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事蹟[通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9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很是熟悉吧,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外名人事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外名人事蹟[通用]

中外名人事蹟1

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我國書畫是極負盛名的。他所寫的《蘭亭帖》流傳至今,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蘭亭帖》集中體現了王羲之的文學才華和書法藝術的成就。

《蘭亭帖》是對自己所作的《蘭亭集序》的書寫。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3月3日,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40多人宴集在浙江省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縣)的蘭亭。這一天春光明媚,與會的人詩興大發,紛紛吟出一些詩來。王羲之為這些詩作所感動,欣然命筆寫了一篇序,這就是後來傳誦的《蘭亭集序》。序中記下了集會的盛況,反映與會諸人的觀感。《蘭亭帖》就是對於《蘭亭集序》的精書,寫得遒媚勁健,為後世學習書法的楷模。

王羲之書法的高超成就來源於他幼年的刻苦學習。

王羲之幼年學書的時候,非常羨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張芝,字伯英,他的書法也是非常有名的。據說張芝學習書法的時候經常在衣帛上寫字,然後再把衣帛放在染缸裡染上色,做衣服用。張芝還經常到水池邊上去寫字,用池水磨墨涮筆,結果池水都被染成黑色。由於他這樣用功,所以字寫得非常好,特別是草書更為出名。當時的人稱他為“草聖”。王羲之決心學習張芝的精神,並認為:只要自己肯於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趕上或者超過張芝。

王羲之不僅學習張芝的精神,而且還學習張芝寫字的方法。他也像張芝那樣,經常到水池邊上學習寫字。

王羲之家鄉臨川城下有一條河,靠河的邊上有一塊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個很深的長方形水池,這就是他經常學習寫字的地方。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他就帶上紙筆硯墨來到這裡學習寫字,用池裡的水磨墨,用池子裡的水涮筆,每當他的黑黑的墨筆投入池水的時候,水裡立刻出現一片黑雲似的水墨。這樣,天長日久,池水也就漸漸變黑了。隨著池水的一天天變黑,王羲之的字也一天天的長進了。不久,他寫的`字就超過了當時的書法家庾翼。

有一次,他用草書給庾翼的哥哥庾亮寫了一封信,庾翼看到以後大為歎服。他說王羲之的字“真可以與張芝的媲美了!”王羲之終於成為當時的書法家。

到了宋朝,新城的墨池上邊建立了一個州學的校舍。州學裡有一位姓王的教授(主管教育的小官)。他因為怕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蹟被世人所遺忘,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的柱子上,並且邀請當時的大散文家曾鞏寫了一篇《墨池記》。

曾鞏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墨池記》裡除了記述王羲之當時臨池學書的事蹟之外,還闡述了有關學習的一些思想。他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這也就是說,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並不是天生成就的,而是精心努力的結果;後人之所以趕不上他,並不是後來的人不能趕上他,而是後人學習艱苦努力的程度不如他,這也是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蹟給予後人的有益啟示。

中外名人事蹟2

弗格森

二十年的時間可以使一個男孩成長為一個男人。二十年時間可以讓一個漁村發展成繁華的都市。然而,二十年如一日,你堅持著你一直的`夢想,締造屬於你的王朝。你曾經的王朝沒落了,甚至連你的孩子也背叛了你。那時,已是花甲老人的你,沒有放棄。忍著傷痛,你重新開始了。歲月如刀,你的頭髮已花白,但目光仍堅毅。我相信,你將創造奇蹟。

中外名人事蹟3

老婆婆在屋子後面種了一大片玉米。一個顆粒飽滿的玉米說道:“收穫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為我是今年長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穫那天,老婆婆並沒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會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著。

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一些玉米,唯獨沒有摘這個玉米。

“明天,老婆婆一定會把我摘走!”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著。 可是。從此以後,老婆婆再也沒有來過。

直到有一天,玉米絕望了,原來飽滿的.顆粒變得乾癟堅硬。 可是就在這時,老婆婆來了,一邊摘下它,一邊說:“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種子,明年肯定能種出更棒的玉米!” 平庸的人和傑出的人,其不同之處就是看能不能堅持。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半途而廢可是就在這時,老婆婆來了,一邊摘下它,一邊說:“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種子,明年肯定能種出更棒的玉米!”平庸的人和傑出的人,其不同之處就是看能不能堅持。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

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次演講中只講了兩句話,而且都是相同的: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中外名人事蹟4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南宋江山,淪落半壁,岳飛壯懷激烈寫下這首震撼人心的《滿江紅》。

岳飛,字鵬舉,諡武穆,後改諡忠武。河南安陽湯陰縣縣城東30裡菜園鎮程崗村人(1103—1142)。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抗金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

岳飛出生在一戶佃戶家裡,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他身高7尺,臉色紅潤,丹鳳眼。青年時代正遇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親眼目睹了北宋滅亡的悲慘史實和中原的淪陷。他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的壓迫、收復故土、統一國家的強烈願望。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投軍後,作戰勇敢多次打敗金軍,屢建戰功,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餘,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岳家軍”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柺子馬”,乘勝進佔朱仙鎮,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皇上趙構得知岳飛的勝利,怕金軍放了他哥哥,讓他當不成皇帝,再加上奸臣秦檜勾結金軍的陰謀詭計,連向岳飛發了12道金牌,讓岳飛退兵回京。

“靖廉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是岳飛的淋雲壯志,只可惜他終生追求的`夢想終究沒有實現。

岳飛雖死,但,他的一腔愛國情懷,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死,李白有一顆不染世俗的仙人心,他的生和他的死,為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和亙古的遺憾。

酒是李白詩的載體。有了酒,便有了詩。“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詩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靈動的,飛揚的李白,不因權勢財富而折腰的自由的李白。“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李白真實的寫出詩人曠達於天地之間的瀟灑情懷和借酒消愁的悲傷,這種矛盾或許才是最真實的。

晚唐詩人皮日休說:“吾愛李太白,身為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跡作人間客。磥砢千丈林,澄澈萬尋碧。”詩月酒和李白共融,有月有酒便有了蕩氣迴腸的詩歌,有詩便有了消愁酒和相思月。

李白,把酒邀月,悠然回到他的傳說中去,凝成了歷史中一道輝煌的風景。

中外名人事蹟5

世界科學史上有一朵鏗鏘玫瑰,她不屈不撓、堅韌睿智,散發著沁人香氣;她淡泊名利,用偉大的人格魅力激勵了無數人!她就是——瑪麗。居里。

居里夫人,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她在極其簡陋、艱苦的條件下,與丈夫一起提煉出了放射性物質——釙和鐳。為世界探索原子核科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為了提煉鐳,居里夫人要用一口大鐵鍋把瀝青鈾礦殘渣一次一次地煮沸,並不停地用一根和她一樣高的鐵棍攪拌著。我真擔心她會因為過度疲勞和體力透支而病倒。如果我需要每天干這麼重的活,我肯定受不了。平時,我只要洗下碗,拖下地就叫苦不迭,假裝累得不行,趴在地上。在軍訓時,嬌氣的我受不了烈日的炎熱,受不了站軍姿的勞累,於是我想趁教官上廁所的工夫,蹲在地上休息;舞蹈學一年,又怕疼,又怕被說,根本沒什麼進步……我想居里夫人的身體承受這麼沉重的工作,中途她肯定也想放棄;想到繁重的科研消耗了大好青春和美麗容貌,她肯定也思考過是否值得這樣付出的問題。但是為什麼最後堅持住了呢?因為鐳“美麗的光芒”吸引著她,偉大目標不容許她放棄!我要學習她為志向努力的精神!

在發現鐳之後,居里夫人想繼續做實驗、做研究。可是她竟沒有錢去購買一克鐳!我頓時覺得有點憤怒:是居里夫人發現了鐳,而且一共提煉50克鐳,可居然沒人送給她一點點鐳做研究!直到最後,美國總統才送了一克鐳給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謙虛地對美國總統表示感謝,其後拒絕接受眾多科學界的.頭銜和榮譽。看看現在,一些科學界的人士有點小成就、為社會做了件小事,就會到處宣揚,毫不謙虛地把自己誇的非常偉大。對比居里夫人,他們真應該感到羞愧!

居里夫人不畏艱辛堅持科學探索,淡泊名利視錢財如糞土,她像一朵永不凋謝的鏗鏘玫瑰,在世界科學史上永久地散發著芬芳!

中外名人事蹟6

他一生似乎都與月光有一種無形的牽絆。

夜間,月光傾瀉而下,在地上散下一片溫柔的銀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是李白在看到月亮時隨口誦出的詩句,是何等瀟灑,但在字裡行間卻又流露出連綿的傷感與懷念,他那時在想什麼?是想起了古時的哪位令他敬佩的前人嗎,又或者是,他已故去的親友。這樣的情感,表達的含蓄且真切,讓我們這些後人為這詩句動容。

又是夜間,他坐在窗邊,影伴身旁,卻久久不能入睡,遠在他鄉的李白,在對親人濃的`化不開的思念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雖沒有他那樣的文采和那樣濃厚的情感,可住校時晚上也略有那樣的思親之情。

還有在那放逐了自己的月夜,獨自一人,和著皎潔的月光,和自己的影子一起浪漫吟詩,笙歌曼舞,於是有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千古名句,這本是十分孤獨的事,卻在李白瀟灑的態度下有了不可言說的韻味,於我,於大家何嘗不是這樣呢?獨自學習,看似是一件孤獨的事,但真正會學的人卻能從中學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就像月光,孤獨卻皎潔,悽清卻美麗。

在燈火闌珊中,家家戶戶其樂融融,妻子在河邊用木棒搗著衣服,子女在一旁嬉戲,詩人在一片熱鬧中寫下了“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詩句,這句子雖沒有前兩首那麼有名,卻在熱鬧中襯托出了那位婦女的憂慮,沒有自己的丈夫,家中只有自己,詩人是想借這女子來寫自己的孤獨,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在這偌大的長安城中,無依無靠。而我,獨自在學校中求學,父母都不在身邊,有什麼委屈也只能自己化解,但這有什麼呢,成功路上總是孤獨的。

在月光中尋找李白,這時照著我們的月光,是不是那片曾經照著李白的那片呢?獨自在月光下,總會有些感觸,李白也是這樣的吧!學習他那份浪漫,瀟灑的情懷,做那個在月光下思考的自己。

中外名人事蹟7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發現放射性元素鐳一百週年。一百週年前,居里夫婦為了釙和鐳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實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

儘管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對此提出來新的思考: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後,他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為了提煉純淨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支起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煉化然後送到廢棄的破棚子裡溶解、沉澱、分析。

儘管破棚子很破但居里夫婦也只有這麼一個地方能當化驗室了。經過三年又九個月,居里夫婦終於從成堆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鐳擁有極美麗的顏色,是晶瑩的的藍色,在黑暗的化驗室裡閃著微弱的熒光,儘管只有0.1克,可這對科學的意義卻是巨大的'。瑪麗。居里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的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逐漸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居里夫人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6個名譽頭銜,特別是曾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但她卻把獎金捐贈、獎章供自己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皮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於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負擔,一頭扎進科學研究的工作上,直至67歲離開人世,離開心愛的女兒和實驗室。

直到她身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的釋放。居里夫人高尚的品德宛如黑暗叢林中優美的百合,是黑暗中燦爛耀眼的陽光,滿谷飄逸著美德的馨香。她的科學精神永駐於我們的心中。

中外名人事蹟8

接下來我們學大教育的專家們就為我們的同學們帶來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故事說,期望我們大家能夠認真的去看。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憤而辭去彭澤縣令,從此名垂千古,被認為是表示文人的骨氣,是對腐朽的統治階級表現了一種孤高的態度,這似乎已成為一種定論。但陶淵明解職歸田,真是正因“不為五斗米折腰”嗎?並非如此。

清代林雲銘曾提出:“陶元亮作令彭澤,不為五斗米折腰,竟成千秋佳話。豈未仕之先,茫不知有束帶謁見之時,孟浪受官,方較論祿之微薄,禮之卑屈耶?”陶淵明曾出仕四次,又歸隱四次,為什麼出而復隱,隱而復出呢?只是正因“不為五斗米折腰”嗎?

我們先來看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這件事情的原委。《陶潛傳》中說:“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難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乃即日解印綬去職。”‘督郵’是一種官職,是專門來考查縣令治績的。陶淵明以前當過八十三天的彭澤令,那是一個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讓他棄官回家。有人告訴他,上級派人檢查工作,您應當“束帶見之”。就如同這天,你要穿戴整齊去見領導。陶淵明說:“我不願意為了保住這點做官的‘工資’而向人低三下四。”於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迎接上司檢查,讓他穿的正規一些,乾淨一些,有什麼不對。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講究禮儀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穿衣是個禮節問題,穿的正規一些,乾淨一些是淨化自己,關乎自己的形象,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就正因這些掛冠而去,實在讓人難以明白。陶淵明穿戴整齊去迎接檢查理應是分內之事,更是禮儀之事。沒有人侮辱他,很難說有什麼不向權貴低頭,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汚的精神。

中外名人事蹟9

金相院寺後面,有一座牛頭山,山上有一塊牛眠石,石上有一個很大的牛腳印。傳說那是朱元璋為結交天下豪傑義士,積蓄起義力量,就扮成放牛的走東闖西,到了福建。

有一天,朱元璋趕著牛來到靈秀山。看到一群放牛的孩子,衣衫破破爛爛,一個個瘦得"洞簫腳、筆管手"。他們縮在一塊大石下哭哭啼啼。

朱元璋問他們,為什麼哭得這樣傷心。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告訴他,因為旱災,山上的草都枯。孩子們死了。牛沒有吃飽,回家又要挨財主的毒打了,還不給飯吃。他們已經二頓飯沒吃了,一個個餓得連動也不能動了。

朱元璋聽了很同情這些窮孩子,就說:"他不讓你們飯吃,我們殺他的牛吃吧!"說完,他一劍把牛頭砍下來,割下牛肉,又叫孩子撿來柴草,燒火烤起牛肉來了。

烤牛肉又香又好吃,孩子們一個個吃得肚子圓圓的,直打飽嗝。可是,一個孩子卻說:"咱們把財主的牛殺了,回家怎麼交代?"聽他這樣說,孩子們一個個目瞪口呆。

朱元璋就把孩子們叫到一起,教給他們一個好辦法。

朱元璋叫一個孩子跑到財主家,對財主說:"老爺,事情不好了。那條大黑牛跑到懸崖上,前腳掉下崖去了,我們小夥伴拉著牛尾巴,怎麼也拉不上來,請老爺快去。"

財主聽了,急忙往山上跑,來到山上,牛沒有了,只剩下一條牛尾巴。孩子們告訴他,牛的'前腳掉下崖,他們拉著牛尾巴,想把牛拉下來,誰知把牛尾巴拉斷了,牛摔下崖去了。財主跑到崖邊一看:山崖下真的有牛頭、牛皮。牛摔死了,財主罵罵咧咧回去了。

其實,那牛頭、牛皮是朱元璋叫孩子丟下山去欺騙財主的。

據說,這些放牛孩子就跟著朱元璋打出了大明的江山。朱元璋的那頭牛,在靈秀山踩出一個大腳印。這腳印至今還在哩。

中外名人事蹟10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持續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東晉後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後,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但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之後,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裡派督郵來了解狀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方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願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勤。”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但是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此後,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參加農業勞動。之後由於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願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徵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能夠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並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重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中外名人事蹟11

英國的博物學家、進化論先驅達爾文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他曾經做過一件“蠢事”。

19世紀中葉,達爾文周遊世界。一次,他來到非洲的一個原始部落,那裡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達爾文在那裡住了幾天,有了驚人的發現:當氣候惡劣人們找不到食物時,就將老弱病殘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被吃掉的都是被認為沒有用的(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達爾文很痛心:世界已經進入文明時代,而這裡的'人還這麼野蠻殘忍,一定要想辦法改造他們。

他用高價買下一個當地的男嬰,把他帶回英國,他要用現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這個非洲血統的小孩變成一個“文明人”。然後,再用這個“文明人”去改造他家鄉人吃人的原始現狀。16年之後,這個小男孩長成了“文明青年”,達爾文經熟人幫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後,達爾文又來到非洲,想看看17年後的原始部落有多大進步。可是,他卻找不到那個“文明青年”。當地人告訴他,他們把那個青年吃掉了。達爾文大驚:“那麼好的人,為什麼吃了?”“他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做,留下有什麼用?”

對於一個社會來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他如何“高明”,都不可能改變整個社會的現狀,在人們還沒覺醒的時候,想用自己認為是先進的文明的思想去“統帥”他人,結果只會徒勞無益。達爾文雖然是一位偉大的進化論者,但他違背了最起碼的進化規律:一個人吃人的原始部落,你想在短時期內讓他們進入高度文明的社會,那是不現實的,從野蠻進化到文明,這其中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這不是單靠一個或幾個“文明人”就可以改造的。人類的進化是這樣,推而廣之,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

中外名人事蹟12

三毛

1、沙漠中的仙人掌——三毛:臺北。香港。撒哈拉。一個孱弱的女子,揹著她的行囊,帶著她的思想,開始了她的流浪。那瘦小的身影,在浩淼的沙漠中孤獨但卻堅定地前行。於是,撒哈拉記住了她的笑容,她的堅強。傾城。背影。我的寶貝。她彷彿是一個生活在天堂的公主,純真美好。所以她的文字質樸,乾淨,透明得不含一絲雜質。於是我們也記住了她,一個總是靜靜地呆在自己的文字世界裡安靜微笑的女子——三毛……

2、沙漠中的靚麗——三毛:獨自一人走進了荒無人煙的`撒哈拉,在烈日炎炎的滾燙的沙丘上,展示著生命的堅韌;把寂寞夜晚一望無際的孤獨,化作了感受恬靜的幸福;帶著東口人的口音,融入了熱烈的土著居民的生活。

3、流浪的孩子——三毛:她是叛逆的孩子,她去了很遠的地方。她帶給我們大漠的故事;她告訴我們“我是為我的心”。她牽著駱駝走來,又合上發黃的舊書而去。她似一個飄渺虛無的夢,夜精靈一般的的女子,波西米亞長裙和黑色長髮在擺動,她輕輕地說:“一定去海邊”……三毛的心,是流浪的心,是自由的心。

中外名人事蹟13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

在《世說新語》的字裡行間,魏晉名士對浙東山水讚羨不已。流風所及,有唐三百年,無數文人騷客踏歌而來,其中不乏如盧照鄰、駱賓王、宋之問、賀知章、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詩壇翹楚。他們自錢塘江,經浙東運河過紹興、上虞,再溯剡溪,經嵊州、新昌,至石樑而登天台山,徜徉山水,擊節高歌,為後世留下了近兩千首唐詩,形成了一條史無前例的唐詩之路。

江山無處不風流,為什麼唐代詩人獨獨鍾情於浙東山水呢?除卻峰隆峻、潭壑鏡徹,物產豐厚、足食足兵,佛國香城、仙源道蹤諸因素之外,真正吸引唐代詩人流連忘返的是對魏晉名士的追慕情懷。

“夫有非常之境,然後有非常之人棲焉。”魏晉是士族統治的時代。東晉以後,王、謝、何、庾等僑姓士族爭相到浙東一帶搶置田業,經營山居,隱逸於斯,待時而出。尤其是王、謝家族位居士族之冠,書法藝術以琅邪王家為優,詩歌文學以陳郡謝家為先。他們縱意丘壑,優遊林泉,探究玄理,率性自適,此時,山水不再是純粹的客觀存在,而成為思想和情感的寄託。王羲之修蘭亭,詩書俱在,名垂青史;謝靈運伐山開徑,行吟澤畔,傳頌千古……所有這些,足以讓大唐才俊接踵而至,尋幽訪古,以開拓新的詩歌題材和文學境界。

在杜甫晚年的'《壯遊》詩中寫道:“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唐代詩人之於浙東,不僅是佳山勝水的遊賞,而且是對魏晉風度與名士風尚的敬拜與追慕之旅。不管是仕途的失意,還是精神的彷徨,都會在對前人足跡的踏尋和憑弔中,使心靈得到暫時的解脫、豐富和浸潤。因此,我們說這是一條承載著詩意和精神求索的文化之路。

中外名人事蹟14

美國工程師富爾敦,在一百多年前,他發明了輪船。雖然他製造的第一艘輪船用的是英國的機器,但世界上都認為發明輪船的人。

富爾敦小時候讀書不太用功。只愛畫畫,並且畫得挺好,而別的功課可差勁啦!

老師對富爾敦說:“你很聰明,圖畫得不錯。可是別的功課不好,會留級的。”

富爾敦根本不把老師的話放在心上。除了畫畫就是玩。玩耍的時候,倒是很會動腦筋,碰到問題,還喜歡琢磨。

一天早晨,富爾敦划著小船去釣魚,船劃到半路上,遇上了大風,划起來可費勁啦!他想怎麼樣能使划船不費勁呢?船為什麼頂風就劃不動?有沒有頂著風也能行船的辦法?

第二天,富爾敦又到河邊去玩,他坐在一隻空船上,又琢磨起昨天想到的那些問題。他身子坐在船舷上,兩隻腳不停地在水裡攪動。腦子裡想呀想……不知不覺,小船兒已經盪到河中心了。多奇怪啊!他驚喜地發現,兩隻腳在水裡不斷地攪動,就能把船划動了。

“能不能用機械來代替兩隻腳的`攪動呢?”富爾敦想這是可能的。譬如,在船上裝一個風車似的槳葉。使槳葉在輪子上不斷轉動,這不是像雙腳搗水一樣,能使船身前進嗎?

想是這麼想,但是真要造出一個能推動大船的帶槳葉的輪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富爾敦會畫畫,能畫出一個帶槳葉的輪子來,但光靠畫圖不行呀!還要計算,還要懂得很多很多的科學知識。這時富爾敦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聽老師的話,把各門功課都學好。從此,他讀書非常用功,不僅補上了以前落下的功課,還刻苦專研地學習造船的科學知識。在1807年,富爾敦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輪船,成了世人都知道的科學家。

中外名人事蹟15

艱難困苦鑄人才米勒

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

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分析:也許沒有聲音的世界更能靜心思考,但“被褥的墳墓”絕難予人靈感,一顆堅強的心才是根本!話題:“磨難是財富”“生命的力量”

80美元環遊世界

有一位叫羅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國人,想用80美元來周遊世界,他堅信只要有信心,有誠意,任何目的都能達到。

年僅26歲的羅伯特完成了準備後,他就在口袋裡裝好80美元,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羅伯特為什麼能成功?全在於他有積極的'心態——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標,就得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居里夫人“幸運”的失戀

1883年,16歲的波蘭姑娘瑪麗亞,即後來的居里夫人,到某貴族之家當家庭教師,她計劃掙一些錢出去上大學。兩年後,這家的長子卡西米爾與瑪麗亞相戀,瑪麗亞剛過19歲,他們計劃結婚。當然,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於門第不同,他們的婚姻遭到卡西米爾父母的堅決反對,意志薄弱的卡西米爾屈從了父母。瑪麗亞痛苦萬分,竟準備“同塵世告別”,但她終於憑著頑強的意志剋制住自己。於是,她把個人的不幸化為獻身更大目標的動力,化為教育培養當地貧苦孩子的善心以及隻身赴巴黎求學的勇氣。人們認為,這是一次幸運的失戀。否則,她的歷史將會重寫,人類將失去一位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女科學家。

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戀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從挫折與痛苦中解脫出來,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她才有了後來的成功。話題:“挫折與成功”“意志的力量”“轉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