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模板五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4W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模板五篇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1

接到這次“好記者講好故事”的任務後,我一直在想:今天這個場合我應該講什麼樣的故事?“好記者”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標準,但“好故事”應該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動自己,其次這些故事能夠傳遞一種精神、一種正能量、一種能代表這個時代的東西,我覺得這樣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從業15年,一直工作在新聞一線,接觸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許多事,但是真正讓我刻骨銘心的一次採訪是20xx年甘肅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現場。為期10多天的採訪讓我對生命的價值、人性的力量和媒體人的責任和擔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xx年8月8號凌晨,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作為甘肅廣電總檯廣播應急報道組成員,我於當天凌晨5點從蘭州出發。到達舟曲後,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呆了!整個縣城被幾百米寬的泥石流給“豁”開了個大口子,臨河建築的二樓以下全部被水浸泡,縣城很多街道塞滿了淤泥……

當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現場,我採訪到了武警舟曲中隊副中隊長王偉。這位後來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武警軍官全家5口人遇難,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還未出生的孩子。當晚那場罕見的山洪泥石流災害襲來時,王偉帶領戰友捨生忘死,第一時間奮力搶救出23名遇險群眾,但是他卻沒能回去看看離他們救援地點僅有500多米的家。我採訪他時,這位七尺男兒幾度哽咽,採訪過程中他接到了陝西老家姐姐的電話。電話中,王偉一直叮囑姐姐,千萬不要讓媽媽知道,能瞞一天是一天。王偉告訴我,父母一直盼著能抱上孫子,妻子懷孕的時候就給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頭鞋。母親心臟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後會受不了。王偉說的一句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他說:“當晚泥石流發生前我媳婦打給我的那個電話我沒有接到,這是我終身的遺憾,現在我手機24小時開機,真希望有一天手機會響起來,而電話那頭是我的家人。”說完他擦去眼淚,轉身又鑽進了身後的廢墟。

事後,我不止一次在想,從人性的角度、從感情的角度出發,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鄉親,直接奔回家裡救援,畢竟只有500多米,那麼被他一趟趟背出來的可能就是他懷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偉沒有邁出腳步。軍人的職責,讓他義無反顧地先搶救身邊的遇險群眾。當時在現場指揮的甘南支隊的支隊長讓王偉下去休息,王偉說:“隊長,你就讓我在現場參與救援吧,能多救一個老百姓我心裡就好受一些……”

之後兩年我又先後3次採訪了王偉,其中有一次我和王偉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園,1000多名遇難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牆上,王偉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型顏色和別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樣了。後來我才知道,王偉一有空就來到這裡跟妻子說話,不停撫摸妻子的名字。鐵骨錚錚的背後是一份深深的男兒情懷……

舟曲縣月圓村,這是一個遭受了滅頂之災的村落,整個村莊被泥石流夷為一片平地。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學的,總共倖存59人。老黨員何建舟的妻子、兩個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親人遇難。他強忍悲痛帶領全村倖存群眾衝上救災第一線。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幹,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來為止。他說這樣才能暫時忘記失去親人的'痛苦。一週後,在村委會的廢墟上,何建舟帶領入黨積極分子火線入黨,面向黨旗莊嚴宣誓時,在場的11名黨員全都淚流滿面,因為他們家家都有親人遇難。在現場我採訪了入黨積極分子李彥平,我問他為什麼要入黨?李彥平說:“沒別的,這些老黨員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裡,我想跟著他們幹!”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是卻道出了當時老百姓的心聲:“黨員永遠是災區群眾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輝所感動,也被各種場景所震撼。在三眼峪,近2萬人的救援場面讓我震撼;在白龍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牆讓我震撼;在縣城外,各種救援車輛排了十幾公里的場景讓我震撼。子弟兵的綠色、消防戰士的橙色、防疫人員的白色、特警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藍色,還有國旗、黨旗、軍旗、團旗、黨員的袖章、志願者的絲帶這些在災區隨處可見的紅色,在這個時候顯得那麼鮮豔。在救災現場我看到了從蘭州趕來的回族群眾,也見到了從甘南周邊縣區寺廟裡前來救災的藏族僧侶,還有那些每天來回奔波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

說到志願者,我給大家講述一個來自重慶的22歲志願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經凌晨1點多了,我寫完稿件去上衛生間,在走廊過道的一個角落裡坐著一位瘦弱的小夥子,地上鋪著兩張報紙,他卷著褲管、光著腳在那坐著。直覺告訴我他應該是個志願者,當我想採訪他時,小夥子很牴觸:“我剛到,什麼都沒幹,你別採訪我。”我說那你講講你是怎麼到舟曲的吧。小夥子告訴我,他來自重慶,是一個汽車廠的裝配工,20xx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災區當志願者,家人極力反對沒有去成。20xx年4月玉樹地震,他們的車到西寧又被勸返。小夥子說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願者!他從網上約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當車行至四川北部時突遇暴雨,許多道路被沖毀,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夥子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翻山!他走進大山一天一夜,繞過那段被沖毀的道路,然後又搭了6趟順車來到舟曲兩河口鎮。當時因為交通管制,非救援車輛不讓進城,小夥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進了舟曲縣城。當晚我見到他時,他因為腳疼得睡不著,所以才坐在那裡。聽完他的敘述後,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們常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90後是沒有長大的一代,可我想說的是,80後、90後一樣能挺起中國的脊樑!

當記者十幾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礦難、火災、毒氣洩露、暗訪……這些採訪我都是衝在第一線,常有朋友問我:你哪來那麼多的熱情?我覺得,首先我非常感謝記者這個職業,因為它給了我一個平臺去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他們生命中的閃光點,都在滋養著我,讓我永遠懷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我很慶幸我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也慶幸我從事了一個我非常摯愛的職業,今後再有任何急難險重的事情發生,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衝上第一線,因為我是一名記者!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2

“好新聞,現場是關鍵。”在過去9年的記者生涯裡,每一個新聞採訪都讓我對這句話理解得更為深刻。

在今年xx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災中,“到一線!到現場!”已成為我和同事們的共識。透過大家的深入一線,在傳遞及時、準確資訊的過程中,媒體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顯。同時,投入災區報道的同仁們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媒體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讓人們感受到,災情面前,記者同樣是戰士。我們以筆和鏡頭,捕捉著一個個奮勇抗險的故事、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瞬間,傳送回抗洪一線的實時動態,記錄下守護家園的愛與情懷,呈現出大家共同面對災難的抗爭、不屈與偉大。

作為一名黨報記者,會場是我們的現場,基層是我們的現場,抗洪搶險一線也是我們的現場。不僅是因為在現場能夠親眼觀,親耳聽,親身感,捕獲的新聞具有較強新聞價值和魅力,更重要的,這是履行好職責的必要條。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3

20xx年,我有幸走進校園,採訪了在我市教育界屢創神話的市人大代表、駐馬店市實驗中學校長——孫XX。

第一眼見到他,平易近人的氣質裡隱約透著樂觀和睿智。數月的相處瞭解之後,我感嘆他在教育事業中取得的輝煌成績,更折服於他的教育情懷和人格魅力。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鮮花,都有綻放的時刻。”1992年,時任市五中語文教師的孫XX憑藉這樣的教育理念,以不凡的表現多次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市級優秀班主任。20xx年元旦,孫XX放棄在教育部門擔任要職的機會,選擇去偏遠的市八中任校長。有人笑他書生意氣做事魯莽,有人勸他慎重考慮權衡利弊,他憨憨地笑笑,心中那份對教育的執著,只有自己最清楚。那時的市八中,校舍陳舊、生源不足、負債累累。為籌措資金,他不知跑了多少單位,每每披星戴月回家時,身體都像散了架似的不能動彈。一天,當他又一次拖著疲憊的身體蜷縮在沙發時,女兒抱出存錢罐說:“爸爸,我這裡有好多錢呢,您拿去建學校吧。”望著女兒純真的眼神,孫校長的眼睛溼潤了。對校區進行翻新的那個暑假,孫校長几乎每天住在學校,有時還陪工人一起幹活。操場修好了,他瘦了,兩個月下來,瘦了6公斤。學校開學了,他病倒了,一直高燒不下。妻子流著淚說:“群傑啊,你是要把命都給學校啊!”

故事講到這似乎可以結束了。然而,這個理想路上的追夢人,20xx年8月再次啟程,接任開發區新建學校的校長。眾人不解,孫校長卻信心滿滿地說:“國家發展西部,我也要開發駐馬店的大西北,我們的好戲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他曾拍下1000多張夜景照片,只為摸清學區內新建住宅的入住情況;他曾帶著攝影機蹲守在網咖門口,只為挽救沉迷網路世界裡的少年;他開設校長線上平臺,直至深夜還在回覆作答,只為解決家長的苦惱;他很少參加應酬,幾乎沒什麼娛樂活動,把全部時間都給了孩子們和他最愛的教育事業。孫校長這樣對我說:“我的根在教育,我的心屬於學生!”是啊,他身上的書生意氣,讓他一路走來坦坦蕩蕩、無怨無悔。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會堅守在這條理想的道路上,捕捉身邊的正能量,盡綿薄之力與大家攜手共建和諧駐馬店,共建我們美麗的家鄉。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4

很多人都喜歡西藏,那裡的天離我們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得到,那裡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讓人感動,他們擁有蔚藍的天空和燦爛的陽光。

但有個孩子告訴我,他最討厭拉薩的太陽。他說,他眼睛裡的西藏“天是灰色的、樹是黑色的”。他指著遠處的布達拉宮說,“那只是一個輪廓”。他叫多吉,是20xx年我在布達拉宮廣場上偶遇的一個少年。他的眼睛渾濁,患有嚴重的白內障,今年只有16歲。分別時我把太陽鏡送給了他。

那次西藏之行,緣起於一位名叫靜靜的聽眾的來信。信中她提到了一個有“絕活兒”的小姑娘達瓦——她可以閉著眼睛燒水做飯。為什麼要學這種危險的“絕活”?用達瓦媽媽的話說,以後孩子的眼睛可能會不太好。這個“不太好”就是患有白內障,這是西藏牧區普遍的病。

於是,我們踏上去往西藏的路。與以往不同,這次與我同行的還有醫生。抵達西藏後,我們兵分兩路,一組去走訪當地醫院,另一組尋找信中的小女孩達瓦。

驅車8個小時,我們抵達了那曲。陽光下,小達瓦總是皺著眉頭,眯著雙眼。她的家大部分活兒都由母親獨自承擔,因為爸爸和哥哥都患有眼病。

我問達瓦:“現在媽媽還讓你們練習閉著眼睛做事嗎?”她很認真地點頭,得意地說:“早就學會了,從門口到桌子6步,從桌子到廚房11步……”一邊說著,一邊跑去廚房,抱了一個熱水瓶出來。在桌子前,小達瓦閉著眼睛,熟練地搖晃熱水瓶。她的小手像長了眼睛一樣,準確地拿起桌上的一個茶杯,開始往裡邊倒茶。我不敢貿然打斷她,怕驚著她,燙了手。從她那雙不知道被燙過多少次的小手裡接過滾燙的酥油茶,我難以嚥下。

但達瓦的媽媽好像對這些已經習以為常。她說,讓孩子練習閉眼乾活,是怕有一天會像爸爸和哥哥一樣看不清東西,影響生活。

母親的話和那杯熱茶都很燙,燙到了我的心。難道這裡的孩子們註定只能默默接受這種命運嗎?我真的不想看到有一天達瓦會變成看不清布達拉宮的多吉!

那些天,我們走訪了很多家庭、學校和醫院,孩子們的眼病情況比我預想的還要糟,因白內障致盲的現象很普遍。

西藏衛生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西藏白內障發病率為14.6%,比內陸地區高出了將近60%,僅西藏就有近80萬的孩子面臨眼病威脅。

回到北京後,我們協調醫院等各方資源,商討調研救治方案。20xx年6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北京兒童醫院等多家單位發起了“愛目行動”。截至今年8月,14個月的時間,我們去了西藏、青海、雲南、貴州等6個高海拔地區,對5000多名孩子進行眼科義診;《海陽現場秀》的聽眾捐款數百萬元,累計捐贈12180個“兒童視力保護包”。從今年開始,我們陸續把那些患有嚴重眼病的孩子接到北京進行手術治療。

有人問我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我想,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睛就是意義,看見他們能在該體會快樂的年齡體會到快樂就是意義。還有什麼能比還高原孩子們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有意義的事情呢?當多吉們夢想實現的時候,也會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愛要讓你看見!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5

在行走中記錄、在體驗中發現,是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欄目一直堅持的方向。六年來,我們攀雪山、過草原、越峽谷、穿行原始森林,克服了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但腳步依然堅定。因為這一路上,我們遇到了許許多多讓我們感動的人和事。這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也讓我終生難忘的,是在西藏阿里丁嘎執勤點的採訪經歷。

西藏阿里是中國西南部最偏遠的地區,我們經常走了一天都碰不到一個人。這裡也被稱作“生命禁區”,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氣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40%,有時候我們需要一邊吸氧一邊拍攝。

執勤點的海拔將近5000米,沒有房子,只有三頂軍用帳篷,是戰士們吃飯、睡覺、學習的地方。雖然在去之前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現實體驗還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8級大風裡,我出鏡播報要靠喊。就在這時,我看到一個戰士站崗的背影。這個背影像一座界碑矗立在那裡,讓我們攝製組所有成員為之震撼,也讓我們腦海裡國門衛士的形象一下子變得具體。為了不打擾正常執勤,我們只能遠遠地看著他。一張還稚嫩的臉龐,臉頰紅紅的,不是因為害羞,是因為高原長期的日晒風吹,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高原紅”。

晚上睡覺前,帳篷外面有戰士打著手電洗腳。大家可能會覺得洗腳那麼平常的事情,有什麼可說的呢。但是當我走到他旁邊,藉著手電的光,發現洗腳水沒有冒熱氣,伸手去試了一下水溫,我才知道他用的是冷水!摸著寒冷刺骨的洗腳水,我真想馬上變出一個大鍋爐,給他們燒上一大鍋的熱水,讓他們好好泡泡冰冷的腳。看著這些十八九歲的戰士,我在想,如果他們在城市裡生活,或許他們是體驗著大學生活的莘莘學子,或許他們是網路遊戲的高手、時尚達人,但是他們卻選擇了在艱苦的邊疆保家衛國。他們讓我感受到了青年人的奉獻、青年人的擔當!

第二天一早,我參加了一次很特別的升旗儀式。因為條件有限,他們只能把國歌錄到手機裡,每次升旗用手機來播放國歌。聽著手機裡播放的國歌,我覺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雄壯,鮮豔的五星紅旗也飄揚得格外耀眼。

戰士們說我是第一個到他們那兒的女孩兒,這讓我感到意外,也非常自豪。雖然和戰士們只有短短兩天的相處,但是他們的淳樸和善良,讓我覺得他們就像家人一樣。告別時,我放下了女孩的矜持,和他們一一擁抱。

節目播出後,很多觀眾都說是流著淚把這期節目看完的。在祖國廣闊的陸路邊疆,有很多這樣的邊防哨所。戰士們要面對惡劣的天氣、艱苦的環境,要忍受寂寞與孤獨。他們的艱辛可能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無怨無悔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沒有國,哪有家!我們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應該常懷感恩和珍惜之心,感恩這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戰士們,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而作為一名記者,我也將一往直前,繼續帶著我的真誠,在行走中發現好故事,講述好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