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堂隨筆(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28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課堂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課堂隨筆(精選15篇)

教師課堂隨筆1

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困生”一般是指有生理缺陷、智力因素、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原因造成在完成學習任務上有困難的學生。從教多年,我認為在數學教育教學中培養“學困生”良好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必須要面對的工作。 教師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備課,對待學生一視同仁,特別要尊重和關心“學困生”。 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往往特別需要得到老師的指導和愛護,這些學生基本上由於自卑心理嚴重,不敢接近老師,更沒膽量向教師討教各種問題,所以教師要選一些合適的時間多關心他們,多對他們進行鼓勵,並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從而讓他們建立自信心。

通過這樣,讓“學困生”明白,學習有困難不要怕,要積極面對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有好轉。 教師在課堂上講課要儘量多離開講臺,步入學生中間,甭總捨不得離開三尺講臺。教師在課堂上要多走下講堂。特別是當安排討論問題或完成練習環節時,我所教學的班級中就有幾位學生由於自控能力差,就會在哪兒玩。就這些情況,我上課時,就儘量的'離開講臺,在學生的座位之間適時走動,當發現學生開小差或玩耍時,就立刻到他們身邊提醒,有時還尋找機會表揚、激勵他們。這樣,使這些學生能感受到教師常常都在關注自己,於是就慢慢努力剋制自己的不好習慣了。 強化良好習慣養成。

我所教學的班級中有那麼幾位學生,對數學課不感興趣,因為他們覺得不願意動腦筋思考問題,所以對於數學作業練習來說更是感到頭痛,作業總是不能按時完成,就算特意留他們下來做,也很難完成,他們的如此態度,對班裡其他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在班裡讓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讓組員之間相互幫助,促使他們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之間產生了相互督促,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注意兼顧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出各種不同的激勵的評價標準,教學時,“學困生”要達到相應的標準就可得到好的評價,作業及練習的

難度也如此;對於優秀學生,我定的校準就要高一些。總之,對不同的學生就能得到不同的表揚激勵,“學困生”就以往來說,很少得到表揚,後來能與其他學生一樣時常的到老師的鼓勵,他們變得自信多了,數學作業的習慣自然而然好多了。

教師課堂隨筆2

11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武漢市名特教師展示活動。其中育才國小王釗老師執教的人教社新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合理安排》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這是教材新增內容,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烙餅這一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解答,並從優化的角度在多種烙餅策略方案中尋求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統籌思想非常抽象,怎樣把它具體化,讓學生容易明白,便於操作呢?王釗老師用巧妙、合理、藝術的提問把運籌思想“烙”在學生腦海裡。

提問作為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溝通教師、教材及學生三方面聯絡的橋樑。王釗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在烙兩個餅、三個餅的優化方案的基礎上,通過烙更多的餅把學習過程層層推進,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了動態的過程,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逐步構建並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下面我僅就課堂提問對本課做一些分析與思考:

一、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孔子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即要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時提問。當學生還在“發憤”求“知”,但又不能立刻“知”,思維處於“困惑”之時,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人,要善於瞭解學生的疑難,掌握“火候”,及時進行“解惑”,把握準什麼時候該問,什麼地方該問。

【案例1】

當王老師就烙餅問題進行了簡單交待,“1張餅烙2面,烙1面要3分,1個鍋同時能烙2張餅”。“3張餅怎樣烙最快呢?”問題剛剛丟擲,學生就迫不及待的開始用學具動手實驗3張餅的烙法。不一會兒功夫,孩子們一個個舉著小手,爭著要發表自己的意見。王老師此時並沒有急於展示正確結論,而是先充分肯定了用18分鐘和12分鐘烙法的學生,這時9分鐘烙法的`學生代表迫不及待的和同學們講解了他們節省烙餅時間的好辦法。兩種方法的比較讓他們更深刻地感受到9分鐘這種烙法的價值。此時學生思維開始迸發了,不斷地質疑著,9分鐘烙法比12分鐘、18分鐘時間節省在哪了呢?王釗老師及時抓住學生的憤悱點,問“要儘快烙好餅,哪種最合理?”“為什麼第三種安排最合理?”

【分析】

這裡“為什麼”的追問,可以說是整堂數學課的心臟、命脈。它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停留在觀察時間的多少上,更多地是促使學生透過現象思考其本質。原來第三種安排是充分利用了鍋底,使鍋底每次都能同時烙兩張餅。這裡的設計抓住知識關鍵點,問在該問處,問在當問時,突出了教學重難點,有利於促進知識的深化,有利於建構和加深所學的新知。學生通過探索、討論,思維火花的產生、噴發和碰撞都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獲得釋放。

二、恰當選擇提問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學習的接受、理解、思考水平與課堂提問選用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從課堂提問的方式上來說有很多種,如:直問、曲問、正問、反問、疏問、追問等等,而每一種提問方式的作用及所能達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課堂上,設計的教學提問儘量要多用幾種方式,這樣才更能體現課堂的靈活性,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學到知識。

【案例2】

當王老師直問“為什麼用9分鐘烙三張餅這種安排最合理”時,她敏銳地觀察到學生回答有一定困難。此時她不是一個勁地追問學生,而是應用了一些疏導性、鋪墊性的問題,以幫助學生刨根問底。

師:為什麼第三種安排的時間最短,第一種安排的時間最長?

生:因為第一種安排每次鍋裡只放了一張餅,沒有利用題目中“每次烙兩張餅”的資訊。

師:第二種安排比第一種安排時間要短,短在何處?第二種安排的步驟中哪幾步利用了“每次烙兩張餅”的資訊?

生:第二種安排中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充分利用了“每次烙兩張餅”的資訊。

師:第二種與第三種相比,時間又長了,長在哪裡?

生:第二種方法的後兩步鍋裡只有一張餅。

師:也就是說第二種方法沒有充分利用鍋底。

(兩人一組,再次按第三種方法烙三張餅)

師:第一次烙1號、2號餅的正面,但為什麼第二次要烙2號餅與3號餅交換順序來來烙呢?

(生略)

師:為什麼第三種方法最合理?

生:因為這種方法烙時,鍋裡每次總有兩張餅,沒浪費鍋底。

【分析】疏問破難點

面對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為什麼第三種安排最合理”,學生陷入深深的思考。王老師能及時幫助學生化難為易,設計一組相對比較容易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觀察、思考,一“長”一“短”的對比提問,幫助學生回顧整理了三種不同烙法,比較區別幾種方案的不同點,從而達到方案的優化。在這種“層層剝筍”似的疏導性提問後,學生在全班討論和自我反思中達成共識,形成“整體考慮、合理安排”這種統籌思想。

【案例3】

師:5張餅怎樣分組?

師:老師將5張餅分成3組,第一組2張,第二組2張,第三組1張,行嗎?為什麼?

生:(略)

師:因此烙餅時,千萬不要讓一組裡面只有1張餅,否則這樣就會浪費鍋底了。

【分析】反問促深化

教師首先提問5張餅怎樣分組時,學生已經回答出正確結果。王老師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再就此問題進行反問。這裡的反問代表了部分學生的心裡想法,同時設計的反問問題牢牢抓住錯誤癥結,引起學生自我反省,及時發現錯誤,找出錯因——沒有充實利用鍋底。此處的反問促使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具體的培養和提高。

【案例4】

在學生正確探究完4、5、6、7張餅的最佳烙法後,

師:怎樣將餅分組就能保證每次鍋底可以烙2張餅?

生:(略)

師:利用你們發現的規律,怎樣給8、9、10張餅分組呢?

生:(略)

師:如果給你更多的餅,你能合理安排嗎?怎樣安排才能最節省時間呢?

【分析】追問實現昇華

眾所周知,烙兩個餅、三個餅是研究運籌思想的經典範例,但如果僅侷限於此還不夠深刻,至少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上還有所欠缺。探尋4、5、6、7張餅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探究烙餅方法上,而是要通過方法尋找烙餅規律。因此,在課末王老師順著4——7張餅的解題思路對問題緊追不捨,設計了三個問題,最後刨根到底解決了“給你更多的餅,怎樣安排才能最節省時間”這一問題,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我們要對餅進行分組,要麼2張,要麼3張餅看成一組,這樣才能最節省時間”,從而把新知轉化成舊知,在學生的腦海中牢固地構建起烙餅策略的數學模型。

這堂課通過簡單的烙餅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學會通過“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相結合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由於教師精彩、有效的提問,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真確地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學習借鑑的地方,讓我深深感受到新課程中教師提問語言的魅力。

教師課堂隨筆3

晨間,孩子們都在進行桌面遊戲。可是,最喜歡這些玩具的秋遠小朋友今天卻有些反常,小傢伙早上一進教室就埋頭看著自己帶來的一本書,嘴裡還不時嘀咕著什麼,津津有味。

陶老師湊了過去:“秋遠,在看什麼呢?看得這麼有味?”

“我帶來的書!”秋遠把書一揚,咧嘴笑。

“什麼書?”

“《恐龍世界》!”

“你喜歡恐龍呀?!”陶老師故作驚訝。

“是呀!書上的恐龍我都叫得出名字的!”秋遠很自豪。

“這麼厲害!那我考考你!這是什麼龍?”

“伊拉夫羅龍!”小傢伙順口就答了出來。

“這個呢?”……陶老師一個一個指了過來,可是無論是簡單的名字還是複雜的,秋遠都一個不落的答了出來,“真棒!”在一旁的我也忍不住翹起了大拇指。

秋遠,是班上的小調皮,喜歡“惹是生非”,規則意識不強烈;他坐不牢自己的椅子,數學操作時亂塗亂畫,還常常尿尿在褲子裡……可就是這樣一個讓老師有些頭疼的孩子,帶了給我們關於閱讀一份驚喜,讓我領略到了“興趣閱讀”帶來的真正力量。其實,在班上秋遠是個各方面表現都不是很出色的孩子,學本領不願聽,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把我們大人都念不連貫的恐龍的`名字,爛熟於心,甚至還能說出恐龍的不同特徵,甚至再一次自主畫畫中,畫出了一隻有稜有角像模像樣的恐龍。她奶奶告訴我們,這個孩子特別喜歡恐龍,所以常常纏著大人問這問那,喜歡閱讀關於恐龍的書籍,玩恐龍的玩具,就這樣,不知不覺讓我們看到了驚喜。

可見,在閱讀面前,無所謂能力,只要興趣在,閱讀便可以給予我們不經意的收穫!

教師課堂隨筆4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雖然自己缺少經驗,但經過去年視導和"課堂教學大比武"的歷練之後,我對理想課堂也有了自己的一點看法。在我看來,語文學科的理想課堂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一、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充滿活力的"生命課堂"。

"舊課堂"是以知識傳授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的"知識課堂"。傳授知識本身無錯,但由此而使課堂成為知識的"海洋",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知識之中,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人發展所需的活力,使人成了知識的奴隸,違背了教學的真諦。新課堂要求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其基本的內涵是:學生個體和群體是充滿生命力的,教師個體及教學技能是充滿生命力的,教學內容是充滿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滿生命力的。

二、理想的語文課堂是教材創生和開發的"加工廠"。

"舊課堂"具有明顯的"教材決定論"傾向,教材既決定教師的講解,也決定學生的學習,教師和學生成了教材的屬附品。這種情形有人這樣形容:書上詳細的詳細講,書上簡單的簡單講,書上設有的千萬不能講。這種"本本主義"扼殺了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新課堂"積極倡導"源於教材而高於教材"的新理念,對教材要進行二次"加工"。教材"加工"的基本思路是: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和開發教材。

三、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寬鬆、和諧的課堂。

其形成的關鍵是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師生間溝通無障礙,感情交流就會變得很融洽,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展露無疑。在課堂中能體現人性關懷,學生才會輕鬆愉快、活潑熱情,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回到學習中來。我們經常聽孩子說我最喜歡上什麼什麼課,我喜歡某某老師,其實,這些都是學生在主觀上對某位老師的喜愛,以至愛屋及屋,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學生對老師的情感和態度對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可設想,一個對老師情感冷漠、態度牴觸的學生可以學習得很好。在課堂上,老師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動的話語,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因此,一堂和諧生動的課堂,無論對於學生還是老師都是一種享受。構建和諧輕鬆的課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平等而無任何歧視的課堂。

因為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師才可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才能有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記得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髮展的條件是不盡相同。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全面地地認識學生。不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過激的語言訓斥學生。"你讀上就讀,讀不上就走人,別拖後腿!"你真是笨得沒辦法可想了!""你還有臉讀書!"等等,嚴重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這些訓斥性的語言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懲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我心中理想的課堂不應該歧視任何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避免用"學習差的同學""學習好的同學"這樣的字眼形容學生。

五、我心中理想的課堂,應是充滿賞識的課堂。

沒有愛就沒有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在教師賞識、尊重的眼神裡,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而是一種精神力量,是學習知識的渴求,是挑戰問題的勇氣,是邁開人生步伐的動力。只有走進學生心靈,教師的行動、語言對學生才有震撼力。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讚賞。當老師把信任、賞識、激勵毫不吝嗇地給學生時,學生的內在潛能被激發出來,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我深信賞識能使人由笨拙走向靈巧,由自卑走向自信,也能使人的心靈由灰暗走向光明。一堂充滿賞識的課,一定是一個充滿自信,輕鬆而愉快的課堂。我向往這樣的課堂,我也盡我所能,將我的課堂變成充滿賞識、激勵的課堂。

教師課堂隨筆5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教會學生自己能讀,培養語文能力,這是語文老師都在研究、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當前,九年義務教育的這套國中語文教材,有不少老師認為難教,教時不夠用,依然滿堂課都在講解,使學生很少有讀、寫、思和講的訓練機會。正如教育專家錢夢龍說的:“注入式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大敵,至今卻沒有絕跡。”所以,尋求適應這套教材特點的教法,向課堂要質量,是我始終較為重視的一個問題。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探索並嘗試運用“三結合”與“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師感到易教、課時輕鬆,而且使學生感到易學、容易接受。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淺見。

一、“三結合”,即是從備課到課堂,始終將課文的“訓練重點”、“預習提示”、“課後習題”相結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編寫的特點。

1、結合訓練重點:語文教材中,“訓練重點”往往提得很精簡,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須在老師充分備課的前提下,才能把訓練重點在教學中落實下來。以第一冊《大自然的語言》一課為例,本課訓練重點是:

①生動的有條理的說明事物;

②讀書摘要。

首先,要指導學生了解課文如何“生動”的說明事物。開頭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優美的詞語及擬人筆法,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於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的畫卷。第二段則用擬人手法,如布穀鳥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更有特色,說得更加生動。

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知道頭三段說明的順序是什麼。顯而易見,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時序來說明,第二段舉的三個例子是以“耕、種、割、插”的農事活動先後為序,第三段則是物候知識的起源和發展,是從古代到近代。可見各段落裡面的句序講究條理性。

而“讀書摘要”,實質上就是對語言資訊進行篩選,把文章的重點或主要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由於學生初學編寫讀書摘要,要求不要過高,指導學生圍繞課文“練習”的一、二小題,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波浪線,然後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這種由淺入深的練習,學生就不會覺得“讀書摘要”茫無頭緒了,也逐漸培養成習慣。

2、結合預習提示:如果把課文內容比作一把鎖,那麼“預習提示”便是這把鎖的鑰匙。“預習提示”中包含文體、文學、篇章、讀寫聽說知識,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閱讀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書理解或掌握生字、詞。“預習提示”的文字學生幾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關鍵詞關係著學生能否真正地全面地領會“提示些什麼”。例如《大自然的語言》的“預習提示”中,第一段只有兩句話,我讓學生默讀並思考它給我們提示些什麼,引導他們明確第一句話中“比作”一詞,既提示了本文標題採用的是比擬的修辭手法,又回答了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再讀第二句話,啟示他們回答句中的“具體生動”、“條理分明”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寫作特點;而句中的“說明了”又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文體是說明文;末句的“特徵、成因和意義”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平時的反覆訓練後,我的學生幾乎都入了“讀懂預習提示”的門。這樣,講究了教法,也讓學生懂得了學法。

3、結合課後練習:“課後練習”如何處理,是教學的一個技巧,卻往往被忽視。我在教學中,首先打破先講課文後處理練習的陳規,將課後練習分散於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靈活處理,有的'則置於課前,結合在預習中,或納入佈置給學生的自學提綱中。又如《大自然的語言》的練習一,這一題給出了段落大意,只要求劃分段落,理清層次,明確本文的條理性。我首先是要學生讀題,並回答從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說明該問題的,二是讓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問題。這樣也為做“讀書摘要”作過渡。練習五的第1小題,則是揣摩一個分號和一個句號的用法,這一練習有助於區分這兩種標點的不同用法,當堂揣摩解決。這種穿針引線的教法,既有利於對句子的理解,有益於培養學生仔細閱讀的習慣,也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

二、“三利用”,即利用工具書、板書和《中學生助學叢書》。

1、利用工具書:工具書是“自學的好幫手”。教師離不開工具書,何況學生。學生的主要工具書是字典和詞典。課文裡的生字詞,要教會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解決,而且必須養成習慣,這就是一種能力。在課文“預習提示”裡有使用工具書的要求,在課後練習題裡也有不少訓練題。要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首先給學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紹,提高學生對使用工具書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使用工具書的興趣,同時還要落實使用工具書的任務。

2、利用板書:板書的設計,要做到科學、規範、簡明、美觀,這是教師的共識,但實施卻很難。我在設計板書時,首先精心考慮內容的科學,文字的規範簡明,書寫的美觀。也以《大自然的語言》為例,教師板書“草木榮枯,候鳥去來”點明這種物候現象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而後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體現“草木榮枯”的“榮”的語言文字資訊:“萌發”、“開放”、“孕育”和第二段擬人化的“暗示”、“傳語”;“枯”的表現則是“變黃”、“衰草”。“候鳥去來”的體現是“燕子歸”、“布穀鳥唱”、“大雁飛”。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本文標題的用法。

在突出“訓練重點”的“生動的有條理的說明事物”教學時,則板書優美詞句以體現“生動”;“有條理”則板書第一段體現時間順序的“春、夏、秋、冬”四個字和第二段以農事活動為順序的“耕、種、割、插”四個字。

總之,精心的板書設計,要有科學性,要簡明而美觀,要體現教材作者的思路,也反映教材的特色,而且突出教學的重點。

教師課堂隨筆6

內容提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促進學生的自主性探究學習,通過教師創設問題,學生分析問題,學生再提出新問題,再解決新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自主性探究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不怕困難的治學精神;增強了學生合作意識,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關鍵詞:問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應用遷移;拓展昇華

現代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在教學只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面對傳統教學與新課程改革這一矛盾,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貫徹傳統教學中的精神,如課前預習,認真聽講,認真作業,又要在教學中加強改革,如探究學習,合作交流,數學問題貼近生活等.這樣才能使學習具有激情,情感體驗更加豐富,價值觀更加正確.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將來就更加能適應社會,為建設祖國奉獻出自己的智慧.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匯入新課時,設計問題一定要聯絡生活實際.只有學有用的數學,這樣才能啟用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設計問題一定要情境豐富,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即使提出的問題是不正確的,也要民主對待.不能打壓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培養每個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全面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課堂隨筆7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同行都在艱難地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

高效課堂是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

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

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

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為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

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

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

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效率還應該考慮以下三個方面: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援。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教師課堂隨筆8

昨天下午教研,我上了一節“不一樣”的公開課。一節課下來,我深刻地感受到學生們的轉變,學生並沒有以往表現的那麼糟糕,他們也會盡力配合你的“表演”,尤其是在全校老師來聽的情況下。因為,有種課堂叫做師生默契。

回首來學校的時間,將近三個月,也是我作為一名新老師,從學生到老師轉變的三個月。我由剛開始的人生地疏到現在的輕車熟路,慢慢適應教學工作,慢慢和學生打成一片,從一無所知到漸漸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個性和喜好。有時打心底裡很喜歡這群活潑可愛的“小精靈”,但有時又很討厭這群“氣人精”。說到這次公開課的默契,就不得不說第一次的公開課,那次簡直“糟糕極了”!可能由於我事先沒有預演,講的是一篇新課文,加上來了好多老師,他們緊張,我也緊張,所以,出現了尷尬的局面,在找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沒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沒有學生配合我這場“表演”。而我只好點名,硬著頭皮一個人在課堂上唱了40分鐘的`獨角戲。現在想想當時真是不堪回首!後來,經過一段時間師生磨合,講課效果也比原來好多了。而昨天學生的轉變,讓我又驚又喜。在課堂上他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我拋給他們一個又一個問題,他們都認真的在課本上尋找答案,並積極地回答問題,默契的配合著我,講課環節進行的很順利,雖然到最後沒講完,但是我已經很滿意了。也許是有了第一次的公開課尷尬,到現在的上課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們都積極地回答問題。看著他們的成長和轉變,我由衷的為他們,同時也為自己感到高興。是他們讓我明白課堂並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可以師生默契配合完美演出。

“他們是一個個跳躍的小精靈呵,惹人氣惹人惱惹人愛惹人疼,他們每一個成長的符號,都記錄著你歲月的滄桑和開懷的瞬間”,謝謝那群可愛的“小精靈”給了我快樂,給了我憂傷,讓我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努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老師。願孩子們健康成長,有一天能體會到老師的善意和良苦用心。

教師課堂隨筆9

目前,英語學習兩級分化比較嚴重,我們農村的英語教學又成了國中英語教學的新問題。學生底子薄、習慣差、這就更要求農村教師在教法和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上進行探索和研究。以下是我對閱讀教學的一些看法:

閱讀前:

1、教師可適當介紹與閱讀內容有關的社會、歷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別是與我國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資料;

2、摘要介紹部分有礙於課文理解的生詞。並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如果遇到可能猜得出的生詞一定要去猜測,而不要忙於查詞典;

3、引導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插圖和有關問題討論並預測文章內容;

4、最後教師提出一兩個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導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

閱讀時:

可分為計時閱讀,快速閱讀和細節閱讀。通過幾個層次的閱讀理解培養學生的能力,強化讀取資訊的意識,為鞏固和運用知識打下了基礎。

1、快速閱讀(scan)指定的內容(用眼讀而不是用嘴讀,逐句讀而不是逐字讀);

2、提問好、中、差各層次的學生,問題要圍繞中心思想(mainidea);

3、提出細節性問題,讓學生獲取有關what,

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實以及start,process,end總體過程脈絡;

4、細讀:佈置任務,反覆閱讀課文,反覆思考;

5、分小組討論問題答案,然後全班檢查答案。

讀完後

1、鼓勵學生用簡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領會,而不是複述課文;不要糾正學生的語音、語法錯誤,哪怕比較嚴重;2。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對生詞的猜測情況,既然是猜,能沾邊達意就行。

3、把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圍繞已學課文開展各種形式的口頭交流活動。比如可以複述課文,分角色扮演,討論某個問題,調查一個專案,採訪相關人士、仿寫與課文相關的話題等;也可動筆對課文進行改寫,列提綱、評述等。具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總之,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促進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教師課堂隨筆10

可以說,每個剛剛走上講臺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志巨集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學校的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為一代名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的稜角光滑了,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地工作著。

因為他們發現,原來現實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遙遠,在學校裡並非你的業務水平高就能走上領導崗位,於是,這些人,有的向社會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人,更多的是變得冷漠甚至於消極反抗了。他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教育之夢距離太大了,必須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旋轉,否則就會遭受家長的指責,人們的不滿,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烏托邦,回到可憐的現實中,為了生存麻木而機械地重複前人的勞碌,於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著。

當然也有少數輝煌燦爛的人物。教育氛圍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為什麼要讓我們教師如此無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難道我們不需要激情烈火地點燃嗎?我們不願意在平淡中無奈地工作,我們同樣需要陽光燦爛,生機勃勃,我們不願意在灰色中流淚生活。

教師課堂隨筆11

我們班有個小男孩,十分調皮。日常平凡,總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他打我了。”“老師,他搶我的皮球。”……為此,我們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某一天,他和小朋友一齊看圖書。開始時,他邊看本身的書,還邊給旁邊的小朋友講解,和小朋友的瓜葛很融洽。過了一會兒,他忽然把旁邊孩子的圖書搶了過去。不明白他要幹啥子。我剛想大聲斥責他,可轉念一想,不,看看他要幹啥子。

於是,我沒有大聲詰問詰責他,而是走到他身旁,很隨意地問:“你在幹啥子呢?”他說:“她的圖書壞了,我想幫她修修。”聽了這話,我才名頓開。我鼓勵了他的做法,並幫忙他找到了一個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事後,我暗自慶幸,其時要是按以前主觀的決定去批評他,沒有尊重幼兒的觀念,那必然會危險孩子的自尊。

是以,作為幼兒教師,要學會尊重幼兒。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斷地批評或否定幼兒的.設法和做法,不簡單粗暴的詰問詰責幼兒,而是瞭解真實狀況的來龍去脈,再給予必要的幫忙和指導。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進步,成為孩子們喜歡的好老師。

教師課堂隨筆12

也許很多剛入職的新教師都會覺得課堂管理是最難得,而不是專業知識。其實到現在,入職快半年了,我也不是很清楚,為什麼一些老師只要站到屋裡,學生就不敢說話,而一些老師,不管你在教室裡怎麼站著,他們就是該說說該玩玩。這真的是值得學的。

近段時間,我也一直在觀察究竟是什麼讓學生一是一二是二的很規矩的做題。課堂管理真的是一門學問。老教師的課堂管理很多值得學的地方。一些老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關心也是到的,但是為什麼我們想表達的關心就會讓學生亂的起鬨,而老教師的關心則很入心呢。總起還是老教師的廢話少,而且一語中的,點到為止,從來不在課堂上說一些沒有用的廢話。從來不會特意的和同學們去搞好關係。他們有自己的.立場,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一引導。

他們對學生的要求很細,從來不會說空話,說到的就一定能會做到。對學生的教育也是有張有弛,關鍵他們知道那個切入點,入到學生的內心是能觸動到他們,讓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有老教師從來不會對學生髮脾氣,但是學生依舊很畏懼,那是因為老教師自己站在那已經有一種教師的威嚴。說的我現在是非常崇拜老教師的課堂管理水平,也想迫不及待的把老教師的課堂管理學到手,可是那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絕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學會的。

但是必須要做到的就是多看多學,學習老教師的處事方式,碰到一些學生的時候就得公正公平的去處理。加油,教師之路,管理是很重要的。

教師課堂隨筆13

在美術課堂上學生沒帶或沒帶齊美術工具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特別是我們學校大多都是外來工子女,家長對美術教育不重視甚至不給孩子們買彩色筆等等。所以在沒帶齊繪畫工具的前提下如何讓孩子也能完成一幅精彩的作品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而線描裝飾畫就幫我解決了這個困惑。

例如在上二年級的《小老鼠上燈臺》這一課時,班上有十來個學生沒帶或沒買彩色筆,畫完鉛筆稿後有幾個同學因為沒有彩色筆趴在桌子上悶悶不樂,還有幾個同學乾脆在那邊玩,甚至影響到其他同學畫畫。我走過去拿起其中一個同學的作品仔細一瞧,嘿!真有意思,這位同學畫的是“現代版”的老鼠嫁女,老鼠新年不再坐花轎了而改坐小汽車,場面隆重,來參加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這麼有意思的作品就這樣放棄太可惜了,於是我跟那些沒帶彩色筆的同學說讓我們用黑色勾線筆為老鼠新娘畫一件漂亮的.嫁衣吧!我在黑板上講解線描裝飾畫的基本要素:點、線、面,再示範如何將點、線、面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組合成一個畫面,不一會一個漂亮的老鼠新娘穿著華麗的嫁衣便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孩子們頓時精神起來了,一個個像小小設計師開始認真的為自己的老鼠新娘設計嫁衣,掌握了線描裝飾畫的一定規律後孩子們又用自己的畫筆給畫面上的其它小動物也裝飾起來。

一節課過去了,孩子們畫得很開心,作品也很精彩。

教師課堂隨筆14

從事教育十幾載,從不敢懈怠,因為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不只是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它會影響到一個家庭的幸福、一個國家的興衰、一個民族的命運,見習教師感悟隨筆。所以,每時每刻都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充滿了敬畏,都在不斷地警省自己,有沒有盡全力,足不足夠真誠,……一路走來,總在反思,在這裡,我願採擷思海浪花裡的那麼兩三朵,全為拋磚引玉,以與各位教育同仁共勉。

教師的激情——源於對學生的愛

教師激情的源頭活水是對教育、學生的愛。心中沒有愛,試問,怎麼能教育好學生、感動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成長和轉變。一個缺乏愛的教師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這樣的教師,不會在心中有陽光,不會擁有教育的智慧和靈感;這樣的教師,不會愛護、尊重學生的人格,缺乏對社會和人生的責任感。夏尊丐先生說過:“愛對於教育,猶如池塘之於水,沒有水,便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愛,便不能稱其為教育。

所以,教師的激情源於對學生的愛,源於對教育的熱愛,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夠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孜孜以求,才能夠精益求精,專心於自己的課堂教學,吃透教材、熟悉教案、瞭解學生,正真成為教材文字和學生的“知音”;才能夠每天精神振奮、情緒飽滿地走進教室,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揮灑自如、聲情並茂地滋養學生的心靈。

教師的幸福——源於教育理想

教師幸福是個人需要滿足與潛能實現而獲得的體驗。教師有生理的需要,即物質生活的保障;心理的需要,期待尊重和愛的滋潤,渴望心靈自由的空間;社會性的需要,有自我實現的夢想和追求,需要得到滿足,教師才可能營構幸福的教育人生,凸顯主體生命的意義。

做為教師,當你對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自如時,那是一種幸福:當你不斷進取,執著追求自己的教育信念時,那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教師的幸福是看到學生的畢業證書上,是節假日收到學生送來的溫馨賀卡和溢香鮮花……

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師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腳步;只有那些勇於付出的教師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時光;只有那些善於不斷進去的教師才能登上教育幸福的天堂,只有那些執著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師才能真正體驗教育的幸福。

教師的微笑——源於學會享受生活

教師有了微笑,才能有師生心靈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才能使課堂洋溢著生命的活力,時時併發出創新的火花。

教師的微笑,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體現出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理念。保持微笑,是自信、是樂觀、是熱情,是對未來充滿著無限的希望;而這些,恰恰是對學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灑向學生,也滋潤著教師自己的心田;撫慰著學生,也愉悅著教師自己的心田。

教師,請保持微笑,莫以師道尊嚴代替微笑。做生活中真實的你,就能還給學生真實的生活。學會享受生活,才能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學會享受生活,才能呵護孩子的情感,關愛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會是馴獸式的冷酷,你關注的目光才會在孩子的心靈生起燦爛的太陽!

要學會享受生活就要珍惜、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命點燃生命,力求使自己“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

美好的生活屬於每個人,教師學會享受生活,讓微笑永駐你心間吧!

教師課堂隨筆15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抓住孩子的心裡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課堂效果達到最好。每一個孩子在出生後,媽媽都會為他們講著許許多多的小故事來哄孩子入睡。孩子也已經習慣了,對故事很熟悉,很容易吸引他們。因此在課堂中運用故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拼音聲調》一節的`教學中,我運用故事進行教學。如:今天小動物們邀請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去遊玩,你們願意參加嗎?我們要走一條山路才能到達目的地,請你扶好,坐穩了。好!讓我們乘上汽車出發吧!現在由導遊啊姨為我們解說:我們先走一條平平的馬路,汽車很平穩。小朋友們扶好了,我們要過山路了,汽車先從山下往山上開。汽車要從山上往山下再開往山上了。好險呀!汽車又要從山上往山下開了。現在到達目的地了,請小朋友們下車呼吸新鮮空氣吧!看一看這裡的景色美不美?欣賞欣賞吧!讓我們想一想剛才走了幾條路?(平平的馬路---從山下走到山上---從山上到山下再到山上---從山上走到山下)一共是四條。這麼美麗的景色,讓我們一同把這個路線圖畫下來。山路崎嶇不平,但在說話也有高有低,讓我們把它用1、2、3、4、順序排成。(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變、四聲降)這就是聲調。讓我們伴著樂乘上汽車沿著路線圖再去一趟這美麗的地方吧!汽車到了,小朋友快看一片大海,許多小蝌蚪a游來了,它們要同我們一同去旅遊。小蝌蚪a帶上聲調應該怎樣用聲音來表達呢?請你試著與老師讀一讀。

這節課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了好的效果。讓老師也感到很輕鬆,孩子也在其中感到了學習的樂趣。我從中體會到合理的運用故事教學,課堂後氣氛會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