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電路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路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電路教學反思

電路教學反思1

本課兩個大板塊是電路的連線和電路圖的規範畫法,應該說教學目標基本達成。

電流與電路是電學的入門,從電路的基本構成實物連線開始,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小燈泡(小電機)、電池、開關、導線進行連線,讓小燈泡或小電機工作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小組合作的過程不知不覺中掌握電路的基本構成。讓學生自己說出在使小燈泡亮起來(或小電機轉起來)的過程中都用了哪些器材,再通過教師的引導把這些器材進行分類,並說明這些器材在電路中的作用。結合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都哪些電器元件屬於電源、用電器、開關或導線,幫助學生把所學到的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點完成。介紹各元件對應的符號,教會學生如何畫電路圖,強調畫線時要橫平豎直;連線相交的要加點;電源、開關、導線、用電器這四個基本的元件缺一不可。

電流的感念比較抽象,講解時學要用形象的身邊的事例類比電流,(如水流)。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電流,掌握電流。實驗室新買了一些發光二極體,利用的特性,驗證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出發,經過用電器,到電源的負極。

本節課的教學工作基本合理,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致也比較高,完成較好。但是對於最後一個重點(簡單電路圖的畫法)掌握的不夠熟練。經過反思和探討:本節的這部分內容屬於學生初步接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應該在教師的標準示範下,引導學生從模仿學習到獨立完成,逐步熟練掌握。

電路教學反思2

通過實驗我們認識到,將嘗試教學理論應用到物理教學中有利於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活動課的相互結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知識領域、發展個性、培養創造能力;有利於增強參與競爭意識,對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當然如何將此理論全面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將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究。

這種教學過程特別強調嘗試練習(嘗試過程)也就是說物理教學不是讓學生去“讀”科學而是“做”科學。這樣,傳統教學的“教材中心”讓位於“嘗試過程”,教師中心讓位於學生嘗試,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從提出問題、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索直至獲得結論的探索過程,像物理學家那樣思考物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電路教學反思3

把家庭電路的課堂參與定為學習本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積極主動發言、討論、思考、觀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變成了策劃者。一言堂變成百家鳴。整齊劃一變為靈活多變,任務分配到小組,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學生參與體驗。此外,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主動的調查和參與,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

如何認識、對待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直接關係到新課程的實施質量。綜合實踐活動並不著眼於使學生獲取系統知識,不是追求嚴密的知識體系,它立足於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事有益的活動、研究和解決問題。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以一個平等的參與者、交流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引導。這種課程形態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

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熟悉並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同時合作意識加強了。學生能充分參與到課堂上來,學習興趣較濃。教師通過事先準備的各種資料及課堂實驗,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指導和引申的作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氣氛融洽。恰當的視訊引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電路教學反思4

通過這次公開課,在教學方面,我成長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東西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後,在教學上,我會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每節課儘量做到盡善盡美。在這次公開課中,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讓我對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從這次課中,我有很大感觸,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

平時我們面對的物件是職業中學的學生,他們基礎較差,不管是理解領悟能力還是動手操作能力都較為薄弱。所以,我們在平時教學中不能將普通中學那種教學模式套用到我們的學生中去。首先,我們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合適的選擇,做到在抓住重、難點知識點的同時,也要將知識的複雜簡單化,以便學生容易理解。例外:在課堂上要注意調動學生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在我的這次課中,我採用溫故而知新以及從生活事例匯入新課,學生一開始就提起注意,也很快參與到課堂中來;對舊知識的複習,既可以對舊知識的鞏固,提高師生互動,增強了師生互動交流程度,又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教學空間。

二、教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在課堂上,如果只是機械地將教材內容“填鴨”般地傳授給學生,學生會感覺很枯燥,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將教材深入領悟、在對有關資料全面的佔有和篩選上,結合學生的實際,加工製作,形成層次化、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達到教學內容設計最優化,便於學生學習掌握。

三、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

通常情況下,我在備課時,都會注意每個環節的分配時間。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有時由於突發情況或學生對內容的接受程度、師生互動環節等都會影響到時間的分佈,這就與備課思路矛盾起來。就好象這次上課中,本來事前安排好的練習,如果讓學生全部完成,時間就剛好,當由於中間的一些突發情況,導致自己一時忘記,所以最後還多出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從這次教學中,我總結出:平時我們在備課時,不但要對本節課的內容有深入地瞭解,講其重難點部分需細說,瞭解部分可以略帶而過,從而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並根據實際課堂操作情況,及時對時間分配做出調整。

電路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節讓學生動手實驗較多的科學課。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為了讓課堂充滿活力,我本著由教師引導,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實驗,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掌握本課知識,並深刻體驗到實驗的樂趣。儘管課堂教學時間因放手讓學生實驗受到一定的影響,但能使學生從實驗中學到知識並感受到樂趣就值!

在實驗剛開始時,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沒能將“電池、導線、燈泡”三種材料連線起來,當然,也就沒能使燈泡亮起來。原來,學生平時很少進行實驗,在課堂上大多數時候是聽老師說實驗。現在一下子讓學生親自操作,很多學生是手忙腳亂,甚至有些學生無從下手。這是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慌,而是與學生進行互動,一起動手操作。在我的指點下,學生很快就是使燈泡亮起來了。當時學生們激動得直喊:“我的燈亮了!我成功了!”

從學生們激動的情景可以看出,他們的探索慾望被激發起來了。我順勢引導學生按老師指導的方法將實驗過程重新進行一次,再次體驗成功的樂趣。

電路教學反思6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教材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裡面是怎樣連線的,相當於解暗箱。二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並聯與串聯電路在連線方法上的本質不同。鑑於我校四年級學生比較多動,上課時總需要一定的時間約束紀律,再加上這兩部分內容在本質上沒有較大的關聯,因此安排兩課時教學。

一、裡面是怎樣連線的

材料要求是每組有2個四接線柱的接線盒,由於材料限制,實驗室只有12個四頭接線盒和12個六頭接線盒,因此為每組學生準備了1個四頭接線盒和1個六頭接線盒。活動分兩塊。第一塊是這樣安排的:先讓學生觀察1個六頭接線盒,告訴學生其中兩個接線頭用導線連線在一起,是哪兩個接線頭連在一起呢?你們在不開啟盒子的情況下準備怎麼做?在學生確認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後,再讓學生說出所有的檢測可能,學生在數學中已學過基礎的排列組合,因此能比較快的列出所有的檢測路線。接著讓學生小組檢測,老師做記錄,共同推斷裡面的怎麼連線的。再開啟盒子,讓學生看看裡面是怎麼連線的。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盒子外面和內部的關係,為後面的檢測活動做鋪墊。第二塊活動是出示一個四頭接線盒,讓學生小組進行檢測和記錄,然後小組討論推測內部是如何連線的,將推測結果進行畫一畫。然後小組進行彙報,說出理由。這一活動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只做引導。這一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推測依據充分,得到的結論不一定是確定的。第一課時的教學效果從學生作業中看出,95%的學生掌握得較好。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

由於第3課簡單電路中學生已對兩個燈泡的不同連線方式已有了解,因此在第一塊活動中就是讓學生用兩個小燈泡、一節電池進行連線,再現燈泡的兩種連線方式,發現燈泡串聯時暗,並聯時亮。讓學生分析原因。再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原因。第二塊活動是讓學生用兩節電池和一個燈泡進行連線,發現電池串聯時燈泡亮,電池並聯時燈泡暗。先讓學生來分析原因,再通過教師講解明白原因。第三塊活動是進行應用,一是給2個小燈泡、2節電池、5根導線,讓學生接亮最亮的電路,並分析原因;二是分析教室裡的電燈、電風扇是通過哪種方式的。

電路教學反思7

這節課主要目的是:1、認識幾種電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開關的作用並能用開關控制電流。3、會連線簡單的電路。

為此,課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地帶領學生認識燈泡,同時觀看燈泡的剖面圖,為下面瞭解電流在電路中是怎樣流動地埋下伏筆。接著提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燈泡會亮?引出電源,告訴學生生活中插座中的電不可以做實驗,因而引出電池再次思考:有了電池燈泡就可以亮了嗎?引出導線。在學生充分認識材料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利用提供畫好的電池和剪好的燈泡,設計一個可以讓燈泡亮起來的電路。電路圖設計好後,學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設計能否成功,抓住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利用提供的材料檢驗一下自己設計的燈泡是否能亮。讓能亮的同學介紹自己的連線方法,從而找到他們連線的共同點:燈泡的兩個錫點要分別和電池正負極相連線。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樣連燈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清晰地看到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情況。同時介紹通路,在通過查詢不亮的電路圖中相機介紹斷路和短路。然後讓學生對有問題的電路圖再次修改並且檢驗一下。

在學生初步瞭解電路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利用開關來控制燈泡的亮與不亮,同時介紹了兩個好工具的使用方法,電池盒和燈座。再次讓學生連線一個簡單的電路。從而對簡單電路有了更深的認識。

需要改進的

1、 生活中各種電池該向學生介紹一下,其實我已經做好了PPT可是在課堂中給忘記了。

2、 可以把燈泡換做其他的用電器如喇叭,小電機,讓學生更能瞭解到電的作用,豐富學生對電的瞭解。

3、 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仔細地發現學生是否有用一根導線、一個小燈泡和一節電池這些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如果有的話應該向學生開始一下。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個閉合的迴路中燈泡就可以亮。

4、 科學課堂的駕馭能力和科學術語的表達需要多加學習。

電路教學反思8

這節課主要目的是:1、認識幾種電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開關的作用並能用開關控制電流。3、會連線簡單的電路。

為此,課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地帶領學生認識燈泡,同時觀看燈泡的剖面圖,為下面瞭解電流在電路中是怎樣流動地埋下伏筆。接著提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燈泡會亮?引出電源,告訴學生生活中插座中的電不可以做實驗,因而引出電池再次思考:有了電池燈泡就可以亮了嗎?引出導線。在學生充分認識材料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利用提供畫好的電池和剪好的燈泡,設計一個可以讓燈泡亮起來的電路。電路圖設計好後,學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設計能否成功,抓住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利用提供的材料檢驗一下自己設計的燈泡是否能亮。讓能亮的同學介紹自己的連線方法,從而找到他們連線的共同點:燈泡的兩個錫點要分別和電池正負極相連線。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樣連燈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清晰地看到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情況。同時介紹通路,在通過查詢不亮的電路圖中相機介紹斷路和短路。然後讓學生對有問題的電路圖再次修改並且檢驗一下。

在學生初步瞭解電路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利用開關來控制燈泡的亮與不亮,同時介紹了兩個好工具的使用方法,電池盒和燈座。再次讓學生連線一個簡單的電路。從而對簡單電路有了更深的認識。

需要改進的

1、 生活中各種電池該向學生介紹一下,其實我已經做好了PPT可是在

課堂中給忘記了。

2、 可以把燈泡換做其他的用電器如喇叭,小電機,讓學生更能瞭解到

電的作用,豐富學生對電的瞭解。

3、 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仔細地發現學生是否有用一根導線、一個小

燈泡和一節電池這些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如果有的話應該向學

生開始一下。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個閉合的迴路中燈泡就可

以亮。

4、 科學課堂的駕馭能力和科學術語的表達需要多加學習。

電路教學反思9

最後一個月,小班化課題開始研究,把我推到了賽課的第一線。十天的磨課過程,讓我對小班化有了深刻的認識與感悟,以下記錄我的心路歷程,留給我的回憶。

在第一次教學目標設計的途中

設計目標:完成探究串聯電路電流規律。

教研員反饋:教學設計剛出爐,便被兩位教研員全盤否定了,理由是,(:)雖然在課程標準中要求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但由於探究串聯電路電流規律過於簡單,課堂容量不夠,難點在並聯電路上,這樣的設計會為正常的教學造成前鬆後緊,不利於更好地完成教學,因而設計必須從全域性考慮,要完成兩個電路電流的探究。

我的感受是:心中特別沒底,一節公開課,還要參加比賽,原則上,課的完整呈現要比完不成任務好得多。但是靜下心來想想,這不僅僅是呈現一節課,更重要的是要為今後的教學服務,不可以只考慮到眼前的利害關係。下定決心——改!

通向第二次教學目標實踐的路上

設計目標:完成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全過程,並聯部分的內容隨課上時間而定,最底線是完成實驗資料的得出,可以不分析。

課堂的問題:學生探究實驗時,串聯電路很順利,但是全部分析結束已經花費(過去)大半時間。到了並聯電路的探究時就較為混亂,由於學生剛剛接觸電路的連線,還不是很熟練,因而多數同學在連線並聯電路時遇到困難,電流表不知測的是哪的電流,只有一個小組得到並聯電路實驗資料。學生手忙腳亂浪費了很多時間,教學任務沒有完成。

學生反饋:串聯電路好連線,電流表連入電路中順利,而且很好觀察,所以很快就能測出各點電流來,並聯電路線一下子增多了,不知哪根接哪根,好不容易接好了,電流表又不知怎麼接在電路里,同一小組每個人都想發表自己的意見,所以往往一個方法還沒有實踐完,就又有新的主意出現,結果到最後,越忙越亂。總之,一到實物連線全亂了,兩套器材全部混到了一起,讓人腦子中一片混亂,更不用說去測得電流值了。

教研員團隊提出建議:本節課過於模式化,完全按照探究程式按部就班的操作,這對於部分智優的學生來說能出色完成,但前期電流表使用、掌握不牢固的同學來說就顯得手忙腳亂以至於最終實驗結果沒有總結出來,明顯能看出探究過程不完整。而作為一節比賽課,如果不能完整的呈現探究的整個過程是不科學的,讓人總感覺少了什麼,所以,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再改!

解決方案:打破固有模式,調整探究環節,將串、並聯電路同時進行,每個實驗大組微調分成兩個組內組,組內智優的同學探究有一定難度的並聯電路電流規律實驗,稍微弱一些的同學探究相對簡單的串聯電路電流規律,如果串聯實驗完成的順利,可以再參與到並聯電流規律的探究中,並在整個設計中插入適當的小組競賽。這樣的設計既分出了層次,又照顧到了全體,達到小班化要求的百分百參與,而且能有利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讓老師層次分明的百分百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收穫第三次教學目標體驗的快樂

設計目標:完成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規律全過程,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堂反饋:在組內分組是要完成兩個實驗探究的全過程給“逼“出來的想法,而在實踐中,我發現,這是個非常有效的好方法,不僅有效地(的)分解了教學中並聯電路連線的難點,而且讓學生在組內分組完成不同的探究活動,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都能體驗成功。

學生反饋:結合實際做自己有把握完成的實驗,並且積極比賽,有獲勝的希望,喜歡這樣的實驗模式,它使我們積極地(的)想辦法,不甘落後,並且能有機會把自己的經驗與大家交流,非常(特)有成就感,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小老師。

課後反思:因為針對性的實驗難度是學生可以承受的,因而在實際參與過程中都有收穫,學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

對教師而言,仍然需要改變的是教學理念的問題。小班化關注百分百,並不是淺顯地分小組,表面上學生全體都動手實驗。我認為小班化教學是教師首先在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就要思考如何體現個體差異,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分層教學,如何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其中,什麼環節可以師教生,什麼環節可以教師放手,讓生教生,這樣教師在課上可以有目的的關注平時關注不到的問題;同時也讓學生有交流的任務,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電路教學反思10

教學建議

本課時是學習電路的基礎,而電學是國中物理較重要且較難的內容之一,所有應在學習之初應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與信心,具體建議有以下幾條:

1.讓學生動手實驗,激起學生學習電學的興趣與熱情。

2.新章節應淡化過多的概念記憶,可以把電路圖的學習安排在下一課時中。

3.電流的形成與方向最好要給學生具體的認識,如採用水流的類比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電路的基礎章節,對於後面章節的展開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本節主要講解了電路的基本構成,如何連線基本的電路以及電流的方向。在電路的基本構成部分,尤其是理解電源,從能量的角度去解釋學生易於接受。

根據學生連線電路的情況,總結電路存在的三種狀態,通路,斷路以及短路。短路的理解是難點。這裡主要應突出電源的短路,應強調電源短路的危害。

由於電荷的概念較為抽象,為了讓學生便於理解電流的形成及其方向,可藉助水流來解釋,這樣容易讓學生建立對電流的感性認識。然後用電源的正負極引導學生掌握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流向。

發光二極體是補充內容,學生了解即可。

總的說來這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基本的電路構成以及會連基本的電路,所有沒有安排電學符號的認識以及電路圖的畫法。

電路教學反思11

《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是教科版四年科學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七課內容。很多生活電器其實外表眼花繚亂,但是不管多麼複雜的用電器,其原理都是由一些簡單的電路通過不同的連線方式組合而成的。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會了連線簡單電路並能夠使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哪一部分出現了問題,這對於本課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將繼續使用電路檢測器來探究接線盒內部的電路連線情況,並探究不同的電路連線對於小燈泡亮度的影響。教學本節課的內容,我從中收穫了很多,總結如下:

一、讓學生動手操作勝於教師單純講解

在第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弄明白接線盒內的電路是怎樣連線的,必須讓學生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這時候,學生自然會想到以前用過的電路檢測器。但是具體怎樣檢測,就要求實驗小組的同學們事先做好分工合作,記錄員、操作員、監督員、總結員各司其職,才能把實驗完美完成。學生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知識,記憶深刻,而且更能夠應用於實踐中去。教師一味的枯燥講解,學生不但不容易弄懂,而且還會產生厭煩心理,不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二、學會對比,從差異中找原因

在學習並聯電路和串聯電路時,要求實驗小組的成員要認真觀察這兩種電路的不同連線方法。活動1是兩節電池的不同連線方法。活動2是兩個小燈泡的不同連線方法。發給學生足夠的工具材料,讓生動手去親自連線,看看能有幾種不同的連線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在不同的連線方法中,你有什麼發現?小燈泡的亮度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觀察後展開充分的討論,從而進一步瞭解了這兩種電路連線的異同。

本課教學中也有缺憾,學生準備的電池並不是暫新的,這對實驗的結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另外,學生課堂氣氛太不活躍,整節課顯得很沉悶,這些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和提高。

電路教學反思12

每一次教學只要精心準備、用心執教,總會有著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學生為本,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新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的重點在於通過引導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本著這一目的,我提供分層次的材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2、環節間的巧妙過渡、緊密的銜接。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從問題的引入、探究內容的層層深入,學生活動時的調控都能夠自然、巧妙、精密,讓學生不會感覺到緊緊被牽引,而是自然跟著去做,期待著繼續前行。

這節課上完,感覺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繼續改進。

1、沒有充分發揮實物展臺的作用。只是就學生所畫的電路圖進行展示,其實完全可以將學生所連線的實物圖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學習的作用,也可以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展示學生作品時方法欠妥當。如果能夠先展示正確的連線方法,讓連線錯誤的學生“自行發現”、“自行糾錯”效果會更好,同時還可以保護學生探究的慾望。

3、拓展活動應留充足的時間。嘗試“用一節電池點亮兩個燈泡”因時間已下課,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組甚至沒有沒做出來,所以活動既然已經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嘗試,這樣學生才能有所收穫,活動也不會流於形式。

總而言之,潛心專研,盡心盡力去備課、上課,積極做出深刻的反思,總會讓課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驚喜,少一分遺憾。

電路教學反思13

1、成功之處

(1)注重師生情感交流。課堂開始,通過實驗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我努力營造了一個輕鬆、民主、平等、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確立了互動、合作的師生關係,而這種氛圍和關係一直在得到不斷的延續、鞏固和提高,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激發思維的碰撞。所以這節課各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學生參與積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精彩紛呈,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2)充分信任學生,抓住教學機智。教學設計過程源於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教材是通過學生生活經驗引入各元件作用及電源和用電器能量轉化,再通過手電筒裝置,學生嘗試由實物圖設計電路圖,循序漸進,這是科學合理的。但教師考慮到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又本身初見電學器材必然好奇心極強,於是由學生嘗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引入課堂,抓住課堂上的教育機智,因材施教,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始終以“學生實驗為主線”教師“演示實驗”“動畫展示”為輔,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教學原則,從課堂反饋來看,教學效果較好。

(3)課堂教學重結論更重過程,在“怎樣使小燈泡亮起來”及“怎樣使兩個小燈泡亮起來”的“猜想與假設”和“設計實驗”環節,任憑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廣開言路,學生自由表達、各抒己見,“活化”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揚教學民主。

(4)課堂預設充分,生成性課堂教學資源處理到位。要想使課堂充滿活力、學生充滿熱情、教師充滿激情,課前必須精心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師自己,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有充分的預設。在“怎樣使小燈泡亮起來”的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各種電路的設計都有一定的預設,因此才能抓住課堂上的教育機智,層層遞進,逐步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無聲潛入教學過程中去。對於課堂上學生出現的故障問題,教師沒有模糊處理,而是師生進行簡單分析,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對這個生成性問題的處理可謂恰到好處。既使課堂小結後的課外拓展部分“怎樣使兩個小燈泡亮起來”,教師仍是做好充分準備,對學生的各種思維的碰撞給予恰當的評論,課堂上做到有緊有放。

2、問題與不足

(1)教師ppt不夠創新。在電源及用電器部分,其中蓄電池部分,教師仍採用的電瓶,學生不夠了解,而這生舉例的手機衝電寶,正是課堂上學生的機智為課堂添放了光彩。

(2)情感教育不夠充分。本節課限於時間,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少,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在電源交流電部分,當教師提問到“我們溧陽有核電站嗎?”當學生回答說沒有,教師感覺很意外,只是簡單地介紹天目湖也正在建設核電站,沒有捨得更多的課堂時間進行熱愛家鄉教師,反思課堂教學過程,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方面,確實還可以做的更好。

(3)對學生髮展性評價語言較少。在“手電筒”部分,有學生提出,手電筒內部是否另外存在導線,教師只是急於引導學生思考“金屬也能導電,手電筒的金屬外殼相當於導線”而沒有對學生說到“我以前拆過手電筒”的這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本課的“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也僅限於知識,對情感、過程、價值取向和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比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深層次目標。

總之,通過本課的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課後反思,使我進一步體驗到,“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教師是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同時也是反思者,“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雲找答案”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關注學生課堂的情感體驗。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進行深層情感交流,善於發展性評價學生。同時力爭做一個有思想的反思者,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電路教學反思14

我執教的《不一樣的電路連線》是四下《電》單元的結束課。課前,我採用談話和題目測試的方式瞭解了學生的元認知。我瞭解到了學生對這方面的認識和能力:

1、接線盒裡面和外面不能很好得聯絡。

2、學生會把圖和實物脫離。

3、學生難以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從分散到組合的思維跳級。

4、他們都會使用電路檢測器。因此本堂課的活動需要讓學生根據外在現象推測內部結構的方法,能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解決有關問題。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從直觀資訊(檢測)到抽象處理(推測)存在著困難,如何悉心引導學生經歷一個科學的探究過程,就是本科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在這堂課中學生的探究活動圍繞著三個不同的連線方法的接線盒展開。

我這堂課始終以“探究”為主線讓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哪幾個接線頭之間相連是通路?哪幾個接線頭之間沒有相連線是斷路?)

進行猜測——設計方案(不開啟盒子,你能知道里面是怎麼接的?用什麼方法?如何測?需要檢測多少個接線頭?)

——觀察檢測(用電路檢測器檢測,記錄檢測結果)

——分析推測(根據檢測結果,推測接線盒裡面是怎樣接的,有幾種可能?)

——證實結論(開啟接線盒看看是不是像我們推測的那樣。)

——後續延伸活動(6個接線柱的接線盒。告訴學生檢測結果,讓學生推測接線盒裡面是怎樣連線的?)三個接線盒不僅激發了學生揭祕的興趣,還體現了探究的層次性。讓學生推測和解釋能力得到了發展。

第一個接線盒的出現解決了前概念當中出現的實物與圖的脫離問題,讓學生明白接線盒通斷路情況裡外是不一樣的,並且為學生根據檢測記錄,推測盒內連線做了鋪墊。

第二接線盒的探究目的在於讓學生藉助工具(電路檢測器)根據一定的方法收集暗箱資訊,然後整理分析推測。這裡的資訊不像第一個接線盒那樣簡單。它需要學生把所獲資訊進行組合,才能得到正確的推測。

第三個接線盒是高難度的。可是在課堂上,由於自身的疏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錯誤的資訊,導致學生無法推測和推測出一些不可能的連線。當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已成事實。

最後用一個老師“忽悠”你們草草收場。事後想想,有很多方法可以給這節課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比如,我可以向學生說明老師提供的是錯誤的資訊,讓學生明白科學需要真實可靠的資訊,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科學的結論。在此還可以薰陶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則,可以進行更深層的思維訓練。提問:“老師提供資訊是真實可靠的,那麼按照這些連線點的通斷情況,還有哪幾個接線點之間也是通路的。”讓學生思考,在思考過程中促使學生運用剛學到的知識進行畫圖推理。這樣不僅鞏固了他們剛剛所學的知識,還進行了科學思維訓練,最終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的興趣。

唉,只恨自己功力不夠沒能及時抓住教學契機。

電路教學反思15

這一課是《電》單元的最後一課,內容很多,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裡面是怎樣連線的,就是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接線盒,第二部分是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根據材料的不同,各可以連出2種電路。

第一部分檢測接線盒內部連線,學生在檢測方法上不存在困難,我從最簡單的四個點只有兩個點連在一起匯入,讓學生自己檢測並記錄,當接線盒內只有兩個點相連時,推測的答案是唯一的。再教師在投影儀上演示一個內部有3個點互連的接線盒,這個時候推測結果將出現4種情況,大部分班級一開始都只有想到3個點全部連上的那種情況,給予時間思考後,當有個別學生能夠想到只連能亮的兩個點就行時,剩下來的2種情況大部分學生也都能想到了。教師演示的這個實驗目的是要學生了解檢測後推測的情況有時是唯一的,有時也會出現多種情況。

第二部分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線,學生存在理解困難,首先是串聯和並聯的區分,我以糖葫蘆做比喻,像糖葫蘆這樣兩個小燈泡串在一起的電路稱為串聯電路,兩個小燈泡並列著連在電路中的稱為並聯電路。其次是哪一種連線方法小燈泡更亮的問題,由於教科書中安排的先比較兩節電池、一個小燈泡的兩種連法以前都沒有涉及過,因此我將教學順序調換,先在黑板上畫出學生熟悉的兩個小燈泡、一節電池的串聯和並聯電路,明確什麼是串聯什麼是並聯,然後請學生回憶下哪種連法小燈泡更亮,在這裡的回憶,其實更像是猜測,因為學生大多都記不起來哪一種連法更亮,我的目的只是要引起學生的意見不統一,然後通過投影儀演示小燈泡的串聯和並聯電路,通過驗證學生能很清楚地看到並聯要亮很多,然後教師講解,在串聯電路中電壓可以分開來也可以加起來,但在並聯電路中不可以。接著要求學生分組用兩節電池和一個小燈泡組裝電路,有了前面的活動,大大降低了組裝的難度,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當變成兩節電池後又變成串聯電路小燈泡亮,教師進一步要求思考原因,學生能回答出串聯電路中小燈泡上電壓可以由兩節電池加起來所以更亮。通過以上兩個實驗學生最終可以只要記憶“串聯電路電壓既可以加也可以分”這一句話就可以推測出哪一種連法更亮,減少了記憶內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