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3W
  人教版語文教學反思:《憶江南》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兒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這是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的理念。

人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古詩又是國小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鍊、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裡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改變了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增加課堂的資訊量,促使學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憶江南》的教學中,正因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

⑴ 多層次的誦讀

“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⑵ 要求學生質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現代心理學也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運用啟發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人教版語文教學反思:《山中訪友》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這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穫。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動起他們對於美好景物、優美語言的體驗和感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尤為重要。我在導課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上課時,首先出示文題,我以本文題目展開線索。因為課題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聯想和想象構築情境這一獨特、鮮明的表現手法,是本文的文眼。所以我讓同學們邊讀邊思考:(1)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2)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3)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讓同學們揣測文章的內容,捉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合理想象、表達,從而引入本課。學生談得豐富極了,有的認為去訪問一位隱居的老人,有的認為去訪問稀有動物,有的認為去訪問某個建築等等,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引導其合理想象、表達。

2、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本文有著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飛揚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從文字背後投射出詩人一般鮮活的氣質和性情,讓人越讀越愛步釋手。因此,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

  人教版語文教學反思:《看望生病的同學》

《看望生病的同學》這個口語交際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許多學生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課本與生活銜接,使得學生“學有所用”。但是我們的課堂決不能僅僅停留在複製生活,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口語交際情景,在互動和反饋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資訊交流。因此這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注重“交際”,努力實現交際的多面互動、溝通,為口語交際的實效提供保障。

一、激發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好之、樂之即是有喜好、有興趣,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習的直接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國小生年齡小,都喜歡聽表揚。根據這一特點,我在課前說了一首顛倒歌,讓學生找出顛倒歌中的錯誤,學生興趣很濃,對學生的回答我大多用賞識的眼光,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並告訴他們在交際時得學會傾聽。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說話,我都給予肯定、表揚或鼓勵,“你說得真棒!”“你的聲音真響亮!”“你說得生動極了!”“你還會用這個詞真不簡單!”學生們聽到表揚,得到鼓勵,就十分高興,覺得和同學、老師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十分喜歡口語交際活動。對於學生說得特別好的,我會請他到臺前說給大家聽,並向大家介紹經驗,低年級的孩子表現欲強,看到別的.同學到臺前去說,自己也暗下決心,努力加油,爭取也到臺前說給大家聽。這就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二、精心創設說話情境。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言語活動,這種言語活動離開了“特定的環境”就無法進行。因此,我在進行這一課教學時,精心創設符合題意的情境:校園裡,王小婭遇到正去看望李小燕的丁大勇,病房裡,生病的李曉燕躺在床上。同學們有的扮演醫生,有的扮演護士,還有的扮演李曉燕的同學……有了具體的情境,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情緒也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學習的動力持續而增加,說話有了物件,所以就容易自然、得體,他們的語言充滿了關切、祝福,體現出五彩斑瀾的童心世界。就這樣,我通過精心創設生活情境,在模擬的情境中進行看望病人的口語交際,並使用禮貌用語,態度自然大方,在交際中學會評價,在演和評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

三、努力實現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二字,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它是一個聽方與說方雙向互動的過程,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只有交際的雙方處於互動的狀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因此我在“看望生病的同學”口語交際教學中,想方設法,實現課堂教學中的雙向互動。如教材中“王小婭”有事不能看望李曉燕,委託丁大勇代她向李曉燕表示問候,如果教學時只關注“委託一方”怎樣說話,那麼這個話題就失去了互動性,變成了“看圖說話”。因此教學對策是,不僅要引導“委託一方”說說話,讓他“能說會道”,也要引導“被委託一方”說話,讓他“熱心幫忙”。這樣學生在表演時,才不會變成“獨角戲”。

總之,在這節口語交際的教學中,我在雙向互動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真正體現“交際”的意義。我在課堂上製造的是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給學生提供一種自由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勵學生們大膽與人交際;從參加的範圍來說,是全部學生參加,包括每個學生;從時間上來說,是全過程的;從形式上來說,是聽、想、說多種形式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