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師隨筆

來源:果殼範文吧 5.25K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師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

常聽有人說,老師有什麼,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閒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來看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老師工作的繁重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繁重的作業,國小在應

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大量的機械作業,家長逼著看作業,老師忙著批改作業非常疲勞。二是複雜的學生問題,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複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面對社會眾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一個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裡勞累,不言而喻。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體現在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候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著,但自己又說不得。因為,你一說累,就會有許多人反駁,農民會說,你能比我們挖土揮汗辛苦?工人會說,你能比我們機器隆隆辛苦?商人會說,你能比我們風險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說,只能埋在心中。

事業前途平淡中的無奈

可以說,每個剛剛走上講臺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志巨集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學校的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為一代名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的稜角光滑了,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地工作著。因為他們發現,原來現實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遙遠,在學校裡並非你的業務水平高就能走上領導崗位,於是,這些人,有的向社會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人,更多的是變得冷漠甚至於消極反抗了。他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教育之夢距離太大了,必須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旋轉,否則就會遭受家長的指責,人們的不滿,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烏托邦,回到可憐的現實中,為了生存麻木而機械地重複前人的勞碌,於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著。當然也有少數輝煌燦爛的人物。教育氛圍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為什麼要讓我們教師如此無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難道我們不需要激情烈火地點燃嗎?我們不願意在平淡中無奈地工作,我們同樣需要陽光燦爛,生機勃勃,我們不願意在灰色中流淚生活。

社會關係善良者的煩惱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裡,人際關係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嘆了。其實,興嘆到也無所謂,主要是一遇到麻煩事,則真地讓人煩惱得怒火中燒,比如說,你要去辦點事情,如果讓人家知道你是老師,馬上就會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稱自己是某某機關的,那麼,馬上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這時,你會感悟什麼是權勢,什麼是沒有地位。因此,作為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著頭皮,磨破腳皮,厚著臉皮,說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戰,這時,你就會發現學校裡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麼地格格不入,這種“不入”很是讓老師心中感到任務的艱鉅和內心的煩惱。或許有人說,還有學生嗎?學生也可以給你幫忙嗎。一方面教師羞於知識分子的面子不願意讓學生幫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關係的學生也不肯為老師幫忙,因為老師沒有東西給他嘛。所以,在關係大網面前,善良的老師只有一片煩惱了。

國小班主任教育敘事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已經在班主任這個崗位上工作了十幾年了。回顧這麼多年的工作,想說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僅擔負著教學工作,更擔負著管理全班同學的重擔。班主任是學生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可以說,班主任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整個學校的發展。而我認為班主任工作的祕訣就是"愛"。師愛是偉大的、神聖的;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2、愛就是關懷。

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醜小鴨”同樣也要愛。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在地位和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汙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

4、愛就是責任。

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

國小班主任家訪中的無奈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好人,而愛別人不愛的孩子才是教師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殊不知,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問題學生”同樣擁有一顆真誠純潔的心靈。班主任應當對他們給予更多的教育引導和關愛,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

一次,我去家訪,來到學生家,剛一進門,孩子的媽媽迎上來就問:“老師,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聽話?”又有一次,我家訪完走出家門。聽到隔壁鄰居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瞧,老師追到家裡來了。”不難看出,有些家長(特別是問題學生的學生家長)把家訪看成了告狀。究其根源在於以往的教師家訪,總是以報“憂”不報“喜”的行式出現。報“憂”不報“喜”的家訪行式,其中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利於發展教師和家長的聯絡;也不能使家長很理智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要麼痛打一頓,要麼無可奈何。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2

語文課堂是學生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敢於打破常規、發揮自己想象力的課堂。老師在這課堂上扮演的是指導和鼓勵學生表達、學習的角色。然而在很多時候,我們雖然深知這一點,但在實際情況中,卻並不能完全做到。特別是作為剛入職的新老師,把這種現象往往歸咎為課堂突發事件。

我記得我剛接手六年級的時候,在一次課堂上,那節課講的是《少年閏土》,我在課堂上提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為什麼魯迅先生說他周圍的玩伴都只能看見圍牆四角的天空?我給了學生5分鐘的討論時間,學生聽了都很很認真、而且討論得也很熱烈。我看著這一情況很高興,以為他們都是按照了文字去討論。5分鐘後,我提問一個比較差的學生,他的理解是因為作者的玩伴是近視眼。我當時聽了有點生氣,但我沒有說什麼,後來又叫了一位成績更好的,他的理解有2種:一是近視二是被束縛,視野太窄聽了他們兩位同學的回答後,我心裡雖然有點小小失望,當課堂畢竟回到正軌了,還是很欣慰的。

課後,我仔細想了一下,認識到不是學生沒有把握好課文,而是思維的定勢,使他們習慣於從生活中看見的常見事物去分析,去思考!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是去禁錮他們的思維,而是要去引導,挖掘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敢於思考、想象和表達!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3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資訊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資訊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國小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字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湧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湧動起來。

對培養國小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國小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國小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小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國小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4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中的精彩一筆,陶先生認為"做"就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採用"做"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讓"教"與"學"合一。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重要的其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即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做"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將教師"教"授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在應用中"學"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整合為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

首先,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其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再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下面談一談筆者以"做"為中心進行三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緊扣教材"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三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展開。

1、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陶行知先生指出,喚起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學科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直覺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們經常性地安排一些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如在《陶罐和鐵罐》、《亡羊補牢》、《驚弓之鳥》等多篇課文的教學中進行課本劇表演,在《比絕招隊《東方明珠》等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比絕招"、"小導遊"表演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熔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鍛鍊了學生的膽量、氣質,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審美情趣。

2、緊扣課文內容的製作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頭腦。緊扣課文內容進行各種有趣的製作活動既能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三年級課文中有不少製作活動的切入點,如學習《花鐘》一課,可根據課文內容或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製作一個"花鐘"。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後,可引導學生編寫一張"保護綠色家園"手抄報等。在活動中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版面設計能力得到了鍛鍊,審美、鑑賞、繪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緊扣課文內容的拓展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氣將一篇篇課文融合在一起,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除了可以緊扣一篇課文"做",也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設計,拓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瞭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彙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中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瞭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為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為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字、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字、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尋找各學科之間的關聯點,設計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後的活動不僅在數量上添磚加瓦,而且在質量上高屋建領,極大地豐富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國小》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國小"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採訪老師等形式發現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與民族國小的學生一起誇誇自己心愛的國小,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為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力日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聯絡生活"做",啟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陶先生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他極力主張把學生從學校這個"鳥籠"中放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禮。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環保主題的課文。為了從小搞羌學生的環保意諒,我們在三年級下學期安排了主題為"關心周圍的環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共同商定一個活動計劃,想一想開展的方式和內容,然後大家分頭行動。有的小組進行了細心的觀察和記錄:"稱了稱家裡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噸水"。有的小組去實地訪問,追尋一條原,本乾淨的小河變得渾濁骯髒的原因。還有的小組蒐集了許多的資料,瞭解嘉興近幾年來水資源缺乏、水質日益惡化的現狀。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勁頭十足,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5

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教師恰到好處點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時間分配拿捏到位,課堂教學有效且高效等等。當我們的課堂用條條槓槓去維繫,用分分秒秒去評價時,“生命”價值的實現是否就顯得無從說起了呢?當然,我並不否認這些標準,但總覺得對於語文課堂來講,“有效”如何來定位?如何來表述?應當有關乎於心靈深處的東西。因為“課堂教學,不僅僅應當是有效率的,也應當是有靈魂的。”

今日在階梯教室聆聽肖川教授的講座時,“真誠”、“深刻”、“豐富”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閃爍著光亮躍入了眼簾。沒有深奧的專業術語,沒有高屋建瓴的闡述,一改犀利的筆鋒,肖川教授用平和的言語,細膩地點評著閆學教師的一堂語文課。跟隨著這篇文章字字句句的鋪陳,我享受著一堂好課的魅力。

“真誠”,一個富有溫度的詞語。我想,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都是肺腑之言,而不是虛假的“真話”。學生不會為了迎合教師的意願,說誰都會說的套話,說違背心意的話,說所謂的標準答案,說不會節外生枝的話,而是以一個擁有知識與經驗,擁有自身信念、價值觀、興趣與需要的生命主體站在文字面前,建構自我獨有的知識結構,情感體驗,精神樂園。教師不是課堂“外在的專制者”,命令、提醒、暗示學生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參的解讀,進行著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扼殺學生主體生命感悟的教學,而是作為“內在於情境的領導者”,設計具有張力的問題,在開放的情境中與學生交流閱讀文字的“十分細膩的個性化的真誠的理解”。這些對話“都像是從你內心世界裡流溢位來的”,如花開花落,似雲捲雲舒,一切都因心靈正在舒展。

“深刻”,一個關照心靈的詞語。我想,“深刻”的東西往往會令學生記憶猶新。它不必須是一個啟示,一段深情,一則真理。“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它有可能是“思維的警覺”,“理智的挑戰”,“認知的衝突”,情感的矛盾,甚至是價值觀的顛覆,肖川教授認為只要能喚起學生“驚異感與想象力”的,就體現了教學的“深刻”。反思自我的課堂,有多少是“深刻”的?的確,思維價值不高的問題,欠缺智慧的點撥,深度不夠的結語,無關痛癢的拓展,“深刻”少了根植的土壤。由於積累得不多,研讀得不深,思考得不透,四十分鐘變單薄了,膚淺了,偏頗了。在埋怨學生髮言不夠精彩,課堂氛圍缺少靈動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要反問一下自我:我的教學主題貼近學生嗎?我的教學設計觸動學生了嗎?我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了嗎?

“豐富”,一個感覺充實的詞語。我想,至於課堂上的“豐富”,不僅僅在於數量上的多,更在於形式上的多彩,精神上的博大,“讓學生的心靈盪漾其中”。

讓我們一齊來做幸福教師吧!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6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說,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著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著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說:“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說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說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著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著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三、聯絡生活親密接觸漢語拼音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拼音之後,我就讓學生為教室裡的一些物品用拼音寫出它們的名字,如電視機、電腦、黑板、課桌、凳子、門、窗、日光燈、電扇等等,讓學生在多讀多練中熟練掌握音節的拼讀;每天送學生一首詩,讓他們自己去拼讀,自己去讀詩;國慶節期間,我讓學生試著用繪畫和音節記錄下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寫得好的貼到“學習園地”展出;讓學生帶一本課外書利用中午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等。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說,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著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著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說:“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說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說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著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著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7

在新教育的課堂中我們更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理念,增長了知識。

特別是他們的資料讓我大開眼界。如學生的故事情節繪畫,他們有繪畫冊,仿寫詩歌會有詩歌集,仿編故事有故事書,學生日記、中高年級的讀後感,或做的手抄報,還有他們的讀書交流活動,老師的隨筆,老師的班級記錄等等。都做的特別的詳細、精緻。這說明什麼呢?如果沒有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沒有平時真正的體驗、實踐、落實,就沒有我們看到得堆積如山的成果展示。他們把新教育真正的落到的實處。他們的老師、學生、家長真正的走在了新教育的這條幸福之路上。

課間我們參觀他們學校的校園文化的時候,每到一處都有學生給我們主動介紹。他們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介紹的也很有條理。讓我感覺到這群小傢伙口才真好。這才是真正的體現了國小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識,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了。

其實,我覺得新教育就像是那天二年級讀寫繪課中老師所講的一鍋石頭湯,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正因為有了每一個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新教育的精彩展示。我們的老師、學生、家長辛苦著,收穫著,成長著,幸福著。我們才真正的走在那條幸福的教育之路上。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著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1、讀段: 在段的讀、說、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讀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說段:說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說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說,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說。在指導說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說和具體地說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絡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說,能說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寫段: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絡,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許多作品,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這是因為,作者在現實生活中對他所接觸的事物有了某種情感,才會產生表現這一事物的慾望和動機,要麼直抒胸懷;要麼將情感滲透、隱含在事理的記敘和論述之中。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精選在國小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多是感情色彩濃重的文章,既體現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時又體現了作者對醜惡、虛假、病態、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後天習得的。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體驗課文中對各種美好的情感的讚揚和對醜惡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對美醜、善惡的分辨能力,形成愛美揚善、忌醜憎惡的比較穩定的、持久的態度體驗,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閱讀教學在培育學生美好情感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請看教材《翠鳥》這篇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老漁翁跟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裡?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裡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們只好打消了這個想法,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他在葦杆上多停一會兒”。這本是一段充滿情感的語言。但是教學中,有的教師卻很容易將理解的重點放在翠鳥住處的特點上,大講什麼翠鳥的生活習性。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遠了。其實這段文字處處都洋溢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由想逮到打消念頭到遠觀希望多停留一會兒,無一不體現著對翠鳥的喜愛。“打消想法”是對“真想”的無奈與失望,“遠觀”和“希望”又是對失望與無奈的補償,一個“情”字貫穿個這段文字的始終。如果忽視了這段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現偏頗。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內容是語言意義組成部分之一。

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所以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又是理解語言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在閱讀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內容;二是能否對把握住的情感內容迅即做出自己的情感反應。這種“把握”與“反應”是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同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產生共鳴,感情的參與,將會使人們對語言的理解變得更加豐富和敏銳。總之,指導學生閱讀,不僅要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體會感情,如若拋開對語言的情感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就不可能對語言做出準確、完整的理解。

4、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語感的培養:值得一提的是,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語感雖然和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乃至於哲學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首先提出語感概念的卻是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這說明語感這個概念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和語文教學有著不解之緣。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語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直至寫入目前的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所涉及的問題極為廣泛,對它的研究與認識永遠不會完結終止。舊的問題尚無定論,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否定之否定,反思與發現,回顧與展望,這些都是在研究國小語文教學中出現的正常現象。應該承認,對閱讀教學的規律,我們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評指正。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8

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沒有把握住語文課的特點,把語文課上得不倫不類。比如,把《偉大的友誼》上成了政治課;把《把七顆鑽石》上成了思品課;把《蝙蝠和雷達》上成了科學課。這樣的老師很多,有的還是全國著名的教師。他們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一些教育類學術報刊上還發表他們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一些出版社還為這些教師出集子。其實,這些人根本沒弄明白,語文的本質,不知道語文課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還有一種現象也比較普遍,過於偏重分析課文的內容。這些教師把課文內容挖掘得特別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頭來,學生的語文素養沒什麼提高。比如教《第一場雪》把課文沒寫出的內容也分析透了。

近兩年,又出現了一種現象,用多媒體取代了語言文字。多媒體的確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只能是輔助,不能取代,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如果把課文的內容都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學生還學什麼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怎麼能培養?語文課就得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來感悟,來品味。學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的。

在能力培養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養,輕其他能力培養的問題。雖然,閱讀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閱讀能力的全部,還有記憶力,閱讀速度等等。人們普遍忽視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隨著社會的發展,閱讀速度對一個人越來越重要,網際網路的出現,人們得到資訊比原來便捷得多,資訊量也大得多。這樣,就對人們的閱讀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還有一個問題,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而忽視了積累。

各科教學都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也不例外。這一點,很多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些現象看上去是表面的問題,其實,每一種現象背後都有深層次的教育理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知道,語文是什麼。語文課的任務是什麼。當然,對語文字質的認識,有一些爭議,但都只是有不同的側重,都承認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還有其他任務。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9

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

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0

這次培訓來的很及時,培訓資料也很深刻,培訓的效果將影響深遠。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我在教學上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教學工作中還有不足,但經過這些日子的學習,我堅信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必須能取得更大的提高。下頭是我經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教學理念的提升

應對當今的形式,時代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吸取營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在這次學習中我在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經過培訓學習,我進一步瞭解了“為什麼教作文,拿什麼教作文,怎樣教作文,作文教到什麼程度”、“一線國小教師,有必要成為研究者”、“提升國小語文教師人文素養”。這些新的理念,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為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自覺地把新的教學理念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係融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今後我會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將自我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構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經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深刻意識到:自我的知識、本事還有必須差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我的本職工作,繼續運用網路資源,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進取實踐新課改,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價值,為教育事業發揮自我的作用。

三、反思教學工作,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不斷思量著自我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努力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的教師學習,來更好地適應此刻的英語教學。

經過這些天的培訓,我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參與到理論學習中去,不做旁觀者,做一個課改的進取實施者。經過學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僅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有不斷的提升。我想僅有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學之花才會開得更加燦爛,中華民族才會永立世界民族之林。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1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國小語文教師團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教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安繼芳教師教學的思路明晰,崔雲巨集教師幽默的語言,郭海瑞教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頭我談談自我的體會。

一、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這幾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郭海瑞教師在教學《搭石》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景,一邊聽教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安繼芳教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崔雲紅教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我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著學生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當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安教師所執教的《少年閏土》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一、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二、區域性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三、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安教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將少年閏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現給大家。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安教師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教師還是要感激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十分可貴,教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教師相信你必須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我: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本事,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我更喜歡安教師的教學——嚴謹、科學。安教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匯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我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必須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安教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我們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我的教學生涯。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2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潛力,閱讀潛力,寫作潛力,口語交際潛力。使他們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作為重中之重。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必須的感情色彩,豐富的。花能使你百花盛開,那是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能使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讓你感覺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百合與玫瑰僅僅是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就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以美的享受。都會是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它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讓孩子們盡情享受語言文字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用孩子們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特有的理解,讓他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肩負的職責。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3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作為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應當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能夠體此刻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活力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佔據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願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懷和疼愛,讓我們帶著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那一聲聲悠長而溫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今日,讓我們一齊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裡包含的愛和暖。”簡短的一段話,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於對自我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經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啟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資料。”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我。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資料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期望把自我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得十分進取,並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二、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當是很多的實踐,僅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本事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資料,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一樣型別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我喜愛的圖書,作為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

三、引進生活的活水。

於漪教師提出:“語文應和生活相聯絡,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裡,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澱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採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能夠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我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異常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國小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僅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述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所以,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著: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夢想舞臺。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4

《九寨溝》以生動的筆墨,飽蘸著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繪了九寨溝奇麗美妙的自然景觀,使人不禁陶醉於九寨溝那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裡,折服於靈幻的異獸珍禽的童話世界裡。文章層次清楚,語句清新,辭藻華美,重墨濃情,易於朗讀和背誦。這節課中我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生本理念。在這節課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是本節課的主要特點。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悟到了主人的樂趣,激發了學習的慾望。“閱讀教學是學生、文字、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國小生由於知識經驗有限,他們對課文的感悟總是不全面的。而教師的點撥、指導常能啟發學生,促使學生自主頓悟,並且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比如發揮想象、理解的方法等,在情緒低落時調動,在迷茫時導方向。因此在3自然段學習時出示了閱讀提示,3自然段交流後小結了學習的方法;學習4自然段時出示了自學閱讀提示,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特點。學生交流時遇到了障礙,教師進行示範如“一座座雪峰插入雲霄,峰頂銀光閃閃”,教師提問“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雪峰的什麼特點?”這樣學生就知道該如何進行交流了。在體會最後一自然段的作用的時候,教師進行了點撥“省略號前面半句和上文是什麼關係?後半句和上文什麼地方有關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自主學習的效果就能迅速的提高。他們今後在自主學習中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另外,因學而定教學內容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交流3、4自然段的感受時,學生說到哪一處,教師就引導大家來學習這一處。以學生說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在具體教學時教學順序根據學生的交流而定。

第二、充分體現了以讀代講的活動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課文,感悟九寨溝的美麗。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從朗讀中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這也是我們“以讀代講”的語文活動化教學的突出特色,從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快速讀課文—細讀課文—精讀課文—美讀課文”層層遞進的方式,通過默讀、自由讀、分讀、配樂讀等方式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自然段的感悟中,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一處景觀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中間穿插各種圖片資料,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一說,動一動,然後在音樂聲中自讀自悟享受美。接著讓學生站起來齊讀該段,整體感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進行記憶。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與第三自然段類似。只是教師退居幕後,讓學生讀、說,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九寨溝的神奇與美麗,被九寨溝那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給陶醉。學生在朗讀中理解、體驗、積累、內化語言文字,領悟語言文字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從而讓學生產生對朗讀的興趣。學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對課文的感受深了,對九寨溝的讚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這節課也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對於學生的自主感悟教師應給予充足的時間,但這節課中學生交流的人範圍較窄,朗讀的時間雖然不少,但還不夠。學習是為了運用,在最後一個環節活用、內化語言的活動“小導遊活動”沒有得到體現。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5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國小教育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國小每堂課都十分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處於童年晚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髮展處在一個從幼稚走向逐漸成熟的變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可以使學生到中學學習時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應要求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改變學習的無序狀態,減少學習的隨意性,不要老師被老師牽著鼻子走,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由自發轉為自覺。

2、逐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

3、養成上課主動作筆記的習慣。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

4、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

二、轉換課堂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知識含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高年級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能運用概念進行抽象思維,求知慾特別旺盛。他們不滿足於課堂上拖沓的節奏和單一的資訊刺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發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識,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為進入中學打好基石、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決定學生到中學後能否很快適應的主要因素。在國小高年級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教師要改變那種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觀念上要為學生灌輸獨立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教師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是自己的職責,自己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一分勤勞一分收穫。

2、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捨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而不是當教師放手後無所適從。要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大教學密度,增加練習數量,真正做到精講多練,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獨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觸覺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從國小會樂觀積極地對待學習,增強自信心,積極地面對困難,切忌在國小階段就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我想,當每個清晨國小生睡眼惺忪,爭開眼睛第一句話就說:我想上學,竊以為那

才是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