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的心得體會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2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上課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課的心得體會14篇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1

網路學習還是個新生事物,如同罩著一層神祕的面紗,使不少人望而卻步,不知自己是否能夠適應這種全新的學習模式。隨著家用電腦的普及,網路學習愈來愈呈現出其特有的優勢。學習資源豐富,學習時間靈活,其教學資源亦日趨成熟。網路不只是新新人類的寵兒,而已演變成為大眾的學習媒介。

本人於xx年春季參加xx網院的英語學習,迄今已一年有餘,並榮獲了北xx網院xx屆優秀學員稱號,對網路學習有了一定的瞭解。北外網院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學習平臺,每一位學員都可以根據自身要求,有選擇的利用其中的部分資源,便可以順利完成學業。

本人在網院學習期間能夠按照網院的要求進行網路學習,積極參加面授輔導課,認真聽講,作筆記,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充分交流。每次面授輔導之前基本做完兩個單元的學習任務,做到有備而來。每天登入平臺學習網路課件,做到聽讀互換。每學完一個單元,便及時填寫學習記錄卡,對一個單元的學習進行即時的檢驗。認真完成作業並按時提交,這也是回顧已學知識點的很好的途徑。經常上網瀏覽網院通知,掌握網院動態。登入學習論壇,瀏覽與所學課程有關的帖子,汲取所需。

此外,本人每學期初都會按照成功指南提供的學習策略做一個大概的學習計劃,所有的學習活動儘量按計劃進行。偶有調整,但是並不影響整個學習情況。本人認為網路學習與課堂學習最大的區別在於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網院已經為網路學員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資源,只要按照網院要求,根據自己所需善加利用,必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2

我常常都在想:是不是無論多偉大的作曲家,都普不出孩子心中那奇妙的曲;是不是無論多偉大的畫家,都畫不出孩子心中那斑斕的夢;是不是無論多麼優秀的老師,都無法逛完孩子腦中那些奇奇怪怪的角角落落?

課堂是老師傳到授業解惑的地方,也是孩子們學知識、學做人、學處事的最主要的地方。在面對孩子的兩個小時中,我在教他們的同時,他們也給我上了不少課,現在的孩子們太聰明太可愛了,我很享受這上課的美好時光!

從憤憤不平到加倍努力學習。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孩子:她上六年級,即將面臨小升中考試,是上期從老家轉過來的插班生,性格開朗,學習踏實,由於成績優秀這學期當選了他們班的班長。有一次我給她上課,發現她情緒十分低落,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有好些同學說她的壞話,覺得她是外地的,又才來班上不久,怎能當上班長呢。我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的安慰她的話來,於是就給她舉了個例子:“你看苗圃裡有那麼多樹苗,花農種的時候高矮可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大家都處在同一個高度上,起風時必然會有摩擦,但如果其中的一棵能好好利用一切長大的機會,過不了多久它就會比其它的樹苗更高更大了,摩擦就一定會減少,而且還會被仰望……”沒等我把話說完,她就高興地說“老師,我明白了,我就要做那棵努力汲取營養長得比他們都要高大的那棵樹……”她後來真的做到了,考上了重點國中的公辦班,我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

“老師,你不要那麼憂傷,我一定聽話,好好學習。”猜猜這是多大的孩子說的話呢?有一個週末,家裡傳來了疼我愛我的外公去世的噩耗,以至於我一整天都魂不守舍的,總有一種時時刻刻都想要掉眼淚的感覺。在一個孩子寫完四次一考試卷以後,我講了他幾句很重的話,諸如“我都講過多少遍了,你怎麼還會錯”之類的。他聽完之後抬起頭,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眨巴眨巴地看著我說出了上面的那句話。我當時真覺得無地自容:一個那麼小的孩子,被數落之後竟然不是委屈和憤怒,而是真誠的安慰。我的眼淚終於在我說出“課間休息5分鐘”轉身的一剎那奪眶而出。不是因為失去了摯愛的親人,而是因為這給可愛懂事的孩子,他當時還沒到9歲,剛上三年級。

從自卑害怕不說話到自信大方陽光。前不久剛接了一個新來的孩子。剛開始和他接觸感覺他是一個有些自卑、不敢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孩子,我總是會在上課之餘找些時間跟他聊聊天,開開玩笑。從聊天裡我知道了他在學校常常會因為上課講話或開小差而被老師批評,回到家裡由於被老師投訴了,還會被家長狠狠地責罵一通。教這樣的孩子,我從來不批評他,即使是這樣,我也以為他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走出被人批評的陰影,可是我錯了。在給他上第二次課的時候,我們複習到了課文《灰雀》。我問“列寧為什麼沒有批評小男孩,而是對著失而復得的灰雀說了一番話呢?”他答道“因為那個孩子已經知錯了,列寧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沒有批評他。”他的答案十分正確,我高興地表揚了他。沒想到他竟然也高興地對我說“老師,其實我也是一樣的,只要我做錯了事情已經知錯了,我就不希望老師和媽媽再批評我。”我驚訝了,這孩子居然敢高興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了!來龍文還不到兩個月,他能和這裡的很多老師說話了,老師們也很喜歡他。關鍵是他的成績也提高了,性格也變得陽光開朗起來,有了自己的朋友。他的改變讓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很有存在感和價值感。

這一路走來,我真的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善良、天真、可愛、聰明,他們的進步和改變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龍文人一起,並肩前進,能當個老師,能有課上,這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啊!所以,從現在起,好好享受你的上課時光吧!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3

這段時間學習了《新課程下中國小教師備課技能指導》,真是受益匪淺。做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但是在新的形式下該如何去面對呢 。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實行改革,新課程標準它在許多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改革。這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一大課題。備課是教學的前奏可以說更是重中之重。

那麼如何備課呢?通過學習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準確把握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給教師留下了廣闊的空間。給教師一個極大的餘地。它是編者與教師的對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如何運用好教材,教師的備課是關鍵。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堂的特徵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目標設計上要做到"三個並重"。即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並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並重。保底目標,顯性目標,短期目標可理解為本課和本單元知識,能力點要求,開放目標,隱性目標,長期目標可理解為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于思考,善於探索,長於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這裡主要考慮的是"保底"問題,許多教師怕新課程的"放",擔心的是失去語文的"命根",足見"保底"的重要性。一篇課文的學習,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如何定位,怎樣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讀提示,課後練習及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絡來決定。一般來說課文教學方面落實教材安排的思考練習內容就可以了,因為那是經過專家研究的一種精心編排,自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不必要去展開,去拔高。應該首先確定本課語言積累(生難字音形義,詞語解釋,名家名言),文化積累(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識)和用語文的方法(朗讀,默讀,泛讀精讀,語言常識,文體知識,閱讀常識)準確解讀本課文字問題的目標。二是考慮學生積極主

動學習(如每天寫一張字,每天記錄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預習課文),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積極主動參與交流等開放性,隱蔽性,長期性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關於對“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認識與理解。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這在前幾年的語文教學大綱中已經提出來了,新課程標準繼續強調二者的統一,就進一步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我們也知道,有時忽略人文性,強調了雙基訓練,一切以訓練為旨歸;有時忽略工具性,幾乎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那麼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如何去操作才能使二者達到完美的結合呢?我想作為教師,應當充分發掘教材中的道德資源,情感資源、文化資源,在語文學習課上開闢思想情感教育的新天地,促使學生透過知識層面。吸取豐富的精神文化營養。但人文性必須滲透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與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緊密結合,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學生思想認識實際,是課文內容的合理延伸而不是離題發揮。在方法上,應該是親切自然的,潛移默化的,而不是一味灌輸和空洞的說教。

三、關於課堂教學的執行程式。

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在課堂上的程式主要是學生讀、背,老師分析。解放後沿襲蘇聯的教學模式。則有“讀課文→學生字→解釋詞語→分段概括→總結中心或主題思想→寫作方法”這樣一套執行程式。近年來的語文教學改革強調“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少講,課堂要以“訓練為主線”,特別是有些地區實施的“目標教學”更是以“出示目標→實施目標→檢測目標”這樣一套程式來執行。整個課堂都是在進行基礎訓練,語文課被肢解成完全的散裝體。那麼到了現在的新課程實驗,是不是也有一種所謂程式化的東西在干擾我們呢?最近大都是“整體感知→研討賞析→合作探究→體驗反思→拓展延伸”這樣一個模式去執行的。當然,對新課程改革的實驗,能探索一套模式也無可厚非,但堂堂節節按照這樣一個程式,而且課堂的執行也就為這個模式的執行,有時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機械地操作,這也就有點不對頭了。

四,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

過程.在這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

五,課前預案與課後反思相結合

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覆使用.按新課程標準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教學後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瞭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學生鮮活的體驗大量湧現,開放目標不期而至.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所以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巨集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這種反思,可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行為,可以使教學經驗昇華為理論,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因而是非常可貴的.

因為一節語文課,學習的內容不同,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關係程度不同,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不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學過程的建構,而這種建構,又強調參與的學習活動方式,用一種模式去面對如此複雜的教學過程,使我們老師陷入到一個規整的框架內,又如何去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去開發教師和學生身上蘊含的巨大的課程資源呢?所以,我們老師在課改實驗中,應該發揮的是自身的創造性,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拘一種形式,主動學習,使課堂教學的流程呈現多元化和百花齊放的局面,如其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4

第一,準備階段的體會。

首先是硬體的準備。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來的突然,接到上網課的通知時,我還是有很多擔心的。因為電腦太老了,不支援釘釘直播上課,所以只能用手機。這個時候,學校迅速給大家購買了一批手機支架,還送貨上門,解決了一大難題。不過還是不夠用,於是有的老師還自制手機支架,確實在準備工作上用了心。通過這次直播上課,我覺得無論是老師個人,還是學校,在手機或者電腦直播上課方面,平時就要做好硬體的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其次是上網課技能的儲備。其實經過這次網課,感覺網課確實沒有那麼神祕,也沒有那麼難學。網課流程親手操作兩次,慢慢就熟悉了,但如果用電腦上課,難就難在課件的製作。簡單課件的製作其實也不難,關鍵是費時間。因此我覺得老師們平時應該把自己學科的重難點製成課件,這樣需要的時候拿來就用,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第二,上課階段的體會。

首先,精心備課。網課不比課堂教學,老師可以使用言語、表情、動作等多種方式,網課主要是聲音的傳遞和交流。老師只有精心備課,才能把課講得精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保證課堂順暢進行。

其次,注重細節。這方面我認為老師們可以多看自己講課的回放,還可以去聽一聽其他老師的網課。只有你自己去聽了,才能理解所謂的卡頓是什麼感覺,才能理解語速的快慢是什麼效果,才能理解用手機螢幕看試題是什麼體會。經過聽直播,我的直接體會是,講課要有耐心,語速要慢,注意手機鏡頭的聚焦,一定要等文字足夠清晰才講,否則聽課效果十分不好。尤其是英語試卷上的文字較小,更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第三,師生互動環節的體會。

學生有沒有認真學習,認真聽課,從師生互動上可以準確地反映出來。師生互動多,認真聽課的學生肯定多,因為你不認真聽課,就無法提出問題,參與討論。

我採用的師生互動主要是釘釘上課,QQ交流。這主要是考慮到現在學生都有QQ,釘釘除了上課,學生平時的使用並不多。我在高一的時候就建有兩個班全體同學加入的QQ英語學習群,很多同學還加了好友,這次終於派上了用場。

釘釘上課最後幾分鐘也有連麥,但學生反映效率不高,所以使用頻率較低,還是以文字的方式為主。QQ群裡的問題,雖然可以有更多同學看到,但問題很容易沉下去。私聊的方式可以準確解答學生的問題,但老師的負擔比較重。不過學生既然問了,就儘量予以解答,所以還是私聊的方式多一些。

最後,其他細節。

別忘了鼓勵學生。由於網課的特殊性,學生的學習更多是靠自己的自覺自律。所謂的打卡,還有作業,如果學生想應付,總有應付的辦法。所以我就提出了“你的努力取決於你的大學聯考目標”,以此鼓勵學生提高自律性,畢竟誰都想上一個好的大學。

別忘了語言的互動性。這其實也屬於師生互動的範疇,不過這裡特指上課過程中,注意運用提問的語氣。高三試題講解較多,可以在講解過程中問學生選擇了哪個答案,有什麼問題,看看學生的反映,再決定下一步的講解,不要自顧自一個勁講。其實只要老師提問,學生的文字回答還是很踴躍很及時的。

總之,第一次直播上課,雖然不盡完美,卻保證了課程基本上能趕上進度。同時,老師們也在教職工群裡進行交流,因此,我也從其他老師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以上內容是我自己的幾點感受,分享給大家,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為孩子們的美好未來盡一份綿薄之力。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11月5日,我有幸來到惠風國小聽幾位專家名師上課,收穫頗多,通過這次學習,讓我認識到了要想上好一節數學課並不那麼簡單,需要我們教師做好如下幾點:

一、認真備課。我覺得備課除了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做好課件等等,只有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上好一堂課。

在學習過程中,名師們對課堂的把控能力就是因為他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一個課件、一些課堂設計包括語言組織都是通過精心思考設計的,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參與學習和思考。

二、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學生是課堂主體,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二者要相互統一又相互作用。一定要避免以往那種教師只管講,學習只管聽的老舊模式。課堂改革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知識,然後在教學中不斷實踐。

三、要敢於第一個“吃螃蟹”。

這次學習中,張天信主任講到這次聽課學習是在釋放一種訊號,也就是全縣教研教改的方向,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這讓我有了經後教學努力的方向,在課堂設計與課堂教學上都要往這條路上走。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大開眼界,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我要在經後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真正做一名四有三者好老師。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6

初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省圖書館,當時封面上的一段話引起了我的興趣。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周玉仁說:“每次聽吳老師的上課,我總被她和學生的”思維共振、情感共鳴“的精彩互動場景感動,被她”課伊始,趣已生;課繼續,情更深;課已完,意未盡“的孩子們樂學的氛圍吸引。聽她的課的確是一種享受。”懷著這樣一種享受的心理,我翻開了《聽吳正憲老師上課》這本書,仔細體味書中的每一章節的文字,感受吳正憲老師上課的藝術魅力。

“真情”,是品味吳老師的課堂,最突出且最有力的字眼。她用這真情詮釋著生命課堂的深刻內涵,用真情潤澤學生的心靈,用真情培育和諧的課堂環境,用真情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用真情點燃孩子創新的思維火花。她的課堂知情交融、師生互動,充滿了童趣,洋溢著激情與智慧。她以人格影響人格,用智慧啟迪智慧,用數學的真諦滋潤孩子的心田,讓孩子們快樂地享受著課堂生活的幸福。

品味此書,我被吳老師的教育理念所深深震撼。

1、尊重每一個學生。吳老師把孩子看成一個有尊嚴的個體,瞭解學生的認知起點,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獲取知識,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數學。她總是以熱情的鼓勵、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思維共振,情感共鳴,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選擇和判斷,也從不強迫學生去認同。

2、為學生營造思維的磁場。孫曉天教授說:吳老師的課堂“教”的色彩很淡,“商量”的氣氛很濃,“為什麼”很多,留給學生的“空間”很大,適時的點撥與指導隨處可見。吳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各種不平衡的問題情景或“陷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探究、猜想、思考,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思維空間。

3、為學生設計有過程的參與。吳老師在課堂上總是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把知識的來龍去脈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全體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課堂上有疑問,有沉思,有比喻,有讚許,有笑聲,還有爭辯。在波瀾迭起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交流、發現、辨析、整合,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培養。

4、以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為主旨。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沒有什麼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沒有什麼比尊重個性、真誠交流更重要;沒有什麼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

細細品味吳老師的書,品味吳老師的課,感覺她的課堂大氣,有深度,令人回味無窮。她用自己的教學踐行了“專業地讀懂教材,智慧地讀懂課堂,用心地讀懂兒童”的教育理念,實現”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育人目標。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7

通過《有效上課》這本書的學習,我感受頗多。長期以來,一直以為憑良心多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就是盡到了做教師的責任。在新課改中,才發現這一思想是錯誤的。 人的一生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教師更應如此,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更加充實,在教學上如何上好一節課使我們必須攻克的一大難題。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鑑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從課前的準備、課堂的組織、課後的練習等幾個環節來提高實效性。

(一)課前的有效準備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目標的有效:清晰、簡明。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備課時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 目標確立重點,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內容的有效:適量、適度。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 教法的有效: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教法貼切,教學方有效。

(二)課堂的有效組織 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語言組織準確、簡練。縱觀那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課,無一例外都是教師的喋喋不休、囉裡囉嗦擠佔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個教師,課堂上一定要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準確性,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預計,講課時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變化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佔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 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一位好的教師應該得到全體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一位好的教師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受益。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要儘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以個別提問、小組交流、課堂檢測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情況。

(三)課後的有效練習課後練習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寫上,思維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教學給當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力求課堂實現有效教學。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8

4月25日、26日教育局組織的為期兩天的二級培訓學習已經圓滿結束。在這次培訓學習中,各位主講老師從不同角度對有效課堂進行了細密的闡述,使我對課堂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我將談談這次培訓中的收穫:

一、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它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這次培訓中通過賈老師的講座使我深刻體會到課堂提問要集中,不能太散亂,指向性要明確,化零為整。整體性提問的設計,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目標,將備課中初擬的零散問題聚焦到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於突出重點、攻克難點。使學生真正能悟透疑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

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態課堂,呼喚充滿人文關懷的生態課堂。李老師的講座使我感觸頗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熟悉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多角度地預測可能會產生的多元化的答案,從而做到心中有數,遊刃有餘地評價學生可能的豐富多采的回答。再次,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於回答出色的學生給予高度的評價的同時,對於因為膽小害怕而說話語無倫次的學生也應適時給予鼓勵,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當學生回答不準確時,教師就更要耐心傾聽,同時積極思考,以及時作出評價。從而使學生享受被讚賞之後的喜悅。在尊重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教學機智調節好課堂教學。在這一方面我一直很欠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很好的體會、多思,正確的運用好課堂教學評價。

三、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

其實,可以說,一位教師的課講授的很出色,如果沒有有效的組織教學,那麼這一節課一定是一節失敗的課。一節有效組織的課堂教學也就是一堂好課的標準。任何一堂課都要以組織教學開始,並貫穿於一節課的始終。所以我們要學會課堂教學的各種組織方法和策略,並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使教師有效的教學,學生有效的學習。

總之,在這次培訓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有效課堂提問、有效課堂評價和有效課堂組織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為出發點,深入鑽研教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9

因這場疫情,我們延遲開學,因此我們採取了聽課不停學的形式,學生在家,老師線上教學。第一天上網課,抱著好奇的心態,進入老師的直播課堂,聽著老師的一小時語音方陣,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這個開學期的不平凡。

看吶,我們在學校辛勤的“園工”,搖身一變,化身成為“網路主播”。直播中,我們可以盡情與老師互動,回答問題,不懂就問,但每個人程度不同,有時遇到一個問題思考時就錯過了許多內容,沉迷於其中不能自拔,但直播的好處就是可以反覆去聽回放。

課堂中,不斷的截圖,不停的記筆記,始終保持的緊張狀態,生怕錯過一些重點,讓我們的課堂更加高效,但有時的突發狀況會讓有些人手忙腳亂。網上線上學習對於我們來說有利有弊,但這更在於我們,有些同學善於利用網上直播來加強自己,而某些同學則利用在家上課的方式放棄學習,沉迷於遊戲。我們的九年級,我們的畢業季,終是不平凡的,但只要我們能管制住自己,控制住自己遊戲人生的心態,僥倖的心理,終會有回報,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是白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只要再給我一點時間,我能讓別人看不到我的背影”這是一位不想開學的學霸的宣言,是啊,這個假期對於我們來說,自制力是一個重大挑戰,對於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來說,這正是一個大好機會,而對於學習好的同學來說,有的可以自我提升,而有的則是一落千丈,我們這些都明白,只是懶惰讓我們變得不理性,一遍遍的告訴自己,卻總是三分鐘熱度。對於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重大挑戰,敢於突破,是他們目前最大的問題

對於網路直播上課總不能比學校上課效率高,但也讓我們並不輕鬆,我們沒有了十分鐘課間,被作業霸佔,每天的鬧鐘總是聽起來讓人提心吊膽,平常六點起床,九點結束今天的課程,但總是12點才睡覺,因為晚上還要寫作業,聽沒聽懂的回放,記沒跟上的筆記,總是要熬到很晚,但我們堅持下來了,希望我們的努力不會白費,會考在即,望我們不負韶華,不留遺憾,朝自己的目標更進一步。

希望在這一刻,我們能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沒有老師的管束下,自主學習無比重要。

時光打馬而過,人間的二月花已緩緩開放,“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願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待山花爛漫,我相信沒有辜負時光的我們定會相視而笑。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參加了骨幹教師經驗交流會,頗有體會。現特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下來。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學習方法。往大處說,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為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在這一大背景下,教師的授課,自然也要順應了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終身學習的觀念的目標。

那麼,新課程條件下,我們該如何授課呢?

首先,我們的教師,必須要明白自己為何要上這節課。傳統教學,總是要緊扣文字,深挖出文字中的微言大義。這種授課,其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通過教師的教學,讓學生知曉文字的作者說了什麼。同時也讓學生接受作者的觀點,並把作者的觀點融注到自身的思想中,使自身、文字和作者三者間,形成思維的一致性。

然而,這種模式的荒謬是很明顯的。學生的學習,要解決的總應該是“為什麼”和“怎麼樣”這兩個有利於思維發展的大問題,而不應該是“是什麼”。作者說了什麼,這僅僅是作者的`思想,是作者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特定思維方式的產物。對這個問題,教師的教學中可以通過一定的教學形式的組織,讓學生了解它們。但這永遠不能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更不能成為唯一內容。

和傳統教學中的“深挖洞”不同,新課程倡導的,是立足於培養人文素養的全新教育理念。新課程建立起來的,是一種指向思考的多元思維。這種允許懷疑,允許個性化解讀課文的思維模式,把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能綜合運用相關知識來進行獨到的分析判斷的能力的人才,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來要求,它所建構而成的,是充滿了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的課堂新理念。從這一根本點出發,新課程條件下的課堂教學,教師就必須要率先確立好培養思維能力的觀念,要把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作為自己課堂教學的最重要目標來進行落實。如此,才能在教學流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才能把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放到至高無上的位置來進行落實。

其次,我們的教師,還必須明白如何才能夠落實新課程目標。依照已經為多數人實踐所驗證的話題教學模式理論,新課程條件下的課堂,教師要特別善於從文字中挖掘出有思維價值的“話題”,然後通過一定的教學環節,組織學生依照“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來深入文字進行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傳統的課堂,老師也會設定一定的“問題”來供學生們討論的。但“問題”和“話題”不同,“問題”出現在課堂上,絕大多數是有教師在備課時就準備好了的,其目的也常常只是為了更好地深入文字,為了把思維更大範圍地引向答案。而“話題”則明顯不同,教學中的“話題”,有且僅有部分屬於備課時預設,其餘則多源自課堂的生成,屬於那種“無法預約的精彩”。再者,“話題”的指向性也很明確,它直接指向的是學生的思維意識。也就是說,“話題”並不需要一個精彩的、固定的標準答案。“話題”的內容,可能一段時間後才有個明確的答案,也可能很長時間都無法產生確定的答案。

再次,我們的教師,還需要深入理解文字的價值。傳統教學中,文字幾乎無一例外地被視做了例文。教師和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接受文字的思想,必須從文字中獲取到或是人文、或是工具性的知識。而新課程帶來的一個變化,就是文字不在只被當作擁有唯一解讀方式的“範文”,師生都擁有了對文字進行多元解讀的權利。同時,文字還可以僅僅被作為一種“引文”,作為藉以引出教師教學目標的橋樑。這種文字本身身份的變化,實際上也就決定了教師教學中的靈活多樣性。一個優秀的教師,當他面對了一篇新的課文時,他就應該深入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文字的內在思想核心是什麼;文字中是否包含著作者本人尚且未能發掘出的更深層的人文思想;文字的價值該如何體現;文字是用來做“例讀”用還是做“引讀”用;如果是“引讀”,那麼,拓展的目的是什麼,如何通過拓展來深化思想。

教師的思考不是可有可無的。這種思考,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方向,決定著學生能夠從課堂上學習到的一切知識和非知識的東西。正因為這種決定性,所以,它才真正體現出新課程所要求的關注終身發展的目標。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11

課堂本是一個講桌,一排排課桌,同學們在下聽講,老師在上講,但今年卻與眾不同。

2020,一場疫情打破了我們有規律的生活,學習自然在其中了。我們改為了在家上課,沒有同學,沒有老師,但卻又與同學們,老師以一種別樣的方式見面了。網課是今年學習的一種新的方式,由於特殊的原因它才來的,但給了我們一種新的體驗。

網課第一天,自然是手忙腳亂的。總是假期帶來的懶惰還沒散去,有沒老師監督,自然是提不起精神,但心裡卻還是激動的,開心的,又可以和同學們相見。開始前總是在擔心,擔心自己不自律,不專心,怕因為環境不對而注意力不集中。開始了,老師嚴肅的聲音又在耳畔想起了,即使看不見同學們的臉,聽不見他們的聲音,但字幕上同學們打的字,回答問題依舊讓我感到,同學們在身邊,學習的激情也瞬間燃起了。但總會有一些意外。老師不在面前,即使老師的口氣再嚴厲,但心裡總沒這麼緊張、小心,心裡那顆想玩的胚芽總是悄無聲息的生長著。但每一次這個時候,即使隔著螢幕,隔著千里,但老師似乎有著千里眼,總會在這時,提醒我,這才使得我的課程可以順利進行。

網課一個月後我貌似習慣了這種學習方式,習慣了這種特殊的見面方式,習慣了這個神祕的課堂。即使看不見,但總是感覺到在螢幕的另外80多個同學在悄悄磨練著自己的刃,想在開學後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也要努力,在這個特殊時期不落隊,不倒退。讓自己向同學們比肩看齊,我也要與同學們共同努力,等到開學時,收穫自己豐碩的果實。

課堂裡,人數未變,聲音未變,信念未變。我們都在默默攀登,默默揮淚,默默堅守,默默進步。特殊的課堂,特殊的競爭方式。我們都在走向高中的路上!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12

新學期已經開始三週了,因為疫情,我們不能回到學校上課,所以學校為我們開展了網路空中課堂進行學習。

空中學堂學習的第一天,我滿懷好奇與興奮的心情坐在電視機前等待上課。我心想,這樣的學習與在學校上課有什麼不同呢?上課了,我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課,將重點內容記錄下來,並做了標記。雖然每堂課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但是內容豐富有趣。

我認真對待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記得有一堂數學課,老師留的課後思考題是“數字0的意義”。我回想了一下,記得老師說過“0”有佔位作用。我又想到了在數學領域 0是最小的自然數;在計數的時候,0起到了“佔位”的作用;尺子上的0刻度表示的意義是測量的起始……我還通過老師教我們利用關鍵字上網查詢資料的方法,瞭解到“0”這個數字最早是由古印度人在約公元5世紀時發明的。0還有它自身的哲學意義,就是“0”自身的初始性,大而無外,隨時與“他物”保持互動,小而無內,保持自身的完整性。我將老師課堂所講的內容與與課下自己查到的內容結合起來,加深了對0”的認識和理解。

課後,我反覆看老師總結的知識清單,並將第一單元的數學進行了知識梳理,完成了四則運算的思維導圖,還認真完成了各項作業。

何老師每天都會利用直播為我們進行答疑,在答疑中,何老師耐心為我們講解共性問題,並對我們的作業書寫提出嚴格要求,每個小組同學都將自己的作業拍成照片發到小組群裡。一開始大家的字跡還不是很工整,隨著老師的點評,我發現小組同學的作業寫得越來越好,每個人都不甘落後。同學們利用視訊進行相互交流,我從中不但獲得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網上學習方法。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已經逐漸適應了這樣的空中課堂學習方式,我會在未來的學習中繼續努力,完成這一特殊時期的學習,不辜負老師與家長的期望。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13

我覺得頂崗實習對我們以後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每天雖然很忙,但是卻很快樂,收穫了喝多。

首先備課也是一門藝術,一節課我備了兩個小時,總是反覆記憶。而且講課的內容都是按教案設計一步一步進行,課上內容稍微一改變就進行不下去了。在這一段時間的訓練中,備課成了一件輕鬆事。不管課堂上內容改變有多大,我都能靈活應用了。,有時可以完全脫離教案進行授課。進行教學的這段時間,對我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鍛鍊,不僅備課,而且板書設計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經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實習,雖然字還是不大好看,但是板書設計改進了不少。我不僅在教學中提升了自己,而且在處理與學生的關係中也使自己得到了鍛鍊。在課堂上不僅要保留老師的威嚴,而且要保留大姐姐的關懷,不能總嚴厲,也不能總放任他們,畢竟他們正處於青春叛逆期,自控能力不是太好。

上課帶給我們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講臺下坐著的是真正的學生,不再是與我們一起在微格教室訓練的同學,他們不會像怕自己尷尬就提提告訴他們那樣隨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著我們的解答。他們在聽不明白的時候會突然提問,你可能當時就無法回答,也有的同學,不愛上課,有的在下面搞小動作,或者乾脆就趴在桌子上看別的書和睡覺,不跟著你的教學走。我會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不回答,是不是提的問題太難。時時刻刻注意和學生溝通,也時時刻刻注意他們的反應。我認為,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原因,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確立教學內容。教師既要講授知識,又要管理課堂紀律,並且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

這幫孩子可愛、好學,但基礎很差,所以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有時一道題講兩三遍,他們還處在朦朧階段。有時我也無可奈何,但沒有辦法,只有反覆說重點,加深他們的記憶。有時,我會自己去翻閱一些資料,總結一些知識點或者將某種題型歸納到一起講,這樣容易形成對比,記憶也比較深刻。在處理習題的過程中,我的知識也拓寬了,好多自己以前模糊的東西,在經過一遍的教學變得明朗了。

在這裡,我收穫了快樂,這段實習經歷將伴我一生,做為我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上課的心得體會 篇14

20xx年9月13日至9月15日三天,在xx副校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四人,帶著激動,帶著神祕,帶著虔誠,奔向學習目的地---懷化湖天實驗中學.

多年前,就聽說過洋思,杜郎口等學校的先進辦學模式,也在網路上專門觀看過他們的一些新聞。尤其是近年來,我校下決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作出了走出去,請進來,學先進,打造我校精品教育等諸多戰略決策。繼暑期“河北衡水二中學習”後,又一次外派學習,一次請進來“家門口”的學習,機會難得,我很珍惜之。

三天的學習,我們一共聽了四場報告,其中一場教學觀摩課。在更新教學理念,加強教育管理方面頗有收穫。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有二:一是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二是在教學中如何既能高效課堂,又能減輕師生負擔的學校教育管理模式。

事實上,我們學校早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過類似的課學教學探究活動,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比如說:數學導學案教學模式,物理導學案教學模式,其他如歷史,化學,英語等學科均有這方面的嘗試。在課學教學效果上有一定成功,尤其是對扶弱,扶差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堅持下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一是缺乏學校管理配套跟進制度作保障所造成的,二是真正缺少一支強有力的科教教師團隊。因此,我個人認為,《導學案教學模式》值得推廣,應該堅持。只是一定要有強有力的管理制度跟進保障之。

《導學案式教學模式》要把高效課堂放在第一位,不能走形式,要務實,要研究學情,班情,因地制宜,不能放空炮,不能只下載資料,要精研究,精選例題,精選習題。這就要真正把“集體備課制”落到實處。在高效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後,就要真正解決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同時也要把教師從繁重的備課中,批改作業中解脫出來,讓教師們快樂工作,讓學生快樂學習,讓教師們與學生多有時間“打成一片”,讓教師們真有時間研究學情,讓教師真正有時間與學生,家長溝通,而不是“疲於奔命”式的應付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這就是我最感興趣之二了。

學情在變,學案也要變,教學保障制度更要跟進與時俱進,故加強有效的課堂管理勢在必行。比如說教學常規評價制度,捆綁一個備課團隊評價,不能口說,要用制度固定下來,不過我個人認為,既然有集體備課的集體智慧,就可象工廠生產線一樣---集體使用同一備課上課,條件成熟時,可一個學期每名教師發一本本校“教學案集”,教師只要在上課前根據學情適當增減,修訂,更新相關教學內容即可,不用抄襲別人的教案,這樣輕鬆上課,輕鬆提高質量(讓教師把精力投入到培優扶弱,師生交流中去,反過來,學生與教師感情深了,學生愛屋及鳥,也會更加喜愛教師這門學科),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夢想---教師們使用本校統一編著的教案上課。不用像以往哪樣“俯首甘為儒子牛,蠟炬成灰淚始幹”了。學生作業也在課堂完成,或由學習小組批閱完成,真正解放教師和學生,師生可在校園內有更多的時間、培養各方面的才能,使廣大師生真正生活在快樂中。這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才會直正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在學習過程中,最令我欣賞的是南京市東廬中學的史正紅教師。不是他的教學模式新,也不是他的教學水平高,而是他善於學習,不斷創新,敢於批判,敢於反思,個性鮮明,尤其是他的教育理念,令我耳目一新的同時,好象自己也曾經用過,或正在使用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真有點想見恨晚的感覺,只是總覺得自己的理論水平跟不上,想說又說不好,不成條理。

因此,就以史老師的經典教育教學名言作為我今後工作的理念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