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精選11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6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精選11篇)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1

國中地理科學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它的目的並要培養地理學家、培養地理人材,國中地理教學的目的是所有中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培養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對地理科學的興趣,為一今後要從事地理事業的人打下最的基礎。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一直以培養對地理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課堂設計、每活動安排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素質為中心的

老師,教材是要的,,教材老師來說只是承載知識的工具,而教學的依賴。一名教師,要所教年級的教材,還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地理課程都需要學生些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培養和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把教材中的知識的安排糅合成專題,然後再學生的學情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的活動,例如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鬆的學習中知識。

地理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生命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很強的實踐性和嚴謹的科學性。地理學以技術應用、知識創新快的特點,的應用性和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位地理老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新的教學成果。

在教學中,要搞清地理要領的過程,講清地理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對抽象地理要領的理解。對地理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學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要講清地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地理規律中各地理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的概念規律要區別,消除學生對地理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的學習習慣。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2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的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知物件而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深入思考,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充實自己,優化課堂教學。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保證必要的時間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並千方百計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地理教學反思有什麼意義?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

我認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

三、如何進行地理教學反思?

1、反思教學觀念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中有大量的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有聯絡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每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進行的步驟。

在講《南水北調》一節的時候,為了讓學生了解資源跨區域調節的原因這個教學點,我在教學設計中利用了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例子:a同學急需一個作業本兒,b同學有富餘的暫時不用的作業本兒5個,這個時候我們會怎麼做?“借一個!”(學生都會給出這樣的回答)進一步加以引導和總結就能總結出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資源分佈不均,與社會經濟發展部吻合。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慧組合,有自己的智慧弱項和智慧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我們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資訊,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們知道,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瞭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同時,在學習中將培養學生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

4、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於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

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關於國中地理老師教學的教育隨筆2

我國古代有“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至理名言。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僅僅教給學生新課程標準規定的基礎知識是不夠的,若能教給學生獨立獲取地理知識的技能,那麼學生就會終生受用不盡了。

1、運用地圖獲取知識

國中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地理事物、現象的空間形象,如大洲、大洋、國家、地區的輪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區、氣溫的高低變化等,它們是難以用語言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的。藉助於地圖,便能一目瞭然,要求學生身邊時常備有地圖,對各地理事物、現象能形成準確、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諸如世界各國名稱、氣候型別等的混淆現象,嚐到運用地圖好處的同學是對地圖常看常新,新知越積越多。在七年級新生第一節地理課時,我就要告訴學生運用好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要養成經常讀圖的習慣。地理學科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它的綜合性,我們可以從一張地圖中採集大量的地理資訊,如一個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資源等自然知識,再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該地區人口、工農業、交通、商業等人文狀況,從整體上把握該區域的綜合特徵。因此,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就應該多運用地圖來指導學生獲取知識。

2、聯絡實際內化知識

把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引入課堂,如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一節時,記住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非常困難的,新授課時,教師要求學生辨認車輛牌碼上的字,由此說明學習省級行政區劃簡稱的實際用途。然後讓全班同學各說出自己知道的車牌上的字,教師寫到黑板上(不重複),問:“在全國範圍內,還可能有哪些字出現在車輛牌上呢?”學生此時急切地想知道,翻開書細細地找,並且已經體驗到它在實際中的應用,找到後積極主動地結合省級輪廓、簡稱由來去記憶,誰也不甘落後,學習氣氛非常濃厚。這樣不僅順利地解決了教學難點,同時使學生學會了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這種方法就是聯絡生活實際學習地理法。

3、分析-歸納-綜合昇華知識

學生的思維過程中少不了分析、歸納與綜合,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緊密結合的,為此,地理教學中應遵循“分析-歸納-綜合”的規律,使所學知識得以活用。分析應從各類地理事物本身內容的系統性入手,從個別到一般,把個別分散的地理事物聯絡在一起,找出它們的共性,總結出規律,再從部分到整體把具有相關資訊歸納綜合起來,這樣能加深理解各地區域的特徵,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新授完國中地理教材後進入複習階段,師生先一起研討,將國中地理知識歸納為自然和人文兩大類,自然地理再劃分為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等,人文地理可劃分為人口、民族、工農業生產、交通、商業等;有的專題還可分為若干項,如地理位置可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兩方面分項,氣候可以從氣候名稱、分佈地區、氣候特徵以及對當地植被、農業的影響分項,工農業可分別從各自發展的條件、分佈地區、生產的產品(工業部門、農作物)分項;工業發展的條件又可從資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項,農業發展的條件可以從地形、氣候、勞動力等分項。再運用整體指導區域性的學習方法,大到國家,小到鄉鎮、村莊都要從上面這一知識結構中進行系統地回顧、整理、探討。在地理會考複習時,我常運用這種方法,學生複習積極性高,複習效果不錯。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3

夏去秋來,腳步匆匆。三尺講臺度春秋。一直用“勤奮創新,為人師表”,作為我教師生涯的準則,在教學中不斷的學習,成長。通過連續幾年的地理教學,我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故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方式:

1、轉變教育理念,明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

教學活動要找準教學的角色定位,在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勞動只能指導學生學習,而不能取代和干擾學生的學習,而做一些無用功,甚至事倍功半;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教知識,更是教學法;學生不是僅學知識,更是發現知識,學會學習並且善於學習,才能避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耗費了時間卻學而無果的現象。因此,教師的備課,既要鑽研課標和教材內容,設計知識的教法;更要研究學情,研究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

2、改進教學設計,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實效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地理教學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我在教學中也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注意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對教學進行整合,教學手段和方式不斷地翻新,但有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學不應該只重視形式的新穎,更應該重視教學方法的生動性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科學性,提高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1)設計課前預習:設定可測評性強的課前預習問題,發給學生預習學案,幫助學生有目的有重點的預習,讓學生髮現問題,然後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在課堂上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聽講與回答教師問題。

(2)設計新課學習: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真實生活事件、新聞等創設生動的問題情景,進行新課匯入,引啟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針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設計科學的教學環節,通過預設問題,啟發,引導,調動學生討論、探究、展示、交流,讓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活動生成學習成果,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使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得到能力的提升;減少老師的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活動,杜絕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決,只讓學生當聽眾的錯誤教學現象,真正把課堂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學生能力的訓練培養上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和高效,減少無效和低效。

(3)設計評價方法:學生的學習活動多樣,評價標準也應隨著多元化和人性化,變單純的成績分數評價為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個體比較評價與作業評價、考試評價相結合。通過多元的評價方式,進行知識有效的落實,把課堂上的基本知識做為落實的主渠道,及時進行課堂問題小結,單元知識"章結"和"單元過關",並做好各種評價的記錄,為學生的成長檔案做好準備。

3、加強教研,提高個人教學能力

通過積極教研,研究課標,考綱,鑽研大學聯考試題,準確把握教育教學的脈搏;研究教學的先進方法進行教學實踐,研究知識的把握和習題的選擇設計,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增加知識和理論的積累和儲備,積極擴充教學資源渠道,逐步縮小與課程要求的差距。

伴著閱歷的資深,我會更加註意自己的修養,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細枝末節中學生表現出來的閃光點,讓他們能有自己展示的舞臺,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4

今年我擔任八年級地理的教學工作,轉眼幾個月過去了,現撰寫如下:

1、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

在我們這小縣城,由於國中地理並非會考科目,也就是常說的副科,學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師並不重視,所以在地理教學中,絕大部分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覺得老師需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並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例如:在上氣候一課時,我在課前佈置學生預習,並根據學生的意願進行分工備課,然後在課堂上讓學生來當老師,可以提問,可以補充,可以自由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做了充分準備,這從上課的情景就可看出。“學生老師”當的有模有樣,臺下的同學也紛紛舉手發言,班級反應強烈。我故意坐在學生中間,如果覺得某個問題答案不確切或佔時間太多,不必重複回答,就舉手站起來發言,以質疑的形式引入下一個話題。每個問題同學們都完成的很好。還有不少同學躍躍欲試,紛紛要求第三節“河流”一節還由他們自己上。

課後反思:其實學生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援;需要做有趣並且有挑戰性的事情。關鍵在於老師能正確引導!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於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國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於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著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5

地理這門非會考科目在教學中一直存在一個困惑:學生興趣不大或積極性不高,所以在教學中比較吃力。如何解決這一困惑是我多年來一直在探索的。我認為“樂趣”和“認識”應該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來源。在學習中體驗愉悅和快樂;在成功後獲得興奮和滿足,以及老師和學校對於學生的肯定和讚賞都將是學生學習動機產生的助動劑,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也嘗試去探究、去思考。

一、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匯入,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很強,我在教學中就利用學生的這種優勢,以趣味性的內容匯入新課,及時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世界地理知識的瞭解不是很多,所以我在備課時就經常上網尋找相關國家或地區的熱點問題作為引子,創設情景。如在《中東》一課中播放了動盪不安的伊拉克圖片,學生看後很震憾,也很想知道為什麼會發生戰爭的,學生的探究興起就被激發出來了。這樣學生既瞭解了國際動態,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二、策劃好課堂45分鐘的活動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向45分鐘要效率是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可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如課時安排上的不合理、教學內容過難等,學生可能對地理會產生牴觸情緒,如何把每週2節的地理課變成興趣課,調動學生積極性呢,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1、努力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

新課程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性,所以我在每節課中都會設計適當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生通過讀圖、討論等形式歸納總結,從而掌握知識。“地圖”這一節的教學不能侷限於教材和課堂。如果能抓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和實踐活動兩條,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就設計從熟悉的環境入手,讓學生繪製學校平面圖,在繪製過程中與同學討論在畫路線圖時會遇到什麼問題,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再把主要問題讓全體學生討論看看能不能解決,最後教師提出一些建議,同時強調地圖要素的作用及重要性,並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各要係為繪圖服務。課堂中對錶現積極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肯定和鼓勵,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更高了,事實上這種課堂的效率要比教師的再三強調要好。

2、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只給學生提供了圖片或資料,並沒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學生有時不明白其中的內涵,所以我在課前會給學生留下問題,讓學生利用週五放假的時間上網查詢資料,更多好地瞭解相關資訊,以便課堂中學生間的資源共享。如在講授《東南亞》的華人集中這部分內容時,我就讓學生查找了關於“解放前,為什麼大批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下南洋”去謀生呢?除了距離較近以外,是什麼吸引他們去呢”這個問題。學生要課堂中各抒已見,氣氛很活躍。

3、聯絡實際,讓地理課堂迴歸生活

已“學以致用”是地理教學的宗旨,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實際情況相聯絡,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迴歸社會,瞭解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比如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日本的學生從小就有進行了防震訓練,培養防震意識,如果我們生活中也發生了地震該怎麼辦呢?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模擬情景中分別進行了各種演示,學生邊參與邊掌握各種應變措施;學生感知“地理”就在身邊(如關注地理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絡),也感受了地理學的實用價值(如關注地理與生產之間的聯絡)。再比如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嗎?寒假與暑假,晝夜長短的變化有何不同?同學們由於親身經歷過,所以對這兩個問題很快找到了答案。他們回答: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時長時短(甚至可以分析得出這是因為地球的運動造成的)。在寒假時,早上6:30起床天還未大亮,而晚上5:00左右就天黑了,而在暑假期間,晝夜長短的情況正好相反。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6

國中地理科學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它的目的並要培養地理學家、培養地理人材,國中地理教學的目的是所有中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培養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對地理科學的興趣,為一今後要從事地理事業的人打下最的基礎。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一直以培養對地理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課堂設計、每活動安排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素質為中心的

老師,教材是要的,,教材老師來說只是承載知識的工具,而教學的依賴。一名教師,要所教年級的教材,還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地理課程都需要學生些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培養和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把教材中的知識的安排糅合成專題,然後再學生的學情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的活動,例如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鬆的學習中知識。

地理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生命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很強的實踐性和嚴謹的科學性。地理學以技術應用、知識創新快的`特點,的應用性和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位地理老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新的教學成果。

在教學中,要搞清地理要領的過程,講清地理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對抽象地理要領的理解。對地理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學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要講清地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地理規律中各地理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的概念規律要區別,消除學生對地理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的學習習慣。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7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師生在教學中應該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不僅改變著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模式。由於新課改的許多理念最終是要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而得以實現的,要構建和諧、互助、愉悅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撐的鮮活課堂生活,合理有效地開發各種教學資源,教師是推進課改的最關鍵因素。那麼,怎樣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促進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教學理念的變革和教學行為的創新呢?

我認為在教學中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合作性以往教學中,通常看成績,注重結果,輕過程,課堂上教師安排好一切。教師把重點、難點分析透徹,再講解給學生,學生通常被動接受,缺少參與;教師幾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體的地理知識都當作定論呈現給學生,沒有給學生留下發展的空間;教師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絡。而開放式教學可以改變過去學生“等、靠、要”的被動形勢,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體驗,為其終身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使用的新教材中設定了很多活動性欄目,為我們使用開放式教學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因此,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變老師教為真正學生動手探究,不怕學生出錯。走下講臺,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互相充當老師,互相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只有創造出這樣的氛圍,才是學習的環境。學生講的.可能不是很圓滿,應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知識的情況,對有一定難度的題進行點撥,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根據學生情況,使學生牢固的掌握了知識。

在新課標下教師要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並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學習,否定教師的講解。教和學的方式受多種因素制約,有些很難理解問題限於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討論也不會有什麼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靈活處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學的外在形式,把課堂教學版式化。教學中只要能讓學生動起來,積極思考、交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就是我們的教學目的。新課改對我們教師來說都是第一次,畢竟我們和我們的學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產物,要想一下改過來可能會遇到種種困難。因此我們應儘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課堂上給學生以參與的機會。

以上是我實踐新課改的點滴體會和看法。作為新課改的具體實踐者,我堅定新課改方向不動搖,對地理學課改的過程不斷進行探索,伴隨著高中地理新課改的步步深入,我會一路實踐一路總結,在課改中成長,當然也會在課改中收穫,我堅信新課改是振興國家教育,適應國際潮流,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唯一選擇。只有改革舊課程才是教育的出路,我會繼續發揮新課改教學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自己的專業素質與課改一起成長。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8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1—4班的地理課,一週16節課。七年級下冊共五章內容,20周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考慮到地理是小科目,我認為一定要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提高課堂效率,不能佔用學生課外時間。為了迎接期末考試,我組織學生認真做好期末複習,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總結如下:

一、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開學初,我總結了上個學期的期末考試情況,分析了學生成績偏低的原因,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學期第一節地理課,向學生提出本學期的學習要求和任務,並從正面鼓勵學生,讓學生明確了目標。

二、以新課改理念教學

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不是死記硬背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識,而是要傳授對學生的生活及終生髮展有利的地理知識。在教學中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使地理學習變為一種學生感興趣的、樂於參與探究並獲取知識的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充分利用地圖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使知識要點更易於掌握,更利於識記。並經常督促檢查,進行復習、測驗、考試、組織課外活動等,讓學生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

三、抓住學生心理,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存在的問題

當然,我在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效率較差,學習成績難以提高,這些狀況都需要在今後的很長時間裡去不斷完善和提高,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今後的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4

我國古代有“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至理名言。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僅僅教給學生新課程標準規定的基礎知識是不夠的,若能教給學生獨立獲取地理知識的技能,那麼學生就會終生受用不盡了。

1、運用地圖獲取知識

國中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地理事物、現象的空間形象,如大洲、大洋、國家、地區的輪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區、氣溫的'高低變化等,它們是難以用語言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的。藉助於地圖,便能一目瞭然,要求學生身邊時常備有地圖,對各地理事物、現象能形成準確、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諸如世界各國名稱、氣候型別等的混淆現象,嚐到運用地圖好處的同學是對地圖常看常新,新知越積越多。在七年級新生第一節地理課時,我就要告訴學生運用好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要養成經常讀圖的習慣。地理學科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它的綜合性,我們可以從一張地圖中採集大量的地理資訊,如一個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資源等自然知識,再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該地區人口、工農業、交通、商業等人文狀況,從整體上把握該區域的綜合特徵。因此,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就應該多運用地圖來指導學生獲取知識。

2、聯絡實際內化知識

把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引入課堂,如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一節時,記住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非常困難的,新授課時,教師要求學生辨認車輛牌碼上的字,由此說明學習省級行政區劃簡稱的實際用途。然後讓全班同學各說出自己知道的車牌上的字,教師寫到黑板上(不重複),問:“在全國範圍內,還可能有哪些字出現在車輛牌上呢?”學生此時急切地想知道,翻開書細細地找,並且已經體驗到它在實際中的應用,找到後積極主動地結合省級輪廓、簡稱由來去記憶,誰也不甘落後,學習氣氛非常濃厚。這樣不僅順利地解決了教學難點,同時使學生學會了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這種方法就是聯絡生活實際學習地理法。

3、分析—歸納—綜合昇華知識

學生的思維過程中少不了分析、歸納與綜合,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緊密結合的,為此,地理教學中應遵循“分析—歸納—綜合”的規律,使所學知識得以活用。分析應從各類地理事物本身內容的系統性入手,從個別到一般,把個別分散的地理事物聯絡在一起,找出它們的共性,總結出規律,再從部分到整體把具有相關資訊歸納綜合起來,這樣能加深理解各地區域的特徵,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新授完國中地理教材後進入複習階段,師生先一起研討,將國中地理知識歸納為自然和人文兩大類,自然地理再劃分為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資源等,人文地理可劃分為人口、民族、工農業生產、交通、商業等;有的專題還可分為若干項,如地理位置可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兩方面分項,氣候可以從氣候名稱、分佈地區、氣候特徵以及對當地植被、農業的影響分項,工農業可分別從各自發展的條件、分佈地區、生產的產品(工業部門、農作物)分項;工業發展的條件又可從資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項,農業發展的條件可以從地形、氣候、勞動力等分項。再運用整體指導區域性的學習方法,大到國家,小到鄉鎮、村莊都要從上面這一知識結構中進行系統地回顧、整理、探討。在地理會考複習時,我常運用這種方法,學生複習積極性高,複習效果不錯。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9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1—4班的地理課,一週16節課。七年級下冊共五章內容,20周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考慮到地理是小科目,我認為一定要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提高課堂效率,不能佔用學生課外時間。為了迎接期末考試,我組織學生認真做好期末複習,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總結如下:

一、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開學初,我總結了上個學期的期末考試情況,分析了學生成績偏低的原因,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學期第一節地理課,向學生提出本學期的學習要求和任務,並從正面鼓勵學生,讓學生明確了目標。

二、以新課改理念教學

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不是死記硬背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識,而是要傳授對學生的生活及終生髮展有利的地理知識。在教學中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使地理學習變為一種學生感興趣的、樂於參與探究並獲取知識的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充分利用地圖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使知識要點更易於掌握,更利於識記。並經常督促檢查,進行復習、測驗、考試、組織課外活動等,讓學生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

三、抓住學生心理,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存在的問題

當然,我在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效率較差,學習成績難以提高,這些狀況都需要在今後的很長時間裡去不斷完善和提高,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今後的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8

本學期開始,我校為了方面老師們使用多媒體工具,給每間教室的電視配了多媒體電腦。至此,用於多媒體教學的硬體基本全部到位,就看老師們是否願意用了。

從第一節新課,我就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我教學用的課件主要來源網上下載的資源。但是這種課件不能直接應用於我的教學,還要利用資源庫中豐富的圖片、視訊、文字資料做一個大的調整。一般而言,我“做”的多媒體課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視訊或者精彩圖片的匯入——>教學內容——>重點、考點總結——>課堂聯絡。

雖然本學期的教學重點是應對期末考試,但是,如果教學中沒有樂趣,師生都將感到痛苦。所以,每個新課的匯入,我都使用視訊和精彩圖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視訊和圖片不一定都是匯入的全部。教學內容主要由各種地圖、重要圖片和必要視訊、提綱和關鍵短語以及問題組成。教學過程完畢後,要以大字型和對比鮮明的色彩呈現本節內容的重點和會考考點。一方面,讓學生明確本節內容的考點,另一方面梳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上述是我在教學方面的做法,下面說說我在課堂管理方面的嘗試。國中的課堂,其中課堂管理至少佔用了10%的時間。良好的課堂管理是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保障。我的課堂管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獎懲。我曾經嘗試過以個人為單位的獎懲,其結果是優生表現地更好,而後進生則表現地越來越差。所以上學期我嘗試了以小組為單位的獎懲,發現差生有所進步——至少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有所收斂。本學期因為時間很緊,不能在課堂管理上花太多的時間,所以,獎懲物件由原來的小組變為大組(約為三個小組的人數)。我的做法比較簡單。上課前在黑板的右上角劃出一小塊區域,對應各大組的位置,寫上各自序號“1234”。在上課期間,如果有人違反課堂紀律,就在他所在的大組的序號下面打一個“×”,如果問題回答正確或者任務完成較好,則打一個“√”。雖然這種評價對大組的評價只是畫畫“×”和“√”,但是,學生也看地很重。當某位同學因違反紀律而得了一個“×”時,該組的其它同學會批評這位同學;如果得了一個“√”時,全組都很高興。這樣做,不是教師一人單打獨鬥地管理課堂,而是利用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他們參與到課堂管理中來。但是,這種課堂管理的作用是有限的。對紀律較好的班級而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對於紀律本來就較差的班級而言,在班級管理手冊上填寫“差”和在批評欄內填寫個別學生的姓名幾乎沒有作用。是這個班級和個別學生麻木了嗎?還是年級上“不作為”?也許,是這種單一、機械的評價還有其它問題。每一個單元學習完後,都要進行單元測試。我們以前的地理教學中沒有單元測試。有選擇題、填空題、讀圖填圖題、連線題、問答題等。題量不多,一般20分鐘就能完成。

為了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目的,我這樣讓學生們完成每章的單元測試題。前15分鐘根據已經發的試題自己複習,但是不能把答案寫在試卷上;獨立複習完成後,再給5分鐘時間,小組內可以討論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還是不能把答案些在試題上。最後20分鐘時間才閉卷考試,杜絕作弊。凡是違反紀律的人,抄寫試卷兩遍,凡是不及格者,抄寫試卷一遍,或者補考一次。考完後,試卷交給老師,等到下節課再分發給學生,同桌交換批改。

總體而言,這種單元測試方法效果比較好。看著那些為了考高分而努力的學生,我暗自高興——有的急匆匆地查著課本,有的在在稿紙上邊寫邊畫,有的口中唸唸有詞,有的湊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而且,從測試看,大部分學生還是掌握了基本知識。但是,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讓有些後進生感到痛苦——僅靠他們的能力,他們難以達到我的要求;但是,如果他們作弊,則面臨這抄寫兩遍試卷的痛苦。所以,有些學生乾脆放棄——考試時他們睡覺,等到講完試卷後,則“輕鬆”地抄寫一遍。有個別學生逆反到什麼也不做的地步。有一次,為了鼓勵兩位後進生考試,我降低了及格分數線,但引來了其他學生對我做法的不滿——他們認為不公平!

儘管種種問題還未解決,但是,我們的新課已經上完,如何高效地複習,又是一個難題。

不管我怎麼做,我的目的都是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啊!我知道我的做法還有問題,但是,我現在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對我的學生更好。所以,讀書和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就成了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徑。當然,還要做教學研究。提高自己的最佳途徑,我認為,應該是以教學為載體,在理論的指導下,做教育科研。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10

地理這門非會考科目在教學中一直存在一個困惑:學生興趣不大或積極性不高,所以在教學中比較吃力。如何解決這一困惑是我多年來一直在探索的。我認為“樂趣”和“認識”應該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來源。在學習中體驗愉悅和快樂;在成功後獲得興奮和滿足,以及老師和學校對於學生的肯定和讚賞都將是學生學習動機產生的助動劑,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也嘗試去探究、去思考。

一、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匯入,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很強,我在教學中就利用學生的這種優勢,以趣味性的內容匯入新課,及時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世界地理知識的瞭解不是很多,所以我在備課時就經常上網尋找相關國家或地區的熱點問題作為引子,創設情景。如在《中東》一課中播放了動盪不安的伊拉克圖片,學生看後很震憾,也很想知道為什麼會發生戰爭的,學生的探究興起就被激發出來了。這樣學生既瞭解了國際動態,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二、策劃好課堂45分鐘的活動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向45分鐘要效率是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可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如課時安排上的不合理、教學內容過難等,學生可能對地理會產生牴觸情緒,如何把每週2節的地理課變成興趣課,調動學生積極性呢,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1、努力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

新課程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性,所以我在每節課中都會設計適當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生通過讀圖、討論等形式歸納總結,從而掌握知識。“地圖”這一節的教學不能侷限於教材和課堂。如果能抓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和實踐活動兩條,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就設計從熟悉的環境入手,讓學生繪製學校平面圖,在繪製過程中與同學討論在畫路線圖時會遇到什麼問題,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再把主要問題讓全體學生討論看看能不能解決,最後教師提出一些建議,同時強調地圖要素的作用及重要性,並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各要係為繪圖服務。課堂中對錶現積極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肯定和鼓勵,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更高了,事實上這種課堂的效率要比教師的再三強調要好。

2、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只給學生提供了圖片或資料,並沒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學生有時不明白其中的內涵,所以我在課前會給學生留下問題,讓學生利用週五放假的時間上網查詢資料,更多好地瞭解相關資訊,以便課堂中學生間的資源共享。如在講授《東南亞》的華人集中這部分內容時,我就讓學生查找了關於“解放前,為什麼大批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下南洋”去謀生呢?除了距離較近以外,是什麼吸引他們去呢”這個問題。學生要課堂中各抒已見,氣氛很活躍。

3、聯絡實際,讓地理課堂迴歸生活

已“學以致用”是地理教學的宗旨,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實際情況相聯絡,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迴歸社會,瞭解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比如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日本的學生從小就有進行了防震訓練,培養防震意識,如果我們生活中也發生了地震該怎麼辦呢?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模擬情景中分別進行了各種演示,學生邊參與邊掌握各種應變措施;學生感知“地理”就在身邊(如關注地理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絡),也感受了地理學的實用價值(如關注地理與生產之間的聯絡)。再比如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嗎?寒假與暑假,晝夜長短的變化有何不同?同學們由於親身經歷過,所以對這兩個問題很快找到了答案。他們回答: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時長時短(甚至可以分析得出這是因為地球的運動造成的)。在寒假時,早上6:30起床天還未大亮,而晚上5:00左右就天黑了,而在暑假期間,晝夜長短的情況正好相反。

國中地理老師教育教學隨筆11

本學期開始,我校為了方面老師們使用多媒體工具,給每間教室的電視配了多媒體電腦。至此,用於多媒體教學的硬體基本全部到位,就看老師們是否願意用了。

從第一節新課,我就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我教學用的課件主要來源網上下載的資源。但是這種課件不能直接應用於我的教學,還要利用資源庫中豐富的圖片、視訊、文字資料做一個大的調整。一般而言,我“做”的多媒體課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視訊或者精彩圖片的匯入——>教學內容——>重點、考點總結——>課堂聯絡。

雖然本學期的教學重點是應對期末考試,但是,如果教學中沒有樂趣,師生都將感到痛苦。所以,每個新課的匯入,我都使用視訊和精彩圖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視訊和圖片不一定都是匯入的全部。教學內容主要由各種地圖、重要圖片和必要視訊、提綱和關鍵短語以及問題組成。教學過程完畢後,要以大字型和對比鮮明的色彩呈現本節內容的重點和會考考點。一方面,讓學生明確本節內容的考點,另一方面梳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上述是我在教學方面的做法,下面說說我在課堂管理方面的嘗試。國中的課堂,其中課堂管理至少佔用了10%的時間。良好的課堂管理是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保障。我的課堂管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獎懲。我曾經嘗試過以個人為單位的獎懲,其結果是優生表現地更好,而後進生則表現地越來越差。所以上學期我嘗試了以小組為單位的獎懲,發現差生有所進步——至少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有所收斂。本學期因為時間很緊,不能在課堂管理上花太多的時間,所以,獎懲物件由原來的小組變為大組(約為三個小組的人數)。我的做法比較簡單。上課前在黑板的右上角劃出一小塊區域,對應各大組的位置,寫上各自序號“1234”。在上課期間,如果有人違反課堂紀律,就在他所在的大組的序號下面打一個“×”,如果問題回答正確或者任務完成較好,則打一個“√”。雖然這種評價對大組的評價只是畫畫“×”和“√”,但是,學生也看地很重。當某位同學因違反紀律而得了一個“×”時,該組的其它同學會批評這位同學;如果得了一個“√”時,全組都很高興。這樣做,不是教師一人單打獨鬥地管理課堂,而是利用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他們參與到課堂管理中來。但是,這種課堂管理的作用是有限的。對紀律較好的班級而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對於紀律本來就較差的班級而言,在班級管理手冊上填寫“差”和在批評欄內填寫個別學生的姓名幾乎沒有作用。是這個班級和個別學生麻木了嗎?還是年級上“不作為”?也許,是這種單一、機械的評價還有其它問題。每一個單元學習完後,都要進行單元測試。我們以前的地理教學中沒有單元測試。有選擇題、填空題、讀圖填圖題、連線題、問答題等。題量不多,一般20分鐘就能完成。

為了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目的,我這樣讓學生們完成每章的單元測試題。前15分鐘根據已經發的試題自己複習,但是不能把答案寫在試卷上;獨立複習完成後,再給5分鐘時間,小組內可以討論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還是不能把答案些在試題上。最後20分鐘時間才閉卷考試,杜絕作弊。凡是違反紀律的人,抄寫試卷兩遍,凡是不及格者,抄寫試卷一遍,或者補考一次。考完後,試卷交給老師,等到下節課再分發給學生,同桌交換批改。

總體而言,這種單元測試方法效果比較好。看著那些為了考高分而努力的學生,我暗自高興——有的急匆匆地查著課本,有的在在稿紙上邊寫邊畫,有的口中唸唸有詞,有的湊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而且,從測試看,大部分學生還是掌握了基本知識。但是,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讓有些後進生感到痛苦——僅靠他們的能力,他們難以達到我的要求;但是,如果他們作弊,則面臨這抄寫兩遍試卷的痛苦。所以,有些學生乾脆放棄——考試時他們睡覺,等到講完試卷後,則“輕鬆”地抄寫一遍。有個別學生逆反到什麼也不做的地步。有一次,為了鼓勵兩位後進生考試,我降低了及格分數線,但引來了其他學生對我做法的不滿——他們認為不公平!

儘管種種問題還未解決,但是,我們的新課已經上完,如何高效地複習,又是一個難題。

不管我怎麼做,我的目的都是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啊!我知道我的做法還有問題,但是,我現在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對我的學生更好。所以,讀書和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就成了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徑。當然,還要做教學研究。提高自己的最佳途徑,我認為,應該是以教學為載體,在理論的指導下,做教育科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