,又連夜做手術,他為了素不相識的人奔波勞累,是多麼無私呀!

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對這位老人說些什麼呢?

感情朗讀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學生齊讀。

師:臺灣與大陸雖然被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吧!

學生再次齊讀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維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行動,這是一次與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小錢得救了。小錢的心中一定充滿了感激,你想:

1、他會感激誰呢?

2、除了臺灣青年,小錢還會感謝誰?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你心中,這是一座怎樣的橋。

板書:

生命橋

音樂播放《愛的奉獻》。

四、作業

展開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骨髓

小錢 臺灣青年

生命橋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掌握初讀課文,糾正字音,幫助理解部分詞語。大概感知文章內容,並滲透朗讀方法和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讓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渾然一體,進而讓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讓有限是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學過程:

一、在交流中入課:引發生命的思索

1、寫“生命”讓學生讀。

2、談自己對生命的理解

3、介紹作者

4、讀課題

二、在閱讀中品悟:觸控生命的脈搏

(一)初讀感知文章內容

1、檢查預習情況,讀文

2、糾正字音,理解詞語

3、感知課文內容

(二)深讀感受生命的含義

自由讀,讀邊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沒有想到的?

1、走進飛蛾

2、走進香瓜子

3、走進杏林子

三、在思考中提煉:聆聽生命的拔節

師:是啊,生命是什麼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出來了麼?

1、學生自由說

2、師出示

3、學生讀

四、在標點中抒懷:舒展生命的張力

師:不同的人對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對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樣的,請你把自己對文字的感悟化作標點,加在課題上。

總結:謝謝同學們給我的標點賦予了這麼多層含義。我覺得你們加的每一種標點都是有道理的,它也提醒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或者是一隻小狗,或者是一朵鮮花,或者是一株小草……雖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樣,但是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我要向大家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在以後的日子裡無論遇到什麼都要記住,對待自己的生命要格外地珍惜,對待別的生命要心存敬畏。

五、在生活中追問:走進生命的林子

師:生命是什麼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會告訴我們不同的答案。窗外楊柳依依,生命就是楊柳那嫩綠的枝條;課堂上看到你們的張張笑臉,生命就是同學們如花的笑靨;聽到黃鸝在柳枝間鳴叫,生命就是黃鸝那清脆的歌聲。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麼呢?開啟你的記憶,把五彩的生活放進來吧,拿起筆,可以以生命是什麼為題寫一首詩,也可以寫一段生命的感言,還可以像作者一樣寫一件事,讓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學生寫作、交流,教師隨機點評)

六、板書

16、生命生命

珍惜!敬畏!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8

【教學設想】

教學《生命生命》文章,本著課標中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的理論指導,以及語文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理論指導。選用創設情境,教師點撥,學生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上課之前,我們做個遊戲,請大家雙手捧胸,雙眼合閉,靜心感受或聆聽自己的心跳。然後談談自己對生命的感受。(學生自由談感受)人的生命細算卻只有兩萬多天,我們不禁深深嘆息:人生是如此短暫!但是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中,我們可以面臨許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堅強、勇敢和快樂,也可以選擇脆弱、逃避和悲傷,甚至是死亡。今天我們讀的課文也跟這生命有關,題目是《生命生命》(板書),文章的作者杏林子12歲就染上了風溼性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差不多全身關節都損傷了,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極大的折磨,但她並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讀一下這篇文章,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杏林子對生命這個人最寶貴的東西有何感悟呢。

二、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學生思考:是那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這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怎樣的'思考?

三、交流探討

1、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學生思考:

是那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這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怎樣的思考?

明確:

⑴是那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飛蛾:求生之慾望。

香瓜子:生命之頑強。

心跳:生命之可貴。

⑵這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怎樣的思考?

要使生命有意義有價值不辜負生命意味著要為生命而奮鬥。

2、其實,社會生活中有很多事物能引發我們思考生命這一話題。下面,就請大家從社會、生活、歷史或文學作品中找一些能引起對生命這一永恆主題的思考的例子,說說能引發那些思考?先分小組交流,再在組內推舉一位講得精彩的同學作全班交流

3、剛才大家說了這麼多,一定受益匪淺。這裡,老師也想說幾個發人深省的例子:

第一個:據說,人體的頭蓋骨是世界上最緻密堅硬的東西,科學家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把它剖開,後來,在裡面植入一粒種子,奇蹟發生了,種子發芽了,並衝開頭蓋骨長了出來。種子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哪。

第二個:九八抗洪救災的日子裡,大家都從電視裡反覆看到這樣的鏡頭:解放軍叔叔成衝鋒舟救出被圍困在洪水中,死死報住一棵大樹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江珊,據說,它緊緊抱著那棵救命樹,整整有十九個小時,而這,遠遠超出了人體力的極限。生命的潛能之強大令人震撼。

第三個:一次泥石流,沖毀了一個村莊,救援人員扒開一間灌滿泥石流的屋子的屋頂,救出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小孩,已經不能說話的小孩卻死活不願離去,拼命指著他的身下。救援人員繼續往下挖,挖出一個女的,已經沒有呼吸,卻保持了這樣的姿勢──身體直立,雙手上舉,象是託著什麼。而此時,小孩還不罷休,救援人員繼續往下挖,又挖出一個男的,保持了同樣的姿勢。他們是誰呢?他們的雙手託著什麼呢?對,他們是孩子父母,他們相繼用自己的生命把孩子托出了泥石流。

第四個:某旅遊勝地發生了一起重大事故,一纜車車廂突然脫落從高空墜地,在墜地的一剎那,一對年輕的父母把他們的孩子高高托起,她倆雙雙遇難,而孩子的一倖存。著名歌手韓紅從報紙看到這個感人的故事後,收養了那個倖存的孩子,並且創作了那首感人肺腑的歌──《天亮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歌頌親情和生命的歌。

(播放《天亮了》)

四、教師結束語

老師講了這麼多,並不是要從中挖掘什麼深刻的意義,而是要大家明白關於生命的另外兩點思考:第一點,生命是強大的,任何時候,要相信自己,我能行。第二點,生命並不僅僅屬於你自己,任何時候,不可輕言放棄生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挫折、危險,要珍惜生命。

最後,老師想把汪國真的詩作《生命生命》送給大家以共勉,願同學們能在你有限的生命中搏出你無限的精彩!

(教師詩朗誦汪國真的詩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晚來風急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雙眼睛跟隨著你

從別人那裡

我們認識了自己

五、佈置作業

以由生命聯想到為題目,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感受,並把你的這些感受寫到你的《心靈小語》上去,下節課我們共同交流!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通過反覆誦讀,理解含義深刻的字句,並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讓有限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剖析,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能聯絡生活實際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舉例說一說什麼是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現;

3、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訊匯入,複習回顧:

1、師:課前,先請同學們一起來靜靜地欣賞一段音樂。

(播放音樂)

師:說說看,你聽到了什麼?

預設:生:我聽到了嬰兒啼哭的聲音。

生:我聽到了嬰兒嬉笑的聲音。

2、師:同學生聽得真仔細,聽了剛剛的音樂,你想到了什麼?

預設:生:嬰兒剛剛出生時在大聲啼哭;嬰兒開心的笑了。

哭聲和笑聲昭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3、評價語:是啊!隨著一聲“哇、哇”的啼哭聲,一個小小的生命便降臨到了這個世界。都說生命極其寶貴,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說生命及其短暫,因為人生在世,不過百年。

4、師:讓我們帶著對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進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生齊讀課題)

師:你發現了嗎?這個課題和我們之前讀到的課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也就是說,這個課題中出現了兩個詞語,而且這兩個詞語是?

生:相同的。

師:是同一個詞語的重複,對嗎?

生:對!

師:說得真好!那像這樣的題目,你會讀嗎?誰來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熱情的呼喚!像他這樣高聲的讀(全班齊讀)誰還想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也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不屈的挑戰!像他這樣大聲、有力的讀。(全班齊讀)

5、評價語:是啊同學們,讀書就是要這樣,讀的有味道,讀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翻到18課,有感情的、大聲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詞,把句子讀通順。在讀的過程中,請你仔細的想一想: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請你嘗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PPT出示提示):

體會句子的方法: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

抓住標點符號體會

通過聯想或想象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

(生自讀課文並思考)

師:剛剛看到很多同學讀的聲情並茂,老師都被感動了!現在請同學們告訴老師: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呢?(學生舉手回答)

師板書:飛蛾求生

瓜苗生長

心臟跳動

二、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一)學習飛蛾求生部分:

1、師:同學們,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心臟跳動,其實是三件極為細小、極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們卻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走進這三個故事想一想: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額、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請你用直線在文中畫出來;如果你對這個句子有很深的體會,可以再旁邊寫一寫,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間帶著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2、評價語:剛剛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認真的做批註,真好!讀書就應該有這樣良好的習慣。

3、師: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來,讓我讓我們一起走進“飛蛾求生”的故事。

(學生自讀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師:“極力”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預設:生:用盡全力

5、師:說得真好!飛蛾那種極力求生的慾望讓作者沒有想到,讓我們也沒有想到。請同學們想一想是什麼原因讓作者放了這隻原本討厭的飛蛾呢?

預設:生: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為作者感受到了飛蛾求生的慾望所以放了它。

6、師:同學們,飛蛾為了求生,它竭盡全力,可是若要結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這天差地別的力量懸殊面前,飛蛾卻極力鼓動著翅膀、奮力掙扎,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問問你們:知道飛蛾的生命有多久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九天!飛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為了這短短九天的生命,這隻小小的飛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掙扎,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為什麼這隻小小的飛蛾會做如此掙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師:說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假設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隻飛蛾,會在心裡怎樣鼓勵自己活下去?

(預設3名學生說)

7、評價語:飛蛾想盡一切辦法求生,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讓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裡的不僅僅是一隻飛蛾,而是一個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師: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飛蛾極力掙扎的身影

飛蛾極力鼓動的翅膀

飛蛾強烈的求生的慾望

(二)學習瓜苗生長、靜聽心跳部分:

1、師:默讀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點詞句並加以體會嗎?(預設1名學生找句子)

2、出示重點句:“那小小的種子裡……僅僅只活了幾天。”

3、師:讀著讀著,有沒有一個詞跳入你的眼中,讓你特別有感受呢?

預設: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麼詞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師:此處連用兩個相似的詞,說明了什麼?

預設:作者沒有想到,出乎意料。

4、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境會是怎樣的?(沒有陽光,沒有泥土)

由此你體會到了什麼呢?(不屈向上,茁壯生長)(板書“不屈”)

從哪裡感受到的?(衝破,堅硬)

揣摩“不屈”“頑強”的意思。

5、師:此刻,面對牆角的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內心情感是什麼樣子的?

預設:不可思議

震撼/震驚

感動

師:所以,杏林子站在牆角看到了這樣幾句話:(PPT出示,生齊讀)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衝破堅硬外殼的勇氣。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決心。

6、師: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靜聽心跳這一段你還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師板書:對自己負責。

(預設1人找)

7、出示重點句子:“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8、師:我們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這句話中有哪兩個關鍵詞?

(“使用”“糟蹋”)

9、師:聯絡我們的生活實際,同學們說說,哪些行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說)

10、師:看來大家的確理解了“糟蹋”這個詞,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麼寫出了這樣的句子?作者是怎樣“糟蹋”自己的?

(師簡述:當時杏林子忍受著劇痛,生不如死,於是她自殺,但是被醫生救活了。)

11、師:現在你們知道課文中的“糟蹋”是指什麼了吧?那麼該如何好好使用我們的生命呢?

(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2、師: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告訴大家?

(生個讀)

預設:自豪——自豪地讀

激動——激動地讀

興奮——興奮地讀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自豪、激動、興奮的心情一起告訴大家,告訴全世界。

(生齊讀)

師:所以,作者對自己說:我要對自己負責,我必須對自己負責。讓我們讀出作者的態度!(生齊讀)

13、師: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間,杏林子堅定地選擇了前者,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裡,她一共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說、有散文、還有劇本,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她還將一生所得的稿費全部損出來,成立殘障基金會,幫助了100多萬無助的殘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出示課件)

三、回讀課文、昇華情感:

1、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認為生命是什麼?

(生自由說)

2、師:還有很多同學想說,同學們課後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寫下來!

四、總結全文,教師小結:

1、師: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為自強不息而興榮,因為頑強拼搏而茁壯,因為負責、珍惜而充滿魅力,這就是生命。

2、師:讓我們時刻告誡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10

【教學設想】

教學《生命生命》文章,本著課標中“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的理論指導,以及語文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理論指導。選用創設情境,教師點撥,學生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上課之前,我們做個遊戲,請大家雙手捧胸,雙眼合閉,靜心感受或聆聽自己的心跳。然後談談自己對生命的感受。(學生自由談感受)人的生命細算卻只有兩萬多天,我們不禁深深嘆息:人生是如此短暫!但是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中,我們可以面臨許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堅強、勇敢和快樂,也可以選擇脆弱、逃避和悲傷,甚至是死亡。今天我們讀的課文也跟這生命有關,題目是《生命生命》(板書),文章的作者杏林子12歲就染上了風溼性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差不多全身關節都損傷了,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極大的折磨,但她並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讀一下這篇文章,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杏林子對“生命”這個人最寶貴的東西有何感悟呢。

二、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學生思考:是那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這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怎樣的思考?

三、交流探討

1、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學生思考:

是那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這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怎樣的思考?

明確:

⑴是那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飛蛾:求生之慾望。

香瓜子:生命之頑強。

心跳:生命之可貴。

⑵這些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怎樣的思考?

要使生命“有意義”“有價值”不辜負生命意味著要為生命而“奮鬥”。

2、其實,社會生活中有很多事物能引發我們思考“生命”這一話題。下面,就請大家從社會、生活、歷史或文學作品中找一些能引起對“生命”這一永恆主題的思考的例子,說說能引發那些思考?先分小組交流,再在組內推舉一位講得精彩的同學作全班交流

3、剛才大家說了這麼多,一定受益匪淺。這裡,老師也想說幾個發人深省的例子:

第一個:據說,人體的頭蓋骨是世界上最緻密堅硬的東西,科學家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把它剖開,後來,在裡面植入一粒種子,奇蹟發生了,種子發芽了,並衝開頭蓋骨長了出來。種子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哪。

第二個:九八抗洪救災的日子裡,大家都從電視裡反覆看到這樣的鏡頭:解放軍叔叔成衝鋒舟救出被圍困在洪水中,死死報住一棵大樹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江珊,據說,它緊緊抱著那棵救命樹,整整有十九個小時,而這,遠遠超出了人體力的極限。生命的潛能之強大令人震撼。

第三個:一次泥石流,沖毀了一個村莊,救援人員扒開一間灌滿泥石流的屋子的屋頂,救出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小孩,已經不能說話的小孩卻死活不願離去,拼命指著他的身下。救援人員繼續往下挖,挖出一個女的,已經沒有呼吸,卻保持了這樣的姿勢──身體直立,雙手上舉,象是託著什麼。而此時,小孩還不罷休,救援人員繼續往下挖,又挖出一個男的,保持了同樣的姿勢。他們是誰呢?他們的雙手託著什麼呢?對,他們是孩子父母,他們相繼用自己的生命把孩子托出了泥石流。

第四個:某旅遊勝地發生了一起重大事故,一纜車車廂突然脫落從高空墜地,在墜地的'一剎那,一對年輕的父母把他們的孩子高高托起,她倆雙雙遇難,而孩子的一倖存。著名歌手韓紅從報紙看到這個感人的故事後,收養了那個倖存的孩子,並且創作了那首感人肺腑的歌──《天亮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歌頌親情和生命的歌。

(播放《天亮了》)

四、教師結束語

老師講了這麼多,並不是要從中挖掘什麼深刻的意義,而是要大家明白關於生命的另外兩點思考:第一點,生命是強大的,任何時候,要相信自己,我能行。第二點,生命並不僅僅屬於你自己,任何時候,不可輕言放棄生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挫折、危險,要珍惜生命。

最後,老師想把汪國真的詩作《生命生命》送給大家以共勉,願同學們能在你有限的生命中搏出你無限的精彩!(教師詩朗誦汪國真的詩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晚來風急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雙眼睛跟隨著你

從別人那裡

我們認識了自己

五、佈置作業

以“由生命聯想到……”為題目,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感受,並把你的這些感受寫到你的《心靈小語》上去,下節課我們共同交流!

【執教感言】

《語文課程標準》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第三層次是知識的拓展延伸部分。重要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更深更廣的空間,實現由課內向課外,由書本到生活,由學習到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設計的這個話題:由生命你聯想到什麼?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教學成為學生心靈放飛、創造性地展示自己的過程。我應努力使每節課都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生命活動過程。我相信我能夠做到!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充分閱讀文字,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

3.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培養學生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教學難點:

學生能通過反覆誦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關愛生命。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雖然剛剛認識,但我覺得我們已經是朋友了,大家說,是不是?上課之前,我們來做個小遊戲,大家願不願意?好,請大家雙手捧胸,雙眼合閉,靜心感受或聆聽自己的心跳,然後讀讀自己的感受。(是的,活著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生命就是有歸律的心跳。)

2.那生命還是什麼呢?我們大家來欣賞幾幅圖片,但同學們也不能白白地欣賞,我是有條件的,條件是你觀賞了圖片後,請你告訴我,生命是什麼?

3.是啊,正因為有了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這個豐富多彩,五彩斑斕的世界。那麼在臺灣女作家杏林子的眼裡,生命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她以生命為主題的文章《生命生命》。

設計意圖:本設計著眼對文字含蘊的充分挖掘,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維。使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多頻道”運作,形成“未有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認真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不理解的詞語聯絡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

3.思考:文中的哪幾件事情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學生自由讀課文。)

4.檢查反饋

(1)大家在讀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難讀的語句?(交流,抽讀,正音。)

(2)文中哪幾件事情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感悟到了什麼?

課堂小結,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本文通過xxx等幾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 ),但是,我們卻可以讓( )體現出( )。

設計意圖:本環節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過好“認讀關”,掃清生字詞障礙,讀通、讀順全文;然後再經歷“學生與文字初步的對話”,通過對全文事件的連結,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以“文中哪幾件事情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為切入點,根據交流情況進行板書,提綱挈領,凸現教學目標,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

三、精讀課文,感受生命

1.這是三件及其細小、極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卻通過這三件小事向我們傳遞了她對生命的感悟。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說說你是從那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義?把自己的感悟寫在空白處。

2.交流討論、體味語言文字,教師於交流中指導學生朗讀。

(1)從第一個事例你感受到了什麼?從那些詞語體味到的。

“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跳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作者的感受是什麼?從三個感嘆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誰能把小飛蛾的求生和作者驚歎讀出來。

教師小結:當小飛蛾在生命面臨嚴重威脅時,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

你有沒有看到過像“小飛蛾求生”的這種生命現象?

(2)當小飛蛾因自己的努力獲得新生時,那磚縫中生長的小瓜苗又給你怎樣的啟示呢?誰來說說自己的感受?你是從那些句子中體會到的?

“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即使它僅僅只活幾天。”

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當你看到這樣的一株小瓜苗時,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情?誰能讀出小瓜苗的倔強和對小瓜苗的敬佩之情。

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看到像小瓜苗那樣頑強生長的生命現象?

(3)剛才,我們都靜聽了自己的心跳,為什麼一次小小的心跳也能引起作者深深的思考呢?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杏林子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誰能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讀-品、讀-思、讀-悟”為基本學習活動程式,並擬定了一個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隨時調整的框架,讓學生通過不同角度感悟和表達生命的意蘊,使學習程式螺旋式重現、上升,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並促使其語文素養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交流討論,理解真諦

1.作者承受著病痛的折磨,這種折磨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作者很有可能會感到活著是一種負擔,還不如死去,但是當作者發現小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時,當她看到一棵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泥土的磚縫中生長時,當她親耳聽到自己的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時,作者深深的思考。

2.自己讀讀這句話,你能結合杏林子的生平來讀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3.教師小結:杏林子就是一個懂得生命真諦的人,她的生命是美麗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想使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就要珍愛生命,善待生命,無論構成生活背景的是快樂還是痛苦。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學生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礎上,通過交流,點選“中心”,收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五、拓展昇華

1.學到這兒,我想大家一定對生命有了更多的認識。其實,社會生活中也有很多能引發我們思考“生命”這一話題的人或事,誰能來說說?

2.你打算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

3.如果讓你給課題加標點,你如何加?為什麼?

4.小結:文章可以結束,課堂也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永無止境。對於我們來說,我們青春的生命不必像張海迪、海倫、杏林子那樣有太重的負擔。我想說的只是,每個人都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我們的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燦爛的陽光下!

設計意圖:按照“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精神,根據學生與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由此而設定的教學目標,努力將“一言堂”轉變為“多言堂”,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六、作業

1.課下準備一篇讀了<<生命>>後的感受,第二課時交流。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設計意圖:實踐型作業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的社會生活,把握了語文生活化的精髓,為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板書設計:

生命生命

飛蛾求生生命有限

瓜苗不屈向上

靜聽心跳價值無限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作必要的語言積累,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本文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意圖:語言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故確立第一個教學目標。“生命”這個話題相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還很抽象,故作者刪繁就簡,從具體、細小的生命入手,便於學生認識。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珍愛生命。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對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評價,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故確立目標三。)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作者由具體現象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2、教學難點:體驗作者的生命意識,我們應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裝置。

(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放像機、錄影帶(森林大火的場面)、投影儀、投影片。)

【設計思路】

1、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有審美活動,因此,本文應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2、“生命”是個深奧的話題,要讓七年級學生真正理解它會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中具體生命現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過“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語言,深入課文內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懷,或許可領悟生命的可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畫面,教師講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個蟻穴被大火團團圍住,裡面成千上萬的螞蟻為了活命,緊緊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蟻球,滾向火海,隨著劈哩啪啦的聲音,外層的螞蟻紛紛死去,蟻球也越來越小,但它們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滾動,直到變成一個小球,但終於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邊親眼目睹,你會想些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螞蟻,你會選擇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為了生命的延續,螞蟻不惜代價,世間萬物為了不辜負上蒼賦予的生命,都在頑強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觸控著自己的心跳,走進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貴。

(設計意圖:有聲有色的畫面,導語的設計,渲染了氛圍,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激起學生的熱情,觸動了他們對生命開始思索的情懷,進而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實施以下的教學環節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朗讀課本,讀時以適合本課的輕音樂相配。同時要求大家思考:

1、請用一個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對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最有啟迪或感觸?

(設計意圖:音樂是最好的催化劑,在它的薰陶下,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這也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情感的一條有效的途徑。用簡潔的比喻句概括,可培養學生提煉、概括語言的能力。)

三、賞讀課文,感悟生命

1、師:同學們,剛才在朗讀後,大家談了自己對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麼作者有沒有在文章中告訴我們她對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他們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文章的最後兩節,並指名學生示範朗讀,然後齊讀。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誦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因此,朗讀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他們讀中感悟。學生有了心得,朗讀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摯。)

2、作者的這些對生命的感悟是由什麼引發的?具體在哪些語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在文章的1、2、3節。學生體會朗讀時的感情、語調,然後分角色男女生朗讀1~3節。

(設計意圖:七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分角色朗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外,讓學生體會作者由小事引發深刻思考的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3、小組討論: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它們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麼不同?從作者對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麼新的感悟呢?

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巡迴指導:三個事例內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淺;學生談感悟時應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學生合作研討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在這師生的互動中,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產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訓練了口語的表達能力,本文的教學難點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課標明確了語文具有人文性,教師應適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成他們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可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

4、如果時間允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自己還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練習,加深感悟

學完文章,我們感覺到,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生命現象,用心靈去體驗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渴望,我們就會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的想法是什麼?

仿照作者這篇文章的結構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請你就生活中見到的其他類似的生命現象,寫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寫現象,再寫感悟,字數100字左右。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這道寫作訓練題,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從中得到新的體會與認識,達到一堂課的目的:學生學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五、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車,經歷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聲了,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穫嗎?

(學生回答,歸結板書)

同學們說得很好,只要我們能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頑強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們一定能見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資料連結】

杏林子,本名劉俠,女作家,12歲時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但她忍著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作業設計意圖】

課外閱讀田彩虹的《生命的問句》,這是一篇與課文的思想主題相近的文章,讓學生閱讀訓練,拓展延伸課堂的內容,有利於新課教學目標的鞏固。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主旨。

2、積累詞語。

3、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瞭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

1、導人新課:

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XX年開始創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後來,她瞭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後,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著,彷彿是捧著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著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著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2、配樂範讀:

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思考題:

⑴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麼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麼?

⑵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⑶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3、聽讀之後,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⑴是一種修辭方法──反覆。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⑵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⑶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於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

教師小結:正是由於為生命而奮鬥,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溼關節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著病痛,強烈地呼喊著:生命、生命。

二、研讀與賞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生之慾望生命意義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價值

心跳:生命珍視、奮鬥

討論: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麼?

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慾望。

2、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為什麼不能去掉?

明確: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明確: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裡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裡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4、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

明確: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5、我都願意為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作者為什麼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

明確: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著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著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三、體驗與反思

朗讀課文最後三段,說說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啟發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業

1、將自己的認識記下來,作為小作文練筆。

2、比較閱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後的選文的異同。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14

【設計簡說】

本教學設計試圖從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發,循著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走進文字,夯實閱讀基本功”、“研探領悟,激發主題探究欲”、“拓展導學,引導學生求發展”,使學生在教學中得到關愛生命的人文薰陶。

【教學過程】

一.以文字為例子,夯實閱讀基本功

1.藉助音樂,創設教學情景:嘗試用激昂的音樂來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可以用來創設情景。讓學生在音樂旋律迸發出的堅毅、頑強的生命力中去感受生命、珍視生命。

2.匯入新課。生命,是人類藝術的永恆主題,中外藝術大師都為此不惜努力,為探索它的真諦而歷盡艱辛。屈原曾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今天,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更是飽蘸著作者生命的汁液,從心靈深處唱出的一曲珍愛生命的美妙樂章。

3.介紹作者珍愛生命的故事。

杏林子,本名劉俠,臺灣女作家。陝西扶風人,1942年生,北投國小畢業。12時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至今全身關節均告損壞;但她以頑強的毅力強忍病魔的折磨,筆耕不輟,先後出版多部文集,讓灰心的人鼓足勇氣,使畏縮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當選臺灣十大傑出青年;1983年獲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獎;1990年獲吳三連社會服務獎。於1982年創辦了伊甸園殘障福利基金會,為全臺灣一百萬殘障朋友服務,把自己的.愛心實踐出來。

4.開展多種形式的讀議,使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全身心的投入課文,去體驗、領悟。同作品、同自己的心靈對話。

(一)美讀。【叩擊心靈,感知大意】配樂朗讀,便於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內容:A、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 B、香瓜子在牆角的磚縫中長出一節小瓜苗。 C、“我”靜聽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同時,感知整體結構是前敘後議。

(二)精讀。【領悟內容,解讀文意】方式採用四部曲:默讀課文——思考問題組——同桌討論——組織小組討論(師生研討)。設計的問題組如下:①文章前半部分是記敘,敘述了哪三個事例?引發了怎樣的思考?請從文中指出相應的主題詞。②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為什麼前兩個例子舉的都有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③三個事例有三點思考,它們的側重點有什麼區別?試就這些思考再從生活中舉出一、兩個事例?④用心體味、探究作者的寫作用意,暢談你從中得到的教益。

(三)品讀。【品評詞語,咀嚼警句】

指導學生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如“僅僅活了幾天”、“擎天撼地”、“肅然起敬”等,品味、分析,為學生積累詞語和妙句做準備。

(四)賞讀。【整體回味,領略精妙】讓學生在感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賞讀,回味全文,體驗作品的精妙。

二、以文字為靶子,激發主體探求欲。

利用課後同題文章《生命生命》(美國克倫?沃森)給學生搭建合作探究的活動平臺。可圍繞以下思考題來閱讀、討論。

1.思考問題:兩篇《生命生命》,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學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美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相同之處有哪些?

提示:內容都是感悟生命,都是選取生命中的尋常小事。

3.美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同課文相同之處有哪些?

提示:(1)課文選取三件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選取一件事。(2)課文在記敘的基礎上,以議論形式揭示題旨;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主要通過細膩的描寫刻畫顯現主旨,結尾言盡旨遠。

三、以文字為引子,引導學生求發展

以“生命”為引線,給學生介紹一些珍惜生命、與疾病災難頑強抗爭的知名人士的事蹟,並引導學生閱讀其作品。

①聽朗讀錄音:奧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奧斯特洛夫的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願每個人珍視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安排學生課外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②講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事蹟。推薦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③講當代作家史鐵生的事蹟。課外閱讀其感悟生命的文章《秋天的懷念》等。

生命生命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作必要的語言積累,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本文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由具體現象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驗作者的生命意識,我們應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裝置。

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放像機、錄影帶(森林大火的場面)、投影儀、投影片。

[設計思路]

1、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有審美活動,因此,本文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2、“生命”是個深奧的話題,要讓七年級學生真正理解它會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中具體生命現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過“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語言,深入課文內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懷,或許可領悟生命的可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畫面,教師講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個蟻穴被大火團團圍住,裡面成千上萬的螞蟻為了活命,緊緊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蟻球,滾向火海,隨著劈哩啪啦的聲音,外層的螞蟻紛紛死去,蟻球也越來越小,但它們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滾動,直到變成一個小球,但終於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邊親眼目睹,你會想些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螞蟻,你會選擇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為了生命的延續,螞蟻不惜代價,世間萬物為了不辜負上蒼賦予的生命,都在頑強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觸控著自己的心跳,走進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貴。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朗讀課本,讀時以適合本課的輕音樂相配。同時要求大家思考:

1、請用一個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對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最有啟迪或感觸?

三、賞讀課文,感悟生命:

1、師:同學們,剛才在朗讀後,大家談了自己對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麼作者有沒有在文章中告訴我們她對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他們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文章的最後兩節,並指名學生示範朗讀,然後齊讀。

2、作者的這些對生命的感悟是由什麼引發的?具體在哪些語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在文章的1、2、3節。學生體會朗讀時的感情、語調,然後分角色男女生朗讀1—3節。

3、小組討論:三個事例為什麼這樣排列?它們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麼不同?從作者對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麼新的感悟呢?

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巡迴指導:三個事例內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淺;學生談感悟時應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4、如果時間允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自己還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練習,加深感悟:

學完文章,我們感覺到,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生命現象,用心靈去體驗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渴望,我們就會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的想法是什麼?

仿照作者這篇文章的結構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請你就生活中見到的其他類似的生命現象,寫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寫現象,再寫感悟,字數100字左右。

五、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車,經歷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聲了,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穫嗎?

學生回答,歸結板書

同學們說得很好,只要我們能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頑強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們一定能見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