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農業節水措施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8W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大家逐漸認識到措施的重要性,措施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針對某種情況而採取的處理辦法。一般措施是怎麼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主要的農業節水措施,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主要的農業節水措施
  主要的農業節水措施1

  一、節水灌溉方式

1、田間地面灌水

改土渠為防滲渠輸水灌溉,可節水20%。推廣寬畦改窄畦,長畦改短畦,長溝改短溝,控制田間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節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2、管灌

是利用低壓管道(埋沒地下或鋪設地面)將灌溉水直接輸送到田間,常用的輸水管多為硬塑管或軟塑管。該技術具有投資少、節水、省工、節地和節省能耗等優點。與土渠輸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50%。

3、微灌

有微噴灌、滴灌、滲灌等微管灌等。是將灌水加壓、過濾,經各級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於作物根系附近,微灌屬於區域性灌溉,只溼潤部分土壤。對部分密播作物適宜。微灌與地面灌溉相比。可節水80%—85%。微灌與施肥結合,利用施肥器將可溶性的肥料隨水施入作物根區,及時補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養分,增產效果好,微灌應用於大棚栽培和高產高效經濟作物上。

4、噴灌

是將灌溉水加壓,通過管道,由噴水咀將水噴灑到灌溉土地上,噴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較理想的灌溉方式,與地面輸水灌溉相比,噴灌能節水50—60%。但噴灌所用管道需要壓力高,裝置投資較大、能耗較大、成本較高,適宜在高效經濟作物或經濟條件好、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應用。

5、關鍵時期灌水

在水資源緊缺的條件下,應選擇作物一生中對水最敏感對產量影響最大的時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節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漿期至乳熟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

  二、節水抗旱栽培措施

1、選用抗旱品種

稱為作物界駱駝的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強,在缺水旱作地區應適當擴大種植面積。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間抗旱性也有較大差異。

2、增施有機肥

可降低生產單位產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機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機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稈還田技術,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3、防旱保墒

用中耕和鎮壓保蓄土壤水分。

  主要的農業節水措施2

  1、主體技術

(1)集雨補灌技術。針對我市前期雨水充沛,地表徑流強烈,山塘、水庫少,蓄水困難和耕地相對分散等特點,依山就勢,選擇耕地附近雨水匯聚的地方,修建蓄水池窖,收集前期降水,用於後期季節性乾旱補充灌溉。集水池窖容積為10-25立方米。建設程式包括地址選擇、土方開挖、混凝土材料構建並配套引水溝、沉砂地、跌水氹以及灌溉、窖蓋或圍欄等設施。

(2)秸稈與地膜覆蓋技術。包括三個方面的技術內容:一是秸稈覆蓋技術。有維持土壤孔隙,增加土壤自身積持水分能力,同時積聚降水,減少蒸發、壓制雜草、降低耗水,從而提高抗旱能力。二是地膜覆蓋技術。有保持水土、減少蒸發,提早作物成熟季節,降低耗水等功能。三是作物覆蓋。通過採取輪、套、間作技術,使土地時刻處於作物覆蓋保護之下,防止雨滴直擊土壤,保持土層的穩定,增強土壤保土保水功能。

(3)深溝撩壕與等高種植技術。對坡度在10-25度的坡耕地,根據種植作物株型和根系分佈特點,進行深溝撩壕,分層埋肥,既蓄積雨水,防止水土流失,又有利作物根系伸展、下扎。在此基礎上,做到梯面外高內低,配套梯埂,實行等高種植,避免或降低雨水沖刷引起的水土流失。

(4)坡地生物籬(埂)技術。生物籬是在坡面或梯地上沿等高線成帶狀栽植植物材料,形成籬狀植物帶。其目的'是利用藤本植物根系發達、匍匐力強的生物特性,通過營造帶狀生物籬對地面徑流進行攔截,降低流速,減輕土壤沖刷,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同時形成一定的經濟效益。

  2、配套技術

(1)蓄水聚肥技術。通過採取增施有機肥,冬種綠肥,測土配方施平衡施肥等技術,全面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自身吸水、持水、蓄水能力,充分發揮“土壤水庫”的功能。

(2)避旱種植技術。通過選育抗旱早熟高產良種,適當提早播種,溫室(溫床)育苗、提早移栽,帶土或醮根移栽,促進作物早生快發,使作物需水高峰期避開該地區從7月份開始的規律性、季節性伏秋乾旱,實現豐產穩產。

(3)生化調控技術。主要是推廣使用唐山市博亞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抗旱保水劑,提高土壤、作物抗旱能力,實現節水增收。

(4)管灌及滴灌技術。利用集雨窖水的重力作用在田面鋪設管道,進行自流與滴漏灌溉,既降低勞動強度,又減少水分地面輸送過程中的損耗。

  3、技術路線

本專案按照集雨蓄水——抑蒸保水——節水補灌的技術思路,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的原則,修建蓄水窖池,收集利用雨季地表徑流,高效用於農作物抗旱補灌,包括雨水彙集、雨水貯存與淨化、雨水高效利用三個環節。

大力推廣集雨補灌技術、秸稈與地膜覆蓋技術、深溝撩壕與等高種植技術、,蓄水聚肥技術、避旱種植技術、生化調控技術、生物籬(埂)等技術,增加耕地土壤有效水分容量,提高土壤自身蓄水、保水能力,減少土壤蒸發和作物蒸騰;抓好旱地培肥和種植制度調整,利用各種作物抗旱保水劑;栽種抗旱耐旱作物品種,進行作物合理佈局,制定合理耕作制度,確定作物最佳播期,提高作物自身抗旱能力。實施的關鍵在於科技創新和組裝配套技術,其該心是集雨蓄水、抑蒸保水和節水補灌3個技術體系。

1、田間設施。田間沿匯水線選擇地形平緩地帶修建蓄水窖池和沉沙池,配套相應的避洪引水設施,積蓄前期降水,用於後期抗旱保收。

2、作物佈局。根據立地條件,作物種植以水果為主,糧、菜為輔,通過修建和完善集雨蓄水窖(池)和沉沙池,提高田間雨水蓄集利用能力,並通過土壤墒情監測,對比試驗等方法獲得不同作物實行集雨節水種植技術的基礎資料。

3、抗旱補灌。7月底以前,一般自然降水可以滿足果樹需水要求,從7月底開始至11月,為專案區規律性的缺水乾旱期,又是水果等作物需水高峰期。在這一期間,根據旱情,通過水窖蓄水補充灌溉3—4次,同時解決用藥、抗旱時遠距離背水問題。

4、技術組裝。在實施集雨補灌主體技術的基礎上,採取秸稈/地膜覆蓋、深溝撩壕埋肥與等高分廂種植、生物覆蓋等技術,配套避旱種植和生化調控等技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