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朋友需瞭解的電腦入門知識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6W

現在可能很多人都會使用電腦玩遊戲,但缺乏一些理論電腦知識,其實多少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些入門知識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電腦入門知識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新手朋友需瞭解的電腦入門知識

一、計算機原理/機器語言原理

計算機的核心部件是CPU(中央處理單元),這是一個有著眾多引腳的整合電路。計算機的所有動作均由其內部的“電子運算”而最終產生。從理解的角度上,可以把CPU看作是一套“約定”的集合。當我們通過一些引腳告訴它“1”、“加”、“2”、“運算”、“輸出”等訊號時,通過CPU設計製作時固定好的“約定”,在其另一些引腳上輸出“3”的訊號並通知顯示裝置顯示出“3”的圖象,我們就此得到了結果。——這些“約定”就是該CPU的機器語言。

不同的CPU有著不同的機器語言。不同機器語言基礎上的軟體無法通用。某一廠商新型的CPU為了軟體的通用性往往向其早期的CPU保持相容。機器語言是一切軟體(包括作業系統)的基礎,是計算機最終識別並執行的指令。

任何的機器語言都只接受兩種資訊:“指令”和“資料”;指令是告訴CPU做什麼樣的動作,而資料則是動作的物件。比如上文中的“加”、“運算”等是指令,而“1”、“2”是資料。從形式上講,指令和資料都是二進位制資訊。但如果將資料當成指令交給CPU處理,通常CPU會無法理解而宕機;反之如果將指令當成資料交給CPU則不會引起任何惡果,因為資料不會引起CPU任何的動作。

為驗證這一說法,你可以隨便將一個檔案的副檔名改為COM在DOS下交給系統執行;也可以將命令處理器的副檔名改為TXT用記事本開啟(切記不要存檔!)。

二、二進位制和計算機儲存單位

計算機使用二進位制,因為表示兩種狀態的物質比較容易找到,比如電燈的“滅”和“亮”以及磁場的“負”和“正”。二進位制其實就是“逢二進一”。在二進位制裡,“0”還是“0”,“1”還是“1”,但“2”就寫成了“10”(請讀成“壹零”而不要讀成“十”),同樣,“3”是“11”,“4”則是“100”——這種犧牲了位元的做法雖然浪費了儲存單元但卻相對較易實現。

表示二進位制的位元叫“位”(Bit)。一個位有兩種屬性,“0”或者“1”。我們能夠接觸到的“xx位作業系統”或者“xx位真彩色”裡的“位”就是這個“位”。

計算機的基本儲存單元是“位元組(Byte)”。一個位元組由8個“位”組成。

1024個位元組稱為1KB。為什麼不是1000而是1024呢?因為在二進位制裡多一位就是多一倍(乘2),因此計算機裡充滿了2的倍數,而1024是2的10次方。

更大的單位還有MB和GB,1MB=1024KB,1GB=1024MB。

三、作業系統

當人們不想再重複地向計算機輸入一套套的機器語言時,作業系統隨之誕生。有了它,人們不必再使用二進位制的機器語言直接與硬體說話。使用一個COPY命令,就可以實現1823句的機器語言指令來完成資訊的複製工作。如果需要複製八個檔案,只有傻瓜才願意重複八次機器語言,聰明人則會將這套指令做成集合然後通過一個命令來呼叫它——作業系統是使用者和計算機硬體中間的“介面”,除了簡單高效之外,更重要的是作業系統隔離了高深的理論知識,使得對計算機的使用變成了簡便的對作業系統的掌握。

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在作業系統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其磁碟作業系統DOS由於開放了所有的機器語言而在最需要的時刻贏得了大量的軟體。在DOS裡,系統提供了大量的子程式供程式設計呼叫,由此DOS迅速打敗了對手而幾乎一統天下。代替DOS的圖形作業系統Windows更是帶領人們進入了自由探索時代。無論如何,使用滑鼠器將檔案扔到垃圾箱遠比記憶DELETE更為直觀。

四、磁碟使用原理

磁碟是計算機儲存資訊的裝置。

在DOS/Windows系統下,將軟磁碟劃分為磁軌(磁頭靜止時主軸馬達帶動碟片旋轉一週形成的圓環)和扇區(磁軌上每512個位元組被劃分為一個扇區)。高密度軟盤有80個磁軌,每磁軌分為18個扇區,加上反正兩面都使用,所以總容量是80*18*512*2=1474560 Bytes=1440KB=1.44MB。對於硬碟來講,因為不止兩個磁頭,而且所有的磁頭都由一個磁頭臂帶動,所以劃分為柱面(磁頭臂不動時主軸電機帶動碟片旋轉一週形成的圓柱)、磁頭(所有磁頭依次編號)和扇區(也是512個位元組)。

作業系統為了自身目的通常要佔用一部分特殊區域。在DOS/Windows作業系統下,這些區域包括引導區(BOOT)、檔案分配表(FAT)及根目錄區(ROOT),根目錄區之後是劃分整齊的一塊塊使用者檔案存放區。其中引導區存放的是一段用來引導作業系統的“指令”;硬碟因為可以存在多個作業系統,所以除了引導區BOOT外,其第一個扇區裡還有一段用來解析硬碟分割槽的“指令”,叫主引導區(MBR),其內還包括了硬碟的分割槽表資料。檔案分配表和根目錄區則全部是“資料”。這些區域都由作業系統負責讀寫,使用者不得刪除及直接寫入。

對於單臺的.計算機來說,病毒總是在硬盤裡,因為記憶體在關機時全部清零。引導區BOOT和主引導區MBR兩區域,因其內容是指令性質的程式而成為了病毒感染的敏感區。

五、檔案型別

在計算機裡,資訊的集合被稱為“檔案”。計算機將多種媒介資訊進行數字化而得到了豐富的檔案,如聲音、影象、文字等等。雖然這些檔案在形式上都是二進位制資訊,但作為不同的型別解釋時卻有著不同的意義。檔案的型別由其檔名中的“副檔名”向系統申明,比如聲音的“WAV”,影象的“BMP”,文字的“TXT”等等。DOS系統下的使用者有權更改檔案的副檔名,Windows作業系統對此稍加了限制,並使用“關聯”技術來說明某一檔案型別歸屬哪個軟體進行處理。如果系統裡沒有預設該檔案型別的處理方式,雙擊該檔案時系統將詢問“開啟方式”。錯誤的開啟方式會引起未知的後果。

檔案型別雖然眾多,但從性質上只有兩類,即“可執行檔案”和“資料檔案”。到目前為止,在DOS/Windows作業系統下,主要的可執行檔案仍然只有兩類,即“COM”和“EXE”。還有一種系統可以直接執行的“BAT”檔案,叫做“批處理檔案”,它是一種用來向作業系統說明執行哪些命令的文字檔案,不包含最終指令程式碼。

除COM和EXE外,包含指令程式碼的還有“OVL/OVR”、“DLL”、“DRV”、“VXD”等檔案。“OVL/OVR”是DOS系統下“覆蓋”技術的產物。覆蓋技術允許使用者將不常用的程式碼做為覆蓋存在,用到的時代調入,用畢釋放。Windows系統下這一技術演變為“動態連結庫”,其檔案型別為“DLL”。“DRV”是Windows系統下的裝置驅動程式,“VXD”則是虛擬裝置驅動程式。

包含指令程式碼的檔案可能被病毒感染;而資料檔案即使被病毒感染,也不會當作“指令”交付CPU執行。

六、TSR程式及中斷技術

TSR程式稱為駐留程式,DOS系統允許使用者編制程式並駐留記憶體以替代某些系統操作(比如按下CTRL+ALT+DEL鍵時不立即重啟以避免使用者誤啟動),DOSKEY就是一個典型的TSR程式。這樣在不修改系統的情況下達到了更換/升級原系統功能的目的。滑鼠和音效卡的裝置驅動在DOS下也大多通過TSR實現。TSR技術來源於中斷理論。DOS提供了大量豐富的中斷程式供使用者呼叫,並且允許使用者自行編寫中斷處理程式來接管原系統中斷——寫到這裡不能不發點兒牢騷:開放的系統是病毒產生的溫床,微軟為了爭取軟體而在當時採取的全開放做法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實際上可以說,病毒這東西,都是蓋茨惹的禍。UNIX和NOVELL下至今鮮有病毒,是最有力的證據,更何況連Windows NT都可以免受CIH的騷擾!

較早駐留的TSR程式享有較高的權力,因為它可以監視後來程式的動作。

DOS下的程式(包括TSR)擁有比系統還高的控制權級別。當用戶的程式被執行時,DOS交出了所有的權力,直到該程式宣告結束時將控制權送回來。

TSR程式在Windows系統下就是顯示在工作列右側的小圖示,比如“金山詞霸”和“Norton Anti-Virus”。也有一部分不需要使用者干預的不提供圖示。TSR通常會因為攔截系統的中斷而降低系統性能,同時它也是導致“非法操作”的禍首,當另有程式以系統宣告的原來方式直接操作而TSR未予攔截時,其後果往往是崩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