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師隨筆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5W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教師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集合15篇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

我在上五年級的語文課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做好生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2

在新教育的課堂中我們更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理念,增長了知識。

特別是他們的資料讓我大開眼界。如學生的故事情節繪畫,他們有繪畫冊,仿寫詩歌會有詩歌集,仿編故事有故事書,學生日記、中高年級的讀後感,或做的手抄報,還有他們的讀書交流活動,老師的隨筆,老師的班級記錄等等。都做的特別的詳細、精緻。這說明什麼呢?如果沒有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沒有平時真正的體驗、實踐、落實,就沒有我們看到得堆積如山的成果展示。他們把新教育真正的落到的實處。他們的老師、學生、家長真正的走在了新教育的這條幸福之路上。

課間我們參觀他們學校的校園文化的時候,每到一處都有學生給我們主動介紹。他們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介紹的也很有條理。讓我感覺到這群小傢伙口才真好。這才是真正的體現了國小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識,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了。

其實,我覺得新教育就像是那天二年級讀寫繪課中老師所講的一鍋石頭湯,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正因為有了每一個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新教育的精彩展示。我們的老師、學生、家長辛苦著,收穫著,成長著,幸福著。我們才真正的走在那條幸福的教育之路上。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著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1、讀段:在段的讀、說、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讀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說段:說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說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說,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說。在指導說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說和具體地說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絡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說,能說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寫段: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絡,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許多作品,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這是因為,作者在現實生活中對他所接觸的事物有了某種情感,才會產生表現這一事物的慾望和動機,要麼直抒胸懷;要麼將情感滲透、隱含在事理的記敘和論述之中。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精選在國小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多是感情色彩濃重的文章,既體現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時又體現了作者對醜惡、虛假、病態、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後天習得的。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體驗課文中對各種美好的情感的'讚揚和對醜惡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對美醜、善惡的分辨能力,形成愛美揚善、忌醜憎惡的比較穩定的、持久的態度體驗,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閱讀教學在培育學生美好情感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請看教材《翠鳥》這篇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老漁翁跟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裡?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裡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們只好打消了這個想法,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他在葦杆上多停一會兒”。這本是一段充滿情感的語言。但是教學中,有的教師卻很容易將理解的重點放在翠鳥住處的特點上,大講什麼翠鳥的生活習性。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遠了。其實這段文字處處都洋溢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由想逮到打消念頭到遠觀希望多停留一會兒,無一不體現著對翠鳥的喜愛。“打消想法”是對“真想”的無奈與失望,“遠觀”和“希望”又是對失望與無奈的補償,一個“情”字貫穿個這段文字的始終。如果忽視了這段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現偏頗。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內容是語言意義組成部分之一。

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所以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又是理解語言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在閱讀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內容;二是能否對把握住的情感內容迅即做出自己的情感反應。這種“把握”與“反應”是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同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產生共鳴,感情的參與,將會使人們對語言的理解變得更加豐富和敏銳。總之,指導學生閱讀,不僅要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體會感情,如若拋開對語言的情感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就不可能對語言做出準確、完整的理解。

4、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語感的培養:值得一提的是,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語感雖然和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乃至於哲學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首先提出語感概念的卻是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這說明語感這個概念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和語文教學有著不解之緣。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語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直至寫入目前的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所涉及的問題極為廣泛,對它的研究與認識永遠不會完結終止。舊的問題尚無定論,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否定之否定,反思與發現,回顧與展望,這些都是在研究國小語文教學中出現的正常現象。應該承認,對閱讀教學的規律,我們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評指正。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3

在自己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通過語境幫助孩子理解詞語。

在教學《給予是快樂的》一文時。裡面有這樣幾個詞語:羨慕、饒有興趣、不由自主,我是通過下面的設計進行教學的。

在指名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生讀的好,我藉機給她一個精緻的小禮物,這時所有同學都用自己好奇的目光望著這個禮物,我隨機告訴大家:“這個時候,大家的表情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饒有興趣”,而且大家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本文中的另一個詞語來表示,那就是“羨慕”,而且大家的這種表情和心情都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這就是“不由自主”,就是在這樣的情景當中,我讓孩子們理解了這三個詞語,然後帶著自己的理解走進文中細細體會。這樣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

在對《你一定會聽見的》一文進行教學時,對於這樣幾個成語:充耳不聞、無動於衷、視而不見、不折不扣,我是這樣處理的——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放開玩,我站在教室門口不管不問,這樣過了一兩分鐘之後,我問學生老師的表情可以用文中哪幾個成語來表示,他們很容易就說出“充耳不聞、無動於衷、視而不見”,接著,我又問學生:對於這樣的老師你們怎麼看?用上“不折不扣”這個詞,對於剛才老師的表現做一下評價,他們很容易就說出了這樣的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沒有責任心的'老師。

這些都是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課堂例項,對於低年級的教學,也非常適合採用這樣的方法,不過,教學的要求要再降低一些,比如:一年級上冊課文中有“格外”一詞,這個詞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遙遠的,當時,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連用“格外”說了幾句話——今天的天氣格外好!媽媽做的飯格外香!奶奶對我格外親!接著讓孩子們說一說,這樣就讓孩子在對語言的不斷感知中,對“格外”一詞有了一些親近和觸控,對詞的意思產生一種感覺,一種意會。這才是真正的理解,也就真正培養了孩子的語文素養。

在字詞教學中,當詞意在學生面前真正成為一種立體的感知時,才是真正的有效學習。真正走進詞語教學,真的感到研究空間無限大。其實,任何一門學問都需要我們潛心去研究,教學更是如此。只有帶著一顆思考的心教學,教育靈魂才會逐漸豐滿。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4

班主任工作確實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研究每個學生以促使其全面健康發展的藝術,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去研究每一個學生,以便因材施教。學生的差異決定了班主任需要採取不一樣的方法,不一樣的形式,在不一樣的場合去教育和引導學生,以便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下頭就我個人的體會和想法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要關愛學生;

低年級學生需要愛。他們在逐步適應學生生活的過程中比較脆弱,遇到困難容易退卻,這就需要教師的關愛,使他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教師常去關心他,照顧他,那怕是一句話,在他心裡都會產生很大的作用。班主任應會學會利用這一點,及時發現那些需要關愛的同學,及時獻上一片真誠,那將是對學生的最好獎勵,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信任感,更好地聽從你的教導。

二,要研究心理;

國小階段,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生理上都處於幼稚的時期,有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必須心理上的障礙。所以作為班主任教師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學生的心理狀態,從實際出發去解決實際問題。個性是對那些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學生,應格外注意,要分別對待,注意交心。教師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當發現某些學生有心理障礙時,要注意學習解決它的辦法,絕不能等待。

三,要培養習慣;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就應有一個比較習慣的方法,即規矩。不能朝令夕改,自我破壞自我的規矩,那麼班級管理就很難自動執行。班主任要多設計班級,透過什麼樣的管理,到達什麼樣的`結果,管理中立下的規矩絕不輕易修改。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由什麼人來做,從方法到要求都要明確下來,個性要重視那些別人看來很小的事,

逐步實現班級管理的自動化。當有時要違背一些規矩時,就應向學生講清楚,以持續班級管理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要教育和培養學生自身構成良好的習慣。

四,要嚴於律己;

班主任教師堪稱學生之楷模,方方面面都有學生學習和效仿的地方。就是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影響。教師言不雅,行不正,學生就不佩服,教師就容易失去威信,給班級管理帶來不利。教師每一天早來晚走,認真備課和教學,儀表端正,說到做到,這種嚴於律己的態度往往會給自我的班主任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班主任也要寬以待人,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尤其是在學生面前更要表現出這一點。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琢磨不完,研究不透的學問。每一名班主任都有其特長,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作為學生,能遇上一個好班主任,肯定地說對他的學習生涯乃至整個人生都是有益的讓我們努力,做一名學生認可的,確實值得信賴的好班主任,為學生的成才做出我們的貢獻。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5

國小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是掌握語言的關鍵階段。老師要把握好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的需要。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的特點,我認為通過以下幾點可以培養國小生的說話能力。

一、培養學生說話的興趣,激勵學生大膽說話,獨立說話。

談話成功與否,很大程度決定會不會聽他人發言,善不善於在聽中發現對方的情緒意圖,善不善於捕捉對方談話傳遞的資訊。人們的語言交際活動,有一半時間是聽。在現代社會中通過聲音傳播,保留資訊的渠道發展很快,這就要求我們有很強的“聽”的能力。作為一名老師,怎樣來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呢?對於剛剛入學的學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也有渴望表現自己的心理願望。但由於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到的是那麼多不認識的老師和學生。就容易變得怯生生的,想說又不敢說,這就要設法在說話訓練中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內容作為訓練學生說話的材料。

興趣是對人腦思維的一種激發,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老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聽一些感興趣的故事,聽完這些故事以後,讓學生重複講這些故事,看學生中哪一個說得最好,記得最快。老師要適當地表揚說得好的學生,說不好的學生要多多鼓勵,不要打擊他們,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敢說、愛說了。聽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對聽說產生了興趣,才能在大量說話實踐中學會說話。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是形成說話能力的重要條件。

國小生語言是在豐富的生活中自然發展起來的未經系統訓練,而且普遍存在著“不該說話時隨便插嘴,該說話時又不說”的現象。這就需要老師注意培養學生養成以下幾點說話習慣。

1、 他人說話時不妨礙,能靜聽他人說話。

2、 他人說話時注意聽,瞭解他人說話的意思。

3、 對他人講的話,若有疑問,會提出質問。

4、 能聽懂他人說話的內容,而且能記住。

5、 說話簡潔,不拖泥帶水。

6、 始終一貫,不前後矛盾。

7、 圍繞主題,不離開中心話題。

8、 說話得體,詞語適當。

9、 音調清晰、流暢、不口吃等。

以上幾點學生若能做到,就說明學生也具備良好的說話習慣。

三、結合教材,結合教學進行說話訓練。

教材是說話訓練的依據;教學是說話訓練的主要形式。對於國小來說,首先是以教材教學為本來進行,具體做法有:

1、利用聽話訓練,進行說話訓練。利用聽話進行說話訓練是教學中一個應該重視並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聽得清楚、細緻、準確,才能說得全面、周到、深刻。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聽話習慣,說話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結合課本上的插圖,進行說話訓練。在國小低段,有許多插圖。教學這些圖畫時,老師要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圖畫的內容,通過直觀的、形象的畫面,不知不覺地訓練了說話。

3、在識字、學詞、學句中訓練說話

在識字、學詞、學句的訓練中抓住說的訓練。如教“紅”字時,先讓學生說音節中的聲母是什麼,韻母是什麼,其次說結構。左邊是什麼,右邊是什麼,部首是什麼。第三把這個“紅”字組成詞,並用這個詞說一句話。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不斷訓練,日積月累,學生的認字能力,造句能力,說話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結合課文訓練說話。

課文是訓練說話的依據和主要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識字,識詞,通過朗讀課文內容,知道要認識的字出現在那裡,是什麼意思,然後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這樣從字、詞、句、段、篇的訓練過程中,使學生知道不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話,以及怎樣才能把話說完整、說準確。

四、有意識地組織和開展多樣的課外活動訓練說話。

組織講故事、續編故事說話,通過遊戲訓練說話。結合學校、班級的活動訓練說話,進行隨機的說話訓練等。都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五、重視老師的語言示範作用

老師的語言示範作用在說話訓練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語言,模仿性很強,老師的語言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老師必須不斷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在堅持說普通話時,表情動作自然大方,表達意思完整清楚,口齒清楚,語速適中,語言抑揚頓挫等方面都應起示範作用。

總之,聽說能力的培養,是國小低段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條件。以上幾點是我在訓練國小低段學生聽說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淺認識,說出來與大家共勉。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6

我們不是常說要做科研型的教師嗎?那麼,就從研究自己的教學開始吧!堅持寫課後記,能促使我們自覺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及時地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為總結教學經驗積累素材。如果我們堅持幾年、幾十年,在積累中探索,在探索中積累,必將獲得累累碩果。

課後記寫些什麼呢?當我們教完一節課以後,常常在頭腦裡“過電影”,重視教學過程。有時我們會為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課上出現的生動活潑的場面感到欣慰;有時也會為不諧調的教學活動感到苦惱。這時若能及時分析教學上的得失,可以逐步摸索出教學規律。具體說,課後記可以記載教學目標完成的情況。如,教給了學生哪些學習方法,進行了哪些語文讀寫實踐活動,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造思維方面做了哪幾點工作等等;還可以記載在教學過程中是怎樣解決重點、難點的,選擇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用了哪些教具,設計了什麼樣的板書和練習,從中摸索出哪些規律等。至於學生的質疑和獨到見解,凡能反映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和學習深度、廣度的,更有必要選記下來。此外,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學生練習中的錯例,或教師偶發的感受,也可以寫上三言兩語,作為以後教學研究的參考。

寫課後記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一)加批註。這是寫課後記最常用的.、簡便可行的方法。教師可在備課筆記的空白處,對應某個教學環節,不拘形式地加以批註。以便日後翻閱批註引起回憶,繼續深入研究某些問題。

首先可以從教師教的方面加批註。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後學生興趣盎然、主動積極、思維活躍、討論熱烈;而另一次提問,學生卻困惑不解。我們可在問題旁邊分別加上這樣的批註:“巧設疑難,造成了懸念,學生思維很活躍。”“茫然困惑的眼神,傳來一個資訊:問題難度過大,學生無法理解。”等等。這些“批註”對我們今後如何設計提問,無疑是一種啟示。

從學生學的方面也可以加批註。如,學習《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時,有個學生講:“我發現課文裡兩句話中的兩個‘才’字意思相反、一是‘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這句中的‘才’講事情發生後結束得晚,表示時間很長,說明邱少雲經過了長時間烈火燒身的考驗。還有一句寫‘從發起衝鋒到戰鬥結束,才二十分鐘’這句話中的‘才’表示時間短,說明志願軍懷著滿腔仇恨,很快拿下了‘三九一’高地。”這個學生通過細讀推敲,懂得了一個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會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思。我們可以記下學生的見解,加上批註:“領會多深啊!結合語境品評詞句,準確地理解了詞的含義。”這樣的深刻見解,可以彌補教學的不足。

(二)記實錄。課堂上有些精彩的“鏡頭”,如,師生對話、學生爭論、評議探究等令人回味的情況,選擇教例片斷及時記下來,確實能為研究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提供具體的材料、如,我教《手術檯就是陣地》一課,記錄了這樣一個教例。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從白求恩說的“我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不是你們的客人”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白求恩當時想到的是誰,不是誰;想到的是什麼,不是什麼。請用一句話,按“是……不是……”的句式講出來。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戰士,而不是他自己。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傷員的痛苦,而不是自己的安危。……

記下教學片斷後,還可寫點感受:“緊扣教材進行語言訓練,使學生學之有序、練有思路,在訓練中進一步感受白求恩的忘我精神。”

(三)寫體會。在平日加批註的基礎上,經過一個階段(如教完一單元),將自己的日常記載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寫出體會最深的一點,這對以後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如,我教《小馬過河》一課時,使用了能活動的直觀教具,教學時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流動的小河、會飛的小鳥上,而對畫面的主要部分及老師的設問卻不大感興趣。課後,我認真分析《小馬過河》教具運用之所以失敗,在於畫面背景圖上,鮮明具體的感性細節過多,分散了學生對主要物件的注意。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補充了教學體會:“……如果學生缺乏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感性認識,難以開展抽象的思維活動,而影響理解課文內容時,可以利用畫面或其它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實現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從而理解課文內容。但並不是任何直觀性,也並不是任何條件下的直觀性,都為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創造有利的前提。”

教師通過寫體會,尤其是分析認識自己教學中的失誤,會使自己更加聰明起來,考慮問題更周到一些,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克服失誤中得到提高。

要寫好課後記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應該重視點點滴滴的記載。因為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規律的掌握、教學水平的提高都有個過程,需要經過長期的反覆的實踐。只有點點滴滴積累,才能積少成多,由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

第二,要不惜花費時間,堅持記載。雖然平時記載需花時間,卻能積累資料和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從長遠角度看,能使自己更熟練地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個時間的花費是值得的。

第三,重視教育理論學習。只有通過學習,逐步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把我們在實踐中取得的點滴經驗教訓,加以系統化,並上升到理論高度。否則,即使有好的經驗,也會視而不見,任其流逝。

總之,通過寫課後記,將促使我們積極進取,成為不畏勞苦的探索教學規律的有心人。這確實是件極有意義的工作。我們都可以試一試。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7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國小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國小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了我們的一些觀摩課、研究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我們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8

有時候覺得讓學生理解那麼深有些拔高了,不過如果按高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們有責任幫助學生在跳一跳的基礎上理解兒歌、童話,小短文,那麼兒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來有感情地朗讀就存在著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

不過這裡我想也存在一個最低的“道德底線”問題,即閱讀底線,我想課標所規定的正是這個底線,我們在確保每個孩子能正確流利地朗讀的基礎上,可以讓有能力的孩子達到較高的水平。可是這種水平其實是一種聽讀的能力,並不是我們中高年級所要求的看讀能力。

由此又想到一個事實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們記性是極好的,他們往往在聽了老師或同學兩三遍的基礎上就能背出來,可是對於書本上的字,卻還是不通。常會有這種情況,孩子能背出這篇短文,但如果把這短文放在孩子面前,那他一字一句地讀,卻讀不出來。

其實這就是中高年級老師所說的低年級讀書不過關的問題,實際上是因為低年級孩子們的聽讀能力很強,可看讀能力卻很弱,而到了中高年級著重的.是看讀能力,於是乎就有了低年級讀書不過關的問題,試問讀正確都不過關,又怎能談有感情呢。其實中高年級老師又怎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呢。

因此我就在想,在低年級的時候,注意引導他們自己讀書,這樣一兩年下來,也許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看讀能力,讓聽讀與看讀同步提高。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9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肩負著光榮而艱鉅的使命,我們既要教書,更要育人。我們面對的教育物件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作為教師,不僅具備豐富的知識,還要有很高的業務水平,很強的應變能力。反思近年來的國小高年級教育教學工作,有苦、有甜,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我有付出,有思考,也有了不少的收穫。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個人積極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

提和條件。雖然五、六年級是國小高年級學生,但年齡還比較小,穩定性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這樣學生能既輕鬆又愉快地學習,學習效果自然就會很好。

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功夫。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競爭機制,採用記分制,給予先進獎勵。每月後評選語文學習積極分子,這樣促進學生自覺守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每天早讀找一位學生領讀,既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本班學生上課熱情高漲,自我組織領導能力都得到了鍛鍊。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閱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彙量大大增加,想象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三,充分應用好遠端教育。

遠端教育可以提供虛擬的教學環境,具備豐富的資訊資源,具有便捷的討論空間,所以,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基礎上,遠端教育條件下的國小語文教學方法靈活而多樣。在遠端教育條件下,教師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個性特徵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還可以創造性地使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現代遠端教育條件下的國小語文教學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遠端教育條件下,學生具有充分自由、獨立的學習空間,有充足的時間動手動腦,這不斷促進學生增強自覺性,培養獨立自學能力和自主精神。

四、加強培優補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學生之間肯定存在著差異,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生來帶動差生,課外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設機會,給予鼓勵,樹立後進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

總之,語文教學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品質。一節好課能讓學生受益一生,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是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好課留給學生的精神是永恆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0

參加教學工作有段時間了,在教學中遇到了很多問題,種類不同,有些通過與老師交流、參考教參可以得到解決。而有些問題則成為頑疾,想方設法都得不到良方。比如:後進生問題、如何才能在課堂上吸引全部學生的注意力。

後進生的問題從來都是大問題。第一種,不愛學、貪玩型;第二種,想學、跟不上(腦子有點遲鈍);第三,即不聰明也不愛學;第四,有能力學但管不住自己。針對以上幾種型別,對不愛學、貪玩的我儘量壓制他的玩性。我們班有個男孩特皮,天天最喜歡追跑打鬧,學習一塌糊塗。我想盡一切辦法在課堂上、教室裡壓制他的好動、活潑因子,雖然學習成績提升不是特別好,但現在的他至少上課能安靜聽會兒了,所以我認為進步還是很大的。我們要學會放大孩子的優點,儘量縮小孩子的缺點,從而幫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對於第二種型別的學生,剛開始我很急、很氣,怎麼就有這麼不開竅的孩子。

可能這一階段的新內容對他來說有點難,一時半會兒接受不了,那麼不要吵他,相反及時給他鼓勵,這樣他才會有繼續學習的信心。當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的時候,過度的批評會使孩子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不是說“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聰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麼,也許將來的.某一天在某些方面學生會有大的成就。在以平常心對待這些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把最好的祝福送給他們。還有一種最讓我頭痛的,不聰明、不會還特別懶,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來學校是幹什麼的。

學生習慣的養成很重要,需要我們時時反思時時改進,我們要適應孩子,不能只讓孩子適應我們。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1

語文教學教了十幾年了,中學國小的都教過了,這個教法那個理念的也用到實踐教學中了,偶爾也瞭解一下數學的課程,甚至也輔導過女兒的數學作業,但是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聽過數學課,總感覺自己教的語文,可能聽不懂,甚至去聽過幾次課,數學老師還說你語文老師來湊什麼熱鬧啊,因此真正的完整的聽數學課還真不多,甚至為零。這兩天正趕上區國小數學優質課大賽,就在辦公室樓上報告廳,再者3節課都借用我班的學生,自己的語文課也佔用了,索性就聽了兩天數學課,聽了5,6年級的六節課,說實話聽第一節課,我滿場地觀看詢問,確認聽課的30多人,還真只有我一個在教的語文老師。聽了兩天的數學課,猛然間有了一種醒悟。作為語文教師最大的收穫就是:語文老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汪路霞老師的,《負數的認識》一課和鄭國廷老師的《數和形》一課,這裡兩節課,結合生活實際,興趣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側重學生的自學和自悟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研討交流合作學習能力,拓展延伸到課外數學知識。課堂充滿了詢問的.積極話語,展現了學生的思維功底,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將自己的數學想法和思考清楚的表達出來,而且清晰明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語文能力在數學課上的精彩展示嗎?

理想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在課上的40分鐘裡,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他們就會產生高漲的學習情緒,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參與、懂得傾聽、樂於交往、積極探索、勇於發表不同見解、思維活躍,要想達到這樣的氛圍,最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兩位數學老師都先以遊戲或者數學故事開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將注意力和興趣緊緊吸引到自己的課程設計上。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例如汪老師執教的《負數的認識》,從“說反反反”的遊戲入手,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緩解了學生的緊張心情,聽課的老師也被有趣的遊戲所吸引,從反反反的遊戲中自然引導到正和負概念理解,結合溫度計的生活用具和天氣預報的溫度讀法,讓學生理解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再通過讀法和寫法的學習,得出什麼是負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的知識,最後結合生活實際練習,讓學生理解並掌握本課所學知識。鄭老師的《數和形》開課就在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音樂聲中,開啟了數學課的旅程,很自然地帶領學生進入課題的探索;在結合數的計算,形的輔助,放手讓學生研討交流展示,課題裡始終流淌著思考,詢問,探討的河流,問題和活動的開展使經驗總結自主而紮實;並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數學和語文課一樣,都要激發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是要想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鍵的因素是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這兩天聽的這六節數學課都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評價、學會了補充、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雖然有的學生顯得很膽怯甚至話不圓滿,但至少引導孩子們主動而且自覺的去做了,而不是被動地去聽老師或者別人告訴。特別是幾位老師準確的語言,準確的教學指令,還有自然親切的教態……還有等待的眼神,鼓勵的手勢等極大地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獲得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兩節數學課,學生的主體性顯露無疑,老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他們常常把問題拋給學生髮現、探究、解決,這不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者對人性的關注。他們把人放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他們。雖然我很多時候都說數學好教,今天才知道那是數學教師智慧和方法的汗水凝結的教學昇華,“數學清清楚楚出一條線,語文糊糊嘟嘟一大片”的老觀念也徹底煙消雲散了,語文要簡單導,語文要興趣引,方法要掌握好,習慣要早養成,就像今天聽的數學課一樣,語文課一樣精彩,這也是我在今後的語文課上最應關注的。也是我今天聽數學課最大的收穫。

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很不錯的!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2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作為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應當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能夠體此刻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活力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佔據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願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懷和疼愛,讓我們帶著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那一聲聲悠長而溫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今日,讓我們一齊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裡包含的愛和暖。”簡短的一段話,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於對自我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經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啟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資料。”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我。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資料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期望把自我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得十分進取,並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二、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當是很多的實踐,僅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本事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資料,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一樣型別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我喜愛的圖書,作為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

三、引進生活的活水。

於漪教師提出:“語文應和生活相聯絡,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裡,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澱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採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能夠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我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異常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國小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僅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述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所以,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著: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夢想舞臺。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3

因為這一段時間來,不少小朋友的抽屜裡跳出螞蚱來,今天中午上學了,看到他們一個個說個不停,就叫他們出去捉螞蚱了。他們開始不信,幾個小傢伙看看我,似乎想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的。看我點頭,立刻蜂踴而出,喧鬧的教室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

一會兒,鈴聲響起,他們陸續走進教室,幾個首先進來的大聲說:“老師,我一個也沒捉到。”

“我沒有看到螞蚱”還有幾個一進來就向我炫耀他們的戰果。“我捉了一個大的”“我捉了好幾個”……

上課了,我讓他們自由說說。竹兒說:“螞蚱在草叢裡跳來跳去,我捉不到。”淼說:“螞蚱跳來跳去,讓我們很難捉,我捉了很多蝸牛。”怡說:“大螞蚱捉不到,小螞蚱跳到牆上去了。”鵬說:“我看見一個大孩子捉到一個大螞蚱,我也想靠自己的努力捉。”明說:“我看見的'一隻螞蚱被別人捉走了。傑大聲說:“我在外面捉到一隻老螞蚱!”

我把那隻大螞蚱放在實物展示臺上,讓大家看那隻大螞蚱。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老師,這隻螞蚱死了。”“嗯,看看它是什麼顏色?”“它身上有很多顏色”“有黃的”“有綠的”“有褐色的”……“咦,它身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顏色的?”我接著問道。淼大聲說:“我知道,隨著時光的流失,它變老了。”“它還不太老,你看,它身上還有綠色的。它是不老,又不小的。”鵬站起來說。

“呵呵,你們是這麼理解的。我們要好好想想,現在是什麼季節啊?”我接著問。“春天”“啊,春天啊?”我問道,看到孩子們竟說不出現在的季節,我只得自己說:“現在是秋季了,你們看看周圍有什麼不一樣的?”“草黃了,”“我看到有些草還是綠的。”“草是人踩黃的。”……孩子們的想法真的是與眾不同,“有時候草是因為人踩了而變黃。不過現在草變黃了是因為秋天到了。老師還要告訴小朋友們,螞蚱身體變成現在的顏色是因為它會變色,要變成與草一樣的顏色……”“我知道,這叫保護……”“色,不錯,說得好。”我接上來說道,“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動物也有這樣的保護色,小朋友們用眼睛多觀察,看看你能不能發現這樣的小動物。這個作業,現在不用回答我,等以後你發現了,再告訴同學們,好嗎?”

反思:從上面的內容來看,小朋友們似乎很不錯,其實並不然,我在上課時還是不時地停下來組織教學,這是個問題,不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跟著我走。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4

語文課堂是學生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敢於打破常規、發揮自己想象力的課堂。老師在這課堂上扮演的是指導和鼓勵學生表達、學習的角色。然而在很多時候,我們雖然深知這一點,但在實際情況中,卻並不能完全做到。特別是作為剛入職的新老師,把這種現象往往歸咎為課堂突發事件。

我記得我剛接手六年級的時候,在一次課堂上,那節課講的.是《少年閏土》,我在課堂上提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為什麼魯迅先生說他周圍的玩伴都只能看見圍牆四角的天空?我給了學生5分鐘的討論時間,學生聽了都很很認真、而且討論得也很熱烈。我看著這一情況很高興,以為他們都是按照了文字去討論。5分鐘後,我提問一個比較差的學生,他的理解是因為作者的玩伴是近視眼。我當時聽了有點生氣,但我沒有說什麼,後來又叫了一位成績更好的,他的理解有2種:一是近視二是被束縛,視野太窄聽了他們兩位同學的回答後,我心裡雖然有點小小失望,當課堂畢竟回到正軌了,還是很欣慰的。

課後,我仔細想了一下,認識到不是學生沒有把握好課文,而是思維的定勢,使他們習慣於從生活中看見的常見事物去分析,去思考!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是去禁錮他們的思維,而是要去引導,挖掘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敢於思考、想象和表達!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5

國小班主任家訪中的無奈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好人,而愛別人不愛的孩子才是教師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殊不知,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問題學生”同樣擁有一顆真誠純潔的心靈。班主任應當對他們給予更多的教育引導和關愛,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

一次,我去家訪,來到學生家,剛一進門,孩子的媽媽迎上來就問:“老師,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聽話?”又有一次,我家訪完走出家門。聽到隔壁鄰居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瞧,老師追到家裡來了。”不難看出,有些家長(特別是問題學生的學生家長)把家訪看成了告狀。究其根源在於以往的教師家訪,

總是以報“憂”不報“喜”的行式出現。報“憂”不報“喜”的家訪行式,其中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利於發展教師和家長的聯絡;也不能使家長很理智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要麼痛打一頓,要麼無可奈何。

  20xx.11.1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