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問題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76K

摘要:本文從工學結合的視角,針對高職經管類專業和工程技術類專業的區別,分別從專業教學設計的三個環節、專案課程教學的六個關係、校企合作建設的六個平臺以及建立“點、線、面一體化”的實訓教學系統等方面探討了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和要點,以使專業教學設計貼緊行業企業需要和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

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高職經管類專業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問題論文

關鍵詞:專業教學設計;專案課程設計;校企合作平臺;實訓教學體系

一、把握專業職業能力的“四個特徵”

1、“動手”與“動腦”。在“動手”與“動腦”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方面,經管類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更多的表現在應具備“動腦”能力。即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斷決策以及各種方案和策劃的制訂、改善、調整、實施的能力。

2、“管物”與“管人”。如果說工程技術類專業畢業生大多面對的是材料和裝置等有形物品,而經管類專業畢業生更多的是與“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協調、組織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3、“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高職經管類專業畢業生不管是在什麼職業崗位上,其所處的環境都是千變萬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標準和程式實施管理過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和管理點都會由於環境和條件的隨時變化而產生許多變數。這就需要管理作業人員具有隨時適應環境,調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單體”與“協同”。從管理的組織原理看,絕大多數的管理專案不可能是“單體”作戰,管理的層級組織注重的是協同效率。因此高職經管類專業畢業生,必須具備在組織環境和系統內的合作、服從、交流和領導的職業素質。

二、抓好課程體系開發的三個環節

1、界定行動領域。行動是指職業人在特定職業崗位上根據職業行動目標所進行的職業活動。行動領域是一系列職業行動的集合,其載體是來自企業的工作專案(任務)。界定行動領域是課程體系設計和課程開發的基礎,需要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組織研究小組,在企業第一線進行深入調研。確定行動領域應重點考慮業務範圍的一致性、工作過程的完整性、資訊傳輸的便捷性、業務流程的範例性、經營目標的統一性、工作任務的相關性、職業能力的聚合性和產品流動的增值性等原則。

2、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轉化。學習領域是經過教學論加工的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即是課程。在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轉化中,行動領域和學習領域可以是“一對一”的關係,也可以不是。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轉換,應保證教學實施的可行性、行動過程的連續性、行動目標的指向性、行動內容的多維性、工作過程的典型性、知識和能力的相關性以及教學方法的普適性。

3、學習情景設計。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並不排斥職業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機結合。學習情境設計原則包括七個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標的特殊性、能力結構的層次性、職業行動的針對性、學習和考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環境和條件的適應性以及職業領域的拓展性。

三、正確處理專案課程教學的“五個關係”

(一)工作過程、工作專案與職業崗位分析的關係

通常,只做職業崗位分析所帶來的問題是,大多數職業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變性和複合性的特徵,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業,不同規模和經營範圍其職業崗位設定的差異是很大的,因此,單純建立在職業崗位分析基礎上的課程體系構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據。基於工作過程和工作專案分析並不排斥職業崗位分析,而是二者應做到有機結合。它的具體表述應是:一個具備職業能力的職業人在特定的職業崗位上,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進而完成一項具體的工作專案。這樣職業人通過完成具體工作專案所具備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過程與工作專案的關係

按照基於工作過程和工作專案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路,工作過程與工作專案的關係是鏈條與結點的關係。工作專案體現在工作過程之中,而工作過程和其過程目標的實現則要求具體工作專案的實施,二者的有機合成構成一條完整的“工作鏈”。

(三)工作專案中“大專案”與“小專案”的關係

在高職經管類專業中,有的專業,從專業整體看工作過程比較明顯,如會計、市場營銷專業等,由此,應首先明確工作過程,在此基礎上確定工作專案;而有的專業,如物流管理、國際商務等專業,從專業整體看工作過程不明顯,則首先應確定工作專案,以工作專案的實施排列工作過程,而一個具體工作專案在實施過程中又要通過“小工作專案”(工作任務)的完成才能實現其專案目標,這就出現了在課程開發中“大專案”和“小專案”的關係。

(四)工作專案與課程體系的關係

在課程開發中,工作專案與課程體系是對應關係。其中,應把握的要點是,在職業能力和工作過程分析的基礎上,工作任務應和課程相對應,有時一門課程可以對應多項工作任務,但不允許一項工作任務對應多門課程。如果出現此情況,就意味著應對該課程進行解構和重構。如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倉儲裝置操作(工作任務)和運輸裝置操作(工作任務)分別體現在倉儲業務操作和運輸業務操作兩門課程中,出現這種情況就應經過整合獨立開設“物流裝置操作”課程,從而避免課程內容的重複。課程的設定一方面要與工作任務相對應,同時應明確完成該任務,學生應具備的知識點,能力點和職業素質,從而為制訂課程標準和教材開發奠立基礎。

(五)課程教學中專、兼職教師的關係

根據教育部有關檔案精神,“專業主幹課和核心課程的實訓教學應以兼職教師為主”,這樣的要求無疑是經過認真調研,是科學、可行的。但是,應注意的問題是,在課程教學中,專、兼職教師同講一門課程,依據同一個課程標準和教學方案。因此,專、兼職教師必須彼此熟悉,相互溝通,雙方的合作應作到“零縫隙”,否則專、兼職教師雖然在課程教學中發揮了各自的專長,但偏離了課程標準,則不可能真正體現工學結合和教學做一體,其教學效率也將大打折扣。

四、構建校企合作的“六個平臺”

1、專業建設平臺。在專業建設平臺上的合作專案應包括:專業和專業方向的開發、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論證、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和論證、專業教學評估、雙證融通教學模式的實施等。對此院校應充分利用企業優勢,依據行業標準,聘請企業領導和專家實實在在參與上述專案實施的全過程。

2、課程開發平臺。在課程開發平臺上的合作專案重點應圍繞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建設是示範專業的主要建設專案,根據教育部有關檔案精神上述專案的建設必需有企業深度參與。

對此專案負責人應當根據課程的性質和內容,選擇並深入典型合作企業,與企業共同開發。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和教學方案、共同實施專案教學過程、依託企業選擇真實的工作場景、開發企業管理案例、廣泛彙集企業真實的制度等有關資料等。實踐證明,離開了企業的支撐和幫助,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建設很難達到預期目標,也很難做出示範。

3、實訓教學平臺。根據教育部2006年16號檔案精神,“專業的生產性實訓應占實訓教學時數的80%以上”。根據經管類專業實訓教學的特點,生產性實訓應體現在生產過程、生產場景、生產物件、生產方法等方面。在實訓教學平臺上,校企可以通過課程內實訓、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使學生在真實場景和職業崗位上訓練職業技能,培養職業素質,逐漸做到校內教學與企業真實的職業崗位“無縫對接”,並逐漸過度到“訂單培養”,同時為學生就業創造條件。

4、專案研究平臺。專案研究對於校企雙方是雙向的。一方面,在示範院校和示範專業建設過程中有大量的教學研究專案,如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和課程標準、教學管理及其執行機制等。上述教學研究專案只有藉助於校企合作平臺,請企業專家深度參與,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實性、科學性、代表性和實用性;另一方面,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專案,企業可以充分藉助院校教師所具有的科研能力優勢,結合企業需要,真題真做,從而實現校企雙贏。

5、專任教師培養平臺。高職院校的年輕教師普遍缺少企業經歷,從而不具備“雙師素質”和“雙教能力”,這已成為深化教學改革的瓶頸。在專任教師平臺上,院校的'青年教師可以有目的、帶專案下企業進行實踐鍛鍊,這是教師團隊建設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

6、培訓與服務平臺。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員工培訓、技術支援和服務以及專案諮詢等。在培訓與服務平臺上,校企雙方可以根據企業需要共同開發員工培訓和服務專案,共同制訂培訓大綱和實施方案,通過員工培訓和技術服務,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業員工的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師接觸企業實際,提升教學與科研能力的極好機會。

五、實施“五個環節”,建立點、線、面一體化的實訓教學系統

點、線、面一體化的實訓教學系統是指:根據認知規律,構建以“單項能力、崗位能力和綜合能力”,即“點——線——面”為一體的技能訓練系統。

其中,“點”是指崗位單項能力,即在職業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務應具備的單項操作技能,其載體是工作任務鏈的節點,單項能力尚不能完成該工作任務的全部技能操作。“線”是崗位能力,即在特定崗位上,履行職責,根據工作過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備的技能,是單一工作任務鏈上相關技能的集合。“面”是指專業綜合能力,即適應輪崗、轉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務鏈相關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續發展能力。點、線、面實訓教學系統的實現方式為:

崗位單項能力=課程實訓+綜合實訓

崗位能力=綜合實訓+頂崗實習

專業綜合能力=頂崗實習

六、建設具有“七個結合”功能的校內實訓基地

1、課程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專業主幹課和核心課程內的實訓是指,在該課程中的學時範圍內,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應安排的實訓環節。其形式為企業參觀+校內計算機軟體模擬+沙盤模擬演練+相關裝置操作;綜合實訓是指,學生在已經完成專業主幹課和核心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為了實現專業的培養目標所進行的綜合訓練,其實現方式應是在真實場景下的生產實訓。在課程實訓和綜合實訓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應力求符合生產性實訓,學時應占總實訓學時的60%-70%的基本要求。

2、模擬模擬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模擬模擬實訓是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訓教學主要形式之一。從目前看,模擬模擬實訓主要包括計算機軟體模擬實訓和沙盤演練模擬實訓。模擬模擬實訓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虛擬了企業真實的經營環境、條件、流程、資料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號檔案中關於“建立虛擬工廠和虛擬車間”的基本精神。由於模擬模擬的實訓過程體現了企業的真實場景和真實的經營過程,尤其是符合經管類專業“實訓應設定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的基本要求,因此模擬模擬實訓應視為生產型實訓。但是在高職經管類有的專業中,實訓過程只依靠模擬模擬是不夠的,應使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經營環境中進行裝置操作,接觸到真實的合同、憑證和單據。在專案課程教學中應圍繞一個具體工作任務的完成,將模擬模擬和實際操作訓練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通過訓練具備相應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質。

3、“動手”與“動腦”訓練相結合。“動手”與“動腦”的能力培養體現了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特徵。在這裡尤其要強調注重學生“動腦”能力的培養。近年來國內有的公司開發的“沙盤模擬演練”以及課程教學中的小組活動與研討,典型案例分析等應當在實訓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中給予充分考慮。

4、課程教學與技能取證相結合。“雙證融通”在許多高職院校中已經成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在經管類專業中,許多專業的職業資格鑑定充分體現了行業標準,因此雙證書教育既是學生就業的需要,也是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需要。在實踐中,課程教學和職業技能取證在學生的知識和素質培養以及技能訓練中,其內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訓基地所具備的實訓功能和開出的實訓專案也應當與專業職業資格鑑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內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由於條件所限,經管類專業有的實訓專案在校內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必須注重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使“兩個基地”在實訓教學中各自發揮優勢,開發不同的實訓專案,並且互為補充,以滿足實訓教學的要求。

6、校內實訓與對外開放相結合。根據教育部有關檔案精神,示範專業在建設中必須發揮其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因此實訓基地建成後應做到資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向社會開放也可以進一步搞活實訓基地執行機制,創新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投資與企業共建相結合。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融入企業資金,做到校企共建將會改變實訓基地的性質,使其具有雙重屬性和不同的服務功能,這對校企雙方是雙贏的。經管類專業在實訓基地建設中應積極尋找與企業合作的機會,積極吸收企業資金,逐漸使實訓基地和企業環境做到“零距離”,雙方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參考文獻:

[1]黃克孝.“中等職業教育多元整合式課程模式的開發”研究報告[g].教育部面向21世紀職教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專案成果彙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姜大源.關於職業教育的課程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31).

[3]蔣乃平.有中國特色的職業能力內涵——“寬基礎、活模組”課程模式再論之九[j].職業技術教育,2008,(4).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