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以先進物件的先進事蹟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8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1

走進科學中心,就瞬間被高超的科學技術建築風格及設計所震撼。館內設有兒童天地、實驗與發現、數碼世界、交通世界、綠色家園、飛天之夢、人與健康、感知與思維8個常設主題展區;三維巨幕、四維、球幕、虛擬航行4座科技影院分佈於大門右側;還有數字家庭體驗館、開放實驗室和多個臨時主題展區。

我們首先參觀了綠色家園館。綠色家園館以環保為主題,嶺南特色為背景的“綠色家園”展館,將美麗大自然展此刻我們眼前,並告訴我們保護環境、珍惜資源。展館分為三個區域:“綠色搖籃”、“綠色危機”和“綠色行動”。“綠色搖籃”表現地球系統和生態系統的結構,我們瞭解到了珠江流域幾種典型的生態系統及其資源狀況;“綠色危機”展示由於人類對於的索取和破壞,導致地球的環境破壞,我們在此親身體驗地球母親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傷害;“綠色行動”展示人們為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而開展的行動,號召我們自覺參與綠色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建設我們的綠色家園。

離開了綠色家園館,我們來到了飛天之夢展館。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迅速,前不久天宮對接震撼世界,飛天之夢館成為了普及我們空間技術方面知識的良好契機。展館分為三個區域:“挑戰天空”、“飛向太空”和“星際探祕”,展館介紹了能使人類自由翱翔於藍天的航空科技知識:如介紹航空飛行的基本原理,航空飛行器的設計與構造,我們瞭解了航天發射與飛行的基本原理,還過了一把宇航員的癮。此時,我們瞭解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對航天事業更加嚮往。

為了挑戰思維潛力,我們來到了感知與思維館,探索大腦的祕密,體驗感知的神奇。展館以人的認知過程為主線,結合認知科學、腦科學的前沿知識。我們進入了鏡子迷宮,混亂的視野讓人不知所措。物體在經過鏡子的反射後,在平面鏡裡構成了與事物等大等距的虛像。因此當我們拿著探路道具進入迷宮後,我們就會在鏡子裡看許多到一模一樣的影像,從而產生視錯覺,真假難辨。經過反覆的嘗試,我們最後走出了迷宮。在迷宮旁我們發現了一副畫,當我們站在遠處觀看前方牆壁上的圖畫,並左右移動我們的腳步時,我們會發現圖畫裡的街道和房屋好像也在跟著我們的腳步左右移動。但是當我們走到近處就會發現,剛才站在遠處時看到凹進去的地方其實是凸出來的,而凸出來的地方卻是凹進去的。

最後我們來到虛擬航行動感影院觀看了電影《恐龍島2》,主要講了年輕的女博士為了拯救即將滅絕的恐龍,組織了一支救援隊。在大片的原始森林中去捕獲凶猛的恐龍。在動感體驗廳,動感平臺隨情節發展而改變位置及角度,使人感覺身臨其境,動作幅度大,變化快,給人以緊張刺激之感。

這是值得銘記的一天,我們在這個科學的世界中遨遊探索,尋找真理,透過科學的窗戶去打探這個日新月異的多彩世界。科技日益蓬勃發展的這天,我們應當釋放青春,做好自我,為祖國的完美明天貢獻力量。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2

“最美科技工作者”胸懷祖國,努力奮鬥,書寫精彩篇章。他們中間,有的人瞄準科研空白奮力攻關,有的人根據國家需要確定研究方向,有的人臨危受命奔赴疫情防控一線……他們的功績值得銘記,他們的精神值得弘揚。

細數中國近年來的科技工作者,我們熟知的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兩彈元勳”鄧稼先、“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還有在這場疫情中衝鋒在前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這些偉大的科技工作者鑄就了我們輝煌的今天,帶動了中國快速的發展。在中國邁向世界的潮流做好了強大的支撐力量,他們的付出是值得我們敬仰的,他們的努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傳承的。

其實,在我國發展的道路上,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挑戰科技的空白,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在各自的領域專研,用無數的白天加黑夜,創造出一項項不可估量的成果,他們有的力攻地震,有的發揚中醫的精髓,有的紮根戈壁荒漠研究地下實驗室,有的則穿越太空,探索外星球的世界。一項項成果的背後都離不開這些科技工作者的執著追求,他們用堅定和使命來詮釋科學精神。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他們的額間已爬滿了皺紋,但是那科技的光環照耀著他們,閃出最美的光芒。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3

人類的夢想總是走在科技的前面,但走再遠也還是夢想,只有當它遇到科技,才能夠變夢想為現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驚喜!

二十世紀的科技變化已遠遠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改變,能夠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我們來做個比較吧!

我們先來說說交通方面,過去人們都是走路,孩子上學、大人上班都是沒有交通工具,之後慢慢有了自行車,,之後有了摩托車,而此刻有了汽車,人們出門坐在汽車裡聽著音樂,哼著小曲,坐在軟綿綿的車位上,想去哪就去哪,多舒服啊!與原先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這難道不是科技改變生活嗎?

我們再來說說古代夏天都是把冰窖裡的冰運到皇宮裡解暑,冬天是古代取暖的設施主要有火塘、火牆、壁爐和爐灶等。而此刻則有了空調,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只要遙控器一按,就不會熱或冷了。這難道不是科技改變生活嗎?

我們再說說以前我們聯絡方式只是書信,一來回要好幾天。此刻有了電話,手機,只要撥下幾個號碼,一會功夫就能讓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進行對話。有了電話還不夠,人類又發明了電腦,電腦不但能夠聽到聲音還能夠看見對方!這難道不是科技帶來的變化嗎?

此刻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我相信將來的生活要比此刻好一百倍!我們夢想未來汽車能在天上飛;房子都是幾百層的高樓大廈,而且能夠移動,能夠避免龍捲風和地震。回到家又有機器人幫你幹活,做飯等等。學校上課再也不用背書包去上學,學校都是電子書,教師也不會再用黑板了,而是超大的顯示屏,回答問題再也不用舉手,只要按下桌上的按鈕就能夠了!

大家都可能認為這是遙不可及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肯努力,敢於探索科學奧祕,,必須會夢想成真的!讓我們一齊放飛夢想,為夢想而奮鬥吧!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4

許xx,男,出生於1984年12月,xx市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長、團工委書記。自20xx年從事關於青少年科普、科技創新的相關工作以來,積極鑽研業務知識和組織開展活動;同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及各級政府關於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切實圍繞為青少年學生和中國小科普科技教師服務,為學校的科普和科技創新教育發展服務,為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質服務,有效推動了教育系統科普工作的開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動《科普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宣傳和落實。積極為單位決策層獻言獻計,當好推動教育系統工作的宣傳員和參謀員,推進學校和青少年科普科技工作的發展。同時認真研讀上級有關科協工作的檔案和政策法規,結合實際主動思考,讓上級精神在教育系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不斷加大科普宣傳工作力度。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名普通的科普科技工作者,該同志積極加大科普宣傳工作,通過編制彙編材料、撰寫綜合稿件、發放宣傳資料、指導開辦科普宣傳專欄、各級網路媒體傳播等形式,向師生傳遞科普和科技創新資訊,大力宣傳科普科技知識,為全市教育系統師生科普和青少年科技創新兩項工作的發展營造了支撐氛圍。

三、加強科普活動開展,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一是積極組織各類科普科技活動,該同志發動相關學校參加各種比賽,繼續推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如以每年5月份的防震減災宣傳週為契機,組織中國小通過防震減災科普講座、應急疏散演練、演講、學校宣傳欄以及班級板報等形式,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全面提升中國小生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防震避震能力。我市xx中學、實驗中學、同安國小、嬉子湖輔導國小被xx市地震局、xx市教體局、xx市科協授予xx市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二是面向青少年實施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積極聯絡市科學技術協會,持續開展中國小生科技創新教育,聯合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發動師生參加更高級別的科技創新大賽。在2018年xx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名單和2019年xx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最終我市多位教師指導的學生作品分獲國小組、國中組和高中組相關獎次。三是積極推動開展和抓好青少年科教活動。2018年,該同志積極對接科協,借鑑兄弟縣區的先進經驗,向單位領導獻言建策;同年7月,市科協與市教育局聯合印發了《xx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獎勵辦法(試行)》,有效提高了師生們的參賽積極性。該同志還協助市科協學會部,籌措辦理xx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邀請優質師資在全市22所中國小巡迴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講座。每年均聯合市科協組織科技輔導員和學生參加省、市計算機比賽、機器人培訓、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5

現代美國著名企業家艾柯卡說過:“不創新,就死亡。”是呀,這句話非常有絕對性。創新對一個人的發展的確起了很大的效果,只有學會創新,學會從多個角度,才能使自己永久地處於不敗之地,使之並在自己原有水準上得到發揮,從而更高效地改變自我。墨守成規是我們眾所皆知的一個成語,其中包含的道理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創新。從前有倆個人,一個酷愛模仿名人書法,而另一個人則要求遵循自己的風格去練習,最終另一個成為一名著名的書法家,而那個墨守成規的人仍默默無聞。由此可見,敢於創新,才能有所作為。

而齊白石先生所說過的話正是這個故事的.寫照:“似我者死,學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己就不會有自己的天地。還有一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商人與同夥伴各自去淘金,由於淘金者數不勝數,哪兒資源又少,他學會創新思路,從而改賣水,適應了市場的需要,從而賺了許多錢。這兩個事例無一不告訴我們創新的重要性。如今,這個社會大家都以創新為前提,去不斷髮展,完善,改變。試問一下,一個人即擁有非凡頭腦,又有創新意識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他會又怎什麼樣的結局呢?當然則是完美的結局咯!

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學會創新,提倡創新,去不斷改善自我,趁我們其春年華,努力去做,是個人原有水準得到充分發揮,使自己永久性地處於不敗之地,讓自己擁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為自己的人生添上一筆絢麗的色彩!朋友,記住:創新改善自我。努力做吧!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6

小時候我曾經崇拜過一為偉大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為了科學研究,她甘願讓酸鹼侵蝕她柔美的雙手,她甘願讓煙氣燻黑她潔白的額頭,她曾經拿獎盃給孩子當玩具,也曾經為了籌集經費而奔波募捐。她身上具有的頑強、堅定的品質曾經深深打動了我。

如今,我長大了,我知道了更多優秀科學家的名字,我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深深折服。他們那神奇而輝煌的一生,似星星般耀眼的功勳,都讓我們無限敬仰;他們那求真求實,創新奉獻的科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是什麼令科學家們奠定了向科學進軍的目標?是早年那孜孜求學的精神。無數科學家,從小就撲進了科海之中。的真菌植物病理學家鄧叔群,年幼時總在勞作之餘跑到學堂外聽課,或翻看父親桌上的書籍。憑著一顆不窮不輟的上進心,他年方13便以出色的考試成績被清華學堂錄取。少年時代的刻苦求學,為他走上科學之路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是啊,哪位科學家不是早年勤奮刻苦地學習?他們在啟示著我們,作為未來世界的主人,該如何把握好今天?

是什麼令科學家們敲開了科學大門?是勇於探索,實事求是,不迷信的求實創新精神。在舊中國和解放初期,一些來幫助中國找油田的外國專家,輕率地給我國戴上了貧油國的大帽子。地質學家李四光沒有被外國的結論嚇倒,堅持認為我國國土遼闊,天然資源理應非常豐富。他和勘探隊員一起風餐露宿,到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氣的地區進行調查、勘探,終於找到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一批特大油田,用事實證明了的結論是錯誤的。求真務實,探索創新,不正是我們必須發揚的科學精神?

是什麼令科學家對科學探索如此痴迷?是為科學,為人類甘願付出一切的堅強意志和默默奉獻的精神。居里夫人在那個破木棚裡,既是學者,也是苦工,她以驚的毅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忘我工作,從數噸的瀝青油礦渣找到了新的元素釙;從3噸鈾礦渣中猶如大海撈針般的提純出0。1克鐳。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與健康。居里夫人這種不畏艱難、不怕困苦,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多麼令人崇敬啊!

是什麼令科學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顆火熱的愛國心。兩彈元勳王淦昌為了研製自己國家的原子彈、氫彈,放棄了許多名利雙收的好機會,從1961年到1978年,隱姓埋名了17年之久,為增強我國的國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科學不分國籍,可科學家們卻有自己的國籍。許多中國科學家都曾在國外留學,但最終他們還是回到了故土。因為他們的根在中國,情繫中國。他們的中國心讓我們敬佩,讓世人稱讚,更讓鮮豔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向你致敬。你們的獻身科學、奮力拼搏、堅忍不拔、契而不捨、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精神,將引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如今我們生長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向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致敬、學習?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和弘揚他們身上的精神品質,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為我們的祖國增光添彩!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7

對於科技這個詞語,大家都很熟悉,電腦、電視都是科技的饋贈,自從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整個世界就邁入了科技時代;自從愛迪生髮明瞭電燈,我們就離開了黑暗並且更加崇拜科技了;牛頓因為樹上掉下來的一個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又讓科技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科技好玩,至少包含著這樣幾層意思,一是科技本身,支配宇宙的自然規律是充滿魅力的;其二,探索科技的過程,揭示自然規律的過程也是趣味無窮的。其三,科學一旦與人生碰撞,在科技與人類社會關係——無論是正面與反面,也是趣味橫生的。

科技無處不在,科技讓人類無比自豪!

科技對於我們是多麼重要啊,假如有一天,沒有了電,人們將繼續生活在黑暗中;沒有了煤氣、石油,那人們豈不是還要吃生的東西或鑽木取火,繼續用生畜拉車;沒有了手機和電腦,人們是不是還用飛鴿傳書……

由此看來,我們的衣食住行一刻都離不開科技的貢獻,相信我們身邊的每個人也在時時刻刻的對科技的發展以自我的方式探索著,貢獻著……我雖然頑皮,但也著實體驗了一把科技的滋味:我把一些蘇打粉放進被子裡,然後加上白醋,這時“火山爆發”了!立刻,白醋冒起了潔白的泡泡。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需要正處於青少年時代的我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我曾參加省級科技創新發明活動比賽,榮獲二等獎的好成績,也曾參加市級的科技創新發明活動比賽,也獲得了三等獎,這些成績和老師的辛勤培育是離不開的。參加科技比賽、閱讀科技書籍,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虛擬的足球賽,高科技資訊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搞笑的現象,越來越激起了我探索科學的願望。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傳播禮貌,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造新生活。

如今,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可視電視、電腦上網、心臟起搏器,已經不算新鮮了。從1901年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到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科技在不一樣領域裡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業、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奈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禮貌做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手再植、雜交水稻、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發射人造衛星和飛船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鄧小平爺爺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確如此,科學為我們祖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毛澤東主席曾對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句話,飽含了長輩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如果說長輩們用辛勤的勞動建設了20世紀的祖國,那麼,我們就就應以知識、以科學擔起新世紀的重擔。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蹟8

從人類學會直立行走開始,從人類學會製造並使用工具來幫忙自我開始,人類的禮貌便拉開了帷幕,於是,人類便開始不斷地創新,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政治制度,創新文學藝術,創新成為人類禮貌的助推器。

科技創新,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便利。

以書籍的演變史為例。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點,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竹簡和木牘。為克服竹簡木牘笨重的缺點,春秋末期人們發明了輕便的帛書。絲絹價貴,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破布漁網樹皮製成既輕且賤的紙,手抄紙書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制書效率,降低了書的成本。如今,縮微圖書越發微小易存,整個大英國書館的所有藏書,可儲存在指甲蓋大小的電腦晶片上。

制度創新,讓我們的社會更進步。

我們這天之所以有如此便捷、優越的生活環境,是無數科學工作者智慧的結晶。難以想像,沒有科學,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怎樣。我們不會忘記封建迷信怎樣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不會忘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深刻教訓。建國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試看:三峽大壩電站的電流已照亮近半個中國;青藏鐵路的修建,必將大大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的巨集偉藍圖也已徐徐展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也已圓滿成功……

也許你要說這些科技發展的成果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遠,那我們不妨看看你最熟悉的家吧。

從早期的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發展為如今的彩電、電腦、汽車等等高科技產品,科學正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網路帶來了資訊時代,通訊帶來了便捷溝通,我們在享受這些便利時也應對著科技的挑戰。在科技改變我們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更為看重的就應是科學帶給我們的挑戰與機遇——精神追求的改變。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棄家庭乃至生命於不顧,追求探索著真理。楚國的屈原,漢代的蘇軾,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飛、陸游,清代的林則徐,無以不是以國家職責為重的典範。中華民族正是由這些“脊樑”支撐著,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們的祖國是不斷髮展和創新的,我們的祖國也必須會更加繁榮富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