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事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5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事蹟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的事蹟,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人的事蹟15篇

名人的事蹟1

霍金,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大約48小時後,他又回到了辦公室投入工作。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影象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

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當然,霍金也嚐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躍入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名人的事蹟2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持續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東晉後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後,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但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之後,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裡派督郵來了解狀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方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願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勤。”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但是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此後,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參加農業勞動。之後由於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願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徵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能夠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並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重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名人的事蹟3

普希金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他的數學學得一點兒也不好,當他還是一名國小生時,他發現老師給同學們講解四則運算的例題時,最終的結果總是零。

所以,從那以後,無論他解答哪一道數學試題,他甚至連試題看都不看一眼,就在等號後面寫上“0”。他的數學老師對這個毫無希望的孩子沒有絲毫的辦法。

“去寫你的詩吧,”老師對小普希金說,“對你來說,數學就只意味著是個零。”

當普希金成名以後,一次他坐著四輪馬車去奎夫城。在路上四輪馬車翻了。

普希金跳出來走進了路旁的一家小旅店。當旅店的老闆知道了這就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本人時,興奮異常,便趕忙跑到地窖裡,取了一瓶最好的酒,跑回來款待這位受人尊敬的客人。老闆娘取出了一本很大的旅客登記簿,要求普希金在上面簽名。

當普希金在登記薄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後,看到老闆的小兒子正尊敬地用雙手棒著一本練習本站在他的面前,這名小男孩也希望詩人給他簽名。但是因為在練習本的那頁上有一道四則運算試題,普希金以為小男孩是要求自己給他解答這道題目。

於是,他像過去一樣,用筆在算式的等號後面寫上了“0”。並對小男孩說:“小傢伙,試試你的運氣如何?”

第二天,這位偉大的詩人寫的答案上被打了一個鮮紅的“×”。小男孩簡直不能相信他的老師。“它怎麼會錯呢?”他眼中噙著淚說:“它是由普希金本人做出來的!”

這件事被名譽校長謝連科夫將軍--一位又老又瞎的貴族知道了。“好啦,”這位老人說,“我根本就不懂教育,但被邀請做你們的榮譽校長。普希金也不懂數學,所以就讓這個零作為這道題的.榮譽答案吧。”

就像崇拜導致模仿,崇拜也會導致盲從,在我們對一件事做出判斷時,最好想想,我們的判斷是否被某些人所左右,這種左右是否會干擾我們判斷的準確性。

名人的事蹟4

今天,我來給你們講一講愛國者錢學森吧!

錢學森從小就十分愛國,為了報效國家,他努力學習,當他學有成就時,動盪的社會卻沒有他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於是,他到美國留學。幾年之後,人在美國,心

在中國的他,聽說新中國成立了,就義無反顧地要快點回國,美國人為了不讓他回國,使盡各種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國的念頭。錢學森還是不畏誘惑,還是回到了祖國

溫暖的懷抱。錢學森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裡的一切,但決不能放棄我的祖國。”他要回國的決心是多麼堅定呀!他這一腔愛國熱情難道不令人敬佩嗎?

錢學森回國後,學以致用,發明出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國際技術交流會上,他被光榮地評為了“小羅克偉爾獎章”,就在這世界獲獎者的名單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他的智慧為中國人爭了氣,為祖國爭了光。

讀了這篇短文,我感受到:錢學森這一偉大舉動,驚動了所有人,而且,深深打動了我,我一定要向錢學森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有用之才。

名人的事蹟5

1912年嚴復擔任北大校長之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為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嚴復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良苦用心在當時能有幾人明曉?愛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只從一種角度、用一種眼光來看問題! 話題:“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與形式”

名人的事蹟6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齊白石掛角讀書

從小讀《三字經》,就知道了古人“負薪”、“掛角”的勤學故事。“掛角”說的是唐朝李密,初為隋煬帝宿衛,後辭去發憤讀書,騎牛到外地尋師,以《漢書》掛牛角,行、止皆展讀。閱《齊白石狀略》,知道這位傑出藝術家少時也曾“掛角”讀書,打下古文基礎。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從那以後,母親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儘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是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精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愛因斯坦就是一位從“笨瓜”到科學巨人的典型。愛因斯坦幼年時是出了名的“弱者兒”,3歲還不會說話!讀書時是不愛玩耍的討厭的學生。6歲時,被老師叫到名字,竟呆若木雞,引來一片輕蔑的笑聲:“差勁的笨瓜”。當時老師給他的評語是:“智力遲鈍,話說不清楚,成不了才。”讀中學時,教導主任給他下了個結論:“幹什麼都一樣,反正一事無成。”考大學時,語文和生物竟然不及格,不得不補習一年。看來愛因斯坦日後成為科學奇才,絕不是靠早慧,而靠著一顆勤奮好學,勇於獨立思考,不斷探索的心!

名人的事蹟7

關德興,藝名新靚就,開平赤坎鎮蓮蓬塘村人,生於1906年(清末光緒三十二年)。他是一位品德高尚、藝術造詣極深的粵劇著名“小武”、“鬚生”,又是電影名演員。他與薛覺先、馬師曾齊名.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抗日戰爭爆發時,他在美國舊金山,原與一家戲院簽訂三年演出的合同,但剛演了一年時間,即向院主請辭,決心從事抗日救亡工作,參加當地僑胞掀起的支援祖國抗戰的演出捐獻活動。院主為他的愛國熱誠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

關德興通過各種方法,奔走海外及省港各地,為抗日救亡開展宣傳義演,把募得的金錢、食品、棉衣、藥品等等寄回祖國,支援抗日。他不僅義演募捐,連自己心愛的小汽車也賣掉,全部獻給抗日戰爭,人們都稱讚他是“愛國藝人”。

抗日戰爭期間,關德興參加“勝壽年”劇團在美國三藩市演出,忽然傳來淞滬之役我十九路軍將士重創日本侵略軍的喜訊,當地華僑即掀起了一個為抗日勇士捐獻“一碗飯運動”(每人少吃一碗飯,支援前方士兵,救濟難民)。關德興為了響應此舉,便與“勝壽年”劇團同仁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他製造了一隻直徑達兩米的特大飯碗,由兩人扮成難民,抬著大飯碗走在前頭,演員們分別扮成凶殘的日本兵和中國的難民,關德興則化裝成一名山東大漢,肩挑兩個大筐,筐裡坐著幾個難童,啼哭呼救,以此宣傳抗日,結果獲得了鉅額捐款,而關德興則為了這次活動而勞累致病。

抗戰八年,關德興為抗日募捐而不斷舉行義演,因此影響了自己的入息,難以養家,他的太太因為債務過期無法清還,被人控訴而關進監牢。慈善會的友人,都主張從他所募得的款項當中提取一、二成替他還債,但關德興嚴詞拒絕。那債主聽聞此事,深受感動,自動請求華民政務司把關師奶釋放,撤消原訴,暫不追索欠債。

1942年,關德興隨劇團轉移到廣西梧州,因為積極宣傳抗日救國,深得當時******第七戰區司令官的好評,受委託組建廣西動員委員會粵劇宣傳團;隨後又調到韶關,改稱廣東動員委員會粵劇宣傳團。

關德興的演技和武功,名不虛傳。他在演出《神鞭俠》一劇中,形象十分威武,手操一條丈多長的軟鞭,在舞臺中間點燃三支白蠟燭,他站在舞臺右側,距離蠟燭丈餘遠,喝一聲,“啪”的一聲,鞭隨聲到,就打熄左邊的燭光。要左打左,要右打右,百發百準。燭光熄了,而蠟燭依然不倒。接著,他又叫人把三支蠟燭重新點燃,聲言要一揮鞭打熄三支蠟燭。這時,臺上停鑼息鼓,臺下鴉雀無聲。只見他那長鞭飛起,矯若遊龍,“噼啪”一聲響,三支燭光同時熄滅,但三支蠟燭依然不倒,觀眾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關德興擅長演關公戲,尤其是扮演關雲長,惟妙惟肖,享有“生關公”的美譽。他不但扮相酷似關雲長,而且具有北派的功架,又有南派的唱腔。他曾長期與名演員高飛鳳合作(高飛鳳是著名粵劇花旦),演出《岳飛》、《戚繼光》、《神鞭俠》、《水淹七軍》、《大俠甘鳳池》、《武松殺嫂》等名劇。關德興還有一門絕技是使用“金雞獨立”武藝。他可以表演單腳站立一兩個小時;還可以在“金雞獨立”時,叫高飛鳳快速跳扎,關德興再用腳背把她接住承起。

1946年,關德興率團赴上海演出,當時京劇大師梅蘭芳和京劇著名演員麒麟童、林樹森等均親來迎接。京、粵兩大劇種進行藝術交流,剔除門戶之見,雙方都演得很成功。

關德興不僅粵劇藝術水平很高,電影藝術的造詣也頗深,他是香港武打片的始創者。他曾拍了數十部很成功的影片,武打片尤其轟動。

日本投降後,關德興仍奔走於海內外,為孤兒及殘疾人募捐。後來移居香港和美國,只要是籌款善舉,他必然參加。1991年7月我國華東、華中地區十八省、市發生了特大水災,政府向世界各國發出呼籲,希望援助災區災民,80多歲高齡的關德興先後參加7月17日、7月20日香港翡翠電視臺和亞洲電視臺的籌款活動。他唱了一曲以後,向觀眾叩了九個響頭,以致前額受了損傷,還聲淚俱下,說:為救災民於危難,肌膚受損何足惜。聞者深為感動。

名人的事蹟8

艱難困苦鑄人才米勒

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

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分析:也許沒有聲音的世界更能靜心思考,但“被褥的墳墓”絕難予人靈感,一顆堅強的心才是根本!話題:“磨難是財富”“生命的力量”

80美元環遊世界

有一位叫羅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國人,想用80美元來周遊世界,他堅信只要有信心,有誠意,任何目的都能達到。

年僅26歲的羅伯特完成了準備後,他就在口袋裡裝好80美元,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羅伯特為什麼能成功?全在於他有積極的心態——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標,就得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居里夫人“幸運”的失戀

1883年,16歲的波蘭姑娘瑪麗亞,即後來的居里夫人,到某貴族之家當家庭教師,她計劃掙一些錢出去上大學。兩年後,這家的長子卡西米爾與瑪麗亞相戀,瑪麗亞剛過19歲,他們計劃結婚。當然,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於門第不同,他們的婚姻遭到卡西米爾父母的堅決反對,意志薄弱的卡西米爾屈從了父母。瑪麗亞痛苦萬分,竟準備“同塵世告別”,但她終於憑著頑強的意志剋制住自己。於是,她把個人的不幸化為獻身更大目標的動力,化為教育培養當地貧苦孩子的善心以及隻身赴巴黎求學的勇氣。人們認為,這是一次幸運的失戀。否則,她的歷史將會重寫,人類將失去一位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女科學家。

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戀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從挫折與痛苦中解脫出來,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她才有了後來的成功。話題:“挫折與成功”“意志的力量”“轉折”

名人的事蹟9

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姜子牙治國,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百年的發展,代代相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齊文化的歷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餘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樸實的感情編造出他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說他曾在崑崙山學道,後奉師命下山助周滅商,滅商之後又奉師命發榜封神。這在《太平御覽》和《封神記》等書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許仲琳為崇敬太公無法形容時便以神面化之編著了一部《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邪扶正的偶像了。這些雖然超出了歷史的真實,但卻反映出姜子牙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並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而且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仍在借鑑太公《六韜》的精華。

名人的事蹟10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英國的一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共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讓只有國中文憑的華羅庚晉升為大學教授。

1946年秋天,迫於國內的白色恐怖,華羅庚再次出國,美國伊利諾大學把華羅庚聘為終身教授,並給了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裡建成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心。1950年,祖國解放的訊息傳到美國,華羅庚毅然放棄優厚的條件,舉家回國。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200餘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為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餘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他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名人的事蹟11

俄國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貧困,但他卻生情樂觀,碰到什麼事情,都能保持快樂的心情。

他一直居無定所。一次,他終於又租到了一套房子。在與房東簽訂租房契約的時候,他看見房東事先寫好的契約上面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房客因為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須賠償15000盧布。

克雷洛夫看完後,不但沒有異議,而且在“15000”後又另外加上了兩個“0”。

“先生,不要大驚小怪,”他不動聲色地回答說,“我反正賠不起。”

克雷洛夫這句幽默的話,讓房東大笑起來。房東覺得克雷洛夫是個幽默而又誠實的人,於是很愉快地把房子租給了他。

名人的事蹟12

當賀老師舉起手上的八張五彩斑斕的小報時,同學們的眼前不由一亮,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起前不久那場有趣的比賽,其中一張小報可是我們組四個同學嘔心瀝血的結晶呢……

那是上週五,老師要求各組組長挑選身手不凡的組員三名,利用手頭資料和空閒時間,四人分工合作,在一天之完成一張令人耳目一新的名人事蹟小報,不然的話就視為自動棄權。

比賽開始了,教室裡立刻沸騰起來。有些人議論紛紛,大家各抒己見;有些人踱來踱去,似乎在聚精會神地認真思考對策;有些人東找西尋,開始準備材料。我們組也不例外,組長柴晨晰給我們三個組員分配工作後,我就動作麻利地開始剪資料了。“丁零零零——”上課鈴響了,我把資料小心翼翼地放進課桌,可課間休息時,居然發現資料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飛了。“肯定有別有用心的人惡作劇了!”迫不得已的我只好亮出自己的“殺手鐗”——畫畫了。

柴晨晰建議我畫幾朵令人賞心悅目的鮮花,於是,我揮手自如地畫了幾朵嬌豔欲滴的玫瑰花,還有一些精巧別緻的柵欄。雖然速度有些慢,可慢工出細活,同學們看了,都交口稱讚。這一下讓我享受到了刮目相看的滋味。

老師馬上要收小報了,可就我們這一組還沒完工,我心急如焚。突然,柴晨晰發出一聲激動人心大喊:“搞定了!”於是一張別具一格的小報問世了:四個大名人的故事赫然在目,“我們向你致敬”的主題美觀大方,饒梓臏、柴晨晰、侯思伶、王琰瑩四個主辦人名字各具特色……

七天後,信心滿滿的我們終於等來一個讓人歡呼雀躍的結果:我們組獲得了一等獎!

“那真是一場精彩紛呈而又驚心動魄的比賽呀!”我不禁讚歎道。

名人的事蹟13

現在,國際上文化體育交往特別多。有些運動員和演員在國際比賽和表演中取得了好成績,得了獎。他們取得成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個人的表現也並不一樣。那些心中有祖國的人獲得了人們真正的敬意。

50年代,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從香港回到國內,成為國家隊成員。他決心為中國奪取世界冠軍,所以訓練很刻苦。他常對人說:人生能有幾次搏?當祖國需要的時候,我就要拼搏,爭取勝利。1959年,他終於在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戰勝了對手,為祖國獲得了第一個個人世界冠軍。然而他還不滿足,繼續拼搏,後來又為中國第一次取得男子團體冠軍做出了貢獻。當了教練之後,他又率領中國女隊第一次取得了團體冠軍。這“三個第一”,生動地體現了這位體壇名將為國爭光的巨大熱情。

羽毛球運動員侯加昌是印尼華僑,球藝十分高超,有爭奪世界冠軍的實力,可他為發展中國的羽毛球運動,回到了祖國。因為當時中國還不是國際羽聯的成員,不能參加比賽,侯加昌也就失去了當世界冠軍的機會。然而他一心培養青年選手,使他們一個個成了世界冠軍。他被稱為“無冕”,同樣為國爭了光,受到人們的尊敬。

還有參加國際軍事體育比賽的部隊選手,克服重重困難,不怕受傷吃苦,多次獲得團體和個人冠軍。在1992年,他們又囊括了男女團體、男女個人全部四枚金牌,創造了輝煌的成績,震驚了國際軍事體壇。雖然他們很少被人們提起和被新聞記者注意,可他們為壯國威壯軍威做出了切實的貢獻。

名人的事蹟14

兩千多年來,一個不朽的生命隨飄著粽香的端午,跨越秦漢,穿過三國,並著兩晉南北朝的腳步觀看了隋唐五代的世情,踏著宋元明清的歷史昂昂而來。無窮的歲月沒能將他掩埋,高貴的品格流傳千古,這是怎樣的偉大與永生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生之年,他所熱衷的朝廷危在旦夕,“讒人間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最終使他遠離眷顧的楚國與懷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顧,然而,畢竟“獨柱擎天力弗支”,終其一生,他沒能,也無法延續趙宋王朝的社稷。“寧溘死以流之兮,餘不忍為此態也”面對渾濁的現實,最終,“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博聞強志,嫻於辭令,唯那浩然的《離騷》更令人稱讚不絕。“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秀美的文辭與高潔志行相互輝映,渾然一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而“而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寧赴長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這種精神又怎能不令人敬佩!

生於王室,忠於楚國,為楚國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自古以來,又有幾個大臣像他一樣?恐怕屈指可數矣。“雖流放,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軍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他存君興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又有誰能勝過?寥寥無已也。治國、政治、外交、無所不能,這傑出的的貢獻無人能及!

然而君王昏庸,“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便屈原英雄無用武之地,卻“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不向世俗低頭,正道直行的高貴品質,毅然“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所有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其品質難能可貴!

他,將踏著無窮的歲月凜凜而去。

名人的事蹟15

貝多芬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1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媽媽病逝,家中只剩下2個弟弟,1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爸爸。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徵,他的不幸是1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儘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嚮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於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裡,藉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鬥,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鬥,通過鬥爭去取得勝利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1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