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做教師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是這樣做教師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是這樣做教師讀後感

我是這樣做教師讀後感1

《我是這樣做教師的》——一本影響了幾代教師高效教育的實用精華,魏書生這個名字,在我們大多數人這裡是大神級的存在,但是,在這本書裡,他又是如此的接地氣。

本書共有三個篇章:教師修煉篇、教學方法篇、班級管理篇。讀完後,我深有感觸,敬佩他樂觀、進取的態度,佩服他獨特教育觀念和方法。

一年前,我是一名剛剛踏入教育領域的新教師,一腔熱血的進入了中專校,想大展身手,但不久後便發現,現在的中職教育已不同從前,學生也不是我所瞭解的一心學習的學生,一時間無法自處,找不到工作、教育的樂趣。因此,魏老師提出的建議、教學的方法對新教師而言,十分的有針對性,不管是自身的修煉,還是日常的教學和班級的管理,都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困難。在這一年裡我不斷反思自己,變換角度看待問題,尤其是做班主任以後,逐漸找到了作為一名中職教師的快樂源泉。

下面,我將結合就職一年來自身的體會和經歷,簡單地分享一些我閱讀這本書的感觸。

要正確認識學生,做到知己知彼。相信大多數就職中職學校的新教師而言,都會遇到和我一樣的問題——沒有成就感。這其中的原因就是中職學校入學門檻低,學生都是在會考中失利的那一部分,有研究結果顯示,中職校中有53。6%的學生是在沒有達到普高分數線,受到家長的動員才來到的中職校,他們並不瞭解所學專業內容和未來的就業方向,也不明確學習目的,上課易會出現不聽課、玩手機、打遊戲、睡覺等現象。並且這些學生年齡偏小,多數還未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易受到同伴的影響,除此以外,常常還或多或少的伴有家庭問題。因此,相對於普通高中,中職學校生源較差,教師會遇到各種問題。每一位教師都有一個“桃李滿天下”的情結,如不能正確看待這些現象,就易受到學生的影響,逐漸產生懈怠感,影響教學質量。

要尊重信任學生,用心與學生交流。魏書生老師尊重每一位學生,把他們當作思想獨立的完整的人對待,而不是小孩子,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心去引導他們。當我們作為教師站在講臺上,不妨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當年坐在講臺下,對老師有著怎樣的期待、要求。作為學生,你是希望老師對你大聲吼叫還是和風細雨地與你交談,是和你劍拔弩張、水火不容還是溫和平穩的相處?對於人與人的相處,魏老師認為“尊人者,人尊之”,即師生之間要互相尊重。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總想維護自己的師道尊嚴,但是,同樣的,學生也需要獲得我們的尊重,除卻他的學生身份,學生和我們平等的。因此,我們需要用尊重別人的方式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孩子同樣需要自尊。你不尊重學生,學生怎麼會尊重你。教師要相信中職生仍然是成長中的個體,不把他們當作永久的“差生”對待,中職生所處的年齡段一般為15—18歲,儘管在國中他們已經遭受了學業的困難,但他們仍然處於人一生中的學習黃金期,在適合的引導下,完全有進步的可能,甚至成為國家棟梁。有研究表明,中職生對於完成操作性作業,有一定的優勢,他們動手能力強,若正確採用“活動法”“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加以引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避免“一張卷子定乾坤”,中職生也有可能成為一代能工巧匠。因此教師要相信他們、尊重他們,而不是繼續證明中職生在學業上的失敗。教師要尊重學生、認可學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擔任班主任,在工作中砥礪前行。魏書生老師說過:“我屬於願意當班主任的那類教師。我總覺得,做教師而不當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長能力的機會,吃了大虧。”他也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句話。要找到教師的快樂感,那就要做班主任。只代課,不擔任班主任,和學生接觸只在課堂上,那就會錯失很多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只有做了班主任,才能更好的瞭解學生,想他們之想、思他們之思,走進學生的內心,做真正意義上的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魏書生先生說教育要做到“鬆、靜、勻、樂”,身體放鬆、心靈要靜、呼吸要勻、保持樂觀,客觀向上。這些教育思想在中職教育中同樣適用,在教學中要守住平常心,有感恩之心,不怨不怒,樂在艱難中,樂在奔走中,樂在教育過程中。就像高爾基所說:工作快樂,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獄。”在工作中,未免遇到各類事情,仍然要記得不忘初心,愛平凡、愛工作。

《我是這樣做教師的》這本書並不厚,內容卻是實實在在,對剛剛步上教師崗位的老師來說,會提供很大的幫助。而我們對於書本中的內容,不僅要細細品讀,還要聯絡實際,切切實實地實踐起來,畢竟實踐出真知。

我是這樣做教師讀後感2

在學校教師閱覽室拿到魏書生的《我是這樣做教師的》便迫不急待地翻開,聞著淡淡墨香,細細品味這位我一直以來都十分敬佩的大師的著作,我心潮澎湃!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我只想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價值的普通人,一個稱職的教師。”開篇的第一句話讓我的'心為之一動,這不正我我心中所想嗎!心中帶著愉悅與期待開始了我的閱讀。

關於幸福,魏書生說:如果一個人能夠讓這個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讓別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更加幸福,那這個人一定是幸福的。如果由於我的存在而多了一點點的真誠、善良、美好,如果由於我的存在而讓孩子們能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如果由於我的存在而讓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習慣,那我的工作就有了價值。

作為教師,恐怕沒有什麼比遇見讓自己滿意的學生更幸福的事情了。然而,教師無法挑選自己的學生。既然無法選擇那麼我們就要學會成長,學會改變自己適應學生。學生才是我們的中心。

一位教師,要做經師,更要做人師。教書的同時始終注意育人,我覺得應先擁有好的品德,再著眼於知識的成長。

一個教師,一定要牢牢守住自己的長處,不斷髮展和利用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要學會發現自己的短處,懂得彌補,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成長和強大起來,最終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魏老師講教材,主要講重點、難點(學生能做的,教師不做,少講多讀),講系統(教學生畫知識樹)。我深有啟發。科學從三年級開始,共八冊書,也可以引導學生來畫一畫知識樹。我們這套教材,一直以滾雪球的方式不斷復現舊知引出新知,讓學生通過系統地梳理,整體把握教材,縱觀教材,活用教材,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魏老師講課始終秉持一個原則:教師不替學生講學生自己能講清楚的問題,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

在當班主任時,重點培養學生幹部,做班幹部的後盾、顧問、教練和導演。告訴同學們:班幹部指揮可能失誤時,也要先服從,不爭論這樣做的對與錯,等課後再與老師研究糾正的方法。

魏書生說,要培養學生具有比天空更廣闊的胸懷,決不能讓自己的胸懷像馬蹄坑一樣狹小,而要千方百計開拓成游泳池,開拓成湖泊,開拓成大海,甚至比天空更廣闊。這樣我們才能明確人生的意義,才能把精力用在於國於民,於已於人都有利的大事上,才能活得開朗樂觀有意義。

通過讀書增加理論知識,通過實踐中搶挑重擔,鍛鍊實際能力兩種方式相結合,教師才能真正讓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強大。

班主任必須堅信每位學生都至少有兩個自我在內心深處並存,用學生心靈深處的能源,照亮學生的精神世界,是最節省能源的方法,壯大學生的心靈世界,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是班級管理的最好辦法。魏書生的原則是:在班級管理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

我們的心靈像攝像機,眼睛是攝像機的鏡頭,面對社會,面對生活,我們拍下什麼錄影片在自己的心上,全由自己說了算。一個老師,應該對美好的事物保持敏銳的感覺,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我們培養學生,要從發現學生身上的美好、長處和閃光點出發。

一個教師,應該學會自我控制,不輕易發脾氣。要有愛心、耐心、也要有寬容的胸懷。做一個有胸襟的教師,節省內耗互頭的時間。生活像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教師要多做實事,要與人為善,要多看自己的長處,少想一些無法改變的弱點。要看到自身的渺小,對待人生的不幸要用笑來使它減半。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聽聽音樂唱唱歌,要善於尋找歡樂,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

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

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擁有一份寬容、豁達的生活態度,不斤斤計較,從自己的小世界中跳出來,人生變得開闊,也便擁有了更多的可能。

人都是這樣的:青年認為少年好,中年認為青年好,老年認為中年好,結果他一生都沒有在好的時候過過。那麼,人的一生究竟什麼時候最好呢?實際上就是你現在最好。因為你不可能再回到昨天。人生這列車,以提速的趨勢,載著人們向生命的終點奔跑,讓我們一起珍愛現在,共同努力建立美好的明天。

我是這樣做教師讀後感3

拿到《我是這樣做教師的》這本書,淡綠色的封面洋溢著清新的氣息,上面的一行小字“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我只想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價值的普通人,一個稱職的教師,一個最幸福的教師。”樸實的語言,表達著魏書生先生對教育的熱愛,對教師職業的詮釋。讀完整本書,深深敬佩先生樂觀、進取的精神,安靜、平和的心態,獨特、獨到的教育觀念與方法。於是,感慨著自己這兩年走過的支教鄉村之路。

一、堅守成長——內心的自覺

初到鄉村,我深切地感受到鄉村教師的“挫敗感”:留守兒童是那麼多,家庭教育是那麼缺乏,隔代教育是那麼常見。我不懂那裡的方言,我和孩子的爺爺奶奶們無法溝通。我也常聽到身邊的老教師在說“老師再怎麼努力也不行,學生就這樣的基礎。”“我以前也是這樣教的啊,現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難教了。”在這樣的氛圍裡,我也難以邀約他人一起探討交流教育和教學的話題。

於是,我常想,我在鄉下的日子會不會頹廢,會不會沉淪?容不得我“亂想”,容不得我“偷懶”,學校讓我承擔一節“省名校名師”的展示課,我的導師推薦我參加鎮江市省第二批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培育站主持人委以我班長重任!所有人的關心、扶植,讓我知道,不讓現實中的困境改變自己,就要不忘自己身為教師的本質,不忘自己身處鄉村而面臨的童心,不忘自己來時的路,不忘自己要成為自己!所以,身為教師,無論身處何方,無論面對著怎樣的環境,知不足而前行,“必須以他自己的方式來面對這個世界。”

二、追求卓越——成長的自覺

抱怨環境不如改變自己。凡事先從自身找原因,反求諸己,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總會開啟一扇意想不到的視窗。——摘自魏書生《我是這樣做教師的》

在鄉村的兩年,在培育站的一年,在“師生共讀——農村兒童整本書閱讀課程設計”的主題下,我以學生的心態先後閱讀了多本書籍,聆聽了多位特級教師和專家的相關講座。

繞樑三日之音,總讓我的耳邊迴響著兩個詞:兒童、閱讀。成尚榮先生說:“兒童研究是教師的第一專業。”朱永新則說“閱讀,讓孩子成為天使。”以兒童和閱讀的視角來看,之前我的小語閱讀教學侷限於教語文課文,一篇課文還唯恐教得不完整,將星星點點的語文知識碎碎念,多而雜,一地雞毛,碎片滿地;而以往的課外閱讀,也只是東一榔頭西一棒的隨性而為:老師佈置,師生兩處放任自流,最多寫寫讀後感,出份閱讀小報。

如今,在與一群人共讀共學的時光中,我對兒童,對閱讀,有了全新的認知和體悟,明確了整本書閱讀的體系與規範,甦醒了開展兒童整本書閱讀的自覺,也悟懂了個人專業發展的語言所在:以整本書閱讀為基點,融合豐富的語文資源,建立起個人的語文課程實踐路徑,承載著對兒童的研究,改變孩子,也改變自己。

所以,在自己班級開展了一系列整本書閱讀活動,在讀書中,在活動中,“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總會開啟一扇意想不到的視窗。”我發現,教師專業的卓越,在於自己始終把成長作為一種永照內心的自覺,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在於堅持以學生的自我發現和建構作為課堂的教學理念,不囿於“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觀景之境,更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執著追求,登高望遠,瞰察教育教學的理念與歸途,明確目標與方向,讓自己永在教育教學路途之上。心中有兒童,手中有書本,閱讀有方法,無論他是不是鄉村兒童,一樣有收穫,一樣能精彩,一樣可以改變現狀。

閱讀整本書,讓學生成長,也讓自己成長。師生共讀,讓師生之間的溝通有了橋樑,交流有了更加優雅的方式。

“抱怨環境不如改變自己。”我想,先生說的就是這個理。

三、傳遞成長—專業的自覺

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擁有一份寬容、豁達的生活態度,不斤斤計較,從自己的小世界中跳出來,人生變得開闊,也便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摘自魏書生《我是這樣做教師的》

農村孩子的學習基礎自然是個問題。第一次期會考試就與平行班相差6分之多,41位同學,不及格的有11人,其中還有兩位同學是個位數。個別輔導的時間只能安排在中午,因為放學他們都是坐校車準時離校。第二年,我擔任六年級語文教學,同樣41位同學,同樣考試個位數的有兩位以上,從未有過的壓力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改變角色進入學生心中。儘管每天作業本收不齊,交上來的作業改著改不下去,但是,不去計較他們今天的作業完成了多少,不去糾結他們作業的質量如何,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表揚——表揚作業中字寫得最好的,PPT展示,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表揚作文寫得最棒的,讀給大家聽,大家來評價;表揚作業一題不少的,表揚堅持寫日記的。如此,“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擁有一份寬容、豁達的生活態度,不斤斤計較,從自己的小世界中跳出來,人生變得開闊”。

鄉村的資源,相對於城市資源有優有劣,鄉村的兒童,對於城區的兒童,他們,依然是有無限可能的兒童,依然是有著童年夢幻的兒童,依然是有著享受優質教育權利的兒童!作為鄉村教師,帶不了孩子們去博物館、圖書館,但可暢遊在農田阡陌,菜畦池塘;看不了文物標本,但可聽取蛙聲一片,蝶舞菜花。

在魏書生先生的《我是這樣做教師的》一書中,我感受到:一個人,一部教育史;一個人,一本活的教育學。身為教師,無論在哪裡,都需要不斷自我成長,不斷傳遞成長。我覺得這大概就是先生所說的“有價值的普通人,一個稱職的教師,一個最幸福的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