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農民張洪海的創業三級跳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7W

“網路市場可真大,動動手指,糧食就能賣全國。”黑龍江鐵力市年豐鄉愛民村農民張洪海,一邊擺弄手機,一邊打著自己的“小九九”。

黑龍江農民張洪海的創業三級跳

“剛開始家裡人還經常說我,四十多歲的人了,整天擺弄手機,能當飯吃呀?”一提起前段時間家人的不理解,張洪海就忍不住嘿嘿笑起來,“咋不能當飯吃,我的淘寶網店和微店,剛開張一個多月就賣出6噸多大米。”

一級跳:辦廠

說起張洪海,在年豐鄉這一片兒可有名了,是大夥兒公認的致富能人,帶領60多戶農戶組建的鮮山水現代農機合作社,打出了自己的有機大米品牌“伊鐵金海糧”。

張洪海19歲開始務農,20xx年辦起了水稻加工廠,延長產業鏈條,把加工環節的利潤,裝到了自己的口袋裡。

辦廠需要投入30萬元左右,當時他手裡只有10多萬,找親戚朋友湊了20多萬。第一年,水稻加工季節,他沒白沒黑地在廠裡摸爬滾打,幹了4個月,一天能加工60噸水稻。由於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只是在家等著客戶上門收購,加工一公斤水稻也就賺個一二分錢。到了第二年,還完辦廠時借的錢,手裡還有了點盈餘。

第三年,張洪海自己出去找市場。他平時注意留心,比如跟客戶聊天得到的一些零星資訊,再加上客戶發貨地點等等,資訊積累的多了,走出去就有了方向。很快在鄭州建立了銷售點,後來逐漸在北京、河北等地打開了銷路,現在已經在全國20個省市建起銷售網路。

剛開始,加工銷售的水稻都是從周圍十里八鄉的農民手中零散收購來的,無法保證統一品質。張洪海想,要統一品質,就必須統一生產標準,嚴格控制生產流程,組建合作社是個很好的出路。

二級跳:辦合作社

20xx年,張洪海創辦了鐵力市鮮山水現代農機合作社,最初有15戶農民入社。不久合作社的優勢就顯現出來,規模經營、標準化生產、抱團闖市場……合作社的'號召力、凝聚力越來越強,到20xx年,成員已發展到60多戶,集約種植水田達到330多公頃。

合作社組建之初,就瞄準了有機水稻,發展了5年,到去年有機水稻才發展到66公頃。有機水稻的種植要求高,可是附加值也很高,張洪海算了一筆賬,去年合作社66公頃有機水稻,每公頃出產有機大米4500公斤,產量比普通大米少1/3,但是每公斤有機大米價格比普通大米多出4元錢,“咱這價格在市場上是非常低的,主要是品牌認知度還不高,就少賺點。即便這個價格,總體效益也比普通水稻要高出近一倍。”合作社裡的成員和張洪海一樣,都嚐到了有機水稻的甜頭,積極性更高了,“今年再增加30公頃。”原來,種植有機水稻不但操作標準高,耕地也需要停止使用農藥化肥幾年後,經檢測土壤中農藥化肥的殘留降低到符合相應標準後,才能用於種植有機水稻。

三級跳:“網際網路+有機農業

有機大米種出來了,要想賣得好,還不能只走傳統銷售的老路,怎麼才能開啟更大的市場?關鍵時刻,鐵力市相關部門的援助之手又伸了出來。

“去年市裡組織我們到外地學習,可開了眼了,藉助網路打開了更大的銷售市場。”鐵辦市電商辦幫助張洪海找了一家電商服務公司,擔起網上營銷業務,“金海糧品牌集市店”的微店、淘寶網店一起上線,訂單從無到有,回頭客也越來越多。有消費者跟張洪海交流時說,大米吃著挺好,但是種植加工過程沒看到,還有點不放心。張洪海馬上聯絡一家電子商務運營企業,實施有機水稻生產實時物聯網監控,消費者遠在千里也能全天候監看到生產的每一個細節。

做實時物聯網監控,投入17萬元,不是筆小錢,可張洪海說,這個錢花的值,“今年還得添置一些大型農機具,已經準備出200萬,根據政策國家還能匹配300萬,500萬的農機具用不了多久就會運到合作社,到那是更是如虎添翼。”

眼瞅著就要春耕生產了,張洪海每天還是不緊不慢,記者一問才知道,備春耕早在春節前就整利索了,就等著農時一到,立馬開工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