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1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

情景再現

在一次大班繪畫活動“升國旗”中,我將活動重點定位在畫人物的側面或背面形象。我通過講述經驗——欣賞範畫——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欣賞講評等環節依次開展活動,但在幼兒作畫環節問題出現了。我觀察到大部分幼兒所畫的看升國旗的人都是正面畫,並非實際看見的側面或背面形象。這與這次活動的要求完全不同。

臨場應變

我發現,孩子們在作畫時沒有充分考慮到自己的生活實際。於是,我先暫停了幼兒的現場繪畫,然後挑選了幾張畫得比較完整的幼兒正面形象作品,並表揚了這幾個畫得比較快而且畫面形象比較好的幼兒。然後,提問:“你們在升旗時可以看見別人的哪些身體部位?”孩子們紛紛回答,有的說可以看見一隻眼睛,有的說可以看見一隻耳朵,還有的說看見半個鼻子……於是,我又問班上個子最高的天天:“在升旗時,你看見了別人的哪些身體部位?”天天回答說:“我看見了別人的後腦勺,還看見了別人衣服後面的圖案呢!”“那麼在升旗時,我們可以看見別人身體的哪一面的形象?是正面形象、側面形象還是背面形象?”孩子們都說看見的只有側面形象和背面形象。

在幫助孩子們回憶了實際生活之後,我又請他們重新開始繪畫。最終,孩子們的作品完成得非常不錯。

在美術活動中,幼兒的作品與教師的要求不一致的現象,非常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更多地考慮自身的原因,比如:活動前,教師對活動的目標是否明確;活動時,教師對重難點是否把握恰當;繪畫前,教師對作畫的要求是否闡述得清晰、明確、到位,等等。如果做到了這幾點,相信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然而,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除技能技巧培養之外,還有很多重要的內容,如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等。那麼,在開展有關這些內容的活動是,如果出現幼兒的作品與教師的要求不一致的問題,教師又該如何處理呢?

(1)要為幼兒創造一個寬鬆的心理環境,激發幼兒創造的願望和能力。在幼兒自由作畫時,教師應該允許幼兒的作品與教師的要求“不一樣”,比如:可以引導幼兒畫得跟範畫不一樣,或跟別的小朋友畫得不一樣,但這個“不一樣”也不要作為必須的要求,因為幼兒畫的都是他們親眼所看到的東西。讓他們自由地畫,千萬不要用“像”或“不像”來評價他們的畫,我們要做的是看到他們點滴的進步,表揚他們,及時給予肯定。在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重視幼兒創造力的同時,教師還要恰當地幫助幼兒提高對美術作品的表現技巧,比如指導他們如何去觀察事情,幫助他們認識到由整體到區域性再到整體的作畫順序,一幅畫的整體與區域性的佈置,等等。

(2)繪畫後的作品評價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評價首先要建立在對幼兒瞭解的基礎上,因此教師要善於通過觀察、對話,瞭解幼兒的活動意圖及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發現幼兒獨特的創意、個性化的表現方法和表達形式。特別是當幼兒的作品“離譜”時,教師更應站在幼兒的視角努力理解其意圖;當幼兒本身也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圖時,教師應能善意地給予詮釋。如果在每一次繪畫創作後,教師都能看到孩子作品中色彩的體現、對線條的把握、想象的奇特之處,那麼孩子會增加繪畫的信心、激發參與的熱情,喜歡繪畫,喜歡創作。

(3)分析問題原因,適時介入。出現“幼兒的作品與教師的要求不一致”這個問題並不可怕,也不難解決。教師要分析問題原因,把握教育時機,適時介入活動,並引導幼兒討論,嘗試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2

今天跟幼兒一起欣賞了散文《雲彩和風兒》,活動結束後,感觸頗深:

本次活動通過藉助多媒體,讓孩子在情景中學習,他們樂此不疲。通過動畫畫面讓幼兒形象地感知理解了動詞“躬”“豎”“揚”“逃散”,較快的掌握了散文中的句子,而且用身體動作模仿各種形象。多媒體課件的介入和問題情境的設定大大激發了幼兒說的慾望,說的興致。

在最後體驗遊戲的過程中,幼兒會學著慢慢的變換自己的肢體動作,並保持住。幾個孩子還會抱在一起變換造型。在“風爺爺”逐一瞧瞧,詢問雲彩變成了什麼?請幼兒用“吹呀吹,雲彩變成×××”回答。幼兒自由想象,積極創編動作,有的孩子說:“吹呀吹,雲彩變成了花朵,在風中點頭。”有的說:“吹呀吹,雲彩變成了大恐龍,在風中玩耍。”還有的說:“吹呀吹,雲彩變成大老虎,把小兔都嚇跑。”通過分組活動和講述,幼兒瞭解了秋季風兒使雲彩千百萬化的特點。大部分幼兒能大膽地將自己想象的雲彩的變化表現出來。這樣他們既學到了知識又體驗到了遊戲的喜悅,爭著搶著要表演給老師和小朋友們看,興致一直不減。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3

摘要: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是幼兒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知識、提高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提出了提高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策略,具有指導意義,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

幼兒園階段是學生學習歷程中的關鍵時期。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學會採用多種形式實現教學目的。經過研究分析,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是幼兒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知識,提高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

幼兒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學習最新的學前教育理論,從而開拓思維,提高反思能力,掌握反思方法。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抓住反思的契機,通過實踐經驗的積累,不斷提高反思的水平。要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加強自身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在反思中成長。

二、營造輕鬆的探討氛圍

每個教師都渴望成長與理解,都需要有同伴與之真誠交流。然而在大部分幼兒園,管理層習慣對教師進行命令式的指導,這樣的方式容易使教師情緒受到影響,不利於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因此,在與教師研討教學方案的過程中,幼兒園相關部門應當學會尊重並聆聽教師的心聲,引導教師說出自身的想法,鼓勵其挖掘自身潛能。指導者應當學會轉變觀念與角色,努力營造一種愉悅輕鬆的探討氛圍,幫助教師緩解情緒,對自身行為進行反思和改進。

三、重視教育記錄工作

發現問題、收集問題、解決問題是反思的全過程。通過反思教育教學行為,從而制訂科學合理的教育計劃達成教育目的。對教育活動進行記錄有助於教師快速地發現問題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若記錄不詳細,反思就沒有事實依據,無法指導實踐。因此,幼兒教師必須重視教育記錄工作。在幼兒園中,應當讓教師定期做教育記錄,使其對幼兒的狀況有一個清晰的瞭解,以便於日後研究。

四、加強教師對反思能力的理解

教師能力有高有低,對反思的認識程度也不一致。通常情況下,只有少數的教師願意進行自我反思。因此,幼兒園可以成立教學小組,定期進行研討,針對問題深入分析,提出解決策略並及時付諸行動。這種方式能夠對教師的內部動機形成衝擊,激發其自我成長的意願,幫助其認識到反思對提高專業能力的作用,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反思。

五、提高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教師逐步完成對一個失敗的教育活動的探討。這些內容可以讓教師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性。當教師真正認識到反思是一種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重要方法時,就能夠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深入的分析。遇到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當教育理論轉化為教育實踐時,幼兒園應當加大對教師的指導力度,協助教師解決難題。在日常指導工作中,幼兒園應引導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對存在的教學問題提出可操作性建議。另外,應當鼓勵教師認真撰寫教學成果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將幼兒的日常狀況與發展水平相結合,提高工作實效。

六、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

幼兒園管理層應當建立合作式的情境,為培養教師的合作能力搭建平臺。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合作意識,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通過合作研討等方式增進教師之間的瞭解;鼓勵教師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將其作為教學研討及反思的主題。在每週教研活動中,教師都可以對自己的見解進行充分闡述,並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獲得新的收穫。

總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教學的研究者,這就決定了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潮流中,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與更新取決於教師教育技能的提升,而教育技能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反思與實踐的開展情況。作為幼兒園管理者,應當帶領教師學會反思,使其不斷提高自主反思的能力,成為研究型及反思型的教師,進而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張運顏.提高教師反思能力,提升幼兒表演遊戲水平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旬,20xx(10):170-171.

[2]蔡秋美.幼兒園備課審閱工作的調研與優化[J].新校園(理論版),20xx(4).

[3]郭秋容.“城鄉師徒結對”模式下提升農村幼兒園教師反思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xx,2(14):34-35.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4

活動前,我們先進行了一會兒練聲活動,讓幼兒的嗓子處於放鬆的狀態。當我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展現在幼兒面前時,馬上吸引了他們的眼球,“哪來的”、“好漂亮”大家小聲的嘀咕著。趁勢追擊,我馬上引出了今天的活動主題,孩子們顯得很高興。第一遍欣賞歌曲,我就播放了音樂視訊,好聽的音樂加上生動的畫面,馬上讓孩子進入了狀態,一致要求我多放幾遍,大家跟著音樂已經哼了起來。我又放了一遍,接著還是結合國旗的外形特徵、跟琴聲朗誦歌詞,並注重休止符的使用。眼前有實物,幼兒記起歌詞來特別快,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始學習演唱歌曲,對重點部分加強了練習和指導。由於時間關係,再用恰當的動作指揮他人演唱上做的不是很到位,打算用課餘時間把這個重難點補上。

在這個活動中,我首先出示國旗讓孩子們來認識。當我出示國旗的時候,孩子們很積極地說出這是中國的國旗,特別是景浩然小朋友,“老師,我知道這是中國的國旗,我還知道它的名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是我爺爺告訴我的!”;班上最聰明的蔡沐涵也積極地舉起了手,“老師,在我爸爸的辦公室就有國旗,比你這個要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起來,有的還說要畫國旗!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孩子們的表情更是讓我感動,有的小朋友不但帶上了表情,而且還根據歌詞自己加上了動作,讓整個歌曲更加的完整!本次活動中,我注重發揮孩子們的參與能力,讓孩子們自己解決活動的困難,我想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的理解歌曲,真正的從活動中學到知識!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5

班中許多幼兒家中都買了新房子,因而對售房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我靈機一動:何不在區域中活動中開設一個“售房公司”呢?當我宣佈這個決定時,孩子們高興極了。

第一次:“售房公司”匆匆關門

材料提供:我應孩子的要求為他們提供了筆、紙張。

活動實錄:

幾個孩子在區域中忙著畫、貼,他們採用的都是平面的方法畫房子。一會兒他們畫了幾張有房子的圖片。孩子們開始吆喝了:“快來啊!快來買房子啊。”其他區域的孩子聞訊趕來,“房子在哪?我要買,我要買。”“喏。”賣房者拿出自己畫的房子圖。

“一點都不像。”買房者一臉失望,不一會兒,便一鬨而散了。開售房公司的孩子垂頭喪氣,“我也覺得不像。”於是開了幾分鐘的“售房公司”匆匆關門了。

反思:為什麼才開幾分鐘的“售房公司”就這樣匆匆關門,為什麼遊戲無法深入?是因為我在遊戲前沒有引導嗎?不對,是孩子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又怎麼才能調動孩子的已有經驗?難道是我提供的材料過於簡單而無法調動孩子的已有經驗?

第二次:“售房公司”再次倒閉

材料提供:考慮到樓房設計的難度,我向家長朋友借來真的樓房模型投放入區域。

活動實錄:

“售房公司”的孩子看著樓房模型興奮極了,他們大聲吆喝.“快來呀,快來買房呀,這兒有最美麗的房子。”孩子們蜂擁而至。“哇,真好看。”“我買一套。”“我要河邊的這一套。”……

“售房公司”的孩子忙著報價,記錄,開心極了。但沒過多久房子售完了,他們守在樓房邊對來買房的人重複一句話:“沒有房子了。”

沒過幾天孩子們對這種買房的遊戲失去了興趣,“售房公司”眼看又要關門了。

反思:為什麼“售房公司”面臨再次倒閉的困境?我已經在第一次失敗之後進行反思,尋找原因並作出了相應的調整,然而根據幼兒的願望去選擇材料,為什麼仍然是失敗告終?我必須真正沉下心來剖析。

教師提供材料的簡單化是導致兩次活動失敗的最直接原因。第一次的簡單材料無法調動起幼兒的已有經驗,運用這些材料孩子無法達到預定目標;而第二次提供的簡單材料則侷限了幼兒的行為,孩子們幾乎不需要任何的努力、任何的參與。這次活動作為教師的我意圖是好的,能根據幼兒的願望去選擇材料,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提供材料和提供什麼樣的材料。材料究竟該如何提供才能使幼兒的想法能夠得以實現,作為教育者在提供材料必須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這樣的材料要實現哪些有價值的教育目標?這些材料能否支援幼兒實現自己的想法?

第三次:“售房公司”起死回生

材料提供:吸收了上兩次的教訓,這次材料提供是我和孩子們共同探討決定的,我們還特意諮詢了一位建築師家長。

主材料:我們收集了各種大小不一的紙盒,以及各種彩色紙。

輔材料有玩具花、樹、雪花插片,幫助美髮房子的周邊環境;還有借來的樓房模型,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借鑑。

小工具:包括膠水、剪刀、尺子等,保證使幼兒的製作更加順利。

活動實錄:

孩子們在區域中忙活了,他們摸摸看看、塗塗畫畫、粘貼上貼、拼拼裝裝,有的幼兒將長方形的紙折成窗戶貼上在牛奶盒上,然後將盒子一層層疊起來,做成一幢新穎別緻的樓房。有的幼兒利用雪花插片建構出花壇、噴泉等景物,組建在樓房之間。但在組合房子時他們碰到了一個難題:房子特別容易倒。孩子們一起想了很多辦法,用膠水粘在紙上,在房子邊上搭上一根小棍,但都不理想。

看到他們陷入困境,我找來一個大的紙盒,剪低高度,並在裡面放入沙子,將其放入區域中。孩子們很快就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固定物,一個美麗的小區終於建設成功了。新建的樓房受到了孩子們的極大歡迎。

反思:

“售房公司”經歷了兩次關閉的困境後,我沒有盲目的責怪孩子,而是沉下心來從自己的教育行為中尋找失敗的原因。吸取了前兩次的經驗教訓後,我嘗試第三次為孩子提供遊戲材料,這一次的材料提供是比較成功的,不但順利地幫助幼兒實現了預定的目標,而且還拓展了幼兒的遊戲範圍。從中我認識到區域活動中教師對材料全面、到位的提供是目標得以實現的保證。首先教師在材料提供前,要先了解幼兒的想法、意圖和原有的經驗水平,要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預想需要哪些材料,為進一步的指導提供依據。其次遊戲材料的投放必須要與幼兒的遊戲行為有著密切關係,當遊戲材料的品種多樣化時,還可以拓寬幼兒觀察想象的範圍,促進幼兒發展性思維的發展,進一步引發幼兒的探索行為。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6

情景再現

下午又到了戶外活動時間,今天的活動內容是玩報紙球。活動開展前,我對孩子們說:“我們今天玩報紙球。小朋友們可以玩趕小豬(把報紙球當成小豬),也可以玩投籃遊戲(把報紙球當成籃球),好不好?”小朋友聽到後,都無精打采的樣子,紛紛說:“老師,這個不好玩,我們已經玩膩了。”

臨場應變

戶外活動時間,由於幼兒園本身材料有限以及活動場地的限制,教師不可能每天都呈現新的玩具,這就需要教師開動腦筋開發這些舊玩具的新玩法。把新玩法的任務交給孩子們可以發揮孩子們的智慧,讓他們參與到活動的思考過程中來,又能提高他們活動的積極性。於是,我問:“那麼你們想怎麼玩呢?”有的小朋友說:“老師,我們拋球,看誰丟的遠。”有的說:“老師,我們夾著球,看誰跑得快。”“老師,我們踢這個球,看誰踢得遠。”這下子大家七嘴八舌地開始了激烈的討論,看來這個活動的相應還是很不錯的。

見大家討論得差不多了,我綜合了大家的意見,指出了遊戲方法:“大家從這個起點把球帶到小白兔這裡,每次兩個小朋友,每次方法不同,但是不能用手,速度最快的小朋友能得到一個五角星。”“好!”小朋友們一致同意我的建議。於是,我把小朋友分成兩組,每次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看誰的動作最快。只見孩子們有的把球夾在兩腿中間,有的用腳踢,有的用頭頂,各種姿態,各種方法,層出不窮。最後,大家通過討論,發現最好的辦法是夾著球跑。最快的孩子也順理成章地得到了我獎勵的五角星。

溫馨提示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經常會遇到教具資源有限的情況,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新的玩法。對於幼兒的建議,教師的採納以及鼓勵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幼兒體會到參與的快樂和思考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教師要發現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深入引導幼兒學會如何分析問題。此外,教師可以放下姿態,融入到幼兒的創新遊戲中,把指揮權交給幼兒,正如《綱要》中所提到的:“教與學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互為轉換的關係,教師對幼兒的支援與完善是體現了教育與發展的融會貫通。”綜合案例,當孩子們厭倦了遊戲的玩法時,教師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處理呢?

(1)鼓勵幼兒開動腦筋開發遊戲的新玩法。幼兒的智慧是無窮的,引導幼兒一起想辦法不僅能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能鍛鍊幼兒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2)以採納的方式保持幼兒的創新興趣。當孩子們對一個已經熟悉的活動產生新的遊戲玩法的時候,教師應該認真採納並肯定孩子們的創新想法,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現實中面臨的這些問題,用新的方式去思考。

(3)以實踐的方式鼓勵幼兒進一步創新。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用觀察和引導的方式,發現孩子的潛能所在,並以實踐的方式鼓勵幼兒進一步創新玩法。教師應以支持者的身份,為幼兒創設環境和分為,鼓勵幼兒將自己的創新想法付諸於實踐,這不僅保護了幼兒的創新思想,還推動了幼兒的創新能力。教師還是幼兒的玩伴,應以玩伴的身份加入幼兒的創新行列,隱形地推動幼兒的創新能力向深層次方向發展。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7

到了週五又是孩子們帶玩具的時間了,小豆帶了遙控汽車玩具,並興奮的和我說:“樑老師,這個玩具可好玩了!”吃完中飯,小朋友圍在了豆豆身邊,研究起豆豆的玩具。可是玩具動了幾下,就不爭氣的停了下來,這個時候小韜急壞了,“糟了糟了,電動汽車壞掉了!”孩子們研究起壞掉的原因:福福說是因為電動玩具裡面的零件出問題了,所以才不會動;飛飛覺得玩具遙控器上的電池沒有電了,所以才停止不動,因為她家裡以前有個玩具也發生過同樣的情況。於是小朋友提議檢查電池,並換上新的電池。我支援孩子們的想法,併為他們找來了新的電池,在孩子們裝電池的過程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比如裝多少,如何裝等等,這時我突發奇想在科學區開一個“電池總動員”,讓孩子探索根據電池的大小裝電池,並進行記錄。

實錄一: 到底用哪種電池呢?昊昊很喜歡電動玩具,因此他經常光顧“電池總動員”這個區角。看,他拿起一個小型電風扇,拆開蓋子看看,然後用7號電池比一比,太鬆了吧!昊昊摸了摸腦袋,再用5號試試,很快區角里傳出這樣的歡呼聲:“快來看啊,我把電風扇裝好了,它能轉了!”拿起電扇昊昊興奮的大叫,小臉上笑開了花!

實錄二:咦,裝了電池怎麼也不會動啊?這個區角不僅是男孩子的小樂園,許多女孩子也喜歡參與。我們的雪帆就是其中的一位,不過她碰到的難題也不少。好不容易找到蓋子開啟來,很快找到了匹配的電池,但是,怎麼裝也不會轉,她急的連拍了幾下電動小玩具,還是不會轉,眉頭都皺在了一起。在經歷了幾次的失敗之後,她求助於旁邊的小朋友,魏來一把拿過去,幫雪帆三兩下的裝好了,可是雪帆還是很著急,“樑老師,這個電動玩具為什麼我怎麼裝也裝不好啊?”我請雪帆觀察電池,發現了圓頭與扁頭的祕密,鼓勵她看看成功的電動玩具圓頭與扁頭的位置。

實錄三:我學會記錄我們的成功實驗啦!玩過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們逐漸會根據電池的形狀、大小,尋找正確的正負極進行裝置。這時,我增加了新的難度,讓孩子在裝好之後記錄根據電池型號記錄電池的節數。這時,孩子們又有了新的挑戰!看,福福經歷幾次失敗之後,再次裝好電動娃娃的電池,一實驗,亮了!於是立即檢視電池節數,1、2、3、4,在看看小娃娃的編號,是8號!於是在8號處記錄下電池的節數,完成之後,福福高興的把電動娃娃放在了展示吧上!

實錄四:我們是環保小衛士!在這個區角,也發生出了這樣的聲音。這次是歆歆和飛飛的困惑。事情是這樣的,當他們將電池裝進音樂小人時,發現小人沒有任何反應,飛飛檢查了一下,發現裝的方法都是正確的,這時歆歆說,“電池沒點了,我們快去告訴老師吧!”立即歆歆把他們的困惑告訴了我,我提供了兩節新的電池,他們裝好後發現音樂小人馬上跳起了舞蹈,他們也高興的直拍手,這時新的問題出現了,飛飛說:“我爸爸說廢電池是不能亂扔的!因為裡面有壞的東西!”於是我們延伸了孩子的疑慮,在集體活動中將用好的電池和蘋果心子一起埋在土裡,過了一段時間去看看土裡的電池和蘋果心子,發現電池完好無缺,但是蘋果心子卻不見了!這說明廢電池裡面有有害物質,它是不被腐爛的,還會破壞我們的環境呢!我們要將他們收集好,然後放到專用的回收筒裡,在這個活動中,中六班的小朋友成了“環保小衛士!”

分析和反思:這個活動是發生在我們班的真實案例,它引發了我多種層面的思考和反思。

一、區域活動也可以是根據孩子的需要而生成。有些時候,我往往會被開展什麼樣的區域活動而苦惱,好不容易絞盡腦汁想出了一種區域,並提供了材料,接下來卻為如何繼續開展和生成而苦惱萬分。通過這個區域活動折射給我的資訊,我覺得開展區域活動也可以是根據孩子的需要而生成的,就如案例中所說孩子在一次玩具分享的時候對電池產生了興趣,那我何不將這個興趣點點亮,並將它延續呢?!其實,在接下來的電池總動員中,發現正負極,記錄電池節數和做一個電池的環保小衛士,都不是教師強加生成的活動,而是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生成的,這說明教師要成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首先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需要,並能提供一定的條件滿足孩子的需要。

二、支援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孩子在探索過程中一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孩子碰到的困難,需要孩子解決;有些是下一個活動延伸的預兆,需要教師留心。無論如何,當孩子碰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作為教師,應當支援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比如在案例中,一開始,我發動家長收集了很多的電動玩具,家長帶來了電筒、小型電風扇和裝電池的玩具,這些玩具需要電池的大小和形狀都是不一樣的,這需要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匹配,所以第一個環節我們就讓孩子自己根據玩具電池的大小進行匹配。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孩子發現根據大小裝好之後,如果有圓頭與扁頭的兩端裝反了之後,電動玩具是不會動的,一開始,孩子們只能以各種方式試探著裝,當成功的時候,小朋友總會很興奮。這時我會提醒孩子看看裡面的正負極,讓孩子自己探索其中的規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提供了記錄表,先記錄電池的節數,一段時間之後,我們還可以讓孩子以圓頭和扁頭記錄電池正負極,這樣便於孩子發現正負極的祕密。那麼如果教師一開始就告知幼兒怎樣的是正極、怎樣的是負極,那麼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就缺少了探究的動力,活動中,孩子雖然不知道什麼叫正極、什麼叫負極,但是他們能擺弄和操作,並且興趣濃濃,這樣就夠了。當他們想知道圓圓頭和扁扁頭名字的時候,教師再告知於他們,我想這樣也不晚啊。所以,我認為支援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是教師在區域觀察指導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的。

三、支援幼兒新的嘗試,生成主題活動,增長新的經驗。這個案例的結尾環節,可以說是我沒有預設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幼兒對前面的活動有了較多的經驗後,他們又有了新的想法,“為什麼這些電池不能隨便亂扔。”“他們到底怎麼不環保了?”其實,這是孩子在探索過程中出現的新的需要,這時教師及時開展了對比實驗,讓事實告訴孩子答案,其實這是讓孩子通過新的嘗試,增長了新的經驗。尾聲:當然,這個區域活動在我們班裡開設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有了新的啟發:科學區域到底怎麼開設、科學區域的材料到底怎樣投放、科學區域的活動到底如何延伸。這些問題我都有一定的思考,並獲得了一定的反思。我想無論如何,教師在開設科學區域時,要時刻注意著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並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恰到好處的傳還給他們!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8

情景再現

接園時間快到了,大家都安安靜靜地玩著,只有天天一人特別興奮,一刻不停地朝旁邊的好朋友嚷嚷,還拿著玩具咚咚咚咚地瞧著桌子。旁邊的好朋友不搭理他,他便自言自語地哼起歌來。小朋友提醒他:“天天,太吵啦,你安靜一下好不好?”結果天天干脆開始尖叫著跑開了。這時教室門開了,家長們站在門口朝自己的孩子招手示意,我開始安排孩子一個個陸續離開。在等爺爺的功夫,見教室裡空曠些了,天天就在教室裡又蹦又跳,還滿地打起滾來,惹得其他家長紛紛側目。

臨場應變

興奮的孩子我不是第一次見,可是像天天這樣興奮得近乎失控的孩子顯然不能用常規的方法應對。通常情況下,面對孩子過度興奮的問題,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人為的抑制,想辦法讓孩子在第一時間放鬆平靜下來,然後再對其進行溝通和引導。但是就天天今天的狀況,讓他馬上平復心情安靜下來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請另一位老師負責安排孩子離開,然後叫天天來到身邊,摸摸他的額頭與後頸,確認孩子沒有發燒的症狀,然後問:“天天,你有什麼事情這麼開心呀?能不能說給老師聽聽,讓老師也一起開心開心?”天天想了一下,哈哈大笑著告訴我:“我就是很開心呀!”看來,要從孩子身上發現造成他如此興奮的原因難度非常大。最後,我決定還是要想辦法轉移天天的興奮點。於是,我對天天說:“開心是件好事情喲,你能不能再幫老師做件好事呢?一些小朋友走之前沒有把他們的小椅子放整齊呢,你能不能幫他們放整齊呀?”天天樂呵呵地答應了,蹦跳著去放椅子。不一會兒,他就把椅子放好了,我問天天:“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天天擺了個奧特曼的造型對我說:“我是奧特曼,不會累的!”接著“吼”、“哈”地就準備開始操練起來。我趕緊說:“那邊還有很多玩具呢,你能不能一起整理一下呀?”天天馬上跑著去整理。

就在這時,天天的爺爺氣喘吁吁地跑來了,看來其他家長已經告訴他剛才接園時的一幕。老人家看見孫子正在擺弄玩具,鬆了一口氣。可是,是不是孩子被接離教室我就不需要再管他興奮不興奮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讓孩子在極度興奮的狀況下去遊樂區跑跳玩鬧是很容易發生危險的。於是,我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天天爺爺,爺爺說著感謝並表示樂意配合。我拉住正要衝去玩滑梯的天天,對他說:“今天,我們還沒有給班樹澆水呢。班樹開的花可漂亮了,要不你帶爺爺去看看我們的樹,然後給樹澆澆水呀?”孩子聽了便興沖沖地拉著爺爺去了樓下花壇。

溫馨提示

上述時間,看似未曾解決,但實際上教師已經對此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應對。且不論孩子在離園後能否儘快恢復平靜心情,教師已儘可能地使幼兒進行了積極正面的活動,並將能夠預見的傷害降低到最小的可能。

孩子的大喊大叫、大吵大鬧都是他們神經系統興奮的表現,尤其是離園十分,孩子受環境、心情的刺激容易產生情緒方面的波動,表現為興奮狀態是十分正常的。但是也會有異常興奮的幼兒,此時教師首先要確認其是否有生理方面的異常。比如:發熱會使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體溫進一步升高甚至會讓幼兒出現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和幻覺現象。在排除生理原因之後,教師需要做的便是找到引起幼兒興奮的刺激以及轉移幼兒的興奮點。除了馬上就要回家看見家人的事實會令幼兒興奮外,其他事情如幼兒心中記掛著的父母的許諾、朋友的約定等也會在離園時讓幼兒興奮。如果是此類原因,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言語講述約定的內容,以表達自己的興奮心情,而非大吵大鬧地宣洩。如果教師無法獲得此類資訊,則可以引入別的刺激以轉移幼兒的興奮點,如幼兒喜歡的玩具或樂意做的事情等。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9

一、對活動的價值進行反思:

1、從幼兒入手: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場所,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活動來源於家庭,生成於我愛我家這一主題活動。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由於較普遍的家庭中媽媽相對承擔的教養孩子的責任比較多而爸爸又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的父愛這一現象,所以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在情感上也會更多的側重於愛媽媽,由此我們生成爸爸這一小主題。從爸爸的手這個點切入,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大手不但能做許多媽媽會做的事情而且也會做媽媽不太能辦到的事情,並由感受爸爸手的本領以及對自己的愛進一步激發愛爸爸的情感。

2、從課程實施中的家園合力入手:

希望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讓孩子、讓幼兒園的教育去影響家庭、影響爸爸,鼓勵他們更多的參與日常家庭中孩子的教養並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以充分發揮教育的合力。

二、對活動的目標進行反思:

1、如就概念的“手”而進行教學,這樣的教育與體驗親情的社會性情感無緣,與主動的觀察生活,擴充套件生活經驗無關,教育會遠離情感,遠離生活。因此活動目標定位側重情感的體驗和激發,例如2.激發愛爸爸的情感。在認知的行為目標這一點不侷限某一知識技能的獲得,比如1.介紹爸爸手的本領,感受爸爸本領大。

2、初定目標較籠統,寬泛,可操作性不強(詳見初稿目標1),在討論稿和修訂稿時進行了調整(體現在活動設計的目標和第一環節)。

三、對活動的經驗進行反思:

1、幼兒對各自爸爸手的本領的經驗存在個體性,不同幼兒有不同的經驗,所以通過集體活動的形式促使全體的經驗進行交流與分享,使幼兒在不脫離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有所拓展並能超越、高於原有的經驗。

2、考慮到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開始能較獨立的表述生活中的事物,但有時可能語句還不太完整,所以我們考慮藉助調查表這一形式,一方面讓幼自主的開展調查並記錄的過程中,學習的能力、表達表現的能力也能因人而異的得到兒能借助於調查表這個載體,圖文並茂幫助表述;同時孩子在不同程度的鍛鍊與提高。

教學中反思:

一、對師生互動情況及時反思調整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只滿足過去的那種把活動過程的流程都預設好的做法,而要根據幼兒的即時表現,採用適當的方法與之互動,這樣才能有效推進幼兒的發展並促進教師教學智慧的提高。於是我們要更多的考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這一活動中還要考慮孩子與爸爸的互動。例子:環節二、介紹爸爸調查表時,幼兒個別介紹較易變為個別性的師生互動,教師提示通過及時的提問引導幼兒與之有效互動。讓孩子在交流共享中,在現場與爸爸的互動中,在獲得經驗的同時,豐富情感的體驗。

二、孩子對教師預設問題的反應及時反思調整

例子:第一次試教時,爸爸上場舉起寶寶這一環節有些冷場,現場反思:家長、孩子均缺乏預熱過程;調整——爸爸的大手先和寶寶的小手比試以下,感受爸爸手有多大,然後再過渡下一環節。

教學後反思:

一、對教師的作用問題進行反思

在以情感為側重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定位是僅侷限於活動的組織者、肯定、傾聽幼兒顯然還不夠,教師更應注重現場氣氛的烘托、情感的提升。

例子:第二次活動時爸爸代表現場展示時,教師的提問。

二、對活動效果與預設意圖是否一致進行反思。

例子:比較第一次教學和第二次活動的爸爸的手的本領這一環節。

第一次試教——孩子學習的特點,注意力容易轉移,簡單的幼兒記錄與錄象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受

第二次活動——通過介紹調查表、觀看錄象,爸爸代表現場展示層層遞進,使孩子的感受更直接、更具體。最後通過一首自編的散文詩進行經驗的總結而後情感的渲染,讓孩子逐漸的去感受愛不但是一種得到,也應學會付出,活動現場的效果相當熱烈。

三、對教育現場調整過的地方以及活動後還需調整的地方進行反思

針對第一次試教時全體爸爸上場時的冷場及爸爸的資源利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欠缺這一情況,雖然在第一次試教現場時進行了調整,但在活動後的反思中,我們繼續在第二次開展活動時加以了改進。請個別有代表性的爸爸進行現場才藝展示,把幼兒的認知與情感融合一體,把感受與體驗融合遺體,形成了整體的學習過程。

其它感受:

一、家長的文化背景是幼兒園課程可以利用的資源。

要重視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發揮家長的優勢和資源,教師和家長攜手,使幼兒園成為“學習共同體”,他們可以為幼兒園開展的各項活動提供物質上、精神上的幫助。

二、家長們的參與熱情很高。

“爸爸老師”很投入,孩子們感覺很新鮮。激發了家長們的參與熱情,增進了家長和老師間的瞭解,尤其是家長對幼兒園教育和教師工作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瞭解

教師收穫:家長當老師,我與孩子一起學習,家長是一個很好的資源,他們彌補了幼兒園教師在知識上的不足,教學材料的缺乏。

三、孩子對家長上課很感興趣。

家長的參與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孩子,孩子對家長上課很感興趣。這對幼兒知識面、興趣和求知、交往和能力,尤其是自信心的確立和培養有很大幫助。在這一天孩子為自己的爸爸能來班上上課而感到無比自豪,顯得特別興奮、激動,並能受到同伴的關注和羨慕。同時這種自豪與自信也會延伸到之後生活的各個環節。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0

一、教師反思力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的反思力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把自我作為意識的物件,以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物件,不斷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綱要》、《指南》的教育評價內容也凸顯了反思性教學的理念:“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一)教學反思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幼兒教師不能僅僅只滿足於自己獲得的經驗,而應該對經驗進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對後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就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教學水準上,從而使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成長。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專家引領與各級培訓固然必不可少,但幼兒教師開展自我的行動性研究卻是內在的、自發的行為,而誘發教師行為研究的“催化劑”則是教學實踐和學習交流中引動的教學反思,對教學中具體問題的直覺反思是平時養成的反思習慣的基礎。

(二)教學反思有利於新課程理念的落實

作為課程的實施者,應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通過培訓、落實和實踐,已取得了應有的成效。但在目前,相當一部分的老師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這些倡導的理念為何不能轉化成教師的教學行為呢?原因就在於部分幼兒教師仍依賴過去傳統的教學經驗。怎樣才能使這些倡導的理念真正成為教師實踐中採用的知識理論呢?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經常進行教育理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觀念,充分發掘教學的育人功能,促進幼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同時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幼兒個性健康的促進者,使每個幼兒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使新課改理念落到實處。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使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幼兒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有許多途徑,比如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開展教研活動、集體討論等,但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教學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即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解析,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批評,與優秀教師對照,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努力超越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有力地推動自己走向成熟。

二、提升教師反思力的策略

(一)關注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更是體現教學活動質量的主體。實踐證明,善於反思的教師能借助於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和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用的組織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等是否適宜,並思考存在問題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從而減少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錯誤,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最終實現有效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

(二)提高科研意識與保教質量

具備良好的科研素質,積極參加教學研究,主動挖掘和關注日常教學中可能存在的研究問題,是當代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教師能夠從活動反思中逐步學會教學,從“操作型”教師轉變為“科研型”教師。此外,活動反思的價值不單指向個人,也指向其他教師。通過集體的教學觀摩、教學評比、教學經驗切磋與交流,每位教師都會從各自不同的經驗中獲益,利用對多種經驗的學習與反思,可以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從而從不同方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整體上推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增強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

反思是教師對教育事件進行理性選擇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態度。我園教師在活動開展後,針對活動目標實現、重難點突破、幼兒表現等教學實踐進行分析、思考和判斷,總結好的實踐經驗,發現教法中的不足之處,主動尋找改進和提升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提高教師對教法的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但是在開始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的時候,教師的感受不一:有積極參與者的感受,希望做好我自己,品味其中研究的快樂,感受創造的幸福;但是也有的教師進行反思是迫於無奈,感到增添了更多的苦和累。對此,我園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動,讓教師們看到同伴在交流中說出了自己的經驗和體會,體驗到了快樂,激發了教師反思的內部動力,增強了反思的信心和勇氣。教師的反思漸漸成為了一種習慣,從開始對教育活動預案設計問題,根據孩子興趣需要動態生成問題、自我經驗問題;逐漸深入到對隱藏在活動中的這些問題以及活動設計思路(如將運水的活動目標主要定為“學習與同伴協商、合作的技能、願意動腦思考運水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等)背後的各種觀念(如兒童觀、課程觀、知識觀等)進行反思與評價,甚至還要對“背後”的背後進行追問,這即是反思與評價的根基性。

總之,反思是一種現代教育思潮。它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回過頭來看過去,看自己原先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如何使自己的觀念不斷地體現於自己的教學行為中,那就需要學會自省,學會反思。如:每個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是否正確,教育教學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會換位思考題等問題。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與反思,我們要學會思考,學會更新觀念。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以專業的眼光去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求知,善於實踐,積極反思,就會成為一名符合現代幼兒教育需要的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的管理者和教師。

作者:黃紅梅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國小幼兒園

【參考文獻】

[1]馮曉霞.反思教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學前教育,20xx,(4)

[2]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1

摺紙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最近小朋友好像對摺紙更加感興趣了。但是如果他們一直侷限於一些原來的摺紙內容,不求進步,可能他們的摺紙興趣會慢慢消退。所以我在想一直要要讓他們有新的內容學會。所以,我一般是對孩子的摺紙內容一個個地進行過關,學會一項,再進行下一項,這樣才能紮紮實實地學下去。

本來以為小朋友告訴我說自己會了,應該就真的已經會了,但是從今天的表現來看,可能孩子的所謂會了還是有含有水分的。所以我應該更加細緻地確認他會了,才算通過。

所以,今天中午接下來,我讓浩浩又一次折了,發現不會的地方也及時幫他教會了。

我慶幸自己細心的問了浩浩的媽媽,如果不問的話,想當然地認為浩浩會了,會使他產生隨便應付的心理,而且對他後面再學習也沒有好處。

所以以後,對於孩子的表現,我還是要多觀察,再觀察。要以實事求是的方法來下定義,要做到眼見為實,才能對孩子更負責,對自己更負責,對教育更負責,也才能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更有促進作用。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2

在教完一堂課、組織完一次遊戲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援、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等。然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的資訊寫“修改建議”,如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或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處理才更有效等,從而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在組織幼兒《吹泡泡》的遊戲活動中,我進行提問:你剛才在玩吹泡泡遊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一般比較關注泡泡的形狀大小和數量,這時我有意提問幼兒:那你們是拿什麼形狀的泡泡器吹的?發現泡泡是什麼顏色的?於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於幼兒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顏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兒在遊戲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發現了由於氣流不足,泡泡在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未能癒合成一個封閉的球體,因此是橢圓形的。

課後,我進行了思索,我覺得在此活動中應重點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要鼓勵幼兒敢於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此外,作為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我,首先應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以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誤導幼兒。其次還要創設寬鬆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3

活動背景:

幼兒園根據園內心理教師分佈情況,合理組建了“三人行心理團隊小組”,並引導各個三人小組開展心理教育研討、展示比賽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實現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提升教師心理教育技能,積累較為成熟的心理課案例,實現資源共享。我們三人小組的主要成員是鍾貞,她主要承擔教學活動的選材、改編教案和執教任務。另外一名成員沃佳萌主要承擔記錄、製作教具和參與研討的任務。我是三人小組的指導者,協同組員一起進行深入研究與不斷地修正活動方案,腳踏實地地開展好三人小組的教研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不僅有很大收穫,還感受到小組協同學習的價值與魅力。

一、教學內容的精心選擇

在接到“三人小組”這一教研任務的當天,我就開始尋找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借鑑了網上的某個教學內容後,我受啟發隨即確定目標,改編教案,設計教學環節。等活動方案有了雛形之後,與執教者鍾貞進行了交流,講述了我的建議,表達了我的意圖,同時鍾貞也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後來我們一致決定,教材還要繼續尋找,直到找到合適的教案為止。

又過了幾天,鍾貞在閱讀幼兒教育20xx年第1期書刊時發現一個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第一次》,仔細閱讀此教案,發現有一部分內容的教育意圖與我們的心理健康教研活動目標契合,有一部分的內容需要捨棄並設計新的教學目標,創編新的教學環節。因而,經過我們三人進一步的研討,確定了合理的教學目標,使教育活動領域的指向性更明確,教學的目標性更明確。

二、活動教案的不斷修正

第一次研討:

確定好具體的教學內容後,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細緻分析教材,然後確定教學活動的名稱、教學目標和適合教學的年齡段。我們把原來的教學活動名稱《第一次》改為《勇敢試一試》,這一標題來自於重新設計後的教學環節而生成。把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設計為:1.知道“只要勇敢嘗試就有成功的可能,學習用“試一試吧”這句話鼓勵自己大膽嘗試。2.在勇敢嘗試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我們根據設計的目標與環節,分析教材的重難點,最後決定由原來大班年齡段教學改為中班。最後,我們就開始著手修改教案,重新設計教學環節,以確保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並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學過程的逐步完善

第二次研討:

等確定好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環節,就開始第一次試教。第一次試教在中五班,中五班的孩子學習常規好,很多幼兒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清楚順暢,師生互動很不錯。於是第一次試教活動整體效果不錯。只是在教學環節的過渡語、匯入語以及其他細節之處稍加修飾與完善即可。於是在教學活動後,我們隨機進行了第二次的研討,研討的任務主要是細緻地修飾教學語言,使教學語言更清晰。還再次強調教學細節的重要性,如教具的使用,把原來圖片的演示改變為ppt的演示,這樣既方便操作,又節省操作時間,注重了教學細節。

在經過了第二次研討後,我們進行了第二次的試教。這次選擇了幼兒園的另外一箇中班。教學效果沒有第一次效果的令人欣喜。但促使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整個流程記憶更加清晰,活動中各個教學環節的操作更加嫻熟,並能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幼兒的表現,即時改變教學策略,發揮教育機智,並學會及時抓住教育契機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水平。

四、教研活動後的自我滿足

第三次正式展示教學後,活動效果已能達到預期效果,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在活動後回顧整個教研活動過程,給我們最大的收穫是,在整個三人小組研討活動中,我們都體驗到三人同心、認真研討、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那種積極氛圍與精神,為此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溫暖情懷。我們深信,只要認真對待,只要目標一致,只要真誠幫助,只要積極思考,只要敢於創新,只要善於思考……,就一定能讓大家都有收穫。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4

有的小朋友可能玩兒過這個遊戲,也有些小朋友或許沒有玩兒過,但其實神祕洞是一個好玩的手指遊戲,我們班的孩子們都已經學習過邊玩遊戲邊念兒歌,因此,我僅是讓孩子們跟著旋律唱兒歌,然後讓孩子們創編歌詞。這些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所以我準備了一個新的音樂遊戲《賴學精》作為新授,在一節活動中,先是學習演唱兒歌《神祕洞》,再學習遊戲《賴學精》。

《賴學精》的歌詞雖然很短,每句都是三個字,但是孩子們卻並不容易記得,結合圖片以故事的形式給孩子們介紹了歌詞,然後就進行了演唱,在孩子們基本熟悉了歌曲後,就直接進入了遊戲的環節,我請一名幼兒與我合作進行了示範,然後請孩子們兩兩合作開展遊戲,由於對歌曲並不是十分熟悉,孩子們在遊戲中僅追求兩人合作,並沒有根據音樂的節奏,有的孩子為了能拍到同伴的手,便不斷地加快節奏,因此,音樂遊戲必須建立在孩子對音樂熟悉的基礎上。

第二次上課是在大五班,我理所當然地以為他們和大三班一樣已經學會了兒歌,於是也準備了音樂遊戲,並準備在課前先讓孩子們熟悉音樂旋律。但是,到了大五班才知道,她們班並沒有教過《神祕洞》的兒歌,於是立即調整了活動方案。

目標:

1.讓幼兒學會演唱《神祕洞》,並能用手指進行表演遊戲。

2.學習創編歌詞。

準備:

視訊展臺、幼兒用書、教材cd等。

過程:

一.師生用唱歌的形式問好,並與幼兒練習對唱《小動物怎麼叫》,進行發聲練習。

二.逐幅出示《神祕洞》的每一句配圖,要求幼兒根據圖片進行自主學習,老師將每一幅圖的文字進行朗讀。

三.完整地進行手指遊戲,並學習邊朗讀邊遊戲。

四.演唱兒歌,邊唱邊遊戲。

五.創編歌詞內容,並演唱。

反思:

1.“孩子能自己學會的就不用教”。在進行教材熟悉後,我覺得這首兒歌內容並沒有什麼難度,如果能結合手指遊戲,那麼孩子們能很快學會。因此,我在新授的第一個環節,出示圖片,讓幼兒自己看圖模仿遊戲,老師朗讀一遍文字後,孩子就能更形象地進行表演了。老師並不需要教幼兒念,幾幅圖看完後,孩子們就能邊念兒歌邊遊戲了。

2.給每個孩子表現的機會。當我剛出示圖片時,有一個孩子就大聲唸了出來,原來他已經上過一年大班。我趕緊讓他來拿小裁判,先不說出答案,等其他孩子看圖表演後,由他來宣佈表演得是否正確,既增加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又讓這個孩子得到了滿足。

3.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因為每個班的老師、孩子都不一樣,教學進度、安排也有先後,所以每次課前必須向老師瞭解相關的情況,這樣才能針對孩子的實際設計適宜的活動。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5

今天我執教的是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啊嗚啊嗚吃得香》主要是針對剛入園的幼兒進入集體生活,對家人還有強烈的依賴心理。平時在家裡衣食都是大人包辦,兒歌《啊嗚啊嗚吃得香》短小、簡單,表現了各種動物自主獨立的心理,並藉助學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句話,鼓勵幼兒在園、在家都能自己吃飯,養成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

我採用的是最簡單的形式,以圖片的形式展開課程。寶寶們對圖片也有很大的興趣,特別是小動物的圖片,當我拿出小兔的圖片,寶寶們都很大聲地說:“這是小白兔。”《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兒歌,主要是讓寶寶們通過小動物喜歡吃什麼,並且它們是啊嗚啊嗚吃的,延伸到我們寶寶最喜歡吃什麼。我對兒歌進行了改動,將“寶寶自己吃飯,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句中,讓寶寶們自己先說你喜歡吃什麼,是怎麼吃的?那有些寶寶就會很快想到自己想吃什麼,比如說吃蝦,那可以請他創編一下兒歌:“寶寶自己吃蝦,啊嗚啊嗚吃得香。”寶寶在這個環節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都想說說自己想吃的東西,而且都能將語句完整地表述出來。

應該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活動開展的還是非常順利的,寶寶們也知道了要自己動手吃飯,而且吃飯原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班的寶寶中午用餐也比以前好很多了,大家都在啊嗚啊嗚香香地吃飯,也能保持桌面和地面的乾淨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