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5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課心得體會

語文課心得體會1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今後的教學活動實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導作用。

通過新課標的學習我們要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0xx版語文新課標裡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於核心素養髮展水平,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絡,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絡。我們要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在新課標學習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文化自信”這個詞,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我們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就應該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

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總之,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研讀,為高質量教學打好堅實基礎。

語文課心得體會2

4月13日,帶著忐忑的心情參加了老鴉陳中心校組織的語文課堂大練兵活動。老鴉陳中心校的陳站長主持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是分為說課、現場授課、評課三部分進行。

本次活動令我獲益匪淺,我從不同的老師身上學會了語文課如何教,如何去用最簡單的設計來實現教學效率。語文來源於生活,紮根自生活。教者如何帶領學生走進文字,其奧祕就在於在文字和生活間架設橋樑。換言之,就是能夠通過創設情境或者通過實際的生活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而達到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境界。在這次比賽中我聽到了語文老師環環相扣的情景創設讓學生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不斷調動生活體驗,在生活體驗中又加深了對文字的感悟,朗讀自然有聲有色,表演也是惟妙惟肖。其中姬賽賽老師執教《動物兒歌》課堂中,老師運用生動的圖畫,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帶領學生學習詞語,一遍一遍地朗讀文字相映成趣,可謂妙哉。嶽老師執教《猴子掰玉米》,老師抓住“又……又……”抽取生活體驗,進行造句,老師帶著學生積累字詞,在朗讀中帶著學生痛痛快快地在文本里徜徉。李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首先出示了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做到有目的的學習,之後在課堂上又對學生進行檢測,真正做到紮實有效,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穫。

通過這幾堂課,讓我忍不住問一問自己,語文是什麼?難道就是會寫幾個字、會背一首詩嗎?其實不然,通過這次去參加語文課堂大練兵,對語文二字有了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會寫字會認字,更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並且我也看到了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一個愛讀書的老師,他教的學生也會熱愛讀書:一個熱愛書法的老師,他教出的學生也會對書法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就是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的結果。這就給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去全面的提升自己。讓我們教出來的孩子不只會寫字會認字,而是讓他們懂得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他們寫得一手好字,學會欣賞藝術。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博覽群書,增強他們內在的文化底蘊,讓他們的美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來,而並不是靠衣服的裝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讓我們的孩子都成為有內涵的人。

本次的語文課堂大練兵,同時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不去嘗試永遠就不會發現問題,不去犯錯就不會知道如何進步。我這次上的是《鄉下人家》,《鄉下人家》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走進田園,熱愛鄉村”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其實上本節課之前,我認真觀摩了許多老師講解這堂課。名特教師的課堂,我看得熱血沸騰,但當我真的去上這節課時,才發現舉步維艱,很難移植到自己的課堂裡。同樣的設計、同樣的方法,在不同的老師手中呈現的效果是大相徑庭的。事後我認真進行了發思,其根源在於,名特教師的好課是經過一次次磨練而成的,他們的教學經驗和方法都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好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磨出來的。我想這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很感激趙老師、李老師的評課,讓我知道如何說課,如何評課,還一針見血指出了我本堂課的問題所在,很感激這次課堂大練兵,讓我及時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讓我知道今後努力的方向。

這是一次語文的盛會,讓我看到了差距,也讓我有了努力的方向。短短一天的學習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身心感受到的卻需要我今後用很長一段時間去實踐,去摸索,努力去提升自己,讓自己可以站的更高,也希望自己能給孩子們更高的起點,讓他們能跟隨我有所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語文課心得體會3

20xx年x月x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終於頒佈了。與20xx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是教育界全體有目共睹的。在認真聽取了核心專家對該課程標準的權威解讀之後,我的解讀心得與思考如下。

一、義教新課標修訂變化

本次新課標修訂中最亮眼也是最鮮明的改變就是強化了課程教育中的育人導向,首次點明瞭語文教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相較於傳統的“三維目標”,該新課標修正則主要圍繞著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此外,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結構上進行了修正,將語文教學能力作為核心,把其它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或者附加的地位,並且設定了與此相配的六個不同的任務群,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最後,新課標之中加入了對學業質量的評價,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

二、新課標解讀心得和思考

作為國小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新課標》在語文課程的設定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於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能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託新課標中的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圍繞學習主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基於大任務、大單元、真實情境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絡,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

語文課心得體會4

為了“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能得以順利地實施,同時也為奠定研究實施的理論基礎,我再次認真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標》,通過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及課題的實施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國小語文教研教改及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要求培養孩子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語文教學應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新的語文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語文教學中不只是單純的就課本而講課本,而應引導孩子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以下我就圍繞自己學習略談幾點體會和感受:

(1)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自由參與、創新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是老師恩賜、饋贈的,而是要讓學生主動探究得到。但學生的主體性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培養。教師要為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

(3)通過學習我深切體會了轉變學習方式與提高教學效率之間的關係。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為不合作不探究就不是新課程。我們發現,很多老師們凡上課又特別是有人來聽的教研課,都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當然,我們不是說用新的學習方式不好,我們必須明白,不管什麼學習方式都是為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都是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因此,學習方式不在於一定要多麼新,而在於用得恰當,用得適度,用得有效果。現在的問題是,一些老師找不準合作探究的問題,把一些不該探究、不用探究、也無法探究的問題丟擲來,讓學生圍成一堆,煞是熱鬧地討論一番,然後教師又抬出現成的結論,合作變得毫無意義。另一種情況是,教師對合作學習不進行明確的指導,學生既無合作學習的意識,更無合作學習的方法,合作就演變成給聽課者看的花架子了。再次,一些教師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忽視自主,偏重合作,學生沒經過對文字的充分自讀,沒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優美的語言文字進行深刻的理解、感悟、體驗、積累,一節課被大量的唱唱、跳跳、畫畫、演演、說說等活動佔據,忽視了對學生的語言文字的紮實訓練,徹底拋棄了我們原有的一些很好的學習語文的優秀傳統。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失去了很多最好、最直接的機會。新課程為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不應一味照搬新課程標準的建議,應好好領悟其內涵。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相信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會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因此,學科教學中加強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既是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發展、全體公民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是幫助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國小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

語文課心得體會5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國小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國小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字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字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國小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字向出國留學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體現兒童味。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裡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語文課心得體會6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的第六條提出:“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在各學段中關於漢字書寫也提出明確的要求:1—2年級: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3—4年級: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5—6年級: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因此,搞好寫字教學,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今後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結合課標的要求我談談教學中自己在訓練學生書寫時的幾點做法:

一、教會學生正確的坐姿及握筆

坐姿要正,手勢要準。寫字,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姿勢,但是大多數學生的坐姿與手姿笨拙不堪。這些現象不僅影響了寫字的工整、標準,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在一年級入學開始就要進行要求坐姿要正,手勢要準。

寫字的正確坐勢和握筆應該是:上身平正,兩肩齊平;頭正,稍向前傾;背直,胸挺起,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兩腳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眼睛與紙面的距離應保持一尺左右。正所謂做到“三個一”(眼睛離書本一尺,胸離桌沿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和“八個字”(頭正、身正、肩開、足安)。坐勢端正了,還必須心氣平靜,心正則筆正,筆正字才美。可以教一些兒歌幫助孩子們加深寫字的要求。

對學生的坐姿和握筆,教師除提出整體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抓落實,必須要求學生做到位。可以經常表揚做得好的學生,樹立好的榜樣,使學生的正確坐姿和握筆得到強化。

二、教給學生寫字的方法和技巧

1、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漢字的筆畫。

漢字是一種形體藝術,每一個漢字都是由基本筆畫構成的。要寫好每一個字就得寫好它的每一個基本筆畫,力求做到筆畫準確,字有動感。所以在低年級學生寫字指導中,在認識基本筆畫的同時,就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筆畫指導,讓學生打下紮實的基本功,為今後寫好漢字起個良好的開端。

2、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漢字的偏旁。

大部分的漢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這些偏旁的書寫都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掌握了這個偏旁的書寫,就可以運用到帶著這些偏旁的字裡,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字的結構安排得更好。

3、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學生寫字之前,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說出每個字的結構,是屬於左窄右寬,是上緊下鬆,或是上小下大,還是左、中、右寬窄略等等不同情況,仔細觀察每一筆或每個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後,才讓學生識理寫字,自主練字,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學生寫:“惠”字,讓學生觀察分析後,懂得“惠”是屬於外框扁型時,左右的豎畫要向內收,展肩收腳,不要上下垂直。這樣結構合理了,字才會美觀。

4、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的重心。

漢字以形象為主,規範漢字的重心是均衡的,重心偏上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偏下則使字笨拙臃腫,偏左或偏右又使字傾斜不穩。可見,重心穩了字才會正,字正如人正,人正走四方永不倒。

三、重視及時給學生寫字評價

語文課心得體會7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裡,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

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絡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

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語文課心得體會8

昨天語文課,我們上了《大道之行》一課。語文課上具體發生了什麼我也記得不太清楚了。只記得在老師說十班那幾個男生朗讀的多麼多麼好的時候有些印象。因為我聽到之後我很擔心,沒錯是擔心,我擔心我們五班的男生除了小A和小B以外就沒有人站起來了。果真如我想象中的一樣,十班的三個男生是自願出來的,我們班的男生是被逼出來的,不過讀的也勉強算可以了。

他們讀完了,我以為老師肯定會讓女生也站起來讀一次。在我為此興奮的時候。老師又突然丟擲來一句話,具體說的什麼我不記得了,反正就是我們班的女生怎麼怎麼比不上十班的女生了,我當時聽了真的很氣憤,感覺自己班的人被輕視了。女生都很安靜,好像這不關自己的事一樣。我是一個沒骨氣的人,本想出頭喊不公的,看到這場景也只好沉默了。但當小C站起來的時候,我感覺那是她在我心中的形象如此之高大。女同學們那時候也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個接一個站了起來。大家一起齊聲朗讀,聲音響徹整個八年級的樓層。沒錯,我們要讓老師知道,我們絕不比10班的女生差!他休想在輕視我們!

這就是我當時的所感所想,我希望老師的心理也會有所觸動。

語文課心得體會9

國小語文課,課堂很熱鬧,也很有趣,但是熱熱鬧鬧的一堂課上下來,孩子們對自己學到了什麼總覺得沒有底。於是我對怎樣吃透新課改的精神,不讓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裡進行了反思:

一、鼓勵孩子,但不能缺乏適當引導

在國小語文課堂上,老師為迎合新課改精神,誇獎學生十分普遍,如什麼“你太棒了”、“你真聰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類的話俯拾皆是。即使學生回答了簡單的問題,也給予“隆重”的誇獎,名義上是進行鼓勵教育,確讓學生霧裡看花,失去了自我,對自己不能夠正確評價。這種缺乏指導性的表揚,學生們都聽膩了,也難起到激勵作用。

“表揚不能讓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課改鼓勵孩子自主思考,不等於老師不作引導,教育有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在教學中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迎合課堂教學內容,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寬容,懂得謙讓。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獨立思考

新課改後,教室裡的課桌椅擺放變了:由一行行、一列列變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為了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更好地合作學習,但是也有誤區:孩子們更樂於參加熱鬧的合作,課堂上孩子們高高興興,爭得面紅耳赤。在老師的示意下,孩子們停下來,課堂回覆了平靜。但喧鬧的背後,少了冷靜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師們已看到了一味強調小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讓孩子們迴避獨立思考”,於是我嘗試著給孩子們獨立學習的課堂“留白”,孩子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孩子們的自學能力漸漸提高,因為有了思考的空間,他們的表達也有了獨特的見解。

三、網路文學不能替代傳統

新課標規定,國小高、中、低段的學生課外閱讀量應達到幾十萬字,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於是乎,老師們掀起了孩子讀書熱潮,教室圖書櫃,學校閱覽室,家庭閱讀建議。一些相應的設施、措施相應出臺。慢慢的我發現,不少孩子把時間都用在看網路文學上了,以至於交上來的作文成了網路作品的克隆版,裡面都是網路語言和看不懂的符號,失去了孩子們童真童趣的語言,內心真實的表白。

網路文學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於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語言缺乏規範性,不如傳統的詩歌、神話故事、對聯等語言精練;想象力強,讓孩子們失去了對現實生活的正確認識;教材的範文例文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來主義,省去了許多寫作環節,有礙孩子們寫作水平的提高。對於孩子的課外閱讀,老師和家長要作適當的引導。我們應指導孩子們選擇合適的書,學會有效閱讀,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這就是我關於國小語文課改的三點體會,課改之路還長,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們一定會找到適合孩子們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