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通用[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3W

設計心理學 篇1

人格(Personality),是一個人的才智、情緒、願望、價值觀和習慣的行為方式的有機整合,也是人的價值觀、道德觀、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的綜合體現。健全人格(Perfect Personality)理想標準是人格四要素與外界社會的完美結合、平衡和協調,以辯證的態度對待世界、他人與自己,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順境與逆境,成為幸福的進取者。隨著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心理應激因素增加,健全人格培養日益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重點和潮流。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在20世紀末興起,主要圍繞對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品質及積極社會關係開展研究,從而培養人自身的發展潛力、美德品質和內在的積極力量。美國哈佛大學於1999年最早開設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教授學生獲得幸福的方法,也稱為“幸福課”,選課學生超過哈佛經典課程《經濟學導論》。通過積極心理學課程教學,對大學生人格塑造具有積極意義。

設計心理學通用[14篇]

1 醫學生健全人格特點

不同職業或角色的個體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質和行為模式,是職業道德、價值取向、精神素養、理想情操和行為方式的綜合體。對醫學生而言,在校期間和學醫過程中,為適應未來從事的醫療衛生事業,滿足醫學倫理道德和醫療職業行為需求,所表現出來的尊嚴、責任、思維、價值及素質品格,稱為醫學生人格。醫學生的健全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將左右個體的外顯和內隱行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急劇變化以及醫學科技的迅猛發展,並有效地為社會、患者服務。

鑑於醫學科學兼具社會與自然雙重屬性,醫學職業道德和醫學倫理規範對醫學生健全人格提出了非常高的標準和要求,既要具備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又應具有科學嚴謹、奮發進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符合時代發展的價值觀、知識能力、思維方式和身心素質,基本特徵表現為熱愛醫學事業,公正與公平地對待患者,廉潔奉公、文明行醫;善於學習、思維敏捷、積極進取、努力鑽研發展醫學科技;意志堅強、樂觀開朗、耐心細心,能夠帶給患者積極情緒等。

當前,大學生在面臨激烈社會競爭、醫學繁重學業以及複雜人際關係時,人格現狀不容樂觀,心理衝突和焦慮程度增加,表現為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和自信心,有知難而退的傾向,事業心和進取精神相對減弱,自我中心傾向,自我關注過度,果斷、獨立的自主精神不夠等狀況,對醫學生培養質量和醫療衛生事業有著不利影響。

2 對醫學生開設積極心理學的課程設計

2.1 課程目標

人格的形成是動態變化的發展過程,是可以通過教育和引導而改變和培養的。從積極心理學研究內容來看,主要包括積極情感體驗、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以及各種積極人格特質的作用及形成過程,特別是人產生積極行為的能力和潛力是研究重點。通過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關注點落在醫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與人生態度培養,特別是主觀幸福感、自我決定性和樂觀三種積極人格特質的關注,包括內在成長的積極動機、積極人際關係、創造性思維品質培養等,激發引導其積極求知並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提升心理品質,開發潛能。

2.2 教學物件

通過問卷調查和學生座談,大學一、二年級的醫學生處於公共基礎、基礎醫學課程階段,與中學學習比較,需要記憶掌握的知識點較多,且課程間相互聯絡緊密、環環相扣,學習壓力較重,加之剛進入醫學院校,學習方法和人際關係都未適應,這個時期的'學生精神壓力大、心理負擔重。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降低,非常渴望有人能理解他們,能在學習生活方面給予指導,能在心理上適時進行疏導,幫助他們適應醫學院校的生活和環境,因而,積極心理學主要針對大一、二年級醫學生開設。

2.3 教學內容

本課程總計20學時,按照積極心理學研究中的積極情緒體驗、主觀幸福感和積極人格特質三個方面為重點內容,以實用性為主,針對低年級醫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選擇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學習樂觀,構築希望;學會感恩,製造幸福;播下積極情緒的種子,塑造陽光的心態;營造積極的關係,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培養心理彈性,積極應對生活挫折六個專題,既涵蓋了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展積極認知、積極情感、積極行為改變等方面的理論學習和行為訓練,又關注了與醫學生健全人格密切相關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積極的認知、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2.4 教學方法

六個專題內容主要採用理論講授、案例分析、情景體驗和行為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教學,要求學生課前查閱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真實案例,課中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課後閱讀材料和參考網站,促進學生自我學習。在每個專題結束前,都要安排行為訓練活動,通過改變自身行為,激發自身的積極力量和內在的優秀品質。比如,在“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章節,採用測驗法瞭解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引導真實認識自己,坦然接納並勇敢改變自己。在“營造積極關係”章節,理論講授積極關係的型別、影響因素和受歡迎的人的特質,通過課堂小測驗,瞭解自己受歡迎的程度,現場討論和體驗營造積極人際關係和讓自己受歡迎的方法。

總之,通過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和專題研討,深化理解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提升主觀幸福感的知識和方法;通過引導體驗式教學,內化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學習在不同的場景中採用積極的態度應對相應的問題;通過行為訓練和角色體驗,激發積極潛能,提升主觀幸福感。

2.5 考核評價

積極心理學課程與傳統學科課程不同,不以筆試或口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而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體驗以及轉變。因此,在課程考核評價上,注重形成性評價和行為養成,學習成績由幸福筆記、案例分析、心理問卷和體會論文四部分組成。

3 結語及討論

醫學生人格培養渠道多樣,利用積極心理學這一新興學科的研究成果,設計開設專業指導課程,開展人格教育和訓練,是一個新的領域和探索,對醫學生健全人格培養有積極的促進功能。但是,受教學課時和醫學生培養方案限制,積極心理學目前多為選修課程,引導和教育作用發揮還不完全,需要更加重視和加強積極心理學等人格教育實踐。從長遠來看,尤其隨著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學內容將不斷變化和更新,醫學院校開設相關課程將逐漸成為趨勢和潮流。同時,需要從事基礎教學、臨床教學等專業教師,吸收積極心理學研究內涵,引入專業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生產實踐,將對醫學生從業質量和醫療服務行業發展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設計心理學 篇2

《烏合之眾》

作者古斯塔夫-勒龐,是法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以研究大眾心理特徵著稱。烏合之眾也是一本很通俗易懂的書,作者以不同的人群、角度、事件來驗證群體行為心理的侷限性,以及個人一旦進入群體就極易喪失獨立人格的無奈。

群體的力量是強大的,處在群體當中的個人則極易被群體的意志所左右,同時,個人行為會不自覺的向群體行為靠攏,因為這樣他們會獲得安全感,甚至是身處群體的榮譽感。

群體是感性的,他們易衝動,容易被情緒感染。因此,我們做設計時應當儘量簡單,只有簡潔的設計理念才會易於被大眾理解;我們的設計方案應該特點鮮明,只有特點鮮明的設計才易於被大眾識別、傳播。例如腦白金的廣告:

xl群體是不善思考的,因此群體容易被“領袖”,“榜樣”所領導,甚至是被蠱惑。因此,主流的設計理念易於被大眾使用者接受;權威性的背書也是易於被大眾使用者接受的方法。例如扁平設計風格初期大眾關於扁平風來源(瑞士設計風格)的爭論:

《十宅論》

十宅論是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先生寫了一本關於日本居住文化的書,它其實算是建築學範疇的理論書籍。作者分析了不同型別的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慾望,從而導致了他們挑選房子的外形和傢俱擺設,這一切與審美無關,只與居住者的“個性”相關聯。

作者對於不同房屋型別主人的一系列分析鞭辟入裡。比如文章開篇講述的“單身公寓派”,日本70年代的單身公寓主體是混凝土打造的,房間的上下左右都是混凝土,連走廊的'通道也被隔音鐵門所隔斷,成為一個密室。公寓進門是狹窄的過道,一旁設有浴室、廁所一體化的組合與時,過道中間是床,盡頭是小客廳。這是典型的旅館式客房佈局,旅店具有兩種暗示含義:旅行和性愛。旅人沒有固定的居所,總是在流浪,對於現代都市的單身者來說,理想的生活狀態不是安定下來,而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一直到結婚有孩子。因此,單身者會選擇旅館一樣的空間佈局,這具有某些象徵意義。除了旅行,單身者最期待的就是性愛了。在電視劇中,一對男女消失在旅館裡的鏡頭足以證明這樣的象徵意義了。而狹小的空間在大都市裡意味著即使是剛畢業的單身學生也能夠負擔得起……

作者的一些分析也許不適合中國的情況,但作者對於不同型別的住宅佈局的分析邏輯,以及居住者的心理畫像,非常值得設計師,尤其是剛入門的設計師們去學習。

設計心理學 篇3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社會意識的提升,兒童的身心發展問題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兒童傢俱作為學前兒童的日常必備物品,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以發展心理學為依據,結合學前兒童的心理髮展特點,分析了傢俱在學前兒童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旨在論述發展心理學在學前兒童傢俱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發展心理學學前兒童傢俱設計應用

引言

發展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是用發展的、聯絡的眼光去研究人類成長髮展各個階段的心理變化並究其內在的原因。1882年,德國心理學家普萊爾發表的《兒童心理》一書,既被視為發展心理學的前身,也是公認有關兒童心理學早期的經典著作。此後,歐美一些心理學家紛紛開始投入到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中,使兒童心理學得到進一步發展。1957年,美國出版的《心理學年鑑》中用“發展心理學”取代“兒童心理學”作為文章的標題,標誌著兒童心理學向發展心理學的演變。隨著人們對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深入,使發展心理學在不同領域得到了應用,為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基於發展心理學的兒童傢俱設計便是其應用的發展趨勢之一。

1學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

“學齡前兒童”指正式進入國小階段學習前的兒童。年齡階段在3-6歲,處於童年早期[1]。這個階段的兒童心理作為兒童成長階段的特有時期,無論是從成長的內容還是成長的心理特徵來看,都呈現出本階段特有的特點。

1.1認知的發展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通過對兒童認知成長機制的研究,將兒童思維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階段(1-2歲),前運算思維階段(3-6歲),具體運算階段(6-12歲)以及形式運算階段(12-18歲)。並指出前運算思維階段(3-6歲)是兒童認知發展相對較快的時期。該階段兒童在認知方面容易受外在事物顯著特徵的'影響,更多靠物體的形態去感知與判斷事物。由於神經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隨時轉換注意的目標,對於新的事物往往不能形成清晰的認識。有研究表明,學前期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黃金時期,該階段兒童的認知方式對其成年後的思維習慣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重要影響。然而,不同的生活環境會對兒童的認知產生差異。鑑於此,從小給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生活環境對於他們認知的發展至關重要。

1.2個性的發展

這個時期的兒童可塑性非常強,也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個性是指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組合[2]。隨著語言能力、自理能力及思維的提升,該階段兒童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漸漸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思考問題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對於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開始想要依靠自己獨立完成。然而,個性貫穿於人的一生,良好的個性會影響兒童未來的發展。因此,重視學前兒童個性的培養與發展,對兒童今後人際關係及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1.3人際交往的發展

人際交往指個體通過語言、肢體動作以及表情等表達方式同其他個體進行資訊傳遞的過程。它體現了人的社會屬性,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際交往作為兒童進入學校後社會性的重要形式,在兒童未來的生活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遊戲作為學前兒童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貫穿於他們整個成長過程中。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學前兒童更願意選擇可靠的遊戲夥伴作朋友。另外,通過觀察兒童的遊戲行為,心理學家認為好的遊戲不單單有趣好玩,還能激發兒童的好奇心與探索欲,讓孩子在遊戲中懂得如何思考,激發他們的潛能,促進他們某些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遊戲是該階段兒童學習以及與同伴互動交流最好的方式,是促進其人際交往的有效途徑。

2兒童傢俱在學前兒童生活中的作用

“兒童傢俱”是指適應0-18歲的兒童身心特徵,並能滿足兒童的生活、學習、娛樂和社交方面的需求,為兒童提供坐、臥及儲存物品等功能需要的一類器具[3]。學前兒童傢俱主要包括兒童床、學習桌、兒童座椅以及儲物櫃等。有調查顯示,人類每天與傢俱的接觸時間較長。對兒童而言,其學習、娛樂、休息等活動與傢俱亦密不可分[4]。因此,兒童傢俱適合與否對兒童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通常,兒童傢俱有以下作用:

2.1提供兒童休息與儲物

滿足兒童生活作息的需求是兒童傢俱的首要功能。學前兒童處在身體快速發育的階段,休息對於他們的成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睡眠不僅為其生長創造有利條件,也能保證他們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去生活學習[5]。同樣,對於兒童來說,儲物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該階段兒童物品多且雜亂,房間裡隨處亂扔玩具是常見現象,將兒童物品進行分類收納,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寬敞、舒適、安全的生活空間。

2.2培養兒童自理能力

這個階段的兒童好奇心強,喜歡嘗試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對於家庭事務,他們雖然不能做到完全自理,但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簡單的收納任務。例如,兒童將自己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放在指定的位置,既易於尋找又在無形中培養了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歸類收納自己的物品,使兒童較早就有獨立的意識,自理能力不斷提高,有利於他們今後更好地發展。

2.3寓教於樂

愛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學前兒童生活中的重要內容,該階段的兒童往往通過遊戲來慢慢感知世界。研究發現,兒童可以從遊戲中獲得生理與心理的滿足,這對他們的身體發育、人際社交、認知能力等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兒童傢俱在滿足主要功能的基礎上應同時具備娛樂功能,在遊戲中提高兒童在傢俱使用中的參與性並從中學習新技能,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

2.4親子互動

親子關係對父母與子女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彼此的溝通可以培養親子感情。家長在兒童的成長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前兒童的許多知識及生活技能是由家長言傳身教的。兒童傢俱可以成為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平臺。例如,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衣物並進行合理收納,將玩具放在指定的位置,家長陪孩子一起玩耍、學習等。這些活動不但使孩子在使用傢俱過程中鍛鍊了能力,也讓孩子與家長在交流過程中增進彼此的感情。

3優秀案例

發展心理學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理論體系日趨成熟,現已逐漸轉向應用領域方向。設計師通過不斷探索,將發展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與兒童傢俱的設計實踐相結合,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許多兒童傢俱在設計中融入遊戲性、益智性等各種元素,深受家長和孩子的青睞。

3.1兒童衣帽架

該款衣帽架由義大利設計師埃萊娜設計。它是由2個高低不同的衣帽架,床頭櫃,掛鉤和洗衣籃組成。首先,針對學前兒童注意力易分散的現象,將衣帽架的掛鉤處設計成動物的眼睛,看起來乖巧可愛,使兒童的注意力能很容易地放在收納上,使他們養成了從小收納衣物的好習慣。其次,2個高低不同的衣帽架,分別給家長和學前兒童使用,增加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拉近彼此感情(見圖1)。

3.2兒童滑梯床

由著名丹麥兒童傢俱品牌芙萊莎(FLEXA)公司設計的兒童滑梯床,把傢俱產品造型和兒童發展的特點進行了很好的結合。設計師將學前兒童喜愛玩滑梯的特點融入兒童床的設計中,深得兒童喜愛。此外,考慮到學前兒童愛玩捉迷藏,喜歡保持一種神祕感,設計師還將帳篷元素與兒童床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兒童的睡眠時間也充滿樂趣。在細節的處理上,整體的傢俱都採用圓角的設計,可以有效防止兒童在玩耍中不小心磕碰(見圖2)。

3.3兒童椅

兒童椅由家居設計公司設計。整體採用模組化設計,主體部分由靠背椅和座椅組成,此外,還包括嬰兒床體、座椅支撐架與腳踏板等零部件。其最大特點是通過將主體模組與不同零部件組合會產生不同的使用功能,以滿足不同成長階段的兒童使用。例如,將靠背椅與嬰兒床體組合,它可成為一款幼兒助行器;把靠背椅與腳踏板組合又變為一把兒童高腳椅。該產品解決了父母在兒童不同成長階段需求不同的問題,屬於典型的滿足兒童發展需求的傢俱設計(見圖3)。

4結論

將發展心理學理論與兒童傢俱進行設計實踐的結合,成為兒童傢俱發展的趨勢。本文通過對學前兒童的心理髮展特點進行解析,並列舉兒童傢俱設計的優秀案例來闡述發展心理學在兒童傢俱中的應用。發展心理學總結了不同年齡階段兒童不同的心理特點,設計師從中提取符合兒童成長變化所需的設計元素,設計出滿足他們身心發展需求的兒童傢俱,讓產品更好地為兒童使用者服務。

參考文獻

[1]侯濤.從發展的角度探析兒童娛樂產品設計[D].北京理工大學.20xx

[2]劉博文.兒童傢俱可成長性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xx

[3]卓霄.何慶華與汪斌.兒童傢俱設計初探[J].傢俱與室內裝飾.20xx(03).28-29

[4]何小娟.潘文芳.從工業設計角度解讀《兒童傢俱通用技術條件》[J].設計.20xx(08):68-69

[5]姚雯吉.基於發展心理學的兒童中期傢俱設計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xx.79

設計心理學 篇4

設計心理學一套共有四本,這本設計心理學是日常的設計,還有另外三本書還沒有來得及讀,分別是:與複雜共處,情感化設計,未來設計。

通讀全書,個人感覺作者並非在討論某一個問題和某一個設計的祕訣和方法,而是傳遞一種希望透過表象,直達使用者內在需求的關懷,那就是抓住本質,抓住使用者需求和事實發展的最本源。

開篇道,如果在旅館裡弄不清怎麼開關水龍頭,或者面對不熟悉的爐灶或電燈開關時,即使再聰明的人也會手足無措。唐納德。A。諾曼大膽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設計沒有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和心理。對於我,讀了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在平時的生活中,我都會留心觀察身邊的設計,發現好的設計,當然也會各種吐槽那些不好的設計。

書中也講到了心理學的概念,也就是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一門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是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於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

所以對於學設計來講,是很有必要去讀下有關心理學的書籍的,這樣的話有助於我們的專業的提升的因為設計是設想、運籌、計劃與預算,它是人類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進創造性活動。

像《設計心理學》這本書表述的那樣,設計師和客戶都不是終端使用者,我們不能瞭解每一個使用者的想法,每個事物的原理,然而我們可以學會抓住設計的本質、還事物以本源,這樣即使世界變幻莫測,時代腳步永不停息,設計卻也將會是永恆的。

設計心理學 篇5

摘要: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綜合性學科,主要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著眼於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研究了室內環境中人的心理行為特徵及其指導作用,並對環境與心理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探討,從色彩、形狀、光影三個角度分析了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發展與運用,以期創造宜人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環境心理學;以人為本;室內設計

一、環境心理學的概述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它著重從心理學和行為的角度,探討人與環境的最優化,即怎樣的環境是最符合人們心願的。環境即“周圍的境況”,是圍繞著人們並對人們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的外界事物。人們可以使外界事物產生變化,而這些變化了的事物,又會反過來對行為主體產生影響。環境心理學就是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以人的美好感受作為設計的終極目標。

二、環境與人的心理及行為的相互作用

人與環境總是通過某種相互的作用來達到一種平衡,在這一動態平衡中走向進步與完善。人在室內環境中,其心理與行為儘管有個體之間的差異,但從總體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特點,這也正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基礎。

(一)安全性

無論何時何地人都需要有一個能受到保護的空間,因此無論是在餐廳、酒吧和圖書館等地方,只要存在著一個與人共有的大空間,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先選擇靠牆、靠窗、或是有隔斷的地方,原因就在於人的心理上需要這樣的安全感,需要被保護的空間氛圍。當空間過於空曠巨大時,人們往往會有一種易於迷失的不安全感,而更願意找尋有所“依託”物體,所以現在的室內越來越多的融入了穿插空間和子母空間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人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空間。

(二)領域性

人在室內環境中的生活、生產活動,總是力求其活動不被外界干擾或妨礙。領域行為就是個人或團體,針對一個明確的空間所作的一種標誌性的或保護性的行為或態度模式,包括預防動作及反應動作。

(三)私密性

私密性是作為個體的人對空間最起碼的要求,只有維持個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證單體的完整個性,它表達了個體的人對生活的一種心理的概念,是作為個體的人被尊重、有自由的.基本表現。

鞏固心理環境個性的獨立的室內空間,如果說領域性主要在於空間範圍,則私密性更涉及在相應空間範圍內包括視線、聲音等方面的隔絕要求。比如就餐人對餐廳中餐桌座位的挑選,相對地人們最不願意選擇近門處及人流頻繁通過處的座位。餐廳中靠牆卡座的設定,由於在室內空間中形成更多的“盡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時“盡端趨向”的心理要求。

三、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的運用

(一)色彩在心理環境中的運用

色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人會顯示出各式各樣的心理效果。認識到了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 我們就會運用色彩來調節空間的環境氣氛,烘托室內的氣質,創造舒適的室內環境以利於身心狀態的調節。在設計表現上,不論是外觀色彩,還是室內設計採用的色彩,都是以自身性質所引起的情感來感染人的,換句話說,它不是觀者的情感,而是物件的情感。像室內色彩那樣長時間引人注目的刺激,就能夠激起支配人們持續性的積極的情緒,或者進一步加強由於其他事情而產生的某種情緒。

(二)空間形狀在心理環境中的運用

由各個介面圍合而成的室內空間,其形狀特徵常會使活動於其中的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先生曾對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間的華盛頓藝術館新館有很好的論述。他認為三角形、多滅點的斜向空間常給人以動態和富有變化的心理感受。整個建築有個中心,提供一種方向感。透過大廳開敞部分還可以看到周圍建築,從而辨別方向。七層閱覽室都面向較為封閉的、光線稍暗的大廳,力圖創造一種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祕、寧靜的氣氛。這種寧靜的氣氛,就給了人們情感上的適應,因為人們需要通過思考來了解藝術,他的成功在於他的設計引起了人們對於環境產生了心理上,情感上的適應和共鳴,使得人們從情感上理解了他的設計。

(三)光影在心理環境中的運用

現代室內光環境的設計中,光不僅起照明的作用,而且還是界定空間、分割空間、改變室內空間氛圍的重要手段,同時光還表現一定的裝飾內容、空間格調和文化內涵,趨向於實用性及文化性的有機結合,成為建現代裝飾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光和影的襯托給人們提供了愉悅的視覺刺激,是營造室內氣氛與創造意境的“特殊材料”。安藤忠雄認為:光和影能給靜止的空間增加動感,給無機的牆面以色彩,能賦予材料的質感更動人的表情。

四、結語

加拿大建築師阿瑟?埃利克森說:“環境意識就是一種現代意識” 。當人們處於室內環境之中時,人們的某些心理要素也同時處在室內環境的影響中。室內設計要求我們不僅要滿足使用功能,而更為重要的是營造一個舒適的、人們願意停留和駐足的、一個能給人以視覺上和心理上,乃至行為上享受的空間環境。良好的室內環境所提供的氛圍不僅僅作用於人的外在,更重要的在於它影響著人的心理,左右著人們的行為。

【參考文獻】

[1]保羅?貝爾著,朱建軍,吳建平等譯. 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xx:18-25,31.

[2]計少妮.從“以人為本”談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 20xx(02):41.

[3]賈悍.基於心理作用的室內裝飾人性化設計思考[J].城市建築,20xx(02):56-60.

[4]陳露.建築環境心理與人居設計[J].山西建築,20xx,34(5):82-83.

設計心理學 篇6

1情感在設計中的應用

在景觀藝術設計中,“情感化”設計是將情感的因素融入到環境中,使來到這個環境的人們產生某種情感的共鳴。它通過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等元素的設計,加入了人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尤其是現代設計中。由於人們對於環境的要求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提高,科技的發展也讓人們可以擁有更多的選擇。例如,家居環境能夠體現主人的自身價值和品位素養,公共環境設計可以豐富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動場所。

以著名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為例,巴洛克風格教堂的建造方針,意在匹敵甚至超越中世紀以前的文物古蹟的建築結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教會權力的象徵,其始終具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即吸納所有的天主教徒,堅定他們的信仰,重新團結異教徒和他們的教會,將真正信仰之光照耀在非教徒的身上,讓人們感受到宗教的.神祕感、威嚴感、神聖感等。

2通過藝術心理學對景觀設計的分析

從人與環境的藝術設計角度來說,人們心目中的理想的居住環境應該是一個人與大自然和諧發展的空間。人們在其中學習和居住都有一種舒適感、安全感和歸屬感,所以,校園中的軸線設計首先應確定的目標是,設計出一個以人為本,寧靜自然而優雅清新的自然生態空間。

根據我校實地調查分析,從學校校門到觀書塘的區域,主要有噴泉、石碑、廣場和升旗臺,學生經常在這片區域進行娛樂活動。而現在的狀況是,水池不太整潔、池底覆蓋滿了青苔顯得不太雅觀,與觀書塘後廣場沒有呼應。觀書塘處於我校中心地帶,是區域環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設施影響著整個校園環境。存在的問題有:水域寬闊,無便捷性路徑;廣場石凳夏熱冬涼沒有遮擋物,幾乎沒有實用性;水域周圍樹木雜亂,沒有供學生學習、休閒的地方;缺乏半私密空間的設施;傳統的石柱圍欄與周圍環境不相協調;觀書塘後廣場沒有考慮晚上的照明效果,缺乏安全性;區域中間沒有休息座椅、垃圾桶少;空間破碎,缺乏集會的大場地。同時,圖書館前廣場幾何化的形式感、現代感很強,各種材質的變化富有節奏感。但針對的人群需求的利用率較低;整個廣場設計較為破碎,缺乏整體感;交通路線不夠明確、便利;廣場硬質鋪裝較多,過於生硬,特別是夏天,硬質鋪裝對陽光的反射,會讓整個廣場更加炎熱;植物缺少層次變化,過於單一;廣場上的大屏未盡其用,同時,整個廣場也缺少人文內涵。

作為校園景觀的設計,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基地位於湖南工業大學大門、圖書館中軸線,其受眾主要是學生及老師。應增加更多的藝術氣息、校園景觀與學生的情感聯絡,使學生在這裡交流思想、增進感情。作為大學生活的載體,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記憶青蔥歲月,可以是我們對藝術最初的開始與碰撞。

這個方案以情感設計為重點,在滿足校園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抓住師生之間的情感寄託,突出“一心一景”,“一景一憶”,在情感內容上突出“亦心亦憶”。方案的設計應在細節上打動師生的心,應抓住學校包裝專業這一特色,讓參與其中的師生能夠對湖南工業大學留下美好的回憶。該方案是學校從進門到圖書館這條路線上的改造設計,主要服務人群是學生、老師和工作人員。首先,該設計要與現有環境相融合,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目標區域的缺點,為目標人群提供更方便的路徑導向、防暑防寒的休息以及娛樂場所、安靜舒適的學習工作環境。該設計應主要以規整的佈局為主,在水池廣場以及部分觀景區採用自然的佈局,做到人工和原始生態相互結合,讓人產生寄情于山水間的美好環境。

此方案設計主要分為四個區域:校訓廣場、觀書塘、觀書塘後廣場和圖書館前廣場。其中,重點體現情感的就是觀書塘前的許願池噴泉。世界上最著名的許願池,是羅馬的許願池噴泉,它是羅馬最後一件巴洛克風格的傑作,擁有著許多美好的傳說。此方案中的許願池,截取了羅馬許願池中的美好希望,希望每個投幣的學生、老師或者其他人員能夠再次回到學校來觀賞。校園是教書育人的場所,也希望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使其將來再回到學校,激勵下一代的學生努力學習。

然後,是觀書塘的情感設計。原來的觀書塘本身有一個曲折的木質橋,很多學生喜歡在橋上給魚兒餵食,橋的兩頭綠樹成蔭,是個觀景的好地方。該方案保留了這個橋,還在觀書塘中間位置增加了雕塑景觀,是由包裝盒拼接而成的雕塑,體現了學校以包裝設計為重點學科的特點。觀書塘後廣場設計成了一個酒瓶形狀,在兩邊分別設計了三條流通路徑,方便學生通過。同時,增加了座位以讓人休息,中間的廣場採用比較平滑的地面鋪裝,可以讓學生進行滑板、溜冰等娛樂活動。

湖南工業大學的校園文化應該體現學校特色,以及所在城市的文化內涵。本學校的文化是厚德博學、和而不同,以及包裝設計文化,城市的文化是火車頭文化、炎帝文化等。“厚德博學、和而不同”是學校的校訓,體現了對學生寄予的要求和期望,也是一種教學理念。

3結語

環藝設計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人們的情緒和行為,能確立交往的範圍和適當的人際距離,使人們的行為有據可依。將藝術心理學方法運用到環藝設計中,可以使人們更貼近環境,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藝術的美感和自然環境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唐納德·A·諾曼.情感化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鳳凰空間.商業景觀設計[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3]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中信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皮紹南(1988—),女,湖南長沙人,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2014級研究生,主修環境藝術設計。

設計心理學 篇7

摘要:兒童心理學是一門很深奧的學科,兒童的心理也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特性,是心理學所研究的兩個重要的部分。現如今,社會如此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單單從學校教育上下功夫遠不夠。所謂勞逸結合,如何在遊樂場中也能給孩子在玩樂中予以正確的引導,就需要在設計遊樂場時,參考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設計出更符合當代兒童健康生活理念的遊樂場。兒童遊樂場的設計,結合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將會在遊樂設施、遊樂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索,以設計出理想的更有益於兒童成長的遊樂場所。

關鍵詞:兒童心理學;遊樂場;設計

如今,社會正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兒童的生活,已然成為時代的焦點。祖國將來的發展,也要靠新一代的努力,而兒童時期的生活教育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成長除了家長的看管、學校的教育之外,娛樂專案必不可少。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其實不僅受到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影響,更多的是自身成長髮展的影響。兒童更多的是需要自由的空間,在愉快的氛圍中摸索未來,逐漸形成完整的性格,而遊樂場作為兒童主要的娛樂活動場所,其設計能否關乎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兒童心理的發展

1.1兒童的心理現象

心理現象是由客觀的一些刺激所引起的,它一般無法直接觀察到,需要通過外在的行為特徵才能間接地表現出來,而這個中間反應的環節稱為心理活動。例如,老師通過學生上課時的面部表情來判斷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今天的課堂知識,也會通過下課後的作業完成情況來判斷學生是否掌握已講授的內容要點。兒童的注意力也是心理的一種表現。一般將兒童的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2種。有意注意是一種有意識的、主動去想注意的一種狀態,此狀態需要費一些努力才可完成。無意注意則是一種通過客觀刺激所吸引來的,這個客觀刺激可以是新鮮的、有趣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所感興趣的亦或是不感興趣的,屬於一種被動的吸引來的注意,這個則不需要費神。

1.2兒童心理的發展

經研究表明,兒童心理髮展的內因有2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兒童在其現階段所能夠達到的某一種智力和知識方面的水平,其二是兒童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某種動機或是需求。兒童到了一定的年紀後,需要進行適當的教學,從而開拓其思維能力。通過啟發式教育,培養孩子面對問題時候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並且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在參加活動和交流時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從不同的感覺器官中,例如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來更好的接觸資訊,鍛鍊其邏輯思維能力。

2兒童對於遊樂場的需求

2.1兒童心理學融入遊樂場

遊樂場對於兒童來說,是一個愉快、放鬆、自由且敞開心扉的一個公共場所,在其中體會娛樂設施所能帶來的快樂和滿足。這也正式遊樂場的設計更要將兒童心理學考慮在內的一大原因。如果將遊樂場比作一個機器人,那麼這個機器人能否健全的工作全要靠它的中樞線路是否完整,兒童心理學就相當於是這個機器人的中樞線路,有了它機器人才能夠更好地執行。換言之,如果在設計遊樂場時,考慮到兒童心理學的因素,那麼這個兒童遊樂場才是更符合孩子身心健康的遊樂場。

2.2遊樂場對兒童的意義

每當兒童在遊樂場玩耍時,不僅可以玩一些遊樂場內已有的遊樂設施,直觀地感受到玩耍時的快樂,而且在玩其它一些遊戲時,可以在自己所幻想的情境中自由的分配角色,體驗不同的角色所帶來的快樂,例如不同職業的體驗,醫生、老師、司機、廚師等,在角色體驗的同時,不會受到現實生活中許多條件的限制,又可以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通過這種遊戲來體驗一些情感關係,還可以滿足認知方面的慾望。在遊樂場玩耍時,可以滿足孩子對未知領域探索的慾望的實現,推動孩子對知識探索的渴望。同樣,在玩耍的過程中,面對突發的問題狀況或者是遊戲中的問題,可以更好地去分析解決問題,在遊戲中鍛鍊孩子分析問題解決矛盾的能力。當然在遊戲中,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在沒有成人的幫助下,學會處理一些情緒,學會自我控制的能力的鍛鍊等。

3結論

綜上所述,兒童遊樂場的設計,不單單是一個供兒童純娛樂的遊樂場的簡單設計,而是一個不僅能夠提供兒童娛樂玩耍的遊樂場所,更是一個能夠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知識、健康成長的遊樂場所。兒童作為現如今社會的焦點弱勢群體,對兒童的關注必不可少,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兒童成長的關鍵因素。由此可知,兒童心理學對於遊樂場的設計,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考慮因素,只有將兒童心理學的相關內容融入到遊樂場的設計中去,才能夠設計出更適合兒童娛樂玩耍的場所,才是更人性化的遊樂場所。

參考文獻:

1李丹.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設計心理學 篇8

摘 要:設計心理學已完全介入到現代設計藝術中。在電影《催眠大師》中,基於設計心理學的歐普藝術圖形和漸變、發射、近似構成圖形被數十次應用,且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作品中應用的設計心理圖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 圖形 《催眠大師》

設計心理學研究設計現象背後的各種心理現象,已成為設計專業人士必須掌握的知識之一。在現代設計藝術中,無論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還是影視藝術設計等相關專業,沒有任何一個作品能夠與設計心理學斷然分割開來。而在國產心理學影片《催眠大師》中,設計心理學通過圖形,將心理學原理髮揮得淋漓盡致。

一、《催眠大師》中應用圖形的分類

在《催眠大師》這部作品中,佈景精心、光效細緻、情節上的邏輯推理性較強,是一部國產片中難得的佳作。其深入推敲的各個細節中,設計心理學上的成功應用也是將影片打造成功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影片的平面設計中,圖形恰到好處的應用,成為作品中的一個匠心之處。

1。歐普藝術圖形的應用 歐普藝術圖形主要採用黑白或者彩色幾何形體的複雜排列、對比、交錯和重疊等手法造成各種形狀和色彩的騷動,有節奏的或變化不定的活動的感覺,給人以視覺錯亂的印象。其帶來的視知覺上的運動感和閃爍感,可以使人產生眩暈的光效感和視幻效果。在作品中,這種圖形被應用了二十多處。其給人帶來的設計心理感受,既符合作品的整體格調,也配合了情節的發展,是作品中十分重要的道具。

2。發射、漸變與近似圖形的應用 發射、漸變與近似的構成形式是現代構成中的幾個基本方式。除了上述的歐普藝術圖形外,這三種構成方式形成的圖形,也在很多場景中起到了暗示作用,幫助劇情進行鋪墊。例如女主角等候男主角時所注視的鐘表,衛生間中進行多次分割的鏡子等等,這些道具的佈置和安排使用的都是發射、漸變與近似構成原理所設計的作品。

作品中,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構成方式設計的藝術作品,其形成的設計心理學作用,都是有一定共同之處的。通過巧妙構思、精心設計的具有設計心理意義的作品,都能夠引起視網膜的刺激、震動和對其他視覺的混合、重疊等強烈反應,使人產生一定的進深感、空間感,甚至是錯視。

二、圖形應用的位置

作品中圖形以動態和靜態兩種方式出現,動態形式主要出現在片頭部分,而靜態形式多以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方式出現在片中場景的佈置上。

1。片頭中的應用 片頭的設計採用了大量的靜態圖形進行漸隱式變幻編輯,其中包括大腦結構圖和腦外科手術圖等。但出現最多的還是上述四種類型的圖形。例如發射狀態的螺旋圖案、發射狀態的鐘表圖案以及發射狀態的環環相扣的齒輪圖案等。還有近似構成的宇宙星空的畫面,由點組成的波動起伏的畫面等,這讓人產生聯想,無論是時間的流動、星空的流動,甚至世界的流動等,近似與漸變同時存在的玻璃彈珠、抽象圖案的畫面等,這些畫面既串聯了故事情節,又暗示了很多發展線索,同時留給觀眾極為豐富的想象空間。

2。場景佈置中的應用 雖然影片中,光線設定較為昏暗,但這些賦予設計心理學意義的圖形卻依然突出明瞭,正是在這些昏暗的光線下,圖形顯示出了更多的神祕性和可探索性。場景的佈置上多次出現了前文中分析的四種類型的圖形,其中包括男主角授課時課件中的圖案。男主角工作場所辦公室天花板的吊燈,辦公室牆上的兩款不同樣式的鐘表,辦公桌旁放置的壁畫,辦公室沙發後上方的壁畫,壁櫃上方的壁畫,牆上的壁畫,辦公桌後方的腦CT圖,以及地板上的圖案(雖然地板圖案為重複構成結構,但幾何形在二維平面上的延展,建立起了炫目而又迷惑的三維空間。加之地板的透視關係,重複構成也演變成了發射構成)。水晶玻璃杯及金屬質感的茶壺茶杯。催眠過程中女主角進入催眠後開啟的一扇厚重的門,進入催眠狀態後由樓梯構成的三層以上的發射狀態的天井。等候大廳壁燈發出的光線,等候大廳的鐘表和地板,衛生間內的鏡子等等。其中等候大廳的地板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一是由於其面積最大,對比強烈;二是該地點為多次關鍵情節轉換的地點;三是由於該圖形基本由各種三角形構成,而三角形有指示方向的作用,因此能起到指導人視線流程,起到旋轉律動的視覺效應。

3。文字設計和電影海報設計中的應用 文字是平面設計中的重要關鍵要素。掌握了文字的編排設計,平面設計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催眠大師》中,無論開始還是結局,都不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只是相比較而言,男主角的心理較之前更加健康了一些。正如《西遊記》中的對白一般:天地本不全,何以要求全?因此,作品中並未勉強出現圓滿結局,故者已去,生者如斯。也許正是這種不完整,才更能體現出人們內心的堅毅和勇敢。在文字設計上,也以一種不完整的殘缺文字來進行設計。有資料統計,如果將文字進行橫向與縱向劃分,只有遮擋文字的右下角,其識別率才最高。在這部作品中,正是採用了這種方法,進行了體現作品精神內涵的文字設計,達到了字情結合的目的。這種設計被應用在電影海報和片頭中,電影的名字,導演、主角及全部工作人員的名字皆採用了這種設計方法,與全部的劇情進行了意會性的呼應。

在海報設計中,漸變和近似構成是主要的構成方式。海報中男女主角的面部彷彿被稜鏡分割對映,將原本完整的臉進行了分離裂變,借用這種方式來達到劇情中雙方亦醫亦患的雙重平等關係。在另一幅海報中,背景中是不斷深遠的發射狀態的螺旋漩渦,這也彷彿將人拖拽到無比遙遠的黑暗中。在文字方面,除中文漢字的設計外,英文部分也進行了幻影式的裝飾變化。圖形與文字的雙重創造,都使人們對這部心理學影片產生了好奇心和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三、圖形對作品《催眠大師》發揮的設計心理學作用

基於上述分析,歐普藝術圖形以及發射、漸變、近似構成方式的圖形,完全是建立在設計心理學上的本片中的尤為重要的視覺要素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設計心理學圖形劃分了整個作品情緒,形成了作品基調 在整個畫面色彩的選擇和音樂風格的配合上,設計心理學圖形已經完全控制住《催眠大師》的電影情緒。人們不會將其歸納為喜劇片或愛情片或動作片,而會將其判斷為劇情、推理情緒,心理學探索和少量的驚悚情緒,從而幫助觀眾對這部電影作品有正確的心理期待。

2。設計心理學圖形奠定了撲朔迷離的.劇情基礎 該片應用的全部設計心理學圖形都在影射著迷一般的劇情。該片在敘事方法上設計為插敘和倒敘。在情節上兩位主角的角色也是進行了最大化翻轉。可謂矛盾突出、結構複雜、線索眾多。因此,圖形中奇幻而律動的氣息,奠定了劇情中非常規感受和平庸情節的基礎。

3。設計心理學圖形渲染了作品中的空間環境 片中主要的拍攝場地都在男主角的辦公環境裡。這些設計心理學圖形被佈置在天花板、地板、牆壁的各個地方,可謂男女主角都處在一個圖形的世界裡,被圖形所包圍著。這些圖形雖然由簡單的幾何形構成,但卻似一種精神語言,組織了人們的視覺中心,形成了一個秩序空間,將圖形中的奇妙感覺,與空間和劇情緊緊聯絡了起來。

4。設計心理學圖形映射了作品中心理學的學科特殊性 心理學建立在很多學科的基礎上,但卻沒有哪一個學科能夠完全將心理學知識解析清楚明白。越是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其複雜性就越高。也正因為如此,對心理學的探索一直有更多學科、更多領域中的力量加入進來,都在試圖對其進行更加正確的研究和解釋。目前,心理學被認為是人類科學研究領域中最難以攻克的難題之一,可見心理學的研究難度和複雜程度。無論是專業人員還是愛好者,都對心理學及其相關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儘管這個學科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也依然抵擋不了它帶給人們的無限神祕感和特有的神奇魅力。而片中採用的設計心理學圖形有些甚至讓人產生閃爍不定的視幻覺,那些富有韻律的無限力量,彷彿要把人們拉入一個未知世界。圖形中蘊含的吸引力和無名的危機感,正和人們對心理學特殊性的認知感受一致。

5。設計心理學圖形更喻示了心理學工作的研究難度與複雜程度 儘管心理學科研究的範疇如此龐大,不能輕易取得定論。但人類畢竟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經能夠利用心理學知識,去幫助一些能力範圍內能夠幫助的人。但其難度和複雜程度也是可以想見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進化,神經進化或心理進化都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從很多資料可以得出這一結論。由此,無論是心理學工作者或面對的工作物件,或工作本身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變得更加困難和複雜。而設計心理學圖形中的視幻藝術,產生錯覺的律動感、閃爍不定的眩暈感、眼花繚亂卻又漸進或漸遠的感受,正符合心理學的種種特性,二者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基於設計心理學的現代設計藝術,已融入設計作品中,融入人們的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並且它將會在更廣闊的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2] 路希—史密斯。歐普藝術和動力藝術[J]。世界美術,1990(4)。

[3] 祝海珊。論歐普藝術在招貼設計中的形式探究[J]。裝飾,20xx(1)。

設計心理學 篇9

內容提要:目前教育技術對學習的支援已經到了“無處不在”的程度,因此為學生安排和設定有效的學習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網路探究式學習環境中的心理環境又是學習環球瓣核心因素,心理學習環境對學生學業習所產生的影響,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關鍵詞:網路 探究式學習 心理學習環境

武法提博士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活動展開過程中賴以持續的情況和條件,一般包括物質條件和非物質條件,非物質條件主要包括學習氛圍、學習者的動機狀態、人際關係、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我們認為,非物質條件主要是指人與人、人與物質環境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心理環境,也可稱為軟環境,或精神環境,而物質條件一般是指物理環境,或稱硬環境和物質環境。我們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資訊化教育環境中學業校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的研究過程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在現代學習化社會中,心理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所產生的影響,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因此,心理學習環境是第一位的,物理學習環境是第二位的,物理學習環境對學習和教學的影響必須通過心理學習環境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在關注學生的物理需要的同時,還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搭建網路化的物理學習環境容易,因為面對的是物,而為學生創造一個理想的心理學業習環境難,因為面對的是人。

近來,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與網路技術的有效整合,已經初步地顯現出巨大的綜合性效果。網路探究式學習關鍵是探究,而非網路。實施網路探究式學習的核心並不在於網路技術的運用,與其說網上的技術重要,不如說網下的教與學的活動設計是取得最優化學習效果的關鍵,資訊科技本身的教學意義是有限的,只是資訊科技的單邊參與不能自動地解決教與學的現實課題,也不能自動地產生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在此,“工夫在詩外”的內涵值得我們深思。另外,一系列的網路化學習活動必須在一個適合於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心理環境之中執行,因此應該深入研究與人有關聯的問題。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行為應該得到良好學習環境的有利支援, 這個學習環境就是我們要重點設計的網路探究式學習的心理學習環境。

一、教學設計理念的轉變──從“教學環境”到“學習環境”

在此我們提出的二元化命題,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題假設,而是要強調一種理念的轉變,這種轉變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學自身變革的需要。網路探究式學習的學習方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從以教師為權威的理念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發展的大好時機。以往我們過於關注教學環境的建構而大大忽視對學生的學習環境的設計,過於關注教授者的環境需求而忽視了學習者的環境需求,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設計學習環境。我們認為,如果需要把學生培養成為終身學習社會中的學習環境,這個學習環境應該包括由學生自己決定要做什麼、自己擬訂學習計劃及自己確定學習進度等。

在實施網路探究式學習時,學習環境必須從單一的知識傳授墨跡為自主自立的學習,從單純重視學習的結果轉變為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從重視教學內容的數量轉變到尊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質量,從單一評價尺度到多元尺度評價從而發揮學生的各種潛能,從封閉式學習轉變到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絡的學習,從學校中心的教學轉變到終身學習。

二、設計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環境

1.提供給學生充分自由運用的學習時間,激發學生髮揮潛能

如果說教師的支援對學生進行網路探究式學習具有重大意義的話,那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時間和對學習時間做適當的靈活性安排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為了設計出發揮個性、激發潛能的學習環境,在平時、週末及假期中,不宜硬性規定家庭作業的數量,只應做原則性規範,使學生有機會自主選擇想做的事情。另外,由於探究式學習的特殊性,要求學生自主建立學習計劃,確定研究主題,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有時會發生變化,會出現中途變換主題中研究方法的情況,因此對預定時間的靈活把握就顯得十分重要。

以往基礎教育的課時一般為45分鐘,而且是固定不變的。這種不變的時間原則,不通適應網路探究式學習的需要,如果學生的活動是小組討論學習,反覆練習,實驗,實地考察以及訪談等,那種硬性規定為45分鐘或50分鐘的課時就不適宜了。應該根據教學和學習的需要,適當採用15、25、75分鐘等多種時段,靈活調整網路探究式學習的時間。很多網路探究式學習活動是在課餘時間裡進行的。

2.設計學生自我負責的環境

網路探究式學習的主題大多是由學生自己確定的,或是由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學生自由選擇,並承諾完成時間,這樣可以激勵學生自我負責,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主體意識以及主體能力。特別是在網路化學習的情境中,更應該強調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生獲得了自主和自律,必須同時接受要求和責任的約束,這一點以前我們強調得不夠,只是一味追求自主、自律和全作,而嚴重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網路責任的教育,學生並非只享受自主而不負責任。因此,網路化學習環境應該是以學生的自主與必要要求兩個方面為重點。作為主體之後,學生能否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充分利用主體地位有效地自我發展,與其自身的.主體能力有很大關係,沒有主體能力就不能發揮主體作用,學業生的主體性就失去了意義。當然,如果學生提出了教師規定選擇專案之外的替代方案,教師更應該鼓勵和支援。

3.設計與社群共同學習、互相協調的學習環境

網路探究式學習可以突破傳統學校的封閉式校園,打破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生活環境隔絕的現象,學生的學習環境可以融入社群,將社群的各類人員作為學習資源,從社群中收集大量探究性資料,作為網路探究式學習的基礎,通過交流、互動,使學生形成與社群共存共榮的態度,並轉化為熱愛社群以至更大範圍的實際行動。

三、設計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學習環境

進行網路探究式學習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能夠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學生從全球性視角思考問題並作出價值判斷,以全球性全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和素質。因此,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設計學習環境。

1. 設計能夠培養學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拓展智慧技能的學習環境

網路探究式學習所具有的創新特性,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地解決培養學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提高學生智慧技能的問題。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應該將自己作為學習主體,充分發揮個性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身的特殊興趣,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這裡我們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在協和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立性。因此,我們應該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挑戰意識,養成質疑習慣的心理學習環境。

2.設計開發共同生存的、具有多元文化氛圍的學習環境

應該設計有利於學生建立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發揮文化多元性的環境,更應該設計超越文化差異而探究具有普遍性價值的理性和精神,這個環境應該可以提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作業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多文化共存社會的模式以及異文化之間碰撞的學習環境。學生所處的可以說是全球網路化時代,具有協調性、寬容性以及責任性等內涵的學習環境對於網路探究式學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應用網路技術把學生作為地球村的一員,為他們建立有益地球和人類的共同體驗學習的學習環境。

四、設計有利於網路探究式學習的策略環境

1.促進學習目的的統一化和共識化

各個學校應該有自己明確的、統一的學業習目標體系。在讓學生學到什麼,培養學生什麼等基本理念問題上,學校的教師之間必須達成共識,由此才能為學生建權一個和諧統一的心理學習環境,教師也能有效地實現相互支援,取長補短。例如學生主體性發展主要應該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和社會性,這四個特性就應該被廣大教師所認同,使之能夠自覺地在網路探究式學習的指導工作中貫徹這些理念,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一個適合於探究式學習的心理環境中進行活動。

2.追求教學內容的整合與關聯

應該說,學生所學習的每一個學科都有其明確的預期目標和內容,學生面對著不同的學科內容。如果學科之間依然不打破傳統教學的學科壁壘,每個學科只考慮如何將本學科的知識內容系統、完整地教授給學生,很少有全面性、橫斷笥和綜合性的教學,學生也就無法有效地獲得統整的知識和能力,也就不利於展開探究式學習。一般而言,探究式學習不只是將知識的獲得作為唯一目標,主要是以問題的形式教學和學習,問題則往往是綜合性的,解決問題就需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尋找各個學科的關聯點,實現教學內容的整合。

3.建構教師合作指導機制

由於網路探究式學習一般多采用主題式學習方式,比較淡化學科的界限,強調分科教學變領域教學,因此應該對現行的以班級教師製為中心的教師指導機制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建立起一個教師協同合作的指導機制。傳統學習環境中的很多因素直接影響著教師的一作意識的形成,例如,教師單打獨鬥的工作已經形成,教育教學改革理念尚未形成共識,有過創新進取行為但履遭挫折,少數教師心存安逸心態,教師之間人際關係淡漠,少數教師人格特性比較封閉,學校缺乏民主氣氛,教師再說兒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我們認為教師的合作機制可以由三個主要步驟構成:一是共同構思探究主題,以共同理解原則和共同參與原則原則設計探究主題;二是進行合作實踐活動;三是成功體驗的交漢,應該增加目標實踐體驗的交漢機會,重視失敗的體驗,相互借鑑實現目標的手段和方法。教師協作教學的型別可分為五種,學科內協同合作,同年級協同合作,跨年級協同合作,各學科綜合協同合作和主題式的協同合作。

4.擴大學生學習體驗的環境範圍

資訊化環境中的資訊形態不人僅僅是電子化的,同時非電子化形態的資訊對於問題解決學習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網路化探究式學習不僅需要從網路上獲取大量的資訊資料以作探究之用,而且還應該從其它方面獲取資訊。學生應該與具有豐富經驗和科學知識的社會人士加強聯絡,與國際國內學校的廣泛接觸,從多方面挖掘探究主題、素材和活動內容,可以增進網路探究式學習內容的多樣化,培養目標的多元化。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學習體驗的機會,幫助學生聯絡各方面的社會支援。另外,各種有效的社會設施也應該得到充分的利用,探究活動並不侷限於校內,可以利用社群環境進行自然體驗和社會體驗。

5.鼓勵教師和學生不斷提高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力

師生能夠有效自如地應用資訊科技是網路探究式學習的首要前提,否則就會出現只有探究式學習而不見網路的情況,這樣就與我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不相符合。可以說,網路探究式學習在應該利用網路進行資訊收集、處理與交漢,例如學生共同利用網路觀察日食現象、調查世界各地酸雨情況,通過網路交換共享資料,討論研究成果等。這裡提到的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往往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往往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低下,會直接影響到網路探究式學習的效果。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教師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資訊科技,體會資訊科技,才能有效地轉變觀念,所謂先有實踐體驗,才會產生觀念。資訊科技的觀念不會憑空產生,不使用資訊科技就不會產生資訊科技的觀念。因此,應該為學生和教師營造一個積極學習資訊科技,提高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有效氛圍。

6.合理使用同齡與混齡小組學習增進腦力激盪

網路探究式學習當然強調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但同時也特別重視個性之間的相經作用,強調相互之間的腦力激盪、經驗分享、相互支援的過程。這樣可以充分發揮網路的優勢,打破班級的壁壘,形成更加豐富的心理學習環境。網路探究式學習的各種學習主題,通過同齡或混齡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逐漸加深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不同年齡層的相互學習,高年級學生向低年級不生提出建議,你年級可以減少嘗試錯誤的過程,效果往往優於同齡小組的學習。

7.為學生搭建主動發表意見與探究成果的舞臺

學生在網路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收集、處理和發表資訊的能力,而學生髮表學習成果又是網路探究式學習的重要環節。這裡指的發表能力主要包括運用文字資訊、非文字資訊表達的能力,更應該包括運用各種資訊科技表達學習成果的能力。一般而言,學生比較擅長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而經較懼握口頭或肢體表達,但是在網路探究式學習中,要求學生必須靈活發揮多種表達學習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綜合表達能力,它既需要學生的文字表達,也需要學生的將學習體驗和感受以口頭和肢體的形式表達,更需要利用資訊科技把學習成電子作品,用資訊科技將各種學習素材或學習結果整合起來,並與其他人一起分享。這樣,可以使得學生自評學習成果,擁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使學生對成長充滿希望,更能增進人際關係的能力。

8.轉變教學評價的標準

與接受式學習不同,網路探究式學習的評價重點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態度和能力變化,而不是考試成績或或分數評比,甚至可以揚棄量化學習結果的呈現方式。教師應該從學生活動或學習過程、報告書和電子作品、發表和討論之中找出優點與不足,進行適當評價。網路探究式學習確實不能象一般學得以成績進行量化評價,而比較適合於記述個人發展的內部評價,主要包括橫向式個人內部評價和縱向式個人內部評價,注意記錄和收集學生生探究過程的各種學習資料,如搜尋過的網站,下載的各種資源,評價學生的研究方法和學習策略,以及發表時使用的原稿、圖表、照片、光碟、主頁以及網路作品等,建立學生學習檔案,進行學習檔案評價。

參考文獻

[1] 武法提 《基於Web頁的學習環境設計》 《電化教育研究》 20xx.4

[2] 《探究式學習:含義、特徵及核心要素》 《教育研究》 20xx.12

[3] 李坤崇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 心理出版社 20xx.12

設計心理學 篇10

摘要:無人機是21世紀開發的新型實用創新產品,已在警用、農業、氣象、電力、搶險救災、視訊拍攝等行業廣泛應用。無人機的人機介面設計,直接影響其工作效率和操作的舒適性,需要從改善人機介面使用,增強使用者與裝置良性互動等方面入手,形成系統而清晰的認知。從設計心理學角度,基於人的思維及行為方式,對無人機人機互動介面的設計原則及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人機介面設計;設計心理學;無人機

人機介面是人機工程學領域的一門學科,指的是人和機器在資訊交換和功能上接觸或互相影響的領域,即人與機器通過介面的相互交流[1],包括資訊輸入與輸出,介面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和機器雙方的效率。好的人機介面簡潔美觀,通俗易懂,不失雅緻,在使用方式上也是十分簡單且具有引導和解釋功能,在造型和使用上都吸引使用者並使使用者感覺愉快,從而提高效率。人機介面屬於計算機類與認知心理學類雙重結合的產物,涵蓋知識範圍較廣,還與人機工學、數字媒體技術、網路應用技術、人工智慧等有著密切的關係。對於滿足功能而言,大多數人機介面設計基本達到了人們對於使用的要求,而發展產品更多更適用的功能,卻要從介面設計中以人的需求和使用產品的高效性兩個方面出發,將設計心理學與介面設計融合,使產品與人的關係更為親密,更大地發揮產品的效能。本文以無人機人機介面設計為例,探討設計心理學在產品介面設計中的應用和實現。

一、心理學原理與人機介面設計

(一)認知心理學

20世紀50年代,認知心理學在西方興起。認知心理學即人通過感官對資訊的獲得,併產生一定的心理認知,影響並指導思維形成和對事物的關注方式等。它是一個完整的心理過程,從具體感覺到抽象認知再到具體的思維,包括概念、語言、情緒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的行為。由於人們對認知心理學的深入瞭解,認知心理學逐步得到發展,並應用於產品設計和計算機領域。現代人機介面設計涵蓋著認知心理學。例如,通過人眼對不同顏色感知程度不同這一認知心理,可以對於顏色搭配進行不同設計。細視胞光譜中黃色部分最為敏感,在進行產品設計時,陰雨霧的天氣通常用黃色來作為警示顏色,或者在字型廣告設計中運用醒目的黃色為底色或亮色等。再如,紅色等較為豔麗的顏色會引發人們的興奮感,刺激食慾,一些餐館的視覺化選單會增加紅色裝飾的使用。此外,認知心理學領域中格式塔心理學(完形心理學)詳細系統地解釋了刺激的整個心理過程,在指導介面設計和資訊傳播版式設計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二)審美心理學

人機介面是人與機器之間的交流,其出發點必然與人相關。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這要求人機介面的設計體現人性化特點與原則。人的特質具有社會歷史性,人在各個時期由於審美的不同對於人機介面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在原始人類時期,由於技術水平低下和人類意識淺薄,幾乎無設計、無人機介面可言。在洛可可巴洛克時期,人們則追求矯揉造作的豪華裝飾風格,直至現代主義的.出現,在設計理論上提出“少則多”的設計原則,簡約設計、理性設計等觀點才在設計美學上逐步進入實用性和美觀性相結合的藝術狀態,並在斯堪的納維亞風格中達到真正的美學與人機的優良設計地步。從歷史的角度看,設計與文化內涵和底蘊有著緊密關係,人們的審美心理對於人機介面的發展有重大影響,設計必需考慮審美主體對某一類介面的審美體驗,結合心理學知識對產品賦予新的含義,增加人機介面的新內涵。

二、無人機人機介面要求

無人機的人機介面通常可分為顯示系統、作業系統以及輔助系統等3部分。顯示系統主要指顯示屏所帶來的視覺化視覺顯示資訊,作業系統通常指控制和介面應用部分(包括按鈕、旋鈕、手柄乃至觸屏等),輔助裝置是指顯示系統和作業系統所搭配的其他裝置,如電腦軟體、手機APP等。基於心理學因素對人的行為的影響進行分析,無人機的人機介面設計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最簡資訊

根據人的記憶曲線原理,人在短暫時期的記憶是有限的,面對眾多的資訊無法全部完成記憶的複寫。對於無人機而言,其應用領域多為軍事和救援領域,因此,其操作者應是高度緊張、注意力極其集中的,在最短時間內把握最為有效的資訊至關重要。在無人機的人機介面設計中凸顯有效和重要資訊,隱藏不必要的資訊,形成簡潔明瞭的主介面圖將會突出主要資訊,減輕使用者的記憶壓力。

(二)反饋

反饋即使用者輸入一定的資訊指令後,在產品的介面或者操作中能夠及時得到相應的動作。反饋是設計中的重要一步,在使用者與無人機相互“交流”過程中,彼此進行著資訊的傳遞,如果沒有反饋或者反饋不及時,後果將不堪設想。無人機的反饋需要更高的靈敏度和效率,可通過手機APP或者計算機智慧系統聯合設計來提高反饋的精度。

(三)匹配

匹配可實現用最簡潔的資訊表達最清楚的對應關係,從而減輕記憶負擔。例如,通過顏色、聲音、亮度等方式來提醒使用者介面區域重要的功能區,亮色、高音量、強光表示重要,特殊情況等。在無人機的人機介面設計中,通過清晰匹配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人機交流,如在航行和資訊採集區域用特殊顏色進行匹配,提示操作者重要區域的匹配位置。

三、無人機人機介面設計原則

(一)清晰性

人機介面設計清楚簡潔是提升使用者操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無人機本身具有輕巧敏捷的特點,對於它的人機介面設計也應該是簡潔明瞭的,表達出最重要和本質的功能,避免對使用者造成注意力的浪費。同時,對於介面的分佈和資訊的編排要做明顯的區分,重要資訊進行強調,不重要資訊則可以隱藏或者忽略,儘量做到介面所編布的重要資訊就是使用者最為期待的資訊。

(二)易學性

一個設計良好的人機介面應是易懂、易用的。無人機的應用領域較為廣泛,不同領域型別的無人機有相應的特徵,使用者經驗、文化水平,語言等也有所差別,要充分結合使用者和心理介面設計理論原則進行設計。例如,SRK理論(認知控制層次行為模型)認為一般情況下人通過3個層次的認知控制來對資訊進行處理[3],即基於技能行為的層次,基於規則層次的行為,基於知識層次的行為。基於技能行為的層次,基於規則層次的行為簡稱SBB和RBB,屬於較低層次的人認知控制行為,在多數情況下人們喜歡用較低層次的認知控制行為來對資訊進行處理[4]。在介面設計中從低層次的認知處理行為出發,做到人機介面設計的易懂易用。

(三)一致性

一致性的人機介面設計,在整體佈局和設計上協調統一,不僅能夠在審美上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而且資訊規劃合理,重點突出,有助於使用者瞭解介面,提高使用效,減少不必要的失誤。以視訊拍攝類的無人機為例,無人機介面與手機APP的結合使用減少了許多操作上的難度。一般使用者對於手機的使用較為熟知,當面臨一個陌生的機器進行使用時,心理上難免產生生疏緊張的感覺,而與手機APP的結合使用則拉近了使用者和無人機的心理距離。

參考文獻:

[1]沈霞,陶晉,魏東.從設計心理學角度思考數控加工裝置的人機介面設計[J].工業設計,20xx(6):66-67.

[2]夏敏燕,湯學華.基於認知心理學的機電產品人機介面原則[J].機械設計與製造,20xx(1):183-185.

[3]楊濤,曾維鑫.淺析人機介面設計中的心理學因素[J]藝術設,20xx(3X):85-87.

[4]沈瓊,陳蓓,張路.粗細聯紡紗機作業系統介面的人機互動設計[J]機械設計,20xx(9):117-119.

設計心理學 篇11

由於大眾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因此在追究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更加重視精神文化追求。色彩設計能夠對於大眾的感官因素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於色彩心理學和藝術設計的有效融合進行分析,探討了其在設計工作中的應用,供相關人士進行參考。

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的快速發展,人們追求提升,讓藝術設計工作變得更加重要。藝術設計離不開色彩的引用和配合,實踐環節中巧妙的進行色彩調節,發揮色彩搭配技巧,將其和心理學有效結合,才能夠滿足當下人類的精神和物質兩方面需求。

1 色彩

早期的時候,色彩指源自自然界中的光,形成的基本原因是物體表面光的發射。分析日光發現,其包括很多不可見以及可見波長的光,在日光的照射下,三稜鏡會反射出不同波長的光線,直接體現出對應的色譜,人類眼睛能夠直接看到的七種顏色,具體包括紫色、靛色、藍色、綠色、黃色、橙色、紅色。生活環境中所能夠直接性接觸到的色彩受到色彩的色相以及色彩的亮度兩個方面影響,色彩的亮度強弱關鍵在於日光的強度以及物體自身具備的反射能力,物體表面上接受到的光照如果較強,那麼對應的色彩就較為明亮,如果接受的光照弱,那麼亮度較差,光的型別對於色相產生影響,詳細分析來說需要看物體反射出來的波長,可以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體由於色彩的裝點變得更加的美觀和多樣化。

2 色彩心理學

色彩心理學研究的關鍵內容是分析色彩對於人類心理造成的影響,經過科學的判定和分析處理,有效的.控制和避免色彩對於人類產生的不利作用影響,緩解人類的心理衝擊。每一個個體的性格可以通過不同的色彩直接性的反饋出來,從顏色方面能夠間接判定人的性格,具有大致的把握,未來想要加強研究水平需要關注色彩的角度。目前,色彩心理學已經逐漸被應用到各個行業和領域中,包括商家利用顏色搭配,提升產品的視覺效果,促進銷售量的增長。很多的發達國家對於色彩心理學已經具有較為透徹的研究,歐美已經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色彩理論體系。此外色彩對於人類的情緒具有直接性的影響,好的色彩搭配和控制能帶給不同主體良好的心理狀態,在醫療方面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根據人類自身主觀體驗不同,將色彩劃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從色彩自身方面來說其不具備溫度變化,冷暖區分主要是主體在和色彩發生接觸後所產生的不同感受,例如常見的色彩反饋效果,出現大面積藍色時容易聯想到大海,帶給主體清涼的感受,其被劃分為冷色調中,橙色以及紅色的出現,會讓人類感覺到太陽以及火,具有暖的反饋,因此被劃分為暖色調,此外冷暖色還會被明度的高低所影響,明度較高會給人一種冷的感受,低的明度讓人感覺溫暖舒適。一般狀況下,藝術設計要根據氣候的改變結合冷暖色的搭配,適當調整室內環境以及著裝的顏色變化,最終讓自身感覺到舒適。在不同的文化內涵以及背景作用影響下,色彩的冷暖感受具有不同體驗。

3 色彩心理學和藝術設計的結合

公共環境設計環節中,通常會將室內的裝飾和色彩有效搭配,例如很多的快餐店會大量的使用紅色或橙色,提升人的溫暖感受,此外由於很多的食物原材料是紅色以及橙色,利用這兩種色彩能夠帶給應用者良好的心理體驗,讓人的精神感覺愉悅放鬆,幫助吸引更多的人員;商品展示以及陳列方式的變化,會讓銷量發生改變,產品設計環節中會利用色彩影響進行搭配,選擇最吸引消費者的搭配形式。辦公環境中過多的應用白色空間,會加大人員的眼睛負荷,為解決該種狀況可以應用冷色系的其餘顏色代替。機械化作業的工廠內部如果沒有任何顏色的裝飾會給工人疲勞的感覺,工作效率降低同時容易引發事故,因此可以將牆壁改造成粉色;傳統醫院的牆壁大部分是白色,工作人員的服裝大部分也是白色,這種顏色會讓病人的心理壓力增加,過去出現的白衣高血壓狀況正是色彩對於人類影響的最直接性體現,目前已經有很多的醫院將內部的牆壁粉刷成淡粉色或是奶油色,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色彩設計還會對於公共交通產生影響,交通訊號燈的色彩能夠直接性影響駕駛人員的判斷性,結合光學的基本原理,紅色光能夠產生最長的波長,所以在應用中傳播的距離最長,更加吸引人員的注意力,因此紅色作為禁止通行的訊號指示顏色,綠色和紅色能夠產生鮮明的對比,能夠輕易的被人類眼睛所分辨出來,能夠直接性的表達出訊號意義。路面的顏色大部分為黑色或灰色,這是由於該顏色能夠讓駕駛人員感覺鎮靜,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長時間的處於該種顏色影響下,交通事故出現的概率增加,因此大城市中逐漸的增加彩色路面的比例,刺激開車人員的神經系統,提升注意力。車輛本體的顏色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藍色和綠色屬於後退色系,車輛行駛中會給人一種較遠距離的感受,因此出現追尾的概率較高,紅色、黃色提升行人以及其餘駕駛人員的注意程度,特別是天氣狀況不良的時候,能夠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在夜間以及天氣狀況較差的時候,部分的弱勢群體需要藉助色彩優勢,降低出現事故的概率。

商品的外部包裝色彩直接決定最終的銷售效果,大部分的人會被包裝色彩所吸引,藝術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並且利用心理原理。通常狀況下,兒童偏愛靚麗的色彩,成年男性偏愛銀色、藏青色、黑色,成年女性偏愛粉紅色,因此大部分的化妝品應用粉色作為主體。食品包裝中大多使用黃色、橙色、紅色作為基調,因為這些顏色給人溫暖的感覺,激發人的食慾。不同的包裝設計環節中結合原料和食物,合理搭配後能夠提升最終辨識程度;

總而言之,色彩直接性的給人視覺感受,進一步影響人類的心理活動,目前色彩心理學在設計以及生活中的應用作用越來越明顯,如何正確的應用其中的原理,結合人類多種感官實際體驗,進行突破性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設計心理學 篇12

一、我們研究色彩心理學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冷暖色”對心理的不同作用

這些顏色的不同,能夠讓人從心理上和情緒上都產生明顯的差異。色環中,暖色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紅色,橘色;冷色中包括藍色、綠色等,此外還有一些被稱為中性色。我們看到暖色為主畫面時,這些訊號對映至心理,會產生溫暖、安寧的感受,而看到冷色時,則會感覺清新、冷靜。除冷暖色之外,色彩也會對心理產生其他的作用,比如讓人產生距離感的“前進色”與“後退色”。即使位置相同,因由用色的差異也會讓人產生一面向前,一面向後的視錯覺。此外,色相,以及明度也會影響畫面的“重量”,不同的顏色也會使一些具體的內容,在視覺上產生“膨脹”,有一些則會“縮小”。下面,我將用一些比較典型、經典的案例分析和說明招貼設計中的色彩應用對心理的影響。紅色給人感覺熱烈,奔放,它不僅給人積極的感受,而且還是中國人用來表達喜慶,歡樂的代表顏色,我們親切地稱之為“中國紅”。

中國人如此喜歡在喜慶的時刻用紅色來表達心情,不知是否也與她給人熱烈感受有關。下面的這幅招貼作品是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宣傳海報,它以紅色作為基調色,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強烈的中國傳統氣息,而且能感受到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而紅色與其他顏色搭配時也可以表現出很強的顏色性格。下面這幅招貼就是這樣用紅色的色塊與其他顏色的搭配來營造出活潑的氛圍,政府和其“年輕人”的主題,而畫面中的留白,也正好利用了白色給人更多意想空間的特點。黃色雖然也是一個明亮活潑的顏色,我們常用黃色來描述太陽,但是這樣一個輕盈的顏色與莊嚴而又穩重的黑色相遇,則產生了很強的視覺衝突。人們正是利用這樣一種視覺衝突給人以警示的作用。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警示牌常以這兩種顏色相配合。下面這幅海報也是利用了這樣的視覺特點,以詮釋武器對人類的危害。藍色給人感覺自然清新,表現在畫面裡也容易使內容顯得乾淨而且有秩序,當降低藍色的純度和明度時,更能使畫面的整體看起來更加溫柔。配合以招貼中“大自然與音樂”的主題,能讓人們瞬間進入到畫面中去,靜下心來,去感受自然,去聆聽自然的聲音。紫色給人感覺典雅、穩重,我們看到紫色便感受到夜幕的降臨,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沉靜。而有藍色調傾向的紫色,彷彿被籠罩了一層憂鬱。當人們看到這樣的色彩基調的招貼作品,已經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情感投射,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詮釋的主題,地球的悲鳴聲。上面這幅海報是著名的德國設計師蘭堡的代表作之一,利用了簡單的黑白色,製造出了黑暗與光明,我們一眼看去就能感受到書本能給人們帶來的力量。而簡單的用色,強烈的對比,不僅能夠讓人們將更多注意力投入到資訊中去,給人明確的主次之分,同時互補色的對比,也很好地表達出黑暗之中對光明的嚮往與希望。同樣也是基調色以黑白為主的招貼作品,下面這幅則利用了大量的留白給人們獨立思考的空間,以簡單的畫面直截了當地向人們揭示它要傳遞的主題———言論自由。沒有任何其他的顏色,畫面給人感覺嚴肅,發人深省。

二、結語

毋庸置疑,色彩可以直接影響人們的心理感受,甚至影響人們的情緒。能夠有效地利用色彩的屬性以及熟知色彩給人的心理暗示能夠更好地詮釋主題。設計師不僅要了解色彩本身的屬性,更要勇敢地嘗試,細緻地觀察色彩給人們心理感受產生的變化,從而設計出更多精彩、優秀的作品。

設計心理學 篇13

【摘 要】設計構思的過程是產品心理學的實踐過程,但是在設計構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過產品的極限,如果突破產品的極限,那麼就改變了設計的實質而喪失了設計的意義。設計的過程是知覺的過程。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產品包裝;知覺感知

包裝設計在產品的銷售中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僅僅是包裝的作用,也是營銷的作用。精美的包裝設計無疑會讓產品增色不少,在一定意義上是可以提升產品的價值,同時體現了產品的品質,這是營銷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為人們購買商品時首先看到的是產品的外包裝,這是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在營銷中,尤其重視產品的外包裝。

作為包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或者是實踐,都應該從體現產品的質量和品質方面入手,注重設計的高質量。而在設計中,設計者的設計心理學決定了包裝的審美。設計心理學在設計實踐中發揮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一、對設計心理學的認識

設計心理學是研究使用者需要的學科,首先要了解使用者的基本資訊,在此基礎上建立使用者模型。設計心理學還要研究使用者使用流程,研究使用者使用過程中的相關資訊。這是設計心理學在包裝設計方面的應用實踐。設計心理學還要研究使用者對設計的評價,這是總結經驗不斷進步的途徑。使用者的反饋和評價是對設計的考核和肯定,因此設計心理學要有使用者反饋的過程。設計心理學還應該研究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研究使用者對產品的情感,建立起使用者情感模型。設計心理學是研究使用者對產品的審美學科,需要建立使用者審美模型的學科。設計心理學還應該研究產品使用的環境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包裝設計,符合環境的要求,建立使用的環境模型等等。設計者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那麼才能設計出良好的產品,滿足使用者的需要和提升產品的價值。

設計心理學也是心理學的一種,是在特定領域內的使用者心理研究的科學。設計心理學的建立融合了很多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法則。任何設計過程和實踐活動,其主角與核心都是人,人的心理也是設計心理的基礎。設計心理學是圍繞著人的心理和需求而進行的,比如說認知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所以,我??在所涉及的'基礎心理學理論來源方面要做好甄別和遴選,將設計知識和設計需求完整結合。

二、設計心理學應用在設計中的探索

(一)設計中人和物之間的關係研究。所謂設計就是工業生產的一個門類,任何一門設計都是為人服務的,工業設計是工業生產活動的一種,是科學知識應用在生產實踐中的體現。社會是人和物共同組成的,人類的一切生產活動都是為了滿足需求而設計的。設計心理學就是探討人和物之間關係的學科,研究人對物的感受,人和物的關聯,由知覺――認知――動作等系列組成。產品的設計就要滿足人類這樣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對物的需求關係,研究如何規劃人和物之間的關係。

設計就是應用物來影響人的科學,設計人員要通過造型來規劃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也是知覺在設計中的應用。科學合理的設計可以幫助人們在實踐中更加方便和舒適地使用產品。人們對審美的感受是設計心理學的一個因素。設計心理學是通過對知覺理論的研究和探索,研究產品設計中的基本要素,研究人與知覺之間的關係。

(二)設計構思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設計構思的過程是產品心理學的實踐過程,但是在設計構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過產品的極限,如果突破產品的極限,那麼就改變了設計的實質而喪失了設計的意義。設計的過程是知覺的過程。首先我們視網膜上感受到資訊是不同亮度的元素。我們在設計上要通過處理邊界處的亮度來突出稜邊,這個過程是形成二維草圖的過程。這個階段可以勾畫出物體之間的邊界線,畫出物體的輪廓和表面積。深度線索的元應用包括單眼線索和雙眼線索以及方位等因素,形成二維半的草圖。然後再利用物體之間的關係建構三維草圖。

(三)情緒反應過程的研究。一個人的情緒反應,包括反應和依賴兩個過程。包裝要把產品的形態表現出來,產品的包裝是吸引消費者的首要因素,精美的包裝可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所以在設計中,包裝圖案醒目是相當重要的,其中文字部分也必須要突出產品的效能和特點,能夠瞬間抓住消費者的視線,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好感。

消費者是一個綜合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程度、審美品位、消費特點等都不一樣,所以在設計包裝中要儘量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迎合大多數消費者心理需求。包裝的色彩、造型、圖案、材質是包裝設計的關鍵。

設計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產品的工業化生產過程離不開包裝的過程,包裝設計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研究設計心理學,是做好設計教學和設計實踐的關鍵,需要我們在日常學習中給予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魏力敏,戴珊珊.論設計心理學在快速消費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xx(07).

[2]餘建榮,韓春霞.淺析設計心理學在產品人性化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xx(07).

設計心理學 篇14

第1篇:淺析消費心理學與店面設計

美國康奈爾(Cornell)大學博士、營銷專家itt(伯德?施密特)在其《體驗式營銷》一書中指出,“體驗式營銷”是在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等因素的基礎上以促進銷售。人的心理活動支配其購買行為,從消費者的心理學角度分析,在“體驗式營銷”的刺激下,消費者由注意到感知,再到認同,進而導致消費行為的產生。在這個過程中,品牌標識、櫥窗、燈光、內部設計、物品陳列等店面設計是否能不同程度地打動消費者,刺激其產生購買行為,對銷售具有很大意義。反過來講,對於設計店面的設計師來說,深入研究並瞭解現代社會的消費心理學,對更準確地把握品牌定位及店面設計,以便配合客戶促進銷售具有很大作用。

現代社會的消費心理學

“消費”是人類通過消費品滿足自身慾望的一種經濟行為,最早由古希臘哲人色諾芬提出。“消費心理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也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們在日常消費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的產生、發展及其活動規律。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影響消費者購買心理及行為的因素有內在和外部條件,內在條件包括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消費者的個性心理特徵、消費者購買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因素;外部條件包括社會環境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者群體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態勢對消費心理的影響、商品因素對消費心理的影響、購物環境對消費心理的影響、營銷溝通對消費心理的影響。在這兩種條件的影響下,一般購買過程中,人們的心理活動大都經過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這三個階段,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看,消費者在最初由商品、店鋪形象設計和內部設計等因素而得到的整體第一感覺即為認識過程,這是購買行為的前提;在此基礎上,不同的客戶群體會對店鋪所銷售的物品產生獨特的體驗或態度,形成情感過程;之後,消費者決定是否消費的行為,即為意志過程。

受生活經歷、環境因素等的影響,每個人對哪怕同一事物或同一經歷的心理活動都有不同。但在實際消費過程中,根據商業心理學的分析,可將消費者分為三類:

1、具有明確購買意向的顧客。這種消費者內心很清楚自己要買什麼,因此他們目光集中,直奔目標;

2、有消費意向但無具體目標的顧客。現代社會中,生活節奏加快與工作壓力日益增大,購物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些人們舒緩情緒與放鬆的方式。對於這類顧客來說,吸引他們的除了商品本身,店面的創意設計、具有誘惑力的櫥窗等刺激和誘導,也會促使他們消費;

3、從眾心理的顧客。這種顧客沒有明確的目的,帶有“閒逛”性質,醒目的店鋪設計、有力的促銷資訊,加之店鋪熱烈的人氣,都可能吸引其走進店鋪,進而可能受到商品、店內設計、燈光烘托等因素的影響,產生消費行為。

有效設計的店面設計

如今,隨著體驗經濟的盛行與科技的發展,作為零售產業終端的店鋪,在消費心理學、營銷學以及新興科技與技術的影響下,店鋪的設計也愈來愈趨向以不同手法最大程度地調動消費者的認知感,創造更加難忘的消費體驗。例如曾引起業界一時鬨動的PRADA紐約旗艦店,由PRADA與OMA共同合作,運用科技元素將店鋪設計成品牌與顧客充分互動的體驗場所。試衣間的門採用特殊材料製作,顧客試衣時可用按鈕操作使之從透明變為半透明,顧客拿進試衣間裡的任何貨品都會被自動記錄下來,並顯示在裡面的接觸式螢幕上,顧客可從中瞭解到產品的詳細介紹及庫存情況。此外,試衣間內不但具有多種明暗效果的'燈光,還有一面視像“魔鏡”,不僅可以照到顧客的背部,而且還具有延遲播放功能,顧客轉過身來可看到自己在鏡中的背影。這種購物經歷給無數顧客留下難忘的體驗,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品牌的好感與忠誠度。

櫥窗設計可謂是店面設計中的重點,無數電影、電視劇或廣告作品中曾多次運用到櫥窗作為情節構成元素,走在城市的街頭,繽紛多彩的櫥窗總能吸引人們的目光。好的櫥窗設計是品牌無聲的廣告語言,給消費者造成視覺及心理衝擊,進而促進銷售。櫥窗的設計要和店鋪內部設計形成一個整體,搭配合理,主題鮮明,風格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櫥窗雖然是靜止的,但消費者大都處於行走或運動狀態,因此櫥窗設計不但要考慮適合的高度與佈局,還要考慮由遠及近的視覺效果。20xx年LV第五大道旗艦店的春季櫥窗設計採用動物作為主題,一隻橫跨兩個櫥窗的惟妙惟肖的鴕鳥口叼LV最新款時尚包包,畫面生動有趣。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上映之際,法國巴黎boulevardHaussmann大道旁的巴黎春天百貨的櫥窗便以這部電影為主題,櫥窗模特也是身著穿著商場一線品牌的服裝扮演成電影中的角色,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店面設計中還有一個不可不提的關鍵因素即是燈光,它起著渲染意境、烘托氣氛的重要作用,同樣的區域使用和不使用燈光的效果可以有很大差別。燈光設計一般採用稍弱的全盤照明與較強的區域性照明相互配合使用,燈源的位置、數量以及光照的強度、色彩冷暖等問題考驗著燈光設計師的專業水平,不能雜亂無章、喧賓奪主。經常有一些店面的燈光太過刺眼,或由於燈光散發出顏色的緣故,而使得消費者無法準確判斷商品的顏色與質感,影響購買。

總之,儘管消費者的心理千差萬別,但歸根究底總有規律可循,在瞭解消費者心理的基礎之上,準確把握時尚及品牌理念,運用自身的經驗合理設計,才能做出令人印象深刻、行之有效的店面設計。

第2篇:消費心理學與產品創新設計

一、對消費需要理論的解釋

商品交易活動的主要參與群體是消費者,他們的交易活動不僅影響市場執行,還影響其變化趨勢。消費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消費者在每次消費及使用商品或勞務的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心理現象。消費心理則是指消費者依據自身的需求與愛好在進行選擇及評價購買物件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心理活動。

(一)消費動機來源於內心的情感需求。就是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或勞務的目的是希望買到能與其情感需求達成共識的商品,此類商品必須滿足其內心深處的情感需要。人們對此類商品的評價準則多是心理上的感性標淮,即“幹金難買心頭愛”,其購買行為常常受情感的影響,以“只要喜歡就可以買”作為消費指導。

(二)消費動機來源於對休閒生活的需求。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快節奏時代,人們的生活被高壓力、快節奏的工作和學習佔據,但是現代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必須勞動時間也相應縮短,人們可自由支配的消費生活時間越來越多,所以現代消費者對閒暇時間的重視水平不斷提高,對休閒娛樂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儘可能多地創造閒暇時間並儘量提升休閒生活的質量已經成為現代消費者進行消費行為的一個重要導向。

(三)消費動機來源於對綠色生活的需求。在自然資源日益稀少和環境過度破壞的現代,人們面臨著來自於資源和環境的嚴重困擾,當今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曰趨加強,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到了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基於此,許多消費者開始倡導進行綠色消費,要求大家儘可能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對購買的商品做到物盡其用、迴圈使用。

(四)消費動機來源於現代人對個性化的追求。曰益豐富的社會生活為人們提供了非常廣泛的選擇空間,許多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群體逐漸產生。尤其是思維活躍、表現願望強烈的年輕人,希望在購買商品時遵從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標新立異、展現個性、追求與眾不同是他們選擇商品時最重要的標準。

二、由不同消費心理帶來的關於產品設計開發的啟迪

有時需求的產生來源於一定的外物激勵,人們的一些需求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變成一種來自內在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就是消費的動機,當有了動機人們就會去尋找符合自己要求的目標並在找到目標之後進行滿足需要的活動即購買消費活動。

(一)講求實際。例如消費者購買生活用品和日常消耗品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得到所購買商品的實際使用價值,這種消費動機就是求實動機,受它支配,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會尤其重視它的質量和功能,追求物美價廉、擁有高性價比的商品,而對擁有個性突出的商標和花哨不實用的包裝等的商品並不在意。所以進行產品設計時,針對此類求實動機的消費者,應該著重注意產品的實際使用價值,對於商品的定位應是簡潔清晰且簡樸實用。

(二)講求新奇。現代人將追求新鮮、潮流的商品作為消費目標,他們的消費動機是一種獵奇心理。所以在設計產品時除了要滿足的商品對必須功能的使用要求,還應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樣式、顏色、包裝是否美觀、是否符合潮流的特殊要求。在獵奇動機的支配下,商品的實際使用價和價格等因素反而變得不重要了。

(三)講求便利。此類消費者主要講究的是能夠更加省時、方便、快捷地購買和使用商品。他們購物時往往擁有明確的目標,選擇距離自己較近的場所,希望能夠快速地買到所需要的商品,討厭長時間地等待。所以在產品的設計上要求使用功能必須十分明確,同時又要求產品的包裝做到便於攜帶、使用和維修。

(四)追求藝術和展現身份。這兩種消費者主要講求的是商品外觀的可觀賞性和藝術性以及高檔名牌商品是否可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這就是求美動機和求名動機。在設計時要特別注意產品的外觀,包括造型、顏色、外包裝及商品的象徵意義和品牌影響力等等。

這一類消費者多是財務能力較強的商務人士,對他們來說造型特殊、款式誇張、色彩碰撞激烈的商品都不符合要求,能夠滿足多數人審美的商本站更被接受和需要。我們在開發設計新產品時,應將“低調奢華、富於內涵”作為創意的重點和方向,尤其需要設計出簡約而又富有藝術感的作品,但同時還要考慮產品的實用性和功能性。

三、從消費心理學出發,探究產品創新設計模式

消費心理學所研究的“產品需求”與“生活需要”、“消費動機”、“購買行為”之間的關係為產品創新設計提供了一條新思路,也是進行產品創新設計的捷徑。

運用消費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進行產品創新設計的方法與一般的產品設計方法相比較,直接簡單又快捷方便,優點十分明確。簡單來講主要擁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第一,產生新的“需求-分析-決策”的設計思路,打破了傳統產品設計方法的思維定式。

第二,該方法的目標客戶群更加明確,可以提高產品設計前期提出方案的質量,便於後期具體化設計階段更全面地考慮到客戶的需求,有效提高了產品設計的質量。第三,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流行趨勢,與時俱進,在產品設計中不斷加入新鮮的血液,永不落後。

四、結論

綜上所述,消費需要理論為產品創新設計的方案提出提供了理論依據併為產品創意在下一階段的實施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在產品設計開發時應多瞭解客戶的需求,針對不同消費心理的使用者設計不同功效的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不同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