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4.31K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奇蹟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奇蹟心得體會

奇蹟心得體會1

雷夫埃斯奎斯,一個平凡的教師講述著一個不平凡故事。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第56號教室的孩子是幸福的,作為雷夫埃斯奎斯的學生,他們得到了特別寬鬆、快樂、積極的教育環境。作者的著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裡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

讀完本書,感想頗多,以下簡述自己的點滴感受。

一、為奉獻而感動

作為一名教師,我敬佩雷夫埃斯奎斯老師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十多個小時,早上6:30到下午6:00,每週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每個週末從上午11點到下午2點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無償地教學生,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給學生教算術,講文學,學歷史,沉迷於莎士比亞戲劇的排練,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

這位令人敬佩的美國教師,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職業。

雷夫老師用這樣一個範例告訴我們: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我們能分享到這樣的教育智慧,就是獲得,也許,在未來也會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美國和我們的國情不同,他們實行的是“素質教育”,而我們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階段。然而通過雷夫的介紹,在大洋彼岸的學校裡的一切和我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有和我們一樣的學生——如果一個班級鬧哄哄的,就什麼事都做不成,也沒有所謂的成績可言,孩子們的讀、寫、算數都不會進步。老師們急功近利的心理態度——早年的時候,我也曾計劃在開學第一天給孩子們來點下馬威,讓他們清楚我才是老大。有些同事也採取相同的做法,我們曾共享使孩子們守規矩的“成功”果實。看到其他班級吵鬧失控,我們愚蠢地恭賀彼此的教室有多安靜、孩子們多守秩序、每日課程進行得多麼順利。家長們望子成龍的迫切期盼——父母和老師可以通過討論考試結果來幫助孩子,讓孩子明白“行動”和“成果”之間的相互關係。然而,當全國的注意力都聚焦到測驗上時,我們往往會在孩子身上施加過大的壓力。這不但讓孩子們過著悲慘的生活,也降低了他們做出最佳表現的機會。不計其數的各級政府教學測驗——標準化測驗已經成為本校的夢魘。在沉重的測驗包袱下,老師們再也沒有充分地時間好好教授學生應該精通的科目。孩子們因為參加測驗而疲憊不堪,最後累得連自己的測驗分數都不在乎了。

還有不切實際指手劃腳的教育行政人員,乏味而佔據大量時間的教學會議等等,一切都與我們如此雷同。雷夫老師對於這個也像我們中國老師一樣很不認可,但是他沒有一味對抗,也沒有一味順從。他在教學上另闢蹊徑,別人為了應試而教學,他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為了學生終生學習受用的能力而教學。

二、為信任而歡呼

雷夫老師倡導鼓勵機制,帶著一顆無比慈愛的心,在師生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樑。“隨時為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論我們是多麼地負責任,而是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雷夫老師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實踐的。比如在藝術課上引導孩子完成線繩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雷夫答應幫孩子們放大所需圖案的尺寸並在星期一兌現了承諾,這樣雷夫與孩子們之間的信任就更加穩固了。信任,是成就奇蹟的第一要素,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意識到,我們的老師說到就能做到,我們也需要說到做到才行,可見信任的魅力。

三、身教重於言教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這也是雷夫老師的重要教育理念。雷夫主張“身教重於言教”,這也是他從教育實踐中得出的真理。雷夫相信“你就是榜樣。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直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需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這個道理顯而易見,如果你是一個經常遲到的老師,怎能要求學生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如果你是一個沉溺於網路的老師,你怎能要求學生遠離網路,戒除網癮?

一切不過因為“身教重於言教”,防止滿地長滿荒草的最好辦法就是種上莊稼,並讓莊稼長勢喜人,勢不可擋。教育不是揠苗助長式的“傷仲永”教育,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種好的莊稼,必然喜獲豐收。

四、為教學尋方法

雷夫老師把一批批的孩子變成了“愛學習的天使”,他之所以成為優秀的教師是因為他不斷地為教學尋方法,教出了優秀的學生。書中提到的“數字的研究是門極端的學科,孩子不是愛它,就是恨它”。好多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沒有語文那種詩意、氣魄、傷感、歡樂,也沒有音體美的愉悅、寧靜、傷感。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呢?雷夫的觀點就是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感,他沒有把整堂課的時間拿來做練習,而是盡力去幫助孩子理解數學,學著喜歡數學。讓學生克服對數學畏難心理,讓孩子喜歡數學。

56號教室20多年來一直有一項讓人羨慕又緊跟潮流的課堂活動就是看電影。與很多人給學生看電影是為了填補時間的空白不同,雷夫給學生看電影是為了學習,讓他們從中學習歷史、藝術乃至人格,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終身受用的東西,這是多麼偉大又實用的教育方式。在雷夫那裡,電影是一項幫助學生喜愛和了解歷史的有力工具。他甚至還把《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樣的老電影作為為學生塑造人格的優秀教材。“你永遠無法真正瞭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這是《殺》中的一句臺詞,雷夫老師是仁慈而有感染力的,孩子會從這影像世界的點點滴滴中學會仁慈、寬容、團結甚至更多。

當然,56號教室除了電影,還有豐富多彩的藝術課,孩子們可以自己創作有紀念意義的作品,甚至還可以自己排莎劇,通過這些方式學習語言,理解文學,寓教於樂,值得借鑑。

雷夫是神奇的人,第56號教室是奇蹟誕生的地方,只要我們努力以“讓學生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為目標,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重視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不斷地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我們也能創造奇蹟!

我利用閒暇時間翻閱《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卻被髮生在第56號教室的每一個奇蹟吸引了、感動了,我不禁一遍又一遍虔誠的細心研讀著它。書中主人公雷夫決心用“像頭髮著了火似的”態度來教學,用他那一顆熾熱的愛心,創造了“重品格、講勤勉、推崇謙遜,而且無條件地扶持”的一個迥然不同的世界。

讀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之後不禁反思我們現在存在的教育現狀,為了課堂紀律,為了考試成績,不僅讓學生害怕就連老師都在害怕,整個課堂都染上了“恐懼”的氣氛。學生遵守紀律是因為害怕受懲罰,考不好是害怕老師批評、家長責罵、同學嘲笑。如此一來學生長期都處在一種戰戰兢兢生活狀態中,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然而老師又怎麼樣呢,老師也在害怕,害怕自己不被學生喜歡,害怕上課沒人聽講,害怕自己管不住學生,害怕被同行嘲笑,害怕被領導訓話。

在雷夫老師的教室裡,就沒有“害怕”這兩個字,他用信任取代害怕,用信任在師生之間建立起一座堅固的橋樑,使教室的一切變得不一樣,使學生熱愛學習,為他人著想,最終形成自己的行為準則,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學生不用老師費心,老師的工作也自然很容易做。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師生之間的信任。

讀了這本書之後,使我體會到教育的真諦:“成功無快捷方式,真正的卓越是靠犧牲、錯誤、以及大量的努力掙來的”。雷夫先生提出的“以信任取代恐懼”的觀點和做法讓我佩服,雷夫和他的學生髮生在第56號教室的“真相”警醒了我,我該適當的放慢腳步,擠時間靜心反思,追求“更好的教學”,這樣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教育學生還是孩子,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孩子害怕當做教育的捷徑”。這是我要反思並要時時提醒自己的。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讓我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允許孩子犯一些錯誤。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僅僅是幫助他們學習課本,因為知識的學習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去充分發展他們的自我,健全他們的人格,讓他們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雷夫老師就做到了,他讓我們看到不是隻有“下馬威”才能鎮得住學生,有愛心、耐心、信心、責任心、智慧同樣能夠“鎮得住”學生,還能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必須要努力才行。雖然曾經有過成功、有過失誤,但我依然熱愛自己的職業。我會借鑑雷夫的教育觀點、教育信念,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用自己的行動想象著雷夫先生那種“幸福”,我希望第56號教室發生的奇蹟有一天會發生在我的教室裡。

奇蹟心得體會2

寒假期間,我認真品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該書是由“全美最好老師”雷夫.艾斯奎斯所著,原以為東西方的教育理念相差較大,可是當我通讀全書之後,不禁感慨教育是無國界的!沒錯,就如尹建莉所說“這不是一本美國人寫美國教育的書,這是一本傑出教師寫正確教育的書。”雷夫,一個普普通通的國小老師,他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顆赤熱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孩子們。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直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所以如果我要我的學生待人友善、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待人友善、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一定會識破的。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教師的示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樣作用也就越強。“欲齊其家,先修其身。”作為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這就要求我在每天的工作裡必須日省吾身,針對有必要改進的地方必須避免二次發生。

老師的要求,學生是認真執行了,但教師是否為學生做了榜樣呢?早上進校門,學生有禮貌地問 “老師好”!學生認真打掃衛生區,……。我們的教師又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學生有會怎麼想呢?記得我作學生的時候,有時候我向老師問好,老師沒有任何迴應,也無任何臉部表情,所以我就比較不會想再問他好了。所以,每次學生問好,我都會好好迴應,怕他們內心有失落感。由此可見,對我來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學生來說是大事,他們感覺老師的眼中或心中有他們的位置,對你老師的教育我就願意接受,融洽了師生關係,無意中也縮短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對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應該都是有所幫助的。

可見,教師散播一種榜樣,收穫的是一種目標。有人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直接從老師身上學到好作風、好品德。這樣,才能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

書,還在品讀;收穫,卻很多很多,我受益於這本書,並不是因為我從書中尋找到了教育的捷徑,而是因為我從中領悟到了“成功無捷徑”。徜徉在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我也猶如雷夫老師的學生那樣,深深地迷戀在這理想的“教育國度”之中了。真誠地祝願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開心、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樂地學習、茁壯地成長

奇蹟心得體會3

最近有幸讀到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時時有一種想把所看所思及時記錄下來的衝動,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雷夫老師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也給處於教育一線上的我們指引了方向。

家最溫暖

讀這一部分,讓我最為汗顏,我們的教室確實時時被一種東西控制著,那就是“害怕”。 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裡沒有害怕。孩子艾力克斯的書包事件,在我們身上時有發生,我們處理的方法也和那位老師一樣,簡單、粗暴。正如雷夫所說:“這件事最大的災難,是老師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現在反倒成為艾力克斯和全班同學眼中的怪物,這種傷害要好幾個月才能彌補,這位老師卻不明白自己造成了什麼傷害。”在我們和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中,又錯過了多少絕佳的教育機會?又給孩子造成了怎樣的傷害?而我們,卻渾然不知。

再往下讀,又讓我心生恐懼,對待孩子,我們只是單純的言教,沒有言出必行的身教。和孩子之間,只是無法修補的破裂的信任……反思之,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我想我們應該用積極地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第56號教室真正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明天,就像平常一樣,我也將躲進第56號教室。因為,《綠野仙蹤》的桃樂絲說得沒錯,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比得上溫暖的家。讓我們也努力付出,為孩子們打造避風港吧!

方法之妙

第二部分方法,是雷夫老師促進孩子進步的一些想法。在這裡,雷夫注重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雷夫注重寫作的指導,從每週作文,每月讀書心得開始,到平裝書。無不透露出雷夫的智慧。當同齡孩子還在看學校派發的基礎讀本時,第56號教室的學生們已經開始品味經典名著了;他們通過親自的動手實踐去接觸自然科學,通過體育運動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藝術是他們的課餘愛好……這所有的成果無不源自雷夫老師的創意。

但是,讓我收穫最多的卻是旅行這一章節。平時,我一有空閒就帶著兒子游玩各國名勝古蹟,發現孩子們共同的特點就是上車玩遊戲,下車拍拍照,對於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景區,走馬觀花,毫無興趣,最鍾情於遊樂場。家長們紛紛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我們都不知,“萬里路,為何故?”到處都是為了完成任務一樣帶著孩子在名勝古蹟毫無目的亂逛的我們。而雷夫帶孩子們旅行時,就設定了兩個清楚的重要目標:首先,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亞們應該用一種不同於平庸學生的熱情來追求知識的深度。例如,進入林肯紀念堂時,他們對於該人、該地以及後人所懷念的原因所知甚詳。其次,通過旅行讓他們提早認識“大學環境”。我們錯失了利用四處旅行的機會,把未來獨立生活時所需的技能教給孩子。我想下次再帶兒子旅行時,一定要有所改觀:旅行前有精心規劃的各項活動、做好充分準備的兒子、以及明確的旅行目標。通過這些旅行把孩子終身受用的課程教給他。

瘋狂之舉

這部分是雷夫老師為已經瘋狂投入,但還想做得更多的老師所寫的。雷夫的孩子們著迷般每天提前2小時到校,放學後數小時內仍不願意離去;他們聽搖滾樂,看經典電影,甚至表演莎士比亞的戲劇!“他們理解每一個詞,這並不是說所有演員都能做到的。”同樣演過莎士比亞戲劇的依恩.麥凱恩爵士如是說。在雷夫班上的孩子們是自願在這段時間全員到齊的,所以從來不曾發生紀律問題。他只需專心教書即可,這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他們在漆黑的天色中開始上問題解決課程,於太陽升起之際告一段落,隨即開始一天的課程,這感覺還挺有詩意的。在雷夫眼裡,第56號教室最充實的時光常常就發生在第一堂課之前,或放學後的非正式上課時間。

而給我最多啟發的是雷夫在學年一開始,他會和學生們玩一個小遊戲。他要孩子們解幾個難題,並要他們做好充分準備。此時,幾乎全班學生都把紙筆拿出來,表示他們已經準備好了。雷夫開始大笑,然後問他們為什麼都握著鉛筆。他教孩子們的第一件事就是,鉛筆解決不了問題,只有“人”才有這個能力。孩子們學到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放下鉛筆,理解眼前的挑戰。而平時我們經常會對解不開題目的學生失去耐性:“動動大腦啊!”動動大腦?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工作中我們沒見過哪個孩子在聽從這個命令後解決問題的,但我們卻樂此不疲。“自己再看一遍”也是,我自己就深有體會,我的兒子常會在鼓起勇氣向我求助,希望我幫助解決某個問題時聽到這句話。“自己再看一遍”的命令往往讓他飽受驚嚇,不敢回答我說:“喂,這位女士,我已經看了12遍了,就是看不懂才問你的啊。我需要幫忙啊!”

於是,這個暑假,我嘗試用雷夫老師的“四步驟”來引導兒子解決問題,包括生活中的問題,並讓他抄寫貼在自己的書桌上。我發現兒子表現得越來越好,思考能力有了很大的長進。我相信,在未來的歲月中,他學到的這套解決問題技巧都將派上用場。在此,我將雷夫的解決問題四步驟和大家分享:步驟一、理解題目(把鉛筆放下),蒐集相關資料;步驟二、選擇合適的策略;步驟三、解題(拿起鉛筆);步驟四、分析,我的答案合理嗎?希望為人父母和師長的我們,不再常用無意義的指示來搪塞遭遇困難的孩子:我們必須做得更好。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正如中國教育報主編郜雲雁所說: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選擇這項職業,意味著教師的眾多放棄和傾其精力的奉獻。當然,其所收穫的成就感也是其他任何職業所無法達到的。

最後,我用馬丁博士在激動人心的演講中反覆引述的一首無名詩和各位老師共勉:假如你命該掃街,就掃得有模有樣,一如米開朗基羅在畫畫,一如莎士比亞在寫詩,一如貝多芬在作曲。就讓我們像莎士比亞寫詩那樣去做老師,即使無法像雷夫這樣瘋狂,至少我們知道,教育蘊含著無限可能。

奇蹟心得體會4

魔術是用極敏捷、使人不易察覺的手法和特殊的裝置將真相掩蓋住,而使觀眾感到奇幻莫測。而今天,老師就帶領我們走進了神奇的魔術之旅。

魔術開始了,魔術大師劉謙拿出一袋橡皮筋,為了證明橡皮筋沒有問題,劉謙把橡皮筋給嘉賓驗證一下,嘉賓們有的拉拽,有的仔細看,有的仔細摸,一心想找出皮筋的破綻,

但是什麼都沒發現,接著只聽見劉謙說:“首先我們把一根橡皮筋套到另一根橡皮筋的旁邊。”他帶著狡猾地笑對我們說:“看好了。”我們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他的手,生怕漏過任何一個細節,他說:“這樣我的手就被鎖住了!”然後,他的一隻手左右動了動,橡皮筋就被抽出來了。“啊!太神了吧!為什麼?怎麼做到的?”嘉賓們不禁發出一聲聲感嘆聲。我心想,這太不可思議了吧!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懷著一肚子的疑問猜測著,我也模仿劉謙的樣子做起了,可是皮筋套進去後怎麼也拉不出來,劉謙是怎麼做到的呢?難道皮筋被換了?難道皮筋有機關?難道我眼花了?唉!最後的答案都不對。

這個問題真是讓我傷透了腦筋。魔術真的是非常地神奇啊!

奇蹟心得體會5

我是個不自覺讀書的人,也沒讀書的好習慣。但想做點什麼不去讀書還真的不行,拜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從中還是有所感受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國小擔任老師。這所學校位於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班裡國小生的成績名列前茅,而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後,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為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現在孩子的教育平心而論,教師還是缺乏愛心和耐心,不能真正的如雷夫老師那樣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那種專注和用心,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教育教學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但我們往往做的都是課堂,而在愛心和耐心方面沒有面向學生,曾經聽過魏書生老師講過課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細細品來,其實還真是那麼回事,只要我們耐下心來,公平的去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孩子不掉隊,真正潛心如雷夫老師那樣在教育上讓孩子們做點什麼時,不僅要有良苦用心的創意,更要有不折不撓的勇氣和激情四射的踐行、要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還有學不好的學生嗎?

其二、雷夫老師運用的“每週作文”、“每月讀書心得”等作文訓練方法和組織學生看電影,以及利用文學來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等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讓學生寫讀書心得,有什麼想法,遇到的問題體現在心得上,進一步的瞭解學生內心,把握學生動向,特別是教各學課的教師,完全可以嘗試一下,讓學生在做作業的同時,寫下聽課的心得,哪些問題有疑惑,聽不懂或者碰到的疑難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以及自己的感受,用這種形式體現出來,不面對老師,學生會說真話敢於去說,就看我們如何去處理問題,在我們批閱作業的同時儘快瞭解學生的情況,可以採取回覆或者面談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像雷夫老師那樣去做,我想一定會事半功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究竟帶給了我什麼,我想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重新理解,面對孩子,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多一點關愛,少一些責備;多一點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臨下;多一點鼓勵幫助;少一些大聲呵斥。如果我們所有的老師都能像雷夫老師那樣,對待事業執著專注,對待學生充滿愛心,對待工作激情四射,那麼我們一定能夠消除自身的職業倦怠,一定能夠用力、用心、用情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待每一節課,學生定會有燦爛的明天。

奇蹟心得體會6

在自然面前,人是最脆弱的,沒有任何人可以與之抗衡,人是最脆弱、最敏感、又最堅強的動物。

24小時、48小時、72小時……災後的營救黃金時間過去了,但救援沒有停止,而一個個堅強的人為世界展示了生命的奇蹟。五歲的孩子、78歲的老人都在100多小時後得救了。中國人是最頑強的,龍的傳人不會屈服!我們在自然面前的抗爭是無止境的。

奇蹟是人創造的,而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個奇蹟,災難降臨時,我們所擁有的也只有努力、不放棄和永遠相信奇蹟。

事實證明,災難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生命的奇蹟依然會一個個被發現。地震無情人有情,沒有人放棄、沒有人失落,所有的人都在一同努力。中華兒女齊心協力,有錢捐錢,有力出力。在不可抗拒的自然面前,我們不言放棄。挺起龍的脊樑,我們一同向前!

128個小時過去了,但生命的奇蹟並沒有消失,營救、營救、再營救,哪怕只有一線希望,我們的救援人員也依舊前進;努力、努力、再努力,讓我們一同前進,地震無情人有情,讓我們攜手共進,在災難面前,讓我們加油!

奇蹟心得體會7

這是一個平凡的第56號教室,這裡有很多平凡的學生,他們不是達官貴族的後代,而是來自貧困移民家庭的孩子,他們沒有接受過上流社會的培養,甚至他們的母語根本不懂英語。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片貧瘠的土壤,無法盛放出智慧的花朵。然而,雷夫·艾斯奎斯卻在這片稀薄的土地上,培育出了參天大樹.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平凡教室裡的學生們不僅能在全國標準化測試中取得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的優異成績,而且在長大後,紛紛順利進入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美國的常春藤名校就讀,一時間成為美國教育界的佳話.

讀罷全書,我的思想被雷夫·艾斯奎斯的傳奇教育經歷所強烈震撼,對他所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和他所提倡的各種教育方法深深折服,對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在56號教室裡教書育人的精神肅然起敬,同時也引發了我對良好師德師風、對教育、對社會、對人生的諸多思考與感悟。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師德是教師愛崗敬業的從業之德,也是誨人不倦的職業道德;師風是教師有教無類的從業風氣,也是樂於奉獻的為人風尚。在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生涯中,有一點令我感同身受,印象頗為深刻,他曾說“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東西——害怕”。

歸根結底,造成問題的原因就是來源於孩子的恐懼。的確如此,在日常上課的提問發言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對問題的背誦掌握的特別快,而有的孩子本來是會背的,可一到提問的時候,就支支吾吾答不上來,而且越緊張就越手足無措。有的孩子是由於馬虎粗心而出詞不達意,而有的孩子在作業本上明明寫的很正確,一旦讓他站到講臺上,當著同學和老師的面在講臺上說或背時,往往就會出錯。孩子內心是害怕的,他們害怕自己出錯,害怕自己不夠聰明得不到老師的喜愛,害怕成績不好被家長責罰,害怕自己落後給其他同學。然而,這種持續的恐懼,並不能使難題迎刃而解,只會加大孩子們的心理壓力。於是,我認識到,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所以為師者的我們不能用激烈的言辭嚇唬孩子,更不能用刻薄的話語諷刺孩子,而應該耐心地反覆給大家講解題目,直到全班同學都聽懂為止。這樣如沐春風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們克服求知過程中的恐懼,讓孩子們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

良好的教育效果,還取決於我們教師本身所樹立的榜樣。56號教室的孩子們永遠是和氣待人、認真勤勉的,這都是因為雷夫·艾斯奎斯堅持身體力行,用行動為孩子樹立了榜樣。試問,如果一個教師經常上課遲到,又有什麼資格命令學生遵守時間呢?如果一個教師在孩子們做作業的時候上網購物,又以何種威信讓學生專注聽講呢?其中道理,不言而喻。所以,每當我上課時,注視著講臺下那許多花朵般美好的面容和星辰般純潔的目光,我都時刻提醒身為榜樣的自己,要帶頭認真投入到課堂中,不做任何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向學生們傳達好的理念。

我還認識到,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不僅僅是讓自己的學生成績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通過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和堅韌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成長為謙遜有禮、誠實善良的社會可用之才。在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理念中,他一貫堅持“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的六階段道德培養理論,加上“終身閱讀”、“親手勞作”、“以運動為本”等課程訓練,使學生們在擁有高尚正直品格的同時,全面發展,成就美好人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更努力地讀書學習,汲取更豐富的知識,努力把最好的教學展示給學生,用實際行動做到“百問不厭,誨人不倦”,我也會告訴學生,人要誠信禮貌,善良友愛,我不僅做一名授課老師,更要做他們的心靈導師,讓孩子們成長為自信快樂的人。

師者,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教書教德教智慧,育人育才育芬芳。而教育,也是個談不盡說不完的話題,是條走不盡望不完的路,路上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唯有竭盡全力,循循善誘,才能創造出屬於我們的56號教室,創造出屬於我們的奇蹟,屬於我們的輝煌!

奇蹟心得體會8

暑假裡,我服從校領導的安排,假期裡進行自我學習,我認真的閱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真是一本好書,對我們一線教師最有好處。看了之後,我深有體會。

雷夫,一個平凡的教師講述著一個不平凡故事。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漏雨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為56號教室。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

讀了這本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概括了自己的感受。

一、為奉獻而感動 。

作為一名教師,我敬佩雷夫老師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十多個小時,早上6:30到下午6:00,每週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每個週末從上午11點到下午2點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無償地教學生,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給學生教算術,講文學,學歷史,沉迷於莎士比亞戲劇的排練,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

二、為疑惑找答

細細品讀這本書,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而且可以學到許多可以直接操作的東西。例如本書的第二章《尋找第六階段》,為我苦苦尋覓的疑惑找到了答案。

書中第4頁有這麼一段話——真相很簡單:這年頭,大多數教室都被一種東西控制著,那就是“害怕”。老師們害怕:怕丟臉,怕不受愛戴,怕說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學生們更害怕:怕捱罵,怕被羞辱,怕在同學面前出醜,怕成績不好,怕面對父母的盛怒。讀到這裡,我很受觸動,雷夫將我們教室的現狀概括為“害怕”兩個字,一針見血。讀到這裡,我也很害怕,事實上,我們真的就是深陷在相同的陷阱裡。就像雷夫所說的,我也必須痛苦地承認這個事實,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規矩,是因為他們害怕。當然也有不少孩子喜歡他們的班級,而且學到了各種美好事物。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和學生,我將努力以“讓學生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為目標,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重視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不斷地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以後在一線的工作中,如有困惑,我還會認真閱讀,從中獲得解決疑惑的方法,這真是一本好書。

奇蹟心得體會9

有幸拜讀了朱永新主編的《教育的奇蹟》一書,受益匪淺。我不知疲倦地欣賞著這本神奇的“奇蹟”帶給我的新生力量!

《教育的奇蹟》這本書裡面的故事讓我震撼、引人深思。書中的故事讓我懂得教育不是為了選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上帝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賦予每個人一個成功的機遇,成功的可能。

當我們真正領略了教育的真實意義,也就不再懷疑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將是一種必然!

《教育的奇蹟》主要講的是一些當代名人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是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是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是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思緒萬千: 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對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來這些五六歲的孩子都應該是快樂幸福的,而這學期,有一個班的一個幼兒卻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沉默寡言,課間還躲在角落裡,上課不願發言,性格孤僻,行為也較為散漫,學習也不太好。為什麼陽光般的年齡卻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腦子裡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於是,我決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從那裡能得到答案。通過我的瞭解,她三歲時,父母離異,她跟著父親過,父親沒有固定工作,經常找一些人在家裡酗酒、打麻將,很多家務活都得她幹。即使這樣,父親一不順心還要打她。在幼兒園裡,她總覺得老師、、小朋友歧視她,對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嚴重。教師的愛應該像陽光照射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溫暖每一顆還十分稚嫩的心,特別是那些心靈受過傷害的孩子。父母離異,家庭變故給她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創傷,使她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撫愛和家庭的溫暖,許多要求得不到滿足,不願和人交往,膽小,天常日久成為班上頭疼孩子。心理學認為,教師對孩子誠摯熱愛的情感,能夠感染打動孩子,乃至轉化為孩子的心理動力,影響其品德的形成和個性發展的方向。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關心教育這樣的孩子,並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協調好離異雙方和孩子的關係。我決心以行動去溫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喚起她的自尊。在這過程中,不是我一個人的努力,而是要號召全班孩子和家長共同協助和配合,一起來幫助她走出迷茫,邁向成功。這個孩子漸漸地變了,性格開朗了,特別是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學會去賞識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身上的這些閃光點,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我相信: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奇蹟心得體會10

國小時,我很幸運地遇到了一個好的數學啟蒙老師,所以從小到大,我熱愛數學;國中時,我沒有足夠的幸運遇到一個好的英語啟蒙老師,所以,從國中到大學畢業,我都不太喜歡英語。在我的經歷中,啟蒙老師真的非常重要,而一個小孩能不能碰到一個好老師,靠的居然是“足夠幸運”,這樣的教育現狀,讓人膽戰心驚。

在我看來,國小的教育其實是最為重要的,所以,那些國小教師應該是最頂級的,然而,事實是很可怕的。那些原本應該是“靈魂工程師”的人,卻常常出現在某些不倫的社會新聞的頭版。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做國小教師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不就是認認字,算算加減乘除嗎?這是多麼可悲的想法。

我真的由衷地希望那些正在作著國小老師的工作或者正要往這條路上走的老師們,以及所有希望孩子更快樂地成長的家長們,都看看這本《第56號教室的奇蹟》,因為主人公雷夫,他是一個好老師,不僅能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還能讓家長們知道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我這個老師沒有特別突出的創造力,於是,我決定給他們我能力範圍內最寶貴的東西——時間。”

一個老師願意為他的學生花時間,這是最基本也最可貴的品質。《小王子》裡說,你的玫瑰花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你在她身上花了時間。同樣的,學生也會因為老師願意在他身上花時間而變得與眾不同。所以,我們看到了雷夫的學生們,與眾不同。

在雷夫的教學過程中,他至少教會了學生三樣東西:信任、言出必行和終身閱讀。

建立信任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而毀掉它只需要一瞬間。雷夫會以身作則,讓孩子們明白,信任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前提,是讓事情順利進行的基礎,同時,讓他們知道,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他用信任取代恐懼,讓孩子們學會守紀律,學會誠實。他說“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少了這樣東西——害怕。”這樣的話很諷刺,我們應該好好看看現在坐在教室裡的國小生們,看看他們是否害怕。

我覺得言出必行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讓孩子在國小的時候,就明白,必須為自己說出的話負責任,這就需要大人們提供好榜樣。雷夫說“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的確如此,老師和父母的失信,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或許你會覺得這麼細微的感情,孩子長大了就會忘記了,其實不是的,孩童時期那些模糊的不知所措——大人們怎麼總是說話不算數,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漸漸顯現它可怕的影響力,比如叛逆,比如容易成癮。

對於終身閱讀,那實在是一個難得的好習慣。當你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會閱讀,而家長也不以為然的時候,我腦中就會跳出兩個字“完了”。在這樣的多媒體時代,電視、電腦佔據了人們的視線和精力,誘惑人們不去思考,讓人們著魔般地虛擲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和“書中自有黃金屋”似乎已經變成了上個世紀寓言,不再影響21世紀的人了。有多少老師會像雷夫一樣,花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們學會閱讀,在閱讀中發現快樂,在閱讀中成長。

雷夫還教會學生們很多其它的東西,而我覺得光是這三樣,就會讓孩子們受益終生。雷夫這樣的老師,真的值得尊敬。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珍貴而獨特的,都是值得你花時間的;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天賦的,需要你去發掘。

奇蹟心得體會11

初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種任務驅動,書中主人公雷夫決心用“像頭髮著了火似的”態度來教學,用他那一顆熾熱的愛心,創造了“重品格、講勤勉、推崇謙遜,而且無條件地扶持”的一個迥然不同的世界。發生在第56號教室的每一個奇蹟吸引著我、感動著我,我不禁又一遍虔誠的細心研讀著它。

書的原名就叫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是自序《教室裡的火》的主題提煉。雷夫老師自己也說:“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著了火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從那一刻起,我下定決心永遠全心全意投入教學中。”作為語老師,我非常想知道自己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怎樣才能教育孩子們。雷夫老師給我指明瞭這條路,即全心全意投入教學!在後中,他也提到了,每每聽歌的時候,都在思考學生演奏這首歌的可能性,他妻子也在凌晨三點多的時候突然抓住他:“××歌可用來當××幕的配樂??”這樣處處為孩子著想,想著如何能讓孩子全面發展,即使先天略有不足,相信也是可以彌補的。入迷,是一種境界,即便如茅盾先生說的,像“香菱學詩”那樣功利地入迷,也會帶來一個美的結局。所以,我打算,在教學之中,時時提醒自己:“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們身上,注意到每一個孩子的表現和表情”。從而瞭解孩子,並在孩子最需要的地方幫

助他們。在課外,如果能夠無論在做什麼的時候都想著:“孩子們會不會喜歡這個;這個能不能輔助孩子們學到更多的東西??”那麼我相信自己能夠逐漸把握住教育教學的規律,讓學生髮展得更。這樣開始時可能會有些彆扭,但習慣一段時間,我相信自己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為了孩子們的發展而做每一件事。

曾幾何時,我們為自己總是在日復一日地重複同一種工作而報怨,曾幾何時我們在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而牢騷滿腹,曾幾何時我們也在羨慕那些工作時無所事事的人,那此時不妨請用心來讀一讀此書,他會讓你為自己的種種不安分的想法而感到羞愧。正如雷夫先生所說:“當一位老師是世上最難的工作。”的確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大、有的顯得很小。而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國小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是呀,你看由雷夫任教的這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反覆閱讀此書讓我深深地覺得雷夫老師真的是位老師,是一位深受學生喜歡,受家長愛待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言行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哪怕是獲得了諸多的榮譽也不離開自己的那間教室,他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們,用心去對待孩子出現的每一個問題,時刻以學生的利益為前提。雷夫先生說的:教書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為你豐富了孩子的一生。教師的任務為何?學生踏進你的教室,可以學到什麼?可

以帶走什麼?你自己要堅強,才有資格期待學生不被挫折或失敗擊倒!只有你自己勤奮不懈,才能要求學生努力用功!

對於現在的應試教育,尤其是國小階段一直讓我們感到不是十分滿意,僅用一個分數來評價一個孩子的一切未免有些太客觀了。通過讀此書我瞭解到在美國也信奉標準化測試,雷夫老師對於這個也像我們中國老師一樣很不認可,但是他沒有一味對抗,也沒有一味順從。他在教學上另闢蹊徑,別人為了應試而教學,他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為了學生終生學習受用的能力而教學。所以儘管他沒有題海戰術,沒有拿考試成績讓學生恐懼,但他的學生在標準化測試中表現都特別優秀。想想我們的考試製度,既然一個人不能改變制度,何不改變我們的思路?不為分數的教育反而能考出分數,因為學生的能力養成了,考試分數何愁呢?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精心設計,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成人的精心指導。

有了身教的基礎,再加上有理的說教,學生才會服從教師的教育,才會更加尊重你,這是我讀這本書的第二個體會。雷夫?艾斯奎斯20多年如一日,一直堅守在第56號教室。他是個在教育中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不僅是位老師,也是位家長。他用他的字處處提示人們,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可分割性。是的!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對於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家長要做到心

中有數,最的辦法就是與老師經常溝通,然後對症下藥,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對於老師提出的要求,家長要大力支援,如學校的活動,應積極鼓勵孩子參與,若需家長參與的活動絕對不要推遲,這樣既給孩子做榜樣,也支援了老師的工作,同時讓自己的孩子也擁有了一個良的學習環境。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通過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我深感到“為人師表”的重任,傳道授業解惑,作為人師的職責不必贅述,在學生人生的十字路口,領航者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和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今,教師職責得到了深化,引導學生,告訴學生前面有一片絢麗的景色,你去努力吧,學生就朝著這個定位方向去了,繼而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一個人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他的心中一定要有座山,這就是目標。這座山使你總往高處爬,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見自己的希望。而我們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那就是:科學家的思維,外交家的智慧,軍事家的勇敢,政治家的膽魄。第56號教室裡的每個孩子都展示了他們的勇氣、毅力和熱情,而這些正是他們的許多同輩所缺少的。這些孩子勇敢地探索著那些很少有人走過的路,世道險惡時他們與人友善,別人放棄時他們令人難以置信地繼續努力。這些孩子們不找藉口,他們抓住機會,讓遇到他們的所有人都看到了未來的希望。這不正是我們所有教師的期望嗎?

奇蹟心得體會12

——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心得體會

於永正老師說過,課堂的精彩來自學生的精彩,而學生的精彩又來自老師的精彩。對此,我一直深信不疑,最近,我看到了一本名叫《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書,封面上的那句話“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我。讀完這本書,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受:

一、為奉獻而感動

作為一名教師,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師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十多個小時,早上6:30到下午6:00,每週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每個週末從上午11點到下午2點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無償地教學生,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給學生教算術,講文學,學歷史,沉迷於莎士比亞戲劇的排練,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

這位令人敬佩的美國教師,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職業。

二、為疑惑找答案

細細品讀這本書,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而且可以學到許多可以直接操作的東西。例如本書的第二章《尋找第六階段》,為我苦苦尋覓的疑惑找到了答案。

書中第4頁有這麼一段話——真相很簡單:這年頭,大多數教室都被一種東西控制著,那就是“害怕”。老師們害怕:怕丟臉,怕不受愛戴,怕說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學生們更害怕:怕捱罵,怕被羞辱,怕在同學面前出醜,怕成績不好,怕面對父母的盛怒。讀到這裡,我很受觸動,雷夫將我們教室的現狀概括為“害怕”兩個字,一針見血。讀到這裡,我也很害怕,事實上,我們真的就是深陷在相同的陷阱裡。就像雷夫所說的,我也必須痛苦地承認這個事實,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規矩,是因為他們害怕。當然也有不少孩子喜歡他們的班級,而且學到了各種美好事物。

三、為教學尋方法

雷夫老師把一批批的孩子變成了“愛學習的天使”,他之所以成為優秀的教師是因為教出了優秀的學生。作為一名老師,他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以數學的教學為例。

正像文中提到的,“數字的研究是門極端的學科,孩子不是愛它,就是恨它”。好多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沒有語文那種詩意、氣魄、傷感、歡樂,也沒有音體美的愉悅、寧靜、傷感。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呢?雷夫的觀點就是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感,他沒有把整堂課的時間拿來做練習,而是盡力去幫助孩子理解數學,學著喜歡數學。

第一,讓學生克服對數學畏難心理。

作為數學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不能讓自己的一些無心之語傷害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讓孩子不喜歡數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好多老師喜歡運用“題海戰術”來訓練學生,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二,讓孩子喜歡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喜歡數學,就一定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呢?有時我會責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發言不積極,其實想想這都是因為課上的內容枯燥不能吸引孩子造成的。雷夫老師有時整晚不睡覺就是在研究如何讓課堂有趣,但又是包含很多知識的。他講到了幾種遊戲:雷夫設計了“buzz”遊戲,就是要讓孩子練習掌握的知識用遊戲的方式展現。不同年級根據教學內容,可以設計不同內容的“buzz”遊戲。他認為這個遊戲帶來的歡笑和興奮感受,以及讓學生們學到的許多事情,都是做練習題無法達到的。其實現在想來,我校推行的“數學口算競賽”也可以設計成這樣的遊戲,長此以往肯定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提高了計算能力。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回到現實,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和兒童觀,我將努力以“讓學生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為目標,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重視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不斷地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奇蹟心得體會13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撰寫的自己的教育故事。他在25年教育生涯中,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認清了職業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成了一個真正的智慧型教師。

讀完《第56號教室的奇蹟》,你會感覺像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向你傳授多年來自己積澱的經驗,解答你心中的疑惑,甚至幫助你改正身上存在的問題。以前,對外國的教育作品我不是很感興趣,總覺得那些不太適合我們國家的國情,但看的過程中才發現,其實教育是不分什麼國界的,他是相通的,教育的真諦都是一樣的。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這位令人敬佩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

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他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十多個小時,給學生教算術,講文學,學歷史,沉迷於莎士比亞戲劇的排練,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他對學生建立在信任基礎之上的關愛、在教學上的智慧、以及對教育的長遠目標和意義的看法等都是值得我學習和深思的以信任取代恐懼,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儘管我們都知道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要尊重和理解學生,但是為了維護老師的尊嚴和威信或多或少都會有控制不住情緒和粗暴的時候。"這年頭,大多數的教室都被一種東西控制著,那就是'害怕'。老師們害怕:怕丟臉,怕不受愛戴,怕說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學生們更害怕:怕捱罵,怕被羞辱,怕在同學面前出醜,怕成績不好,怕面對父母的盛怒。"一邊讀著書,一邊反思自己的行為,真的感到羞愧。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為了維持班級上課的正常秩序,我難道沒有用威嚴壓制學生,使學生怕我,然後屈服於我的勢力之下的行為嗎?學生們為了不被老師批評,他們不是也有敬畏地屈服於我的管教之中的時候嗎?那種看似和諧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不滿和敢怒而不敢言。

奇蹟心得體會14

一所普普通通的農村中學,硬體不算好,師資不算強,生源更是一般,甚至一度頻臨被拆並之境。但僅僅兩年之後,這所農村學校卻異軍突起,一鳴驚人,讓無數人目瞪口呆。

更讓人驚奇的是,它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開課,沒有延長教學時間,沒有額外補課,且副科開齊開足,沒有疲憊不堪的師生。。。。。。晨讀:學生自覺,教師輕鬆;課堂:不要“看上去很美”,要實在的效果;在45分鐘內展示你的才華;副科不認真上就是一種破壞;科學、合理地佈置作業才是減負;其實,後六中學一直是抱著這種平穩的心態來教學的。當師資、硬體和生源都不如別的學校,學生學習時間又不能靠補課來增加時,他們靠的就是做實過程中的每一步。

然而,在當前資訊開放的社會,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規程、教改經驗已無祕密可言,關鍵是看落實。所有思路、想法、目標和要求都要靠每個教師每個學生來落實來實現。

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努力落實責任,把別人寫在書上的、說在嘴上的、掛在牆上的落實到教師和學生的具體行動上。如:

1、進一步明確常規檢查的標準,注重常規質量,注重實際,多檢查學生的作業本和講義,評教師的批改情況;多檢查老師的備課本和講評試卷,評教師的教學研究情況。

2、學生是學生生存的根本所在。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牢固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不僅要關注優秀學生,更要從最基礎的方面關注中等生和後進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建議每次大型考試後,由教務處組織開展全體教師參加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全員性談話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念,端正學習態度;可以開展“無批評日”活動,加強正面引導,給學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教師的關愛和學校的關懷,使每個學生都有進步,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3、教師上課時要以提高學生能力為基礎,注重課堂教學改革,落實“三變”(即: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純知識傳授為智慧並重)、“五讓”(即: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達,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結論)的教學原則,教學方式要逐步實現由單向灌輸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習方式過渡,摒棄陳舊低效的教學模式。

4、以“聽課+評課”模式為載體,嚴格落實集體備課制度。

5、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備課和指導學生自習、輔助差生學習中去,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反思回味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充分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喜悅,提高效益,提高能力。

奇蹟心得體會15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個題目時我感覺有點新奇,對於教師來說教室是最熟悉的地方,可是為什麼是56號?奇蹟是什麼呢?我充滿了好奇!我翻開書本,開始用心的品讀著《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下面是我作為一名教師的一些心得體會: 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孩子們一向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這段文字告訴我們:教師的示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樣作用也就越強。說的實在對!“欲齊其家,先修其身。”作為教師,確實應該經常反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透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必須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個性,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老師就是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依靠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的。這點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在本書中,我不僅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的眼裡,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沒錯!愛才是教育的根本。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二點感觸! 讀這本書時我的內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著: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著。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都十分有借鑑好處。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哪裡需要改善,哪裡能夠做得更好。隨著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麼衝動,學會用用心的態度與耐心來應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為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為一個令人喜愛的老師。

熱門標籤