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博物館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W

陝西元代建築博物館

中國建築博物館

陝西元代建築博物館位於素有“文史之鄉”、“小北京”之稱的韓城咎村鎮西街普照寺內,籌建於1998年,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

館址所在地普照寺,始建於元延佑三年(1316年)。據大佛殿袱下墨書題記和《重修大佛殿碑記》,道光三至四年(1823一1824年)曾予重修。此寺為“中央大佛殿,東西為配殿”的元代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偉,融地方特色、宗教和時代精神為一體。大佛殿為典型的元代建築,其外形為屋面布有琉璃瓦單簷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前簷當心間開門,稍間前簷牆上部正中均開窗戶,裝直櫺格子窗,恰似蒙古包形。2005年:6月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普照寺外,韓城境內還儲存有三十餘處元代建築,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1998年在省文物局及韓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決定把韓城境內零散的元代建築集中搬遷至普照寺內,集中保護。現已遷建有天園寺高神殿一組三座以及三清殿一組6座元代建築。普照寺內現有元代建築約20座。

陝西元代建築博物館自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堅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舉辦了各種形式的陳列展覽,形成了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互為補充,交相輝映的陳列體系,多角度向廣大觀眾揭示佛教文化及建築文化的豐富內涵。

主要陳列有:

“元代建築圖片展”:設於高神殿第2號殿內。展覽分寺觀、廟寺、元代建築群三個部分。主要運用圖片和文字展示韓城境內現存元代建築的特點及現貌。

“佛教藝術陳列”:設於大雄寶殿內及東西殿。展覽分佛像、藻井、壁畫3個專題,通過佛像造型、神態、服飾及壁畫技法,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內在底蘊以及元代藝術的成就。

“佛教文化展”:設於高神殿一號殿,主要展示佛祖釋迦牟尼的生平。

陝西元代建築博物館以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優良的秩序和獨特的古建築魅力,吸引著八方遊客,已成為研究古建築文化和傳播宗教文化的重要視窗。

浙江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

寧波保國寺是國務院1961年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寧波歷史文化名城代表性文化遺存,保國寺大殿重建於北宋祥符年間(1013),迄今已有998年曆史。儲存完整的大殿集宋代遺構、木裝修、彩畫於一身,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文化價值。曾被來訪考察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和專家直接評價為:“這就是世界文化遺產”。

保國寺大殿結構獨特,氣勢恢巨集,堪稱中國建築文化奇葩,主要特點是:平面佈置進深(13.38米)大於面闊(11.83米),呈縱長方形;在前槽天花板上絕妙的安置了三個樓空鬥八藻井;複雜的斗拱結構;四段合包鑲瓜稜柱,柱身有明顯的側腳等。這些都接近或吻合於北宋的官方建築經典《營造法式》,並承襲某些唐代建築遺風,儲存著無與倫比的歷史資訊。它所採用的木構技術,成為十一世紀最先進、最具有代表性的範例,為九十年後才產生的中國第一部建築典籍《營造法式》奠定了基礎,因而在世界科學史上閃爍著熠熠光輝。

2006年,寧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2007年保國寺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二級博物館。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佔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已成為一個擁有唐、宋、明、清、民國等各個時期的木構建築群體於一身的建築類專題博物館。館內十七個展廳,全天候對外開放。館外景區佔地28.8公頃,生態環境良好,古樹名木眾多,綠化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景區常年舉辦“摘茶品茗”、“採擷楊梅”、“金秋賞桂”、“暑夏賞荷”、“野營燒烤”等活動,是人們旅遊、娛樂、休閒的理想場所。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史館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史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3號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學區,系在學校舊圖書館基礎上部分改建而成,落成於2006年9月學校建校110週年暨並校50週年之際。

校史館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共有三層,其中包括一、二層的四個校史展廳和第三層的兩個專題展廳和一個臨時展廳,為目前西北地區高校中同類場館單體建築體量最大的一座校史館。

校史館藏品來源主要有學校綜合檔案移交、歷屆校友和教職工捐贈以及社會徵集等渠道。經過多年的積累,校史館藏品不僅反映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成長壯大的歷史,而且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

校史館目前藏品有四百餘件,多為反映學校歷史的實物。展廳中以翔實的展覽資料、生動的歷史照片,形象地再現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悠久的辦學和發展歷史。近年來該館注意加強學校地緣歷史研究和並校歷史研究,編輯整理了《百年建大》等校史資料,並有多篇論文在相關報刊上發表。

該館設館長辦公室、辦公室、藏品資料室、校史研究室四個機構。在編人員4人。年接待參觀人數3萬至5萬人次。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博物館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博物館位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內的建築學院東樓,成立於2005年,隸屬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目前委託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代為管理。建築博物館是一所全面集中展示中國悠久而豐富的建築文化的博物館,在展示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同時,博物館還通過多種方式展示了我國建築、建築教育的發展以及我國豐富多元的建築創作與建築文化。

博物館佔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1800平方米,館藏展品367件(套)。共分為三大部分:固定展廳、流動展廳和建築數字博物館。其中固定展廳中以實物、模型、圖紙等方式全面展示了中國各歷史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建築與城市集人類文明之大成,也是人類多元文化的集中體現。東方建築充滿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關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建築體系也飽含東方式的智慧,與西方建築截然不同。東方建築體系源於中國,中國古代建築也是東為一建築體系的典範,西安為中國著名的古都,自西周歷經秦、漢、唐等十三朝,積澱了豐厚的建築文化館中珍藏了一大批以1:20一1:50比例製作的中國古代建築模型,真實反映了大小雁塔、應縣佛宮寺釋迎塔、山西永樂宮等我國現存的各朝代建築。這些模型的所有構件均按照實物縮小,區域性可以開啟拆裝,通過這些精緻的展品能夠清晰地看到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特點。

固定展區展示了眾多古建築構件的實物,包括秦磚漢瓦、木構斗拱等,真實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風貌館中大量的古建築測繪圖紙和1:1的古代建築構建模型可以讓參觀者更為清晰地瞭解中國古代建築的建造及細節做法,體味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精妙。

流動展區部分以展出與建築相關的多種展示內容為主,如以展現古城風貌的“四方城”主題攝影展;以展現中國民間建築文化的中國民居攝影展;以展示當代建築文化的當代著名建築師和建築設計單位的建築作品展:以反映當代建築藝術觀念的當代實驗建築藝術展等內容,讓參觀者在感受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之餘,領略當今豐富多元化的建築文化。

建築數字博物館則利用計算機、網際網路等資訊手段形成了更為全面和完善的數字化網路博物館,全面展示古今中外的建築及多元的建築文化,並且為建築知識的普及和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建築數字博物館已列人國家大學數字博物館和國家數字科技館分館之一,目前已完成三期建設工程。

建築博物館設於大學教學樓內,參觀者在參觀的同時還可以感受大學中豐富的建築教育內容,接受建築文化的薰陶,起到普及建築教育與建築文化的作用。博物館面向社會大眾,除有豐富的藏品,還有諸多互動內容,如中國古建模型拼裝等,通過參觀者的體驗,更好地展示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

建築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已接待了大批參觀者,為普及建築知識、傳承發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於空間條件等制約,博物館的大量展品無法得到全面展示,博物館目前正在積極籌備進行新館建設,以更為全面、深人地展示多元的建築文化。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

北京先農壇位於北京城中軸線南端西側,與天壇隔永定門內大街東西相望,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兩朝皇帝祭享先農、太歲諸神靈及舉行耕?典禮的專用場所。歷經五百多年的風雨,現存古建築有太歲殿、拜殿、神廚、神倉、具服殿、觀耕臺、慶成宮、宰牲亭等,是明清皇家祭祀建築中保留較為完整的一處,200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坐落於北京先農壇古建築群內,是一所集收藏、研究和展示為一體的全面介紹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於1991年9月25日向公眾開放。

中國蜜蜂博物館

蜜蜂全身都是寶,他向人類提供各種產品。蜂蜜、王漿、蜂花粉、蜂膠、蜂毒、蜂蠟以至蜂體本身,都是寶貴的天然營養品,具有獨特的醫療保健效果。中國蜜蜂博物館位於風景美麗的香山北京植物園內,著名古剎臥佛寺西側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內,1993年9月23日開館,屬科技類專題博物館。1997年該館被批准為北京市正式博物館和海淀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998年定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

蜜蜂博物館常年展出以“蜜蜂是人類的朋友”為主題的科普展覽。展廳面積150平米,共分三個展室,展出圖片和圖表506幅,標本、模型和實物700餘件。內容包括蜜蜂的起源與演化,中國古代養蜂史,蜜蜂與文化藝術,中國蜜蜂和蜜源植物資源,蜜蜂的生物學特性和蜂產品的生產,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蜂產品保健和蜂療,中國養蜂業發展成就,世界養蜂業概況和國際科技交流。通過圖片、圖表、標本、實物、景觀模型、錄影播放等手段,以生動直觀的形式介紹了我國源遠流長的養蜂發展歷史,蜜蜂的生物學知識,現代養蜂科學技術和蜂產品市場的繁榮。同時特別著眼於建設成為中國小生物學教學的課外活動場所和愛科學、學科學的園地,培養中國小生對蜜蜂科學和生物學的興趣,滿足他們探求知識的渴望,並以蜜蜂的“品格”對他們進行高尚情操的薰陶。

歡迎大家在桃花盛開的春天、綠樹蔥籠的夏天或紅葉似錦的秋天來香山北京植物園遊覽休閒的同時,到中國蜜蜂博物館參觀,領略一下“蜜蜂王國”的有趣和神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