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1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

《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1

一、本節課要求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物體物體下落時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變化,聯想到它們的轉化。通過實驗探究擺球擺動時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彈性勢能的轉化,知道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再通過其他一些機械能轉化例項的分析,進一步理解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規律和意義。最後自主學習有關風能和水能的利用,瞭解動能和勢能及其轉化的綜合應用。

二、學生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能”,認為“能”是一種很有用的東西,對“能”很有神祕感。通過上一節“動能和勢能”的學習,對“能”的概念和“能”的分類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各種機械能的概念以及各種機械能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

對學習機械能的應用以及有關“能”的深入學習有很高的期待。這一節課就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物體動能和勢能的變化聯想到它們的轉化,再由轉化到綜合應用,比較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習難度不大。

三、教學目標設計

⑴知識與技能:理解動能和勢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並能舉例說明;能解釋一些有關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物理現象;瞭解動能和勢能及其轉化的一些應用。

⑵過程與方法:經歷動能和勢能的轉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經歷根據實驗現象進行聯想、分析、推理的思維過程,經歷利用網路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進一步掌握實驗探究和收集整理資訊的方法。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活動,體驗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培養自主學習、協作探究的精神。體會物理知識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價值。

四、課後體會:

能量的學習在國中物理階段,具體的學習內容首先從機械能知識出發,機械能的知識較為淺顯,易於被學生理解、接受、吸收。

機械能跟生產實際聯絡十分密切,學生在生活常見到關於機械能的事例,教師在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時,學生直觀地觀察或隨時就能做出演示實驗。這樣,分析能量轉化時,就不再抽象,而是直觀再現。把抽象的能一下子變成了信手拈來的貼切的知識。使得知識簡單化、直觀化。

從科學的角度,學生學懂了新知。從德育教育方面,學生受到了價值觀和情感的薰陶。培養了學生從青少年階段懂得節能,懂得愛護環境,有了低碳意識。

《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2

課程標準隱含著教師不是教科書的執行者而是教學方案的開發者,即教師“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本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旨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著眼於教材又聯絡生活,通過舉一些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生活現象,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 本教學設計有一個創新的地方,就是探索如何在物理課堂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本著這個出發點本人在課堂上設計了一個有關於高空拋物的公益廣告圖片和一段高空墜物的視訊,利用這些材料除了可以講授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外,還向學生說明高空拋物的危害性,培養學生的公德心,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本教學設計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大量的視訊和動畫,強化學生的感觀認識,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本課堂設計純屬個人一種嘗試,望各位前輩、老師給予寶貴意見。

當這節課上完後,本人認為基本上能完成教學設計的思想,但是仍有不足的地方,如有些教學環節銜接有點不是很順;在課堂上老師還是講得略多了一點,學生思考的時間略少了一點。通過這節錄像課,我覺得收穫是很大的,為以後的教學提供不少的寶貴的經驗。

《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3

九年級物理“機械能及轉化”一節的教學屬於物理規律的教學,物理規律是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必然趨勢,是其本質聯絡的反映,它是以觀測和實驗為起點,從中獲得思維加工的材料,對物理世界秩序性的整理和規律性的.文字描述。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和諧統一的雙邊活動,對於物理規律的教學,從物理規律形成過程來看,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直觀的感性材料,通過有關的定量實驗和觀測,創造一個理想的物理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1、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結構特點,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為實驗基礎上的“探索發現”課型。即用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討論、探索發現、分析推理為主的多動教學。經過引導和啟發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研究方法,激發學生探索和發現物理規律的動機和興趣,為學生學習物理創設理想的物理情境地。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對學習指導的反思

結合教材、教學的特點,主要採用“發現學習”的方法,即讓學生通過自己再發現知識,以獲取知識並發展探索性思維的一種學習方法。教師主要任務是為學生髮現知識創造條件和提供幫助。

  3、課堂教學的成功之處

採用探究式教學,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增強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利用豐富的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的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體驗物理知識,收穫探究過程中的成功喜悅。本課例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課改理念。

正確處理教科書,課程標準隱含著教師不是教科書的執行者而是教學方案的開發者,即教師“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本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旨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著眼於教材又聯絡生活,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

  4、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課堂知識與德育相連線時,有些地方還顯生硬。

(2)教學語言組織不夠嚴謹。

(3)在學生實驗前應把實驗要求進一不明確,效果會更好。

(4)能在設計教學時增多一些視訊資料會有更好的效果。

《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4

對教學準備的反思:

能設計一定的例項讓學生在課前鞏固動能和勢能的內容,對學習“機械能及其轉化”有較好的鋪墊作用。在課堂中能設計一定的動能與勢能的轉化的實驗讓學生觀察體驗,是學生學習這樣的抽象的內容所必須的。在多媒體課件中也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大量的動能與勢能轉化的例項,這一點也取得較好的效果。設計了《課堂導學》,讓學生邊學邊練,能及時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向我反饋必要的資訊,這一點也起到了應用的作用。課堂小測中,也檢查了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情況,但設計的題目量可能偏少和偏易了,起到的作用沒有預期的好,這一點是需要好好考慮的。

對教法學法的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相對是比較抽象的,要上好這節課,必須想辦法把抽象的知識用例項反映出來,將它形象化。因此,這節課應用了實驗法、觀察法、討論分析法、講授法、練習法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對實驗、例項的觀察,真正理解機械能之間的轉化。再通過練習來檢查和鞏固新學的知識,通過討論和老師的講授來突破認識的誤區。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才能有效率,這樣的課堂才有生命力。

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小測》的結果是:42人100分,6人90分,3人80分。基本上到底預定的要求。但考慮到設計的題目較少和較易,真正的掌握程度可能會要打一些折扣。對於像“籃球著地後彈起”這樣的例子,剛開始時學生分析的太簡單了,經過用動畫模擬後,學生基本上都能分析清楚其中的機械能的轉化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