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光曲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4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漁光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漁光曲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音版國小音樂第七冊第一課——《漁光曲》

課型:欣賞課

教學時數:1課時

設計理念:

(一)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為動力,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提高學生樂曲欣賞能力為目標,以綜合性的直觀教學為手段,以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為載體,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深入、全面地分析樂曲的特點,根據本課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教法和學法,組織各種教學資源,進行音樂教學活動。

(二)理論依據

《音樂課程標準》強調:學會聆聽要有方法,進入音樂要有途徑。我們應該探索的是音樂的詞彙,也就是音樂的語言,音樂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洞悉音樂材料的變幻莫測,讓學生熟悉音樂的基本要素、音樂結構、體裁、風格流派。學生對作品的把握上,應逐漸從感性認識到理性的剖析,從而真正理解和記憶作品。為此,我設計了這節以感知音樂要素為主的音樂欣賞課《漁光曲》,引導學生髮現和了解樂曲的特點,以此提高學生對音樂要素敏銳的感知覺及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

行為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行為必須以工具為媒介,具體的工具可以是音響、語言、音樂表現等,抽象工具可以是音樂的聽覺思維等。基於這一理論,在本課中,我把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作為中心環節,引導學生在探索音樂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豐富學生的音樂聽覺思維。

現代資訊科技理論指出: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課設計中,我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和視訊資料,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化解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本課教學效率,體現了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優勢。

教材分析:《漁光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第七冊第一課《水鄉》中的一首欣賞曲。這首歌曲是同名影片的主題歌,作於1934年。歌曲以悽婉的曲調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漁民的沉重勞動和被剝削的貧困生活,表達出他們內心的悲憤。歌曲在影片中反覆出現,有力的烘托了影片的主題,產生了動人的藝術力量。歌曲採用了三段體的曲式結構,想象鮮明。雖然各段音調有所變化,由於節奏型的統一和用同一樂句寫成的引子和間奏,使各段之間聯絡得以加強;徐緩的速度和貫穿全曲的特定節奏,描繪出漁船在茫茫大海中顛簸起伏的形象;雖然曲調採用了宮調式五聲音階,卻沒有一般大調明朗的色彩,而在曠遠中露出壓抑和哀愁,這些都使這首歌曲具有特殊的魅力。歌曲的第一樂段平靜自然,彷彿遠遠看到蔚藍的大海上漁船在海浪中微微顛簸。第二樂段,描寫風起浪湧,漁船由遠而近,輕撒網,緊拉繩,漁民在風浪中捕魚的情景。第三樂段,詞曲作者進一步描寫了漁民苦難的生活和悲慘的命運,音樂舒緩而憂傷。

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認知領域逐步擴充套件,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此時他們已經初步具備運用學過的知識技能聽辨分析簡單的音樂作品的能力。同時,他們的好奇心很強,想象力非常豐富,對音樂欣賞課有較濃厚的興趣。由於學生生活在內陸,對漁民的生活了解甚少,對於《漁光曲》這首音樂作品,理解上還是學習的難點之一,又由於這首作品從始至終的節奏、情緒比較統一,在分析音樂曲式結構及表現的情景方面也是學習的難點。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如何直觀形象的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當時社會的現狀,瞭解漁民們悲慘的生活,探究詞曲作者的創作意圖和音樂表現形式的意義,運用音樂要素分析音樂作品,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想象音樂所描繪的藝術形象,從而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的鑑賞能力,使學生的審美體驗與情感得到昇華,還需要老師精心設計。

教學模式與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以聽為主,運用興趣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參與性教學法、創造性教學法和現代資訊科技教學法等使學生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通過體驗、探究、對比、合作、綜合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聽、說、唱、演中熟悉音樂、理解音樂、並參與表現音樂,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1、知道《漁光曲》是20世紀30年代同名影片的主題歌,能運用音樂要素的變化簡單分析歌曲,熟悉並哼唱歌曲第一樂段。

2、在聆聽、感受、表現歌曲的過程中,瞭解20世紀30年代中國漁民沉重勞動和被剝削的貧苦生活,體會漁民們內心的悲憤。理解“魚兒難捕租稅重,捕魚人兒世世窮”的社會現實,從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過課前蒐集資料、課堂交流、聆聽感受、音樂要素分析、聽唱律動參與等方式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理解、表現音樂,進一步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歌曲哀愁、痛苦的情緒,理解當時漁民們窮苦悲慘的命運。教學難點:運用音樂要素分析歌曲。

教具學具;多媒體教學裝置、自制課件、音視訊資料、圖片、標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一)感受情緒直入主題

1、師生問好。

2、匯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歌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情緒?(播放女聲獨唱《漁光曲》音訊)(生:悲傷、痛苦、淒涼……)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欣賞的歌曲——《漁光曲》。(出示課題《漁光曲》)

設計意圖:以聽覺感受為先導,直入主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過程:

(二)相互交流了解背景

1、這首歌曲為什麼給人感覺這麼淒涼、惆悵,它是一首什麼歌曲?表現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指名講電影《漁光曲》的故事)(板書:影片《漁光曲》主題歌)

2、你還了解有關《漁光曲》的哪些事情?(生交流蒐集的資料)

老師也蒐集可一些資料,課件演示:

生齊讀

(1)《漁光曲》——安娥詞,任光曲,作於1934年,是這一年上映的同名影片的主題歌。

(2)影片《漁光曲》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願望。以現實的題材、動人的情節、通俗的手法和精煉的技巧,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上海連映84天,創當時影片賣座最高紀錄。影片的主題歌,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之一。

(3)1935年,《漁光曲》在蘇聯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成為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故事影片。

……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課前佈置作業、課上交流,注重良好學習能力的培養,體現了自主學習。]

(三)整體感受聽辨要素

1、(課件音視訊)請同學們邊聽歌曲邊看一段視訊,感受漁民們過著怎樣的生活?(生:痛苦、艱辛、不幸、勞累……)是什麼造成的?(生:舊社會)

[設計意圖: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提高學習興趣,化難為易,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音樂作品。]

2、這首歌曲為什麼使我們感到淒涼和哀愁?他在節奏、速度、演唱形式上有什麼特點?用身體動作感受。(播放歌曲。)

(1)節奏:節奏舒展、統一、貫穿始終。

(2)速度:徐緩。

(3)演唱形式:女聲獨唱。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聆聽歌曲,使學習更具目的性,注重音樂感受,整體把握音樂要素特點及表現作用。]

3、為什麼採用這一演唱形式?(生:更加細膩、柔美,適合表現淒涼的景象和哀愁的情緒。)

[設計意圖:深入思考探究,理解表現意圖。]

4、這首歌曲可以分成幾段呢?(生:三段)為什麼(依據什麼分的)?(生:速度、力度、情緒、間奏……)

5、觀察間奏有什麼特點?(基本一樣)這也是《漁光曲》這首歌的特點之一,同一樂句寫成的引子、間奏和尾奏將三個樂段緊密聯絡在一起。

[設計意圖:在聽覺思維作用下進行欣賞,很好的培養了音樂聽覺思維能力。]

6、手指劃拍視唱這一樂句,感受旋律特點?體會曲作者為什麼這樣處理?(下行——表達痛苦、哀怨情緒。)

[設計意圖:深入理解創作意圖,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四)分段細品深入理解

歌曲三個段落在情緒和表現形象上也是統一的

1、熟悉學唱第一段:

(1)聽老師範唱旋律,聽辨樂句並用手指表示?(4樂句)

(2)每句都由幾小節組成?節奏上有什麼特點?(4小節,節奏基本重複。)

(3)為什麼採用這一節奏型,用其他節奏會是怎樣的效果?

對比感受,採用其他節奏唱旋律,學生談感受。(這一節奏型最富有嘆息感,最能表現漁民們的悲慘生活和不幸遭遇。)

[設計意圖:運用觀察、對比法使學生髮現歌曲典型的節奏型,探究法理解其在歌曲中的作用,緊緊圍繞音樂本身體進行教學,更多地關注了音樂,體現了音樂學科的特色。]

(4)視唱旋律,注意氣息支援和喚氣統一。

(5)邊唱邊畫旋律線,感受旋律走向?(1.2.4句下行,3句上行。)在哀怨中還有著怎樣的心情?(對舊社會的憤恨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設計意圖:深挖教材,講求實效的。]

(6)這四句採用了音樂常用創作手法“起承轉合”結構。

(7)觀察用了哪些音?()用了我們民族的五聲調式中的宮調式。

[設計意圖:滲透調式知識,為進一步學習音樂打好基礎。]

(8)唱歌詞,感受歌詞內容及更深一層次的情感?(借景抒情,形象地表現了漁民們艱辛的生活……)

(9)聽師範唱在旋律中加入了什麼?(倚音、下滑音)為什麼?(更顯淒涼、悲傷……)

[設計意圖:關注音樂細節,進一步理解音樂。]

(10)有感情的演唱歌詞。(吐字要圓潤)想象表現了怎樣的情景?(貼圖片)老師還起了一個標題——漁船搖盪。

[設計意圖:培養豐富的音樂想象力,發揮教師引導著的作用。]

2、哼唱感受第二段:

(1)表現了怎樣的情景?(漁民們打魚時的情景)

(2)對比觀察與第一段的關係?(也是四樂句組成的起承轉合結構,旋律起伏稍大,出現八度大跳。)

(3)表現了怎樣的情景?起標題。(貼:圖片——風起浪湧)分組(4)設計並練習多種形式參與表現歌曲?(擊拍;律動……)

[設計意圖:多種方式參與,注重音樂實踐活動。]

3、對比體會第三段:

(1)感受第三段與哪段情緒更接近?表現了什麼?(與第一段更接近,進一步表現了漁民悽苦和不幸的生活。)起標題——悲慘命運。

(2)選擇合適的節奏樂器和節奏型為這一段伴奏。(碰鐘、沙錘)

[設計意圖:培養音樂聽覺思維能力和表現音樂創作能力。]

(五)多種形式參與表現

完整表現歌曲(

1、演唱參與;

2、律動參與;

3、樂器參與等)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參與,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體現了音樂欣賞教學的六大策略。]

(六)拓展延伸豐富體驗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家們用各種藝術表演形式為我們演繹著《漁光曲》的動人故事。

(1)欣賞民樂演奏《漁光曲》

(2)欣賞獨奏《漁光曲》

(3)欣賞宋祖英演唱《漁光曲》

請同學們選擇欣賞並談談感受?(不同的藝術形式給我們不同的感受)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音樂視野,瞭解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增強對音樂藝術的喜愛之情。]

(七)總結昇華結束本課

說說你這節課的收穫和感受?(生)對比舊社會我們過著怎樣的生活?你有什麼想法?(記住歷史,珍惜今天)

希望同學們瞭解、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

[設計意圖:表達內心感受,注重學科德育。]

(八)板書設計

《漁光曲》

——影片《漁光曲》主題歌(女聲獨唱)

三段體

速度:稍慢中速稍慢

力度:mpmfmp

情境:漁船搖盪風起浪湧悲慘命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