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師隨筆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7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師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語文教師隨筆

中學語文教師隨筆1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晒晒”,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在我個人認為,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國小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新增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教學《雲房子》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畫出心中的“雲房子”,加深了學生對“雲”的直觀認識和這一課的理解。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角色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內容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絡,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中學語文教師隨筆2

古詩文教學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大難題,多年以來不斷有人探索,尋求教學的最有效方法。在這裡,我結合自己幾年的工作經驗談一談國中古詩文教學的心得。

一、課前做好充分預習

要求學生在學習古詩文之前作好充分的預習準備。“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佈置的預習是帶有指引性的、作業性質的預習。例如,我會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詞寫出來讓學生做,要求學生把關於此詩詞的作者的生平經歷儘可能詳細地找出來;我還喜歡讓學生課前寫一段與詩詞內容有關的話,以便與詩詞進行一個比較學習,明白詩詞語言的精練,使他們在語言上有所收益等等。當然預習作業必須是有針對性和適量的,否則就適得其反了。

二、教學時引導學生多讀

學古詩文當然要從讀開始。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三分詩七分吟”,可見誦讀是培養感受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應重視這一環節,在課堂教學中,要儘可能讓學生多讀,通過讀去體味詩文中的韻味。當然,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而指導朗讀時應注意強調以下幾點:一是要學生在朗讀時放得開,盡情投入;二是要讀對詩詞的節奏,當然老師要講解一些關於節奏的知識,例如從音和意上劃分,五言七言朗讀的一般規律等等;三是要溶入感情,讀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當然這也要隨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達成。相信在讀之中,學生定能對詩詞有一定的感悟。

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學與思結合

多讀固然有其重要性,但如果我們在讀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引,相信讀的效果會好很多。在教學中,我喜歡採用一讀解決一問題的模式。例如,一讀詩文,讀準音;二讀詩文,讀準節奏;三讀詩文,弄明詩文大意;四讀詩文,體會情感……這樣,能使教學顯得思路清晰,有條不紊,也較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設計的問題是逐步深入的,符合了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所以收到了較理想的課堂效果。

四、引導學生改變題材,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文內容寫出來

古詩文的語言非常的'精練,可說是字字珠璣。但對於國中生,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詩文大意,明白詩文的字面意思。他們也就認為翻譯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這一點,我在教學時也根據實際進行了改進。我認為,簡單的翻譯是枯燥的,學生也很難進入意境,所以我指導學生髮揮想象,對古詩文進行體裁的改變,用散文化的語言把詩詞中所描寫的東西串成一篇優美的散文。通過對改變後的散文體會,再對照原詩進行對照品讀,講解詩詞語言的特點。學生也就能突破狹窄的詩詞意空間,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薰陶。

五、比賽朗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在的國中生,大部分都有愛表現的慾望,他們強烈的需要別人對他們能力的讚揚、肯定。給學生營造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確實是很重要的。而在古詩文教學中,恰恰能很好地滿足了他們的需要,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古詩文,一般來說,篇幅較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於背誦,所以我會根據古詩文的特點進行如古詩文朗讀比賽、背誦比賽,默寫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比賽。這些比賽可以以個人、小組、男女等方式進行。可以說,學生的熱情非常的高漲,幾首詩一眨眼的工夫就讓他們熟記於心。學生賽得開心,背誦的教學目標也易於完成,效果讓人相當的滿意。

中學語文教師隨筆3

一堂好的語文課,既應包含著對學生感受的寬容,也應當包含著對作者與編者的尊重。不同的是,過去是教師主講,學生旁聽;現在是學生主講(主要是尖子學生),教師插話補充。彷彿教學的重心已由教師轉移到了學生,彷彿這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可是,讀書的時間不多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了,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運用的時間也被擠掉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字的內涵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我想強調的是,這種超越應當是“立足文字”的超越,最終又是“迴歸文字”的超越,而不是“偏離文字的價值取向”和“遠離文字的精神核心”的無根無源的超越。

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的獨特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教育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學生資源的發現和利用是我們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不僅僅看老師是否有精彩的表現,更要看學生有沒有進步性的表現。

課堂要讓學生進入自己的學習節奏,去思考,去組織,去整合,去生長,去慢慢脫離你,遠離你。

曲徑可以通幽,善讀者要撥開枝葉,方見本根,要告訴學生怎麼讀,怎麼停頓,怎麼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論語》中描述孔子與弟子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種氛圍和情境,是誕生孔門七十二賢的土壤和空氣。這種土壤和空氣,充溢著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尊重。

中學語文教師隨筆4

今天上午第二節,學校組織聽我的課,上完後,我自己知道失敗了,因為教學任務沒完成,40分鐘只完成了我教學設計的一半,重難點剛出來,就下課了。我自己知道我時間沒把握好,前面耽誤時間太多,原因有:一是我看學生課上沒反應,以前學生學的知識不紮實,基礎薄弱,本來很快就能進行完的,但是學生基礎知識不會,怎麼能往下進行呢?所以我花了時間在複習上,哎,反思一下,學生沒沒反應的原因,和我沒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有關;二是我重複的話太多,太羅嗦,本來一句話就好,我生怕他們沒聽明白反覆的說,數學講究一個說話嚴謹,能少說的就少說,能不說的就不說,一句廢話都不能有,我正好相反,我還要修煉啊。下面是我總結的我師父和其他聽課老師給我的建議,我收穫很大,本來我苦思冥想的問題,經他們一指點,我豁然開朗。在這裡,希望能和老師們分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課堂時間要把握好。複習匯入環節,新授階段,鞏固練習階段,拓展延伸階段。把時間用在解決重難點上,也就是新授環節。

2.數學課堂,老師用語要嚴謹準確。老師說話要完整,不要說太多半截話。特別是一定要提醒學生回答問題也要完整。最高境界就是這個課堂感覺少說哪一句就不行。

3.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的課本上的主題圖可能設計的不是很合理,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選用教材提供的資訊。總之,一個目的,怎麼讓學生更清晰明瞭的獲得有用資訊,就怎麼設計。

4.課堂上,學生回答完問題,老師要及時評價。回答的好的,及時鼓勵,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5.要合理的'利用多媒體,適時的用。不需要用就能解決的儘量不用,如果用了效果更好的就用,總之讓多媒體起到為課堂服務,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浪費時間的累贅。

先總結這些吧,呵呵,非常感謝我學校的領導老師們,給我的建議和幫助。以後的路還很長,我會好好反思一下我的課堂,結合我的課堂吸取有益的經驗,修改教案,爭取天天進步,我相信,我會慢慢成長。加油啊!

中學語文教師隨筆5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有十幾年的時間,我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1、要培養學生髮現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裡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2、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物件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洩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著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中學語文教師隨筆6

如何理解文言文語法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文言文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語言表達形式與現代白話文不同,與口頭語言有著更大的差距。文言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廣泛的應用也使得學生們對它難以熱愛,教師備課時花大量時間弄清每個字詞,然後在課堂上很費力地逐字逐句講給學生聽,然而除了少數學生在拼命的記筆記以外,多數學生卻昏昏欲睡,反應冷淡,課堂氣氛很沉悶。課後的檢測結果也很糟糕。久而久之,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根本提不起興趣。

如何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能力,健全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個體自學與創新能力為宗旨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針對文言文的字詞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通過引入競爭機制,用小組競賽的方法,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開拓學生的思維,變過去的教師講深講透為學生的學深學透,將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建立起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預習課上首先宣佈《馬說》這一課採用自學加老師點撥的學法,按座位分為兩組進行課堂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將平時由老師來完成的環節進行分解。一是重要的實詞,如:石。是”等;二是古今異義詞;三是詞類活用;。分解完畢後讓學生根據以上要點充分預習並提出疑問,作為下一節課競賽的題目。學生要想發現疑問,就必須對照註釋認真地鑽研課文,這實際上也就是自學的過程。學生由於有發現疑問的任務,預習課文便非常認真,記憶也就格外地深刻。學生在認真預習之後,提出的往往都是較為複雜、較難理解的問題,而一些簡單、容易理解的問題在預習的過程中就解決了。學生要解決這些複雜的問題,就需要作認真的思考,深入的研討。這樣不斷地發現疑問,不斷地探討疑問,就可使學生具備自學的.能力。全班按座位分為甲乙兩組,舉行課堂競賽。整個比賽過程中,可以檢視各種工具書、參考書和參考資料。答疑組的同學可以群策群力,互相幫助,只要在規定的1分鐘之內回答出問題,即可加分。這樣做,讓學生由原來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展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既調動了學習熱情,又鍛鍊了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集體意識。多數學生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這種課堂競賽正好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在為集體掙分的同時,體現個人價值。這樣改進教學後,由於學生對教學內容挖掘深入,教學設計新穎獨特,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熱情,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課堂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烈場面。學生們脣槍舌劍,爭辯質疑。有些思維活躍的學生更是妙語連珠,鞭辟入裡。這樣表面上看好像是為了多得分,實際上是鍛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探求知識,在知識的探討中發展智力和能力,從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學的質量,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我教《馬說》的字詞用了兩課時(八十分鐘),而學生活動時間累計達六十分鐘以上。學生踴躍發言,彼伏此起,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髮言達四十人次以上,有的同學發言達四次之多,形成了爭相發議,探討學問的民主教學氣氛,為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這種教學方法,對於發展學生的敏捷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改革後的文言文字詞教學雖然效果很好,卻大大超出了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課時,往往計劃2課時完成的課文要4課時才能完成。怎樣使課堂內容再精煉些,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我會繼續進行探索,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點通過講授文言文的語法知識,讓學生理解掌握並運用到實際中去,這樣對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激發學生喜好文言文的興趣。

中學語文教師隨筆7

《草原》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見到草原的真情實感告訴讀者。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熱情好客,歌頌了民族大團結。學習課文,就是要讓學生理解這些美,並從中受到美的教育,從小爭做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的人。基於此,我教學本文,採取讀的方式。

一、初讀,瞭解美。

《草原》具有豐富的美育內容。初讀時,學生可以瞭解到草原的天很藍,地很綠,是色彩美;有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戲,是動態美;蒙古族人穿著各色袍子,騎馬飛奔幾十裡外迎客,蒙古包內熱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傳統美德。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給課分段,並加上小標題。

二、精讀,理解美。

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高遠素雅的美麗圖畫。精讀時,透過課文優美的語言,抓住重點詞句,啟發揣摩、品味語言美,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語言描繪的圖畫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筆下草原的天“比別處更可愛”,什麼地方更可愛呢?作者抓住“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來寫的。引導學生仔細品讀,並閉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讓學生的感受與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讓學生讀出“我”讚美草原美的方式是“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追問:“為什麼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決意用歌聲來讚美草原。

天很美,抓住“藍”地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碧”的語句,仔細品味。“平地是綠的,小丘是綠的”,“無邊的綠毯”上羊群還為它“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那些“線條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作者被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從而產生了“驚歎”“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的感受。讀到這裡,師生都被這美境打動,腦海裡就會浮現出那美境的形象,體會到作者的神妙之筆,達到與作者感受同步,產生共鳴。也不知是誰帶的頭,師生們一齊唱起了: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

三、選讀,感悟美。

情待客那一段,當他繪聲繪色地讀道:“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人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切,一點也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舉杯,舉杯,回敬再回敬……”同學們爭先恐後地發言:“嗬!蒙古包裡待客真熱鬧!”“多新鮮啊,吃的,喝的全是奶製品,都是我愛吃的東西。”說完,還響響地咂咂嘴。“還有手抓羊肉,我從沒見過。”更新鮮的是吃飯時,“還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麼新鮮,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同學們紛紛表示:“放暑假,我動員爸媽一起去草原旅遊,親口嘗一嘗那些我沒見過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個影。”“我要去學摔跤,藍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會疼。”……同學們在追求美的嚮往中陶醉了。

中學語文教師隨筆8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以前為了上課,總是感到很困惑、很苦惱,也很懊喪。很多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四十分鐘的課堂裡我似乎總是在不停地趕呀趕。可是,一節課辛辛苦苦下來,學生卻並不見得喜歡,而且似乎收效甚微,甚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以前為了上課,總是感到很困惑、很苦惱,也很懊喪。很多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四十分鐘的課堂裡我似乎總是在不停地趕呀趕。可是,一節課辛辛苦苦下來,學生卻並不見得喜歡,而且似乎收效甚微,甚至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小聲說話、搞小動作、看課外書……做什麼的都有。

問題到底出在哪?”我不停地自我反省,找原因,找對策。我設計的課堂問題重點該放在哪裡?我真的按照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的接受水平,學生的興趣點入手了嗎?我的教案、我的課件在課堂上真的一定要絲毫不減的呈現出來嗎?我給自己的設計安排,課堂教學上留有彈性的時間和空間了嗎?我隨時跟著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情感在講嗎?我的課,我的內容在貼著學生的心進行嗎?一連串的疑問讓我不得不去思考,也許真的是反思才能有所觸動,有所改進。慢慢的,我不再盲目的去備課了;不再想當然的認為是學生需要的,學生喜歡的了;而是課前課後多和他們接觸,試圖去了解他們,聽聽他們的聲音,聽聽他們的`想法,再翻閱大量的教學資料,請教富有教學經驗的老師,然後再結合這些真實的資訊來收集資料,準備一節課。在這期間,尤其使我改變最大的是,我上課不再就是為了完成教案,呈現完設計好的課件,而是給了自己更多可以靈活變通的時間和機會。於是我的注意力不再只關注教案進行到哪裡,課件展示到哪裡了,而是更多關注學生聽到了哪裡,接受了哪些,還需要些什麼。有時,甚至為了解決學生課堂上的疑惑或進行最有效的引導疏導,我寧可刪減或放棄本來安排好的內容。尤其有時為了處理學生課堂上的突發狀況(比如有時課堂上分心、做小動作、情緒的低靡沮喪等),我會把教學內容及時做個調整,臨時增加很多本來沒有準備的題外話,比如根據當時的狀況當時的需要,我會選擇不同的內容和他們聊聊。有時和他們說說人生,談談我自己的經歷,講講我的童年我的學生時代生活等等。有時則是選一兩個故事來講。學生們最喜歡聽我講故事了,故事往往都不長,有動物界的,有人類的,有遠古的,有發生在身邊的。但他們喜歡在小小的故事中去思索,去反覆回味,去學會成長。而我發現這個時候學生們的眼神也是最專注的,表情也是最寧靜的。

語文教學也許就是這樣,當你不再刻意給自己框一個架子時,你才會更接近真實,更接近語文字質,你才會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輕鬆自如瀟灑應對,而結果也往往是讓自己有更多驚喜的。因為我發現每次再走進教室時,學生眼中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喜悅。

原來得到這一切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並讓自己的心貼著學生的心走,那麼課堂教學就會在心的溝通中得到很好的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