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經典心得體會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8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誦讀經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15篇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1

端午節是我國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傳統節日。端午節為我們課題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課外閱讀實踐機會,為引導學生過好端午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們課題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

一、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

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網際網路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

二、開展了迎端午節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通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豐富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一)、五、六年級開展了“屈原詩歌頌”、“我心中的屈原”活動。通過自制創意手抄報積累端午節風俗習慣。並在班級分享交流學生的作品。

(二)、三、四年級開展了“傳統節日故事大家講”活動。

各中隊利用班會、閱讀課等時間,在班上舉辦故事會。同學們精心製作、準備小巧手工作品

(三)、一、二年級開展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粽子製作”等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

這些孩子年齡雖小,但積極參與活動,並在這些有趣的活動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2

最近,我通過對新黨章的學習,結合國家重大事件和對黨的重大決策的學習、領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新黨章的涵義以及對我們共產黨員的職責要求,更加透徹領會到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組成,它由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組成。中國工人階級是中國最先進和最進步的階級,因而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和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是最根本的黨規黨法,集中概括了黨的先進性,集中體現了黨員先進性的基本要求。學習、理解和認同黨章,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辦事,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證。

古人說“溫故而知新”。通過對黨章的重新學習,使我對黨章又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理解。

政黨的宗旨是指黨活動的根本目的和意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很多共產黨員在崗位上也正是這樣表現著,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毫無怨言,不辭勞苦,在時間的跨度中實踐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十六大通過的新黨章立足於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和黨員隊伍發生的深刻變化,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新時期保持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為我們黨與時俱進加強先進性建設指明瞭方向。

通過對黨章的重新學習,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的,由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組成。中國共產黨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在增強先進性的同時,必須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十六大黨章“黨員”一章的第一條規定凡“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份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願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繳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十六大黨章的這一修改,有利於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其中,把“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納入申請入黨的物件,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具有重要意義。

黨章篇幅不長,但每段內容、每個觀點都是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都是寶貴的實踐經驗的結晶,其內涵豐富,寓意深刻。認真學習和履行黨章,是對每個黨員的'畢生要求。通過多次學習黨章和支部會議的討論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黨章內容的理解。

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學習好黨章,目的是貫徹好黨章。增強學習和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學習黨章是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我認為學習黨章,保持黨員先進性就要樹立黨員意識、執政為民意識。作為一名黨員,一定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深刻理解共產黨員是一個崇高的稱號。這個稱號凝聚了無數革命先烈做出巨大犧牲所賦予的理想。要牢記黨員要求,履行黨員義務,享有黨員權利。時刻牢記共產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共產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樹立黨員意識,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中是個最普遍、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自覺增強黨員意識,才能保持共產黨員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特別是我們正處在一個歷史大轉折的年代,面臨著極其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如果我們思想僵化,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那就談不上保持先進性。所以對每一個黨員來講,就是要堅持實踐標準,尊重實際,尊重規律,把我們的思想從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真正自覺地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為此,我們只有堅持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才能在人民群眾中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3

10月19日至10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在xxxx舉行的“全國首屆國小語文經典詩文誦讀研討觀摩會”,會議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xxxx天一實驗國小詩文誦讀成果彙報;二是全國語文屆幾位特級教師出授經典詩詞觀摩課;三是專家講座。置身於這片沉澱著豐厚文化底蘊和古詩詞靈氣的江南水鄉,人好像在情不自禁中也會被融入一份詩情畫意中。

xxxx市天一實驗國小創辦於1912年,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浪潮使這所經歷了百年風雨的老校再次煥發了青春。現代化的開放大氣和江南水鄉的靈秀細巧在天一融合,百年文化的沉澱和陽光少年的靈動跳躍在天一交匯。學校在20xx年提出了“為學生生命美奠基”的教育理想,追求“天人合一,天下唯一”的教育境界,從藝術教育研究到學校文化構件,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在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同時,學校從文化建設的角度提出了弘揚傳統文化,培養成長根基的辦學新思路,繼續致力於文化校園和書香校園的建設,並嘗試把中國傳統教育的精華———詩文誦讀融於學校課程改革的實踐,通過有序的詩文誦讀活動,進一步為學生全面和諧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教育,為學生構築了堅實的人文根基。

一個活動的持續開展和取得實效,必須建立在廣泛發動、精心策劃、氛圍營造的基礎上;

一、大力宣傳經典詩文誦讀的意義,使教師和家長學生達到共識。

二、周密論證開展了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的策略,制定活動實施方案。

三、因地制宜優化校園環境,讓校園呈現出濃厚的詩文誦讀氛圍。

在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的實施階段,天一實驗國小根據活動的指導意見和實施計劃拓展著詩文誦讀的時空,從學校、年級、班級、個人四個層面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活動猶如一縷縷春風,滋潤著每一個孩子心田。20xx年3月開始,學校開始實行詩文晨讀,每天利用10分鐘的時間誦讀詩文,開始是老師管著學生誦讀,漸漸德,學生把這10分鐘的早讀實踐從老師手裡要了過來,策劃組織多樣的誦讀活動,如誦讀表演、知識競賽、詩文接龍等,孩子們徜徉在經典詩文的.海洋裡吟唱著誦讀著,成了校園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實驗國小把中華詩文誦讀活動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校本課程研究中來。他們提出了詩文誦讀研究課的概念,每週有一個年級提供一節研究課例:低中年級的研究課強調教師的詩文誦讀的示範,著重研究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把使溫度的有情有韻有味。追求量的積累和讀的質量,淡化詩文意思的理解。高年級的研究課澤在誦讀的基礎上加入詩文評析賞讀的嘗試,主要在選材、立意、構篇、遣詞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在於教師和文字的對話過程中提高對詩文情感意境的體驗能力,增強朦朧理解。

一年來,天一實驗國小的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在不斷的嘗試積累中積蓄著成功的經驗,從最初的之內逐漸走向了成熟,進入了穩步發展的軌道。這或多或少給與會的全國各地的語文同仁以啟發。當然在經典詩文的誦讀活動中也會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但正如一顆種子必須衝破中重阻力而茁壯成長一樣,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4

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各位前輩,各位小朋友們:

大家好!(向與會人員鞠躬)感恩這次大典的舉辦者和主持人,給了我這次彙報、學習、歷練的機會!(向籌辦者鞠躬)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穆尚毅,是一位傳統文化學習傳播、經典誦讀力行的受益者。去年在這裡,我向大家彙報了《現代人傳承儒學的意義和方法》,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這幾年來學習、推廣傳統文化、誦讀力行聖哲經典教誨的點滴心得。

自xx年以來我和孩子們一起,在王財貴老師的讀經教育理念支援下誦讀以儒家《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家《老子》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按照經典的教誨“克己”、“克念”的要求,一路走來,可謂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辣!總起來說,可謂受益匪淺。

首先,和老師講得一樣,通過和孩子們誦讀經典,我自己有了很大的進步。

聖人教導我們:“克己復禮為仁”、“克唸作聖”、“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吾日三省吾身”等等。這些理念讓我改變了以前做事的心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脾氣不再暴躁,開始反躬自省等等。正是這些改變,讓我的家庭戰火漸漸熄滅,挽救了我瀕臨破碎的家庭,給孩子的成長營造了比較和諧的家庭環境;也正是這些改變,讓我對自己的命運不再有抱怨、嗔恨,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感召來的,只有從自己的內心真正改變開始,從自己的點滴行動無怨無悔的改變開始,做到“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真的,傳統文化所承載的聖德智慧,學了以後,相信;體解聖人心願放下個人利益、顏面,發願和聖人一樣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大同不至,誓不停息,死而後已!;《論語》中曾子教導我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立大志向,知難而進,永不停息,是行,信、願、行三者具矣,在聖人聖德聖慧的庇廕護佑下,我想我們的生命一定會大放光明,價值倍增!感恩老師的引導,感恩聖人留給我們的聖德智慧之作!

再有,以前我是一個心理素質極差,信心極為不足的人,三個人一起都不會不敢大聲講話,看到別人激昂慷慨的演說羨慕的不得了,當快輪到自己的時候,心裡就怦怦跳,上臺後,本來準備充足的內容卻什麼也說不出來,通過和孩子一起讀書,我有了信心和內容,我竟然能夠當著這麼多人引經據典,這大概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吧!再一次感恩老師的引導,感恩聖人留給我們的聖德智慧之作!

其次,是通過讀經典孩子們的變化。

別人的孩子看電視、玩玩具、打遊戲、看動畫的時候,我要求我的孩子和我的學生是要讀書的,時間久了,我的孩子和家長聽話的學生讀書的時候和別的孩子看電視、玩玩具、打遊戲一樣愉悅,一樣投入。只要有文字、有書的地方。孩子們很快就會靜下來,沉浸其中。這大概就是“志於道”的樂趣,大膽的'比對一下,這大概就是復聖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狀態和境界吧!這種狀態,學習和成才還用擔憂嗎?智慧的家長們,有緣到場的朋友們,讓我們的孩子遠離毒品——電視、遊戲、肆無忌憚的玩耍、看動畫,就像毒品一樣侵蝕著我們孩子的心靈,我們的孩子欲罷不能,就像有煙癮酒癮一樣,很痛苦——不要再讓孩子一時表面愉悅,一生空空碌碌無為了!今天讀聖賢書,好像苦了一點,可苦一陣子,幸福一輩子,雖苦亦樂,雖嚴,是真愛呀!

另有今年暑假,我們全日讀誦論語,力行弟子規的經典共學班吸引了大中國小生20餘人,一個月下來,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甚至逆反,由於寄宿,最終適應下來,浮躁的貪慾,自我意識大大減少,繼之而來的是彬彬有禮的儒雅風度和靜下心來專心讀書的良好習慣。我們所說的讀書,是口誦心惟,是熟讀玩味,念茲在茲,浸入心靈,見諸言行。所以,朋友們,及早為之,及早受益,事半功倍!

還有,就是在推廣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北京王財貴讀經教育推廣中心、北京華藏圖書館、以及安徽廬江傳統文化教育中心種子老師、孔夫子後人孔祥鑫先生、聖城曲阜儒者聯合會段炎平會長等等各界人士的無私幫助,讓我體會到了“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德不孤,必有鄰”的聖言真實不虛!當然,我們也遇到了很多的不理解、不支援,甚至嘲諷,老子講“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們明白:這是很正常的,這也正印證了曾子講得“仁以為己任,任重而道遠”的聖言量!天下實現仁愛、德治、禮制,是孔夫子的理想,也是每一個有血性的人應該有的理想,可以講,這個理想是無限量的大願,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有人講:“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說:“人心不古古亦然,古代不也有大舜的繼母、父親和弟弟、也有閔子騫的母親、也有盜跖嘛?”而且我敢說,未來,只要有人類,就一定會這樣,這也正是一代代志士死而後已的不竭動力所在,也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後繼義無反顧的為之努力。學習推行聖賢經典教育永無止境,有智慧的人們,想讓自己和後代生命潛力發揮極致的人們,義無反顧的加入進來吧!

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問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朋友們,現在您怎麼想的,孔夫子所願看到的他的血脈傳人、和志向傳人應該都是上士!子曰: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說:聽到了正義的道理,卻不能馬上實行,身上的缺點也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孔子還說:見義不為,無勇也!

謹以此言與大家共勉!謝謝大家!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5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裡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二年級暑假時,爸爸要求我讀誦《弟子規》,剛開始時,讀起來朗朗上口,覺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誦下來,這可真有點難為我了,在爸爸的堅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幾段,一個暑假,我終於全部背下來了,經過爸爸的耐心講解,我還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這個暑假收穫可真不少。後來在一次課堂精彩三分鐘上,我一口氣背下《弟子規》,同學們被我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順口連句的背誦聲所打動,贏得一陣陣掌聲。我為讀到這本好書而感到自豪和高興。

首孝悌。爸爸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兄弟姐妹,還說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麼可能去尊敬、愛護別人呢?爸爸也時常以這句話來教育我,正是因為學習了《弟子規》,我對爺爺、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過生日時,我總會送給奶奶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使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平常早晨上學前,我總會先向爸爸、媽媽鞠躬請安問好,然後再高高興興上學去。在班上與同學們也團結的很好,同學間過生日時,我們相互間還上門祝賀。

次謹信。書上解釋說,其次說話要謹慎,為人要誠信。要求做人說話要講究方法,不要冒然隨便亂講,弄不好會傷害到別人,甚至好事變成壞事,這一點對我們國小生來說可真夠重要,平時我總好講話,守不住口,今後需要多加註意。為人要講信,平時凡借了別人的錢物,我就會即時歸還。

還有很多諸如“身有傷,貽親憂。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傷時,會用《弟子規》上話來告訴我,這樣會導致父母擔心的。看到字寫的不好,也總會說字不敬,心先病,你態度不端正,不恭敬,當然字就寫不好。

《弟子規》上的句子短,好記,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用《弟子規》上的話來規範我們的言語行動,就會使我們小朋友變得懂事,有禮貌。儘管我還有很多不足,與《弟子規》上的要求還有差距,但在我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以《弟子規》為鏡子,時常照照自已,力爭使自己取得更大進步。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6

為了響應教育新改革,我校開展了晨誦活動。一至六年級學習《弟子規》。作為老師的我在寒假期間閱讀了《弟子規》的全部內容。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對長輩有禮有敬、對兄弟恭敬友愛。對個人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有時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免不了有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情緒在裡面,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讀完《弟子規》後,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弟子規》規範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

作為教師,我們要正視自己,實事求是地發現問題和不足,認真改正和彌補,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最後,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閱讀《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提高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多時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閱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用心去做,並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謂真幹,就是真力行,真實踐。只有這樣學,這樣幹,才能真受益。

在學習期間,來自北京的一位年輕小夥,由於父母不和,導致家庭關係十分緊張,使他和父親之間產生了許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嚴重傷害父母的事。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應有孝順父母之心,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智,對他觸動很大,在大會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頭表達他對父母的懺悔,場面十分感人。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個家庭,這也是學傳統文化的好處。

人們認為現在的孩子難管難教,真讓人發愁。尤其是學校老師面對開學的壓力,往往只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禮記、學記》指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是治國的根本。中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完全體現在《弟子規》一書之中。我校自從推行學習《弟子規》老師和學生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在真學真幹上還力行不夠。比方學校安排每週六全校教職工必須參加《弟子規》學習,我們摸著良心說說我們抱怨過沒有!我們是被“必須”限制而被動在學習,我想抱著這種心態學習,肯定收穫不大,甚至沒有收穫。學習《弟子規》重在踐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老師必須先做到,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為學生做榜樣,因為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一定要以身作則,真抓實幹,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真學真幹。願我們共同努力把海天學校學習《弟子規》的活動推向高潮。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7

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讀”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實施,國中語文朗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得到了語文教師的極大重視。《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中也多次提到應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故,讀書是如今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朗讀教學應該成為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中語文作為一門具有豐富語言性質的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我深刻認識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朗讀的功能價值是每個語文教師待研究和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在教學實踐中對“朗讀”的功能和應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就國中語文誦讀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誦讀是國中語文的靈魂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髮展,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它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語文朗讀,主要是指將書面語言轉變為有聲語言,以富有感染力的聲音來表達書面語言,可以改善和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朗讀中學生可盡情沉浸在讀的海洋,用生動的語言展示自己,表達自我,愉悅自我,陶冶身心。

國中語文教材大多是經典之作,這些作品從各方面表現了人類的創造精神和審美過程,通過“語言的中介”把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廣闊的生活溝通起來,使學生從中獲得生活的樂趣、情感的陶冶。因而,教師要根據文學的審美特性,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將文學作品中具體生動的形象滲入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一種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這就達到了讀的目的 ,既陶冶情操又淨化心靈兩全其美。例如《春》,《我愛這土地》。誦讀的確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讓學生浮躁的心慢慢變得寧靜,只有心寧靜了學生才會迴歸課堂達到有效學習,才會創造高效課堂。要不怎麼說“讀”是語文學習的主線,是素養的儲備積累和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呢!

二、誦讀可謂是以身作則,感同身受

在國中語文朗讀教學中,以身作則,引導學生重視朗讀,是一種主要的教學策略。通過自身的範讀,激發學生參與朗讀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如在指導學習《沁園春雪》這首詞時,老師先泛讀激發學生參與朗讀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為了有效地促進國中語文朗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語文教師應在結合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積極地探究國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並將其實施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之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朗讀成誦,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誦讀可以使課文內容入於眼,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多方感知,讓學生在誦讀中感知,在誦讀中求解,在誦讀中積累語言的素材,可以感受語言的豐富性,發展語言的連貫性,領會語言表達的規律性,從而增強對語言規範的敏感性和鑑別能力,增強語感,使其變成自己語言習慣的一個部分。在學習《雨說》這首詩時,只有通過有感情地反覆朗讀,學生才能體會出詩人鄭愁予對兒童寄予的希望,才能體會詩歌副標題的深刻含義。從入眼到多方感知不斷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誦讀活動只爭朝夕

朱熹認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就是要通過朗讀,品味文章的內涵和精髓所在。朗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朗讀中還有齊讀、分角色讀、單獨朗讀等,這其中教師用得最多的是齊讀。也許是課堂時間有限。如何針對國中語文朗讀教學主題、難度及學生的學習狀態,制訂合理的朗讀教學計劃,並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耐心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基礎。

中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是供學生朗讀的佳作,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文質兼美的課文,必須細細讀,大聲朗讀。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朗讀教學的主題,為學生營造特殊的朗讀氛圍,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在相關的情境中感受到朗讀的魅力,同時在朗讀中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朗讀活動的趣味性,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如在教《黃河頌》、《濟南的冬天》這些課文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多聽,多讀,多練,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誦讀成為習慣讓習慣成為自然,長此以往學生的誦讀水平肯定會有很大提高。

另外文言文,詩歌背誦也不容忽視,要讓他們學會斷句、掌握背誦的技巧,才能為以後學文言文打下基礎。根據故事情節發展,理清脈絡等幫助記憶。詩歌教學中學生反覆朗讀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詩歌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美的意境等,理解詩歌的內在思想意義。在學習中不斷背誦,在背誦中不斷進步,故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越來越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濃。我想:只要我們思想上重視誦讀,教學中又能恰當引導、正確指導,並能檢查落實到位,我們的學生是能輕鬆愉快地完成誦讀任務的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提倡誦讀,重視誦讀,加強誦讀,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先賢有言“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相信,只要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地去做,一定能有很大的收穫。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8

這次有幸參加國學經典誦讀培訓學習,聽了華農的教授上了一節精彩國學經典誦讀課,使我受益匪淺,讀一本好書,能改造一個人的一生。一本寫有古人智慧的書,xx有古人精神的書,我讀完之後,感受頗深。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讓人學習的古人的精神的書!

國學經典誦讀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名言,古詩詞,經典故事,我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我們國小生閱讀,因為每首古詩都有註釋,文章還配有插圖,所以它不僅使繁冗的文句變得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更能讓我們深刻的'讀懂文章的內涵,這不正是我們所喜歡的愉快閱讀嗎?

在這本書中,有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教給我學習的方法;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教育我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這本書蘊含了太多太多,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古詩向我描繪出一幅幅古老的圖畫,這本書中有很多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閱讀時,我還積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語,這些對我們拓寬知識,提高寫作都有很大幫助。

在讀誦中,強化記憶力,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期,為他們補充大量有益的讓他們受益終生的東西。最為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汲取千年文化中的營養,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中不斷體會、反芻,用正確的思想指引他們的生活,帶他們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諦!

總之,我要與孩子們一道走近國學經典,和孩子們一起體會和感悟!用經典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與孩子們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一同快樂收穫與成長。

最近,校園裡正在開展一項活動,叫做“國學經典誦讀”,大家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國學經典包括很多,例如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複雜的還有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等等。

其實,在我五歲時,媽媽就給我買了國學經典誦讀的全套書和碟子。媽媽說,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經典,希望我背誦一些。當時我不懂,就搖頭晃腦地跟著背誦。有一次,幼兒園搞兒童人氣小明星選拔,我因為會背誦“子曰,學而時習之……”而被評為了人氣小明星,照片還在光榮榜上放了好長一段時間呢!現在回想起來真有趣!

現在,我們學校也在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在誦讀時,大部分同學都很認真,只有極少數人心不在焉。我們一定要認真誦讀國學經典,這是一項有趣的活動,而且對於弘揚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意義。我們國家對外開放多年了,一些人就迷失了祖國的優良傳統。現在,國家在國小階段就安排我們學習國學經典,就是為了讓這些優秀文化遺產深入我們的骨髓,永遠不會忘記。這樣,在我們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在接受外界文化的同時,不會忘了我們的“根”。

讓我們大家都來誦讀國學經典吧!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9

在中央黨校的一段講話中說道:“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種文化交融貫通的現代社會,我們大多數人逐漸摒棄了彙集中國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國學文化,片面地認為我們的“國學文化”是落後的、帶有封建殘餘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謂先進的西方文化。

事實上對於各國文化,如果我們用辯證的眼光來看的話,在其積澱傳承的過程中都會有精華也有糟粕,全盤否定和全盤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們的“國學文化”有很多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東西,比如:提倡修身齊家、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等,我們如果將國學中的精華挖掘出來,在幼兒園裡,從兒童時期對孩子進行薰陶、浸潤,就能達到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據調查發現,在中國,由於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來越多的孩子存在著普遍的'社會性問題:缺乏愛心,不尊敬長輩,蠻橫,自私,合作與分享能力差。

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如果我們在幼兒園適當匯入國學與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在培養兒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事實上成年人的很多行為習慣、人格思想在7歲以前就已經形成並影響伴隨我們的一生。因此,筆者認為在幼兒園階段開設國學經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兒園開設“國學”經典教育,以《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經典文章為教材基礎,通過誦讀原文、模仿動作、再現情境等教學手段有效地將“國學文化”傳遞給兒童。

那麼,怎樣在幼兒園有效地開展國學文化教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呢?

1通過多種手段與途徑,培養幼兒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對於幼兒來說,如果只是枯燥的讀書,時間一長難免失去興趣。教師應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合理運用多種手段來輔助經典誦讀,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刺激來激發幼兒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1.1講述故事法

講故事是幼兒十分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將國學經典中的小典故,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講給幼兒聽,揭示傳統文化經典中的道理,幼兒感興趣,容易聽得進去,學得也輕鬆。

1.2圖畫法

古詩文經典比較難記,將枯燥的文字轉化為圖畫、動畫等形式,可以使古詩文經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時還能有助於記憶。幼兒形象思維佔優勢,在引導他們背誦一些文字艱深的古詩文經典時,如果能利用Flash動畫將枯燥艱澀的文字轉化成影象,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記憶,而且有助於增強他們對古詩文經典的學習興趣。在活動開展得比較好的基礎上,還可以組織幼兒自己給文字配上圖畫,不斷加深幼兒的理解。

1.3趣味遊戲法

將誦讀的內容融入到幼兒最感興趣的鍛鍊與遊戲中,是增加兒童學習興趣的好辦法。伴隨經典的唱誦,孩子們做著創編的扇操、拉手操、武術操、椅子操,氣勢磅礴,直擊兒童心靈。在孩子們戶外的器械活動中,把孩子們熟記的《三字經》、《弟子規》等內容編成橡皮筋、長繩、“跳房子”的新跳法,讓孩子玩起來不念就不行,快樂地念唱鞏固;在“翻膠線”、猜拳、手指戲等小遊戲中,經典詩詞的唸誦也成了完成遊戲的規則背景。將“經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種活動中,使活動富有“趣味性”。

1.4多種感官訓練法

在指導幼兒開展誦讀的過程中,還可以借鑑多種藝術手段,如組織開展吟詠、朗誦、唱歌、跳舞等活動,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對古詩文經典的感受力。

1.5情境表演法

大多數國學經典都是比較深奧難懂的,是幼兒難以理解的。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義,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適當的情境,通過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奧難懂的經典變為直觀形象的表演,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以致用,讓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1.6比賽競爭法

幼兒園還可以組織舉辦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為主要內容的文藝匯演和各種比賽,形式包括朗誦、吟唱、講故事、背誦比賽、合唱、相聲小品、遊戲等,以此檢驗誦讀活動的成效,激發幼兒更大的興趣。

2家園互動,合力培養幼兒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

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們力求實現“雙邊互動”,用參與性、最生動的方式讓家長始終“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級中建立了“流動麥克風”制度,讓小小的錄音筆在每個兒童的家庭中流動,錄下親子共同誦讀的章節,在全班播放並領誦,每月評比“金話筒”;以“經典長廊”為載體讓家園同行,我們在幼兒園長廊以“活動夾”懸掛可自由取放的國學經典誦讀卡,家長每天都可以與孩子一道取一張卡片回家,根據內容或與孩子共同誦讀,或講述給孩子聽,或朗讀給孩子欣賞。每天,要求家長安排5-10分鐘與孩子共同誦讀此內容,並由孩子記錄下自己的心情和對家長參與的評價。

“滴水能穿石”、“積少能成多”,國學教育貴在堅持。努力把握好長時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終保持孩子們“樂學”的狀態是國學教育的根本。滴水會累積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彙集成江河的豐富,從孩童開始,從小蓄積起來的民族的美德與智慧終將厚積薄發。

幼兒園的國學文化教育旨在讓孩子常常耳濡目染於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純潔無暇的心靈裡,播撒下真、善、美的種子。我們相信,“國學文化”的價值將會伴隨兒童一生,傳統文化的精髓滋潤將扶持他們克服人生的逆境難題,揚帆啟航。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10

20xx年10月25日,伴隨著深秋的冷雨,懷著一顆渴望而又真誠的心,我來到了焦作師範專科學校,參加為期15天的國培國小語文短期班培訓。能參加這次國培,是幸運,是難得的機遇,更是前進的動力,此次學習我共聽課16節,聆聽專家講座15場。這次培訓,給我們創造了互相學習的平臺,專家們淵博的知識、名師們精湛的教學藝術、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敬業精神深深教育和影響著我們,使我如沐春風,如飲甘霖使,我收穫了成長的快樂與幸福,使我有了重新跋涉的起點!現將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在此次培訓中,師專邀請了浙江省湖州吳興區研訓中心盛新鳳、浙江省蘭溪市蘭江國小葉小平、河北廊坊市二十一國小的'王越、焦作市實驗國小王文利等老師執教了《天淨沙秋思》、《活化石》、《群文閱讀———奇詩妙詞》、《觀察中的發現》等觀摩課,涵蓋高、中、低各個學段,閱讀、識字、習作等不同型別。同時還邀請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張佔國老師、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李雲龍老師現場評課,把鮮活生動的語文教學實踐和批評放在課堂上,《說課與高效課堂》、《課例研究的理論與實務》、《“六步作文”教學研究》等培訓專題,從課程設計理念、學科知識素養,到教學操作的方法和手段、教學研討的目標與作用,對語文課程教學和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做了選擇性的、有重點的解讀,切實迴應廣大學員心中的疑問和焦慮,真正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王保雙老師詼諧幽默的講座《古詩文誦讀》,讓我看到了古詩詞的語言魅力,古詩詞在今天依舊綽約動人!申華岑老師的講座《中國山水詩中的生命智慧》,思路清晰,觀點明確,語言深邃,情感真摯,使人不由對其文學造詣之深厚而嘖嘖讚歎,同時更加感受到,一個人的魅力不在容貌,不在服飾,而在語言:語言的魅力無窮!焦作師專幽默風趣的王國防教授關於《關注心理健康 打造幸福人生 》的講座,使我對教師心理對於學生的影響有了深入全面的瞭解,使我充分認識到只有教師保持陽光心態,才能教育出陽光聰明的學生。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11

我們幼兒園在全體教師和領導的帶領下對孩子進行經典文學教學已有一學期了,起初我也困惑:這麼深奧的內容,孩子們能理解嗎他們能記得住嗎他們會對誦讀經典感興趣嗎家長們會支援嗎而且都不是孩子年齡階段的內容,就在自己對經典文學誦讀產生困惑時,我們全園老師進行經典文學誦讀活動的介紹,它對孩子所產生的長遠影響等等,在這次談話討論中,我們老師都各自提出了對經典文學的看法,獲益匪淺,會後,我結合吸收家長介紹的,自己也上網查閱了一些資料,從而對經典的誦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那麼,在一段時間裡,經過一定的嘗試和摸索,沒有很多的經驗,但是對經典文學藝術的誦讀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說實在的,以前對經典文學作品知道和理解得都不多。現在,幼兒園裡開展了誦讀經典的活動以後,要求教文學藝術興趣班的老師自己首先要多讀,影印了幾份閒來時進行誦讀,起先,總感到難讀,讀了若干遍以後,卻越讀越順口,還是比較有韻味的,真佩服古人。讀了以後才覺得這些經典裡面寫的真的是非常淵博和有內涵,它可以教會你做一個好人的道理,如何尊敬長輩,如何對待朋友,如何遵守一些道德常規,其實,讀了這些經典以後,不光孩子會受到好處,我們老師也會受到很多的好處,如:有時心煩氣燥時對個別特調皮、行為習慣、能力差的孩子,家長又很放任的孩子真的隨他去的念頭時,我腦海中馬上會跳出《三字經》中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讓我的教學行為馬上做了調整。那麼,老師的信念決定了對孩子的教,只有老師自己認可了,才會積極的實施對孩子的教。

總之,誦讀經典就是一再重複的.念唱,我覺得重點是: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讀;只獎勵,不強求”。只要反覆念,孩子自然就能背誦。教師方面,“要持之以恆,要有信心”。老師和家長們最好創造一個人人都在誦讀的環境,讓孩子浸濡其中,自然會樂意親近經典。在一學期的嘗試教學中,我覺得在幼兒園開展這樣的經典誦讀活動還是比較可行的,對孩子來說,通過這樣潛移默化的優秀文化的薰陶,對他們肯定收益非淺。如果加強每一位老師對誦讀活動的重視性,在每天進行滲透,效果就會更好。相信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進行,我們楊樹林中心校幼兒園的經典文學誦讀之路肯定會越走越寬。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12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在這五千年文明史中,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結晶,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人文精神對學生情感的感染、人格的薰陶、習慣的養成和語文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從我校開展“背誦古詩文,明理誠信做新人”實驗課題以來,全校上下掀起了吟詩誦詞的熱潮,我作為二實驗國小的語文教師,在教學第一線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誦讀古詩文,更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薰陶。結合我校多年的古詩文誦讀教學活動,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重吟誦,增強積累

在古詩文誦讀中要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薰陶,教師必須多給學生提供閱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整體感知,培養語感。而吟誦是閱讀古詩文流行廣泛且公認的方法。吟誦對學生理解和繼承優秀文化,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校本實驗教材《悠悠中華魂》、《漫漫古典情》、《詞海拾貝》所精選的內容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特別適合國小生吟誦。

因此,我在誦讀活動中把“誦讀為本,讀中悟情”作為開展誦讀中華經典古詩文活動的一個指導思想。“誦讀為本,讀中悟情”,就是讓學生在接受經典教育的時候,在接觸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過程中,通過反覆誦讀,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感染,讓一篇篇優秀的古詩文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使之成為一生見識高遠、完美人格的源頭活水,通過大量誦讀,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能發展學生的記憶力和思維力,能培養學生們開朗、自信、勤奮、友善的道德素養和誠信的人格品質,對他們以後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我還採取了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吟誦方法,如節律朗讀法、詩配畫法、節奏朗讀法、據譜填詞演唱法、配樂詩朗誦……可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能記住即可。當然古詩文吟誦必須保證時間,要時時誦,天天記,這是保證誦讀的質量、進行大量積累的前提。我在實踐中就提出了“天天讀古詩,早晚十分鐘”和“背誦古詩文,明理誠信做新人”的口號,並開展了“四個一”的古詩文誦讀活動。即一週一節校本古詩誦讀課、一月一次活動課、一學期一次賽詩會,一年一次讀書節。大量的吟誦古詩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吸收了古代語言的營養,儘管有些古詩內容一時難以理解,但是為學生今後的領悟、寫作提供了語言材料。特別是通過大量的反覆的`吟誦,使學生感悟到古詩文“溫柔敦厚”的語言特色,並逐漸內化古詩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重自主,培養悟性

古詩文誦讀中學生情感的培養,應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實踐行為。在吟誦活動中,我們提出的“誦讀為本,讀中悟情”,就是要求我們教師不要用分析代替學生的吟誦,而是讓學生在吟誦中自悟自得,在自悟自得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在實踐中,我發現學生通過自悟受到的思想教育、情感薰陶以及所獲得的知識,遠比我們教師分析所能得到的。而有些古詩文的深遠意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人文精神也絕非教師能分析清楚的。再說古典詩文中大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蘊意,常使詩文言已盡而意無窮。如果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主閱讀,盡情吟誦,就會產生很多超越文字的閱讀新意。如吟誦李白的《贈汪倫》讓學生感受到友情的珍貴,使學生能夠團結友愛,共創和諧的校園。李紳的《憫農》學生通過誦讀知道農民的辛苦和糧食得來不容易,要珍惜糧食。孟郊的《遊子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我們要尊敬母親,長大要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詩篇《示兒》激發學生深摯強烈的愛國情懷,學生能為中華之屈起而讀書”……一首一首感人肺腑的詩篇對學生進行精神的洗禮,情感受到了薰陶。

三、重持久,感悟真善美

教育應專注人格的世界,把培養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當作優秀追求的目標。而人格和個性的培養應該是在“潤物細無聲”般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也就是說,誦讀古詩使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潛移的,漸進的,是在長久的感悟薰陶中逐步形成的。古詩詞都有很多相關的經典名句。春節時,學生誦讀“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元宵節時學生誦讀“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中秋節時學生誦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重陽節學生又會誦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學生們心裡已經深深地喜歡上了民族傳統的節日,愛我們的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在古詩文的吟誦中,培養學生真善美統一的完美人格,是我們開展吟誦活動的最終目標。吟誦古詩文,它的顯性效果容易被人重視,但在實際上它對學生的隱性教育更為重要,更為長遠。伴隨著對語言文字的學習、推敲、運用,學生的思想情操、審美情趣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修煉和薰陶,學生在無形中提高了語文素養,培養了完美的人格。正如魏書生所說,“從思想到行為,從行為到習慣,從習慣到命運”。我們深信,隨著學生思想認識的逐步加深,他們自然會把思想認識轉化落實到行動上,通過誦讀唐詩宋詞,學生悟到真善美,小事知道孔融讓梨,大事知道保家衛國,天天誦讀,日日吟誦,最終養成良好的習慣,創造出美好的人生。

古詩文作為語文課程的一個載體,大量、自主、長期地吟誦之,無疑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優秀古詩文將會改善我們為人做事的質地,不斷提高我們文化品味,陶冶我們的道德情操,經典古詩詞,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積澱高尚情懷,積澱優雅趣味,開啟學生們智慧之門,開闊學生們的胸襟,磨礪學生們的心智。讓我們和學生手把詩書在唐詩宋詞的天地裡遨遊,沐浴春風雨露,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13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教學,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匪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在這個140多人的集體裡,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豔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14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說實話以前只是知道有這麼一句話,也沒有深究其含義。但是現在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才明白了不淡泊名利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干擾靜下心來無法實現遠大的目標。這句話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更是我感觸最深,最受益的一句話。其實這句話早就知道,只是沒有像現在這樣深入地研究。當我們說起這句話的時候,可以是輕輕鬆鬆說出來,說到做,可就困難多了。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就是說,立志於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成學問、增長才幹才是目的。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苟全生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可謂“淡泊”、“寧靜”之極。然而,其心憂國家,有澄清天下之志,併為此做了長期的不懈努力,讓雄才大略的劉備生出“猶魚之有水”之感;助劉備聯孫權抗曹操,成就帝業;輔劉禪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一生對“致遠”的執著。

很久很久以前,很在意這些。做了,就想得到人家的認可。是什麼東西來表明人家的認可呢?應該是各種各樣的榮譽吧。沒有這樣那樣的榮譽證明,怎麼證明你做得好呢?年輕人這樣想問題,應該是可以理解的。隨著歲月的流失,慢慢看淡這些花花綠綠的證書了,但那個時候看淡這些多多少少有點勉強。後來,有朋友先借我一本《學會寬容》給我,後來又借一本《學會放棄》,當然還真想不通,對什麼都能寬容嗎?什麼都放棄了,還有自己嗎?想不通歸想不通,但還是看完了。學習了,當然就有進步了。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恐怕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明白了,也就坦然了。

現在是徹底想清楚了,人活著是多麼不容易,為什麼要因這些亂七八糟的事而煩惱呢?以前聽到有不如自己的人當了什麼什麼先進,心裡還有些不舒服,那應該是深藏在骨子裡的“傲”在做祟吧?現在,我完成可以笑對一切了,嘿嘿!應該說是可以笑傲江湖了。什麼名,什麼利,都是身外之物,都可以視如糞土。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能幫助應該幫助的人,放寬心態,笑對人生,這樣會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更加自在。

誦讀經典心得體會15

我們學校自從開展了讀好書誦經典,營造書香校園以來,對經典浸潤、文化育人的校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每個星期一的'早晨,在升國旗的儀式上,領讀的孩子站在國旗下,帶領孩子領誦《道德經》第一章《開宗明義章》,感到了國家對經典文化的重視,他們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每個星期二的晨誦時間,看著孩子們整齊地捧著論語書,聽著朗朗的讀書聲,領讀的孩子站在講臺上,帶領大家齊聲誦讀,我就品到了古香。

每天,我們老師讀經打卡,把自己所讀的經典錄音,傳道微信群裡,共同分享,領導統計檢查,公佈。自己把論語的一個章節,讀上兩個多月,幾百遍的功夫,熟讀成誦,但是還是不能完全理解,感到李白的一句話“只要功夫到,鐵杵磨成針。”是真理。

經典詩文,如同民族服裝,絢麗燦爛,是一朵開在無限斑斕世界的一朵花神,迷人,令人神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