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藝術品金融化的N種方式

來源:果殼範文吧 4.29K

最近的5年,藉助金融工具和手段,藝術品正以各種方式被迅速“金融化”:藝術銀行、藝術基金與信託投資、藝術品按揭與抵押、藝術品產權交易……從前在人們眼中“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藝術品,已經實打實地走到了我們眼前。儘管很多人都在擔心這個市場的不成熟、不完善、不穩定,但隨著藝術品金融化的種類越來越多,門檻的相對降低,一些城市新貴開始接觸並逐漸接受了這種金融投資方式。在這個市場的不斷髮展過程中,其中也暴露了不少問題,比如前一段剛剛經歷過“整頓”風波的天津文交所。

關於藝術品金融化的N種方式

藝術品的特殊屬性以及高單價,讓很多個人投資者望而卻步,所以才有越來越多的人把眼光投向了專業團隊的集資收藏。曾有人坦言:“藝術品的破億成交,代表個人收藏時代的終結,集資收藏的來臨。”現在市場上關於藝術品集資收藏,有多種投資形式並存,其中專業性強、風險分散的藝術基金,更適合那些對藝術品有概念、並認同藝術品投資屬性的人。

邦文當代藝術投資公司學術總監趙孝萱博士曾表示,從2004、2005年起,中國藝術品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升值,尤其是2008、2009年金融危機過後,藝術品漲幅更快了,藝術品投資進入快車道。她認為,投資藝術品是抵禦通脹的一種較好方式,從長期來看,藝術品的升值空間遠遠大於通脹水平。但藝術品收藏門檻很高,既要有雄厚的資金,更要有相當的藝術鑑賞力,因此,對於以升值為目的的個人投資者而言,購買藝術品信託理財就免去了藝術品真假鑑別、保藏等難題,不失為一種好的投資手段。

2008年,國內銀行第一款掛鉤紅酒的另類理財產品面市時,曾一度吸引了眾多好奇和關注的目光。這類以跑贏CPI為設計目標的理財產品,被銀行稱為是“抗”通脹的“利器”,但更多的投資者似乎只是把它看成是一個“概”。3年過去了,銀行另類理財也在不斷擴容:從工行首推的“紅酒”理財到很多銀行都推出的與消費品股票及石油、鎳、小麥等期貨價格掛鉤的理財產品,以及藝術品投資理財產品等,都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某銀行理財專家表示,另類投資與傳統投資領域的較弱相關性,以及其改善資產配置結構、有效降低產品系統性風險的特殊功能,使另類理財在未來理財市場中潛力無限。另類理財產品一方面能滿足投資者的獲利需要,另一方面還有滿足高階投資者特殊投資偏好的作用。

但作為新生物,投資者也要謹防另類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專家提醒,“另類理財產品的`投資市場有限,市場交易範圍小導致另類理財產品流動性差、活動性差,且只適合高階人群,再加之缺乏操作經驗,投資風險不可避免。所以建議投資者應該對標的物市場有一定了解後,再投資。還要確保投資品的品質有所保障,比如說紅酒,需要一定的品牌鑑別能力來保障紅酒的品質和投資價值,標的物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投資風險。另外,在魚龍混雜的藝術品投資領域,很多投資者面對投資取向、鑑別真偽、資金缺口等風險問題望而卻步,失去了分享藝術品市場的高附加值。”

而事實上,中國畫廊業的體制缺失、收藏層的不穩定,以及藝術品在銀行抵押和投保上得不到認可的硬傷,面對越來越多的參與者,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投資渠道以及更多專業機構的進入,這個市場的不成熟與不完善的問題便紛紛浮上水面,無論是對於文交所“門檻”高低之爭,還是藝術基金高收益率的真假之謎,或者天價拍品的價值爭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的不穩定,但也表現出整個大環境的發展潛力。“藝術品金融化”已然被抬上桌面,人們早已不避諱藝術與金融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