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心理學分析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67K

摘要:當今社會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對現在親子關係進行了分析;對家長心理狀況進行了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談如何轉化家長的思想觀念,使其身心更健康,使親子關係更融洽,讓親子之愛成為真愛。

親子關係心理學分析論文

關鍵詞:親子關係;心理學;轉化

現在中國親子關係中,有很多父母出於對孩子負責、出於為孩子成長擔心,出於“好心”辦出許多錯事,使親子關係被異化,給孩子帶來毀滅性災害。

一、親子關係中許多父母的越位行為不可取

父母喜歡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人都是不喜歡被批評教育的,而是喜歡被認可,這是人趨利避害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批評、指責是一種負能量,被消耗能量的人會顯得很無力,時間久了,孩子會忘記自己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變得習得性無助。所以這種幫助不具備建設性,是具有破壞性的。從腦科學的角度看,前額葉功能包括:記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大腦的前額葉會在人被批評的時候功能關閉,變得腦袋不好使,思維遲鈍,所以越罵孩子,孩子越變傻、變笨。用心理學焦點技術的思路來分析,人要正向看問題。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給孩子正能量,不斷放大對方的優點,這樣會使孩子更自信,更有力量,才更有創造性,取得更多的成功。一個人就是一個系統,就好像太極圖黑白兩色,黑色代表有問題,白色代表沒問題,白色越放大,黑色部分越小,問題越少,而批評、指責、修正過錯的行為是放大人性中缺點、錯誤、過失的做法,會強化被指出的缺點、錯誤、不良行為等。這樣是把黑色區域逐漸放大,把問題擴大化,問題孩子從此產生。

二、對施與孩子過渡的“愛”的家長內心世界的'全面分析

1.過渡施愛的這類家長的基本做法是:打著愛的旗號批評、指出孩子的不足,來標榜自我的高尚、偉大、完美形象,讓孩子效仿;強迫和反覆的對孩子行為“修枝剪杈”;對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無法容忍,不喜歡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缺乏具有建設性的設想;喜歡發脾氣震懾對方、經常撇嘴以示蔑視孩子;願意抱怨;喜歡做補丁的角色,盯住孩子的漏洞和不足,大做文章;直線形思維方式居多;不願承擔責任、推卸責任、自己不停的忙碌,也讓孩子處於不停歇的狀態等。

2.這些父母心理資本不夠,缺乏自信、極其自卑、安全感缺乏、悲觀主義、絕望,有潛在的危機感、恐懼擔心充滿內心世界、懷疑、不信任、不被愛、擔心不被認可、看到被批評的對方流淚心裡舒暢,施虐傾向、也有經常反思和自責的心理。當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她害怕失去,因此做了一些以愛的名義來控制關係不發生變化的事情,結果傷害了孩子的心。有的父母因為心中有一個“理想自我”沒有實現,於是把希望寄託在讓自己的孩子幫自己再來一次上面,其結果是非要孩子做一個艱難的選擇題:“好孩子”、“壞孩子”。孩子們無論選擇了那一種,其結果都是不快樂的,因為這不是他們所選擇的。

3.從腦科學角度分析:大部分生理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情況嚴重;自身比較成功的人士譬如老闆也是這樣。年齡大的或高壓情況下腦部神經元受損、功能退化、神經遞質分泌不足,看到被批評的人沮喪、流淚有快感,才能產生有內心愉悅的感受(施虐心理),這種類似於抑鬱症自殘行為產生疼感,分泌內啡肽,代替多巴胺這種快樂元素;扣帶前回過渡活動、專注於消極想法、愛爭論、看到太多的錯誤、非常不喜歡改變、思維老化、拒絕成長、頑固不化。

三、如何朝健康的方向轉化這種被異化的親子關係

1.用精神分析的思路分析出家長的人格形成原因、內心世界狀態、思維邏輯、處事方法等,讓他明白自己給予孩子的“愛”已經被異化。

2.用催眠的方法修改家長受損的腦神經元。讓他無數次想象自己在放鬆的狀態下面對自己的不安、焦慮、想象自己在安全島上,自由、放鬆、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沒有擔心、顧慮。鼓勵他們多學習新的知識,涉足新的領域,通過反覆學習刺激神經元發生改變,從而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心胸和格局,使家長對孩子未來充滿自信。

3.用認知療法讓他明白自己的做法的侷限,給別人帶來的傷害,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和痛苦,鼓勵她把聚焦的點發散,看看生活中還有什麼更美好、更該去關注、更該去花費精力去做的事情。相信孩子、尊重孩子、解放自己,嘗試做自己以前不做的事情。(如去旅遊、赴宴、美容、做劇烈有氧運動、學習做的美食等)讓他明白如果繼續這樣的思維模式,只能加速自己的老化。學會接納孩子、接納自己、工作等事物都是不完美的,不用刻意追求完美,學會放下,解放自己;修改凡事基於他的思維模式為標準的想法,其實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還有很多可能性。除非家長通過學習成長自己,除非家長看到家庭教育的真相,否則就無法成為輕鬆、智慧的父母。看不到真相的父母就會活在自己的觀點裡,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要求其去做;告訴孩子什麼是錯的,禁止其去做。這樣的方式不是教育,是教導。看不到真相的父母就會在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和期待時,打著愛的旗號,情緒化地對待孩子,懲罰、貶損、打擊。這樣的方式更不是教育,是教訓。教導孩子,孩子做不到;教訓孩子,孩子逆反、對抗、自暴自棄,家庭成了戰場,父母在無明之中痛苦,糾結委屈抱怨。我們把愛給孩子,在孩子的本身會自動產生一個叫成就的東西,這個成就不是父母督促出來的,而是孩子在接受父母愛的同時自動醞釀出來的。如果愛被異化之後,我們的愛就變成了一種功能,即為了什麼而去愛。你對孩子的愛就是愛,並不是為了什麼時,孩子會帶著你的愛,自己去指向成就。希望中國被異化的親子關係得到良好的發展,讓所有的父母之愛成為愛。在更多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的成長有更多的可能性,活出真正的他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