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心得體會(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指南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指南心得體會(15篇)

指南心得體會1

4月4日我校組織全體教職員工學習了教育部頒發的《中國小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南》,感觸頗深。校園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沒有了安全就沒有了一切。

以前我總是認為安全工作是領導抓的工作,通過學習使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自己在安全工作方面應有的責任。

在今後的工作我一定會做到以下幾點:

1.履行崗位安全職責,落實學校安全工作的有關要求,做好安全防範工作。

2.將安全教育有機滲透到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

3.課前清點學生人數,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上報班主任,課堂上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時應及時制止、告誡、教育,並與班主任或學生家長及時溝通。

4.密切配合班主任開展安全工作,及時將班內的安全問題向班主任反映,協助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妥善處理班級出現的安全問題。

5.課堂教學中如遇突發事件或安全問題,及時將學生有序疏散到安全地帶並作妥善處理,同時立即向分管領導或校長彙報。

6.開展“放學前一分鐘安全教育”。每天最後一節課下課前,結合實際提醒學生注意交通安全、防劫防騙、防各種傷害事故等安全事項。

7.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安全工作。

學校的安全工作不是一兩個人的事,大家都動起來,人人樹立安全意識,將不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我相信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會在一個安全、穩定、和諧的環境中生活、工作、成長

指南心得體會2

我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指南》中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都進行了細緻的研讀,並結合我自己的工作實踐,在對比中尋找差異,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

藝術領域《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造美”,幼兒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們強加給幼兒的,這一關鍵點我們做到了嗎?在美術活動中,孩子只是純粹地模仿,離開了樣本就無法下筆,只是被動地跟著書本和老師的思路走,造成沒有個性只有共性的毫無創造性的作品。在音樂教育中,很多時候注重的僅僅只是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或者幾句歌詞的學習,片面強調技能的訓練,而不去調動幼兒的情感生活積累,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愉悅地體驗音樂藝術。種種現象難道是我們的孩子不會創造、不敢想象?孩子們從小就是按照家長、老師的步伐在走,他們的學習只是純粹地模仿,教育方法簡單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響。因此,我們要貫徹《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比如在音樂教學中,借鑑奧爾夫教學法,通過節奏讓幼兒創造他們自己的音樂,不要求孩子們對一首歌曲或一個舞蹈進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大家共同進行創造性的活動,

健康領域中指出“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發現幼兒的優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與同伴做橫向比較。”在平常教學中,對學習能力較強、個性外向、自我服務能力強的幼兒,老師經常能做到發現優點。但是捫心自問對一些能力較弱的孩子,老師能意識以欣賞的眼

光發現孩子的優點嗎?陳老師指出: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本的基礎上變得更好,都能到達能夠到達的水平,發揮他們應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建立“每個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觀、兒童觀。如何詮釋、踐行這一理念,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在語言領域中指出:“天天有足夠的時間與幼兒交談,談論他們愛好的話題,詢問和聽取他們對自己事情的意見等。”儘可能與每個孩子交換,自由活動中的交換經常更利於幼兒情緒情感的表達。晨間活動中利用孩子自主建構的時間,老師來到孩子們中間,聽聽他們談論的話題、瞭解迷惑和感愛好的話題。除自由活動交談機會,在集體教學活動活動中,教師也應當時刻關注幼兒的愛好點,給予充分表達的機會,在活動中多聽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見。

社會領域解讀中指出:“幼兒社會是在平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習和發展起來的。應重視自己的言行對幼兒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領域的集體教學活動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題目:教師說教較多,幼兒被動灌輸一些社會規則、意識或品質。社會活動取材應源於平常生活中的題目,只要我們老師、家長成為有心人。我想,孩子們就是在這樣的自然情形中不斷構成或鞏固良好的社會性行為……

當今世界的兒童教育中,越來越多的社會、老師、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將學習品質視作兒童進學預備與延續發展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的領域。因此,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才是我們教育任務的核心。幼兒教師和家長應當正確理解幼兒學習,珍視孩子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努力使每個幼兒都具有一個快

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美好童年。

指南心得體會3

接到學校通知,根據上級精神要求,我認真學習了《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通過學習自己感悟很深,尤其是弄懂了很多這幾年工作中比較困惑的問題,也為自己指明瞭今後的教育教學方向。下面寫出我的心得體會:

1、科教興國,德育先行

教育的根本在於育人,培養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質優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我們要結合《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解放思想,從少年兒童的實際出發制定教學計劃。尤其國小低年級的德育目標: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和有關祖國的知識,保護環境,愛惜資源,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形成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等良好品質。更是結合了孩子的特點及年齡,所以,作為低學段教師,要從輿論宣傳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證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2、找對方法,家校協作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複雜的任務。”我國古代有諺語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等。可見,教育工作不僅需要學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長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抓好低年級學生的德育工作。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孩子的思想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影響又是時刻存在的,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起著尤為關鍵的影響。所以老師和家長的聯絡就成為了孩子德育教育不可少的一種手段。我們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加強家校聯絡,及時瞭解學生在家裡的思想發展,並作好學生在校的反饋情況,讓老師和父母都有所瞭解,這樣才能對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確的指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最好的補充,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連線紐帶。要想提高德育教育效果,需要家校兩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達成共識,才能給孩子德育培養生長出一雙有力的翅膀,促進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3、營造氛圍,提高效果

我們常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但學生對於實際的意義還不是很明確,尤其是低學段學生,他們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都不是很強,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孩子的心裡特點進行德育教育。我認為應該:“營造氛圍,提高效果”。我們不能僅從理論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更應該從孩子身邊的人、物、事入手,教育學生怎麼樣的行為才算是愛祖國愛社會主義,要讓學生知道要愛祖國愛社會主義,首先要愛家鄉、愛學校,讓他們從小事做起;教師要引導學生共同為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出力,創設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學校內的一草一木都成為教育的陣地,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薰陶,提高素質;另外,學校課程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經常的途徑,學校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特長,開設種類多樣,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提高學生德育教育效果。

總之,國家的發展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學生,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只有教育思想正確,把學校德育擺在首要位置,才能把我們學校真正辦成有未來的教育。

指南心得體會4

我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覺得本《指南》深入貫徹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並進行了歸納。《指南》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為核心,旨在引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瞭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

《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許多方面。讓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有關知識,對於我來說受益匪淺,現通過健康方面來說說我的學習心得。

俊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是一種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完滿狀態及良好的適應能力。通過學習讓我在這兩個方面有了更深的瞭解,比如:在身體健康中,有一個目標是孩子要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有一條建議是這樣的,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勵幼兒堅持下來,不怕累。我們大班孩子明年要去上國小了,鍛鍊孩子的一些耐力是必須的。的確,現在的孩子依賴性比較重,缺少耐力,就連小朋友一起散步,也會有孩子提出來老師我走累了,或開展爬的遊戲活動時,也有孩子會說,太累了。通過學習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展相對應的'活動來鼓勵幼兒,提高他們的力量和耐力。同時可以聯絡家長建議他們: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多走路、少坐車;自己上下樓梯,自己揹包等等。

指南心得體會5

在幼兒園的毛入學率快速大幅提升到基本普及的狀態下,下階段需要建設更高質量的幼兒教育,要求我們自身越來越專業,而《評估指南》的頒佈,像一場及時雨,為當下我們評價日常工作中的保教質量和自身成長指明瞭方向。

在今天《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解讀中,我學習到了科學的評價能夠與後期的教育更好的結合,而精準的評價能幫助開發適宜兒童的課程,提供有支援的環境、材料、活動。要明白日常忙忙碌碌的意義所在,而科學精準的評價,才能幫助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去“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理解兒童”“懂得兒童”“按照兒童的學習速度和能力進行有的放矢的實踐”。《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不僅僅是評估的指標,同時也引領著我們幼兒老師對兒童學習與發展規律有更深刻的認識。

指南心得體會6

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幼兒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和理解事物本質和事物間關係的過程,主要包括科學探究和數學認知。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科學探究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而且在感知具體事物基礎上初步嘗試歸類、排序、概括、抽象,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它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慾望,培養探究能力。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幼兒思維發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的掌握而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

反思:

我發現在《指南》中,“激發好奇心、求知慾和興趣”“觀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多次出現,與《綱要》十分貼近。我認為:

一、創設良好的科學教育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指南》中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設寬鬆的環境”,因此我們提倡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為幼兒提供各種科學活動所需要的活動材料,能讓幼兒人人動手進行操作試驗,觀察試驗結果,記錄、表達、交流試驗的過程,讓幼兒體驗試驗的樂趣。

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科學活動。

小班、中班、大班年齡階段的目標各不相同。小班最簡單,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現其明顯特徵;中班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大班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並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徵或某個事物前後的變化。目標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目標層次逐漸遞進,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標,突出各年齡班的培養重點,使我們教師在準備活動時,目的更明確,同時也更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總之,我會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不斷反思、實踐,將《指南》的精神和經驗落實到未來的工作中,根據科學活動與科學區域遊戲的的內容及指導原則,用主觀上的行動,努力改善客觀環境,讓家園配合起來,共同鼓勵、支援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的鼓勵、引導和支援,和孩子共成長!

《指南》科學領域心得體會

在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內容後,我發現在《指南》中,“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觀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多次出現。所以我認為: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援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要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 一、 我的收穫

《指南》對3—6歲兒童科學的發展目標作出了更為細化,更明確的闡述,如;

(一)科學探究與教育建議

1、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2、真誠的接納,多方面支援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 3、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與分類能力。

4、支援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

5、鼓勵和引導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計劃和記錄,並與他人交流分享。

6、幫助幼兒回顧自己探究過程,討論自己做了什麼,怎麼做的,結果與計劃目標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樣做等。

(二)數學認知教學建議

1、引導幼兒注意事物的形狀特徵,嘗試用表示形狀的詞來描述形象性和趣味性。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資訊,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

2、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事物,體會其中的排列特點與規律,並嘗試自己創造出新的排列規律。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數學的問題體會數學的用處》 3、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徵。結合日常生活,指導幼兒學習通過對應或數數的方式比較物體的多少。 4、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通過實物操作引導幼兒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並用“加”或“減”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同時我們教師在準備活動時,目的更明確,同時也更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教育。 總之,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會根據科學活動與科學區域遊戲的內容及指導原則,用主觀上的行動,努力改善客觀環境,讓家園配合起來,共同鼓勵,支援幼兒科學探索活動。

指南心得體會7

最近,我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的內容,作為一名在幼教戰線上工作了將近20年的一名老教師。我深深體會到保護幼兒的生命促進幼兒健康是何等的重要,這也是《指南》為什麼把健康領域放在首位的原因之一。

《指南》中健康領域分為三大部分,一是身心狀況,二是動作發展,三是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在每個部分分別按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制定了不同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通過對三個年齡段不同學習與發展目標的解讀,我們可以大致的瞭解他們在每個年齡段應該達到的發展水平。並且為了幫助孩子達到相應的水平,《指南》中給我們教師和家長提出了合理性的教學建議。這樣我們實施健康教育就有了目標和方向,幫助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通常人們對健康的理解,好像只侷限於身體部分,以為只要吃得飽,穿的好,不生病就是健康,這種對健康一詞的片面理解,也就導致一些教師和家長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對孩子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方面的教育就尤為欠缺,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在祖輩的照管下,由於爺爺奶奶年齡太大,在他們看來只要給孩子吃的飽穿的暖,不生病就行了,就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孩子只要有一點不舒服,他們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囑咐老師:“老師,我孫子(孫女)今天不舒服,你就不要叫他到外面活動了”。再者,現在的孩子集百般寵愛於一身,家長們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他們往往是早上起來幫忙穿衣,伺候吃飯,上學,放學家長車接車送,書包家長替背,上下樓梯家長怕孩子累著,抱著送到教室。孩子要吃啥就買啥,不管是煎炸,燒烤。還是醃製,再者,在幼兒園中由於各種原因,比如班級孩子太多帶到戶外活動,老師不好管理,現在的孩子太嬌氣,家長太溺愛如果在活動中稍不注意受到一點傷,家長就會不依不饒,大鬧幼兒園,所以部分教師就把孩子拘在教室裡,這樣相比較較安全些,避免一些事故的發生。所以幼兒在家長和老師的過度保護下成長,減少了日常鍛鍊和戶外活動的機會,這也是現在的孩子體質和體能普遍下降的原因之一。由於家長包辦太多孩子的心理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也相應偏低,導致一些孩子心理出現問題,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出現自私,什麼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和食物,在活動中遇到一點衝突常常以武力去解決問題,當你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時,他們的回答是爺爺奶奶,或者是爸爸媽媽告訴我人家打你就打人,由於孩子辨別是非能力差,再加上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不正確,當他們受到一點挫折時不能以一個健康的心理去解決問題,這就導致有些孩子長大了遇到一些問題必能以健康的心理去解決,而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那麼對健康一詞的應該怎樣正確理解?《指南》中是這樣表述的,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幼兒階段的健康,就是指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作為幼兒的教師和家長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為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鍊,滿足幼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創設溫馨的人際關係,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這對於幼兒來說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最為教師的我們,要將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幫助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切實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

首先,我們要掌握各個年齡段幼兒身心發展的水平和規律,瞭解每個年齡段幼兒身心發展指標,這樣才有一個標準去衡量班級的幼兒的身高,體重是否符合他的發展水平,通過平時的觀察和每學期的體檢結果來看,留守兒童的身高和體重相比較其他孩子來說稍微弱些,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年齡相對較大,他們平時在孩子食物營養搭配這方面根本不去考慮,他們認為只要吃飽就行,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會及時和他們溝通,告訴他們孩子在一日三餐中應吃一些豆類、魚類、蛋類、肉類、奶類以及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應該吃那些燒烤類、油炸類一些沒營養的食物。還有我們還要觀察他們的站、做、行走的姿勢是否正確,據我觀察,現在的孩子基本上是“坐沒坐相,站沒站相”,做的時候把腳踩在別的小朋友的椅子上,小椅子東晃西搖,站的時候,腿跪在椅子上等等。發現這些情況,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然後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法進行糾正,比如有的孩子走路八字腳,寫字喜歡趴在桌子上、走路有點駝背等,這就要求教師和家長不斷提醒,幫助幼兒糾正錯誤的姿勢,以防止骨骼變形,對幼兒今後的發展產不良的影響。

其次,要為幼兒營造溫暖,輕鬆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

1.作為家長和教師為孩子營造溫馨的心裡環境,同時在孩子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為孩子做出榜樣。

我教的是大班幼兒,沒事的時候我常常和他們聊天,當我問到孩子你們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有的孩子是這樣回答的,“老師,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爸爸媽媽吵架和打架,那時候我真的很害怕”,所以作為家長要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和打架,要以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作為教師不要把不良的情緒帶到課堂要積極愉快的情緒去影響幼兒。以免讓幼兒失去安全感和信賴感。對於那些留守兒童他們是這樣告訴我,“老師,我害怕爸爸媽媽在外面時間長了,不認識我了”“我害怕爸爸媽媽在外面不回家了”聽到孩子這樣的回答,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在孩子心裡每時每刻都感到不安全,看到別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他們投去的是羨慕的眼光,作為孩子的老師,我們要將愛多分給這樣一群孩子,在生活上多一點照顧,並且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們,不會不認識你們,同時要求這些家長有時間勤來家看看孩子,平時有時間打電話和孩子進行溝通。為孩子營造溫暖,輕鬆的心裡環境,讓孩子感覺到時刻生活在愛的懷抱中,不在孤獨。

2,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切記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兒。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的程序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作為教師和家長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中的個別差異,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注意發展幼兒的優點,不簡單與同伴做橫向比較。

最後,要培養幼兒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在農村幼兒園,天氣稍微有一點熱或涼,只要你帶孩子在外面活動,那些年齡稍大一些的家長就開始嘀咕,那麼熱的天(或那麼冷的天)怎麼還帶孩子在外活動,那看把孩子熱的,那麼小的孩子哪能受的了。面對這一情況,作為教師我們會及時給他們解釋不能因為天氣太熱或太冷而取消孩子的戶外活動的時間,要根據季節和天氣的變化選擇溫度適當的時間段開展戶外活動的時間,天氣太熱或太冷可以適當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但是不能不去戶外鍛鍊。以便和孩子更好的適應環境的變化,增強孩子體質。促進孩子各種機能平衡發展。

二、開展多種活動,促進不同年齡段動作的協調發展。

動作發展欠缺表現在兒童運動能力差,動作不協調,缺乏平衡能力,骨骼、肌肉的發展低於標準水平。幼兒園中很多孩子在動作發展上存在問題,記得一次戶外活動,我把一個裝食品得紙箱橫放在地上,讓孩子鍛鍊跳躍能力,但是班級有一部分孩子站在那裡不敢跳,還有一部分孩子跳不過去。其主要原因就是現在的孩子平時“腦力勞動”比較多,家長們過於重視孩子智力的發展,在運動方面重視得比較少。又因為家長們對孩子的保護過度,怕孩子在運動中出危險,孩子們很少有機會嘗試跳、鑽、爬、攀登、翻滾等活動,而家庭生活條件的優越使出門就坐車的孩子在不斷增多,孩子走、跑的能力也在下降。再就是多數教師怕承擔安全責任,減少了幼兒戶外活動的質量,很少嘗試組織幼兒跑跳攀登的活動,有些教師為了省事不準備器械,幼兒的戶外成了不跑不跳原地坐著的木偶,阻礙了幼兒動作的發展。動作發展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孩子必要的生存技能,所以,動作發展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重視,要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活動機會,讓孩子“動”起來。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好的生活習慣不僅關係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係到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但是現在的孩子及萬般寵愛為一身,兩個家庭往往以孩子為中心,孩子的一句話能讓家長們忙得團團轉,特別是那些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了,孩子想怎麼就怎麼,無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條件只要孩子提出,家長都滿足。就是因為這樣,我們班的孩子普遍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在傢什麼事情家長都包辦代替,孩子各種能力得不到鍛鍊,所以導致大部分孩子生活能力很弱。大部分孩子不會穿脫衣服,會繫鞋帶的孩子幾乎沒有,還有大班的孩子自己還不會擦屁股。一部分留守兒童由於祖輩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有的孩子晚睡晚起,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所以不能保證按時上幼兒園,還有的孩子活動課時候睡覺,影響和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動與交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小朋友沒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還有的幼兒有吃手指的壞毛病,這些都會影響幼兒的身體健康;高質量的睡眠能保證幼兒有充沛的精力參加各種活動,而有的幼兒沒有午睡的習慣,有的幼兒養成了不正確的睡眠姿勢,這樣就造成了幼兒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動種不能與同伴盡情遊戲,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受到影響,我認為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需要老師和家長們的極力配合。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行為就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們不停地提醒、不停的督促,然後使之變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指南》解讀——健康領域的多方面知識通過解讀,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通過學習讓我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認識到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中,不僅要提高幼兒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待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各種有益於個人、社會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還要密切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培養幼兒樹立樂觀自信堅強的品格,引導幼兒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同伴友好相處——總而言之,“幼兒園健康教育”是以實現幼兒的身心健康為目標,全面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所實施的教育,將為幼兒的未來的健康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指南心得體會8

通過研讀《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讓我對保教質量評價有了更深層的認識。特別是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這方面,讓我受益匪淺。在空間設施,幼兒園與班額要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相關規定,合理規劃並靈活調整室內外空間佈局,最大限度滿足幼兒遊戲活動的需要。我們幼兒園各類設施裝置安全、環保,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方便幼兒使用和取放,滿足幼兒逐步增長的獨立活動需要,提供必要的遮陽遮雨設施裝置,確保特殊天氣條件下幼兒必要的戶外活動能正常開展。幼兒園的玩具材料種類豐富,數量充足,以低結構材料為主,能夠保證多名幼兒同時遊戲的需要。幼兒園配備的圖畫書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注重體現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特色,富有教育意義。在這樣的幼兒園工作,我覺得很幸福。

指南心得體會9

開學初我們學習了教育部頒發的《中國小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南》,學後我的收穫感慨很多,使我深深體會到: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我們時刻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記安全的重要性。它牽動著每個孩子、每個家長、每個教師的心。

我覺得學校安全工作重於泰山,每位教職工都要將安全工作放在頭等位置。學校安全,首先要從思想上、意識上重視起來。思想上、意識上重視了,就能增強做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而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其次,瞭解教師崗位安全內容,領會其精神實質。通過學習,我認為校內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的內容是重點。圍繞這個重點內容展開深入的學習和探索,學校安全教育要常規化。我們要做到安全時時抓、事事抓,要常態化。在安全演練時,一定要嚴肅、認真,學生不能嘻嘻哈哈,老師更不能嘻嘻哈哈。不能為了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才演練,不能為了演練才演練。演練是要自發的、為了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而演練的。並且安全教育要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要有防火、防震、防毒、防電、防交通事故、防暑、防溺水等。

第三,教師要明確各自的安全崗位職責,要以身作則。老師在安全教育時,不能光要求學生怎麼樣做,老師的身教更重於言教。這就要求老師在安全方面也給學生做出榜樣,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總之,學校安全無小事。事事、處處都存在安全隱患。人人樹立安全意識,採取安全措施,嚴加防範,將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只有這樣,學校的安全工作才能做好。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深信: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安全工作一定能確保萬無一失。

指南心得體會10

本學期在保教處的組織下我們學習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讓我對保教質量評價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保教評價指南》對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目標制定、內容選擇、學習活動等方面的評價標準都做了細化,也做出了更深的要求。

在《保教評價指南》中明確提出了“以幼兒為本”的理念與思路,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與發展機會,學習內容要與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要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作為後勤處就要做好後勤保障,在教育環境創設和材料上,提供適宜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需求,為教師解除後顧之憂,讓老師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保教活動中,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給予幼兒,更多的關注每一位幼兒,使每位幼兒都能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在《保教評價指南》中指出對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利用、與家庭、與社群的互動,師幼互動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確說明。在於家庭、社群互動《保教評價指南》指出,應該鼓勵家長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參與各類活動,並支援幼兒園工作。我們幼兒園平時也是這麼做的,在開展活動時,也會向家長說明主題內容,並說明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所需材料,希望得到家長的提供與幫助,有些家長提供不了的,作為後勤處也應該提供給班級以保證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後勤處也會為幼兒每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有力保障。

在《保教評價指南》中也對我們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們的老師不管是從課程管理、保教管理還是專業知識都挺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作為後勤處就要不遺餘力的支援老師的外出學習培訓,使老師不斷地學習充電,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

經過學習我明白了幼兒教育是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要摒棄老的思想,一切以幼兒為主,為幼兒服務,充分發揮每一位幼兒的潛力,我們要為幼兒提供發展的空間與機會,使得每一位幼兒都能夠開心快樂的成長。

指南心得體會11

20xx年2月11日,教育正式頒佈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同時附了詳細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標,這個評估指南,與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息息相關,換一句話說就是我們的保教過程、保教質量有了相對量化的標準了,我們日常的保教工作,都要以此為依據去執行與實施,這是咱們學前領域的第二個指南,第一個指南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以兒童發展指標為依據。今天這個評估指南評估的是老師專業能力。且要求教師每學期進行自我評估。可以看出國家對於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視程度,評估指南中的評估內容,主要包括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等五個方面,共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察要點,在學習完《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後佳佳幼兒園教師有了很深的感觸和思考,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是教師走向專業的指揮棒、也是隱形支援教師走向專業的柺杖;它不僅僅是評估的指標,也是扶持幼兒園成為高質量的助手;是引領教師對兒童學習與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是對師幼互動遊戲能力水平的強化,更加重視“遊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的驗證。

指南心得體會12

今天在線上認真學習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使我受益良多,也讓我對保教常規管理有了新的感悟。《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是我們學前領域第二個《指南》,第一個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而《評估指南》依據的是教師的專業能力,聚焦幼兒園保育教育過程及影響保育教育質量的關鍵要素,圍繞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五個方面提出了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

科學評估中重視過程評估、自己評估、觀察評估。指南中寫到“認真觀察幼兒在各類活動中的行為表現並做必要記錄,通過一段時間的持續觀察,對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做出客觀全面的分析”、“發現每個幼兒的優勢和長處,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不居於某一方面的學習和發展”,這些要點是引導我們教師要將觀察、記錄、分析作為日常保教常態化的工作,持續化的觀察和個性化的指導。不能只存在某時、某地、或某一刻,尤其嚴禁對幼兒貼標籤。注重過程評估的重要性,而不僅僅只看結果。

這次學習也讓我瞭解到今後工作的重點和方向。幼兒教育與保育要相互滲透,相互聯絡,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保教結合才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一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更應該活到老學到老。這次學習收穫很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學習提升,並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指南心得體會13

通過假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頻多。讓我重新對幼兒教育有了一個更全面的瞭解,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在實施的過程中有指標可以依照,心中更加有數,同時也為我們幼兒教師點亮了盞盞明燈,照耀了彼此的成長之路。

翻開《指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說明”中的一句話,呈現的是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在我看來就是要做到關注細節、尊重個體差異、豐富的保教經驗。邊看著邊在思考:孩子不就像階梯嗎?一層層地往上,再優秀的孩子若要到達頂端不都是要先走在最低最矮的臺階上嗎?只是有些孩子起步比較慢,作為教師應該給予他們越來越多的鼓勵和表揚,“蝸牛”也會走上階梯到達最高的頂點。

科學是什麼?是知識、是過程、是世界觀。兒童的科學是什麼?兒童科學不同於成人科學,是一種經驗層次的科學知識,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是對世界的獨特理解。學習了科學領域《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後,我發現在《指南》中,“激發好奇心、求知慾和興趣”“觀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這些關鍵詞是多次出現的,在教師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其中的關鍵。

一、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科學教育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指南》中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設寬鬆的環境”,在環境的創設上應該以幼兒為主,讓幼兒能動手進行操作試驗,觀察試驗結果,記錄、表達、交流試驗的過程,讓幼兒體驗到科學活動的樂趣。另外,我們還應該創設平等、民主的環境和教育氛圍,也就是良好的精神環境。比如:在班級種植區域中,應該讓幼兒充分的參與進來,孩子們通過自己帶來的瓶瓶罐罐,種子等,和老師一起體驗種植的樂趣,種植結束後孩子們會關注到自己種的小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探討,也能關心自己的種植結果,與同伴交流,和老師一起發現其中的祕密等,如果是老師代替幼兒進行種植活動,那麼幼兒就失去了體驗種植的樂趣,沒有親自進行種植怎麼能對自己的小植物關注和關心呢。記得王禕真小朋友,他就幾乎每天都去觀察自己的小植物,長高了沒有,葉子長得是什麼樣子,同時也關注其他小朋友的植物,與自己的植物進行比較,還做了記錄,他的行為也帶動了其他的小朋友;施澤也是對自己種植的小植物很傷心,他看著自己的芸豆發芽了,慢慢的長高了,而且在求助老師的幫忙下,讓小植物可以沿著一個“路線”往上爬,施澤也是很興奮的。而且在活動中,教師應該經常給予幼兒“試試看”“你能行”等鼓勵,鼓勵幼兒自信、大膽,敢於提出各種問題、敢於嘗試不同探究、敢於發表自己見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得以呵護和培植,使孩子永遠保持探究和學習的熱情,獲得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

在一些科學探索活動中,有的孩子總是不願意自己主動去探究問題的答案,依賴老師情況嚴重,每次到實際操作時總是說老師我不會。《指南》中也提到了該如何去解決,應該支援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在孩子在尋找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或者方向錯誤時,教師應該進行適量的引導,而不是急於將答案告訴幼兒,自己尋找出來的答案會遠比你告訴他來的有意義的多。

二、活動的過程設計是幼兒科學探究的關鍵。

要讓孩子在“做”中產生思考和真正的探索,關鍵是活動的設計。只有活動過程設計得當,才能支援幼兒持續探究的過程,深入地探究某個問題,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真正實現“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科學探究。

三、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開展適宜的科學探究活動。

內容是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載體,幼兒探究學習的能力、方法正是在與一定的內容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探索內容的適宜性是幼兒有效探究的保障。因此,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應貼近“幼兒最近發展區”,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是能引發幼兒探究興趣、能成為幼兒需要的、能為幼兒直觀地感知和操作的。

在《指南》中,我發現小班最簡單,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現其明顯特徵;中班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大班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並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徵或某個事物前後的變化。目標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目標層次逐漸遞進,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標,突出各年齡班的培養重點,使我們教師在準備活動時,目的更明確,同時也更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四、材料是幼兒科學探究的基石

皮亞傑的相互作用論告訴我們: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在其不斷地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的。任何的科學活動都需要相應的材料來支援,對於幼兒來說,材料既是引發他們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們實現主動建構對周圍事物認識的中介和橋樑。要實現幼兒主動探究,就必須為幼兒探究活動準備物化著教育目標的材料,使幼兒在操作這些材料的過程中獲得教育所期望的經驗。在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中,教師應不斷思考:如何將科學活動的教育目標和具體內容物化為幼兒可操作、可探究的活動?活動材料準備要注意什麼?要達成該活動教育目標需要哪些材料?什麼樣的材料能引發幼兒的探究?為什麼要提供這些材料?材料的形狀、大小不同是否阻礙幼兒的探究,有何影響?

通過這次的翻閱與學習,幼兒園的活動就是課程,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次課程的教育理念。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科學交往環境,鼓勵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間的交流。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突破傳統的師問、幼答方式,要鼓勵幼兒提問,開展幼問、師答式的互動、動手操作、體驗操作的成就感與樂趣。總之既是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教師要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的迴應,善於發現數學問題,能用自己所學解答和幫助自己所碰到的問題。

《指南》讓我清楚地認識到我所教育的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而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細緻的內容對於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資源。對於我今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對幼兒產生一些滯後或者超前的教育行為,從而順應幼兒自然發展的規律。

《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成標尺去測量幼兒,傷害幼兒,不能把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老師應該是大樹,一邊是果實累累,一邊是根深葉茂。”我想,我願做這樣的一棵大樹,培育出一棵棵茁壯成長的小苗苗。

指南心得體會14

20xx年9月份,我進行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通過對《指南》的框架和各領域內容的學習以及各領域目標的解讀,我瞭解了《指南》產生的背景,知道《指南》對我們平時教育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重大,現將我的學習心得整理如下:

1、學習《指南》的框架,瞭解《指南》產生的背景和意義。

在大背景下,《指南》的產生可以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指南》既引導幼兒的學習,也同事引導幼兒通過學習所要達到發展的結果,它不是“標準”,具有“指引”、“導向”的功能。我們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深化《指南》,讓《指南》成為幼兒學習與發展共同的目標導向,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2、學習《指南》的目標,瞭解幼兒五大領域的學習與發展。

沈杭凱、陳嫻、何線、張群老師對《指南》各個領域的解讀,瞭解到指南中的目標部分指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比如幼兒對所在班教師長期管理行為的模仿,這反應了幼兒的社會學習方式特點為模仿性,教師在平時環境及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幼兒。

3、應用《指南》的精神,實踐在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指南》語言領域下的子領域“傾聽與表達”中要求把握語言交流情境,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學會傾聽,它給出了一些教育教育建議:創設積極的交流情境;讓交流變得精彩;重視文學作品聽讀感受等。根據《指南》精神,我可以關注生活中的語言交流、引導幼兒講述感興趣的事情、主動介紹周圍的事物,平時選擇適合的兒童讀物,經常給幼兒講故事,培養幼兒聽的能力,儘可能運用不同語調讓幼兒感受故事或讀物中角色的高興、生氣、悲傷,引導幼兒理解不用情境中語句、詞彙感。

指南心得體會15

《評估指南》貫徹落實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科學質量觀,堅持社會主義辦園方向,踐行立德樹人的使命,遵循幼兒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體現了對幼兒園的方向引領。學前教育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教育階段,其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與其他階段存在本質區別,這是由其教育物件的身心發展規律決定的。因而必須始終堅持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注重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堅持保育教育結合,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評估指南》明確指出要“遵循幼兒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完善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導向,以幼兒現實的、全面的、協調的發展和未來的可持續的、終身的發展為出發點與落腳點,這一價值導向的再次明確,對進一步推動樹立科學保教理念,真正實現學前教育為兒童終身發展奠基,具有重要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