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公共管理教學模式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3W

一、公共管理類課程實踐性教學方式選擇分析

鄉村公共管理教學模式論文

公共管理類課程實踐性教學方式較多,其中採用較多且很成功的是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是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當然,案例及其教學並非要取代理論的發展或者實踐的觀察,而是為從一種不同的背景審視理論與實踐的關係開闢了道路,是以情景模擬的方式使學生們置身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景中來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地觀察思考、分析問題,而不是直接進入社會實際活動中去直觀感受、觀察實踐。社會調查卻是要通過深入社會蒐集直觀感性的第一手材料,進而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理性的調查結論,是知識從感性向理性深化的過程,具有鮮明的參與社會實踐的特徵。在實踐基礎上從蒐集直觀感性的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到形成理性的調查結論的認識過程,就是調查的過程。在農村公共管理課程中引入社會調查法來展開實踐性教學,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專門蒐集和整理課堂學習知識的相關資訊,通過觀察社會、瞭解社會,可以實現課堂學習與社會中的現實問題的有機聯絡,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社會現象,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逐步加深,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實現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

二、社會調查法的框架

作為一種系統的、科學的認識活動,社會調查有著一種比較固定的程式,這種固定的程式可以說是社會調查自身所具有的內在邏輯結構的一種體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提出調查主題。這是整個社會調查工作的基礎,需要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有創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調查主題或觀點,儘量具體化和精確化,以便界定調查物件、調查區域範疇和實施調查。

(2)調查準備。在明確調查主題後,需要為實現調查目標而進行調查設計和準備調查問卷。調查設計主要是針對需要研究的問題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並選擇適當的調查方法以保證調查資料的收集和分析過程的規範和科學。調查問卷的設計是調查準備階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須要將研究主題放在一定的理論分析框架中,明確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資料,緊密圍繞研究主題設計問題,採用可觀察指標,注意構建可操作的變數和指標之間的邏輯關係,選擇適當的問卷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所收集的資料質量和後續的研究。此外,簡潔和被調查者易於理解的調查問題能保證調查的順利進行和資料質量的真實,在設計問題時必須要考慮被調查者的時間資源、個體認知能力等情況。

(3)社會實地調查。在這個環節,調查者要深入社會,根據不同的研究主題選擇不同的訪談方法收集資料。在具體調查訪談過程中,往往可能由於現實條件的變化或調查設計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預定的訪談方法或對調查問卷進行修正。

(4)資料整理和分析研究。社會實地調查完成後,收集到的一手資料需要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得出調查研究結論並撰寫調查報告

三、社會調查法在農村公共管理課程實踐性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筆者將社會調查法引入農村公共管理課程的實踐性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京郊農民對農村公共管理狀況的滿意度調研”為例對社會調查方法在農村公共管理課程實踐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說明。

(一)確定調查主題

根據農村公共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在選擇什麼內容或問題作為社會調查主題時,主要考慮調查主題的有價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選擇“京郊農民對農村公共管理狀況的滿意度”作為調查主題。這是因為:(1)本課程學習物件為北京農學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需要從實踐中認識社會,加強專業和課程認知。(2)課程學習的85%以上的學生來自北京郊區,分佈於北京市的海淀區、朝陽區以及延慶縣、平谷區等九個郊區縣的44個鄉鎮,調研地點的分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學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為中心進行輻射式取點或選擇調研樣本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或滾動取樣調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條件,能夠保證問卷調查的質量,而且調研成本低。

(二)調查準備

調查準備主要包括了調查問卷設計和社會調查的組織安排準備兩方面的內容。

1設計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的設計一定要緊密圍繞調查主題,本著全面、科學、可操作性來設計調查問題和構建變數和指標之間的邏輯關係。根據當前北京郊區農村經濟狀況、農村公共管理的現狀、農村公共管理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能力等,以瞭解京郊農民對當前農村公共管理的滿意度以及影響京郊農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為主要內容,除被調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況的12個問題外,共設計了與調研主題相關的5大類66個問題,其中關於農村公共管理主體的有15個問題,關於農村基層民主的共計20個問題,有關基礎設施建設及發展的共14個問題,社會保障及參加情況的有11個問題,收入及其他的有6個問題,其中有些問題還設計了子問題以便蒐集更詳細的資料,此外還設計了需要補充說明的問題項。通過這些問題,可以考察京郊農村公共管理的狀況、村民對公共管理的滿意度等相關情況,能使學生對京郊農村公共管理狀況有一個直觀、真實的認識,從社會實際狀況出發來深入而直觀地認識農村公共管理的內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對該課程內容的理解,並從課程學習角度去理解相關政策的實施基礎與意義。

2前期組織安排

隨著課程內容的推進,在調查前1個月佈置具體的社會調查事宜。主要是介紹社會調查方法、調查資料可靠性的把握、調查報告的撰寫以及本次社會調查的要求等,督促學生做相關的知識儲備,尤其是對調查問卷要做詳細的解釋,保證學生理解調查問題及調查目的,減少調查者因對問題的不理解造成的資料錯誤。因為考慮到少部分學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區或京外省份,自主聯絡京郊農村調研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保證每個同學都能實際進入京郊農村調研,於是按宿舍將學生分成若干調查小組,並且確保每4-6人的小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區農村的學生,要求每組來自城區家庭的學生必須跟隨來自郊區的學生進行調研。各小組自主推選一名組長,主要負責小組調查活動的開展和與教師的聯絡,調查分工等由組內成員自行協商。

(三)京郊農村調查與資料收集

在調查準備階段,各調查小組根據組員情況,確定調查地點,細化到京郊的`村莊。各小組優先選擇家庭所在地、親戚所在地、同學朋友所在地為調查村莊,依靠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幫助,在被調查村莊有選擇地發放問卷或面對面地調查與訪談,既降低了社會調查的成本而且還能保證問卷的回收率和資料質量。在調查過程中,被調查農民的問題補充說明為研究主題的拓展和深層次分析提供了補充資料。學生在調查總結交流中往往對這個環節的感受最深,從他們的反映來看,更多地集中在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對相關教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調查訪談技巧的掌握和溝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調查資料整理、分析與報告撰寫

將調查得來的原始資料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是撰寫調查報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礎。這個環節中,指導學生根據調研主題,分析調查問題之間的邏輯關係,撰寫調研報告。各調查小組成員的知識結構和水平的差異影響著各組選擇的資料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組選擇EXCEL進行資料整理和分析,分析較為簡單;有些小組選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實現了農村公共管理課程與統計分析課程的結合,學以致用使分析結果更為深入和全面,並加強了課程學習間的聯絡。

(五)調查的總結、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項社會調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完善社會調查法的實踐性教學成效,調查的總結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進行調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組以PPT形式彙報各組的調查情況、調查結論等,就調查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分享調查體會與經驗,並且回答老師和同學的提問,實現知識的啟發、碰撞、提升。同時對調查中暴露出問題的總結,比如對於組織安排、問題設計、調查難點等進行總結,以便在今後的社會調查中避免出現相同的問題,完善社會調查法的實施和提高調查效果。從學生對調查交流、總結的情況反映來看,有些小組事先組織安排有所欠缺,導致調查時間和次數比預想的多,很多學生在經過社會調查後改變了原先對社會調查的簡單認識;更多的學生反映經過社會調查後對農村公共管理課程中的很多知識有了直觀和更深入的認識,並開始思考相關問題,而且還在調查中取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和感受,比如被調查的村民面對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並期望學生們能解決他們說到的問題時,很多學生的反映是認識到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和激發出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此外,社會調查對交流、溝通能力以及與團隊合作能力的鍛鍊也是學生交流總結中反映比較突出的一個方面。

(六)社會調查的評價考核

各小組完成社會調查後,在規定的期限內要求上交調查報告、填寫後的調查問卷、小組成員的分工說明等材料。小組社會調查實踐成績由調查報告成績、交流彙報老師打分和學生評分三部分組成。交流彙報中,參加彙報會的課程組教師和各調查小組根據調查彙報和回答問題情況打分,分別彙總平均後得到教師評分成績和學生評分成績。調查報告成績、交流彙報教師評分和學生評分成績分別按照60%、20%和20%的比例加權得出小組社會調查實踐成績。每個學生的成績以小組成績的85%為基數,15%按照每個學生在小組社會調查中的分工和表現等給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有助於藉助評價考核來檢驗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與素質的提高情況,有助於完善實踐性教學的各個方面。

四、結語

社會調查法在農村公共管理課程實踐性教學的應用實踐表明,為了取得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和拓展。一是要拓展社會調查的形式,問卷調查只是社會調查的一種方式,通過標準化的問卷來蒐集資料,是定量研究;有些調查主題或某些問題不適合採用問卷調查,採用定性研究的訪談可獲得問卷調查無法獲得的非言語資訊,有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開發。根據調查主題和受訪物件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社會調查形式,可以從不同方面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二是調查主題的確定和調查問卷的設計不應僅侷限於教師,可以嘗試由學生在完成一定內容的課程學習後,自主選題,自主設計問卷,再由任課教師指導確定調查主題,修改調查問卷。這會促使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來開展社會調查,考察和鍛鍊學生思維的獨特角度和對重點問題、熱點問題的把握能力,為畢業論文的選題和寫作奠定基礎;三是課程實踐性教學要加強同統計學、統計分析軟體、社會經濟統計等課程的聯絡,以便實現社會調查中系統、綜合地學習和應用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