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山村支教感人事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偏遠山村支教感人事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偏遠山村支教感人事蹟

偏遠山村支教感人事蹟1

張三井從教已有17年,20xx年擔任班主任,教學環境變動一次,前11年執教於我縣偏遠學校――兩岔鄉九年制學校,後6年執教於現在的學校――顆砂鄉九年制學校。不管在哪所學校任教,該同志17年如一日,對待工作,任勞任怨,樂於奉獻,無怨無悔,真正是一位值得領導信任、同事信賴、學生愛戴的優秀教師

從教17年來,該同志始終把政治學習放在首位。該同志熱愛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校,熱愛學生。該同志完全服從組織和領導的安排,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對於領導安排的工作能夠如數如質地完成。下面就該同志17年來的工作業績作一些簡要介紹。

一、忠於職守,辛勤耕耘

執教17年來,該同志始終堅守在教學前沿陣地,努力探索與拼搏,不敢懈怠,唯恐貽誤了學生的大好時光與美好前程。通過17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他雖沒有像歷史名家那樣,研究總結出一些可供推廣的歷史教學理論與經驗,但他獨創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歷史教學方法,那就是“時間總領法”及“時間記憶想象法”。一本歷史課本,知識點多而雜,繁而亂,尤其是歷史時間、人物、地點、事件名稱等更是讓學生難以記憶。用了“時間總領法”就能把它們全部梳理、歸順到位,最後就可以達到用記憶歷史時間來記憶歷史人物、記憶歷史地點、記憶歷史事件名稱的目的和效果。

諸如公元前221年表示為:事件為秦朝建立,人物為嬴政(即後來的秦始皇),都城咸陽。這就是用時間概括了一切,用時間總領了一切。然而,如何記憶歷史時間呢?於此,該同志除了教授學生一般常規方法(如中外聯絡法、間隔記憶法、串聯記憶法、諧音記憶法等)外,他還探討出了一種更為生動、靈活的記憶法――想象法。此法是指借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中的經歷或具象與我們要記憶時間的所有阿拉伯數字通過“聯結點”進行對等聯想,最後編成熟語或順口溜,達到記憶該時間的目的。諸如“一爬一爬,一爬就爬上山”,這是馬克思生卒年(1818――1883),如此通過數字諧音把它比擬成爬山活動,多順口,多生動,多有趣。還有“以前二林愛吃蛋”,這是夏朝建立時間(公元前20xx年)。“一耙挖死你”1840年鴉片戰爭發生等等,該同志和學生還共同創作了許多許多。

以上兩種方法雖不能解決歷史課本全部問題,但它們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腐朽為神奇,化枯燥為有趣,既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又培養了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刺激了學生求知慾望,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二、愛心施教,創和諧班級

十多年前,我們當班主任,依靠的是教師的權威,班主任手中的特權,來治服學生,管理班級。然而,通過這十多年的歷練和當前現階段不斷的學習,該同志逐步清醒地認識到:現代班級管理不需要權威,不需要特權,需要的是班主任源源不斷的愛心源泉,那種權威管理、特權管理已嚴重違背現代教育理念,不再適應現代教育之需要,我們應徹底、乾淨的完全摒棄。

基於觀念轉變,近年來,該同志在班級管理中進行著“愛心施教”的嘗試:

①建立愛心檔案。他通過家訪、輔導、談心等交流方式,全面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家庭、學習、生活及思想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一一記錄存檔,為愛心施教作好資料儲備。

②實施愛心關懷。老師疼愛優秀生,這是本能驅使,但為了班級健康、整體發展,該同志逐步轉變為:愛心傾向中等生,愛心傾向學困生,愛心傾向問題生,愛心傾向貧困生,使每位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③作好調劑師。該同志通過召開家長會、組建師生、生生愛心對子調和、化解學生與家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心理糾結及矛盾,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④組織愛心活動。組織學生義務掃街、幫扶孤寡老人,培養其愛心,組織學生觀看《讓生命充滿愛》感恩教育片,激發其愛心,組織學生向災區捐款,奉獻其愛心。通過以上四點“愛心施教”的嘗試,如今,該同志班級狀況大為改觀,班級學風濃厚了,班級凝聚力增強了,師生親和了拉緊了,正向一個健康、和諧的班級邁進。

三、默默工作,樂於奉獻

從教17年來,該同志完全服從學校領導分給他的各項工作,並且樂意接受,用心把它做好。該同志是教歷史的,因工作需要,他還兼帶過國小社會、國中數學、地理、政治、音樂等課程,同時還兼帶過學校其它管理工作,諸如紀律管理、共青團管理、電工管理、出納及財務管理及協助掃盲、普九工作。所有這些工作,分攤在每學期,大都在三四種以上。這些工作雜而亂,甚至有時有些繁重,不細心,沒耐心,很難權衡其輕重,把它做好。至今令他都還清楚記得,在兩岔學校的1990~1991學年裡,該同志任國中三個年級班的歷史、政治兩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同時兼帶學校共青團管理工作及紀律管理工作,任務相當繁重。現在回想一下,白天他既要搞好教學,又要抓好學生的各項紀律,晚上查好全校學生就寢後,他還得批改學生作業至深夜,一天真是辛苦。但是,該同志感到很快樂(因為那時他每天有早起高歌的`習慣,這樣可以證明)。 該同志通過艱苦努力,最後給學校領導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尤其是那年國中畢業會考中,該同志所帶的歷史、政治兩門學科效益分在全縣排名中分列第六及第九,也為當年他們學校九年級效益總分在全縣同級同類學校排名第一立下汗馬功勞。 如今,在我們顆砂學校,該同志工作任務雖沒有那麼繁重,但他身上的擔子也不輕。本期該同志任教兩個不同年級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及九年級班主任工作,同時兼帶學校電工管理及出納財務管理工作。同樣地,為了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了學校教育和諧、順利發展,該同志重擔分挑,一步一步,穩步前行,絕未跌倒。

可以說,張三井是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師,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們教育事業的一些平凡小事。然而就這些小事,只有我們的張老師才有那股韌勁,那種細心,那種精心。張三井始終對他的職業、他的工作充滿著無限的愛,所以他每天奉獻著,同時也快樂著。他經常樂觀地告訴同志們,他要把那無限的愛播撒在家鄉教育的這片熱土上,默默耕耘,直至終老。

偏遠山村支教感人事蹟2

喬冬梅,女,1973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1991年參加工作,中國小一級教師。

她從教以來一直在本村教學,默默耕耘,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她在教育戰線上已經工作了26個春秋,26年如一日,以校為家,始終工作在教學第一線,一直擔任國小班主任並任教語文。

“愛”是一個古老的課題,對班主任來說又是一個應該時刻銘記的話題。“愛”是教育的紐帶,“愛”是溝通的橋樑,“愛”是轉化的前提,“愛”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愛”不應該只是提供給優等生的溫床,而應該是培養所有學生茁壯成長的土壤,為了把“愛”撒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育教學中她力求使每一類學生都能得到愉快的心境,巨大的動力,充足的機會,成功的喜悅。一、“愛”是轉化的前提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頭戲,班主任要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在長期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她做到把“愛”奉獻給所有的學生。記得班裡有個學生叫喬新博,家長對其教育、學習方面不夠重視,經常逃學,同學們都嫌棄他,他自己漸漸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常常逃學玩遊戲。喬冬梅老師經過多次觀察、訪問和他交朋友,關心他生活,幫他補課,給他講道理,後來該生學習成績直線上升。他深信老師對他的愛。從此他有了轉變,後來還當上三好學生,順利地考上了高中。

二、因材施教,讓陽光和關愛灑遍班級每個角落。

雖然班裡有許多聰明的.學生,但也有學困生。在教學中她注重集體教學和個別相結合,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照顧兩頭,正確對待個別差異,使好學生能吃的夠、吃得飽,又使差生能拿得起。喬偉偉,王鑫琪等同學缺乏學習興趣,自控能力差,她就多鼓勵他們,多找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找差距,想辦法。依若、玉梓聰明好學,理解力和記憶力好,喬冬梅老師就要求他們多看多讀,多做課外題,這幾個同學後來都曾獲各科競賽獎。喬子瑜剛進五年級是全班倒數第一,喬冬梅老師就和他談心,鼓勵他向先進看齊,本學期他已進入班級優秀生行列。喬冬梅老師所帶班級在20xx年獲得優秀班集體的榮譽稱號。關愛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身心在德、智、體、美幾方面得到健康發展,讓每一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陽光般的溫暖,這是她永恆和不懈的追求。

三、細心關愛,耐心幫助

教師對學生的愛源於母愛,卻勝於母愛,因為老師對學生的這種細心的愛,是一種理性的愛,它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揚帆前進。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她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睛,養成了一顆細微的心,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存在的異樣,並能及時糾正,教育、培育,使之沿著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她所帶的班級裡,始終洋溢這一股暖流,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著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

比如,班級裡有個女孩叫喬夢含,她學習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是班裡有名的“膽小生”。為了幫助她練習膽量,喬冬梅老師上課時經常提問她一些很容易的問題,並且課下經常找她談心,鼓勵她。當發現她朗讀課文抑揚頓挫很有感情時,就讓她帶著大家朗讀。給她機會,讓她代表班級參加“中國夢”演講,她竟然還獲得一等獎,她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放學後,見到老師她還悄悄地說:“老師我不知道怎麼感謝你。”老師高興地回答:“臺上的表現就是你對我最好的回報。”她微微一笑就跑了。喬冬梅老師用耐心的關愛,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創新能力的活動舞臺。四、默默耕耘,不斷鑽研

從1991年3月,喬冬梅老師就踏上了國小教育的“三尺講臺”。從那時起,她就把人生座標定在了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她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熱愛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事業看的神聖無比。為了做好教師這項神聖的工作,她始終堅持不斷的學習,堅持閱讀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教育學刊物,虛心學習老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向年輕教師學習製作課件,學習熟練操作一體機等現代教學手段,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總之,任教20多年來,她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只講奉獻。多年來,她所任教的學科在學區組織的統考中總是名列前茅,自己多次被評為“沙河市優秀教師”、“模範教師”,輔導的學生在各項競賽中多次獲獎,“經典誦讀”比賽中榮獲優秀輔導教師獎,20xx年所帶班級被評為縣級先進班集體。她的教學成績得到學校領導和同事的認可,獲得學生及家長的好評。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她一定會再接再厲,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偏遠山村支教感人事蹟3

在十七年的從教生涯中,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這麼多年來,我他深受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讚許。從教十七年來,始終奮鬥在教學第一線,從周圍的教師和學生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對他來說是一筆財富,是人生最寶貴的經歷。

一、錘鍊思想、提高境界

作為一名教師,他深知學習是終身的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在業務上強人一籌,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在十七年的教學工作中,他忠實於黨的教育事業。平時注意學習黨的各項時事方針、政策,關心國家大事,並運用學到的政治理論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在五尺講臺上,他認真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嚴格按照黨的教育政策、教學大綱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全心全意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無論在任何崗位,他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為已任,志存高遠、愛崗敬業、樂於奉獻,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

二、鑽研業務、更新理念

他作為一名一線的英語教師,積極改進和完善英語教學方法,注重多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努力提高全體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開動腦筋、鑽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對學生嚴而有度,與同學們真誠相處,用愛與學生溝通。同學們都認為他是值得依賴的教師,又是親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長者。因為有了愛和喜歡,同學們都比較喜歡上他的課。

他勤於學習,精於業務,樂於奉獻。教書時間越長,他越感覺自己的知識匱乏,學習自然成為頭等大事,所以他總是利用工作之餘,多方蒐集材料,閱讀報刊,更新教育理念,瞭解課改的新動向。多年來,他持之以恆地主動學習課改理論,掌握《新課標》的基本精神,閱讀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書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

三.踏實工作、取長補短

走近他,你會發現,他的工作作風就是無論做哪一項工作都是腳踏實地、盡心盡責,都是高標準嚴要求,每一項工作都是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他把自己學到的班級管理經驗與學校的實際工作密切結合起來,促使班級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他不分晝夜的辛勤工作,仔細閱讀分析其他老師的創新課、研究課,並和其他教師一起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每次聽課後,他都會認真評課,幫助授課者找出優缺點,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也使自己學得了不少經驗。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他不但教給學生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技能。幾年來,他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課,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雖然學生的智力水平千差萬別,但他相信只要我努力了,他會讓每一個學生學到應該學到的知識。在工作中認真分析不同學生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班級採用不同的方法授課。在教學中注重和學生的情感交流,把學生的發展作為工作的重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把學習變成快樂的情感體驗。四、創新教育、不斷進取

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勤勤懇懇的創新意識,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這麼多年來,他給大家的印象是,言語不多,做人低調,為人謙遜。但是,在工作上,卻是善於動腦,樂於挑戰。多年的工作中,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熱愛學生,講究工作方法,工作有計劃、有重點、有總結。重視班幹部的作用,能針對不同時期學生思想的變化採取相應對策。

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經常與學校、組長、其它科任老師、家長溝通,使對學生的教育趨於同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治能力。多管齊下,分層推進,在轉化後進生的工作中付出了艱苦努力。同他們促膝談心,解決他們生活上、思想上各種實際困難,體現出教師同學生同甘共苦,肝膽相照。使他們跟上全班的進步步伐。認真寫好心得體會,積極參加縣市省組織的教育論文比賽,教研成果突出。

作為一名教師的他樂於合作,善於合作,珍重合作。與學生、家長、教師都能很好相處,達到工作所需要的環境,在工作中能和每位教師和睦相處,精誠團結,共同把工作做到最好。“工作就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歡樂,也是幸福之所在。”羅丹說。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了這句話。工作著,快樂著。

偏遠山村支教感人事蹟4

專題片從侯長亮選擇支教的原因、教學育人方法以及他與妻子相識相愛攜手守護山村孩子的讀書夢三個方面展開故事。侯長亮小時候家裡非常拮据,他個人艱難的求學經歷讓他堅定了畢業後去支教幫助更多貧困學子的志向。他說:“因為自己這樣的成長經歷,我深知窮人家孩子讀書的不易。對於那些偏遠山區的孩子來說,更需要老師去引導他們變得堅強自立。”談到支教的育人感受時,侯長亮認為,教育學生最重視的應該是孩子心靈和精神方面的教育。他希望大山裡的老師有更多的機會外出學習充電,這樣他們才能更快地成長起來,優秀的'師資才是山區教育的根本。談到支教地點的選擇時,侯長亮表示哪裡缺老師他就往哪裡去,“我通常都是在網上尋找教師資源緊缺的地區和學校,支教一段時間後,學校的師資力量改善了,學校不缺老師了,我就離開,去尋找下一個緊缺教師的地方。”

而在山區支教的經歷,讓侯長亮收穫了一份美麗真摯的愛情,而他與她的妻子正是因為有著共同的支教夢想而結緣。如今,侯長亮夫妻兩人相互支援和幫助,共同致力於大山深處的教育事業,陪伴著孩子們健康成長。雖然條件艱苦,可他們甘之如飴。侯長亮希望他們的支教故事,能讓更多人瞭解山村教育,吸引更多人為偏遠山村的孩子們而堅守三尺講臺。

2011年畢業於湖南文理學院計算機與電氣工程學院的侯長亮,同年6月他以“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身份前往廣西瑤族大石山區開始了長達10年的支教生涯。他2015年至2017年在貴州苗族山區支教,2017年8月至今一直在雲南山區支教。 2021年11月,侯長亮十年如一日堅持到山區支教的感人事蹟,先後被新華網、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日報、中央電視臺等數十家主流媒體報道點贊,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為青年學子樹立起了勵志榜樣。

一副銀邊眼鏡,臉上微笑淡淡,破舊的深藍色T恤領口還有些參差不齊的線頭,腳上泛白的粗布鞋,右腳大拇指處,一道小口子若隱若現。

偏遠山村支教感人事蹟5

看到鞠英年的第一眼,你不會想到這個樸素的中年支教老師,曾擁有如下頭銜——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摩托羅拉天津廠製造總監和總經理、UT斯達康全球供應鏈高階副總裁、創科實業有限公司製造運營副總裁。

脫下西裝,換上布衣;走出都市,走進大山;當“高大上”的寫字樓轉換為山鄉國小的三尺講臺,優渥生活變成了粗茶淡飯,他只用一句話詮釋:“我選擇支教,不只是為了實現年輕時的情懷和夢想,也想盡微薄之力,為山區的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讓他們成為飛出大山的‘金鳳凰’。”選擇——做一點貢獻圓一個夢想

鞠英年,天津人,今年57歲。數年前,為孩子前途,前往加拿大陪讀。去年,小孩子已如願上了大學,他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使命”,自身也已年近花甲。“人生到了這個階段了,我得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做什麼?鞠英年心中並沒有想好,但他決定了一件事——回國,到了國內走走看看再決定也不遲。

回到祖國,鞠英年到了重慶,先後到石柱縣和潼南區走訪調研,最開始,他準備選一些扶貧類的事情做,但2020年全國已經宣佈脫貧,經過多年奮戰,如今的扶貧工作中能做的事情已經不多,他開始轉變思路。

多方走訪,他發現了一個現象。現在的農村,留守兒童較多,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們接受到的音體美等教育也十分缺乏。看見這些懵懂、稚嫩的臉龐上透出的過早的懂事與成熟,看到他們課後服務不足,放學後無事可做,鞠英年總有抑制不住的心疼。他想,他必須做點什麼。

怎樣幫助他們?找朋友幫忙捐助資金?這隻能幫一時。如何才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長久的幫助?鞠英年在尋找答案。 “我們差的不是物質,差的是老師。”一次走訪中,他聽到某學校負責人這樣說,這讓他一下子打開了思路——支教! 此刻,兒時想成為老師的夢想再次被喚醒,那顆被深埋的種子一抓住這個機會就破土而出,它要開花結果的勁頭再也無法被阻擋。

“從小就想要做一名教師,一晃這麼多年,再不去實現這個願望就來不及了。”鞠英年下定了決心。逐夢——到最偏遠的地方授生以“漁”

說幹就幹,鞠英年一直是一個行動派。多方打探後,鞠英年聯絡到了重慶小書包公益助學中心,瞭解其教學理念後,加入了這個團體。

“我想,我要去,就去最遠的山區。”與中心溝通交流後,鞠英年被派到城口,成了一名不要一分報酬的支教老師。他“支教生涯”的第一站在高燕鎮第一中心國小,擔任6年級數學教師。在順利交完畢業班後,他於今年9月份“轉戰”左嵐鄉第一中心國小。

“以前沒有教過書,所以我一邊教書一邊在思考。”鞠英年說道,在高燕國小,他發現學校主要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水平都還不錯,但音體美和課後服務明顯缺乏,這讓他覺得自己應該轉變思路,從這些方面為孩子們服務。

定下了目標,到左嵐國小後,他沒有選擇教授語文、數學等主科,與學校領導商量後,成了3、4、5、6四個年級的英語老師,3、4兩個年級的自然科學老師。

在教學的同時,鞠老師還想方設法開展課後服務,在孩子們放學後,他每天都會輔導願意留下的.孩子完成作業,並且開設了國際象棋興趣班,教授孩子們下國際象棋。他還積極與學校老師溝通,引導其他老師開設不同型別的興趣班,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今年暑假,他自費組織了杭州繪畫夏令營、北京航空航天夏令營,帶領山裡的孩子們到外面“開了開眼界”。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是知識教育,還要素質教育,拓寬他們的眼界。”鞠英年的這句話就是他所做一切最好的解釋,他說,要讓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並且有足夠的眼界,學生才能真正成人,而不是成為“書呆子”,這就是他的教育初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