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8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

12月15日,院副檢察長根呷組織全院幹警在院黨組會議室集中學習了高原檢察事業典範蘇知斌同志先進事蹟,會上,根呷副檢察長首先對蘇知斌同志先進事蹟進行了傳達學習,全院幹警認真筆記、深入思考,談感想、談體會,表示要以蘇知斌同志為模範典型,作為在檢察戰線工作的先鋒標兵,學習踐行他不畏艱苦、迎難而上的“拼命三郎”工作態度和作風。根呷副檢察長會議最後進行了總結髮言,表示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進一步發揮黨員示範作用,牢固樹立廉潔奉公思想,面對各類風險隱患增多,司法改革任務繁重,人民群眾需求提升的'新形勢,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兢兢業業做好工作,履好職、服好務,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主動接受幹警和社會的監督制約,努力增強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同時,根呷副檢察長要求全院幹警深刻學習領會蘇知斌同志先進事蹟精神,會後進行再收看、再學習、再領會。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2

近日,我學習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吳邵萍的先進事蹟,認真閱讀理解了吳邵萍老師的教育理念:“不斷學習,才能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幼兒教育,塌實鑽研,才能把幼兒教育的全貌看得更清楚,幹得更出色。”她的事蹟感動著我,震撼著我,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吳邵萍老師從教27年來,從未間斷過學習,從一箇中師畢業生一直學到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班,自理了近萬元的學費。為了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她總是利用假期參加各種教育研究的前沿資訊培訓,從未完整地休息過一個寒暑假。平時,抓緊點滴時間,博覽群書。每月讀xx本雜誌、每季讀完—2本理論書籍。收集整理了30本資料冊,做了多本學習筆記。目前,她讀完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家長工作、課程理論、親子教育等各類理論書籍近百本。她的好學,對幼教的鑽研,讓我在佩服的同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學歷上我只取得了本科文憑,就停止不前了,在業務學習上,常以自己分管後勤事情繁雜為理由,放鬆了對自己在業務上的要求,閱讀的教育雜誌少了,撰寫的文章短了。從吳邵萍老師的事蹟中讓我看到了學習使人前進,學習是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以後要增加學習的時間,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自己的腳步跟上時代的步伐,並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小凱”是幸運的,遇上了慈母般的吳邵萍老師,在吳老師的悉心照顧下,適應了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小雯”是幸運的,遇到了不言放棄的吳邵萍老師,在吳老師耐心細緻地輔導下,“無可就藥”的孩子跟上了同齡人的步伐。我想在我們每個班級也會有類式“小凱”“小雯”的孩子,我們也要讓他們因為遇上了我們-吳老師的同行也成為幸運的孩子。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用吳老師的話“孩子的心靈最純潔,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師應該熱愛每個孩子,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師要將愛心傾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提醒自己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

也許我永遠不能達到吳邵萍老師那樣的境界,但我可以學習她那無私奉獻的師魂精神;學習她那關愛孩子勝過自己子女的崇高品格;學習她那潛心鑽研的永恆的追求精神;學習她那真正做到了工作即事業的的高尚情懷,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向她靠攏,成為學生愛戴、同事欣賞、家長滿意的教師。“她常說,孩子的心靈最純潔,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師應該熱愛每個孩子,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師要將愛心傾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她不僅是這樣說,而且也是這樣做。”……

她,就是吳邵萍老師,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

“三個十年”如一日。

俗語說的好:十年如一日。吳邵萍老師在教師崗位上奮鬥了將近三個十年,她卻始終如一:像媽媽一樣愛每一個孩子、像姐妹一樣愛每一位同事;努力鑽研教學理念,不斷提升教學素養;致力科學探索,醉心課題研究等等。過程必然是坎坷辛苦的,但是在克服了種種的困難後,她,吳邵萍老師,卻真的做到了!

再多的榮譽,也只代表過去。

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和奮鬥,吳邵萍老師先後獲得了不少的榮譽和稱號。但這些榮譽和稱號並不是用來炫耀自己的成就,而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教育事業。在吳邵萍老師的眼中,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只有自己真心付出了,才對得起自己的努力,對得起自己的學生!這才是真正的平凡中的偉大啊!

盡心履職,真情流露。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3

為了籌集辦學經費,張桂梅在街頭“乞討”。其實,她當時已經是獲得過各種榮譽的優秀教師了,還曾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她對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說:“我想辦一所學校,你能不能支援我五塊十塊?”

當有人罵她是“騙子”時,她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各種榮譽證書和關於她的優秀事蹟的報道。看到這裡,我鼻子發酸:為了女孩子們的尊嚴,她寧願讓自己的尊嚴破碎一地。

當然,最終她也贏得了更神聖的尊嚴!

在雲南大山深處金沙江畔的華坪縣,經濟並不發達,要辦一所張桂梅所期待的免費高中,就是在經濟發達地區也不容易,而對華坪縣政府來說,也確實困難。20xx年9月,華坪高中正式開學,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有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

在重男輕女的大山深處,每招一個女生都十分艱難。好不容易招來了,又跑了。“孩子沒來,我去找,跑到大山裡,才十幾歲的姑娘,已經嫁走了。”張桂梅回憶說,“我對孩子父母說,這個孩子我是一定要領走的!一定要讓她讀書的,反正不要你出一分錢,你不出錢,我把她領走了,你還不願意啊?你讓我把孩子帶走吧!”

心腸再硬的人,看到這裡也會忍不住淚目。按說,老家在東北的張桂梅,和這片貧瘠土地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沒關係,但她卻把每一個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來牽掛,來擔憂。這份無私的情懷一般人做不到,也不應該強迫每一個人都做到,但張桂梅做到了,我沒有理由不對她肅然起敬。

張桂梅的一個學生對記者說:“我考大學想考到東北去。因為那裡比較遠,我想走出去,靠學習改變命運。”幫助女孩們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這是張校長的夢想。在一般人看來,這永遠也只是一個夢想。但張校長將這夢想變成了現實。

20xx年,華坪女子高中首屆招收100名女生(中途走了四個),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分數沒門檻,基礎很差,但在張校長和她同事們的努力下,20xx年第一屆畢業生,96個考生中,本科上線69人,其中一本率是4。26%,綜合上線率100%。到了20xx年大學聯考,華坪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

這是奇蹟,是神話!

須知華坪女子高中不是北京人大附中,不是河北衡水中學,不是上海中學,不是成都七中……有人說:這些女孩考上大學就幸福了嗎?這是一個偽問題。人生的幸福當然不是絕對由上大學決定的,但至少女孩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她們未來的選擇更加豐富,她們收穫人生幸福的概率無疑是大大提高了。

而如果不上大學留在山裡,她們人生之路只有一種選擇:操勞的妻子、操勞的母親,操勞的奶奶……以考上大學“未必幸福”為由,懷疑張桂梅的奉獻,進而否定她的偉大,我為張桂梅抱不平。

張桂梅領著記者去她的宿舍,其實也是學生宿舍,因為她一直和孩子們住在宿舍裡。看著張桂梅吃力地爬樓,知道張桂梅身體不好的記者問:“你完全可以在一樓找一間宿舍住,為什麼要住在三樓呢?”張桂梅說:“我要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查呀,這樣我上樓的時候,就把每間宿舍查到了。”

進了張桂梅住的宿舍,記者問:“你住哪兒?”張桂梅指著最靠門的床:“住這兒。”記者問:“你幹嘛守著門口啊?”張桂梅說:“有什麼事,我不就可以第一個跑出去,為學生擋點什麼嗎?”

張桂梅說的“第一個跑出去”,不是發生危險時第一個逃命,而是說當外面有了危險時,她可以第一個衝出去為孩子們“擋點什麼”。也就是說,體弱多病、走路像風中隨時都要熄滅的蠟燭的她,卻是這間宿舍裡孩子們的“保鏢”。

當然不僅僅是宿舍孩子的“保鏢”,張桂梅還是全校的保安、門衛、勤雜工。當看到天還沒亮的早晨,張桂梅手持話筒在催促道:“起床嘍,姑娘們!”,很難讓人想象她其實是這個學校的校長。

和張校長一起奉獻的,還有她的同事們。張校長在講述學校時,總是滿懷感動地講起老師們的故事:一位小夥子結婚,辦完儀式馬上回學校上課。一位女教師做腫瘤手術,張桂梅說:“你請假吧!”那位女教師說:“只要醫生說能穿衣服,我就回來了,我不請。”

張桂梅沒有自己的生活,她說:“我也不是不想要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天在學校做著做著,忘記了時間,把自己的生活給忘了。”建校12年,華坪女高已經有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走進了大學。

記者問,“為此您要付出什麼?”張桂梅說:“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又問:“您說這一輩子活的是什麼?”她回答:“當我的學生大學畢業,走出大山為社會作貢獻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值了。”

我想,讀到這裡,可能有人又要說了:“教師也是人!為什麼一定要讓教師放棄自己的生活,像清教徒一樣生活呢?這不是道德綁架嗎?”的確,教師也是人,也要養家餬口,完全應該獲取自己依法獲得的物質待遇,更不能要求每一個教師以放棄甚至犧牲自己的家庭生活,來成全學生將來的幸福。

但是,對張桂梅和她的同事來說,她們自願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和人生狀態,有問題嗎?我們做不到這些,無需內疚,也無可指責,但我們應該尊重張桂梅們的選擇。何況,我們學不會也無法學她的這種做法,但其教育精神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我們或許可以學習吧?

對我說來,不只是尊重,不只是學習,還有敬仰。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4

賀星龍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他在大學畢業之後主動放棄了留成工作賺大錢的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當起了鄉村醫生。守著黃土,守護鄉親,一守就是18年。

賀星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當初,賀星龍考上了衛校,但三千多元的學費讓全家犯了愁,母親把家裡翻了個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錢。就在賀星龍以為求學夢要破滅時,善良的村民們伸出了援手,你家三十,我家五十,把他送進了學校。對此,他明白自己這輩子都與家鄉分不開了。能將自己的所學用於家鄉鄉親的生活中去,是他人生價值的體現。賀星龍十八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將鄉親們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他面對生活工作上的困難能夠堅持下去,努力克服,是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得到了實現與昇華。

作為基層公務人員、組織工作者的我們,首先也要學會感恩。人民與政府信任我們,給了我們工作的機會,我們要珍惜這份工作。黨培養我們,交給我們知識與工作技巧,我們要懂得感恩,將自己的所有奉獻給群眾,就像賀星龍一樣,對群眾毫無保留,儘自己的最大能力,瞭解群眾真正的所想所需,站在群眾的角度上認真思考,爭取給民眾滿意的答覆。

組工精神還是不畏苦、不畏難的.體現。基層工作常常是抹黑歸,頂月行,對此我們要學習賀星龍的不畏苦精神,紮根於群眾,不管環境的困苦,能夠堅持信仰,堅持群眾路線,只要時時刻刻想著自己的初衷,我相信不管多累多苦,大家的心裡都是甜的,都是幸福的。

賀星龍“80後村醫”感人的榜樣故事讓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與學習了組工精神,今後的基層工作中,組織工作裡,我一定會樹立堅決的心,時刻謹記初衷,這樣才能在工作中踏踏實實,奉獻自己的一份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5

學習了姜霜菊同志的先進事蹟後,感觸很深。先進人物能夠在平凡的本職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肯定,這與他們勤於學習,善於思考,踏實工作,努力進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通過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我覺得在以後的工作中應該做到:

一、要養成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的好習慣

姜霜菊同志先進人物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和長處就是刻苦學習,善於思考,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夠主動自我加壓,手不釋卷,利用一切工餘時間學習,鑽研技術和業務知識,使自身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很快得到提高。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學會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術努力推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並且要不斷完善學習方法。要擠時間去學,持之以恆的學,結合現實去學,把學到的知識用於指導工作,反過來在實際工作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

二、要養成勤奮敬業,踏實肯幹的好作風

姜霜菊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幹好每一項工作。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他們顧不得照顧家裡的親人,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通過學習先進,我覺得我們就要像他們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恆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要養成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好品質

姜霜菊同志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可貴之處在於他們通過艱辛勞動,在本職崗位上取得一個又一個成績的時候,能夠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

一是要務實,就是要知實情、說實話、想實招、求實效。想問題,辦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為標準。

二是要勤勉,就是要發揚“老黃牛”的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興夜寢,殫精竭慮。

三是要吃苦,就是要經受住苦與累的考驗,勇挑重擔,敢於到艱苦崗位和困難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為榮,以苦為樂,永葆艱苦奮鬥的作風。

對照先進的'典型、榜樣,我想:不管幹什麼工作,都應該保持一種激情,永遠做到對黨的事業、對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地幹些事情。姜霜菊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蹟深深地撼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他們的人格魅力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而他們所產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將轉化成我們實實在在的行動。我要以兩位先進人物為榜樣,認真對照檢查不足,切實改進提高工作,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以更務實的工作作風,紮紮實實、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斷進步。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6

通過學習郭玉梅的先進事蹟。我聽後頗受感動,深深地體會到郭老師的平凡而偉大,她的事蹟令人感動,她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認為在今後工作中要以優秀教師為榜樣,學習他們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們以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職業道德,學習他們熱愛教育事業,紮實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獻身與於我摯愛的教育事業。

首先,我要學習郭老師愛崗敬業,獻身教育的敬業精神。我要以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去,加強自身修養,廣泛讀閱各種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文章書籍,不斷學習他人教學經驗與技巧,積極提高自己教學水平,以堅定的政治信仰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感染、激勵學生熱愛學生。

其次,我要愛護每一個學生,以關愛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我會以優秀教師為榜樣,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家長覺得把子女送我們手中,就像把孩子從左手送到右手。我要把學生教育好、保護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我的愛的教育下,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嶄新的精神風貌,向優秀教師那樣努力工作,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腳踏實地,立足自己的崗位,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實際行動為我們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7

於海河同志從事農業農村工作23年,把農民當至親,把畢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農業農村發展上,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心裡還裝著老百姓。他用對黨的無比忠誠,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工作的認真負責,譜寫了一曲“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感人篇章;他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他用自己的行動展示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風采。

學習他忠於黨、忠於人民的.精神。於海河同志視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黨的榮譽高於自己的生命當做自己行動的指南。他是一名普通幹部,但是他牢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當官不是為自己謀取一頂榮譽的桂冠,更不是為了發財謀取私利的途徑。

環保部門要學習於海河精神,妥善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汙染問題和生態破壞事件。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始終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環境保護事業充滿著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始終堅守“忠於職守、造福人民、科學嚴謹、求實創新、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眾志成城”的32字中國環保精神,對黨忠心耿耿,對人民高度負責。

學習他兢兢業業、勇於奉獻的精神。於海河是一名基層農業工作者,他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帶領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農業事業,常常一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無私奉獻,毫無怨言。去世前一天下午還帶領大家實地研究工作,直到去世前的最後時刻還忍著劇痛在病床上修改關於園區建設的彙報材料。

當前環保工作任務艱鉅,不僅需要加強能力建設,更需要堅定的意志和無私的精神。我們要像於海河同志那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把應對挑戰作為一場意志與能力的考驗,向黨和人民交出漂亮的答卷;要像於海河同志那樣,堅定信心,忠誠事業,不因任務重而畏懼不前,不因條件差而放鬆懈怠,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環境保護的成果。

學習他心繫群眾、真情為民的公僕情懷。於海河同志時刻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經常深入村屯瞭解情況,能撲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對面、心貼心溝通,想方設法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是百姓眼中難得的“好官”、“貼心人”。於海河同志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體現出共產黨員領導幹部一心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本色。

學習於海河精神,就是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首先,要心裡時刻裝著群眾,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著眼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其次,要眼睛向下看,腳步朝下走,到基層去、到實踐中去,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吸納群眾智慧,總結經驗,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再次,要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

“農民的兒子”於海河以其純潔的黨性、為民的真心、發展的能力和廉潔的本色,生動詮釋了“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我們要學習於海河精神,不斷提高修養,經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管得住小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8

通過學習張雪松同志的先進事蹟,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崗位創效建功來自於強烈的愛崗敬業意識和責任意識。張雪松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立足本崗,刻苦鑽研,苦練本領,而且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行行創業績,這都來自於他對企業、對崗位的無限鍾愛,尤其在被譽為“中國高鐵工人的標杆”

後,始終不忘企業多年來對自己的培養,不為民企的高新聘請所動,一如既往地把自己全部的才能、心血無私奉獻於自己摯愛的崗位、企業,難能可貴,我想這是張雪松最不平凡之處,也是他愛崗敬業的一個閃光點。

二是趕超國際先進水平靠的是敢於挑戰,勇於創新的進取精神。張雪松只是一名普通的產業技術工人,只有中技的底子,但面對國際性技術難題,不畏懼、不退縮,敢想敢幹,勇於向高、難、新技術領域挑戰,依靠自己的勤奮、刻苦、執著,解決了一些發達國家都不能解決的`技術難題,做成了常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這種大膽創新、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正是我們當代產業工人所需要的、該倡導的,在這一點上張雪松為我們樹立了標杆,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三是整體提高產業工人隊伍的技術業務素質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學習張雪松同志的事蹟使我聯想到,目前一些行業高技術工人缺乏的問題非常突出,這會直接制約一些先進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因為再尖端的技術、再領先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靠一線的產業工人去應用和落實,因此,全面提高產業工人的技術業務素質顯得至關重要,而張雪松甘為人梯、無私傳藝的做法為我們樹立了典範,以個人的影響力和示範作用帶動大家重知識、提技能,對促進工人隊伍整體技術素質的提升、以科學技術推動企業進步無疑是一條值得借鑑的有效途徑。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借鑑張雪松身上的這些閃光點,進一步轉變觀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是進一步加強新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要像張雪松那樣,善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刻苦鑽研,立足本職,甘於奉獻。

二是牢固樹立科技興教的觀念,立足本職,勇於創新。通過學習張雪松同志的事蹟,自己很受啟示,要敢於打破通常觀念,不能僅僅侷限於小革小改、拾遺補漏,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要深入分析研究,大膽改進完善,真正在教育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榮譽的背後是光榮而艱鉅的使命。我會珍惜自己的榮譽,全力以赴完成好自己的使命,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我將加倍努力學習,鑽研教法,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9

在重慶長江大渡口萬發碼頭,兩名兒童溺水,王紅旭老師在危急時刻立即跳入水中,之後眾人在水中搭起人牆,王紅旭老師在隊伍的最前面先救起一名落水兒童,成功後又去救另一名兒童,中間一直未曾放棄,兩名兒童都被成功救起。王紅旭老師卻因體力不支,淹沒在江水中。

瞭解王紅旭老師之前的'經歷,知道他一直都是負責任、有愛心、樂於助人,甘於奉獻、愛崗敬業的一位優秀老師。王紅旭老師在危急關頭,不顧個人安危,奮力救起落水兒童,挽救了兩個鮮活的生命,正是體現了作為教師崇高的道德和使命。王紅旭老師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典範,王紅旭老師捨己救人,甘於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以王紅旭老師為榜樣,立足自身,弘揚高尚師德,無私奉獻,增強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0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絡,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1

安全生產重於泰山,通過學習白國周事跡,讓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這句話的內涵,在白國周的工作中,安全是對工友的責任,是對自己的`負責,是對大家家人的負責,我認為他的班組多年無發生事故的原因在於預防,在於認真查詢安全隱患,排除安全隱患,更在於他能自覺遵守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在神馬這個化工生產行業中安全確實是第一的,在我本職工作中也可能一個壓力錶指示不準,一個電線的裸露,一個保險的鬆動,一個閥門動作的誤差等都會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作為我們最一線的工作者都要時刻有清醒的頭腦,要認真檢查,及早發現,儘快排除,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平平安安的上班來,高高興興的回家去。讓我們為了生產的安全共同努力吧!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2

從XX年秋季一直到現在,學習孟二冬老師先進事蹟之風長盛不衰。為什麼孟二冬老師能帶給我們如此大的震撼呢?為什麼他的事蹟能有如此大的激勵力量?他的精神裡面到底蘊藏著多少寶貴的財富,告知了我們什麼呢?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未來的重任,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優秀教師。

孟二冬老師就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孟二冬老師是邊做研究邊教學的,他並沒有因此而怠慢了任何一個方面。他在研究成果方面碩果累累,他不記名利,不顧個人得失,遵循著“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座右銘。孟二冬老師花費7年時間寫就了100多萬字的《登科記考補正》,令人深有感觸。雖然他研究的是幾乎無人問津的學術角落,但是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與追求。在別人感覺枯燥無味的領域,他卻能潛心研究,而且還樂在其中,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在當今這個市場經濟的時代,在學術界少數人弄虛作假、互相攻擊的汙濁空氣中,孟二冬老師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更加難能可貴。即使他不去支教石河子,即使他沒有病倒在講臺上,他也是一個用人格感動社會的高尚的人。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孟二冬老師痴情於講臺,教書更育人,學生都把他當作人生道路上的航燈。他盡職盡責,把三尺講臺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當作自己的理想;他就象一隻辛勤的蜜蜂,把自己畢生的精華都奉獻給了社會,奉獻給了祖國的未來!當他在石河子大學支教時,當乒乓球大的腫瘤卡在孟老師嗓子裡面的時候,他還在講臺上帶著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可是,此時,孟老師卻忍受著多大的痛苦啊!孟老師是在珍惜著講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支教機會,他深愛著同學們,深愛著邊疆的教育事業。在回北京治病的時候,在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巨大磨難的時候,他還在掛念著新疆的學生。在北京的病床上,孟老師仍在工作,他仍然在輔導自己的研究生,不願意因為他的病而耽誤學生。孟二冬不愧是當代人民教師的楷模。

在大學校園日漸遠離“象牙塔”的稱呼,一些高校教師不安心教學和科研,一心追逐個人名利的時候,他以師者最為本真的境界,把心全部交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他都身體力行,完美地詮釋了一個當代人民教師的神聖使命。可以說,他真正做到了為人師表、道德高尚。

當我站在三尺講臺上,面對一張張充滿稚氣的臉,我看到的是一雙雙充滿求知慾望的眼睛。此時,我想到的是孟二冬老師給我的啟示與教導。在我終身的教學生涯中,這一定是一筆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財富!他的先進事蹟就象是一面旗幟,指引著我們前進。讓我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堅持和發揚孟二東精神,拼搏奉獻,利國利民,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吧!

謝謝,以上是我的心得。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3

近來,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學習龔全珍老人先進事蹟的高潮,我通過報紙、電視進行了粗淺的學習。龔全珍老人不是一個不可企及的榜樣人物,更像是我們身旁的一名和藹可親的熱情老奶奶,她從不以將軍夫人自居,只是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龔全珍奶奶既是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夫人,又是蓮花縣琴亭鎮金城社群的一位年逾九

十、有著六十年黨齡的老黨員。這位平凡樸素而有著堅定信念,佈滿活力的長者,發揚著甘將軍聯絡群眾,一心為公,忘我奉獻,艱苦奮鬥的寶貴精神。幾十年來,她在生活和工作中一直平平淡淡,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兢兢業業埋頭苦幹,隨丈夫甘祖昌將軍回江西真正做農民,耕田養豬種樹,捐出七成工資給鄉親修橋補路,建水庫電站,卻自奉甚薄,自已的生活必須品基本上是自己種的。

通過龔全珍老人這面鏡子,對比自己,我覺得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她獨具的人格魅力。龔全珍奶奶至今還仍然活躍在老百姓中間,關心社群的和諧發展,幫助身旁的困難群體,關愛下一代的教育成長,提倡新風文明。人們敬重她,愛戴她,深切地感遭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二、學習她那種永久的堅守。龔全珍奶奶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堅定信仰的典範,這類艱苦奮鬥、忘我奉獻、淡泊名利、一心為公的精神,是將軍夫人永久的'堅守。

三、學習她那種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懷。滄海桑田,東風化雨。龔全珍老人幾十年如一日,踐行著入黨誓言。不管是在農村學校教書,還是離休以後的社群生活,龔全珍總是能用她身上的正能量來詮釋一個我黨員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懷。

四、要學習龔全珍節約勤儉、艱苦樸素的作風。龔全珍老人對自己很節儉,但對有困難的群眾,總是傾囊相助。故鄉人說,龔全珍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我們都服龔全珍,都認龔全珍。我們學習她的節約勤儉不但要體現在生活中,更可以體現在勤儉時間、進步效力上。學習她的艱苦樸素,就應當不怕吃苦,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不空談、不虛飾,老老實實做人,腳踏實地幹事。

四、學習她不斷學習、傳遞正能量的豪情。龔全珍說,學習是一生的事情。她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就要儲備一桶水。生活入耳到悲觀言論,龔全珍就會把親身體會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把黨的方針政策和當地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擺事實、講道理,消除一些黨員的悲觀情緒,鼓勵他們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想到這些,我不由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是常常以工作緊張為藉口放鬆了學習?作為一位從事宣傳工作的黨員,有無做到以宣傳黨的政策,傳遞社會正能量為己任?龔全珍老人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太多了,我會繼續學習龔全珍的先進事蹟,對比本身查詢不足,改進進步,向榜樣看齊。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4

兩天來,周炳耀的名字磁場似的被強烈關注著。作為地處閩東北深山溝的卓洋鄉莊裡村黨支部書記,一個普通平凡的人、一位基層村主幹離世為何引發如此大的關注?起因其實很簡單——他在防抗14號超強颱風“莫蘭蒂”中為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壯烈犧牲。

村民和知情人的深切緬懷折射出了一個英靈的偉大。危急關頭的`壯舉也蘊含著周炳耀不平凡的情懷和品質。

颱風來臨時人們可以龜縮家中,或趕回家守護父母親人,也可以為了他人而抗風搏浪。周炳耀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心繫百姓安危、公而忘私,把群眾看得甚至比親人還親,直至為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與精神追求。當前在推進“”活動和建設六新大寧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需要這種精神。

前些日子,新媒體上有一篇文章流傳甚廣,說是人有三命,即性命、生命和使命。大意是:平庸的人有一條命——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們分別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責任!

三句話概括了三種境界。有的人只是來世上走了一遭,只追求一日三餐的溫飽,沒有高遠的目標,亦沒有偉大的理想,徒有性命而已;有的人認為既然來世上就絕不能白活一回,

因此為了個人利益努力奮鬥,努力活出一份出眾的自我來,讓個體生命流光溢彩;有的人則把責任扛在肩頭,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民族甚至整個人類的前途緊緊聯絡起來,在履職盡責中體現責任擔當和使命感,讓精神煥發璀燦的光芒。

周炳耀雖為基層普通幹部,但他顯然屬於卓越者。一個人的性命只有一次,但不同的選擇體現了不同的人生價值和意義。因此,有的人活著卻猶如死了,有的人死了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正所謂“我們不能決定性命的長度,但能提升生命的高度”。

“他是我們全村人心目中的英雄!”周炳耀在莊裡村民的心聲中獲得了永生,達到了生命的最高度.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周炳耀發揮了基層黨員先鋒模範與帶頭示範作用,是寧德市成千上萬基層幹部和黨員中的優秀代表。

當前緬懷周炳耀同志最好的就是弘揚好他的精神,就是化悲痛為力量,完成他未盡的事業。

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5

執教以來,陳老師本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把愛的陽光灑向教育事業,灑向她的每一位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她甘願為教育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平凡而崇高的師德之光,溫暖了學生的心靈。

一、點教學明燈,讓自己在“比”中打造高效課堂

在陳老師這位普通語文教師心中,當一名出色的教師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鑽研教材,研究學情,提高業務水平,是她從教以來不懈的追求。人們都說:若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但她卻力求教會自己去挖水。

在“課內比教學”活動中,她能積極借鑑“杜郎口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緊緊圍繞著導學案要充分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指導科學化”的原則,率先在八年級語文備課組開始了個人主備。她編寫的導學案教學目標具體,導學流程科學、合理,導學過程注重學法指導,“對學”和“群學”有機結合,檢測內容有針對性。為了讓課堂變得“高效靈動”,她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充分考慮每一個細節,使學生在活動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能,儘量讓學生在課堂中佔主體地位,讓他們的潛質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在語文課中感受到充分的快樂。她體會到:課堂上不僅教師要精彩,更重要的是學生要表現的精彩!

除了備課、講課,陳老師更多的是與老師們多次聚在一起進行“磨” 課、“草根”研討。隨時隨地,同事們一針見血地指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有的建議先分任務,然後再開展小組的交流,可節約時間;有的建議將大問題化成小問題,分解難度;又有的建議交流一定要充分,全班大展示可有選擇性地進行……聽了同事們真誠的、坦率的建議,陳老師的教學思路開闊多了,這為她下一步調整教學方案提供了許多參考的依據,努力使她的課化繁為簡,打造出先學後教的“高效輕負”的課堂。

在這次“課內比教學”活動中,高強度的聽課之餘,她經常問自己“如果這節課讓我來上,我會怎麼上?”能在學習與反思中正視自己的遺憾與不足,讓自己在“比”中進步,在“比”中提升,在“比”中成長。

平時,陳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工作要有比勁兒,也要有奉獻勁兒。”她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陳老師在參加校“課內比教學”競賽時,恰好她丈夫生病,她趕到學校上完課,又急忙去醫院照顧丈夫輸液,在醫院,她一邊守著丈夫輸液,一邊還在床頭批改作業,晚上趕回家哄完兒子睡覺,又忙於在電腦上準備參賽的課件。為了上好這堂競賽課,她忙了幾個星期,功夫不負有心人,比賽結束後,這堂課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她卻病倒了。這樣的事例,在陳老師身上舉不勝舉。多年來,她所教學科學生成績優異,她本人也連續多年被評為校“先進個人”、縣“優秀教師”。

走萬家之路,讓自己在“訪”中提升師德修養

教師不僅要專業知識過硬,還要具備良好的師德修養。教師應該用心靈、用人格魅力去接觸學生,用愛喚醒學生。陳老師一直把家訪工作當成與班上孩子們溝通、交流的好橋樑。

八年級的學生學習壓力大,加之一些家庭變故、學生逆反等因素,學生“兩極分化”嚴重。對於心理出現偏差的學生,陳老師經常放棄休息時間,找學生個別談心,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與家長反覆溝通,瞭解學生家庭狀況,耐心細緻地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班上有一名叫任海均的男孩自父母離婚後,每日裡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無精打采、臉上再無笑容。有一次瘦弱矮小的他因為和班上同學打架被陳老師請進了辦公室,但是不管陳老師怎麼勸說,動手打人的他就是固執得不肯認錯。陳老師沒轍了,只好提出讓他請家長來,他一聽說要請家長,臉上頓時顯出沮喪、難過的神情,再也不說話了。經過陳老師再三的'耐心勸導,他才流著淚小聲說道“陳老師,我父母是不會來學校的,他們離婚了,都不管我了!”陳老師看著這個平日裡沉默寡言,內心敏感的孩子,沉思了很久……

下自習後,陳老師約了同班兩位老師一起去任海均家進行第一次家訪。天黑,路滑,好不容易才找到他家,等了很長時間他的父親才打完麻將回家,老師們述說了孩子在校的表現,並希望做父親的多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和思想狀況,任海均的父親點頭稱是,並一再保證晚上按時回家,履行監管職責。

家訪後的一段時間裡,陳老師觀察到任海均學習和紀律有了明顯的起色,決定再去他母親那裡家訪一次,讓他母親也對他多些關心與鼓勵。

第二次家訪時陳老師終於看見了任海均的母親,她一人租住在菜市場樓上的一間小屋裡,從事加工業。屋裡空間狹窄,室內僅放得下一張床和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兩人只好站著說話。通過交談,得知任海均的母親其實非常想念兒子,也想多去關心兒子,可是當父親的不許她踏進家門半步,更不許她和孩子有接觸。得知這種情況後,陳老師又和任海均的父親電話聯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他父親被陳老師說服並同意孩子的母親可以隨時來探望和照顧孩子。

家訪後的第二天,任海均的母親帶著他去辦公室找到陳老師,她說:“多虧了老師啊,要不是你們,我哪有機會經常看見並關心兒子,說實話,我一直很內疚,總覺得是大人耽誤了孩子,讓孩子缺乏溫暖,我想見又不敢見,想管又不能管,是你們,讓我又有了這個機會!”

數月後,當陳老師第三次去家訪時,任海均一家三口終於團坐在窗明几淨的客廳裡熱情的守候著她的到來,這比第一次吃閉門羹、第二次無處談話要幸福多了。看著孩子父母一臉的喜悅之色,又看看孩子自信、樂觀、活潑的神情,

陳老師感到由衷的高興。

愛心,是想學生所想,不斷給學生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作為班主任,陳老師始終認為班內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因此,多年來她帶出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學生成績也是名列前茅,連三年被評為“文明班級”,陳老師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

三、點明燈,走萬家,讓師生在“比訪”中雙受益

翻開陳老師的《課外訪萬家活動記載手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幾組感人的畫面:

10月9日,一家長對沉迷於網路遊戲逃學在家的兒子說:“俊傑,你看陳老師走了那麼遠的路來找你,你要是不好好讀書,你對得起誰?”孩子羞愧地低下頭,在陳老師和父母的共同幫助下,最終戒掉了網癮,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12月6日,陳老師的家訪心得——只要有愛,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位家長都是上帝。我願播撒愛的種子,收穫愛的果實!

陳老師一邊在“訪萬家”活動中見證了學生的進步,家長的轉變與配合,一邊在如火如荼的“比教學”活動中也收穫到喜悅。她說:“活動中,不管是我個人的付出,還是同事們的幫助,這都是一種幸福。‘課內比教學’比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教學能力,更是教研組團隊的智慧,它還是我們全體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陳老師作為“全員賽課”中的一員,經歷了自選課例、個人主備、試講、組類磨課、再講、說課、聽課、評課的全過程……她終於體驗到了破繭成蝶的驚喜。這項活動就如同一盞教學明燈,讓陳老師在艱辛的課改之路上找到了前進的方向,讓學生解放了頭腦,講臺成了他們的地盤,黑板成了他們的舞臺,重新找回了他們的快樂。

作為一名教師,在自己平凡而又崇高的崗位上,陳老師願做綠葉一般的事業,懷揣著一顆仁愛、智慧的心,點教學明燈,走萬家之路,用愛開啟每個孩子的心扉,用溝通溫暖每個孩子的心靈。她就是這樣用自己的一腔熱血灑三尺講臺,無怨無悔地為人民教育事業默默地付出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