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蹟的作文合集八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事蹟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事蹟的作文合集八篇

事蹟的作文 篇1

“吹面不寒楊柳風”。正是柳絲吐綠,萬物復甦得大好時光,我和妹妹一起到山上去植樹。老師告訴過我們,當今社會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了,而治理環境汙染最根本最有效得方法就是綠化。今天我們就是去“環保”得。妹妹提著個水桶,裡面都是一些鮮活得小生命。我呢,肩上扛著鏟子,雄赳赳,氣昂昂地行走在山路上,一副“保護環境,捨我其誰”得樣子。

山上得草綠,花開了,一大片一大片,在溼潤得春風中招搖著,惹人憐愛。山路上三三兩兩可碰見學校得同學,他們也都是全副武裝,為環保做貢獻來了。我們互相問候得聲音在清晨空曠得山間,顯得格外溫馨。

我和妹妹選了一塊風水寶地作為小樹苗“快樂得家”。我揮動鏟子在地上挖了一個小坑,妹妹小心翼翼地從水桶裡取出小樹苗,把根鬚疏散開,放進小坑裡,培上土,又用手輕輕地拍結實。我說,用腳踩不是更乾脆。妹妹不肯,生怕損壞了樹根。

我們量好了株距,種下了一排小樹苗,妹妹從山溝裡打來一桶水,用手捧著給逐個給小樹澆水,興奮地說:“哥,以後我們輪流著每天來澆一次水,這樣小樹苗才長得快。”好,我答應著,也幫著澆水。

太陽已經升高了,山上空地很多,顯得特別明亮。我和妹妹忙碌了一會兒,總算大功告成了。妹妹提議沿著後山一條捷徑下山,聽說那裡早就種滿了樹,也順便看看現在長多大了。

這條小路兩旁得確是種滿了樹,然而沒有幾棵樹是健康得:有得枝殘葉落;有得被劃破了皮;有得枝杈上壓著石頭;更有得都快奄奄一息地挨著地面了,讓人不得不感嘆它們得命運。只有很少得幾棵挺立得像模像樣。

“這麼會這樣呢?是誰這麼狠心?”妹妹嘟囔著,走過去把歪斜著得小樹扶正,用腳把泥土踩踏個結實。

我默默地走過去幫著忙,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想著:為什麼年年植樹而山上得樹木並沒有多起來呢?怪不得人們常說“破壞總比建設容易”啊。

走下山來又回過頭去看山,山上很少有參天大樹,多得是剛栽下得小樹苗,不知道這一批樹苗存活下來得又能有多少呢?

事蹟的作文 篇2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不管是喜是悲。感覺能給以後留下些念想,留下些回憶總是好的。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再寫過日記了。

時間回到八年級,應該是在那一年開始有了寫日記的習慣,並且如果一兩天不寫,心裡還會覺得落下了什麼。算算到現在也寫了好幾本的日記了。

性格跟隨他們兩個有很大的改動,做事的態度和方法也跟隨他有了很大的改動,挺好的,挺好的。多在意應該在意的,遠離不喜歡的,慢慢的有些忘了最初的事蹟,我們還不算長大,外面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益。

喜歡溫暖的東西和事物,有人說,要和正能量的人多接觸,因為物以群分。說再多大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畢竟大道理都懂,小情緒難控。

有些東西是不是應該分手了,但每次,算了,就這樣吧,:順其自然,想多了也無用,好好愛自己才是正事,不想以後後悔,好好過這一生。

事蹟的作文 篇3

九月一號,《開學第一課》的開播時間,為什麼那麼多人熱衷於觀看《開學第一課》呢?不僅僅因為它是一個教育節目。更因為它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紅色事蹟。

我們是人,不是神。不可能知道世界上全部的事。那些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建立了我們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哪一個不是滿腔熱血的英雄?哪一個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蹟?可是。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其中一兩個人的。我們能把這些事記遺忘或忽略掉嗎?不,不能。

《開學第一課》,一個多麼好的媒介啊!他們在全國各地尋找革命先烈的事蹟,讓我們謹記勿忘國恥。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貫穿全程,講了一個又一個英雄事蹟。為的是什麼?為的只是想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去反思,去思考。先輩用血換來的和平。我們竟用它來揮霍。

在《開學第一課》中。這讓我有所感悟的是那個99歲高齡的樑天文。他講述了自己十三歲從軍的歷程和自己至親摯愛的人分離。現在十三十三四歲的孩子則在父母的臂膀下衣食無憂。他隨著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連用來取暖的被褥都要三四個人擠在一起。樑老的授課結束了,他的事蹟也被世人所知道,我深思了,這些英雄的事蹟被忽略如果不是開學第一課他們的事蹟將就此被埋沒或許很多人都發現了一件事他們把英雄的事蹟給忽略了。

《開學第一課》,重要的不是別的而是那些革命先烈的事蹟,近些年來,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便是事蹟,不只是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最多的是因為現在的生活太過安逸,沒有人願意去想苦難的事。

事蹟的作文 篇4

我們班第一有“個性”的,非戴均浩莫屬,敢叫老師“真賤”,還有一次竟將一個得罪了他的人的作業本扔進了女廁茅坑。但你一定不會相信,第二有“個性”的,是一個叛逆的、桀驁不馴的、我行我素的……呃……好學生。姓應,名諾小雨(光看這名字就知道有多另類了)。

你可能會問了啊,好學生就肯定是個乖乖寶對吧,怎麼會那個樣子捏?哎呀,那你還真是個局外人了。別的事情我暫且不說了,免得說上三天三夜讓我變成啞巴;只跟你講她的一件事蹟,你就一定會明白她、清楚她、瞭解她了。

時光倒流至那個夏日的中午……

下課鈴響了,隨著一陣山呼海嘯般的腳步聲,大家“人擠人,擠死人”地擠進了食堂。小雨與我在洶湧澎湃的人流中勇猛地抗爭著,終於搶到了一個飯盒。小雨端著飯盒,哼著“青藏高原”,邁著狐步舞的舞步,“咚恰恰、咚恰恰”地“跳”在我的前面,看得我牙齒縫癢癢,誰讓她這樣這麼欠扁!

到了餐桌前,小雨又放下飯盒開始慢吞吞地盛湯,毫不客氣地將我擋在外面。估計哼到了最高潮,直接就無比奔放豪邁地吼了出來(雖然食堂中十分吵鬧,但校領導最近正緊鑼密鼓地尋找著擁有製造噪音專利的人,敢吼的,估計除了男生就是小雨了):“那就是青、藏、高——”我們都很專注地聽著這高亢的“天籟之音”,忽然臉色大變!

小雨估計陶醉在自己美妙絕倫的歌聲中了,沒注意到我們的反常,依舊我行我素地唱著。當終於注意到了木呆呆的我們時,她掐了我一把,戲謔道:“啊喂,看到帥哥啦?”

我那驚恐的目光明確無誤地告訴她:呆子,餐桌右邊!

小雨便循著我的目光,向右邊望去——

剎那間小雨臉色發白,我敢肯定,她一定有馬上倒地死掉的衝動!

因為……因為,在餐右邊,有,有一個老師啊!

可憐的、可悲的、可嘆的小雨,瞬間突發心臟病心肌梗塞腦溢血血液不暢血癌腎結石,拿勺的手抖抖抖地僵在了原地,整個人像白痴或植物人一樣站在那裡,喪失了任何生理功能,木呆呆地聽候老師發落。

不幸中的萬幸耶,那個老師完全沒有任何想管閒事的樣子,裝作什麼也沒看到沒聽到,慢吞吞走開了。

小雨長舒了一口氣,不緊不慢喝了一口湯,仔細地整理了一下衣服,確認無損形象之後,優雅地,暈菜了……

事後我們對小雨大為驚歎,多麼無畏的勇士啊,敢在老師面前縱情高歌!而小雨呢,一邊整理弄亂的髮型,一邊說:“還好那老師不是湯老師或Miss鮑,要不然,我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這就是英勇無畏小雨的英勇無畏事蹟,怎麼樣,夠載入史冊吧?啊喂!喂!不會吧,你也暈菜了?

事蹟的作文 篇5

還記得,那一天的體育課……

那時,已經解散了,大家都在幹自己的事情。我們幾個女生圍在一堆玩遊戲。我們跑啊,跑。突然,一塊石頭把我絆倒了,我的膝蓋重重的摔在了滿是石子的地上,膝蓋上的皮幾乎全破了,因為疼痛使我不爭氣的流下了眼淚。那時和我一起玩的女生,都跑過來對我噓寒問暖地問著。這時一位同學走了過來,把她隨身攜帶的毛巾給我包紮,我沒要,因為我怕她的母親會責備她。在椅子上坐了一會兒後,我扶著樓梯的把杆回教室。回到教室後我用創口貼貼住了傷口。片刻後,我再一次地流淚了,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因為感動。我感動在我摔跤後同學們能對我噓寒問暖的問候著,我感動那位同學竟把她的毛巾給我包紮傷口。

我相信我會將這份感動永駐心中。

事蹟的作文 篇6

學雷鋒,做好事,一句樸素的話語流傳了40多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熱血兒女,商丘籍深圳市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司機袁成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懷著對雷鋒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做好事,被譽為“活雷鋒”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鏡子”。袁成友平凡的人生在雷鋒精神照耀下輝映出亮麗的光環,溫暖了他周圍的每一個人。 從小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長大,他的心中形成了執著的信念和追求

袁成友1966年出生於商丘市睢陽區宋集鎮的一個普通農家,父母都是老實勤懇的農民。早些年,袁成友的父母因生活貧困背井離鄉,逃荒要飯,受過很多人的接濟。滿懷感恩之心,他們就時常教育自己的孩子,長大後一定要幫助困難的人。在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下,袁成友早早就明白了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道理。

在袁成友出生的那個年代,人人都會唱“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伴著這熟悉的歌聲,小成友漸漸長大,學雷鋒做好事就像一粒種子種在了他的心中,並且生了根、發了芽,使他形成了執著的信念和追求。

中學畢業後,滿懷期望的袁成友到宋集鎮政府當了一名保安。雖然是一名編外的臨時工,但袁成友卻十分珍惜自己的崗位,盡職盡責值好每一個班。上班一個月,袁成友憑著細心和勇敢,幫助鎮派出所一舉抓獲了兩個十多年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伸張了正義,頗得群眾好評。

當保安雖然工資不高,但總算有了微薄的收入,袁成友就時常在心裡合計著怎樣幫助別人。鎮東頭有一個五保老人叫張李氏,一個人生活比較孤苦,袁成友就熱情相助。他時常過去給老人打水掃地,還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給老人買吃買穿,老人感動得逢人就誇成友的好,說成友就像自己的親生兒子。袁成友接濟老人多年,甚至離家到深圳後也沒忘經常寄錢給老人,直至前年老人去世。

袁成友不僅特別照顧張李氏老人,心裡還裝著身邊所有無兒無女的五保老人。1995年春節,他拿出500元錢給多位五保老人添置了新衣,並以兒子的名義又捐出100元,買了吃的用的',帶著年幼的兒子一起給老人送去。在袁成友的影響下,鎮村幹部也紛紛給老人捐款相助。宋集鎮尊老敬老蔚然成風。

袁成友走到哪裡,就把愛心帶到哪裡。有一次,他帶著孩子到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看病。剛走到醫院對面的馬路邊,袁成友發現地上躺著一位70來歲的老人在呻吟。顧不上給孩子看病,袁成友急忙把老人扶到路邊的一家診所裡,讓診所的醫生給老人看病。

診所的醫生不屑一顧地說:“老人拉肚子,昨天剛給他打了吊針,他又沒錢給付,像這樣我們哪能賠得起。”袁成友一聽就急了,連忙從兜裡掏出200元錢說:“這些錢夠不夠,先押這兒給老人看病,救人要緊,不夠我再來墊。”老人激動不已,連聲說:“今天真是遇上了大好人。”

事蹟的作文 篇7

比亦然,女,6歲,東營區一中一年級一班學生。

一學期以來,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她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家庭、學校的薰陶下,從小就熱愛學習、關愛集體、團結同學。她學習刻苦,成績優異,思想上進,積極進取,表現優秀。

德——積極向上的進取者

她熱愛學校、遵紀守法、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她每天都早睡早起,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為了週一早晨升國旗,她比往

常起得都早,準備好紅領巾和校牌去迎接新的開始。

智——認真刻苦的學習者

學習是人生的第一要義,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最重要,學習效率才能提高。她學習態度端正,非常刻苦,上課認真聽講,熱愛學習,每天都以昂揚的姿態面對學習、生活,每天放學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然後再按課程表收拾自己的書包,準備好明天的學習用品。

體——身體力行的實踐者

不管幹什麼事情,都首先要有一個好的身體。她熱愛運動,身體素質很好,很少感昌發燒。進入國小後,她踴躍參加學校各項體育活動,如越野比賽、跳繩比賽,為了能參加比賽每天都堅持鍛鍊和練習,孩子這種精神很難得。對於班集體的活動,如拔河比賽,她常以飽滿的熱情參加,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還在學校裡報名學習打乒乓球。

勞——認真負責的勞動者

“講衛生,愛勞動”是每個公民的傳統美德,孩子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習慣成自然,她個人衛生堅持得很好,從上幼兒園養成這樣良好的衛生習慣。對自己的值日生她都很積極、負責。

美——藝術追求的愛好者

她是一個天真活動可愛的小女孩,從小喜歡又唱又跳、畫畫、手工製作,憑著孩子的愛好,在華藝舞校給她報名學習舞蹈,通過鍥而不捨的精神,參加過多次的表現演出。在畫畫方面她盡力發揮自己的特長,在華藝舞校校慶期間獲得“最佳創意獎”。這些方面的進步,是一點一滴壘積起來的,離不開你們辛勤的汗水。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栽培下,相信今後她將會做得更好,在不足中不斷進取,在進取中成就完美,讓自己成為一個非常合格的、優秀的三好學生。

事蹟的作文 篇8

5月13日,我校在校長的帶領下進行了對海雀村名譽書記文朝榮先進事蹟近一個星期的學習,他“信念堅定、一心為民的宗旨意識,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的頑強意志,大公無私、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解放思想、求實進取的創新精神”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不虧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面鏡子,貴州人民的迴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盞指路燈。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齊門檻腳,要想祉尺遮蓋布,肩膀當作地皮磨。 “海雀”是彝語“候確”的音譯。“候確”就是“湖水灌注”的意思。相傳這裡從高到低原有3個大海子,高處的水漫出來流到第二個海子,再流到第三個海子,綿延不絕……“海雀”之名由此而來。1985年5月29日,新華社記者劉子富來到這個縣的恆底區四方鄉苗、彝族雜居的海雀村的3個村民組,看了11戶農家,家家斷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乾的骨架支撐著腦袋……全家終年不見食油,一年累計缺3個月的鹽,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了。”村民們“沒有一家有活動錢,沒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沒有一家有像樣的床或被子;有的鑽草窩,有的蓋秧被,有的圍火塘過夜。” 世紀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33元,全村貧困人口達730人,人均佔有糧食107公斤,森林覆蓋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長率達13‰。海雀村有個順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禿禿,地上矮矬挫。”

為了將群眾引上致富路,文朝榮說:“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養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糧。”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養牲口再也不用走幾十裡山路去割草;有機肥增多,土地也慢慢變肥沃了。文朝榮抱著植樹造林能改善生態、改變生活的信念,不分晝夜地到每家每戶做思想工作,還積極組織黨員開支部會,召集村民開群眾會和寨老會,向他們灌輸植樹造林能帶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思想。連續3年,每逢冬季農閒時節,文朝榮每天帶領200多名村民上山種樹,天亮出門,午飯在上山吃自帶的烤洋芋,天黑歸家。那3年的春節文朝榮們都是在山上過的。有一年除夕,他下山把自家僅有的2只大公雞殺了燉好送到山上給一同植樹的村民們吃,為的是讓大家油水足了,多有力氣多種樹。3年後,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1.16萬畝。1995年,海雀村被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 海雀村山上的樹林一天天茂密起來,而低下的農作物產量成了文朝榮頭痛的一大難題。以前海雀村主要農作物是苞谷和洋芋,土地貧瘠加上傳統的種植模式讓村民種一坡收一籮。政府免費提供種植肥料和技術服務依然沒能改變現狀。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文朝榮在自家地裡率先實驗種上地膜苞谷。秋收時節,就在他用地膜種植的苞谷地裡,站滿了全村各寨的老老小小,村民們都來看稀奇,他們做夢也想不到,使用地膜覆蓋種植,糧食產量竟然能增加好幾倍。海雀村在實現生態效應和經濟發展“雙贏”的同時,海雀林場成了海雀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綠色銀行”。

為了村寨發展,優生優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榮帶頭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其大兒子文正全成為村裡最早的獨生子女戶之一。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湧現出3戶獨生子女戶和12戶雙女戶。文朝榮以自家親人作表率,執行政策公道正派,彰顯了黨員幹部公正無私、嚴於律己的精神。

當文朝榮得知擔任村主任的兒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萬元積蓄買一輛小皮卡車受到群眾質疑時,他淚流滿面地告誡文正友:“不要讓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還在對兒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沒有千年的人,你們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讓老百姓支援你。”是他讓全村人吃上了“林業飯”,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創造了人間奇蹟:使曾經“山上光禿禿、屋裡幹窮窮”的海雀村森林覆蓋率由當初不到5%在26年間上升為70.4%。他操勞了一生,給村民創造了價值4000多萬元的森林,為的是讓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來。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鬆無悔護恩人。如今他走了,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的足音彷彿還回蕩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沒有留下什麼豪言壯語,但他公而忘私、一心為民的實際行動比豪言壯語更加有力,更能證明他是有著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