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擬一年內新開多個專業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9W

近日,媒體披露了教育部發布的全國和各地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電子商務、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動畫等近幾年頗為時髦的專業榜上有名。一方面是“熱門”專業就業遇冷,另一方面則是很多高校申報設立新專業的熱情不減,這種反差引人深思:高校到底該如何科學理性設定專業?從就業角度考慮,學生又該如何選擇專業?

高校擬一年內新開多個專業

離譜:61所高校在一年內申報設立7個以上新專業

日前,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共有61所高校在一年內申報設立7個以上新專業,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黑龍江科技大學竟然一下子申報在2015年新設立56個本科專業,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學院等7所高校,也都申請在2015年新設立10個以上的新本科專業。

每一個新專業的設立,都不是一件小事。對於高校來說,設立新的專業,意味著要有師資、教學場地、教學設施等多方面的配套資源。但在一年的時間內,有如此多的高校申請10個以上新專業,不禁讓人懷疑,這些學校是否有相應的能力。

“當前,對於我國的高校來說,已經從規模化發展轉變為內涵式發展,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做法已經被證明不適應時代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有專家分析,“一年時間內申報這麼多新專業,暴露出部分高校未能適應內涵式發展的要求,還將目光停留在舊的發展方式與思路上,即通過增設專業,擴張學校專業數量來吸引生源、增加收入。”

流程:九成本科專業設定高校可自主決定,但仍需嚴格執行程式

2012年9月,教育部重新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管理規定》,逐漸下放高校專業設定和調整審批權,92%的本科專業設定權直接交給高校,由其自行決定,高校享有了更大的專業設定與調整的自主權。但是,有了自主權後,如何設定專業也不是拍腦門就能定的。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強調,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設定管理規定強調“一擴二減三加強”:“一擴”是擴大高校本科專業設定自主權;“二減”是減少專業的審批環節和審批數量;“三加強”是加強資訊服務與公開,加強專家組織作用的發揮,加強新設專業的質量管理。

教育部還進一步明確了本科專業設定的具體流程。比如,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高校根據《專業目錄》設定專業,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式,首先要經校內專業設定評議專家組織審議通過,之後相關申請材料要在專門網站公示一個月,接受社會監督,在公示期滿後,高校將公示期間收到意見的研究處理情況及專業設定申請材料報高校主管部門,最後才是主管部門對高校提供的專業備案材料、公示期間收到的意見、高校研究處理情況等進行稽核、彙總後報教育部。也就是說,一個新專業的申報,需要經過校內專業設定評議專家組織審議、高校內部和社會公示、當地主管部門稽核,最後才報教育部備案。有專家質疑,一次性申報幾十個專業的院校,其校內專業設定評議專家組織、高校所在當地主管部門是否真正充分履行了自己的義務。

建議:專業設定不能只看產業短期繁榮,要充分考慮專業可持續性

在很多專家看來,只要嚴格執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管理規定》,相關部門和環節各司其職,科學理性設定專業並不難。

一位高校教務處負責人總結了高校專業設定幾大關鍵步驟。首先要全面瞭解目標就業市場的需求。這個需求不能是虛假繁榮,也不能是短期旺盛,而是要充分考慮可持續性。這就需要學校對相關產業的平均薪酬、離職率等指標有科學的策劃。其次要與其他高校橫向比較,避免相同專業的同質化競爭。最後還要衡量學校自身是否具備充分的教學能力,能否培養出符合產業需求的合格人才。

從今年開始,教育部會定期釋出高校專業就業預警。教育部高教司釋出的“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中,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市場營銷、動畫、廣播電視編導、藝術設計學、播音與主持藝術、電子商務、公共事業管理等專業均“榜上有名”。這份榜單,對高校的專業設定應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北京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李長春介紹,北交大的新專業建設首先要符合兩個要求,一是具有軌道交通特色,二是服務國家需求。專業設定很少有從零到有的情況,多數都是在某一專業已經建設得非常成熟之後,在與之相關,並且國家有需求、國家發展有需要的方面增設專業,這就意味著新設立的專業一是確有需求,二是專業能力、人才培養質量有保證。

李長春說,在學校內部,一個新專業的誕生要經過重重關口。教務處為第一關卡,教務處會要求相關專家對專業設定的基本形式進行考察,比如課程,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實踐環節等等。學術委員會為第二關卡,學術委員會立足學校發展,進行巨集觀考慮,學校戰略發展是否需要增設該專業,人才質量提升能否把握好等等。學術委員會成員均為各個學科領域的帶頭人,或學校內部職能部處的處長,他們都對學校的發展方向、定位有著清晰而準確的瞭解。

“最重要的是,要引導高校用好專業設定自主權,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大良強調,“高校設定和調整專業要主動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需求導向、條件保障、規模適度、持續建設的原則制訂專業建設規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